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20篇

时间:2022-11-15 14:50:01 来源:网友投稿

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20篇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校对培养人才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也正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重要的建设者以及接班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20篇,供大家参考。

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20篇

篇一: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校对培养人才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也正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重要的建设者以及接班人,这和党以及国家还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学生必须要充分了解目前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有效的策略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力量。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其次分析了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都在不断的发展,人们思想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是大学生的三观并未形成,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只有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提升,并且提高其道德素养。才能够保障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其中的不足,并且对教育措施进行全面改善,从而促使思政教育能够获得更多时效性。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重视

  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就是教师所接触对象是人,而且是在发展过程当中的人,并不是工具学生。思想并不是非常成熟,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需要发挥出示范性的作用。在学校当中,有很多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升,没有起到标杆作用。而学生的思想和教师思想的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只有让教师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水平,才能让教师队伍整体思想觉悟获得提升,促使学生发展其思想道德品质[1]。

  (二)大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识

  在目前学校当中有很多学生非常重视专业课方面的学习,对公共课非常忽略,觉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并不非常重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上往往会做一些和课程不相关的事情。自主学习精神难以提升,而且当代很多大学生的三观形态并没有形成。对于新鲜的事物会充满好奇心,西方有些国家对我国渗透扭曲意识形态,很有可能让学生受到了西方比较腐朽的文化影响。

  (三)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实践性

  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二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理论课程更加注重通过讲述的方式,来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实践课程主要注重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在一起。目前,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有很多教师都在照本宣科,把完成教学内容当做主要目标,对教育对象主体性较为忽视,没有把理论和现实相结合,也没有把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高度,因此比较缺乏主体性。

  二、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

  教师教育学生的并不仅仅只是文化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价值观。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通过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通过更加高雅的素质来影响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通过更加正确的态度来带动学生,同时也要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机制,根据制度,保障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够得到优化,从而使学校的学风以及教风都能够更加积极。要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相互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一个更加优秀的大学生。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

  有一些大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听起来比较乏味,而高效的教育者需要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并且进行反思。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对教学方法足够创新,同时要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不但要反对权威,同时要反对松散时,在学习的时候要充分的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对

  情景问题精心设计,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防止出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能够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

  (三)加强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学校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将书本知识以及口头传述作为主要内容,更加重视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传授,对学生的行为较为忽略。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形式主义,学生产生考完之后忘忘完之后学的现象并不奇怪。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让教学的方式得到创新。需要及时了解其中的不足,并且增加实践课程,让课堂教学的空间得到扩展,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在红色基地当中学习一些红色的精神。也可以观看相关的影视等,让学生能够走出教室并且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使思想觉悟获得提升[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需要尽量从过去比较枯燥的讲解当中进行解放,并且使教学方式得到创新,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互之间结合起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把学生可以培养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以及接班人,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获得更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园,童晓.浅谈当前我国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00(001):P.209-209.

  [2]陈梦瑶.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山西青年,2020,000(010):164.

  

篇二: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宁夏师范学院自1999年12月单独设置思政部以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完善了课程设置,加强了合格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了教学方法;积极落实了实践教学方案,推进教学改革,严抓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建立了灵活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配置机制,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在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购买了图书、音响等资料,充实了教学内容。在科研方面,申报并正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并正在完成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一项,主持并正在完成教育厅教育工委课题四项等等。但是思政部思政理论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理念更新不够思政理论课最高最根本的教学理念,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突出政治性。实质上是解决大学生道与术关系问题中的道的问题。对于这一理念,广大教师认识明确,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道,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德性”教育,理念更新不够。实质上,要提高大学生的德性,要解决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必须了解大学生在想什么,在关心什么,还要正确回答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状及原因,以及在这种现状下,如何面对,如何应对,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还要正确解答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诸如房价高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城乡差距大的问题,亚太安全问题等等,对此,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探讨如何提升和更新每门课的教学理念,使每门课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改革仍需进一步加强为提升教学效果,在过去几年中,我部立足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运用了经典阅读法、案例分析法、专题讨论法、学生讲授法、社会调查法、课堂辩论法等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此课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有些学生仍然做着自己的事。深入思考后我们发现关键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很好地把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进而把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并没有根据文理科科别的不同,分别施教。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大学生自身成才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学生会感到教学内容与自身实际联系不紧密,对自己帮助不大,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三)实践教学仍需加大力度近年来,特别是去年,由于学校经费落实到位,我部实践教学得以真正落实。我部不但开展课外实践14次,参与学生人数达1071人。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实践教学,但是我们感到实践教学设计不够,计划性不强,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另外学生参与面还不能做到全覆盖。二、解决的途径在学校党委的正确下,按学校“十二五”规划部署,遵循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政治方向和规律,根据区教育厅高校思政课建设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继续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让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解决的途径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保持思政课教师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加强课程建设。结合我部实际情况,提升各门课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并形成共识,在创新思政课教学中形成合力。(一)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在原改革基础上,积极与区内外其他兄弟院校加强联系,汲

  取其他高校思政课教改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专题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同时,各门课还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考试方法,促使课程考核更加科学化。

  1.改变了传统考核方式,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树立了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考试方式突出了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限于笔试,还采取了口试、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考试考核形式。同时,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通过面谈、正式作业、调查、讨论问题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在考核方式选择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建立健全了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考试的方式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个人单独答卷与小组集体共同答卷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等评价方式。促进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考核的顺利进行。

  2.建立起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以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简化评价形式,尽可能地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评价的发展。让学生正确认识评价,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为主动参与评价,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决定,允许学生针对评价者对自己的评价,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二)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每学期都要求五门课的任课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并纳入教学课程计划中。要探索和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问题。把社会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假期实践活动与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要通过大学生践行社团建设推进实践教学,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我们应该加大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运用。一方面应认识到青少年正确的思想品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青少年良好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要方法,如: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心心理咨询法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的具体运用。例如让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参与学校管理、负责学校事务、参与社会服务、承担社会义务、讨论社会事件、学军、学农、野营拉练等。在这样的操作方式中,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主,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学生用心感受、不断将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内化的过程,这样可以使社会的道德规范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要求。

  (三)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引进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近年来,我部招聘了4名专职教师。但目前我部只有7名专职教师,距《中宣部》、《教育部》文件所要求的生师比350:1的要求,差距还很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任课教师,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2008年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部引进两名专业型的硕士研究生。同时,我部加强了对宁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任课教师的培训,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保障体系。鼓励支持学校概论课教师参加各种能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

  平的学习班、研讨班。建立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任课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任课教师进行教育思想、业务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评,既要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还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

  另一方面,以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部各学科带头人为依托指导思政课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思政课的教学中,主题讲演与答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原著导读法、社会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普遍推广与应用,调动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直观化,在情感上增强了理论教学的感染力,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消化,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高校思政课各项工作要在汲取上年度经验和弥补上年度不足的基础上,坚持做到四点。一是要做到“细”,在细致、细心、细节上下工夫;二是要做到“责”,在职责,责任,尽责上明定位;三是要做到“效”,在效率、效果、成效上出新意;四是要做到“学”,在学习中提素质;五是要做到“和”,在和谐、合作中铸团队;六是要做到“创”,在创新、创效中创业绩。实施思政课教师“五个一”教学科研提升计划。即:一份纸质教案、一节公开课、一篇教科研论文、一个科研项目和一次实践锻炼的“五个一”计划。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加强对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实际问题的重视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及措施必将对高校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篇三: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用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它触及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它通过外在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化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理想最后形成信仰它是影响和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课堂难以管控、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重视不够、教师能力不足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可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办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人文化的情感教育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离党和国家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目前,“两课”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有些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主要表现在:上课说话、不积极思考问题、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籍、出勤率低、考试应付等。

  2.学生人数过多,课堂管控难度增大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授课,人数基本保持在120人左右,学生多,专业、班级不同,且没有固定的座位,教室大,人数多,部分学生偷偷聊天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由于教室大,后面的学生听不清而出现低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所有这些都给教师管控课堂秩序带来了很大困难。

  3.注重理论教学,缺少实践锤炼

  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讲好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认知、体会。课堂实践教学可以采用选取典型案例的形式,让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外实践教学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游览生态保护区、感受法庭审判等多种形式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然而,由于受教师、学校等因素的制约,一些教师一门课程讲到底,实践教学总是流于形式,理论和实践脱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从国际环境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环境的影响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使一部分缺乏辨别力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等出现动摇”。从国内环境看,随着“四个全面”政策的落地生根,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社会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各种矛盾凸顯,就业、住房、贫富差距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大学生。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有较大的冲击,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2.学校重视不够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并未引起高校的重视。一是部分学校把思想政治教师分散在教学单位,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机构,缺乏统一领导;在教学单位之下,没有独立的地位;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单设机构。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定位为必修课,但课时未开足,实践教学也未落实,和专业课教学存在明显差距。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够。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此处特指高职院校)引进人数少,远远满足不了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

