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阅读感想8篇

时间:2022-03-02 11:12:02 来源:网友投稿

四世同堂阅读感想8篇

四世同堂阅读感想篇1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

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四世同堂阅读感想篇2

终于看完了,但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

最初在语文资料上看到节选的部分,知道常二爷、祁老人、天佑太太等角色,对小说也很感兴趣。我以为“四世同堂”只是讲那一家人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可当我开始读后,慢慢地,我才发现,这不仅仅是在写一个家庭,这一切都不平凡,这展现的是中国在抗战时期北平百姓生活的缩影。

小羊圈是个小胡同,住着好几户人家。在太平年月,北平一切都很美丽很喜人。可偏偏生在战争年代,日本人入侵了。人人都想生,人人都在为生活而努力。有的人,像大赤包、冠晓荷、蓝东阳、祁瑞丰等人,为了生活下去,选择当汉奸,把当时的侵略者当作爸爸,苟且偷生,最终还是遭到了报应。有的人,像祁瑞宣、祁瑞全、钱默吟先生、刘师傅等人,不甘当亡国奴,一些出走,一些不食周粟,一些努力激励青年,为国家贡献着一点点星光。祁老人呢,最在乎自己的四世同堂,然而却总得不到安宁。老大天佑的自尽,二孙瑞丰的被杀,老三的出走,以及一家老小面临着恐怖的饥荒……

小说的结尾战争还在继续。我以为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因为毕竟这是人写出来的,应当给它些美好。但是这部小说并没有,遗失了十三段。看到作者太太和作者儿子描述出来的概括,真的好让人难过:钱先生被捕、小妞子饿死……

看此书时,时而愤怒,时而难受,时而同情那个年代的人,时而想打死那些汉奸走狗。那些人物,像都是活生生的,个个鲜活,在我跟前,似乎都是我认识的人。我知道他们的模样,他们各自的性格,他们的抱负。我又想,要是我生在当时,我会怎么办?我能做些什么?

历史永不可被遗忘。在这和平年代,我们更应当勿忘国耻,缅怀先烈。我想,这也是老舍先生写此书的一大目的吧。

四世同堂阅读感想篇3

我合上书,老舍的《四世同堂》就这样读完了。这样就结束了么?书中那凄凉悲壮的感觉仍然挥之不去,我总觉得还应有什么。

这本书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在日寇铁蹄下,那黑白颠倒,暗无天日的世界。当时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们的惶惑与软弱,民族的精神与气节??在作者的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羊圈这个地方是北平城的一个缩影,那各个阶级的人民是北平广大平民的代表。老舍是着重并且擅长写人的,他写的真,写的活。在《四世同堂》这部小说里,他刻画了六十多个人物。

不愿得罪人,一心只想庆得了八十大寿的祁老太爷;有文化又爱国却无法抛下家人的中学教员祁瑞宣;忠厚善良的商人祁天佑;满腔豪情的热血青年祁瑞全;胆小怕事却无聊的祁瑞丰;无怨无悔的韵梅;乐于助人的李四爷;无耻狠毒的冠晓荷、蓝东阳、大赤包、胖菊子、高亦陀等人。还有拉车的,唱戏的,抽大烟的,妓女等等。

在那样的世道下,祁老太爷悲痛,无奈,知道了反抗,他说:就是一口锅,也别生在这个年代呀!忠厚老实的人被逼得跳河,无辜善良的人被残忍迫害,单纯的少女一步步堕落;一个隐士诗人被逼成了革命斗士,_诈狡猾的小人却横行当道。

八年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大地留下了斑斑伤痕。

小说中有爱国情怀的人塑造的很好,汉_形象尤其饱满。在太平日子中,他们没有权没有势,日本人打过来了,要改朝换代了,他们就忙着巴结。连名字都改成了日本味儿的,他们心甘情愿的当日本人的走狗,无论何时都毕恭毕敬的,见到日本人都赔上笑脸,鞠大于九十度的躬。当别地有了反抗战争时,他们惶惑不安;,当中国城池沦陷后,他们反倒组织各种人_庆祝。但他们的死不但没能让人感到痛快,反而让人觉得悲哀。大赤包在狱中都疯叫着她是“冠所长”,冠晓荷被活埋前都对日本人卑躬屈膝。

这是中国人可悲的一面。在利诱威逼,高官权势之下,丧失气节。曾经拳打汉_的金三爷,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感激,他甚至出卖了钱默吟先生。年轻貌美的招弟,堕落成一个出卖肉体的女人,却还以此为荣。这无疑是贪念作祟,以致自掘坟墓,最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当抗战终于胜利。人们已经不怎么能高兴起来了。年幼的妞子饿死,祁老人抱着尸体像去找胡同里的日本老太婆,胡同中的一些人想要报复,当大家把持不住的时候。

瑞宣站了出来:“她,是咱们的朋友。”

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不得不赞叹老舍的目光长远。

无论如何,那都已是历史,但我不禁想到,我们离他还有多远,现在社会上贪婪,软弱,利益熏心的人,在当时或许就是一个汉_。而我们,假若处在当时的社会又会是哪一种人?怎样的人?

