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7篇)

时间:2023-07-13 18:00: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事迹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事迹(精选5篇)

  隔离病毒但是不隔离爱,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事迹,希望大家喜欢!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事迹(篇1)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发,由点及面,很快波及全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医护人员和疾控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投入到了与病毒抢夺时间、挽救人民生命的伟大斗争中。同志们立下了神圣的誓言:无论生死,不计报酬!在这千千万万名抗疫战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许蓉蓉。

  24岁的许蓉蓉2019年9月刚刚入职到仪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平时工作刻苦、勤奋,深得大家的赞许。

  2019年11月,许蓉蓉被派往扬州市疾控中心进修学习PCR技术(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反应)。2020年1月30日,当她接到去扬州市疾控中心协助检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时,没有丝毫迟疑,收拾行装,立刻赶往扬州市疾控中心报到。

  在长达26天的时间里,她全程参与了扬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任务,包括样本的前期处理、核酸检测体系的配制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护设备,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4、5个小时,最长6个多小时,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闷热、疼痛、饥渴,但她始终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兢兢业业地完成所有工作。

  许蓉蓉的父母也是医务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线,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时,给予了她很大支持。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时候,他们一边担心女儿的安全,一边又怕打扰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进了家门才会回房休息。虽然家在临近的邗江区,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

  饭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作为检验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许蓉蓉积极主动地承担各项工作。“能干,吃苦耐劳,认真负责”是扬州市疾控中心检验科老师们对她最多的评价。

  在结束了扬州市疾控中心的调用工作后,她立即回到了仪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的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当中,开展疑似新冠肺炎样本采集、送检单汇总、样本的核对等工作。

  当前,新冠肺炎还在肆虐之中,任重道远。我们相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有无数个象许蓉蓉一样优秀的医护人员、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事迹(篇2)

  深夜1点多,护士站的电话铃再次响起。“患者的档案请快点传来,人命关天。”值班医生张巍的语气有些急促。

  ICU夜班一组10人,7名护士、3名医生。其中,护士负责卫生消毒、标本统计、执行医嘱等,还要随时观察病房需要;医生则根据病人情况实时研判,调整诊疗方案。

  值班医生要一直待到早上8点半,趁回清洁区喝水的间隙,记者和值班医生张巍聊了几句。“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就好。”张巍今年40岁出头,从正月初一忙到现在,还没回过家。他说:“很想念老婆孩子。”

  护士文媛说,有一次患者情况危急,张医生来不及做好全套防护就冲进了病房。张巍说:“我小时候3000米跑得特快,身体底子好,我这样‘百毒不侵’的人就该冲在前面。”

  对自己“宽松”,对别人却很“严苛”。在ICU采访的时候,张巍几次催促:“你们记者在ICU待着太危险,快点回清洁区吧,我们不放心。”

  每一位重症病人的康复背后,是医护人员的倾情付出。金银潭医院已累计出院近1200人,治愈率稳步提高。

  当晚临近12点,记者见到一位穿着绿色格纹衣服的老年患者,他面带笑容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刚来时王老病情很重,一说话就

  喘。”负责照顾的护士说,近来他的状况有所好转,能开玩笑了。

  凌晨3点多,下一班护士们正准备进病房。雨声仍急,灯火通明,看不清他们的面庞,只听到一句齐声的“武汉加油”。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事迹(篇3)

  黄泽东,男,21岁,汉族,共青团员,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加重后,主动参与市中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不怕危险和困难,自愿申请到路途远、人流和车流量大的黄河湖高速路口开展体温检测、车辆信息登记。在志愿服务中他认真负责,勤于思考,发现并指出个别工作人员在使用电子体温枪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所在服务点反映,促进了电子体温枪的正确规范使用。

  他先后在黄河湖高速路口、白马高速路口、乐贤街道高坝电厂、邱家嘴农贸市场开展体温检测、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服务时长102小时,检测车辆360台,检测人员3000多人。

  他说:“新时代青年,应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事迹(篇4)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一群“90后”青年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中国青年从来都是用担当实干为青春增色。

  刘佳同志,虽然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但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积极参战,从不缺席。刘佳同志在疫情志愿服务期间,被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所感动,郑重地向党组织再次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党员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还不是党员的她坚持主动捐款,为援鄂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刘佳同志所在的小区是一类封闭小区,不能出入小区参加值班值守工作,但也丝毫没有减少她为社区服务的决心与勇气。她居家办公,每天从早6点开始24小时坚守岗位,随时为群内党员志愿者服务。

  面对党员及居民反映的疫情方面的问题,她全部接听、整理,当

  好信息的“收集员”;认真分析党员和居民反映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向社区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当好防控的“参谋员”;统计每天离齐、返齐等人员信息,切实发挥在防疫信息处置中“中转站”的作用。她还负责各位值守党员的每日排班工作,沟通每个党员时间安排,让大家值班工作顺畅开展。每次有新的党员志愿者加入,她都会用温和简洁的语言,规范快捷的流程向新加入的同志介绍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知道大家在值守期间出入小区不便,她就积极帮助大家协调办理社区出入证。她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为打赢抗击肺炎疫情战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刘佳同志为社区志愿服务之余,同时也坚守着自己的本职工作。2月中旬,在市总工会领导的指挥和带领下,开展“娘家人为援鄂医护人员家属送暖心菜”活动作出贡献。她积极加入到对援鄂医护人员家属的关爱服务活动中。“您好,我是市总工会“娘家人送菜到家”的联系员,我们免费赠送的蔬菜礼盒您收到了吗?数量是否充足?如有需要,可以及时联系我们”。这是刘佳同志在活动期间每天要重复的话语,只为确保把市总工会“暖心菜”送到每户援鄂医护人员的家中。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场全民战“疫”的斗争中,青年志愿者们在抗击疫情的特殊环境中磨砺成长,向全世界诠释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就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样子!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事迹(篇5)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过是装成大人模样,走在抗击疫情一线;有这样一群人,承担着“90后”的标签,却早已经担当大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刚入职不久,才加入汤庄镇机关工会大家庭,就已经把自己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去年刚入职的青年干部党政办办事员李铮,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服从镇里工作安排,提前返岗,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大年初二,李铮在扬州过年,突然接到镇政府办公室电话,要求他立马赶往政府,待岗待命。李铮同志二话没说,跟父母家人打了声招呼,说明了情况,立刻下午赶回了汤庄。作为医疗救治组的一员,李铮戴上口罩,每天早早来到卫生院,帮助工作人员先做好医院内外消毒工作,不放过任

  何一个角落。当有病人前来就诊的时候,他还要负责做好体温检测,前期问诊,诊室引导工作,详细做好问诊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疑似病例。他还要跟随卫生院医生走入街头巷尾,走进邻里乡亲,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以及防护措施,叮嘱乡亲们减少外出,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李铮每天早出晚归,为了防止传染,此次他一人回到汤庄,家里亲人都在扬州,每天父母也不放心,频频要求回来照顾他,他都拒绝了,要求父母正月十五以后再回来。李铮在入职之前一直在扬州消防大队做一名文职,如今成为了汤庄一名青年公务员,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铭记在心,他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一直在用行动向党组织靠拢,是一名热血奋进积极向上的好青年!防疫一线的还有闵捷同志,大年初三接到通知,闵捷从宝应老家赶回汤庄,迅速投身到战斗中去。每天他整理资料台账,做好抗击疫情前线信息收集归档工作,保存好原始数据资料。每日上级部门下发公文,闵捷第一时间接收,传达给镇各级部门、村和社区,保证了非常时期信息传达的通畅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宣传科的秦婧钰,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在接到通知前往汤庄后,一直做好“幕后英雄”的角色。在疫情肆虐人心惶惶的关键时期,依旧每日更新汤庄公众号“水韵汤庄”,积极报送汤庄每日“战况”,报道抗击疫情一线感人事迹,宣传普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知识,传递宣扬汤庄正能量,扫除疫情期间多日阴霾。

  还有很多很多年轻的身影活跃在抗击疫情一线,三岁孩子的母亲孙晶晶、汉留村后备干部李辉、曾钰村入党积极分子吴龙肖……他们是“90后”年轻干部,他们是“20年”新鲜血液,他们是年青一代队伍中的“硬核”!青年强,则国强!