  3.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改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教学任务重,授课压力大,而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刻把握,导致教学效果差。二是教研分离。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忙于发论文、出专著而忽视了教学;有些教师只管教书,为教而教,不思考,忽略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部分教师理论水平功底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关注学生发展不够。

  4.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学习。受社会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把具有发展前途和对自己有用作为学习课程的标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为学生带来直接的或现实的收益,导致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够。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用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它触及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它通过外在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化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理想,最后形成信仰,它是影响和伴随一个人

  一生的信念和追求。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机构设置、师资建设、教学计划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按照最新的教育理念谋划思想政治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师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障。一流的教师是培养一流的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学校方面,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大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开阔教师眼界。教师自身方面,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密联系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自己的、别人的具体实际。课堂教学不仅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而且要讲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说明和评述,在说明和评述问题中阐述理论。

  3.提倡人文化的情感教育

  渗透人文化的情感教育,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谊,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独立性不强,缺乏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不强,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弱,针对这些缺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大学生的心理沟通,给予他们高度的人文关怀,培育其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健康向上、阳光积极的社会形态,用平和、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课内实践教学而言,教师可采用案例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多种形式,切实改变教师一人唱到底的现状。课外社会实践中,暑期三下乡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考察、志愿者活动都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J].教学与研究,1998(8).

  [2]王学俭,李新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篇四: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

  .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十六号文件发布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全面加强、创新开展的时期。在新世纪,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中央16号文件的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制定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工作容与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良中加强,呈现出良好的开展态势,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一是全方位规划大学生德育体系,系统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全面规划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思路;二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立工程,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网络体系;四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立,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五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

  .word.zl.

  .

  .

  以思想道德建立为根底,以大学生全面开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开展。

  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一些创新,既是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全面开展需要的现实选择,这些途径根本覆盖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实际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呈现安康和积极向上的态势,他们理想信念坚决,政治态度端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赞成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开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积极向上的安康开展趋势,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他们道德要求强烈,道德价值取向日趋稳定成熟;他们学习观念趋于理性、务实,并与时俱进。但在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两课〞教学取得显著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还存在教学容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不够强、教学方式方法比拟单一、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相互脱节、实践教学比拟薄弱等问题。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深入,大多数教师能够严密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及时在教学中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强烈的时代感。但是,

  .

  .word.zl.

  .

  .

  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两课的教学容和学生的需要和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协调配合不够,未能形成德育第一课堂与学生第二课堂之间的衔接,也没有发挥它们之间的互补效应。

  2、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高校逐渐形成专兼职相结合,专职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开展趋势,但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等问题。五年以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在加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这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的根底上,一些高校从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党员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中选拔配备班主任、辅导员或导师,一些有条件的高校采取了“工作保研〞的形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立,目前,已初步建成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构造合理、素质较高、动态平衡的较为稳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教育部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立规定?,把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问题提到了重要位置,对辅导员的性质、特点和身份做了新的定位,确保了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展。但当前也存在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工作压力大、定位和待遇模糊、经常转岗、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

  .word.zl.

  .

  .

  3、高校智育课程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表达德育功能,但智育课程还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期望和需求。高校智育课程教学,一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担负着德育的重要职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局部学科,就其知识属性而言属于业务畴,就其意识形态属性而言与德育密切相关。我国根据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强调要坚持和稳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各门自然科学课程教学,都具有德育功能与职责。从事自然科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负责精神、率先垂、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格,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由于学生从事业务学习的时间多、围广,受业务课教师的影响大,所以,教书育人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在智育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表达德育功能,既有效维护了高校教师的职业神圣,又有利于学生的德性修养。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智育课程的德育功能在逐步显示出作用,有利地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但当前也存在着有很大一局部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课程认同度低的问题,说不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要去做什么,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与将来社会的需求联系不起来等问题。他们一方面渴望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希望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多参与课堂互动,能把自己现在的所学与将来的社会需求联系起来,但另一方面高校当前的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虽然有的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也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无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互动等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

  .

  .word.zl.

  .

  .

  动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认同度不高,智育课程的德育功能无法充分表达等问题。

     4、社会实践成效突出,但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参与面有待提高。社会是高校德育的大环境,也是大学生展示人生的舞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的场所,是大学生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具有综合教育作用,从德育视角看社会实践,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底,稳固、检验理论学习成果;提供与劳动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时机,培养热爱劳动与劳动人民的思想;选择、优化社会德育资源,强化德育实效。十六号文件发布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呈现出蓬勃开展的趋势,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组织管理、容形式、评价方法上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着对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主题、要求等笼统地发个文,至于学生具体怎样实施,效果如何评价不做规定的一般号召现象;把社会实践当作搞“运动〞一样,每年寒暑假抓一抓,实践活动主题每年随上级主管部门发文而定的,组织管理除团委和院系学生工作部门外,其他部门没有配合,未能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的现象。在容上,还依然固守过去的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

  .

  .word.zl.

  .

  .

  动教育、科学人生观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等,缺少创新意识、竞争观念、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和创造力的培养等容的现象。在形式上,存在着教学方案实践和教学方案外实践没有统一起来,相互分割的现象。在评价方法上,存在着评价方法单一老套,缺乏鼓励性,社会实践作用和效果得不到充分展现的现象。

  .

  .word.zl.

  

篇五: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学校德育课如果只讲大理论大道德大规范而不关注学生身边的如性道德网络道德环保道德吸毒等和生活中的细小而平凡的事物就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对学生自主个性的教育

  思政课教学问题及解决路径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效性比较低,究其原因从根本说是在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重视解决“知”的问题,而不重视道德品质和观念的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本为本,重知识、轻养成。现在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把学生作为生命个体进行教育。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以考试得高分为主要教学目标,只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会与不会的问题,却不解决信与不信的、行与不行的问题。从而使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割裂、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导致知行不一,形成人格缺陷。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整体性的社会制度、国家方针政策和普遍性道德和理论,而对学生个体的生命经历、感受、体验有所忽略,这种教育过程会使学生人格出现缺陷。学校德育课如果只讲大理论、大道德、大规范而不关注学生身边的,如性道德、网络道德、环保道德、

  吸毒等和生活中的细小而平凡的事物,就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对学生自主个性的教育。目前,青少年犯罪有所增长,事实证明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道德和人格,这正是德育应该解决的。我们为国家培养的是合格的人才,如果培养的人只具有“才”而没有“人”,也就是缺少健康人格,我们也就没有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因为人与才是统一的,是以“人”为前提的“才”。美国针对学生的道德滑坡提倡人格教育,日本近年来也提出“人格完善”教育。各个国家和时代都呼唤加强学校德育,因为忽视德育将会毁掉一代人。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过程。

  一、优化教学过程应加强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主要是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主体意识,才能产生学习主动性,他们才能在学习中根

  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知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教学内容,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是: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多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要多给他们创设自学机会。授新课时,应让学生先读教材,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阅读后提出疑问相互讨论,教师加以点拔,最后由学生自己的出结论。其次,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课前自学教材,不依赖教师先教,而是坚持自学。自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新内容的兴趣,并依据教材难度去控制学习时间,调节精力,翻阅参考资料。上课时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并认真思考教师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抓住重点难点,边昕边思。根据教师的要求争取积极提问与发言,要想好以后再讲,力求作到叙述有序,有条理,有见解。学后小结。每学完一课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列出知识结构表,或设

  计出一些理论结合实际的问题。课后学习。课后学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学习方式有读报,听广播,看电视,参观等。

  二、优化教学过程应让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学生中对思想政治课产生的“厌学心理”和“应付心理”,都是对这门课程缺乏求知动机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动机,应从以下两点做起: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实现理想和前途的关系。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对理想和前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打算。一旦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对于他们实现伟大政治抱负和个人美好前途作用重大,就会把报效国家的责任实现个人前途的愿望变成求知动机。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求知欲望。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变得死气沉沉。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些学习内容的重视,讲解概念或原理时,可利用新闻传媒和青年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事件和资料。

  三、优化教学过程应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当前,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不进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对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缺乏信任感。教师硬“灌”,学生就会对政治课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作为政治教师,不但为人要正直,讲课的内容,举的例子,提供的教学资料都应该是真实的。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和调查的教学方法,论证书中所讲的伦理的真实性;同时,也要用科学的认识论帮助学生克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偏激情绪和片面性。

