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行为负面清单(三违行为清单)4篇

时间:2022-10-23 11:20: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企业安全行为负面清单(三违行为清单)

  化工企业安全行为负面清单

  一、领导干部安全行为负面清单 一 类:

  1.违章指挥生产、施工。

  2.发生事故隐瞒不报、弄虚作假。

  3.值班期间不按时到岗,擅自离开厂区,不到基层岗位 检查。

  二 类:

  4.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监控管理未落实到人、未建立有效防范 措施。

  5.未定期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并组织 整改。

  6.对承包的安全风险点不了解,不主动推进风险降级。

  三 类:

  7.重要会议精神传达不到位。

  8.落实上级要求照本宣科,不结合实际。

  9.不按规定深入现场安全观察。

  10.不按要求定期到联系单位参加安全活动。

  二、专业管理安全行为负面清单 一 类:

  1.未采样分析或分析数据不合格,安排动火或受限空间 作业。

  2.投用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的设备或压力容器。

   3.擅自停用、拆除、隔离安全装置和固定消防设施、报 警器。

  4.未办理变更手续,设置、修改、摘除或投用联锁回路。

  5.塔、罐、加热炉、反应器等存在危险介质的检修作业不用盲板 隔离。

  6.关闭在用油气储罐安全阀、切断阀和在泄压排放系统加盲板。

  7.向油气储罐、管道中直接添加性质不明或能发生剧烈反应的物 质。

  8.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破坏现场或销毁证据。

  二 类:

  9.调度指令传达落实不及时,执行打折扣。

  10.不到现场确认施工作业方案,不进行书面安全交底。

  11.未进行风险识别,改变操作步骤或调整工艺参数。

  12.未经同意,拆卸与系统联通的停用管道、设备。

  13.未经许可,在生产装置区、罐区灌装危险化学品。

  14.发现装置隐患、设备泄漏不申报、不联系整改。

  15.安全设施、安全附件、计量器具不进行定期检验。

  16.擅自调修、拆卸计量器具,修改流量计系数,改变计量 精度。

  17.发生事故(故障)原因分析不清,未采取有效的防范 措施。

  18.违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或销毁放射源、易制爆 (易制毒)化学品、剧毒物品。

  三 类:

  21.专业巡检、高处检查不落实。

   22.工艺卡片未定期修订并向班组传达。

  23.循环水开路使用,或私排循环水。

  24.消气防应急装备不进行定期检查、确认。

  25.职业卫生监测结果不进行公示。

  三、生产操作安全行为负面清单 一 类:

  1.未经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合格,独自顶岗操作。

  2.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区域或在岗吸烟。

  3.班前或在岗饮酒。

  4.当班员工睡岗、离岗、串岗。

  5.油品、液态烃脱水(液)(含切水、切碱等)时离开 现场。

  6.危化品装卸作业人员擅离岗位。

  7.未经许可,在现场随意排放易燃易爆介质。

  8.在易燃易爆区或空间使用非防爆工器具、灯具,使用铁器敲击 设备。

  9.油气储罐超温、超压、超液位操作。

  10.液化气储罐超限运行,槽车、钢瓶过量充装。

  11.随意变更油罐储存介质。

  12.未经许可并办理变更手续,擅自摘除工艺联锁。

  13.擅自停用可燃、有毒、火灾等声光报警系统。

  14.看、听见报警不到现场检查确认,随意屏蔽或关闭 声光报警,或将现场气体浓度报警消音。

  15.擅自变动、停用、隔离或拆除安全装置、安全附件和安全 设施。

   16.装置运行状态下隔断紧急泄压系统,长时间关闭安全阀上下 游阀。

  17.在未泄压的情况下进行拆卸法兰、阀门。

  二 类:

  18.指派不具备安全资格的人员上岗。

  19.不按操作法、操作票、生产调度指令及工艺控制指标操 作。

  20.不按规定时间、线路和内容进行巡回检查。

  21.异常情况或设备故障不交班。

  22.擅自变更经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

  23.防爆区内接打手机。

  24.擦洗、拆卸正在运行的转动部件。

  25.装卸作业不检尺,不检查静电接地。

  26.外来人员、司机操作装卸设施。

  27.给未熄火的车辆、塑料容器加油。

  28.油罐清洗、检修后不经验收直接收油。

  29.水上作业不按规定搭设跳板、安全网。

  30.使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清洗设备工具。

  31.背向或单手上下直爬梯。

  32.长时间占用生产电话。

  33.不执行分析计划,修改分析结果。

  三类 34.上班期间未经同意私自换岗。

  35.在岗玩手机,干与生产无关的事,看无关的书刊杂 志。

   36.主操人员精力不集中。

  37.外操巡检不带巡检工具。

  38.将水杯放在内操操作台。

  39.用拖把清洁运行泵的电机和泵台。

  40.上下楼梯不抓扶手。

  41.在防火堤、管道、沟坎上行走、跳跃。

  42.装卸岗位装完车后直接从装车平台向下跳。

  43.与正在作业中的人员长时间交谈。

  44.在有毒、粉尘等生产作业场所进餐、饮水。

  45.生产区域养猫、养狗。

  四、施工作业安全行为负面清单 一 类:

  1.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 盲板抽堵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土作业等危险作业未办理 许可证。

  2.无特种作业操作资质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3.无相关资质承包商、未进行安全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人 员进入生产区域作业。

  4.监护人不在现场进行施工作业。

  5.未告知相关岗位并设置警戒线,进行用火、吊装及放 射性探伤作业。

  6.易燃易爆区使用非防爆工具敲打、撞击和作业,使用 非防爆照明工具。

  7.使用未经验收合格的脚手架。

  8.设备未断电情况下进行检修作业。

   二 类:

  9、未到现场确认就签发作业票证,冒名顶替代签作业 票。

  10.无计划施工或未经请示,随意变更、扩大施工范围和 内容。

  11.施工作业不进行移动视频监控,不按要求回放。

  12.监护人在施工作业现场玩手机。

  13.用火作业不进行环境分析。

  14.一证多点动火。

  15.在易燃易爆区动火作业,不落实防火花飞溅措施。

  16.在卷绕、牵伸设备运行时处理转动部件。

  17.恶劣天气上罐、塔、平台进行高处作业。

  18.搭设脚手架使用砖块、木板垫立管,使用单跳板或绑扎 不牢。

  19.未经许可拆改脚手架、钢格板、护栏、盖板及防护网等 设施。

  20.带压紧固高压部位螺栓、盘根或带压处理堵塞管线。

  21.电气作业前不验电,不进行安全确认。

  22.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工器具、防护用具进行电气操作及 作业。

  23.使用未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气设备、电动工具。

  24.带负荷操作刀闸、带接地线合闸、带电挂接地线。

  25.擅自制作、使用自制吊装器具。

  26.开挖深坑、沟、井等破土作业不进行硬隔离。

  三 类:

  

篇二:企业安全行为负面清单(三违行为清单)

  2004月修订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09第17号令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9639201311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09第21号令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国务院令第5911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第4931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6441198616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0第58617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2894200818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修订1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2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21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条例2010年12日施行22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2005日施行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经营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包括

  一 综合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事故应对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保证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危化品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并且一旦发生 事故后迅速有效保证事故得以处理,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 责”的原则,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达到尽可 能的避免和减轻生产事故对公司、环境、特别是人的伤害程度,提高预防水平之目的。

  本综合预案用于指导我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车辆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根据 实际情况落实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处置方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 13 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 6 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 9 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 87 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9]第 28 号) 6、《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 号;2014 年 1 月 1 日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8 号;2004 年 5 月 1 日实施;2011 年 4 月修订) 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09]第 17 号令) 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安监总厅应急 〔2009〕73 号) 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11、《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2009]第 21 号令) 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11 年国务院令第 591 号) 13、《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 1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2007]第 493 号) 1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1986) 16、《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0]第 586 号)

  1 / 62

   17、《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2894-2008) 18、《危险化学品名录》 (2015 年修订) 1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 监总管三〔2011〕95 号) 2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 监总管三〔2013〕12 号) 21、《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条例》(2010 年 12 月 1 日施行) 22、《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2005 年 7 月 1 日施行)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 XXXXXXX 经营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包括:

  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窒息、车辆伤害等。

  1.4 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由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中毒 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组成。

  1.5 应急工作原则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原则: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 相结合。

  A、以人为本 所有应急行动以确保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为第一位,切实加强应急救 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 量的骨干作用。

  B、预防为主 以事故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消除事故隐患。做好预防、预测、预警 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应急物资储备、救援队伍建设、完善救援装备、 搞好应急演练工作。

  C、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XXXXXXX 成立应急应急协调小组,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统一指挥。按照分级响应 的原则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公司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如出现生产经营事故,启 动相应预案,使应急处理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科学、及时、有效。

  D、企业自救为主,社会救援为辅

  2 / 62

   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 员工的自我防护能力,是我们企业在社会救援到达之前实行自救的唯一有效的救援措 施,因此,以自救为主,社会救援为辅的救援模式成为企业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特征, 也是减少损失、减轻污染、减小影响的必要的救援措施。

  E、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采用先进的监测、 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救援队伍和人员的作用,提高应 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 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综合素质。

  F、依法规范。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与实施,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 度,与有关政策相一致。

  2 事故风险描述 2.1 单位概况 XXXXXXX(以下简称经营单位)于 2016 年 2 月 23 日预先核准成立,注册资本 5000 万元(人民币),法人:XXXX。住所设在 XXXX 路 3 号。预先核准编号:(XXX)内名预 核[2016]第 1600176055 号。现有员工 10 人,安全管理人员 3 名;公司主要经营销售 和运输物资为:汽油、柴油、煤焦油、沥青、石脑油、燃料油。运营路线主要从宁夏、 山东、陕西等地运往鄂尔多斯地区。本单位在经营销售过程中不存在存储,经营委托 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单位进行运输。

  2.2 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 响范围 Ⅰ级运输事件(Ⅰ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 I 级运输事件:

  (1)事件发生在城镇居民区、人口密集区等社会关注区域,或城镇主干道等重要 区域,并已经造成人员伤亡,或承运的危险化学品已泄漏并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2)事件发生地毗邻江河、湖泊、饮用水源等地,或在风景名胜、自然保护、生 态功能保护等环境敏感区,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3)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 100 吨,造成重大污染的事故。

  (4)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 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5)事件可能造成死亡 10 人及以上,或重伤和死亡共 20 人及以上,或急性中

  3 / 62

   毒 50 人及以上。

  (6)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在 1000 万元以上的运输事件。

  Ⅱ级运输事件(Ⅱ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 II 级运输事件:

  (1)事件发生地距离江河、湖泊、水源或风景名胜、自然保护等环境敏感区边缘,

  对周边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影响。

  (2)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 10-100 吨,造成较大污染的事故。

  (3)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4)事件可能或已经造成死亡 3-9 人死亡,或重伤和急性中毒 10-49 人。

