新时代教师使命和担当心得体会集合3篇

时间:2023-08-11 14:08: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教师使命和担当心得体会集合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时代教师使命和担当心得体会集合3篇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心得体会3篇

第1篇: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心得体会

时代新人要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青年是国家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历史与现实发展要求深刻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对时代新人寄以殷切期望,明确指出时代新人身上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责任担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作为一种民族情怀,是检验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标尺。时代新人理应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一、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源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个人成长梦。时代新人应自觉将个人的梦想融入社会变革进步的时代潮流中,融入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上,在中国梦的时代大舞台上找到自己人生出彩的机会,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勇于责任担当,创造出非凡的青春业绩。

人的发展程度与社会发展程度有着历史的一致性。党的十九大立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绘制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个蓝图的实现,需要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汇聚磅礴力量为之奋斗,不断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时代新人应积极回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不断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把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体现自己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情怀。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决不应该仅仅为了获得个人谋生的手段来选择职业,而应该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这些论断深刻指出了人的本质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人的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人应该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去实现个人的价值。时代新人应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与责任担当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主动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赢。

二、时代新人要增强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自觉性。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意味着时代新人要提高认清历史使命的自觉性,这是时代新人担当责任和使命的基础。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时代新人必须认清和明确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找准自己的方位和扮演的角色,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自觉增强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激发自己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动力。

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意味着时代新人要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新时代聚焦的是民族复兴,把握的是时代脉搏,确定的是行动纲领。时代新人应该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与实质,领会“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不断促进新思想入脑入心,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坚定自信,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使新思想成为时代新人奋斗成长的指路明灯,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成为新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意味着时代新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新人既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践行者,应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化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时代新人应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自觉行为;
加强时代新人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发挥时代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投身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方面做出表率,养成日常行为准则,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周围的人,当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和模范。

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意味着时代新人应自觉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新人要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尊崇,坚定文化自信和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时代新人要主动承担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阐释,善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
挖掘凝聚着信仰力量、理想光辉和英雄主义豪情的革命文化思想资源,自觉把传承红色文化与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统一起来,发掘它们蕴含的现代性力量,给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领人们树立民族和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文化滋养和熏陶中培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

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意味着时代新人要不断增长本领、勇敢投身社会实践。学习和实践是成长进步和提高本领的唯一途径。在追梦的伟大征途上,迫切需要时代新人勤学苦练、不畏艰险、投身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时代新人应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善于提高学习能力,拓展学习领域,既钻研理论又掌握技能,不断 “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主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去锻炼和奉献,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

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意味着时代新人应自觉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要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不断开拓进取,开辟新的局面。满足现状、观望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被动应付、行动缓慢只能错失历史机遇。时代新人需要具备“实干”精神。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创造,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工作落到实处,将改革进行到底。时代新人需要增强“会干”的本领。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树立大局意识,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2篇: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心得体会

教师的时代使命与社会担当
作者:周旭
来源:《今日教育》2014年第09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长期以来,我市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此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为教师教书育人、改革创新创造条件:率先在全国兑现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设立边远农村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搭建了一条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未来教育家”的专业成长通道;定期评选表彰“感动重庆十佳教师”、“最可敬可亲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营造了尊师敬师的良好氛围。

        当前,带头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新的历史使命。希望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自身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完成好这一时代课题,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坚守立德树人之根本。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一体,这就为“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提供了价值标准和科学内涵。其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最后,教师要自觉崇德修身,给学生树立起高尚德行的典范。希望教师不仅成为学生之师,也要有自觉和自信成为家长之师、社会之师,成为全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

第3篇: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心得体会

新时代教师肩负新使命|新时代新担当

  新时代教师肩负新使命|新时代新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我们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宗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明确把教育事业作为民生之首,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指明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点出了打造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升级版的时代主题

  5年来的教育成就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高度概括和精准评价了教育5年来的巨大变化。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5年,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部署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政策措施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提质增效,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素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5年也是人民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的5年,在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指导下,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稳定在80%左右,30个省份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1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显著增加,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覆盖各学段的资助体系,应助尽助,保障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协调、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同样反映在教育领域,群众在教育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已向教育质量转变,从能上学到上好学,从能成人成才到就业创业,需要深入研究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在更高水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满足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求。