篇二: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五篇]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1今年,武汉爆发了新型肺炎,举世恐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十七年前的今天,非典爆发,全国上下皆陷入恐慌。如今战争再次爆发,我们必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

  多少人不幸感染,生命垂危;又多少人勇敢上前,不畏牺牲。

  病毒在武汉瞬间蔓延开来,无数市民相继中招。而且病毒已传向了全国各地,目前全国共报告新型肺炎病例1345例,死亡41例。这些数字令人震惊,看到这些数字,我们不禁发自肺腑地说一句: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尽管这样,我们也不曾退缩。一位即将出院的新型肺炎患者高兴地说:

  家人的鼓励和支持,给了自己战胜病魔的信心。

  尽管他仍戴着口罩,但仍掩饰不住他内心的喜悦。

  成功治愈的消息无疑给了人们天大的喜悦:肺炎是可治的!这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病毒的信心,这件事意义重大!一位老记者说。

  /在治愈成功的捷报传来时,还有一则更暖人心的消息传来:钟院士乘车抵达武汉。没错,就是抗非英雄钟南山院士!亿万人民高呼:他来了,他来了,他来了!

  医者心父母心,医生们在此时此刻像个战士一样挺身而出,纷纷前往武汉去救治病人。他们放弃了假期,也不顾忌了自己的性命,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一位有着20多年工龄的医生在申请书中这样写到:

  不记报酬,无论生死。

  一句话,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士气概可见一斑。

  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武汉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记者问:你会有什么感受吗?护士回答:在走进监护室前肯定会有点紧张,甚至有点恐惧,但进去后就不会有这些心情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穿上了白大褂,就有一份医者的责任感在心中,就不会害怕了。

  面对提问,护士坚定地说,双眸中闪着坚毅。此时此刻,她正披着白褂,握着拳,喘着气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有战士在前冲锋陷阵,我们一定要做好后勤防护工作。千万要少外出,出门要带口罩,抵住病毒的进攻,让我们的战士无后顾之忧。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相信,我们一定能很快取得战争的胜利!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2铁娘子

  落泪:回到医院内心才平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从医22年。因为行事果敢、性格爽直坚毅,她是急诊科医护团队眼里的铁娘子

  。武汉发现新型肺炎后病人骤增。急诊科下夜班后,严丽还要去支援发热门诊,白天黑夜连轴转。

  说不怕是假话,但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春暖花开。

  严丽说,面对新疾病,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失去信心。

  穿上隔离服,坐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坐诊10到12个小时,是坐发热门诊的常态。

  呼吸也会受影响,时常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明显费力。写病例也会变慢。

  1月5日,严丽发现自己发烧了。

  当时最害怕的不是自己发烧,第一反应是我去过哪里,有没有可能给别人带来危害。

  严丽说,非典

  时,她还年轻,老师们怎么说,她就怎么执行。如今,她成了那个

  说

  的人。

  所幸严丽患上的并非新型肺炎。退烧后第三天,严丽返回工作岗位。

  病人太多,医生很紧缺。我多休息一天,同事们就要多承担一些,而他们已快到身体极限了。

  三个月前,为了兑现对丈夫和孩子的承诺,严丽提交了休假申请,获得医院批准。疫情严峻,但考虑她是肿瘤患者,开过4次刀,长时间连轴转没有休息,科室建议她按原计划正常休假。

  /20日,严丽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到机场。临近登机时她却改变主意,决定重回医院,与同事们一起继续抗击新型肺炎,去机场的路上心就慌慌的,回到医院内心才平静。

  孩子不理解,抱着我哭,说我从来就没有兑现过承诺。

  严丽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

  备注: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报名一下就报满了。

  我是一个有25年工作经历和15年党龄的党员,如有需要,我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新型肺炎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有医生写下这样的申请书!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3呼吸科女医生:不告知丈夫写下请战书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本来处处都是战场!在一封抗击新型肺炎的请战书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女医生张旃副教授这样写道。

  本次新型肺炎疫情以来,她一开始就奋战在一线,并随手记录下所行所思。

  /周日夜班

  要兼顾发热门诊和二楼留观室。凌晨5点到上午10点45分,一共24个医疗电话。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体力也是极大的消耗。

  张旃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在本次疫情暴发前已治愈出院了两批近10个病人。根据她的记录,这些病人来的时候基本都有呼吸困难的症状。经精心诊治,大都10到14天明显好转出院。此时,专家已高度警惕,要求患者出院后居家隔离。

  周二上班,我戴上了N95口罩查房。我一般不戴N95,因为戴上后呼吸没那么顺畅。周二白天感到身体疲乏无力,但无其他症状

  繁重工作之余,张旃不忘结合临床思考。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几千万人。多年后总结,固然有病毒本身原因,更多是当年过于恐慌,病人拥至医院。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第一次侵袭人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恐慌没有必要。

  1月18日,随着疫情全面发展,作为科室党支部书记的张旃,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写下请战书。

  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一步分检,这样可减轻其他医生负担,病人也可获得延续性治疗,留观室床位也可以流动起来。

  写下请战书之时,张旃注明,此事没有告知自己的丈夫

  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外I科副主任的李明昌教授。

  /备注:人民医院已组建起3组共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治梯队。全院人员放弃春节休假,专家团队和应急救治梯队人员春节期间随时待命。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4隔离病房里的拄拐大夫

  :把对女儿挂念压在心底

  饶歆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9年,负责重症隔离病房的工作。

  数天前,他的脚崴了一直没有好,7天前他来到重症隔离病房工作。在被问起为什么不休息时,他说:

  这么紧要的时刻,怎么能休息呢,岗位上要有人啊!