  (5)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在 100-1000 万元的运输事件。

  三级运输事件(Ⅲ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Ⅲ级运输事件:

  (1)事件发生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 10 吨以下,造成一般污染的事故。

  (2)在非环境敏感区附近油品泄漏量为 1 吨以下,对周边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一

  定影响。

  (3)事件可能或已经造成 2 人以下死亡,或重伤和急性中毒 10 人以下。

  (4)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在 100 万元以下的运输事件。

  2.3 风险分析 2.3.1 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的分析 通过经营的危险化学品以及区域划分等实际情况,对在经营过程的火灾、爆炸危

  险因素进行了辨识与分析可知:

  1)主要物料的火灾、爆炸危险特性分析 汽油为易燃易燃易爆液体,闪点:-2℃。煤焦油为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与

  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 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 和爆炸的危险。液体能腐蚀某些塑料、涂料和橡胶。能积聚静电,引燃其蒸气。燃烧 分解产物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石脑油为易燃易爆液体,闪点(℃):<-18,爆炸下限(V%):1.1,爆炸上限(V%):

  8.7,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 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

  4 / 62

   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120#和 190#溶剂油为易燃易爆液体,120#溶剂油闪点:2℃,爆炸下限(V%):

  1.0,爆炸上限(V%):7.0,易燃;190#溶剂油闪点:13℃,爆炸下限(V%):3.5,爆 炸上限(V%):9.0,易燃;120#和 190#溶剂油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 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 会着火回燃。

  柴油为易燃易爆液体,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闪点:45-60℃,爆炸下限(V%):

  1.1,爆炸上限(V%):10,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 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 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沥青为可燃液体,第 6.1 类毒害品,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毒性,遇 明火高热本品可燃,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闪点 224℃。

  硫化氢属于第 2.1 类易燃气体,毒性程度为中度。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 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 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闪点 -106℃爆炸极限:4~46。

  2)运输、装料、卸料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特性分析 运输过程中司机人员对罐车装卸物料操作失效或工人操作失误,从而造成工艺过 程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失控,设备压力超温超压,造成设备泄漏或爆炸,可 燃物料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电火花、雷电等发生火灾爆炸。或 者操作失误(送料泵抽空),系统中进入空气,可能在设备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设 备无静电接地或静电接地失效,由静电放电引发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春冬 季在卸料过程中从卸车口打蒸汽蒸罐时发生爆炸着火,司乘人员未按规定着装人体静 电与可燃气体接触发生爆炸着火。罐车在装卸车、运输过程中车体静电导出装置安装 不可靠,静电聚集未及时释放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夏季时车辆超载长期暴晒在强光下, 且呼吸阀(安全阀)失效、满载时未关紧装车口和人孔盖,油顺罐壁流到车轮制动装 置高温部位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司乘人员运输过程中带病开车、疲劳驾驶引发交通肇事事 故时车辆翻车泄漏或严重撞击泄漏、车辆带病作业引发道路事故。或者道路不具备运

  5 / 62

   输条件司乘人员强行行驶引发翻车事故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在运输过程中他人车辆强 行行驶时危货运输车辆未让行开斗气车、逆向行驶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导致泄漏着火爆 炸。危货运输车辆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未按照规定隔离危险区域、控制火源引发火 灾爆炸事故。危货车辆未按规定及时维护保养在道路行驶过程中车辆损坏,维修过程 中未按照道路交通规定停放至安全区域,会车时视线存在盲区导致来车肇事引发火灾 爆炸。危货车辆在经过隧道涵洞超速行驶或不按规定停放在隧道涵洞、高速道路等危 险区域,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碰撞发生着火爆炸。危货运输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 发现前方有车辆肇事着火、强行通过时引燃罐壁污油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3)电气火灾的危险 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是指在具有爆炸性气体、粉尘及可燃物质的环境中因电气原因 产生的引燃条件导致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

  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灯具和电热器具引 燃可燃物等。其间接原因有设备缺陷、操作失误、安装及设计施工中因考虑不周而存 在的隐患等;直接原因是电气运行过程中电流产生的热量以及所发生的电弧、电火花 等引燃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粉尘及可燃物质。

  若电气设备质量差,选型、安装不当或电缆接头不良、负荷过载,电气设备散热 不良、过热或明火高温烘烤,电气设备绝缘老化、损坏,电气设备因工作原因或事故 原因产生火花、电弧,均可引发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继而引起生产、储存场所易燃、 可燃物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雷电引发的火灾危险:卸车装置区防雷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或防雷设施不完善, 不能覆盖应保护的区域,雷击可造成设备设施损坏,导致可燃物料泄漏进而引发火灾 爆炸事故发生。

  2.3.2 中毒、窒息危险因素分析 本公司经营中运输的危险品,从其物质危害特性看,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果 操作不当或发生意外事故,操作人员处在泄漏区或进入存在有毒物质的容器或房间时, 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毒健康危害甚至人身伤亡事故。

  所涉及的主要毒性物质:汽油、柴油、石脑油为第 3.2 类有毒品,其危害性均比 较大。毒性危害级别为Ⅲ级,煤焦油为第 3.2 类有毒品,其危害性均比较大。毒性危 害级别为Ⅳ级,属中度危害;硫化氢为第 2.1 类易燃气体,其危害性均比较大,毒性 危害为Ⅲ级,属中度危害;沥青为第 6.1 类毒害品,其危害性均比较大。其危害性均

  6 / 62

   比较大,毒性危害为Ⅲ级,属中度危害。

  如现场通风不良,阀门故障发生泄漏,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超过车间最大浓度

  限值,易发生中毒事故。

  若在车辆储罐检维修过程中,操作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未按进入有限空

  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未做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和设备空气中氧含量的分

  析,冒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无专人监护,极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2.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结合公司生产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被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的危险化学品有汽油、柴油、120#溶剂油、190#溶剂油、石脑油,

  其临界量如表 1。

  表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临界量一览表

  序号 物质名称 闪点

  类别

  临界量

  依据

  备注

  柴油

  45℃ 易燃液体 23℃≤闪点<61℃的液体 5000t GB18218 表 2

  2 120#溶剂油 2℃ 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 1000t GB18218 表 2

  3 190#溶剂油 13℃ 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 1000t GB18218 表 2 石脑油

  4 汽油、石脑油 -2℃ 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 1000t GB18218 表 2

  本单位在经营销售过程中不存在存储,经营委托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单位进行

  运输。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机构

  运输事件应急组织机构如图所示。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运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车队负责人及应急小组 现场司机及押运员及车队人员

  3.2 组织机构与职责

  7 / 62

   3.2.1 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 组 长:公司主管领导 副组长:车队负责人 成 员:综合办公室、调度室及车队队负责人 3.2.2 领导小组职责 ⑴ 全面领导运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危运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和制度建设;

  ⑵ 审定公司运输事件应急预案;

  ⑶ 负责Ⅰ级、Ⅱ级和Ⅲ级运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和重大方案的决策;

  ⑷ 根据现场需要,指定有关人员到现场协调指挥应急工作;

  ⑸ 负责审核对外发布和上报的事件信息。

  3.2.3 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 3.2.3.1 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 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车队办公室,是运输事件应急小组的日常办事 机构。

  主 任:车队负责人 副主任:办公室、调度室负责人 成 员:办公室、车队、车辆司机等相关人员 3.2.3.2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⑴ 在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综合协调运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⑵ 接收运输事件报告,及时向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汇报事件情况并传达应急协 调小组指示,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事件情况;

  ⑶ 持续跟踪事件动态,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区域救援中心及专家参与运输事件应 急救援工作;

  ⑷ 向运输事件应急专家组通报事件情况,获取专家意见;

  ⑸ 统筹调度处置运输事件应急资源;

  ⑹ 负责起草运输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相关文字材料;

  ⑺ 组织召集会议,讨论和协调解决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提出的要求;

  ⑻ 完成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3 现场工作组 3.3.1 现场工作组组成

  8 / 62

   现场工作组由公司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环境事件应急协调小组指派,公司机关部门、 区域救援中心有关人员及专家组成。

  3.3.2 现场工作组职责 ⑴ 协助事发单位现场应急协调小组工作,指导、督促和协调现场应急工作,调配 相关应急资源;

  ⑵ 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保证现场与公司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 之间信息传递的及时与畅通;

  ⑶ 核实应急状态解除条件,提出建议,并向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

  ⑷ 完成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各小组职责: 消防救援及技术保障组 组 长:车队队长 成 员:车队人员 职 责:

  (1)严格执行应急协调小组的决定、命令。

  (2)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担负事故现场伤亡人员的搜救、抢救工作。

  (3)选择最佳抢险救援实施方案。

  (4)及时掌握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作战方案。

  安全警戒及通信联络组 组 长:办公室 成 员:办公室、财务、调度人员 职 责:

  (1)对事故现场方圆距离和有关道路进行警戒、杜绝周围一切火源。

  (2)及时和事发地政府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3)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引导消防车、救护车的到来和停车位置。

  (4)根据应急协调小组指令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5)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汇报,发布有关信息,搞好通信工作。

  (6)负责通知公司领导及各小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

  (7)根据总指挥的指令,做好调度联络工作。

  后勤及物资保障组

  9 / 62

   组 长:车队队长 成 员:办公室、后勤有关人员 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医护抢救。

  (2)负责抢险救援过程中的车辆调配工作。

  (3)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

  (1)负责应急救援时应急救援器材的调配工作。

  (2)负责应急救援时的其它物资保障工作。

  事故调查及环境监测组 组 长:企业法人 成 员:办公室、车队队长 职 责:

  (1)负责调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2)调查事故发生的经过、分析事故原因。

  (3)负责认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4)制定事故预防措施。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4.1 预警 4.1.1 预警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启动预警程序:

  ⑴发生Ⅲ级运输事件;

  ⑵发生运输事件,有可能引发Ⅲ级及以上运输事件。

  预警程序 ⑴ 立即向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报告,并落实领导指令;

  ⑵ 通知运输事件应急协调小组有关成员做好应急准备;必要时,应急协调小组及 办公室有关成员、有关专家集中办公;

  ⑶ 及时收集和掌握事件发展动态及现场抢险进展情况;

  ⑷ 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和专家分析、判断运输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向事故 单位提出事故抢险指导意见;

  ⑸ 提供专家、队伍、装备、物资等信息;

  10 / 62

   ⑹ 根据事态变化,适时通报预警信息。

  4.1.2 预警信息 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获取、记录、整理相关信息,获取预 警信息后,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预报信息分析判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并视情况发布预警指令。