四世同堂阅读感想篇4

中国式的大家庭里,讲求一个“家和”。所谓“家和万事兴”,便是中国式的大家庭里所追求的至上的一种稳定的情感维系,而“国”,则是有无数个小分支汇成的命运共同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传统的宗族观念里,“家”便是最牢固不过的存在,人与人组成了“家”,家与家组成“国”,家国一体,构筑成中国人独有的宗族与家庭观念。

一个传统中国式的四世同堂,关于小羊圈胡同里的祁家祖孙四代的故事,在那风云起伏的北平城里,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北平人日常生活方式,呈现出当时的人民既遵循传统,又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面貌。书中的人物百态,也生动再现了人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思想觉醒历程。

大抵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是复杂多变的,每个小人物的命运都被他手中的笔所驱使,从书中走到那座城里,挣脱着这可怕的战争、动荡的社会以及生活的贫苦加诸给他们的不幸。在这北平小羊圈胡同里,有着历尽沧桑,固守传统的祁老爷子。对于北平城里的一切,都带着些许天真的态度。日本军队打进来了,也只是认为“北平的灾难恰似一个人免不了有些头疼脑热的,过几天自然会好了的。”

而无论小羊圈胡同外是怎样一片天地,他也只是偏居一隅,享受着四世同堂的荣光,希望着这个四世同堂之家能在战争中安然度日;而饱含着一腔爱国热忱、心怀希望的祁老爷子三孙子祁瑞全,则对这个混乱的北平,以及造成这一局面的入侵者,充满了憎恨,并在大哥祁瑞宣的帮助下逃出了日军占领的北平,投身抗战,在烽火的磨砺中变得成熟而富有担当……孤傲清高,宁死不屈,有着极高民族气节的钱老爷子;正直朴实,勤奋工作,私底下协助抗日志士的冠高第;出身卑微,是非分明,最终壮烈牺牲的尤桐芳。在《四世同堂》里,也正是有这群不一样的小人物,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反映着家国一体,人民的命运与国运紧紧相连。

回忆起,那些在抗战中为挣脱黑暗,反抗侵略而奉献或牺牲的人,在那漫漫长夜里仍为了光明而奋斗,那从心灵里激荡起的民族气节,那颗为之付出的心是如此炙热。正因如此,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了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霜雨雪而不衰,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军事强大,还在于每一个人的付出与努力。没有国哪来的家,“国家”,这个振聋发聩的词语,在老舍先生的书里,也贯穿了整个故事,叩击人心。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在战争中支离破碎、奋力图存的"命运,也是整个华夏在抗日战争到全面爆发到胜利时期,在等待黎明前的那个最黑暗的时光里,无数个小家的真实写照。

四世同堂阅读感想篇5

女儿放寒假回家第二天就去图书馆借了三本书,分别是《四世同堂》《小二黑结婚》《子夜》。这是他们的寒假作业中的一部分,要读这些作品。我闲来无事,就先读了《子夜》。

《子夜》的作者是矛盾,中国文坛的泰斗,上学的时候读过他的《白杨礼赞》《风景谈》,两篇散文感情酣畅淋漓,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带着这样的印象读他的长篇小说《子夜》,读了十几页就读不下去了,对人物的讽刺太毒辣了,感觉不真实,也许是带着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恨,对这些人物就不手下留情了,正真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一点过渡都没有。我放弃不读了,觉得难以理解,转向《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作者老舍,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更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在《四世同堂》里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太逼真了,语言动作神态都呼之欲出,就是从书本里走出来的老北京普通人。祁老爷胆小怕事,但要维护家长的形象,瑞宣有文化有思想又软弱隐忍,其他形象也描摹的栩栩如生。这些形象通过语言体现出来,语言是地道的北京话,读起来饶有趣味。比如北京那些小商小贩吆喝卖东西的话,邻里乡亲唠家常的话,文化人之间交流的话,都符合每一个人的身份,总之很真实很有趣。读完感觉出作者对这些生活在底层人的同情。

一个作家的写作语言太重要了,它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如果读了三页就读不下去的话,只能说作者和读者无缘了,就像我无法读矛盾的《子夜》一样,我与矛盾无缘了。可能读者与作者也是有某种联系的,比如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生活在贫穷中,我出生在农村,生活也贫穷,这种关联导致我读起来毫不费力,尤其是老舍对贫穷的描写,真的是入木三分。相反,矛盾的《子夜》描述的是资本家的事,离我的生活很远,所以读不下去,不过我还是感觉语言没有吸引力,题材方面是次要原因。我觉得老舍比矛盾在语言上厉害多了,当然也许各具特色,没有可比性,可是我就是读不下去哦!

