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奠活动心得及收获 清明节思亲感悟

时间:2022-04-07 17:57:4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祭奠活动心得及收获 清明节思亲感悟,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祭奠活动心得及收获 清明节思亲感悟

【导语】清明节源⾃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然与⼈⽂两⼤内涵,既是⾃然节⽓点,也是传统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礼俗主题,这两⼤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古传承,⾄今不辍。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了清明节祭奠活动⼼得及收获【4篇】,供⼤家的阅读。

【篇⼀】清明节祭奠活动⼼得及收获

  “万物⽣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习俗顺应时代变迁⽽形式多样,清明祭扫不应拘泥于形式,应重在⼼诚情真。近年来,鲜花祭祀、云端祭祀不断兴起,清明节逐渐少了“烟⽕味”,这就是⽂明祭扫的盎然春风,这就赋予了清明节更多的时代意义,这样的祭扫值得提倡,也需要被不断推崇。

  清⼼明志,在停下脚步中回归初⼼。在这个思念涌动的节⽇,现场祭扫按下了“暂停键”,却回归了理性、⼈⽂的本⼼。没了焚⾹烧纸的烟雾缭绕,只剩虔诚的思念蔓延。和去世的亲⼈来⼀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追溯初⼼、祛除杂念,再把追思和敬仰铭刻⼼中化作前⾏的动⼒。

  慎终追远,在追思缅怀中敬畏⽣命。抗击疫情为我们上了⼀堂特殊的⽣命教育课,为了守护⼈民群众的⽣命健康,⼀批批医⽣、护⼠、公安、党员⼲部、志愿者冲在了疫情防控第⼀线,筑起了群众⽣命安全“防⽕墙”。当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外防输⼊不可松懈,“少出门、不扎堆”的原则坚决不能动摇。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束慰先⼈。祭扫重在表达感情,不管是哪⼀种⽅式,只要是情感真挚,都可以追思亲⼈。通过⼀束鲜花来寄托哀思之情,通过种⼀棵树来表达缅怀之意,这样既坚持了清明节祭祀扫墓的传统,⼜赋予了清明节⽂明绿⾊的新意,这样的清明节才与绿⾊发展的新时代更配。

  春来疫去,⼭河⽆恙,庚⼦年的春天承载了太多期盼,我们既追求节⽓意义上的清明,也追求社会层⾯的“清明”。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让我们跟随时代的步伐,为清明祭扫披上⽂明“新裳”,以理性追思、⽂明祭扫的实际⾏动,告慰逝者,遥寄相思,为践⾏⽂明祭扫新风尚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量。

【篇⼆】清明节祭奠活动⼼得及收获

  中华民族有慎终追远、崇功报德的悠久传统,⽽清明节则是承载这⼀传统的重要节⽇。⼈们在清明节不但祭扫先⼈坟茔,同时也纪念民族的杰出先贤,诸如黄帝等⼈物的祭祀活动都在清明期间进⾏。⽽全国各地的烈⼠陵园在清明节期间,也接待了⼀批批的参观群众,清明节是开展⾰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新时期以来,平民英雄在全国如群星般涌现,他们中有⼀些如流星划破天空,燃尽了全部的光和热,让⼈们感到了道德的温暖,看到了善⾏的⼒量。因此,在清明节这样⼀个特殊的⽇⼦⾥,全社会都不应该忘记那些已逝的平民英雄。

  对于已故英雄的家⼈来说,他们渴望平静的⽣活,这是⼈之常情,但是对于社会公众来说,铭记英雄,是对英雄的告慰。平民英雄付出⽣命,是为了社会更美好,⽽对⽣命和奉献⿇⽊不仁的社会,绝不是⼀个美好的社会。

  曾经有⼀位烈⼠留下过⼀句名⾔:“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视死如归的先⼈害怕的不是⾃⼰被忘记,⽽是害怕⾃⼰的奋⽃⽅向被忘记。因此,清明祭奠已逝的平民英雄,是对社会正⽓的极⼤弘扬,重温英雄壮举,能让⼈深切地领悟到⽣命的价值和道德的⼒量,从⽽⾃觉践⾏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沿着他们的⽣命轨迹前⾏,让他们⽤⽣命放射出的正能量经久不衰。

【篇三】清明节祭奠活动⼼得及收获

  清明将近,⽇前,民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推⼴⽹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明低碳祭扫⽅式,引导树⽴移风易俗新风尚。

  清明祭祀源⾃于我国的孝⽂化,长期以来,世⼈通过清明节修缮坟茔、清除杂草、培添新⼟或烧些纸钱等形式,寄托对逝去亲⼈的亲情、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随着⾰命传统教育的开展,祭奠的对象扩展到了⾰命先烈,⼀些单位和学校在清明节前后,组织⼲部职⼯和学⽣,祭扫烈⼠陵园,进⾏爱国主义教育,使这⼀传统⽂化得到了进⼀步升华。