  信息收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政府部门通告或者新闻媒体。

  (2)来源于本单位各级组织和员工的信息。

  (3)合作伙伴、园区团体和组织。

  (4)国家应急协调办公室、防恐等部门告知的预警信息。

  (5)经风险评估得出可能发生的Ⅰ、Ⅱ级运输事故的预报信息。

  根据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报和预测结果,以及政府发布的预警等级,应急协调小 组办公室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预警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下达预警指令并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

  (2) 要求有关单位连续跟踪事态发展,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3) 公司应急机构进入应急准备状态,采取相应防范控制措施。

  (4) 达到生产安全事故Ⅱ级及以上标准时,启动应急响应。

  (5) 根据已预警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变化,适时宣布预警解除。

  4.1.3 预警行动 应急协调小组接到可能导致事故的信息后,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 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认 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4.1.4 应急响应准备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⑴ 发生Ⅰ级或Ⅱ级运输事件;

  ⑵ 发生Ⅲ级运输事件,需公司响应救援时;

  ⑶ 接到公司或地方政府的相应应急联动要求时;

  ⑷ 重点区域、敏感时期等可能引发严重事态的运输事件。

  4.2 信息报告 4.2.1 信息接收与通报

  11 / 62

   建立公司应急值班系统:

  24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⑴事故发现的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喊。如总经理或厂长不在厂内,要及时通过办 公区的固定电话,向其报告事故情况。如发生可燃气体泄露,在防爆区内禁止使用手 机报警。

  ⑵求助:如事故靠公司自身力量得不到控制时,由通讯联络组向消防队、急救中 心、等社会救援力量报警求助,报警求助内容要简要、清晰,应包括:

  ①企业名称;

  ②企业详细地理位置;

  ③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或气体泄漏等);

  ④事故可能涉及到的危险物质及数量;

  ⑤人员伤亡情况;

  ⑥接应地点等。

  4.2.2 信息上报 公司所属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发单位应当按照相关专项应急预案的规定, 分级管理、逐级上报、及时上报,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同时按规定通报当地政府 及其有关部门。

  (一)生产安全事故内部(向公司)报告程序 (1) 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各单位接警后经过初步评估确定符合Ⅱ级及以上生 产安全事故条件时,应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将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报 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

  公司接警后经过初步评估确定符合Ⅱ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条件时,应启动公司 应急预案。符合Ⅰ级生产安全事故条件时应报公司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审批,由 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将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报政府应急办公室。

  事发单位要通过后续报告及时反映事态进展,提供进一步的情况和资料。

  (2) 信息报告和通信联络,应采用有效方式。发送传真和电子邮件时,应确认 接收方已收到。

  (3) 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应记录Ⅱ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信息,保留 事件报告单以及基层班组(车间级)的原始报告记录。

  (4) 报告和记录的内容:事件类别;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概况和已经采取 的措施等;现场人员状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人数、程度、所属单位);事件过

  12 / 62

   程描述;环境污染情况;对周边的影响情况;现场主要自然天气情况;生产恢复期的 初步判断;报告人的单位、姓名、职务以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附表3、附表4)。

  4.2.3 信息传递 生产安全事故外部(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报告程序 各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及时报送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并及时按有 关规定向当地政府做出报告。报告内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和处 理情况(社会安全事件涉及人员情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对现场周边人员造成 影响的初步情况(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初步影响情况);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现场 气象情况;事态恢复的初步判断;请求地方政府部门协调、支持的事项;报告人姓名 和联系电话。事件发生单位应建立应急电话记录制度,对应急行动全过程进行记录, 并将应急活动的全部记录及资料归档。XXX 负责向消防大队、安监局、环保等部门报 告。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具体,所用时间不得超过 60 分钟。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针对生产安全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的差别,确定响应级别, 划分为Ⅲ级。

  事故类型及级别

  序号 1

  事故类型 特大事故

  造成影响 (1)事件发生在城镇居民区、人口密集区等社会关 注区域,或城镇主干道等重要区域,并已经造成人 员伤亡,或承运的危险化学品已泄漏并可能引发燃 烧或爆炸。

  (2)事件发生地毗邻江河、湖泊、饮用水源等地, 或在风景名胜、自然保护、生态功能保护等环境敏 感区,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3)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 100 吨,造成 重大污染的事故。

  (4)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 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5)事件可能造成死亡 10 人及以上,或重伤和死 亡共 20 人及以上,或急性中毒 50 人及以上。

  (6)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在 1000 万元以上的运输事

  级别 Ⅰ级

  13 / 62

   件。

  (1)事件发生地距离江河、湖泊、水源或风景名胜、

  自然保护等环境敏感区边缘,对周边环境造成或可

  能造成较大影响。

  (2)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 10-100 吨,

  造成较大污染的事故。

  重大事故 (3)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

  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4)事件可能或已经造成死亡 3-9 人死亡,或重

  伤和急性中毒 10-49 人。

  (5)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在 100-1000 万元的运输事

  件。

  (1)事件发生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 10

  吨以下,造成一般污染的事故。

  (2)在非环境敏感区附近油品泄漏量为 1 吨以下,

  对周边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一般事故

  (3)事件可能或已经造成 2 人以下死亡,或重伤和

  急性中毒 10 人以下。

  (4)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在 100 万元以下的运输事

  件。

  5.1.1 三级应急响应(事发车辆级)

  Ⅱ级 三级

  所属车辆发生紧急事件后,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在自有及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范围内,组织应急救援等响应措施。同时运输车辆公司和本经营单位报告事件情况。

  5.1.2Ⅱ级应急响应(运输单位级)

  当运输单位接到事发车辆应急事件报告后,运输单位启动应急预案,当事故单位

  无法独立处置时向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请求支援时,扩大应急响应进入Ⅱ级应急状态,

  该级响应由公司应急协调小组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抢险行动。

  5.1.3Ⅰ级应急响应(经营单位及运输单位级)

  1、发生大量的泄漏,导致或可能导致发生火灾爆炸,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撤离或

  周边群众恐慌性撤离。

  2、自然灾害事件造成所属单位停止当前所有生产活动,造成财产损失,并对人身

  安全造成威胁。

  3、所属单位不能独立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请求启动公司应急预案。

  14 / 62

   出现以下条件之一,公司向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报告并请求进入应急状态:

  1、事故引起全国主流媒体关注,可能造成公司重大声誉影响、公众情绪激烈、事 故以负面的形式在媒体被广泛传播,以及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2、公司不能独立处置所辖范围生产安全事故,需要动员周边公司资源,调动社会 资源。

  3、事故造成 1~2 人以上重伤或 1 人及以上死亡的伤害事故。

  4、原料泄漏 10 吨及以上。

  5、运输车辆遇难并造成群体死亡。

  6、道路交通瘫痪、火灾爆炸事故造成周边车辆着火或爆炸引发的大面积损坏。

  7、周围出现重大火灾爆炸或其他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可能造成多人伤害或 造成大面积人员撤离或周围群众恐慌性撤离。

  5.2 响应程序 5.2.1 响应过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⑴ 发生Ⅰ级或Ⅱ级运输事件;

  ⑵ 发生Ⅲ级运输事件,需公司响应救援时;

  ⑶ 接到公司或地方政府的相应应急联动要求时;

  ⑷ 重点区域、敏感时期等可能引发严重事态的运输事件。

  5.2.2 应急响应启动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经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⑴发生Ⅲ级运输事件;

  ⑵发生运输事件,有可能引发Ⅲ级及以上运输事件。

  ⑶地方政府应急联动要求。

  ⑷公司应对Ⅱ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应急管理程序:接警、报告和记录管 理程序;应急机构启动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序;应急响应后勤 保障程序;应急状态解除管理程序;应急协调小组主要负责人的应急操作程序。

  5.2.3 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 公司所属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发单位应当按照相关专项应急预案的规定, 分级管理、逐级上报、及时上报,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同时按规定通报当地政府 及其有关部门。

  15 / 62

   (一) 生产安全事故内部(向公司)报告程序 (1) 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各单位接警后经过初步评估确定符合三级及以上生 产安全事故条件时,应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将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报 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

  公司接警后经过初步评估确定符合Ⅱ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条件时,应启动公司 应急预案。符合Ⅰ级生产安全事故条件时应报公司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审批,由 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将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报政府应急办公室。

  事发单位要通过后续报告及时反映事态进展,提供进一步的情况和资料。

  (2) 信息报告和通信联络,应采用有效方式。发送传真和电子邮件时,应确认 接收方已收到。

  (3) 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应记录Ⅱ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信息,保留 事件报告单以及基层项目(车间级)的原始报告记录。

  (4) 报告和记录的内容:事件类别;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概况和已经采取 的措施等;现场人员状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人数、程度、所属单位);事件过 程描述;环境污染情况;对周边的影响情况;现场主要自然天气情况;生产恢复期的 初步判断;报告人的单位、姓名、职务以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附表3、附表4)。

  (二)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外部(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报告程序 各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及时报送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并及时按有 关规定向当地政府做出报告。报告内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和处 理情况(社会安全事件涉及人员情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对现场周边人员造成 影响的初步情况(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初步影响情况);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现场 气象情况;事态恢复的初步判断;请求地方政府部门协调、支持的事项;报告人姓名 和联系电话。事件发生单位应建立应急电话记录制度,对应急行动全过程进行记录, 并将应急活动的全部记录及资料归档。

  5.2.4 公司应急机构启动程序 (一) 启动公司应急机构的步骤 (1) 各单位发生Ⅱ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应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有 效的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同时向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

  (2) 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的发展态势报告应急协调小组 组长,由组长启动公司应急响应。

  16 / 62

   (3) 启动命令下达后,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应组织召集应急协调小组首次 应急会议。

  (二) 召开首次应急会议 由公司应急协调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应急协调小组副组长、成员参加。

  (三) 召开后续应急会议 应急协调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召开后续的应急会议,研究解决 应急处置有关问题;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召开各相关职能部 门参加的联席会议,落实应急协调小组决定的工作事项。

  (四) 对赴现场人员的要求 发生Ⅱ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按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公司主要领导或主管领 导赶赴现场,负责协调指挥抢险工作;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公司赴现场人员,负责落 实指令和专项预案要求,帮助事发单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协调调配所需应急资源 保障。

  5.2.5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序 (一) 新闻媒体沟通、信息发布 公司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统一归口办公室发布,公司办公室需要持续跟踪事 件动态、组织新闻媒体沟通、信息发布。

  (二) 内部员工信息告知的要求 公司发生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要及时告知内部员工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进行 正面引导,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告知方法可以采用公司内部网站、内 部宣传材料等渠道或信息沟通会等方式。应同时注意收集员工对事件的反应、意见及 建议。任何单位和员工未经授权,不得对外披露或内部传播与公司告知不相符的内容。