  新时代教育要增进全体人民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教育而言,获得感是提高受教育机会、增加受教育年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更普及、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红利,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让13亿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一是扩大教育资源,提高受教育机会,让全体人民接受更多的教育,使更多的人民接受教育,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通过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继续教育,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加快高等教育普及化,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占80%以上,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实现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以上,从幼有所育到老有所学,实现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目标。

  二是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东西部教育协调发展,帮助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3.4%提高到95%,在新技术条件下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人人时时处处都能受教育,实现有教无类和学有所教目标。

  三是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到2020年,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小班化教学,健全教育质量标准,加快课程教材教学改革,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培养更优秀的学生,实现教有良师,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标。

  新时代教育要增进人民更多幸福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状况及其问题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发展并不一定必然提升幸福感,有时反而会与幸福感提升形成幸福悖论。不忘初心,教育的本质是增进人类的幸福,教育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幸福教育的样子是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优质教育,是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教育,是奠定学习者事业成功走向人生幸福的重要基石,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曾甄选出世界上最具幸福感的国家,诸如挪威、丹麦、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其共同特点都是教育良好,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要求。

  为此,一是要有力保障人民对教育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参与教育事业的共建共享。

  二是要全面增强人民对中国教育的信任度和自豪感,通过开放包容和互学互鉴,使素质教育理念得以全面贯彻,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中国教育优势特长全面发挥,中国教育的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中国教育的社会贡献得到普遍承认,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能力显著提高,成为世界富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国。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要维护人民受教育合法权益,全社会尊师重教,依法教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够相互聆听和尊重,发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享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是要满足人民受教育的美好需求,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搭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教育立交桥,保障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五是要幸福的教师培养更幸福的学生,传递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传授科学知识,传输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让学生走上人生幸福之路。

  新时代教育要增进人民更多安全感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安全一词共出现了50多次,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足见其重要性。

  生命第一,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身心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的安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

  安全感是衡量教育运行机制和人们教育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的需要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安全感是走向幸福生活的支撑。增进安全感,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

  我国社会总体安全形势良好,但学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交通事故、溺水、自然灾害是威胁学生安全的三大杀手。据调查,涉及学校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达20多种,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交通事故、火灾、溺水、黄赌毒等,这些都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学生在校受到伤害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校防范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设施条件差造成的,也有由于学生自身行为不当造成的。

  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到最低,让他们健康安全成长,是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此,一是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把学生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担当学生安全的主体责任,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教育相结合,织密安全保护网络,全面提高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努力创造学生健康安全成长的环境。

  二是预防为主,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保障校园环境安全,防范公共安全事件,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确保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安全,保障教育教学过程安全。

  四是安全防范、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理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防止校园暴力,禁止从身体、心理、经济等方面惩罚学生。

  五是加强安全教育,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有效开展逃生演练,熟练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主动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及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保自救逃生能力,远离溺水、交通、灾害危险及良好的应急心态。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最大限度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六是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增强师生安定感、归属感,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防止因心理障碍而发生的自伤、自残事故,培养出具有安全感的下一代。

  打造人民满意教育升级版循序渐进方得始终

  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教育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升级版,体现在教育机会、过程、结果的有机结合,体现在公平、质量、个性多个方面,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人民受教育权益都能够得到完全的维护,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都能够向着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为此,一是要不忘初心,永不懈怠,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把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要尽力而为改革创新,一切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建成世界教育强国,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使中国教育占据世界教育舞台中央,引领世界教育潮流,从跟跑者、并行者变成领跑者。

  三是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合理引导群众预期,稳中求进,不要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急功近利,不要盲目攀比而追逐虚荣,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着重补短板、强弱项、兜底线、保基本,保障全体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感谢您的阅读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新时代 担当 新时代教师使命和担当心得体会集合3篇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心得体会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心得体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