  四、优化教学过程要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学过程巨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人巨大的智力潜能,通过引导加速开发学生智力来优化教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如果放任自流,就会走向反向。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的适时引导对学生的“诱发”和“引爆”作用。以下几

  种引导方法在课堂上开发学生智力很有好处。

  1.示范性引导。对于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原理和概念,教师的讲解,要有深度,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为学生学习新教学内容起示范作用。

  2.实证性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一些概念、原理和法规,举例正反两面的具体实例进行证明,帮助学生认识知识

  3.逻辑引导。教师在教学时加强对学生的逻辑引导,就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很有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材里,有些理论知识和概念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概念之间相互联系并组成的结构:部分知识结构和整体知识结构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逻辑关系,锻炼学生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智商和学习成绩。

  4.反驳性引导。为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严谨周密、仔细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进

  行反驳,进而启发学生寻找正确完善的答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5.探索性引导。在课堂讨论中或学生回答问题时,当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某一点上出现停滞,时,教师要提出一些现象或设想,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富有激情地、兴致勃勃地思考和钻研问题,只到有所发现。

  五、优化教学过程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有些教师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对课堂教学时间缺乏统盘的考虑,导致课堂教学结构松散,教学指标落不到实处。学习先进教师经验时,也往往偏重于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而忽略对他们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的艺术性是附于教学科学性上的,只有重视教学结果的研究,才能充分解释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课堂的结果要合理。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重视局部的优化,而应当着眼于整体的优化。从整体的目标出发,研究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规律,使各个要素之

  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形成的质量如何,关键是“结构”如何。事实上,很多教师都具有局部的优势,如知识渊博、擅长表达、教风严谨、善于启发等,但要想上出高效率的课,必须依靠课堂结构的整体优化。许多教师的课,具有重点突出、衔接自然、起伏和谐等优点,关键是教学结构的合理。因为教学结构可以把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教材、学生统一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具有整体系统教学效益。

  六、优化教学过程要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单纯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忽视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学生靠死记硬背,不但记忆效果不好,也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更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开理解的学习,就不能真正掌握知识。教师只有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积极思维,从认识概括、抽象的知识,到认识具体、生动的知识,才能全面、完整地

  认识知识,才能通过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运用知识接触实际,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运用知识,学生才能很好地接受思想教育口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强化认识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知识的过程。只有运用知识,才能很好地以理育人,使学生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做应用题、讨论问题、写小论文、做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思政课教学问题及解决路径

  

篇六: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作为全国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思政课是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效果一直备受诟病,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课程教学的原因。笔者针对思政课建设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选取了16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影响思政课有效建设的原因,提出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对策。

  1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层面

  学生上思政课的动机存在问题,学习的驱动力不强。在选取的160份调查问卷中,对设置思政课的态度上,37.5%的同学认为设置思政课非常必要,46.9%的同学认为设置思政课必要,也有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可见学生在表面上还是认可开设思政课的。但是,如果将思政课设为选修课的话,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学习思政课一方面是因为思政课是必修课,上级和学校有强制规定,另一方面是学生获取学分的需要。不可否认,一线思政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但是真正能够将思政课讲出彩、讲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听的老师有多少?众所周知,思政课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偏低是大部分高校的普遍现象,学生在求学阶段很难意识到思政课对其以后人生的影响,他们关注的只是思政?n和自己以后能否顺利毕业、能否找到好工作有没有关系。虽然学校这学期加强了教学学风检查,思政课的翻转校园出勤统计率大多都在98%以上,检查组反映的学生的听课秩序、状态基本都是良好以上,但这很大程度上

  1

  是一种临时的表象,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动机。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思政课对其人生以后的影响,让学生主动去学思政课,我认为这是思政课建设的核心问题。

  1.2学校层面

  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且重视的方式不对。从学校层面来说,重视和支持思政课,必须从师资引进、硬件完善、课时保障、业务交流、经费支持等方面来保障思政课建设。但当前学校在思政课建设中存在如下问题。

  1.2.1思政课缺少专家名师,教师配备不足

  全国范围内的思政课的专家名师相比于其他专业较少,思政名师们上思政课的轰动效应不是一般教师所能比拟的。大部分高校自己所培养的思政课教师目前数量偏少,距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还有很大的差距,且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量太大,难以从时间上保障教师潜心于教学工作,难以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1.2.2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师上课秩序受影响

  一方面,部分教室的硬件设施存在故障,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有些教室

  2

  话筒不响或回声太大,学生听不清楚,有些教室投影仪不清晰或上课时自动关闭等,学生管理员不及时开教室门、拿话筒等。另一方面,有些教室电脑还不能上网,在没有实现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的情况下,一些需要借助于网络的新的教学手段无法实施。

  1.2.3课时压缩过于严重,难以保障正常的授课质量

  压缩思政课课时,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学校对某些思政课理论课时的压缩幅度达到三分之一,甚至在有些学院被砍掉一大半,这样其实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部的要求,也很难保质保量完成授课内容。

  1.2.4思政课外出培训交流太少,好的经验学校上层难以知晓

  有关思政课的外出培训交流不是很多,不少教师也不乐意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下,一方面可能是家庭的原因,但也有学校外出培训政策和培训经费的报销流程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且为数不多的思政课外出培训,往往是思政课一线教师出去培训,没有学校党委或教务处的领导参加,有些学校有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层难以知晓,或很难被上层所接受。

  1.2.5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经费支持不足,教师往往有心无力

  3

  相比于公办院校一年上百万或几十万的思政课建设经费,学校给思政课的建设经费实在太少,思政课的办公、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经费。

  1.3具体教学层面

  1.3.1教育目标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偏差,思政课的实用性难以直接体现出来

  与专业课相比,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思政课在设置教育目时往往过于理想化,偏重教育目标的方向性,而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性,过于强调思政课的社会目的,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思政课的实际意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没有必要,对将来找工作和未来的发展也没有直接的帮助。

  1.3.2教学内容偏重系统的理论政策,学生没有新鲜感,课堂缺乏生动性

  一方面,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大多是侧重系统的理论和原则,思政课教员要严格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而有些思政课教员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个人魅力,难遇驾驭思政课,往往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坚缺乏定的信仰,对党的重大理论政策不太关注,而党的理论知识在网络上的普及,也使得学生觉得教师的授课没有新鲜感,讲的知识要么学生早已知道,要么学生漠不关心。在160份调查问卷中,68%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枯燥无味,还有20%的同学认为教师照本宣科。

  4

  教师的授课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1.3.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够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但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由学校或教师统一组织,一是经费问题、二是安全问题,教师不太愿意组织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对于思政课在学期开课之处所布置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实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我们又没有具体的跟踪机制,几乎没有学生真正去做社会实践调查,学生所提交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基本都是在学期末从网上东拼西凑的文字材料。

  2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对策

  2.1学生层面

  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的提升,需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负能量的事件,往往会直接影响思政课的威望,学生会认为老师教的和社会实际中的不一样,甚至互相矛盾,个别学生对社会事件的评述往往非常偏颇。另外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走入工作和岗位,认为思政课学的好不好于找工作没有关系,从内心不太接受思政课,甚至认为上思政课是在浪费学生的青春。针对此问题,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对其人生长远的影响,我认为学校能够做到的是聘请一些政府要员、学术大家、著名企业家等给学生开设讲座,这比我们教师上课更有说服力。

  5

  2.2学校层面

  2.2.1对一线教师要“以人为本”

  教师是一件神圣的职业,教书本来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我们时刻强调教师要甘于奉献,要做“春蚕”、“蜡烛”,教师需要从心理上被尊重,需要获得职业荣誉感,但现代教育赋予教师太多使命,教师需要不遗余力地搞科研、评职称,还要发自内心地想把课上好。在大学里面,教师不应该是行政部门的管理对象,而应该是服务对象,但现实并非如此,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往往拍脑袋拍出很多约束一线教师的各种政策文件,也许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比天大,一线教师时刻都得准备着被学校检查,不敢出任何差错,学校把出勤率、听课率等出现的问题都归责于任课教师,是对教师的苛责,教师可以说是提着脑袋上课,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学术自由权。

  2.2.2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政课

  2017年是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学校应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一是为思政课配备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最起码要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尽量引进一些专职教师,减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任务量。二是学校和各学院要保证思政课的正常上课时间,各学院也不得随意因开展活动、参加讲座等原因而随意占用思政课的正常上课时间。三是学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外出培训和学术交流,学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师外出培训的机制,鼓励思政课教师参加校外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思政课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要提高思政?n教学实效性,必须走出去,学习其他院校特别是知名院校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6

  和教学模式。四是学校对思政课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思政课课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除了要购置一些固定的、必备的教学资源之外,思政课的教学改革、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等都学校校内外各种团队的配合,学校应购置适合思政课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互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2.3具体教学层面