  (三) 受生产安全事故影响的相关方的告知要求 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公司办公室经批准后要及时地向受到影响的相关方告知有 关情况、以及已经和将要采取的相应应急措施和方法。公司启动应急响应后,受生产 安全事故影响的单位必须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相关方的告知工作。

  5.2.6 应急响应后勤保障管理 (一) 基本要求 在公司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应急职责分工,负责安排或提供应急 资金、通信、交通、住宿、办公等应急保障措施,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

  17 / 62

   (二) 资金保障要求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财务室应提供应急工作需要的资金(包括赔偿费用)。

  (三) 通信要求 在公司应急预案启动后,办公室应保障公司应急协调小组与公司事发现场的电话、 传真通讯畅通;保障应急部门对外电话、保障事件现场与当地政府的应急通信畅通。

  (四) 办公秩序维护要求 办公室负责保持公司办公场所的正常秩序,必要时,启用应急临时办公设施;保 持公司办公场所的应急通道畅通,应急设施完好;对外来采访生产安全事故的人员进 行疏导和妥善安排。

  5.2.7 应急状态解除管理程序 当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排除后,现场工作组确认应 急状态可以解除时,向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由应急协调小组组长决定并发 布应急状态解除命令,宣布应急状态解除。

  5.2.8 主要负责人的应急程序 (1) 应急协调小组组长的应急行动 宣布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启动;主持首次应急会议;批准重大应急决策;

  确定派赴现场的人员及主要工作;决定是否向政府报告;落实政府要求;审批对外公 布的材料;指挥应急处置行动;宣布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状态的解除。

  应急行动的参考程序:应急机构启动程序;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生产安 全事故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序;应急状态解除和后期处置管理程序。

  (2) 应急协调小组副组长的应急行动 协助组长工作;根据授权代理行使组长应急职责;组织业务范围内生产安全事故 的专项应急指挥;组织召开后续应急会议,部署应急工作;调动应急资源;听取专家 建议,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应急响应行动;及时向组长报告生产安全 事故发展态势。

  应急行动的参考程序:应急机构启动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 序;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应急状态解除和后期处置管理程序。

  (3) 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应急行动 协助并完成应急协调小组交办的工作;组织应急状态下24小时值班;保持与现场 应急协调小组通信联络畅通;保存生产安全事故处置过程记录;应急状态结束后组织

  18 / 62

   编写总结报告。

  应急行动的参考程序:应急机构启动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

  序;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应急状态解除和后期处置管理程序。

  5.3 处置措施 5.3.1 处置原则:

  在处置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泄漏事故时必须遵循下列四项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原则。

  (2)坚持积极抢救、控制事故蔓延优先的原则。

  (3)坚持自救互救、通讯畅通的原则。

  (4)坚持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的原则。

  5.3.2 应急处置措施 1) 火灾爆炸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火灾和爆炸,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和报警,及时疏散有关人员,对伤者进

  行救治。

  (2)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发生火灾部位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

  机,尽快把火扑灭。

  (3)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时“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

  (4)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员工撤离火场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灾

  区域扩大。

  (5)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

  (6)及时指挥、引导群众按预定的线路、方向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7)发生伤亡,要马上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打“120”电话求救。

  2) 泄漏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事故责任单位立即封锁线路,防止列车或其他车辆进人事故区。

  (2)立即切断接触网电源,防止火花引起燃烧、爆炸。

  (3)车队负责设立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迸人,对迸人警戒区域的工作人员迸行安

  全检查。

  (4)切断警戒区内电源,禁止警戒区一切明火,停止一切作业,迅速疏散危险区内

  人员向上风方向转移。

  (5)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迅速提供泄漏危险化学品品名、质量、货物理化性质等运

  19 / 62

   输和技术资料。

  3) 中毒窒息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一旦发生中毒,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局和防疫站。中毒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在送医院前,如果发现中毒者口服的毒物并非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物,又清醒合作, 可即让其饮水 2~3 碗,至感饱满为度。随即用手刺激其咽部与舌根,引起迷走神经兴 奋而发生呕吐,将毒物吐出。

  (2)当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时,首先必须切断毒物来源,即使患者停止接触毒物,对 中毒地点进行加强通风处理,然后派有经验的救护人员佩带空气呼吸器进入事故地点 将患者移至空气流通处,使其呼吸新鲜空气和氧气,并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3)在切断毒物来源之前,严禁任何人未佩戴防毒器具进入现场抢救。

  5.4 应急结束

  5.4.1 应急结束的条件 事故救援符合以下条件时,应急工作结束,警戒解除进入恢复阶段。

  ①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得到完全控制。

  ②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影响减少到最小。

  ③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

  ④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施设备处于正常或受控状态。

  ⑤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指挥人员、相关专家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完成救援 任务并撤离现场、等待指令。

  5.4.2 应急结束明确事项 生产安全事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协调小组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发布应急终 止命令。

  ①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应急结束后,公司有关部门要统计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结束的时间及严重程 度,事故的简要情况,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事故波及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②事故调查移交事项 事故结束后,公司有关部门记录事故发生过程中现场人员对事故的现场分析等内 容,并将现场事故调查的结果移交给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进一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 行彻底调查,最终查明事故起因。

  ③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由应急协调小组进行总结。

  20 / 62

   6 信息公开 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在宣布事故救援工作终止后,由协调小组组长分派专人本着实 事求是的原则就有关信息向社会进行发布,并按照国家和公司有关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调查处理的规定,向有关机构提供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情况和资料。

  6.1 信息公开的准备工作 当生产安全事故需要与媒体沟通,以便引导舆论时,由办公室负责制定一个具体 的信息发布方案,起重应包括的内容:

  1、确定需要澄清事实的主要媒体名单。

  2、确定信息发布稿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流的节奏控制。

  3、确定第一次发出信息的时间或场所。

  4、推荐的制定发言人或代理发言人。

  5、确定此次危机事件对外回答信息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6.2 新闻稿的公开工作程序 1、拟定新闻发布方案。办公室迅速拟定新闻你发布方案和内容,报公司应急协调 小组组长审批,在组织新闻发布过程中,如遇到难以把握的重大、敏感问题,要及时 向应急协调小组组长请示,并遵照要求迅速组织落实。

  2、组织新闻发布。按照批准的新闻发布方案,及时、有序的组织新闻发布。

  6.3 记者采访管理 办公室负责派员到事件现场,协调指挥有关部门组织好记者采访活动。对获准到 现场采访的记者,既要尽可能提供服务和方便,又要加强管理。要求来访记者必须服 从现场应急协调小组门的管理,确保自身安全,并不得干扰或影响事件的处置工作。

  6.4 舆情跟踪、通报和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 制定专人收集和整理内外舆情,汇报舆情简报,上报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及相关政 府部门。迅速开展有效的网上舆论管理和引导工作。

  6.5 公司内部员工的情况告知、宣传引导 1、公司应急协调小组授权相关人员对公司内部宣传信息的发布。拟对内发布的所 有宣传信息需经应急协调小组组长审定后,被授权人方能发布。

  2、宣传引导主要通过公司内部宣传材料、电子邮件等渠道发布宣传信息或召开员 工信息沟通会等形式来实现。

  3、办公室应做到对内部员工的宣传引导工作,注意收集员工对事件的反应、意见

  21 / 62

   及建议。

  4、宣传材料应在对外新闻稿的基础上编写,以保持内外宣传口径的一致。

  5、对内宣传的重点是告诉员工事件真相、危机处理机构联络方式和员工注意事项

  等。以稳定队伍情绪,避免信息偏差,动员组织员工齐心协力、共渡危机。

  7 后期处置 7.1 污染物处理 1、事故抢险结束后,对事故现场要暂时封存,待事故调查小组调查取证结束后再

  进行清理与洗消。

  2、清理与洗消的工作由消防队牵头,以车队人员为主,其他部门配合。处理结果

  向应急协调小组汇报,并接受应急小组的检查和评估。

  3、为防止泄漏污染物以及事故洗消用水的无组织排放,运输队安排人员采取引流

  或用泵抽送的方式,将事故中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和事故洗消用水全部收集至有资质的 单位进行处理,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化工物料回收利用,污水达标排放,避免 对环境的污染。

  7.2 生产秩序恢复 在现场的紧急状况得到充分掌握和有效控制后,现场指挥小组确定是否需派遣人 员对事发现场和邻近区域进行测试和局部的恢复工作。现场恢复是为了确定事故发生 后现场是否存在其他安全和化学品泄漏隐患,以及这些区域内的紧急状况得到安全的 控制,为重新进入该区域开始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对事故破坏的建构筑物,设备、设 施由专业部门进行检测评估,满足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进行恢复经营运输。

  7.3 医疗救治 1.组长(或副组长)到达现场后,立即成立医疗救治现场工作组,迅速全面了解现 场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和决策:①对现场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评估;

  ②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报告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2.参加医疗救治的急救车辆和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向应急协调小组报到。

  组长指挥调度现场医务人员开展现场救治工作。

  3.医疗救治人员对伤员进行分检,采取恰当的抢救治疗手段,并书写医疗救治记 录单(包括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一式两份,一份向应急协 调小组报告汇总,一份置于伤员衣袋内提交接纳伤员的医院。

  4.现场医疗救治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开展伤员抢救。

  22 / 62

   5. 现场应急协调小组视情况组织搭建现场医疗急救场所,组织开展现场急救。

  6. 参与救治的医疗卫生单位在进行现场和医院救治的同时,及时向组长报告医疗 救治情况,在救治工作完成时,将救治情况认真总结,向应急协调小组详细汇报。

  7. 组织有关人员总结此次医疗救治的经验做法,查找不足。

  7.4 人员安置 事故结束后,对受伤人员家属立即开展抚慰安置工作,并对公司内部人员进行安 抚并进行心理疏导。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部门和相关人员,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标准, 落实赔偿遇难人员亲属的安置、补偿。

  7.5 善后赔偿 事故结束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因事故造成公司周遍人员、财产损失情 况进行统计,按照国家相关赔偿标准进行赔偿。

  7.6 应急救援能力评估 事故处置完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按发生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展开调查, 总结教训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并针对应急抢险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完善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评估事故发生后应急能力是否能满足事故处理的需求。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协调小组成员(包括休假),要保证手机 24 小时开机,确保联系畅通,保证 联系。任何人只要发现危险异常情况,都有责任有义务立即向应急应急协调小组报告。

  公司办公室保障文字、声音和图象等信息传输,确保应急协调小组与各单位的应急通 信联络畅通。基础应急通信系统应保障特殊情况下生成信息、传输、存储等工作的机 密性和可用性。

  内外部联络表见附件。

  8.2 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主要依托当地消防队和当地社会企业救援队伍。

  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应急应急协调小组成员和应急队伍每年第一季度由办公室 组织,调度室等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和要求对救援组织人员进行调整,确保救援组织 的落实。