  清明祭祀,是继春节后⼜⼀次⼤的群体性活动,尤其是在市区,参加祭扫的⼈员更为集中。可以说,⾃古以来,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明前后举⾏祭奠仪式。有的家族还“做清明”,族⼈男⼥⽼少聚集⼀起会餐;有的⼈为了祭祀已故亲⼈,甚⾄千⾥迢迢赶回家。为了应对祭祀,每年在这个时候,各地要花费很⼤的精⼒、⼈⼒和物⼒。由于⼈员集中,不仅带来了拥挤、堵车、排队、交通事故、⽕灾隐患等问题,⽽且也不利于抑制病毒的传播。今年的清明节,虽说我国⽬前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态势得到了控制,但“战疫”尚未取得全胜,内防反弹、外防输⼊依旧形势严峻,⼈群集聚的风险仍不可⼩觑。

  “云祭祀”,是近年来兴起的⼀种⽂明追思⽅式,不仅能表达对逝⼈的哀思,⽽且也有利于防范交通和⽕灾事故发⽣,净化空⽓,控制病毒传播,已越来越被⼈们所接受。但由于受传统的祭祀⽅式影响,在祭祀中,烧冥纸、墓前磕拜等仍不在少数。

为此,在今年的清明祭祀时,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告⽰⼯作,⼤⼒宣传“云祭祀”的意义,引导⼴⼤民众⽂明祭扫,积极推出便民服务举措,开设代为祭祀服务。⼴⼤民众当⽂明祭祀,通过⽹络、微信等平台,给逝去的亲⼈献上⼀束鲜花,送上⼀段旋律,点上⼀⽀蜡烛,记下⾃⼰的感怀,并申办预约代为祭祀服务等祭祀项⽬,寄托⾃⼰对亡⼈的缅怀之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重于⼼不拘于⾏。清明节即将来临,有关部门要做好安排,⼤⼒倡导“云祭祀”;⼴⼤民众要积极开展“云祭祀”,崇扬⽂明追思新风尚。全社会共同发⼒,过⼀个⽂明、低碳、绿⾊、安全的清明节。

【篇四】清明节祭奠活动⼼得及收获

  清明,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是⼀个与历史和未来做精神交流的⽇⼦,是⼀个体会爱与被爱的⽇⼦,是⼀个感悟⾃然和谐流转的⽇⼦,更是⼀个让⼼灵享受⽂化沐浴的⽇⼦。

  ⽣命“清明”——思考⼈⽣的价值。清明是⼀个与⽣命有关的时节。⽣命从哪⾥来的,到哪⾥去,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清明节的的⽂化意义就在于促⼈思考⽣命的价值。⼈们在通过铲除杂草,放上贡品,于坟前上⾹祷祝,燃纸钱⾦锭、或献花植树等蕴含⼀定深义的仪式,隔空与祖先、英烈们“对话”,定会对⽣命的价值和意义有所追问、思考和感悟,促使内⼼变的更加清明。⽣命谓之何?这⼀段时期的全民共同抗“疫”,让我们⼀样对⽣命的意义与不易,有了多⼀层的体味。

  政治“清明”——感悟⽂化的内涵。提到清明节,不能不联系到介⼦推,尤其是那句“割⾁奉君尽丹⼼,但愿主公常清明”,道出了万千百姓希望国家政治清明的最朴实愿望,即使到今天这依然是⼈民群众对官员的要求。清明节期间,党员领导⼲部需要更多的思考,在踏青、寻春和祭扫活动中,聆听先辈事迹、感悟先辈教诲、传承先辈精神,追思先贤、照镜对表,使⾃⼰时刻做到⼼中清明、思想清明、⾏为清明。

  ⽣态“清明”——树⽴绿⾊的意识。万物⽣长的清明时节,⾃古以来就有插柳的习俗,后发展为植树造林。所以,清明也是⽣态的清明、环保的清明。让清明节真正“清洁明净”,就需要我们采⽤⽂明绿⾊的祭祀⽅式,让绿⾊先⾏,让绿⾊成为清明节的主⾊调,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现代⽂明的⽅式来表达,树⽴科学的祭祀观,破除迷信,做到理性消费,⼒求以肃穆、绿⾊、节约、⽂明⽅式缅怀逝者。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态⽂明建设,践⾏好“绿⽔青⼭就是⾦⼭银⼭”理论,做好⽣态保护、⽣态修复,努⼒实现⽣态的“清净明洁”,让祖国的天更蓝、⽔更绿。

  把握当下,就是对逝者的祭奠;懂得失去,才能更好的珍惜⼈⽣;活得幸福,才是⽣命的意义。传承好传统⽂化节⽇的⽂化内涵,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应该将意蕴丰富的清明⽂化从历史长河中打捞出来,以⽴体化的⽅式呈现在世⼈⾯前,让清明节真正清明起来,成为凝聚民族⽂化认同、构建个⼈和谐⼼灵、弘扬社会主义⽂明风尚的良好载体。

推荐访问:清明节思亲感悟 祭奠 清明节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