  2.3.1教育目标要围绕学生实际

  任何对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和改进,目的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完成政治、道德上的社会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意义和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脱离实际制定教育目标无疑是“水中月”、“镜中花”,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在设置时不能想当然,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大学生,就必须定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思政课的教育目标才不会跑偏,才会有学生愿意学习思政课,因为他们会感到思政课接地气,学好思政课有助于自身的成长。

  2.3.2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现实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学生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思政课要想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是纯粹理论的说教灌输,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变化,特别是大学

  7

  生的情感世界,结合大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授课,对学生多鼓励、多引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配之以幽默的授课语言和灵活的授课方式,确保思政课生动活泼。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参与,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减少思政课就是纯政治理论课的偏见。

  2.3.3运用“教、育结合”的教学方法

  还课堂给学生,这是思政课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能动性和思政课的育人功能的重要保证,要彻底摆脱“教师教完,学生忘完”的尴尬局面。教师要积极探索并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翻转课堂授课模式,通过课前学生网上学习准备、课上发言、小班讨论、并结合大班授课等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实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政治鉴别力不强;自律意识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功利倾向突出,价值取向模糊;道德知行脱节,诚信缺失。高校应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氛围,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人为本,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问题;对策

  2009~2010年,河南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在全校开展问卷调查,重点了

  8

  解当前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98份,回收率为99.75%。

  一、参加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有研究生、本科生,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管、历史、教育十大学科门类。男生占67.88%,女生占32.12%;研究生占12.5%,本科生占87.5%;大一学生占27.5%,毕业班学生占27.5%,二、三年级学生占45%;中共党员占36.5%,共青团员占60.63%,民主党派占0.63%,群众占2.24%;城镇学生占16%,农村学生占84%。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学生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成长起来的。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也缺乏辨别能力,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理想淡薄,信念缺失,政治鉴别力不强

  不了解我国特殊的社会传统、文化特点、民族心理,不懂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分析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部分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重要原因。

  9

  调查中,在对“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态度中,“不同意”的占6.88%,“说不清”的占15.77%;在对“21世纪前二十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态度中,“不同意”的占11.87%,“说不清”的占23.68%。这些数据反映出部分学生在政治理论、政治观念上混乱,政治信仰淡薄,对党的性质、宗旨、先进性等认识不清。

  2.自律意识差,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自私、狭隘、冷漠,或者只强调自我价值,对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事情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意识。

  在对待“在考虑利益问题时,首先应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问题上,不同意的占6.13%;在对待“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上,不同意的占22.25%;在校园中“利用电脑和手机发布不健康、不负责任的信息”,赞成的占1.13%;对“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视而不见的占0.63%;对“不按时缴学费、住宿费”表示赞成的占3.14%;对“上课迟到,上课期间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中“赞成”的占1.00%;对“考试作弊”的态度“赞成”的占3.00%。

  3.在人生追求上功利倾向突出,价值取向模糊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缺乏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

  10

  调查显示,5.00%的学生并不认为“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20.18%的学生认为“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10.38%的学生并不认为“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最想说的一句话”中,有些学生主张为名为利,“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甚至个别学生认为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损害他人利益。这些都反映出部分学生在价值观上的混乱和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

  4.道德行为选择时有不当,知行不一

  道德知行关系脱节,道德标准难以衡量,道德困惑明显。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不能从自己做起是学生道德知行脱节的一个突出表现。学生呼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但不放弃有条件下的作弊、投机。调查发现,诚信缺失在高校成为普遍现象,如恶意拖欠学费、用虚假材料争取助学金和困难补助、考试作弊、剽窃论文、伪造个人简历等,这些行为给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5.全员育人氛围不浓

  目前,我校有些部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全员育人的氛围不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还不够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调查中,“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一般”的占28.68%;“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不太满意”的占24.78%;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上,认为“一般”的占43.26%。

  11

  三、思考与对策

  调查发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前面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种种困惑和偏差,归结起来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他们对“特色理论”理解不够,对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认识,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以及自身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增开相关的选修课,丰富“两课”内容,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2.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12

  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大力倡导“全员育人”理念。教师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管理人员要把握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其次,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再次,要精心组织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最后,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一是通俗化。将德育工作由空泛说教变成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的通俗讲解,尽可能做到既通俗易通、生动形象又言简意赅、娓娓动听。二是情理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灌输“道理”、增进感情、提高认识的目的。三是咨询化。要改变学生“被教育”的状态,将德育从普遍教育的层次推进到学生个体引导的层次。四是科学化。要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和手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4.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多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3

  5.以人为本,明确“服务学生,共建和谐”总体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要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要按照“服务学生,共建和谐”的总体要求,掌握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6.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工作定位不明、职责不清、配备欠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要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分清职责。其次,要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再次,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的出路,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摘要:导致思想政治课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对多元、多样、多变文化背景的挑战,思政课应在对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同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14

  关键词:思政课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2一0124―02

  1思想政治课现状

  思想政治课从地位上说属于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设置;从效果上说又属于“教师备课教学很辛苦,领导同事不认可,学生心中无所谓,学习缺乏主动性”的课程。在很多人心目中,它是门可有可无,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点缀,是一个再副不过的副课。总之,思政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不到实际重视,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2导致这种尴尬状态的原因

  2.1社会历史原因

  受左的路线特别是10年“文革”的影响,使人民对政治望而生畏,亦使学生觉得思政课不过是政府的传声筒、政治教化的工具,从而在心理上有了或多或少

  15

  的逆反情绪。

  2.2现实市场经济的冲击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随着市场经济观念日见深入人心,经济效益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目的取向。受利益的驱使,教育的功利思想也日益严重,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一些学生惟“用”是学,认为在校期间学习一些技术即可。对政治教育和政治信仰越来越淡漠,甚至有人说,只要能赚钱,管他什么信仰、管他什么“马列不马列”。这种思想的产生及蔓延使得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讲得好听一听,讲不好无所谓。

  2.3思政课本身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自我意识强、善于表现,有很多和时代相符合的新观念和行为,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开放意识,喜欢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和看法。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记条条、背答案的填鸭式教学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说教气息过重,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参与性差,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厌烦情绪。

  在信息时代,生活离不开计算机,学生更离不开计算机,他们喜欢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而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快黑板”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厌烦情绪。

  16

  2.4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加大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

  大学生思想活跃,关注社会,他们普遍关注和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本质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和问题的反映,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和接受。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化、大众化、媒体化趋势更加凸显,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加大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这种难度来自3方面的挑战:一是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特别是互联网,大肆宣传其思想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接受形成巨大冲击,导致信仰危机和价值观迷失。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引发了全社会重大利益的调整,特别是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严峻形势,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情感带来许多冲突和矛盾,以致在许多问题上是非观念模糊,他们一方面对某些不正之风表示不满,一方面又在搞不正之风。三是信息时代各种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使不少大学生丧失了对真、善、美、丑应有的道德判断力,甚至失去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与期望,把社会责任抛到脑后,对一切漠然视之。

  高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富有活力。对生活和社会较为敏感,易激动;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不足,易于盲从。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教学对象自觉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7

  3应对多元、多样、多变文化背景挑战的对策

  3.1提高政治素质。以人为本,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

  思政课教师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要敢于正视社会的矛盾和弊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作出正确的解答。思政课教学担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重任,因而思政课教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做到:传播科学理论不带杂音,宣传党的政策不走调变味,解答各种现实问题不掺和个人消极情绪,真正做到用科学的道理教育学生、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思想健康、理论成熟、信仰坚定,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讲授中只讲美不讲丑、只歌颂不批评,或只看黑暗、丑的一面,大加批评来博取学生的共鸣和好感。二者均不可取。

  3.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3.2.1课堂和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完成认知目标为目的,较少考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了单纯对知识机械记忆的活动;成了只会读死书的“读书人”,而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因此,思政课必须改革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课堂课外相结合和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突破现存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

  18

  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努力探索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达到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2.2课堂教学与影像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有机地结合于一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恰当得运用影像教学。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手、服、耳、脑多种器官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信息、直观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中优化感知刺激、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具有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3.3增强思政课教师实践的教学能力

  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背景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敬业精神、课堂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用丰富的学识教育学生,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思政课的特殊性质和重要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需正确把握形势和认识国情,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成天关在书房里、校园里,缺

  19

  乏社会实践,对世情、国情、社情不了解,而在新形势下是不足以承担思政课教育教学任务的。思政课教师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目标“走出去”。分类考察。围绕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职业理想;围绕感受建设伟大成就。坚定改革信念;围绕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坚定爱国信念;走出国门,了解世情,坚定社会主义道路。思政课教师直接深入到最丰富、最生动的社会生活中了解世情、国情和社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教学素材、增强了素质,授课时将自己考察中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渗透到讲课过程中,使得课堂讲授效果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0