  2、公司办公室应和当地消防、安监、医疗等专业救援部门保持联络,确保事故扩 大后的及时有效救援。依托邻近医院、卫生院,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治。

  23 / 62

   3、办公室应联合调度室定期组织各个救援队伍进行学习和训练,每年至少训练两 次,提高各个救援队伍的指挥和救援能力。掌握自救和互救措施,学习在危险环境中 保护自己。

  应急救援协议及应急队伍人员组成见附件。

  8.3 物资装备保障 每台运输车辆配备手提式8Kg灭火器4具,灭火毯2㎡。其他应急物资法兰、垫片、 木屑、三角木、应急扳手、隔离式防毒面具等各种至少1套。

  运输车队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需求,负责组织健全公司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制度。应急状态下,在公司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 组织调配使用。

  各单位对所配备的应急物资、装备,要落实责任,加强管理维护,确保完好、可 用,并不断更新、购进先进适用的应急装备和设施,增强应急物资装备保障能力。

  专用应急物资装备表见附件。

  8.4 其他保障 其他保障项目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 勤保障等在应急内容中已经明确规定。

  9 应急预案管理 9.1 应急预案培训 办公室负责组织抢险应急人员、应急指挥人员、员工每半年培训一次,使其了解 并掌握总体、专项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

  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办公室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主要车辆。其他部 门的人员培训虽不是重点,但也不能忽视。培训后要进行考核。应对全厂职工进行经 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各队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 3~4 次, 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

  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援助会使微小事故变成大灾难,因此每个职工都负有安全生 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应按应急计划接受基本培训,使其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采 取正确的行动。

  3、周边企业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24 / 62

   培训应保存记录,并作好培训结果的评估和考核工作。

  培训内容:

  各救援人员的职责;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与防护;应紧急救援预案内容;危险源 的辨识;紧急情况下的的逃生与撤离程序;泄漏事故及火灾等的处理措施;主要工作 场所的危险因素;消防防护设施维护与使用;构建筑物内的逃生方法;灾害防范等。

  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对周边群众宣传教育危险位置的危险及避险疏散的方法。

  9.2 应急预案演练 公司应急办公室指定年度演习计划和方案,合理安排桌面演习、专项演习、综合 性演习、区域性联动演习,并做好每次演练的评估和记录。

  本预案由公司应急办公室组织每年至少进行 1~2 次演练。

  办公室每年组织 2~3 次专项预案演练,各车辆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 练。公司随机抽查。

  演练应做好记录,并做好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演练结束应进行总结,对预案进 行评审找出其中的不足,及时进行修订整改。

  9.3 应急预案修订 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各应急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对专项 应急预案每3年进行一次修订。如有以下原因应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1)新的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或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实施。

  (2)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或经生产安全事故检验,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缺陷或漏洞。

  (3) 应急预案中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原因。

  9.4 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报伊金霍洛旗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应急办公室备案。

  9.5 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由总经理签署,各专项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协调 小组负责相关业务的主管领导签署,预案签署后生效。

  本预案由公司办公室组织制订并负责解释。公司各单位按照本应急预案的规定履 行职责,组织制订相应预案并负责解释。

  二 现场处置方案

  25 / 62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a) 事故类型;

  明火(违章用火、在禁烟区内吸烟、机械碰撞、摩擦等)、静电(作业时流速过 快、违章着装、静电导除装置失效等)、电气设备短路、雷击、地震、管线腐蚀、冻 堵造成等生产安全事故,可能使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槽罐总进口软连接处发生泄漏, 由于生产和销售企业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发生火灾事故。

  运输过程中司机人员对罐车装卸物料操作失效或工人操作失误,从而造成工艺过 程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失控,设备压力超温超压,造成设备泄漏或爆炸,可 燃物料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电火花、雷电等发生火灾爆炸。或 者操作失误(送料泵抽空),系统中进入空气,可能在设备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设 备无静电接地或静电接地失效,由静电放电引发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春冬 季在卸料过程中从卸车口打蒸汽蒸罐时发生爆炸着火,司乘人员未按规定着装人体静 电与可燃气体接触发生爆炸着火。罐车在装卸车、运输过程中车体静电导出装置安装 不可靠,静电聚集未及时释放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夏季时车辆超载长期暴晒在强光下, 且呼吸阀(安全阀)失效、满载时未关紧装车口和人孔盖,油顺罐壁流到车轮制动装 置高温部位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司乘人员运输过程中带病开车、疲劳驾驶引发交通肇事事 故时车辆翻车泄漏或严重撞击泄漏、车辆带病作业引发道路事故,或者道路不具备运 输条件司乘人员强行行驶引发翻车事故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在运输过程中他人车辆强 行行驶时危货运输车辆未让行开斗气车、逆向行驶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导致泄漏着火爆 炸。危货运输车辆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未按照规定隔离危险区域、控制火源引发火 灾爆炸事故。危货车辆未按规定及时维护保养在道路行驶过程中车辆损坏,维修过程 中未按照道路交通规定停放至安全区域,会车时视线存在盲区导致来车肇事引发火灾 爆炸。危货车辆在经过隧道涵洞超速行驶或不按规定停放在隧道涵洞、高速道路等危 险区域,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碰撞发生着火爆炸。危货运输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 发现前方有车辆肇事着火、强行通过时引燃罐壁污油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火灾可能发生爆炸,会伤及周围人员及设施,产生的有毒烟 雾会严重污染空气、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等人身伤亡事故。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26 / 62

   高速道路、国道、乡镇道路、生产单位装车栈台、使用单位卸车栈台、隧道、涵 洞。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无季节明显特征,但须注意雨季、雪天路滑地段、夏天阳光直射,会伤及周围人 员及设施,产生的有毒烟雾会严重污染空气、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等人身伤亡事故。

  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动火未严格办理动火工作票,安全措施不完善。

  2、各供油压力管道未按寿命管理,管道材质和弯头壁厚定期检查工作不到位。

  3、操作工未能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导致外部火源带入油罐车内。

  4、油库工作人员着装或使用工具不当产生静电。

  5、卸油内有非防爆型电气设施或有架空线路。

  6、罐壁油污或堆放其他易燃物品;油罐车消防设施不齐全或不能良好的备用。

  7、道路肇事泄漏处置不当,隧道、涵洞车辆超速,道路上车辆维修停车区域处于 会车盲区。

  8、卸油区及油罐区内避雷装置、接地装置不符合规定的接地电阻。

  9、油泵房内可燃气体聚积。

  10、油罐车管道阀门渗漏。

  11、装卸车油温度超温。

  e)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容易引发邻近生产单位、使用单位、道路区域发生大面积着火爆炸。

  2 应急工作职责 应急指挥工作组 总指挥:生产、使用单位主任、当地消防队、安监局主要领导 成 员:事发车间值班长、现场工作人员 应急指挥工作组职责

  (1)按照事故响应程序指挥报告事故有关信息。

  (2)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由组长指挥开展先期事故处置。

  (3)如本岗位力量不足,及时向其他车间岗位、社会救援力量请求支援。

  (4)事故扩大,现场处置无效,由组长指挥及时撤离事故现场。

  3 应急处置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27 / 62

   1、最早发现火情者应立即向值班长汇报,并利用火灾报警系统报警,值班长通知 本公司请求消防队到现场灭火,同时报告应急协调小组领导,启动本预案。

  2、应急协调小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 决定,指挥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

  3、情况紧急时拨打 119 报警电话请求消防队支援。报警内容:单位名称、地址、 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着火范围。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对方,以便联系。同 时还要注意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以便正确回答。打完电话后,要立即到交叉路口等 候消防车的到来,以便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

  4、事件扩大时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程序:火灾事故扩大时启动生产单位、使用 单位《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造成人身中毒伤亡时启动《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生产、使用单位罐区运行人员报警的同时立即关闭阀门,(停止卸油)停止油系 统运行,尽可能减轻火灾损失。火灾初起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戴防毒面具,穿 防护服,使用消防栓和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专业消防队到达后,配合专业消防队 灭火。

  2、发生人身伤害时应开展人员自救。

  3、如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撤离火灾现场到安全地带,请求当地消防队支援。

  4、消防队长从接到火警时刻起,承担应急现场指挥职责,随消防车出动,到达火 场后根据火情,组织指挥火灾扑救。

  5、消防队到达现场后罐区运行人员应向消防队长交待现场情况,积极配合消防队 工作。

  6、当预测到燃烧的油品有发生沸溢、喷溅的可能时,现场指挥应果断下令全体应 急人员撤离火场。指挥员应根据着火部位及风向,确定安全的撤退线路,组织所有人 员撤离火场。

  7、安全警戒组要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其它小组要随时准备进行 救援工作。

  8、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生产、使用单位车间主任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 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c)事故报告

  1、生产、使用单位厂区内:事故发现的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喊,以通知当时在岗

  28 / 62

   的所有工作人员。如总经理或厂长不在厂内,要及时通过办公区的固定电话,向其报 告事故情况。在防爆区内禁止使用手机报警。

  2、求助:如事故靠公司自身力量得不到控制时,由通讯联络组向当地消防大队、 急救中心、等社会救援力量报警求助,报警求助内容要简要、清晰,应包括:

  ①企业名称;

  ②企业详细地理位置;

  ③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或气体泄漏等);

  ④事故可能涉及到的危险物质及数量;

  ⑤人员伤亡情况;

  ⑥接应地点等。

  3、办公室主任在火灾事故发生后 1 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单位速报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速报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情况、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报送、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应当做到及时、 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4、联系方式 经营单位:

  消防队:119 医务急救:120 4 注意事项 1、应急处置时注意防止中毒、窒息、触电、烫伤。

  2、危险区设好警戒线,并挂好标示牌。无操作权限的人员不得乱动现场设备。

  3、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时注意检查防护用品合格,且在有效检验期内;正确佩戴使 用正压式呼吸器、隔热服、隔热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具。

  4、现场自救和互救时不熟悉现场情况和灭火方法的人员不得盲目进入危险区域, 救人前先确认自己的能力和现场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对他人施救的需要。

  5、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全面检查,确认现场无火灾隐患和建筑物坍塌的隐患。

  6、加强自身防护,避免救火导致人身伤害。

  7、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消防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 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

  29 / 62

   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a) 事故类型;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司乘人员运输过程中带病开车、疲劳驾驶引发交通肇事事

  30 / 62

   故时车辆翻车泄漏或严重撞击泄漏、车辆带病作业引发道路事故,或者道路不具备运 输条件司乘人员强行行驶引发翻车事故导致泄漏事故。在运输过程中他人车辆强行行 驶时危货运输车辆未让行开斗气车、逆向行驶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导致泄漏。危货车辆 未按规定及时维护保养在道路行驶过程中车辆损坏,维修过程中未按照道路交通规定 停放至安全区域,会车时视线存在盲区导致来车肇事引发泄漏。危货车辆在经过隧道 涵洞超速行驶或不按规定停放在隧道涵洞、高速道路等危险区域,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导致碰撞发生泄漏。在处置堵漏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