  在他看来,隔离病房工作与普通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无异,但防护服加大了工作难度。比如,对一个体重75公斤的病人翻身,平时需要3-4人,在这里则需要2倍人力;对患者穿刺插管,视野严重受限,没有高超技术无法完成

  脚崴了一瘸一拐,他就柱上拐杖上岗。他单脚受伤,同事们却称他为

  双拐医生。/原来,为了防止将病毒带出重症隔离病房,病房里所有物品都不可以带出。为了方便,他在隔离病房里放了一根拐杖,上班时用。隔离病房外也放了一根,下班后用。

  饶歆有一个7岁的女儿。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后,他好多天见不到女儿,工作间隙经常想女儿。但他知道,虽然严密防护,但病毒传播途径并不清楚,他怕自己成为

  传染源。爱她就少见她。

  饶歆说。

  备注: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参战,只有两三天时间,各种设施完全配备到位,中南医院托管的发热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22日晚10点正式开诊。中南医院近百名专家到该院坐诊,当晚接诊百余位发热患者。夜渐深沉,人们睡去,而医务人员的战斗仍在进行

  学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作文5最美面罩姐姐

  :现在是一秒也不能停

  疫情发生以来,病例数在持续增加。最近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每天门诊量在500人左右,高峰时达800人。发热门诊经过两次扩充,面积已扩大到原来的五倍。

  就诊人数剧增,医院也增派医护人员。有些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慌和长时间排队情绪不稳定。发热门诊护士喻银燕和同事们挨个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维持秩序。讲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在发热门诊,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要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长时间在防护隔离下,喻银燕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被网友称作

  最美面罩姐姐。疫情暴发使发热门诊短时间聚集许多病患和家属。她也碰到过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理解,甚至责难。她虽觉得委屈难受,但从不因此影响工作

  大家都没怨言,只想把病看好。我觉得再累也值得,如果以前我们说忙得一分钟都不能停,现在我们会说忙得一秒都不能停。

  喻银燕说。

  备注:当听说医院的病人要被转送到红十字会医院集中治疗,需要医护人员过去时,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纷纷主动请缨参战。报名参战的名额,一会儿就在护士长这里报满了。内科30多名党员组成了抗击新型肺炎党员突击队。护士长王伟仙理解大家的选择,她说:

  越是危险时,医务人员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而是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

  /8

篇三: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

  

  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事迹

  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事迹(五篇)

  防控新冠肺炎工作,要听从指挥做“良民”。人民群众是防疫阻击战中最长的一条防线,与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人民群众无疑是一道“后防线”。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事迹,希望大家喜欢!

  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事迹(篇1)

  黄__,工程师,2013加入中国共产党,信息科副科长

  她始终保持勤学好问、刻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她所负责的医院网站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优秀网站”,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获得奖项,她的努力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好评。工作中,她一边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一边尽职尽责开展工作,参与医院等保二级测评、电子病历三级申报及评审、等级医院评审、软件正版化考核、平安医院考评等重要工作的准备工作。

  负责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急诊急救系统等项目的建设。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不言苦不怕累,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之余,她还踊跃参加医院党委和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将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继续加倍努力,为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事迹(篇2)

  冯__——男,中共党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挂职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2020年除夕才回到老家的他,发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大年初一一早便毅然离开牙牙学语的稚子和年迈的父母,带着一位医生和党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第一时间赶回新县人民医院,投身到疫情防控救治一线工作中。

  他指导县医院完善疫情防控救治流程,严格培训全院医务人员,建立信息日汇报和专家会诊例会制度,筹建重症抢救单元,指导病区

  中医药治疗全覆盖。

  他每日深入隔离病区对疑似及确诊患者逐一会诊,积极救治危重患者。为了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患者,他连续两个月未曾休息过一天,在隔离病房度过了自己的38岁生日。在他的指导下,医院11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医护人员无一感染,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的目标。

  冯__在抗疫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受到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通报表扬。中共新县县委、新县人民政府也组织开展向冯__学习活动。学习他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恪尽职守、克难奋进的责任担当;学习他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事迹(篇3)

  一场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不期而至,考验着党委政府应对风险挑战的决断力和行动力。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她扛责在肩、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本色。

  疫情面前,她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虽然身为医护工作人员,但她也是父母最牵挂的女儿,是孩子最亲爱的母亲。可是,面对疫情,她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从X月__日开始,她就与单位同事在高速出口设岗值班,对来武人员进行疫情监测。白班从上午八点至晚上八点,晚班从晚上八点到次日上午八点。十二个小时的值班,全程不得离岗,有时车辆人员过多,忙的连简单的工作餐都不能按时吃上,但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她毅然决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同时更加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疫情面前,她是认真细致的“检查员”。疫情监测,需要做到不漏一人、科学严谨,决不允许抱有敷衍应付、交差了事的态度。在具体工作中,她主要负责对外来人员体温测量,健康状况询问,并进行登记,需要直接接触过往人员,这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感染风险,值班当中工作重复枯燥,有时遇到车辆聚集情况,她必须在车流中进行工作,加之车辆处于高速出口,工作十分危险,一轮值班下来,卸下防护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印痕,脱下防护服浑身上下已经湿透。经她检

  测的车辆达X余次,接触人员X余人,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她也知道,自己也是血肉之躯,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但是她更清醒的明白,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必须时刻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为了疫情防控工作,她已经将个人的生死和安危置之度外。

  疫情面前,她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为了切实落实岗位职责,她真正做到顾大家、舍小家。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顾好两个孩子,但由于疫情防控责任重大,有时无暇更多顾及家庭,经常是深夜回家孩子已经睡着,总感觉亏欠孩子。工作的特殊性,她不能时时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给予他们及时地照顾和关心,她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这种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严谨、踏实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们的一直好评。

  生命重于泰山,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就是命令!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医护人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她将与同事们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坚决打赢打胜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事迹(篇4)

  吴__,男,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0年参加工作,现担任__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人、__市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成员、预防控制组组长。

  今年春节前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有三十年工作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吴__第一时间写下申请书,强烈要求加入__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治队伍”,全力以赴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忘医者初心,勇担医护使命,明知风险与艰难,依然选择勇敢和奉献,挺身而上。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党员、医生,面对突然疫情,同样毫不退缩。夫妻二人在中国传统的春节,毅然放弃了与家中老母亲、老父亲以及儿子的团聚,各自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疫情期间,一直以院为家,24小时紧急待命。他也想当一位孝子和一名好爸

  爸,但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他首先想到的是医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以赤诚践行的初心使命。

  1月22日凌晨3时许,__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接到一名曾与确诊病例武汉返乡人员有过紧密接触的女患者。当时,患者情绪比较激动,不愿配合医务人员工作,执意回家,誓死不留院隔离观察,多名急诊内科医务人员努力劝说都无法说服该患者。吴__获知此消息后,立即到急诊内科,跟患者进行近距离面对面的沟通,安抚患者情绪,耐心做好说服工作,最终获得该患者的理解,并同意留院隔离观察,后经标本检测核酸试验为阳性。在危险的关键时刻,吴__带领预防控制组成员,认真排查疫情,严防死守,不漏一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以快速行动奋战在防控疫情最前线,成功避免了疫情进一步扩散。因长时间接触上述患者,吴__当日被要求隔离医学观察,庆幸的是经检测核酸试验为阴性。次日,吴__向院部要求立即重返工作岗位,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乐观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继续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吴__面对疫情毫不退缩,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冲锋陷阵,坚守疫情防控最前线,以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操。

  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事迹(篇5)

  有一种奉献,叫做无私;有一种付出,叫做忠诚;有一种行动,叫做坚守!

