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10篇

时间:2022-04-06 08:26:57 来源:网友投稿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10篇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篇1

在看完纪录片《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___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海床结构复杂,再在海底建设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地震,进而导致海啸等灾难的发生。为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阻水问题:大桥横跨珠江口,对珠江的排洪纳潮有较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道淤塞;这样必须采用大跨径的桥梁。(如果采用30米跨径,桥墩的厚度约为2-3米,阻水率为6-10%,而采用100米跨径,阻水率就降为2-3%)

2、航道问题:珠江口为我国航运最繁忙的航道,必须提高大桥净空;

3、航空限高问题:大桥附近有澳门、香港两个国际机场,对桥高有严格限制,这样与第二条形成一个矛盾;

4、白海豚问题:大桥横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设期必须错开白海豚繁殖期;

5、台风: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

6、海水侵蚀:海水对混凝土的逐步侵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

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在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岛,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同时由于淤泥和地质其他问题,在上面建设沉管海底隧道同样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内基本上为盾构隧道)。这样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岛和海地隧道也成为一个难点。

大方面的问题便于发现,但对于如此巨大的超级工程来说,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例如,在放置沉管隧道之前,工程师们发现海床并不结实,无法承受沉管的重量,在洋流的影响下还会导致沉管侧翻。如果沉管侧翻,在海底巨大的压力下,是无法再将其置回原位的,这样一来,造价高昂的沉管就相当于报废了。因此,在此之前,工程师们现在实验室里模拟海洋环境,计算相关数据,并同时在海底浇灌混泥土平台,日后可将沉管放置在混凝土平台之上。

对于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界级超级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多方面的。要做好一项工程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篇2

《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令人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的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地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珠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贯穿整个电影的,是情感。尽管大桥是现代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过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闫东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宏伟。正如电影中的旁白所指,“比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因此,对比起数据成就,电影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五年去筹备,用了八年去建设,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不少工程人员的青春,便放在了这大桥建设上。有人从二十多岁干到三十多岁,也有三十多岁的,现在已成中年男子。从前的单身汉,转眼成家立业,却不忘了穿着婚服在即将竣工的大桥上走走拍拍,有人携妻带眷到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为大桥奋斗......一座桥,有汗水,也有泪水。无论是总工程师还是一位焊接的小工,为了建好这座桥都热情投入,甚至把它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业,亦因此他们都成了“英雄”。通过导演细腻的镜头,留在观众的心中,让大家每当奔驰于大桥上,隧道中,都会想起因为他们,才有这外媒口中的“现代七大奇迹”。

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建造过程中的挫折。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遇上失败更能展现出工作人员对大桥所付出的心血。在建E15号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就地而眠,这令我们很是感动。大桥的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有工作人员打趣的说,大家都有两个恋人,一个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个就是大桥这个项目。结婚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电影记录了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后我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采。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篇3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篇4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篇5

0月,祖国的“南大门”传来喜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了!这条史无前例的大桥的修建,克服了重重艰难与挑战,它的诞生震惊了全世界!九个月后的今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伶仃洋上,海风习习、海浪阵阵,电视上的所听、新闻上的所见,变成了真真实实的所在。

我们坐上穿梭巴士,缓缓驶上港珠澳大桥。路面宽敞平坦,白线向前延伸到尽头,细长的路灯静立两侧。大桥全长55千米,由桥梁段、海中主体段、隧道段三部分组成。远远望去,大海深处,蔚蓝的海水仿佛与天相接,不时击起几朵浪花,桥身宛如腾跃蓝色屏障上的一条中国巨龙。巨龙拔海而起,俯仰于南海之端,用强大的鳞角捍卫着这片海域的人民,用伟岸的身躯连起了三地。据介绍,这座中国自主建造的大桥,寿命可达120年,可抗16级台风;主梁用钢42吨,可建60座埃菲尔铁塔;隧道消耗了33万吨钢筋、100万方混凝土,可建8座迪拜塔,真是浩大的工程!

车子稳稳地行驶在大桥上,车窗外,不时有海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洋面,桥面上行驶的汽车如同纷飞的蝴蝶一般穿过龙脊。海天之间,我仿佛看到桥面上有一个信步奔跑的身影,他不正是大桥的设计者——林鸣总设计师吗?