  由于经营过程中因设备检修,进入容器内作业或设备损坏,检测仪器损坏、罐破 损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工作中员工作 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以上原因造成罐车罐体发生变形或损坏,密 闭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起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以及有毒气体急剧增加导致 作业人员昏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及在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中人员中毒等。

  中毒窒息事故类型: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泄漏中毒。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油罐车罐体内部、事发地泄漏区域等。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当工作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缺氧和存在有毒气体,且工作人员没有采取有效、可靠 的防范、试验措施进行工作时,会造成工作人员昏倒、休克,甚至人身死亡。

  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感觉精神状态不好,如眼睛灼热、流涕、呛咳、胸闷或头 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 唇变紫、指甲青紫等。

  2、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

  3、工作成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

  e)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容易引发现场大面积泄漏,造成火灾爆炸等危险。

  2 应急工作职责 应急指挥工作组 总指挥:生产、使用单位主任、当地消防队、安监局主要领导 成 员:事发车间值班长、现场工作人员

  31 / 62

   应急指挥工作组职责

  (1)按照事故响应程序指挥报告事故有关信息。

  (2)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由生产、使用单位组长指挥开展先期事故处置。

  (3)如本岗位力量不足,及时向生产、使用单位其他车间岗位请求支援。

  (4)事故扩大,现场处置无效,由生产、使用、经营单位组长指挥及时撤离事故现 场。

  3 应急处置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密闭空间中毒窒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生产、使用单位值班长、押运员应立 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2、该方案由生产、使用单位值班长宣布启动。

  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4、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生产、使用单位《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将窒息人员脱离危险地点。

  2、对于有毒化学药品中毒地点发生人员窒息的事故,救援人员应携带隔离式呼吸 器到达事故现场,正确戴好呼吸器后进入现场进行施救。

  3、对于密闭空间内由于缺氧导致人员窒息的事故,施救人员应先强制向空间内部 通风换气后方可进入进行施救。

  4、对于油罐车内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地点,救援人员在施救前应先进行有毒气体 检测(方法通过有毒气体检测仪等),确认安全或者现场有防毒面具则应正确戴好防 毒面具后进入进行施救。

  5、施救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后,将窒息人员救离受害地点至地面以上或通风良 好的地点,然后等待医务人员或在医务人员没有到场的情况进行紧急救助。

  6、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 10s 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 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 的颈动脉有无搏动。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 停止。

  32 / 62

   7、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 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1)通畅气道。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8、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 1min 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 4 个 15∶2 压吹循环),应用看、听、 试方法在 5~7s 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 2 次口对口 人 工呼吸,接着每 5s 吹气一次(即每分钟 12 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 坚持 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 5~7s。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c)事故报告

  1、生产、使用单位厂区内:事故发现的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喊,以通知当时在岗 的所有工作人员。如总经理或厂长不在厂内,要及时通过办公区的固定电话,向其报 告事故情况。在防爆区内禁止使用手机报警。

  2、求助:如事故靠公司自身力量得不到控制时,由通讯联络组向消防队、急救中 心、等社会救援力量报警求助,报警求助内容要简要、清晰,应包括:

  ①企业名称;

  ②企业详细地理位置;

  ③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或液体泄漏等);

  ④事故可能涉及到的危险物质及数量;

  ⑤人员伤亡情况;

  ⑥接应地点等。

  3、办公室主任在火灾事故发生后 1 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单位速报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速报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情况、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报送、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应当做到及时、 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4、联系方式 经营单位:

  33 / 62

   消防队:119 医务急救:

  120 4 注意事项 1、对于油罐车发生泄漏的救援工作,救援人员在施救前,应戴好防毒面具,做好 自身的防护措施再进行施救工作。严禁将火种带入事故现场;

  2、油罐车泄漏发生人员中毒等进行抢救时,施救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做好防止人 身坠落的安全措施。

  3、伤员、施救人员离开现场后,工作人员应对现场进行隔离,设置警示标识,并 设专人把守现场,严禁任何无关人员擅自进入隔离区内。关闭手机等可能引发火灾事 故的通讯工工具;现场处置严禁一人作业,必须配备专人监护;非专业人员不得从事 关键、重要处置项目;具体处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禁止蛮干。

  4、采取通风换气措施时,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以防止氧气中毒。

  5、对于密闭空间内部禁止使用明火的地点,如管道内部涂环氧树脂等的地点,严 禁使用蜡烛等方法进行试验。

  6、对于防爆、防氧化及受作业环境限制,不能采取通风换气的作业场所,作业人 员应正确使用空气呼吸器,严禁使用净气式面具。

  7、隔离、疏散: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 关人员,实行交通管制;

  8、医院治疗: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指定定点医院抢救;组织医疗专家,保 障治疗药物和器材的供应,组织有可能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

  9、向周边居民宣传有毒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预防措施。

  吸入

  食入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皮肤,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a) 事故类型;

  34 / 62

   由于生产过程中因设备检修,进入容器内作业或设备损坏,检测仪器损坏、罐破 损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工作中员工作 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操作人员误开阀门或者阀门内漏、设备失修、 腐蚀、工艺失控等可能造成泄漏。冬季储罐内积水未排干净,导致低位卸油阀、自吸 泵进出口阀冻裂,装油或行车过程中溶化泄漏。装卸车时监护人擅离职守造成泄漏。

  运输过程中司机人员对罐车装卸物料操作失效或工人操作失误,从而造成工艺过 程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失控,设备压力超温超压,造成设备泄漏。夏季时车 辆超载长期暴晒在强光下,且呼吸阀(安全阀)失效、满载时未关紧装车口和人孔盖 造成泄漏。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司乘人员运输过程中带病开车、疲劳驾驶引发交通肇事事 故时车辆翻车泄漏或严重撞击泄漏、车辆带病作业引发道路事故,或者道路不具备运 输条件司乘人员强行行驶引发翻车事故导致泄漏事故。在运输过程中他人车辆强行行 驶时危货运输车辆未让行开斗气车、逆向行驶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导致泄漏。危货车辆 未按规定及时维护保养在道路行驶过程中车辆损坏,维修过程中未按照道路交通规定 停放至安全区域,会车时视线存在盲区导致来车肇事引发泄漏。危货车辆在经过隧道 涵洞超速行驶或不按规定停放在隧道涵洞、高速道路等危险区域,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导致碰撞发生泄漏。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生产、使用单位装卸车时、道路行驶中碰车、撞车肇事、翻车。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经营过程中误操作,设备检修或者车间排风通风设施损坏,工作人员没有采取有 效、可靠的防范、试验措施进行工作时,会造成工作人员昏倒、休克,甚至人身死亡。

  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有刺激性气味,感觉眼睛不适,呼吸困难,空间出现不明雾气;操作人员误开 阀门或者阀门内漏、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

  2、气体报警器等安全装置长时间不维护保养等 3、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

  4、工作成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

  5、设备及管线长时间检查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到位。

  6、储罐液位下降、管线压力不足,有明显泄漏痕迹。

  35 / 62

   e)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容易引发泄漏区域大面积泄漏、人员中毒、着火爆炸。

  2 应急工作职责 应急指挥工作组 总指挥:生产、使用单位主任、当地消防队、安监局主要领导 成 员:事发车间值班长、现场工作人员 应急指挥工作组职责

  (1)按照事故响应程序指挥报告事故有关信息。

  (2)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由生产、使用单位组长指挥开展先期事故处置。

  (3)如本岗位力量不足,及时向生产、使用单位其他车间岗位请求支援。

  (4)事故扩大,现场处置无效,由生产、使用单位组长指挥及时撤离事故现场。

  3 应急处置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泄漏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生产、使用单位值班长、押运员应立即向应急救援 指挥部汇报。

  2、该方案由生产、使用单位值班长、押运员宣布启动。

  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4、泄漏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生产、使用单位、经营单位《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 案》。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操作人员报警的同时立即关闭阀门,(停止卸油)停止油系统运行,尽可能减轻 泄漏损失。

  2、发生人身伤害时应开展人员自救。

  3、如泄漏无法控制,应立即撤离泄漏现场到安全地带,请求当地消防队支援。

  4、消防队从接到火警时刻起,承担应急现场指挥职责,随消防车出动,到达火场 后根据火情,组织指挥火灾扑救。

  5、消防队到达现场后运行人员应向消防队长交待现场情况,积极配合消防队工作。

  6、当预测到泄漏的油品有发生着火的可能时,现场指挥应果断下令全体应急人员 撤离火场。指挥员应根据泄漏部位及风向,确定安全的撤退线路,组织所有人员撤离 泄漏区域。

  36 / 62

   7、警戒组要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其它小组要随时准备进行救援 工作。

  8、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总经理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经营秩序和 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c)事故报告

  1、生产、使用单位厂区内:事故发现的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喊,以通知当时在岗 的所有工作人员。如总经理或厂长不在厂内,要及时通过办公区的固定电话,向其报 告事故情况。在防爆区内禁止使用手机报警。

  2、求助:如事故靠公司自身力量得不到控制时,由通讯联络组向消防队、急救中 心等社会救援力量报警求助,报警求助内容要简要、清晰,应包括:

  ①企业名称;

  ②企业详细地理位置;

  ③发生的事故类型(液体泄漏);

  ④事故可能涉及到的危险物质及数量;

  ⑤人员伤亡情况;

  ⑥接应地点等。

  3、生产、使用单位办公室主任在火灾事故发生后 1 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 级主管单位速报生产安全事故信息。速报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 伤亡、设备损坏情况、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报送、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 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4、联系方式 经营单位:

  消防队:

  119 医务急救:

  120 4 注意事项 (1)立即封锁线路,防止汽车或其他车辆进人事故区。

  (2) 切断警戒区内电源,禁止警戒区一切明火,停止一切作业,迅速疏散危险区 内人员向上风方向转移。防止火花引起燃烧、爆炸。严禁拨打手机。

  (3)设立100米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迸人,对进人警戒区域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 检查。

  (4)随时检测泄漏地区泄漏的可燃气体浓度。

  37 / 62

   (5)现场施救人员配合单位人员迅速阻止泄漏,排除险情。救援人员必须穿戴防静 电、防毒工作服。

  (6) 工程抢险:以控制泄漏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为处置原则,应急救援人员应 佩戴个体防护器材进入泄漏现场,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 的范围,转移受伤人员,控制泄漏源,实施堵漏、回收、中和或稀释等措施处理泄漏 物质;

  (7) 医疗救护: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带防护器材迅速进入现场,沿逆风方向将患 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 人员送往指定医院救治,组织有可能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

  (8) 洗消:设立洗消站,对中毒人员、现场医务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抢险器材 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排放,防止次生灾害;