  

篇七: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第三对思政课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制度也不合理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组织策划为不影响学生的其他课时安排很多情况下还要利用周末甚至寒暑假的时间来组织实施有些实践项目还需要多次安排实施和总结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工作很难纳入学校的合理的工作考核之中甚至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所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实践操作为主,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的总和,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由此可知,实践教学是内在于思政课教学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前提下,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强化对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认知,通过特殊的情感体验与领悟,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是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等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内涵和目标指向。随着思政课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各高校都开始注重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存在许多制约实践教学深入?_展的因素,使实践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和教育效果。一、思想认识上不到位和学生参与动力缺乏思政课,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飞速发展的时代形势和教育对象的更新给思政课的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的本质体现,也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式。因此,实践教学必然是一种外化、对象化、现实化、客体化的教学方式。所以,思政

  课的教学就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还应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往往注重的是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在思想认识上忽视实践教学,这是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推进的关键原因。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想重视显然不够,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一些高校领导还存在着思政课实践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正确观念,实践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蜻蜓点水”的层面,致使实践教学“虚化”。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其效果的好坏是与学校领导重视与否直接相关的。如果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那么,这个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搞得比较好甚至是很好;如果高校领导

  不够重视或不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那么,这个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搞得较差甚至是很差。就目前来讲,相当一些高校的领导只关注高校的排名、社会对高校的总体评价等硬性指标,却忽视了通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实

  践能力。这样,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高校领导就不可能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来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以致于实践教学常常因各种条件的制约而难以顺利进行。

  其次是一些思政课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存在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仍然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实践教学上面不重视,没必要去“劳民、伤财、费神”,对开展实践教学缺少热情,也就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研究实践教学,致使实践教学“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直接指导者与组织者。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与思政课教师精力和时间投入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其实践教学的效果就会较好;反之,就会较差。现实中,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少,上课班级大,每位教师光是应付课堂教学任务就已力

  不从心,教师还要为自己的职称评聘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任务,再加校外实践所涉及时间、经费、场所、学生人身安全等问题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很难开展。即便靠教师个人能力或所在部门支持,也只是偶尔或组织个别学生为之,缺乏连续性和全面性,不能将其作为

  正常的教学活动长期坚持下去。最后是一些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在传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选题、查阅基本资料、确立调查提纲、设计问卷、撰写调查报告的同时,容易忽视学生主体细心观察、学生主体的内心体验,从而影响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一种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无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学生仅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其所提交的报告往往是简单、粗放型的,甚至是全盘的网络复制,根本无从谈起对实践的内容及规律进行探讨。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缺乏,也谈不上领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理论魅力,直至最后失去理论学习的兴趣,甚至形成对思政课的不正确看法与态度。这显然与开设思政课的初衷是不相容的。另外,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对于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由于没有具体量化的标准,完全由任课教师随意决定,对学生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学生学习也就缺乏动力。所以,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形式上的东西”、“浪费时间”,认为学习这些课程是在做无用功,从思想上对其不重视,缺乏积极性,不如学点外语、计算机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有用,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游山玩水”、“走走看看”,致使实践教学“形式化”。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上述认识上的各种偏差,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只有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二、管理上不规范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实

  践教学并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和相应的制度,教学上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经费上没有相应的计划安排,实施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和具体可行的方案,考评与监控上则更是处于空白阶段。

  实践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评价制度方面都不能与理论教学相提并论。第一,实践教学的管理,本身就存在人数多、实践面宽、时间不确定等诸多难度,同时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谁也不愿意管,甚至想管也管不了、管不好的困境。第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缺乏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教学考核办法,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难以落实到位,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第三,对思政课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制度也不合理,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组织策划,为不影响学生的其他课时安排,很多情况下还要利用周末甚至寒暑假的时间来组织实施,有些实践项目还需要多次安排、实施和总结,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工作很难纳入学校的合理的工作考核之中,甚至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

  检查和监督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促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缺少有效的检查与监督,一是缺少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检查与监督,二是教师缺少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检查与监督。实践教学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时间和地点,往往又具有随意性,而教师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时也很少会对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因为很少有这种制度,教学管理部门无从监管,也懒得监管。而对于没有老师带队的实践教学活动,更是疏于监管,因为本身就没有检查制度,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也很少有考核评价制度。思政课管理规范上的缺失,导致实践教学的“随意化”,常常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流于形式、半途而废,难以持之以恒,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思政?n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大都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基本上没有真正能落到实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导致理论课教师无章可循,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进而使实践教学变成了可有可

  无的自愿行为,而不能体现出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保障机制问题。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与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但在现实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这些相关方面的保障机制是不完善的。

  从组织领导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没有具体的组织领导机制。比如,一些高校还未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真正纳入教学计划,未规定实践教学在各门思政课中所占的学时数,缺乏对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与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思政课是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实践教学的运行过程中,既需要有负责实践教学的学校领导与机构,也需要有学生所在不同系部负责实践教学的分层领导与机构,共同协调组织,仅靠思政课教学单位独立组织实践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环节还不规范,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生实训手册,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文件以及各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管理制度等等。正是由于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起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的组织管理机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组织领导,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规范、持续地开展下去。从经费保障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很难保障。虽然近几年来各高校对于国家要求的专科院校生均15元、本科院校生均20元一年的思政课的专项经费基本得到了落实,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这笔经费花不出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很多限制。比如:要XX部分学生去曲阜三孔参观学习,感受孔子思想的源远流长和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门票无法处理,结果只能是望洋兴叹。想组织学生到井冈山、西柏坡、延安等革命圣地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吧,费用又太高且没有保障,安全还是问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只能组织学生到一些没有门票的、近距离的实践基地去进行教学活动。因此,经费花不出去或者是经费不够,也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大

  难题。从考核评价机制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

  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教师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的考评机制,其二是对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质量的考评机制。这两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很多高校中要么没有,要么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化,即单纯地以是否在规定学时内开展实践教学为依据进行评价,而未能顾及到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预期效果等其他方面。考评机制的不健全,影响到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三、操作上不恰当和实践形式缺乏多样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广阔的空间,既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既可以发生在校内,也可以发生在校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仅仅依靠书本或教师的传授,这样,实践教学形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热情,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同时,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才能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良好教学效果的最终实现。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是比较传统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注重于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形式。例如,有些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课堂内进行的,不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千篇一律,缺少特色;有些高校开展实践教学仅仅采取组织假期学生社会调查的形式,至于其他形式要么是因为对实践教学理解认识上的问题,把一种形式归结为实践教学的全部,要么是因为经费、时间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开展,要么就是实践基地建设得不完善,存在明显缺陷――基地数量不足、不稳定、组织形式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经常处于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的状态中,学生认真参与的愿望降低,敷衍了事的心理增强,使得实践教学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实践育人的功效受到较大影响。这已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目前一些高校还存在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象。应该说主要由学校学工部、团委、宣传部门组织学生参加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假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但从整体上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刻性,从参加成员上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的广泛性、普遍性。操作上的“等同化”,严重削减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降低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四、教学实效性不够理想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必要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着班级大、人数多、思政课教师少、实践教学场所的有限性、实践教学基地的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使得许多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演变”为只有少数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参加的、在假期集中进行的突击性、阶段性的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加。常常是学生骨干队伍的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实践报告也写得有声有色,但大部分学生个体的社会实践却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思政课教师组织的社会调查或参观考察等活动一般也只能由各班派代表参加,而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所以大部分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去。这种以点代面的做法,违背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既不利于实践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综上所述,虽然实践教学目前仍然不系统、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实践教学的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目标服务于实效性的提升,最终有益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继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和投入,希望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各部门密切协作与支持,思政课教师更是责无旁贷,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篇八: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思政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各高校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思政课建设,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政课建设的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之东风,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以及具体教学层面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尽到绵薄之力。

  标签:思政课;教育;问题;对策

  作为全国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思政课是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效果一直备受诟病,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课程教学的原因。笔者针对思政课建设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选取了16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影响思政课有效建设的原因,提出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对策。