  20__年x月x日(农历正月初x),尚在下乡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的__接到__市人民医院的紧急通知,任务急迫,极速归队。来不及与家人详述病毒之险,他在第一时间参加了市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并进行了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从医__年的他深知此次任务非比寻常,但职责使然,使命在肩。领到任务后,他第一个电话打给自己的父亲。那一天的__,略有雾霾,太阳隐见轮廓。

  父亲听他说完,沉默几秒后说:“不辱使命……”再无他话。他倏见太阳灿出金亮,攥紧拳头奔赴一线……

  __,男,__岁,20__年毕业于__医学院。20__参加工作以来兢兢业业、踏实工作、潜心钻研,多次被院里评为先进工作者。20__年前往__医院(__医院)进修学习,20__年被__医院评为优秀进修学员。

  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他深知一线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细节决定成败,务必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每日里检查、开医嘱、查房、消毒、隔离、宣教、值班……,不敢懈怠分毫,和同事们严防死守,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每日严格按照消毒液的科学配比擦拭每一个房间和床铺的每一个地方,坚决杜绝病菌产生和存活的可能性,密织每一寸疫情防控网。截至__月__日,__市共确诊x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x例重症病例及x例普通病例目前在__市第x人民医院(省级定点医院)隔离治疗,x例重症病例、x例普通型病例及x例新增疑似病例在__市人民医院(市级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鉴于病毒凶险,为了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有效护卫人民安全,医院不提倡家属前来探视,家属也自觉不来探视。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口罩等物一般人穿上一小时就会汗水湿透全身而受不了。没有家属陪护的这些患者护理起来工作量何其大?__他们一穿就是八、九个小时,忙到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有些同志甚至使用了纸尿裤,每个人都在挑战着自己的生理极限。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生命重于泰山。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病毒的肆虐,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守护患者,为了守护__这片净土,__和他的战友们卯足了劲,下班不下岗,观察巡视,疏导解释,翻身拍背……,每一项都精益求精。一天工作下来,浑身冒汗,手脚发软。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各个病房巡视完毕,精密检测后没有患者温度异常,才能长长地舒一口气,缓缓劲儿……他拿出手机,给父母、妻子、两个孩子说说话,报个平安……

  二月中旬的__大街小巷有稀疏的人和车流,我们看不见疫情狰狞的面容,微熙的春风中有花开的声音,但我们知道,病毒凶未已,万家安稳尚在求。所谓英雄者,国之脊也,是你们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这是一个普通民建会员初心使命的自觉,是一份舍我其谁立于潮头无声有力的引领。

篇四: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

  

  奋战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优秀典型感人事迹四篇

  记无私奉献英勇奋战的医务人员事迹一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截至2月15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新xx炎确诊病例56249例,其中武汉市39462例。

  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全国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xx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子弟兵。

  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牢记xxxxxx记的深切嘱托,满怀我们定能赢的必胜信心,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新xx炎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谁没有自己的亲人,谁不知道平安的可贵,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和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他们毅然决然告别家人,挥别家乡,义无反顾冲上火线,冲上战场。

  火速驰援共克时艰

  除夕之夜,这样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针。

  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照片的场景,是医院安排大家打用于提高免疫力的—1—

  胸腺肽。此前,刘丽已在机场过了安检,准备去看女儿。但接到通知,她立即返程,当晚就赶往武汉。

  出发前,刘丽只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需要驰援武汉。七天后,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这张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xx炎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勒痕在女儿脸上,疼痛在母亲心里。妈妈哭着打电话来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刘丽却满不在乎: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

  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医护人员。

  武汉市民刘朋说,人民子弟兵来了,胜利就不远了。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今年才22岁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医院穿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满满一层雾气,但仍然一刻不肯停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向武汉集结。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哪个医院的。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武汉天河机场。紧急驰援武汉的山东、四川2支医疗队在此相遇,相互致意。

  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除了东齐鲁西华西,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尽锐出战。

  在武汉当地,有6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电话。到现在,他已经在疫情中坚守近两个月,常常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工作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应接不暇。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全部为新xx炎危重患者。雷厉风行,是同事评价他时说的最多的字眼。

  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其实,张定宇自己,也是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身体会慢慢萎缩直到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3—

  前不久,她突然觉得呼吸有些喘。她悄悄去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ct,显示已被感染。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

  好在,妻子最终康复。我很内疚,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张定宇说。

  争分夺秒生死竞速

  2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悄悄走出了工作区。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她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要见母亲最后一面。

  千里之外,昆明跑马山殡仪馆遗体告别厅,吴亚玲母亲遗体告别式正在进行。前一天,原本健康硬朗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她把悲伤压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吴亚玲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今年44岁的她,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灾,2014年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医院,她的工作是监督每一名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是否做好防护。同事们都说,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医护人员要实现零感染,全靠她了。

  虽然失去至亲痛彻心扉,她依然擦干眼泪回到岗位。吴亚玲和她的战友们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不胜不归。她说。

  忠孝两难全。在新xx炎疫情阻击战中,像吴亚玲这样始终—4—

  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有很多。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xx炎病人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该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抗疫期间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

  2月8日,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疑似感染新xx炎后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后,许多同事没忍住眼泪,甚至打电话来大哭。但她却反复强调我还好。

  1月22日,王琼娅的丈夫、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韩家发被确诊新xx炎住院。住院后,韩家发一度高烧至40.7度,伴发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逐渐好转,已经稳定下来。

  在查房时,王琼娅曾经顺带探望过丈夫两次。我问,你怎么样。他因为高烧不太清醒,就点点头,意思是让我放心。在那之后,王琼娅再没有陪在丈夫身边。我真的没时间去看,而且还要浪费防护服,我舍不得。她更相信,有同事的专业救治,丈夫能挺过去。

  有这样忙的父母,11岁的女儿早就已经习惯自己照顾自己。春节前,为了治病救人,夫妻俩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来,告诉她要收拾行李,之后会有亲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琼娅有些愧疚,亲戚来接孩子时,她正在医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儿究竟是几点离开的。

  直到现在,王琼娅和女儿也没怎么联系。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事,她的年龄承受不起。王琼娅想着,孩子能回到农村住—5—

  一阵,还能锻炼自理能力,期待女儿回来时能更懂事。

  每天,王琼娅要做的事情繁多复杂,不仅要负责统筹指挥全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参与全院重大抢救、会诊、查房工作,和普通医护人员一起守在一线。

  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经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也会被感染,但在抢救生命面前,作为医生,我要负起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琼娅曾经这样表态。

  2月16日,记者从汉口医院党办了解到,王琼娅已经确诊,目前正在治疗中。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xx炎1716例;其中,湖北医务人员确诊1502例(含武汉1102例)。

  但,没人当逃兵。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虽然是同一个科室,医生余平和妻子李叶子却很少见面。急诊中,难以做到绝对防护,好多同事都倒下了,但我们从没有想过退缩。余平说,为保证安全,两口子也相互隔离,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时,才透过防护服相互问候。

  李叶子最盼望的,是与丈夫一起轮班的日子。虽然两人要在人群中寻找半天,仔细辨别举止姿态才能发现对方,但是只要能见到,就是一种幸福。

  心疼化为行动。2月14日,余平给妻子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n95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余平在给李叶子的表白信中写—6—

  道。

  众志成城期盼凯旋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白衣战士在前方鏖战,他们的家属也在后方默默支援。

  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月10日,曹宇泽给爸爸曹志刚写了一封长信。

  曹志刚,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会诊电话常在半夜打来,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现在,曹志刚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和周边地区发热病人转运任务。

  这是给我的最高奖励,心里暖暖的曹志刚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算是给儿子的回信。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彭渝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她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处长、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彭渝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这个春节,彭渝原本计划和丈夫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接到驰援命令后,已在医院连续值班4天的她,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让家人大过年为我牵挂。

  —7—

  被蒙在鼓里的丈夫,几天后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给她发了微信。等彭渝再打开微信,其中有丈夫发来的叮嘱: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

  字数寥寥,却深情几许。彭渝哽咽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

  5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伙李明(化名)严重呼吸衰竭症状频现。这里,同时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医学病区。上呼吸机。随着主治医师丁欣一声令下,在场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开始抢救。经过治疗,李明现在已经好转。说起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的过程,丁欣感慨: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一个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功亏一篑。

  icu里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整个医疗团队同心协力。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病床用了28台呼吸机,医护人员从icu出来时衣服都已经湿透。丁欣说。