  (9) 向周边居民宣传有毒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急救措施;

  (10) 防火防爆:对于易燃易爆物质泄漏时,要严格控制非防爆电器设备、工具等 易产生火花器具的使用,及时驱散和稀释泄漏物,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次生 灾害;

  (11) 紧急点火:当易燃易爆物质在人口密集处或密闭空间泄漏,并得不到有效控 制,可能造成重大次生灾害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现场指挥部要果断下达点火指 令;

  (12) 水体污染:对于危险化学品尤其是剧毒品泄漏引发水体污染时,要及时通知 沿岸居民和地方政府,严禁下游人畜取水,对水体进行监测,采取打捞收集泄漏物、 拦河筑坝、中和等方法严控污染扩大;

  (13) 大气污染:对于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导致大气受到污染时,需要立即通知地方 政府,组织群众疏散,对大气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严控污染扩大。

  9 附件 9.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公司应急协调小组通讯录

  38 / 62

   职务 应急救援组长 应急救援副组长 应急救援成员 应急救援成员 应急救援成员

  XXXX

  姓名

  XXXX XXX XXX XXX

  上级政府及园区企业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9.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专用应急救援物资明细表

  39 / 62

   8Kg 灭火 器

  应急 手电

  消防桶

  消防锹

  灭火石 棉被

  隔离 式防 毒面 具

  千斤 顶

  三角 木

  应急 扳手

  木 屑

  消 48 48

  12

  12

  防

  12

  12 12 48 12 48

  器

  材

  9.3 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状态启动令

  字

  第号

  签发人:

  公司各单位、各部门:

  年 月 日 时 分,

  单位(地区) 发生(

  )

  事故(事件、灾害)。从即刻起,公司决定立即启动(

  )应急预案。公司

  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必须严格和准确执行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下达的各项指令。

  行为消极,行动迟缓,不负责任者,将按规定严肃处理。

  此令 XXXXXXX 年月日时分

  应急状态解除令

  40 / 62

   字

  第号

  签发人:

  公司各单位、各部门:

  年 月 日 时 分, 单位(地区) 发生(

  )

  事故(事件、灾害)已得到控制,险情区域内人员生命和财产已经脱离危害,危害已完

  全消除。从即刻起,解除应急系统的应急状态。

  此令

  XXXXXXX

  年月日时分

  41 / 62

   呈送 呈报单位

  呈报单位 负责人

  紧急情况

  事件描述

  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呈报单 (

  呈报时间 呈报人

  )第 号

  特急

  签字:

  紧急 急

  日期 一般

  影响评估

  处理建议

  预警分级

  经评估组评估后决定,将此次突发事件预警级别评估为:

  Ⅰ级 Ⅱ级 Ⅲ级

  无预警级别

  审批意见

  签字:

  日期

  42 / 62

   报告单位 报告人姓名

  事件发生时间 事件发生地点

  生产安全事故信 息 快 报 单

  电话

  报告地点

  事件简要情况

  年

  月日时分

  国

  省(自治区)

  县(市)

  乡镇

  事故经过 简要描述

  目前状况 简要描述

  43 / 62

   报告单位 报告时间 报告人姓名

  信息 联系人姓名

  事件发生时间 事件发生地点 事件发生单位

  事件类型:

  □火灾爆炸 □泄 漏 □中毒窒息

  事故经过 简要描述

  目前人员 伤亡情况

  目前环境 污染情况

  生产安全事故信 息 报 告 单

  报告编号

  年月日时分

  收到时间

  时分

  电话

  报告地点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传真电话

  电子信箱

  事件简要情况

  年月日时分

  省(自治区) 县(市)

  乡(镇)

  (单位)

  (二级单位)

  (基层)

  □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生产、经营场所火灾事件

  □危险化学品泄漏失控和中毒事 □危险品运输突发事件

  件

  □油气处理爆炸着火事件

  □群体性突发事件

  □涉外恐怖袭击事件

  □恐怖袭击突发事件

  □火工品突发事件

  □交通突发事件

  □新闻媒体突发事件

  □环境突发事件

  目前造成周边影响 现场负责人

  44 / 62

  联系电话

   姓

  名

  事发单位 应急人员情况

  事件初步 原因描述 已经实施或正在采取的 控制措施

  事件潜在后果以及可能 对周边造成的影响

  应急职务 总指挥 信息联络 现场指挥

  姓名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现场气象、 自然天气情况

  信息报送情况 此报告信息

  接收人

  □本单位领导 □本单位有关部门 □上级部门 □政府部门:

  接收时间

  时分

  备注

  45 / 62

   报送单位 事件名称 签发 承办人 主送 编号

  紧急程度

  生产安全事故信 息 续 报

  一般□ 紧急□ 特急□

  报送时间 联系电话 抄送 应急续报第( )号 密 一般□ 级 续报内容

  秘密□

  机密□

  46 / 62

   组织单位 演练地点 演练参加单位 演练观摩单位

  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

  指挥中心

  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表 演练项目 演练时间

  演练组织机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主任 成员

  演练 过程及内容

  记录人:

  年月日

  演练中 出现的问题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建议修改应急 预案的内容 注:如内容多可加附页

  47 / 62

  年月日

   申报单位 变更名称

  公司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变更内容 (可附页)

  变更原因 依据

  生效时间

  相关方 获知情况

  48 / 62

   事故现场

  接警 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

  成立现场指挥部 信息网络开通 应急资源调配 申请增援

  否 解除警戒 善后处理 事故调查

  警情判断是是否 启动本预案?

  是 启动预案

  救援抢险行动

  控制事态 是

  后期处置

  结束应急救援行动 关闭预案

  信息反馈

  否 人员救助 工程抢险

  警戒与交通管制 医疗救护 人群疏散

  现场监测、隔离 专家支持

  总结

  49 / 62

   应急响应流程

  9.4 危险货物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汽油 标识:

  UN 编号:1978,危险货物编号:21011 理化性质: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主要用于有机合成 危害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 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液体能腐蚀某些塑料、涂料和橡胶。能积聚静电, 引燃其蒸气。

  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 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如果该 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 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如果容 器遇明火或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下,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危险性类别:第 2.1 类 易燃气体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 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 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 盛装。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健康危害:1%汽油,对人无影响;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在较高浓 度的汽油、丁烷混合气体中毒时,有头痛、头晕、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 血压轻度降低、脉缓、神经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严重者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

  有的发生继发性肺炎。

  50 / 62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要在 解冻后才可脱去。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 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 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防护措施:生产过程密闭通风;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NIOSH/OSHA 2100ppm:供气式呼吸器、自携式呼吸器。应急或有计划进入浓度未知区域,或处于立 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状况: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 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穿工作服 逃生:自携式逃生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 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手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 接触时可戴防护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 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 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 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柴油 理化性质: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用作柴油机的燃料。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 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 触性 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 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 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 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卤素 分 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

  51 / 62

   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防护措施: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

  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 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 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 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 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 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燃料油 理化性质:有色透明液体,挥发。不溶于水,溶于醇等溶剂。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 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 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 撤离。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蒸气,常先有兴奋,后转入抑制,表现为乏力、头痛、酩 酊感、神志恍惚、肌肉震颤、共济运动失调;严重者出现定向力障碍、谵妄、意识模 糊等;蒸气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出现化学性肺炎。吸入液态煤油可引起 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摄入引起口腔、咽喉和胃肠道刺激症状,可出现 与吸入中毒相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物,包括鞋类。用流动清水冲洗 皮肤和头发(可用肥皂)。如果出现刺激症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流动、清 洁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如果疼痛持续或复发,就医。眼睛受伤后, 应由专业人员取 出隐形眼镜。

  吸入:如果吸入本品气体或其燃烧产物,脱离污染区。把病人放卧位, 保暖并使其安静。开始急救前,首先取出假牙等,防止阻塞气道。如果呼吸停止,立

  52 / 62

   即进行人工呼吸,用活瓣气囊面罩通气或有效的袖珍面具可能效果更佳。呼吸心跳停 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送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食入:禁止催吐。如果发生呕吐, 让病人前倾或左侧位躺下(头部保持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呕吐物。仔 细观察病情。禁止给有嗜睡症状或知觉降低,即正在失去知觉的病人服用液体。意识 清醒者可用水漱口,然后尽量多饮水。寻求医生或医疗机构的帮助。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 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 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 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内薄钢板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花格箱;内螺纹 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内螺纹口玻璃瓶、 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泄漏处置: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 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石或其它不 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 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炎热季节库温不得 超过 25℃。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 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 收容材料。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 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 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 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 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53 / 62

   石脑油理化性质及危险有害特性表

  标识 主要 用途

  理化 性质

  急救 措施 废弃 处置 储运 条件

  泄漏 处理

  名称 石脑油 危险货物编号

  UN 编号:

  别名

  溶剂油

  32004

  1268

  英文名 CAS 号 包装类别

  Crude oil 8030-30-6 Ⅱ类包装

  用做化肥、乙烯生产和催化重整原料,也可用作汽油产品的调和组分。

  外观与形状 无色或浅色液体,有特殊气味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

  <-72

  沸点(℃)

  20~180

  相对密度(水=1) 0.63~0.7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5

  引燃温度(℃)

  232~288

  闪点(℃)

  -2

  爆炸下限%

  1.1

  爆炸上限%

  5.9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危险特性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

  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

  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 引起呼吸困难,紫泔等缺氧症状。皮肤接触蒸气或液体可引起皮炎。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用储罐储存。远离火种、热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 外。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储罐区要有防火 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罐区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 适的收容材料。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消防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 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 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 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54 / 62

   溶剂油按沸程分,溶剂油可分为三类:低沸点溶剂油,如 6#抽提溶剂油,沸程 为 60~90℃;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为 80~120℃;高沸点溶剂油,如 油漆溶剂油,沸程为 140~200℃,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油墨溶剂油,其干点可高达 300℃。

  一般情况下,60~90℃称为抽提溶剂油,即人们常说的 6#溶剂油;80~120℃称为橡 胶溶剂油,即人们常说的 120#溶剂油;140~200℃称为油漆溶剂油,即 200#溶剂油。

  此外,还有油墨溶剂油、干洗溶剂油等。有时,馏程的切割各个企业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6#溶剂油,有的厂家的馏程范围是 60~75℃,通常我们称之为窄 6#溶剂油, 以示区别。根据生产实际,120#溶剂油的馏程往往会控制在 90~120℃之间。

  按化学结构分,溶剂油则可分为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种。实际上除乙烷、 甲苯和二甲苯等少数几种纯烃化合物溶剂油外,溶剂油都是各种结构烃类的混合物。

  从化学构成上,可以分为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通常所说的 6#、120#、200 #溶剂油,就是链烷烃。芳香烃指苯、甲苯、二甲苯等。