  1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层面

  学生上思政课的动机存在问题,学习的驱动力不强。在选取的160份调查问卷中,对设置思政课的态度上,37.5%的同学认为设置思政课非常必要,46.9%的同学认为设置思政课必要,也有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可见学生在表面上还是认可开设思政课的。但是,如果将思政课设为选修课的话,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学习思政课一方面是因为思政课是必修课,上级和学校有强制规定,另一方面是学生获取学分的需要。不可否认,一线思政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但是真正能够将思政课讲出彩、讲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听的老师有多少?众所周知,思政课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偏低是大部分高校的普遍现象,学生在求学阶段很难意识到思政课对其以后人生的影响,他们关注的只是思政課和自己以后能否顺利毕业、能否找到好工作有没有关系。虽然学校这学期加强了教学学风检查,思政课的翻转校园出勤统计率大多都在98%以上,检查组反映的学生的听课秩序、状态基本都是良好以上,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临时的表象,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动机。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思政课对其人生以后的影响,让学生主动去学思政课,我认为这是思政课建设的核心问题。

  1.2学校层面

  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且重视的方式不对。从学校层面来说,重视和支持思政课,必须从师资引进、硬件完善、课时保障、业务交流、经费支持等方面来保障思政课建设。但当前学校在思政课建设中存在如下问题。

  1.2.1思政课缺少专家名师,教师配备不足

  全国范围内的思政课的专家名师相比于其他专业较少,思政名师们上思政课的轰动效应不是一般教师所能比拟的。大部分高校自己所培养的思政课教师目前数量偏少,距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还有很大的差距,且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量太大,难以从时间上保障教师潜心于教学工作,难以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1.2.2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师上课秩序受影响

  一方面,部分教室的硬件设施存在故障,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有些教室话筒不响或回声太大,学生听不清楚,有些教室投影仪不清晰或上课时自动关闭等,学生管理员不及时开教室门、拿话筒等。另一方面,有些教室电脑还不能上网,在没有实现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的情况下,一些需要借助于网络的新的教学手段无法实施。

  1.2.3课时压缩过于严重,难以保障正常的授课质量

  压缩思政课课时,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学校对某些思政课理论课时的压缩幅度达到三分之一,甚至在有些学院被砍掉一大半,这样其实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部的要求,也很难保质保量完成授课内容。

  1.2.4思政课外出培训交流太少,好的经验学校上层难以知晓

  有关思政课的外出培训交流不是很多,不少教师也不乐意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下,一方面可能是家庭的原因,但也有学校外出培训政策和培训经费的报销流程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且为数不多的思政课外出培训,往往是思政课一线教师出去培训,没有学校党委或教务处的领导参加,有些学校有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层难以知晓,或很难被上层所接受。

  1.2.5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经费支持不足,教师往往有心无力

  相比于公办院校一年上百万或几十万的思政课建设经费,学校给思政课的建设经费实在太少,思政课的办公、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经费。

  1.3具体教学层面

  1.3.1教育目标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偏差,思政课的实用性难以直接体现出来

  与专业课相比,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思政课在设置教育目时往往过于理想化,偏重教育目标的方向性,而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性,过于强调思政课的社会目的,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思政课的实际意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没有必要,对将来找工作和未来的发展也没有直接的帮助。

  1.3.2教学内容偏重系统的理论政策,学生没有新鲜感,课堂缺乏生动性

  一方面,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大多是侧重系统的理论和原则,思政课教员要严格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而有些思政课教员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个人魅力,难遇驾驭思政课,往往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坚缺乏定的信仰,对党的重大理论政策不太关注,而党的理论知识在网络上的普及,也使得学生觉得教师的授课没有新鲜感,讲的知识要么学生早已知道,要么学生漠不关心。在160份调查问卷中,68%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枯燥无味,还有20%的同学认为教师照本宣科。教师的授课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1.3.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够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但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由学校或教师统一组织,一是经费问题、二是安全问题,教师不太愿意组织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对于思政课在学期开课之处所布置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实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我们又没有具体的跟踪机制,几乎没有学生真正去做社会实践调查,学生所提交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基本都是在学期末从网上东拼西凑的文字材料

  

篇九: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课程思政”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不同类型的课程教育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思政素养,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进一步优化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使其他课程始终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将思政工作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为此,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要注重课程教学德育目标的引导作用,深入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课程思政”改革全面展开,在教好书的同时育好人,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保驾护航。

  一、“课程思政”教学的德育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资源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识课和专业课(以下简称“专业课”)是学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课程,以这些课程为载体,促进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完善构建,为学生打造一个广阔的思政知识学习平台[1]。培养学生思政素养重点在于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实现良性发展,注重对学生思政状态的准确掌握,并通过思政内

  容的有效融入,逐步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信念、道德品格,使之能正确应对和有效解决人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多留意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针对各个专业学生实际设置和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追求个性化发展中注意与当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保持一致,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迄今为止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有些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思维,没有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应遵循的原则出发,制定可实施性较高的教学改革方案。“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要认识到这一改革推进中,应起到促进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在培养人才上的良好互动,各自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但调研发现,专业课教师在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力度掌握不够,有的顾此失彼,有的过犹不及,极大地损伤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就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结合自己课程特点恰如其分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

  素的有机融合。另外,在一些专业课中受制于体制机制不活,课程思政教学部分通常流于形式,这就导致思政教育体现出较强的主观色彩,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将思政内容讲解独立出来,导致整个课程出现教学内容分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有关知识,并且不能保证思政内容在这些课程中的系统呈现。

  三、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为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取得成效,需要我们围绕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剖析、总结与反思,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应对策略。(一)注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应有之义。专业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1.增强教师对专业学科思政教育功能的认识学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需要依靠思政课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的协作配合,优秀教师不仅是指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最主要在于以德育人,做好学生的道德榜样。专业课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时,应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其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即是在传授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加大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育。突出教师对学

  生知、情、意相统一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利用专业学科教学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2.明确“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专业学科始终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专业性较强,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错误的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会削弱这些课程的学习,并且会影响教学内容进度。因此,为了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要注意到“思政元素”在专业学科中融入的必要性,处理好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间的关系。只有在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避免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关键。思政内容体现在专业课教学中,能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效能,进而达到育人功效。例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古代传统文化的所颂扬的礼貌待人、文明谦让等方面的内容,能在保证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又在不经意间促进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3.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是教学实践中的主体,能起到指导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的作用,为了确保思政内容和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在教师对思政理论有系统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思政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实现的,要求

  专业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系统学习,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利用这一理论引导作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保证专业课教师能很好开展教学活动。并且专业课教师应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为学生提供教育价值较高的思政教育内容。如当前一些学校为专业课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促使教师掌握新的思想政治动向,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

  4.提高教师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当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爆炸、网络信息满天飞,专业课教师应具备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对错误言论进行有力抵制和批判,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这不仅能保证专业课教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也是促使学生能抵制错误思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要坚持思政教育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教师政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3]。例如,社会学教师可将当前热点问题引入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辩论,最终总结归纳出见解独到且正确的思想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思考能力,使得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能准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为学生顺利成长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5.健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健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的深入提供借鉴,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完善专业课教师的绩效考核管理,将专业课程实践开展中思政教育的结合情况作为教师考核重要指标,从而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大对思政教育的认识,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到学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中,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有针对性的改进专业课教学,避免专业课教学出现形式主义的现象。例如,目前学校教育工作将“课程思政”教学引入到教育体系建设中,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研究,从而确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化自身思政内涵,真正做到以德育人,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将考核机制落实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将教师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和年终考核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联系起来,进而发挥体制机制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二)深入挖掘专业课包含的思政元素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和不同时代下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加强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不断挖掘开展“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现多门课程的联动。1.明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差别要想保证“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有机融合,应根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思政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挖掘专业课开展中的思政元素。高校学

  科类型较多,不同课程类型对应的思政元素含量不同,要认识到不同类型专业课间的差别。思政元素挖掘要循序渐进,在找准挖掘关键点后确定教学开展流程。其中哲学社科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含量较高,新的教学背景下,各高校加大了对哲学社科课程教学的重视,要在这一课程实践中,丰富学生道德素养。

  2.认识“思政”挖掘是连续性工作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项持续性工作,由于思政元素会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相应变化,因此,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充实思政教育体系。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升是以已掌握理论知识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实践来加深对思政理论的认识,即是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的过程,是一个思政元素不断补充的过程[4]。另外,思政教育育人功能实现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思想、新战略,从这些先进理念中提取思政内容。3.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要想实现思政内容和专业课教学充分结合,还需要加强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间的联系,在教师互动沟通下,帮助专业课教师掌握一定思政理论知识,在“课程思政”教改方面有重要意义。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和思政素养的提高是保证其能发挥“课程思政”教学作用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加

  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间的合作关系,以便促使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而实际教学开展下,还存在不同课程教师沟通机会有限的情况。例如,有些专业课教师通常对思政内容实质、其中的重点内容以及思政元素和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合措施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搭建起促进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间的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一定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教师合作意识,能在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探讨以及先进教学理念碰撞下,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如在举办专题研讨活动、集体讨论备课、合作撰写论文等多样化合作形式的应用下,可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