  你们,守护着每个企盼着击败疫情的我们。作为师弟师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使命。你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节生动形象的课。你们今天的选择,也将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元宵节这天,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全体学生向他们的师兄师姐,发出了最真挚的心声愿你们整整齐齐地出发,整整齐齐地回来。

  —8—

  在全国白衣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下,截至2月15日24时,湖北全省新xx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5623例。

  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先进事迹记篇二我们早一点发现异常,患者治疗就能再快一步。2月15日凌晨,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一楼的放射科,依旧灯火通明。两台开动了一天的ct机,还在持续运转,科室主任陈志勇和他的团队也一刻不曾停歇。

  两张方桌,一台机器,这里是陈志勇的抗疫战场。他的职责是为患者核阅ct片,及时给临床诊断疑似和确诊患者出具诊断依据。核阅ct是病情评估的第一道关口。陈志勇说,把好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每天的工作量起码是400人次,最高的时候超过500人次,是平时的两倍还多。陈志勇介绍,目前科里医师每天平均工作18小时,夜班时,为了避免脱穿防护服,常常一整夜不喝水不休息。

  陈志勇说,有的病毒早期藏得很深,会捉迷藏,ct上只有几毫米大小的淡薄稍高密度影,这就需要医生细心甄别。由于潜伏期的缘故,按照诊断要求,每名患者至少会接受两次拍片检查,多的则有四五次。在高强度的磨炼下,陈志勇他们练就了快稳准的验片本领。每名患者的ct图像基本都有400多幅,我们要在3—9—

  分钟左右看完,并给出诊断结果。陈志勇说,放射科ct影像的诊断结果,病人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就能拿到。以最快速度、最准确的诊断,第一时间报告给临床科室,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才能尽量避免候诊大厅交叉感染。

  在陈志勇看来,尽管压力很大,但必须甄别好每一幅图像,绝不能让病毒突破防线,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白色病灶。

  采访接近尾声,放射科里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又来了新的ct,我得快点去核阅了。陈志勇说。

  武汉20位新xx炎康复医务人员献血救人篇三吴芬在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中医医院)做了3年行政工作,她没想到,有一天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新xx炎康复者,她捐出的血浆有可能被用于救治新xx炎重症患者。

  2月5日,紧挨着中医医院发热病区的办公楼里,一场特殊的救助正在进行,8份血浆袋共2600毫升血浆被采集。捐献300毫升血浆的吴芬从这一天起称自己为抗击新xx炎的特殊战士,编号xg0002,这是她血浆袋的编号。

  作为一名晕血者,30岁的吴芬曾有过两次献血失败的经历,但这次她成功了。一个分离机将她的血抽出来并分离,再把红细胞等输回体内。完全靠意念,如果中途晕倒,我一定又要哭,会—10—

  自责,恨自己无用。和大部分新xx炎患者及治愈者一样,吴芬的味觉与嗅觉还未完全恢复,但为了克服晕血反应,她在来之前逼自己吃了很多饭。也是从捐完血浆的那天起,吴芬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截至目前,该院共有19名康复的医务人员参与了捐献血浆,共计捐献6600毫升,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可用于临床治疗的血浆达3000毫升。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武汉市已有20名康复新xx炎医护人员捐献血浆用于救治病人,12名重症患者接受了血浆治疗。

  没想到她也来了。捐血浆这天,吴芬看到不少熟悉的人,包括一位护士长,她的症状在我们中间是最重的,连续高烧、情绪低迷,最严重的时候写好了遗书。

  1月17日,吴芬一看到ct结果就哭了出来,中医医院27岁的护士袁黎也在这天拿到了自己的ct结果,肺部有阴影。这之后,医院让每名医务人员都进行了ct检查。有的医务人员虽然当时无症状,但肺部显示有炎症,之后逐渐都有了症状。袁黎说。

  该院医生秦伟(化名)说,自己当时的片子显示病情很严重,但症状较轻,到两三天后开始加重,后来才反应过来,集体检查前的13日,我出现的畏寒、酸痛等就是症状。

  回忆感染源,袁黎怀疑是之前科室里接触的一个病人,他的ct显示肺部大面积感染。而吴芬还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感染上的,—11—

  她是医院的行政人员,她家中有3名医务人员,我家除了5岁的儿子,其他7个人全都感染了。

  即使当时想做好防护,也没有足够的物资。秦伟说,直到现在,该院的物资仍旧紧缺,同事几乎全员上阵,一整天不休息,还有部分人员已支援方舱医院。

  成了病患,更觉得医护的辛苦与不容易。袁黎眼看着医院改为发热门诊,大量收治轻症患者,自己和感染同事则住在同一层隔离病区。为了减轻同事的工作量,袁黎和同病房的感染同事学习雾化等医疗操作,为自己治疗。而吴芬则学会了卷输液管,自己换药。

  在近20天的住院治疗后,说自己胆小、爱哭的吴芬始终惦念着两位新xx炎重症患者,一位患者严重到一被碰到就咳得撕心裂肺、不能呼吸;一位患者心脏骤停,医护人员连夜给她做心肺按压。

  2月3日出院时,吴芬并没有感到轻松,而是难过又无力,那是全国疫情发展相对严重的时候。

  她企盼的救人机会很快就来了。2月4日,看到中医医院院长在微信群中分享了血浆捐献倡议,她和袁黎迅速报了名。倡议中写道,新xx炎治愈患者的血浆可能含有抗体,输入重症患者血液中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袁黎说,群里康复的医务人员大部分都报了名,但能够参加捐献的是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无基础疾病的治愈者,她几乎想都—12—

  没想就报名了。

  实际上,在2月5日首批新xx炎治愈者捐献血浆前,倡议者与捐献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仍具价值,不过,临床使用必须具备严格条件,种种风险需要警惕。此外,由于血浆较为稀缺,该疗法仅限于部分危重病人,难以大规模应用。

  向江夏区几家医院最早发起捐献倡议的江夏区新xx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刘本德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医医院这19名新xx炎治愈医务人员累计捐献的6600毫升血浆,被送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发现可用于临床的有3000毫升。

  据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2月14日举办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康复者血浆一般采集400毫升左右,平均1名康复者血浆可治疗2~3名危重患者,从采集血浆到供临床医生使用需要7天。

  食欲还未完全恢复的吴芬近日再次拨打了捐献电话,她与治愈出院的丈夫将在2月19日一起捐献血浆,那时她也将结束隔离,要第一时间投入医务工作,与同事并肩作战,多救人。秦伟也向医院提出上岗要求,他心疼一些一线年轻同事一直没休息,从没想过该不该上岗,这不是个问题,隔离好了就得上岗。

  —13—

  一位选调生的战疫日记篇四以前在村里写材料,按部就班;但这10天来完全变了。2月1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联系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密切接确者隔离点的协调联络员龚雪梵,24岁的她感叹:自己成熟了许多。

  龚雪梵是2018年的选调生,现任牛首镇牛首村支书助理。她的记事本上,记述着最近工作的经历。感受了不一样的人生,看到到了严谨运转的社会。

  龚雪梵说,如果我们都把自己分内事做好,疫情一定能够得到控制。

  2月5日星期三多云

  大家脸上写着不安与担忧

  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时,听说我们镇的新xx炎集中隔离点投入使用了,就在我家对面的白湾家宴酒店。饭后,我有了去隔离点的冲动,尝试着给领导发了封简短的请愿短信,不久便等来有力的一个字:好。