当年,林总设计师原准备与荷兰人一起建设此工程,可荷兰人只唱了一首歌为他祈祷便离去了——世界级的难题让他们无能为力。质疑和嘲讽纷至沓来,不屑和抨击打破了所有的合作。没有经验,没有援助,中国的工程师到底行不行?当然行!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从2010年12月底开始,林总设计师开始带领他4000人的队伍,博弈深海,踏浪伶仃洋。就这样,3000多个伏案与奔走的日子就像滚滚车轮,悄然驶去。

再向前,就是开阔的人工岛了。道路开始渐渐收拢,眼前的光线忽而变暗,身子也隐约有些前倾,下坡了——是海底沉管隧道!我的耳边仿佛传来了港珠澳大桥沉管最后合拢时的掌声、欢呼声和呐喊声。你看,眉头紧锁的林总设计师正焦急地等待着偏差结果。结果出来了:16厘米——专家们一致认可。可林总设计师认为偏差太大,迭声要求重来。海底波涛澎湃、暗流汹涌,大家都劝他罢手,可他心意已决:返工重来!48小时的奋斗后,误差缩小成了2。5毫米。人群沸腾了!几十倍的差距,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建设者的坚持,凝固了发展的丰碑!隧道里的灯光幻化成庆祝的焰火,氤氲在中国龙的周身;那个倔强的身影,也将一直奔跑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一段行程后,蓝天白云碧水又复入眼帘。思绪万千间碧波浩渺,一个小时不到,我们的车已从珠海抵达香港,原先,这可是要花上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呢!抬眼看,漫漫跨海桥,通彻连三地;回望去,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这是中国龙,这是中国实力、中国智慧,这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象征。我骄傲,敢于自主创新的中国龙,已腾起于世界东方;我自信,未来,龙的传人还会创造出更多震惊世界的奇迹!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篇6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巍然屹立伶仃洋畔,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是切切实实解民难

通车之前,香港市民前往珠海必须走水路或3小时的陆路,交通十分不便,且由于物流的拥堵造成了发展的瓶颈,通车后大大缩短了通勤时间,仅为30分钟,使伶仃洋天堑变通途,有利于促进两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甚至信息流往来,使两岸连通更为紧密,促进两岸人民交流更加频繁,带动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业发展和人才往来交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吸引外商投资,提升香港及澳门人民对内地的向心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感,更好地发挥香港“一带一路”连接点的作用,实现互利共赢,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是众志成城聚民力

港珠澳大桥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创造了8个“世界之最”,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展现了中国工程师的无穷智慧和中国制造的威力。须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智慧和汗水,从设计到建成通车历时14年,这一里程碑之作,实现我国由桥梁大国迈入桥梁强国之列,体现了我国科技发展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的和谐统一。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篇7

烟波浩渺的蔚蓝大海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根银线,串起了三颗东方明珠,香港、珠海、澳门。通过观看《港珠澳大桥》,我们知道,这根银线总长55千米,其中海底沉管隧道6700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由于施工海域地处我国乃至全球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海上航道,空中航线,还有生态保护,台风巨浪,海水侵蚀等诸多复杂因素,都使得港珠澳大桥创下施工难度的世界之最。

影片以大桥建设过程中最后一根沉管E30的吊装过程为焦点,纪实反映了工程的浩大与艰巨。以沉管的吊装设备为例,由于一节沉管的排水量达8万吨之巨,每一节沉管就相当于一艘巨型航母,吊装设备寻遍全球不可得,建设者们就自行研发出大国重器“振華30”,而同样的壮举还不胜枚举,大桥建设者们勇于担当,开拓创新,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拼搏精神让人震撼。

古有“零丁洋里叹零丁”,如今,一条巨龙蜿蜒天际,一桥飞架三地,沧海成坦途!雄伟璀璨的超级工程让世界发出零丁洋前零丁叹!而这悲叹到惊叹之间,是大桥建设者们十四年的时光荏苒。即有热血青年投身沙场,风雨同舟中收获爱情,孕育新生,也有中年才干倾尽风华,鬓发斑白,成就人生的华丽与辉煌;即饱含建设者历经挫折痛楚的泪水,也有他们精疲力竭的虚脱而眠和战胜千难万阻获取成功后的由衷自豪。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请接受我们崇高的敬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坚持,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公司争光,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篇8

《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令人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的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地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珠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贯穿整个电影的,是情感。尽管大桥是现代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过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闫东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宏伟。正如电影中的旁白所指,“比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因此,对比起数据成就,电影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五年去筹备,用了八年去建设,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不少工程人员的青春,便放在了这大桥建设上。有人从二十多岁干到三十多岁,也有三十多岁的,现在已成中年男子。从前的单身汉,转眼成家立业,却不忘了穿着婚服在即将竣工的大桥上走走拍拍,有人携妻带眷到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为大桥奋斗......一座桥,有汗水,也有泪水。无论是总工程师还是一位焊接的小工,为了建好这座桥都热情投入,甚至把它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业,亦因此他们都成了“英雄”。通过导演细腻的镜头,留在观众的心中,让大家每当奔驰于大桥上,隧道中,都会想起因为他们,才有这外媒口中的“现代七大奇迹”。