  4.注重顶层设计,实现多门课程相配合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多门课程配合开展同样是推动“课程思政”良好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多类学科共同作用下,做到思政元素全面挖掘,促使学生在不同类型课程教学中掌握相应的思政知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时,首先要有一个系统性的思维,确定好统一的思政教育目标,利用专业课教育方案的载体作用,将目标划分到各个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改精细化管理,从而在多个课程协调开展下,实现预期的思政教育目标。(三)致力于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间的有机融合在挖掘出“思政元素”后,适时引入现实问题,实现“思

  政元素”和专业课教学的有机融合。1.将现实问题引进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需要从现实问题

  中掌握先进思政知识,要求教师将现实问题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优化思政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真正做到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充分体现。例如,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时,可将美国和欧盟政客试图扼杀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的案例作为知识导入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相关资料收集中,认识我国飞机制造业面对外界因素影响采取的应对策略和取得的成就,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爱国激情,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2.明确“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结合途径思政教学和专业课教学间的有机融合的实现,首先要找准“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间融合点,利用有效的融合方式,建立起两者间的较强关联,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自然引出思政内容,实现思政教育全面开展。如对于一门课程而言,要求教师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为主要目标,遵循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思政元素融合方式,有目的的进行专业课教学。以民政、社工类课程为例,这类课程知识和思政内容间的联系较紧密,这些课程所倡导的“爱心、责

  任、服务、奉献”的社工人文精神本身蕴含着较为浓厚的“思政元素”,同时要从专业课程内容出发,在专业知识基础上融入适当的思政内容。同时还应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发挥专业课在思政教育目标实现上的作用。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意义,针对“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以“思政元素”在学校专业课中的有效融入为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改革措施,要将思政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

  

篇十: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总之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教材定制/提高课堂效率/内容可修改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

  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原创教学设计

  ExcellentTeachingDesign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教材说明: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小学政治科目,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让学生学会如何成长与做人,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id="fontzoom"style="word-break:break-all;Width:fixed">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目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材滞后: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容抽象:政治课教学没有数学的严密逻辑,也没有语文的优雅动人。政治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虽然说打开这扇大门,内容也是精彩纷呈,可以容纳下大到中美关系、印巴问题甚至奥运会、世界杯,小到生活中的买卖关系、人际关系等等。但大部分学生心中打不开这扇大门。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效率低下: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把握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但政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在我做过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听课

  第2页/总5页

  原创教学设计

  ExcellentTeachingDesign

  效率“时高时低”的占60%以上,“比较高”的才占百分之十几。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多次,但做题时仍是有大部分学生出错。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来学习政治,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要有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成为学生亲与信的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并且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能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把学生的心固定在课堂上。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第3页/总5页

  原创教学设计

  ExcellentTeachingDesign

  其次,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最后,教师要注意理论的形象性:针对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说运用投影片、漫画、表格、电子板书、录像资料、寓言故事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如在讲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恰逢中国“入世”。我选择了水均益主持的《焦点访谈》中的一个片段:水均益的一段评述和入世时的一个镜头。并且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入世?中国为什么能入世?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中国和世界是密切联系的,从而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注重教学中的精讲精练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就会使学生厌烦。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精讲,学生可以理解的东西就不要多讲,学生能自己明白的问题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互相讲解当小先生。适当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如果练习不当,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同样要讲究“精”字,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防止滥做习题,也不宜搞一些偏、难、怪题,

  第4页/总5页

  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原创教学设计

  ExcellentTeachingDesign

  总之,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

  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

  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有待

  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byfoonshionEducationResearchCenter

  第5页/总5页

  

篇十一: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教育目的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思想政治课的授课内容多以理论为主,有的同学感到课程学习困难较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不仅影响到每个学生的未来,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因此,为更好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环节加大创新,改进课堂教学。一、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教学内容的形式性,缺乏现实性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未能有效解读社会现实,特别是未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释社会现实中的负面现象,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员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泛滥的问题。这种较弱的解释力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信任危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不仅需要解决学生对知识懂不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不信的问题。2、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沿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简单地视为知识的传递,为教学而教学,照本宣科现象十分严重,只求学生记住所讲的内容,而不关注学生对问题有没有理解接受;只停留在教育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应

  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而很少考虑学生在想什么、希望做什么。3、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在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偶尔听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学习热情不高,学生不做课堂笔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不大。二是学校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好多农村学校没有专门上思政课的老师,大部分是其他任课老师来上这门课,老师的专业化水平较低。4、教学中重智轻德、知行不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而忽视道德行为的培养,这样导致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相脱节。在观念上,学生们大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道德认识来支配实践。5、考核方式的单一性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大部分还是通过考试来核定成绩,并且大部分都是通过开卷考试来完成,学生只要考试时拿着课本就轻松及格,即使有一些联系实际的题型,只要答题就可以得分,所以这种考核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根本不用学习,考试都能通过,从这点来看,思想政治课教学考核标准、考核方式还需完善。二、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改变空洞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状况,教师不仅要重视“教”还要重视“学”,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不仅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要考虑学生兴趣,精心备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成为事件的主角,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和记忆力;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实行小组自由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等。2、改变单一的考试方式坚持理论考核与实际考核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学校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已成为影响课程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考试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知行统一。所以凭一张试卷很难反映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革考核办法,不凭一卷定分数,而是从多方面综合评定,如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对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等;平时多与学生接触,向班主任询问学生思想政治实际表现,从而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实际状况、社会实践情况、理论考试成绩等几方面,综合评定学生这门课的成绩。通过综合的教学评价,调动师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积极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性与思想性、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中注意

  为人师表,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讲究语言艺术等都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增加吸引力、感召力。3、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政策性,而学员不论是任教多年的老教师,还是新大学毕业生都学过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其所在学校又有定期的政治学习。如果只将一些理论间题简单重复讲,或机械灌输就很难收效甚至使学员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必须精选内容讲授最必要的学员思想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国内外形势和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和中学教育教学实际引导学员正确思考提高认识指导实践。在教学中针对学员存在的思想间题坚持以真挚的感情质朴的语言、切实的态度进行教学不做空洞的政治说教,不回避热点难点和敏感点实事求是地帮助学员解决4、加强进行情境、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切实注入情感因素,抓住教材的教育点,选准学生的动情点,淡化说教印象,有效地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解决他们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才能真正抓住思想道德教育的“魂”,将课上得入情入理,从而达到情通而理达、情动而意发的境界。作为教育者,教师更应率先做到讲奉献、讲理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学生明白:认真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就是人生价值的实实在在的体现。对学生来说,实现人生价值最主要的就是刻

  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心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奋发进取。5、加强思想政治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队伍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的真正落实。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专业化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作为通过传授理论、展示形象影响别人的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一定程度上具备思想家的深度,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清晰的头脑,从而一定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课谁都能上的片面认识,一定要注重加强对思政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培养。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视和投入,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大纲增添新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突显出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性是极为重要的。参考文献:[1]刘荣、张彩云.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十二: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我们的教学大纲上往往都列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章节和内容但大多数教师并不能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教育发挥课堂育人的重要作用而更多的是应景式的空谈大道理缺乏对实际情况的细致理性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空洞无趣对学生毫无吸引力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人曾说,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空头形式,没有什么成效,纯粹是浪费人力、物力。不得不承认,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它是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形式单一的批判,也是对更合理更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唤。如何摆脱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明确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全局的重要性。据笔者思考,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抽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炼的理论精华,有些内容具有抽象性,大学生掌握起来难免遇到困难,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被动学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看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具吸引力,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生要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搞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的不同要求等这些有高度、有深度的理论,从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大学生成长于国际化信息化时代,国富民强,社会和谐,他们虽然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中读古知今,学会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对曾经为争取这样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科技人员抱有强烈的崇敬之情。但是,由于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比较抽象,缺乏代入感,大学生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要求的深意,导致他们掌握理论知识的表面化、片面化。这种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很难落到实处,因此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尽管大学是个小社会,但由于大学生尚未走上社会,缺乏生活阅历,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生动,难与青年大学生形成共鸣。因此,这样的方式最终只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变成纸上谈兵,费时费力却收