  下午两点,戴着口罩,怀着忐忑,我上了开往隔离点的专车同行还有2位牛首镇志愿者,30岁左右,是普通群众。

  下午6点,镇上23名首批被隔离的村民全部送到集中点。他们的脸上写着不安与担忧。最庞大的一个家庭,有10位密切接触者,一位大姐和她12岁的女儿,怎么也不肯下车,吵闹着要找政府投诉。工作人员走向前,还没开口,大姐先哭起来,细—14—

  细问来,原来是在路上司机说这里是收治点,又看到全副武装的我们,心中感到十分害怕。

  大家都没事的,只是住在这儿观察几天,不要担心,政府给你们每人安排一个单间,安心住下就好了。工作人员耐心解释。终于,大姐和小孩主动下车,走进自己的房间。

  登记造册、分配房间、测量体温、全面消毒,把他们安顿好以后,我松了口气,已是晚上7点多。紧张的半天,不知不觉度过。

  2月6日星期四晴

  老人连汤都喝光了

  第二天,被隔离的张强向我们反映,他70岁的父亲因多次中风,吃不惯盒饭,已经两顿没怎么进食。

  听到这个消息,隔离点负责人高峰连忙赶回家中,找来瓦斯炉、调味品、勺子、面食,为老人下了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

  味道不错,连汤都喝光了。听到张强反馈的这句话,我们都笑了,感觉这是对工作人员最大的肯定。

  自此,隔离点每天都为老人开小灶。同志们笑话高峰,从没为亲爸做过饭,这次算是补上了。

  2月7日星期五晴

  让乡亲们没有后顾之忧

  乡亲们渐渐安顿下来,我心里也有底了。坐在大厅前台,楼上哪间房里有小孩,哪间房需要不辣的餐食,谁体温偏高,谁感—15—

  冒鼻塞,一清二楚。

  但打好持久战,只稳住人不行,还要稳住心,让隔离的乡亲们没有后顾之忧。

  徐大姐丈夫的工厂要复工,家里车钥匙却被带到了隔离点。驱车20公里,工作人员将消毒后的车钥匙交到徐大姐家人手中。

  大家请放心,谁家养的有猪、牛、羊、鸡、狗什么的,都可以讲,我们来想办法。借着送餐时间,我挨个问了一遍,没有一个人反应问题。噫,难道大家现在都不养什么了,还是已经托付给亲朋好友了。不过不要紧,帮大家排队买药的事,是少不了的。

  2月8日星期六晴

  厨房监管真严格

  今天是正月十五,早上6点,安排我去厨房搞监督。高峰要求,食材要有进销台账,对伙食师傅要测体温,餐具要有消毒记录。

  吴庆兵师傅有条不紊地翻炒,确保食物做熟,人员、餐具消毒一个都不能漏。7点钟,42份热气腾腾的汤圆、美味可口的小菜、鸡蛋,用快餐盒分装齐整,由食品无菌车送往集中隔离观察点。

  隔离点的伙食补贴,每人每天60元。大家采用高温整箱加热后,通过送餐专用电梯无接触运送,交由隔离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传菜。吃到暖心早餐的乡亲们,在群里刷屏加油、你们辛苦了、感谢医务人员和干部们的付出。大家都明白,此时短暂的—16—

  分离,是为了今后更温馨长久的相聚。

  2月9日星期日晴

  看着救护车,大家沉默了

  王大哥持续低烧大半天,驻点医务商量后,建议转诊到医院。这是安全屋第一位被转诊的人,看着呼啸而走的救护车,同志们都沉默了。

  或许,这也是隔离的意义所在吧。高峰安慰大家,这次的病毒真是太狡猾了,所以只能谨慎隔离14天。

  今天的阳光不错,室外气温达到15℃,抬头看一下耀眼的阳光,只希望所有人都能从这里安全回家。

  下午两点多,送来两位10岁左右的小朋友,她们父母都在医院隔离,留下曾密切接触的年幼孩子,姐弟被安排住在四楼。

  得知她们还没有吃午餐,我们几个人便问他们是想吃煮面条还是泡面。姐姐原本黯然的声音,瞬间染上了一丝喜悦泡面。电话这头,我不禁也笑了:让你们快乐这么简单啊。有我陪伴,你们以后不用害怕。

  2月15日星期六小雪

  首批群众快要回家了

  到今天,一共隔离49人,其中有48人都很健康。

  508室的张强最乐观,他们一家8人都住在这里,4天前医院传来消息,他妻子已经治愈,回家了。

  政府掏钱,让我们免费吃、免费住,检查身体。张强说,除—17—

  了不能出去外,别的真挺好。

  我安慰大家,只要住够14天,除少数人外,绝大多数肯定要健康回家。即使病了也不要怕,这新xx炎绝大多数是能治愈的。

  张强等第一批22名乡亲,还有4天可以回家,届时可能还有个欢送会;我们工作人员,将会一直在酒店干到战疫胜利。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还在继续,团结与信心,会让大家凯旋。

  —18—

篇五: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

  

  医护人员抗疫事迹优秀6篇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一

  翁xx,主治医师,20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口腔科医生

  她在入党之初就树立了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自己是一个党员而骄傲。作为医务人员,她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始终坚持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不管是周六日还是法定节假日经常加班出诊,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基本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口腔诊疗技术发展新动态,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023年到河北省怀来县医院口腔科对口支援一年,克服生活医疗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带教当地科室医务人员2名。在2023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穿着严密的防护服给病人做治疗,口腔科疾病大部分需要操作而且操作时间较长,一天下来,身上的衣服都是汗水,人也接近脱水,但是看到病人满意的笑容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了。她还主动响应号召参加医务人员下乡巡诊活动,深入偏远山区为广大村民服务。今年4月参加区卫生健康系统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奉献爱心。

  在一次完成1600多人核酸采样后,手酸到无法拿筷吃饭,痔疮严重发作。当得知长兴岛疫情严重,急需人员驻地采样的通知时,xxx不顾自己刚刚动完手术,仍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毅然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长兴岛驻地采样时间紧、任务重、风险高,困难很多,她都咬牙坚持努力克服。工作时晒骄阳、冒风雨、披暮色、伴星辰是家常便饭,xxx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胜利就在眼前。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三

  王xx,中共党员,本科学历,xx县中医院急诊科医生。2023年下半年他在xx结了婚,因为是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他张罗了好多礼品,按老家的习俗,他要领着新娘子到亲戚家走访拜年,他老早就请准了假,盼望着放假这天的早点到来。突如其来的xx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xx月xx日,医院党委决定让其主持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王xx接到医院通知后,毫不犹豫地肩负起了这份重任,表示“疫情不退、决不收兵!”回家后,王xx很快做通了爱人和老人的工作,妻子和父母的“给力”支持,打消了王xx的所有顾虑,他日夜驻守在医院,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王xx还是医院防控小组成员、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成员,他还要参与对单位职工进行全员防控培训,参加现场演练,进行专家会诊等工作。每天近十个小时一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从来不说受不了,王xx每天都在认真地接待着每个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一系列工作总是做得规范有序。特殊时期下的繁重任务,回家吃顿饭对王xx来说也成了“奢侈”,爱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每天都坚持往医院给他送饭菜。