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建造过程中的挫折。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遇上失败更能展现出工作人员对大桥所付出的心血。在建E15号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就地而眠,这令我们很是感动。大桥的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有工作人员打趣的说,大家都有两个恋人,一个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个就是大桥这个项目。结婚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电影记录了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后我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采。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篇9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的成就可谓硕果累累,国力也是日渐强盛。其中,最能证明中国成就的当属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它于2009年12月开始兴建,全长55千米,包括22.9千米主体桥梁,4个人工岛和6.7千米的世界最长最深海底沉管隧道,连接着珠三角、澳门和香港三地。

宋朝诗人文天祥有云:“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伶仃洋,位于我国广东珠江口外,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在其周边有许多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曾是中国的南大门的一道防线,说中国近代史从这里开始也不为过,地理位置重要性可见一斑。早在1983年就有过在伶仃洋上修建一座跨海大桥的讨论,直到2009年,港珠澳大桥才开始修建。跨度之大,难度之高,令人望而却步。然而中国工程师们却迎难直上,完成了前人们的构想,实在是让人惊叹!

大桥修建难度之大,不仅仅在于它的跨度大,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桥所跨的伶仃洋,经常遭受台风和地震,为此,大桥必须能抵抗16级台风和八级地震;其次,大桥所在的水域过往船只很多,水域上空也经常有航班,因此大桥的修建既不能阻断航运,也不能干扰航空;再者,大桥所跨水域有很多海洋动物,其中不乏一些珍稀动物,比如纪录片中提到的中华白海豚,因此,大桥的修建也不能影响当地水域的生态环境……况且在当时,这么大跨度的大桥,前人没有修建过,没有经验可循,只能自己设计方案。为了能使大桥抵抗台风和地震,他们必须使大桥足够稳固,这就要求材料不能使一般材料。为此工程师们想到了双相不锈钢,让不锈钢厂大量生产。这种材料之前都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且从来没有在国内大规模批量化生产过,这对不锈钢厂也是挑战,但不锈钢厂不仅完成了挑战并且还获得了专利;为了不影响航运航空,工程师首开先河,设计了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并为此建造了专门安装沉管的船,在桥梁人工岛隧道获得的专利超过1000项,达到世界级水平;为了不影响当地水域的生态环境,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环保团队,观察海洋动物习性并及时报告,制定出计划将对海洋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除了这些以外,桥梁的在美观上和内涵上也有了很大飞跃,桥梁与水流方向垂直,增加了美观性,大桥与人工岛就像一串珠子,寓意“珠联璧合”,象征着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跨越伶仃洋紧紧连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不仅如此,这座大桥还将成为中国“一国两制”下三地紧密联系的象征。中国工程师敢想敢干,用自己的智慧经验和实践完成了前人所念,也创造了一项奇迹。他们在这项工程中的严谨认真(在进行海底沉管隧道时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几天几夜不睡觉,生怕出一点差错)、细致精密(用泡在氯盐里20多年的金属做实验)、通力合作(设计师的设计、原料厂的配合、施工工人的出力等)以及对前人经验的发展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要接过接力棒,在日常生活中敢于挑战不可能,传承和发展这些精神。如今,外国的许多桥梁建设都向中国借鉴经验,中国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相信不久之后,中国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00字篇10

月_日,值此建党98周年之际,我有幸乘坐大巴游览港珠澳大桥,见证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巴在港珠澳大桥上行驶的很平稳,一路畅通无阻。港珠澳大桥像是一条巨龙,横跨在大海上,两边的无敌海景更是令人心旷神怡。这座人类目前建成的最长的大桥,展示了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说明了中国建设大桥能力水平之高。

资料介绍,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桥隧全长55公里,其中主桥29.6公里,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公里,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游览港珠澳大桥后,我们一行四十多人来到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展览分为“敢为人先 勇立潮头(1978-1992)”、“增创优势 砥砺前行(1992-2012)”和“走在前列当好窗口(2012-2018)”三个部分,全面展示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

从1978年,吃饱穿暖都成问题,到现在动动手指就能送货上门,中国人民不止买遍全国,还横扫全球各地。还记得父亲经常说,小时候读书,到镇上的中学,要走几十分钟的路,没有自行车,更别谈汽车。而现在,老家的大街小巷都被小汽车占满了。改革开放40年,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变成了高铁里程第一的高铁王国。曾经的手写书信,到现在华为5G领先全世界。从坑洼泥泞的土路,到如今畅通八方的宽敞水泥路。中国的造桥技术、通信技术、高铁技术、航天技术等各个行业领域都已经站在了世界的顶点。

中国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泱泱大国五千年,我们有着优秀的文化传承,如今走上繁荣富强道路的中国,才应该是我们的常态。改革开放40年,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应当牢记历史,不忘初心,让改革之路越走越宽,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为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荐访问:观后感 大桥 港珠澳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800字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200字左右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400字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300字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600字作文 港珠澳大桥的读后感300字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600字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小学生作文400字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350字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