  按用途分,通常可以分为主要用在抽出大豆油、莱籽油、花生油和骨油等动植物 油脂的抽提溶剂油,用于橡胶、鞋胶、轮胎等领域的橡胶溶剂油,用于油漆、涂料工 业的油漆溶剂油等等。此外,还有洗涤溶剂油、油墨溶剂油等。根据国家标准 GB1922-88,即按其 98%馏出温度或干点划分溶剂油,常见的牌号有:70#香花溶剂油, 90#石油醚,120#橡胶溶剂油,190#洗涤剂油,200#油漆溶剂油,260#特种煤油型溶剂。

  此外还有 6#抽提溶剂油,航空洗涤汽油,310#彩色油墨溶剂油,农用灭蝗溶剂油等。

  实际上市场销售的远不止这些,生产厂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生产各种规格溶剂油。

  各类溶剂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有害特性与石脑油的相似。

  55 / 62

   煤焦油理化性质与危害特性表

  标识

  主要用 途

  理化性 质

  燃烧特 性与消

  防

  健康危 害

  急救措 施

  储运条 件

  中文名 危险性类别

  危规号 化学类别 火灾危险性类

  别

  煤焦油;煤膏 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32192 有机物

  丙 B类

  英文名 CAS 号 UN 编号 包装标志

  Coal tar 65996-93-2

  1136 7

  可分馏出各种芳香烃、烷烃、酚类等,也可支取油毡、燃料和炭黑。

  外观与形状 溶解性

  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有刺激味。

  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水=1)

  1.18~1.23

  燃烧性

  易燃

  引燃温度(℃)

  580

  闪点(℃)

  113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

  危险特性 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主要为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呼吸系统防 护

  吸入、经皮肤吸收。

  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座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及肿瘤。可引起 鼻中隔损伤。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相应的防护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 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 可用敞车运输。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 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 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 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 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56 / 62

   泄漏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 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 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 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沥青的理化性质与危害特性表

  标识

  主要 用途

  理化 性质

  燃烧 特性 与消

  防 健康 危害

  急救 措施

  储存 注意 事项

  泄漏 处理

  中文名

  焦油沥青、煤焦沥青

  英文名

  Coaltar pitch

  危险性类别

  第 6.1 类毒害品

  CAS 号

  65996-93-2

  危规号

  61869

  UN 编号

  1999

  火灾危险性类别

  丙 B类

  用于铺筑路面以及制造涂料、电极、沥青焦、油毛毡等,也可用煤砖胶粘剂和木材

  防腐剂等。

  深棕色到黑色无定形渣质,呈粘稠液体、半固体或固体,有臭味;

  外观与形状

  是煤焦油蒸馏分离后的煤焦油和多核蓄谋烃混合物;不同规格有不

  同软化点。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醚、稀乙醇,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等。

  相对密度(水=1)

  1.15~1.25

  燃烧性

  易燃

  引燃温度(℃)

  485

  闪点(℃)

  224

  危险特性 可燃,吸入挥发物及皮肤接触有中毒危险。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吸入、经皮肤吸收。

  本品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有毒性。

  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严重 的立即就医。

  立即翻开眼睑,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严 重的立即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注意口对口是否可行),并立即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及热源,防止阳关直射;应与食品添加剂、氧化剂、 酸类分仓间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漏液有恶臭。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精制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 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喷水雾可以减少蒸发,但 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空间内的易燃性。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吸收,然后收集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少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 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57 / 62

   硫化氢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表

  中英文名

  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

  分子式

  标

  化学类别

  H2S 非金属氢化物

  相对分子质量 CAS 号

  34.08 7783-06-4

  识

  危规号

  21006

  UN 编号

  1053

  包装分类

  Ⅱ

  包装标志

  危险性类别

  第 2.1 类,易燃气体

  火灾危险性类别

  甲类

  主要用途

  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外观与形状

  理

  沸点(℃)

  化 性

  相对密度(空气=1)

  质 燃烧(KJ/mol)

  临界压(MPa)

  无色有恶臭的气味。

  -60.4 1.19 无资料 9.01

  熔点(℃) 相对密度(水=1) 饱和蒸汽(KPa)

  临界温度(℃) 溶解性

  -85.5 无资料 2026.5(25.5℃)

  100.4 溶于水、乙醇。

  职业接触限值 MAC(mg/m3) 10

  侵入途径

  吸入。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

  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

  咽喉部的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

  健康危害

  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 mg/m3

  健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聚挺,发生闪电型死亡。高

  康

  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

  危

  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害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与 防

  急救措施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护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措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

  施

  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

  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防护措施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

  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

  58 / 62

   业,须有人监护。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下限(%)

  4.0

  爆炸上限(%)

  46.0

  引燃温度(℃) 燃 烧 最大爆炸压(MPa)

  260 0.490

  最小点火能(mJ) 燃烧产物

  0.077 SO

  特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

  性

  危险特性

  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

  与 消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防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

  灭火方法

  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坑溶性泡沫、干粉。

  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 洗涤器除去。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易燃有毒的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 30℃。远离火

  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运条件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

  先进仓的先发用。平时要注意检查容器是否有泄漏现象。搬运时轻装轻卸,防

  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 150m,大

  泄漏时隔离 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

  呼吸器,穿消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

  泄漏处理

  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

  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

  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

  检验后再用。

  59 / 62

   60 / 62

   9.5 主要运输地点和运输路线

  61 / 62

   62 / 62

  

篇三:企业安全行为负面清单(三违行为清单)

  生产装置开停车方案 一、前言

  在化工生产中,开、停车的生产操作是衡量操作工人水平高低的 一个重要标准。随着化工先进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化、自动化 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开、停车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停车进行 的好坏,准备工作和处理情况如何,对生产能否顺利进行都有直接影 响。开、停车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保证我化产车间生产安全开 停车,不发生设备损坏、物料损失、人员伤亡,特制订化产车间生产 的开停车方案。

  二、开车方案 开车包括正常生产中、大、中修之后的开车等。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成立开车领导小组,车间主要技术负责人必须到场。对车间试 车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合格上岗。做到工艺设备、所用物料、中间产 品理化特性明确。应急救援人员、措施、设备设施到位。

  (2)开车所需原料、辅助原料、公用工程(水、电、汽等)一应俱 全,以及生产所需物资的准备工作;

  (3)工艺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法现场必须是有效版本;

  (4)电工、仪表、设备、工艺技术等各专业人员必须到试车现场, 随时处置试车意外情况;

  (5)在单机试车前,试车领导小组组织各专业人员再次对管道、机 械设备、仪表电气、安全设施及盲板检查、核对的,以防事故发

   生。

  (二)、单机试车

  为了确认转动和待动设备是否合格好用,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 范,如冷冻机、循环水泵、屏蔽泵等。单机试车是在不带物料和无载 荷情况下进行的。首先要断开联轴器,单独开动电动机,运转 0.5 小 时,观察电动机是否发热、振动,有无杂音,转动方向是否正确等。

  当电动机试验合格后,再和设备连接在一起进行试验,一般也运转 0.5 小时(此项试验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或设计要求为依据)。在运 转过程中,经过细心观察和仪表检测,均达到设计要求时(如温度、 压力、转速等)即为合格。如在试车中发现问题,应会同施工单位有 关人员及时检修,修好后重新试车,直到合格为止。

  (三)、联动试车

  联动试车是用水、空气或和生产物料相类似的其它介质,代替生 产物料所进行的一种模拟生产状态的试车。目的是为了检验生产装置 连续通过物料的性能。联动试车时也可以给水进行加热或降温,观察 仪表是否能准确地指示出通过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数据,以及设备 的运转是否正常等情况。联动试车能暴露出设计、安装和检修过程中 的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解决以后,再进行联动试车,直至认为流程 畅通为止。联动试车后要把水放净,并清洗干净。

  (四)化工试车 当以上各项工作都完成后,则进入化工试车阶段。按照已制定的

  试车方案,在开车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按化工生产工序的前后顺序

   进行。试车前必须确保有足够的原料。

  三、停车方案

  在化工生产中停车的方法与停车前的状态有关,不同的状态,停 车的方法及停车后处理方法也就不同。我车间涉及的停车方式一般有 以下三种方式:

  (一)、正常停车 生产进行到一段时间后,设备需要检查或检修进行的有计划的停

  车,称为正常停车。这种停车,是逐步减少物料的加入,直至完全停 止加入,待所有物料反应完毕后,开始处理设备内剩余的物料,处理 完毕后,停止供汽、供水,降温降压,最后停止转动设备的运转,使 生产完全停止(各个设备单机停车必须遵守该设备的停车步骤进行停 车)。

  停车后,对某些需要进行检修的设备,要用盲板切断该设备上物 料管线,以免可燃气体、液体物料漏过而造成事故。检修设备动火或 进入设备内检查,要把其中的物料彻底清洗干净,并经过安全分析合 格后方可进行。

  (二)局部紧急停车

  生产过程中,在一些想象不到的特殊情况下的停车,称为局部紧 急停车。如某设备损坏、某部分电气设备的电源发生故障、在某一个 或多个仪表失灵等,都会造成生产装置的局部紧急停车。当这种情况 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把物料暂时储存或向事故排放部 分(如中间储罐、放空等)排放,并停止入料,转入停车待生产的状

   态。同时,立即通知中控室停止生产或处于待开车状态。此时,应积 极抢修,排除故障。待停车原因消除后,应按化工开车的程序恢复生 产。

  (三)、全面紧急停车

  当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停电、停水、停汽或发生重大事故时,则 要全面紧急停车。这种停车事前是不知道的,操作人员要尽力保护好 设备,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对有危险的设备,如高压设备应进行 手动操作,关闭各个设备的进出料口,对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装 置,在车间内备有紧急停车按钮,并和关键阀门锁在一起。

  全面紧急停车(停电):

  第一步:切断电动设备的电源,注意来电时的安全开车。

  第二步:若停电时间较长,可按正常停车操作;

  第三步:若短时间停电,来电后可按正常程序开车。

  第四步:停电时,各控制仪表均失去调节作用,改用现场手动操 四、对开停车方案的要求

  化工生产中的开、停车是一个很复杂的操作过程,且随生产的产 品不同而有所差异,必须加强车间员工对岗位操作规程的熟练掌握, 同时,根据生产工艺条件的变化提高操作技能,无论是一般停车还是 紧急停车,各个生产设备都必须按照停车步骤,按次序合理有效、及 时的停车。

  化产车间 2014 年 1 月 1 日

  

篇四:企业安全行为负面清单(三违行为清单)

  危险化学品普查登记表

  栏号 1

  化学品名称 序号 商品名 1 化学名 英文名 类别

  危险性类别 是否 剧毒

  登记号

  生产地点

  储存地点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推荐访问:清单 负面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