  xx月xx日凌晨,xx县中医院党委接到组派医疗队赴xx援助新冠肺炎救治的通知,王xx得到这一消息后,第一个请缨要求到xx抗战一线去,院党委同意他的请求并决定让他肩负带队队长,他没顾上和妻子道别就到医院报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医疗队队长王xx同志出征前回答同事的询问,他说,“如果派一个人去,那个人就应该是我!”。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优秀事迹篇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苏家作乡卫生院共产党员李__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李__是示范区苏家作乡卫生院副院长,共产党员,分管行政后勤和医保工作。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中,他作为卫生院的副院长、共产党员,一面全力配合杨院长做好全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一面做好全院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展示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从1月21日以来,苏家作乡卫生院的全体人员全力以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取消春节节假日,开始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李__就时刻想着自己是名共产党员,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隔离措施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他来不及考虑个人的危险就赶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去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他还积极配合杨院长搞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管理,在卫生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将卫生院人员进行了合理分组,成立了10个专项小组。同时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组织全院人员认真学习掌握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学知识,协调相关科室和专项小组,进一步完善科室、分组的管理措施,保证全院每一位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同时,自身不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__没有“临时”思想,而且在关键时刻把全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充分利用工作闲暇间隙,和同志们谈心,交流思想,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李__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全院人员对防治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一些心理压力较大的医护人员也稳定了情绪,积极投入到一线的战斗中。在卫生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斗中,每时每刻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不知劳苦、不畏疲倦。“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这是对,一名共产党员的最真实写照。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优秀事迹篇五

  当各大媒体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公布于众时,息县家家户户开始紧闭大门,昔日喧闹的街道变得日益冷清,人们的心情慢慢沉重起来,这个冬天也变得异常寒冷了。

  呼吸内科谢华主任,对发热、咳嗽等病症比较有经验,作为一名党员,他得知要成立救护小组时,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前往第一线,充分发挥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孙志周主任,亦是一名党员,他用科学的知识引导大家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穷其所学为患者减轻并解除病痛。在他进入隔离区的第四天,他年迈的老父亲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连夜住院,在疫情面前,孙志周同志始终奋战在一线,未曾在父亲的病床前尽尽孝心,正可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乐于奉献的孙玉青医师,坚守在防疫区,兢兢业业地了解病人状况,不分昼夜地积极探索治疗方案。然而他的儿子出生还不足三个月,在医院宣布成立隔离救治点时,他毫不犹豫,主动请缨,这是何等的担当与情怀。

  带班领导副院长李清泉,他的母亲于1月30日因脑梗塞入住神经内科,作为唯一的儿子,不能前去看望,更不能守在母亲床旁,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留给了病人,时刻坚守在隔离病区,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

  孙同娇、陈豆、杨玲、杨晓晶等医护人员,为了更方便地穿戴防护用品,毫不犹豫剪掉了自己蓄了几年的秀发。这一次,由于长时间的佩戴防护用品,陈梦茹的鼻子和两腮出现了压伤,同志们的脸也开始局部红肿,脱下防护服,经常汗流浃背,褪下口罩,鼻翼、脖子、脸部压痕明显,久久不能消退……但他们毫无怨言,始终坚持在疫区奋斗!

  张孟影护士长在耳朵破损的情况下,为了安全考虑,医院强行要求其撤离后,仍依依不舍,仍要求坚守在第一线,并坚定要求,伤好后,继续来支援,这种不退缩、不畏艰险的精神,多么可贵!

  张素平同志,得知一线护理工作量大,大家比较辛苦时,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满心焦虑,积极请战,要求前往一线,在张孟影护士长被强行要求撤离时,立刻前往隔离病区,投入到共抗疫情的战斗中去。

  积极乐观的英雄们,还在疫区为战友孙同娇过了一个简单而又特别的生日,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许愿望,一起谱写着勇敢、乐观、不破疫情终不还的雄壮之歌。

  数不清的血汗,凝聚成力量。带着守护的使命,与病魔展开生死的较量。

  大爱为医,至高信仰,前路漫漫,他们眼神明亮,相信风雨后笑容会美丽绽放。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六

  刘xx,男,30岁,入党积极分子。是xx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从2023年至今一直在急诊科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来,刘xx把“每天、每人、每事;尽心、尽力、尽责”作为人生的追求,在周而复始的护理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真正做到“把人病当己病,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地为广大患者服务着。

  刘xx从事护理事业已有六年余,他已经记不清护理过多少位患者,参与过多少次抢救。他深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工作也会以积极的回报回馈于你。

  在工作中,刘xx总是把患者看作自己的亲属,认真履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2023年有一次院前出诊到贸易城七楼救治一名昏迷老年患者,去到时患者浅昏迷,呼之不应,休克血压,但是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太,老楼房担架过不了,时间紧迫,刘xx和医生一起把老人从七楼背下来,送上救护车,拉到医院后优先抢救,事后把老人送入内科住院。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刘xx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把繁忙的工作谱写成生活中彩色的篇章,得到了科室内部、院部的肯定,刘xx在2023年xx市第一届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的成绩;2023年评为xx市优秀护士。2023年评为xx市个人先进;2023年护理操作比赛小组赛第二名。2023年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2023年评为汕尾市优秀护士。2023年评为医院个人先进。

篇六: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

  

  抗疫中医护人员的典型事迹篇1一、听从指挥,顾全大局。认真学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听从省、市、县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应对工作,切实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自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勇于担当,全员防控。积极主动学习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接触密集人群,阻断疫情传播,减少外出、不串门拜年、不组织参加任何聚会,出门戴好口罩,在家讲卫生、勤洗手、勤消毒、多开窗通风。警惕发热、咽痛、咳嗽、气急等症状,一旦发现疑似疫情要第一时间主动报告、主动隔离、主动就诊。湖北武汉及从县外回来的职工群众们,请自觉主动按要求在家隔离不少于14天,期间发现持续发热等感染症状必须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检查。

  三、主动作为,科学宣传。切实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精神,科学宣传疫情防护常识,教育引导身边亲朋好友正确认识和对待疫情,科学预防和应对疫情,积极传播正能量,汇聚精气神。积极关注官方报道,尊重事实,引导群众甄别核实疫情信息,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发布、不评论、不转发任何未经机构和媒体认证的疫情信息,及时制止在任何媒介上发布不实信息的行为。

  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疫”中,总有一面旗帜引领在前,一群“硬骨头”夙兴夜寐英勇奋斗。“敬爱的党组织”“作为一名党员”“我先上”……一封封“请战书”,一声声“冲锋号”,是14亿同胞“同袍”共情,9000万名“战友”共同战“疫”汇聚成的“硬核力量”。党员干部不仅要在重大战略机遇期改革创新,更要在危难之际冲锋陷阵,锻造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的“硬骨头精神”,群策群力、同舟共济。

  抗疫中医护人员的典型事迹篇220xx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正是千家万户阖家团圆的日子。下午13时零2分,某某区中心医院的微信工作群,一条“下午14时召开班子会,15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的紧急会议通知进入全体95名干部职工的眼帘。

  短短十分钟之内,全体人员回复完毕!