四世同堂阅读感想篇6

记得我看完舒先生的《四世同堂》后恰是某个冬日的黄昏。朔风已止,冰雪早融,残阳的余晖成了地上的阵阵落红。一句话总在脑中萦绕,总在心头翻涌: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这部血泪的结局末句美好的让我心动,白描的叙写成全了“青”“静”的胡同,也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北平的萌动。

战乱时的北平与我隔了多远呢?很近,不过百年的光阴荏苒,再也不用穿越了古国数千载的风声去寻觅感动,再也不用跋涉了他乡逾万里的征程去探求忧忡;但又很远,超过数辈的梦魇辗转,再也无法亲眼目睹,再也无法亲身体会。不过爱上层楼,欲说还休。

我细细摩挲过每一书页的字里行间,切切读过每一铅字的沧桑厚重,掩卷后也深深沉思过每一人情的独特鲜活。这是一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无数原本平凡的人们倾情上演的因战争牵扯而勉强存活的悲剧,属于北平、属于历史的悲剧。它真切又无奈地刻画了被逼寻死的商人、冷眼旁观以致误入歧途的学者、市井势力的妇人……这人间的大戏台如何能与文氏夫妇戏台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小人间相媲美?

这红尘太苦太污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每个人一定要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还需挣扎辗转于炮火烽烟、枪林弹雨的炮烙,兀自坚守珍重。可是当那一场远去的战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淡去痕迹时,“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经历了战火硝烟后的平静带走了那些属于战火疲惫的时代疮痍。流年分明安然无恙,山石草木依旧毫发无伤,只是曾经许过诺言的城池在低过屋檐的光阴里早把韵味深藏。

战争只是增添了人世常有的悲欢离合,北平还是北平,人们依旧是人们,仍要绕着锅台打转儿,哄着怀里膝下的孩子防着哭了病了。年节里,剩下的人们仍会聚在一起就着白茶缸子,说着不变的家长里短,大口灌着碎茉莉花茶叶沫子沏的茶水时街上正好传来叫卖的吆喝。夏天里,仍能在祁家大院里的枣树下乘凉、赶象棋。北平这座城池特有的美景仍然长盛不衰的让人们向往、渴慕。

这场灾难,让多少人成熟,让多少人觉悟,让多少人失去生命,又让多少人坚定了努力活下去的信念?我不曾知道,无从知道也无从探觅,只是私自心下想着:经过战火洗礼、经过灾难砥砺的民族一定更能珍爱和平、好自珍重。

于是,风带走了历史,唤醒了新的希望。北平草木心,笑着活下去。

四世同堂阅读感想篇7

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着淡淡的幽香;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听一首音乐,曲调歌词,依旧在耳边萦绕;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画,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心灵。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后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直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后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丧失自己的气节、不能背弃自己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终于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希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四世同堂阅读感想篇8

“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苏轼的《望江南》中的一句。这首词描写了清明时节,作者却不能返乡祭祖的一种遗憾的情感。因为有句俗话说:“有根才有家。”可是有一群人,他们却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出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最终自取灭亡。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中描绘了抗日战争中北平人民的艰苦生活。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其中有许多人物,如祁瑞宣,祁瑞丰,钱默吟先生,冠晓荷等,他们每个人物都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但要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祁瑞宣了。

祁瑞宣是祁家的长孙,是祁家的“当家主父”,可以说是上有老下有小。他的身上有一种令人钦佩的爱国情怀,宁可被日本人捉进监狱,也不会向黑暗势力低头,甚至甘愿吃就算是猫狗都不愿吃的东西,也不愿给日本人做事而衣食无忧。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民族气节,一种不忘根的民族气节,一种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祁瑞丰虽说是祁家的次孙,可是他和大哥瑞宣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瑞宣勤俭朴实,谨慎小心,老成持重的读书人。瑞丰则是个看重金钱利益,大肆挥霍,好吃懒做的花花公子。为了利益,出卖了国家和民族,做了汉奸。我十分厌恶他这种“忘根”的行为。

可是,想着想着,我不禁惭愧起来。我想到了外婆,她老人家70多岁了,外公去世后她一直一个人住,有什么事不麻烦妈妈,总是自己想方设法解决。爸爸和妈妈因为单位工作忙,即使外婆家就在单位旁边,也不能常去看看,所以妈妈对外婆总怀着愧疚,一年也只能见几次面。可我总对外婆不理不睬的,甚至还说外婆土,俗,一直到上中学后,有时我想见外婆都没有时间,现在我一见到外婆总会有说不完的话。一会儿是班上的趣闻,一会儿是在书上看来的笑话段子,聊天说地不像祖孙,倒像一对朋友。

人,无论到哪儿,都不能忘本,忘根,不能忘记在你身后为你默默付出的人。不能在后悔中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推荐访问:同堂 感想 阅读 四世同堂的阅读感想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世四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200字20篇 四世同堂美文赏析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四世同堂阅读答案 四世同堂阅读题及答案 四世同堂惶惑读后感 四世同堂第十二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