  1月24日下午15时,全院干部职工一个不落,全员准点到会。面对这感人一幕,党支部书记、院长倪跃忠同志瞬间泪目,向全体到会人员深鞠一躬致谢。

  发热门诊的设置、分诊隔离通道的建立、高速路口体温检测组排班、120急诊转诊的调度、村卫生室工作的部署、全院疫情的信息报送、物资保障组的成立,在半个小时的会议中一气呵成。除了服从,除了担当,全院干部职工没有任何的怨言。

  会上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全院职工放弃休假,积极投入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硬仗、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自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中心医院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手术室护士文嬡、外科护士廖琼、妇产科护士朱丽臣等同志顾不上家有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照顾,义无反顾的工作在防控一线;门诊医师郭小玲同志仅用两天时间安葬逝去的老父入土后立即

  投入疫情防控战斗;年近六十的药剂科主任曾贤忠同志亲自驾车星夜兼程,马不停蹄,十二小时往返一千三百多公里到邻省某市采购回一线医护

  人员急需的防护服;预备党员、内科副主任袁玲同志置两个孩子在家而不顾,一心扑在专业防控知识的宣讲和发热门诊的调度工作中;刘志艳、舒婷两位临床医生除了坚守本职岗位,还多途径寻找口罩供应商,自费购买后再赠送医院用于防护;支部书记、院长倪跃忠同志白天全面调度防控工作,夜晚在常吉高速某某互通口体温监测点值守,坚持用无我奉公的工作态度诠释着榜样的力量,带动着医院党支部全体党员奋斗在抗疫的第一线。

  自战“疫”打响以来,全院所有同志抛却了个人困难,顽强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主题在与“毒魔”抗战的现实工作中得到充分展现。

  一个个白衣战士,为了打赢这一场“全民战疫”而齐心协力、风雨兼程。在这个春节里,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用无私无畏的坚守,为人民生命安全撑起一片晴空。

  逆行的人并非生而强大,只是炙热的心中有着深深的责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此刻我们必须负重前行。20xx年的春节,白衣战士注定是最美的风景。病毒肆虐的当下,我们必当是最坚实的力量和抗击疫情的守门人。病毒不止,我们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绝不收兵。

  抗疫中医护人员的典型事迹篇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责任之弦,我们才能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成为全球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目前,全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特别是外防输入,不仅要防止人传人引发的疫情,还要防止物流带来的病毒。就此而言,必须紧跟防控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防范化解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疫情防控,重点在防,关键在控。社区防控和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防控不断查缺补漏,完善升级防的措施,才能精准、高效地实现防的目标。这需要各地各部门紧盯疫情防控形势新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防的措施,切不可以老办法应对新问题。要进一步研究疫情传播的新问题、新路径,紧紧盯住科研新进展、新突破,充分整合到常态化预防中。从控的角度而言,对于零星、散发疫情,应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查找出风险点,堵住扩散蔓延可能,提高防控的精准度、有效性。同时也应当有力而有度地开展防控,提升疫情防控效果和水平。基于前期我国疫情防控成功经验,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关于病毒传播路径、传播规律的最新科研成果,我们完全有能力防住疫情、排除风险、堵住漏洞。

  元旦和春节两节期间,更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现阶段的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在商超、餐饮单位、宾馆饭店、农贸市场、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影剧院等重点场所,严格落实戴口罩、测温验码、通风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有任何侥幸;另一方面,每个人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注重个人卫生。只要形成防控合力,就能继续取得疫情防控的良好成效。

  在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的前提下,防控措施应力求对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百姓生活影响最小,努力实现相对低成本的有效疫情防控。在巩固前期疫情防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二者政策措施的契合度,我们就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篇七: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

  

  疫情一线(yīxiàn)医护人员事迹三篇

  新型冠状病毒突发,疫情肆虐(sìnüè)全国。作为医护人员,你们不得不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机(shíjī),冒着生命危险选择战斗在一线。中国文库(wénkù)网为大家带来的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事迹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事迹一

  有这样(zhèyàng)一位老人,03年时,“非典〞肆虐,他不顾自己的生死,冲到了抗非的第一线,今天“新型病毒〞来袭,84岁的他又披挂上阵,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月20日钟南山以他博爱的胸怀和专家的身份,给出全中国人民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可他自己早在18日黄昏,就已经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当天的航班已经买不到机票,他就登上黄昏17点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由于春运高铁票紧张,他被安排在了餐车一角。刚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实在累了就稍稍闭目养神,后来这张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24岁那年,钟南山从北京医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医生。直到43岁的时候,他在公费出国留学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时机。毕业时,因为出色的研究成果,爱丁堡大学竭力挽留他,但当时的钟南山执意归国,他说:“我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不仅出自血浓于水的感情,更源自对祖国深厚文明底蕴的理解和骄傲!〞归国后的钟南山,开始崭露头角。他中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他的名字被全国人民熟知,那么是在2022年那场

  “非典〞抗战。而钟南山一个凡人,却一直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他一次次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废寝忘食,任劳任怨,为了挽救死亡边缘的病人,为了保证健康,人们的生命平安,他呕心沥血和他的团队一起分析疫情,研究制定方案,操碎了心,历尽了险,他永远会被人民敬仰和称赞。

  感动于钟南山的行为,担忧写百姓的生命,一些有才华的医生们都推荐自己成为了志愿者了,赶往江城,人们称赞他们为“逆行者〞。有的把自己刚成年的瘦弱的躯体作为疾病的屏障,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就紧跟上去,守护武汉人民乃止中国人民的安宁。

  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

  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事迹二

  ——

  把好CT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我们早一点发现异常,患者治疗就能再快一步。〞2月15日凌晨,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一楼的放射科,依旧灯火通明。两台开动了一天的CT机,还在持续运转,科室主任陈志勇和他的团队也一刻不曾停歇。两张方桌,一台机器,这里是陈志勇的抗疫战场。

  他的职责是为患者核阅CT片,及时给临床诊断疑似和确诊患者出具诊断依据。“核阅CT是病情评估的第一道关口。〞陈志勇说,把好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每天的工作量起码是400人次,最高的时候超过500人次,是平时的两倍还多。〞陈志勇介绍,目前科里医师每天平均工作18小时,“夜班时,为了防止脱穿防护服,常常一整夜不喝水不休息。〞陈志勇说,有的病毒早期藏得很深,会“捉迷藏〞,CT上只有几毫米大小的淡薄稍

  高密度影,这就需要医生细心甄别。

  由于潜伏期的缘故,按照诊断要求,每名患者至少会接受两次拍片检查,多的那么有四五次。在高强度的磨炼下,陈志勇他们练就了“快稳准〞的验片本领。“每名患者的CT图像根本都有400多幅,我们要在3分钟左右看完,并给出诊断结果。〞陈志勇说,放射科CT影像的诊断结果,病人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就能拿到。以最快速度、最准确的诊断,第一时间报告给临床科室,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才能尽量防止候诊大厅交叉感染。

  在陈志勇看来,尽管压力很大,但必须甄别好每一幅图像,绝不能让病毒突破防线,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白色病灶。采访接近尾声,放射科里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又来了新的CT,我得快点去核阅了。〞陈志勇说。

  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事迹

  谭青苗:疫情不退

  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29日10点30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青苗正忙得团团转。

  谭青苗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月21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月19日,谭青苗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方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月22日晚,谭青苗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名新冠肺

  炎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青苗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青苗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当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青苗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平安负责。〞

  1月29日晚11点30分,有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青苗当即顶上,一直到1月30日凌晨4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2点左右,一名70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青苗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忧,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谭青苗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内容总结

  (1)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事迹三篇

  新型冠状病毒突发,疫情肆虐全国

  (2)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事迹三篇

  新型冠状病毒突发,疫情肆虐全国

  (3)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事迹二

  ——

  把好CT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我们早一点发现异常,患者治疗就能再快一步

  (4)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事迹三

  谭青苗:疫情不退

  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

推荐访问: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 疫情 事迹 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