  获不到预想的效果。从大学生自身来讲,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一些不知所云的内容上,倒不如花些功夫在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学习上,为自己将来走上社会储备必要的专业技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定位为困难科目。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多年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思想获得了空前解放,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相对于学生的求知需求而言,教学方法依然存在不对路、不适应的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不是立竿见影。当前,高校的各类课堂都在强调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作用。但是,一些高校的课堂,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互动还基本停留在简单的问答交流上,或者仅限于机械式的游戏上,缺乏生动的内在课堂活力。因而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依然不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更加生动具体,比如,让大学生群体觉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像一个主题班会,大家参与讨论,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才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学习。生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引发大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多一些对未来的憧憬和规划。因此,在教学中的互动环节要有针对性,做实、做细,做到学生的心坎上。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开设的,是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前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思想状况和较为健康的人格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不生动、不具体,缺乏带入感的话,实际上是脱离群体缘木求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具体开展,可以借助大学生群体的智慧,采取他们认为合理的方式进行,把教育过程变为互动学习会、经验交流会、主题演讲会等。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时,内蒙古电视台推出的《马克思靠谱》节目的方式就非常值得借鉴。把高深的理论内化为朴实的漫谈,让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状态下潜移默化掌握知识,受到教育。只要设计的好,效果惊人。此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加强

  与大学生群体的交流沟通,了解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思想需求,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以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网络媒介利用率低网络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进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网络媒介已经遍布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媒介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运用青年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高校利用网络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传统新闻、理论的阅读以及媒介基本功能衍生出来的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上。网络媒介的使用主要还局限在载体基本功能的使用上,没有开辟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模块。因此,利用网络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尚有相当大的空间有待于挖掘。网络的出现,加快了整个社会节奏,学习传播方式也不例外。随着新媒介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未知的情况,就连教育效果也出现了“两极化”倾向,效果好的往往令人兴奋,效果差的使人沮丧,教育工作者一会儿感受到的是鲜花烂漫,一会儿又是冰天雪地,始终处在喜忧轮回中。如上所述,大学生尽管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又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一门自己搞不懂甚至觉得用不上的学科。因此,在这种困惑迷茫之际,适当地指点迷津,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时候,网络新媒介技术就派上了用场。要利用青年人猎奇的心态,使用好新媒介,开辟大家乐于接受、喜于参与的板块,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掌握他们的关注点,把知识点与娱乐面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于无形。四、实践环节薄弱大学生群体需要更多地接触社会,更多地体验社会,进入社会工作环境,了解社会生活,去亲身验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社会实践课程的开设,就是调动学生发现自身需求,进而激发学习自觉

  学习、融入社会锻炼成才的重要舞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有与社会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学生只有深入实际,才能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才能感悟自身发展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才能认识到珍惜当下,发奋学习,增强社会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锻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但遗憾的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设置存在局限性,实践环境相对单调,实践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够有效地辅助学生完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掌握与吸收。

  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进入社会,在校期间需要完成由学生到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如果角色转换恰当到位,大学生就可以在未来的岗位上如鱼得水,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缩短他们的摸索阶段。反之则处处掣肘,摸爬滚打,费尽周折。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未来能够在更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工作生活,进而创造价值。因此,高校要帮助大学生完成这一角色转换,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节做实,而不是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五、理论脱离实际,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大道理讲得够多,但在实际教学中却看不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现象。以大学课堂为例,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多,学生主动性发挥得少。大家在课堂上可能经常听到的是一些青年人的历史使命等老生常谈的大道理,而设身处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推动他们成才的做法较少。这样的教学肯定难以激发学生的激情,教育效果肯定事倍功半。教育需要大道理,但小道理或融入教育功能的小动作往往效果会更好。如今拜金主义泛滥、诚信缺失、追求物质享受、奢侈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校园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仿佛遇到了瓶颈,没有遏制这股势头的力量。社会大环境影响是其主因,但恐怕与我们日常教学中育人作用发挥没有到位也关系甚大。我们的教学大纲上往往都列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章节和内容,但大多数教师并不能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教育,发挥课堂育人的重要作用,而更多的是应景式的空谈大道理,缺乏对实际情况的细致、理性分析,这种教学模

  式空洞无趣,对学生毫无吸引力。学生在接受理论的时候难以联系实际,不能把自己所学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日

  常生活中,当他们的思想出现偏差时,又没有及时帮助校正。久而久之,在大学校园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大学教师只管教,而大学生则不愿甚至不学。

  六、学生缺乏平等关怀,出现教育的以偏概全很多学校都希望以优秀学生为模板,拉动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群体共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向着这一思路靠拢,教学针对优秀学生设计,这本来是个值得肯定的思路。但现实中,很多时候教育者往往把后面的拉动过程给省略了,导致以偏概全。施教者把优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全部工作的主体,不愿意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那些特殊学生群体上,之后也没有做好拉动过程的引导工作,使得这些特殊学生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越发边缘化。其实,一些不怎么优秀的学生往往更需要关怀,在实际教育中,我们的教师应该在采取激励措施的基础上,多关心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学生不同,教法也应有所不同。不因材施教将会导致一些特殊学生的思想风气越来越难以转化,靠优秀学生带动固然不错,但优秀学生的带动能力毕竟有限,一些家庭困难、学习困难、行为和心理存在缺陷的特殊学生群体,如果死搬一套教学方法,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不同学生得不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收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做显然有悖于共同进步的初衷。七、教学效果不佳,吸引力不强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分成了几个独立的部分,但很多教学内容过度重复出现,而有些内容又没有多少关联,给学生带来很大困扰,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问题若长期存在,学生势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产生逆反情绪,导致深入的教学内容难以进行。当前,各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任务重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滞后,教学手段更新缓慢,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发展严重

  脱节,从而导致吸引力不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现象的出现。

  

篇十三: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小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阶段是儿童刚开始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小学教育也是孩子真正接触系统学习的开端。小学阶段孩子不仅学习科学知识的阶段,更是形成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的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小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其发育速度都很快,因此在这个阶段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也会形成最初的道德与法治的结构,所以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今,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我校以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工作室牵头,对我校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具体的教学等环节的调研,总结出我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一、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短板

  1、重智育,轻德育。在教学目标上,依旧以升学率为目标,注重学习成绩的考核,忽视综合素养的培育,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几乎是漠视的态度,甚至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很多教师在开展家长会时,往往注重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成绩,常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智力,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往往责怪学生不努力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见,经常要求学生家长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家庭作业,认真的学习、复习,一味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单,不考虑学生成绩下降背后的思想动态,不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不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等,逐渐的使学生丧失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成绩差的学生,长期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嘲讽,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容易使得他们养成“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思想,这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缺乏规范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小学思政教育往往被忽视,在教育理念上,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臭手知识,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宽泛,是对人的思想、价值观的塑造,应当具有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大部分的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往往是由语文老师担任,缺乏科学的、规范的教育理念体系,而且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难以认真的落实事项教育工作,且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较低,不足以支撑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面,面对思维活跃,天真好动的小学生,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具有不尊重学生个人想法发挥的嫌疑,往往导致学生厌学,课堂教育往往成为学生的聊天课或者发呆课,完全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也阻碍教育改革的前进步伐。

  3、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手段单一。小学生的心性思维比较发达,纯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小学思想纸质教材内容的设置往往过于成人化,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往往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师单一古板的教学手段,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变得了无生机,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急需改革,增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

  4、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这些问题,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

  二、解决问题、短板的对策

  1、深入的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将素质教育推进人们的视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加高效、优质的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实现智力培育与德育培养齐头并进,在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国家建设打造出高素质、高能力、思想觉悟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制定详细而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考核成绩证实的纳入学生的综合成绩,并适当的加重所占比例,而且要聘请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士担任教师,这些专任教师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理念,即设立培育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我国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3、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该具有灵活性,而且现如今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诸多方便,如利用互联网视频、动画、语音、无时空界限等优势,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丰富起来,同时,也增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身边的感人事迹,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却这样也是创新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的删除或增添教学内容,只要能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即可。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充分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生活中优秀的,启迪人心灵深处的“小事”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学习习惯等,最终达到完善人格以及人生价值观的目的。并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均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成绩为中的教育观念,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及时的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找出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鼓励学生自主的完善人格素养,从而实现学习成绩与思想政治品德双赢。

  4、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学习容能够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改革。

  5、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摔跟头了受伤了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6、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断加深。

  总之,我校思政课的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坚持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课内外结合,使思政课回归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严格把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才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手段。

  

篇十四: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课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导致思想政治课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对多元、多样、多变文化背景的挑战,思政课应在对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同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思政课现状;原因;对策

  1思想政治课现状

  思想政治课从地位上说属于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设置;从效果上说又属于“教师备课教学很辛苦,领导同事不认可,学生心中无所谓,学习缺乏主动性”的课程。在很多人心目中,它是门可有可无,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点缀,是一个再副不过的副课。总之,思政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不到实际重视,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2导致这种尴尬状态的原因

  2.1社会历史原因受左的路线特别是10年“文革”的影响,使人民对政治望而生畏,亦使学生觉得思政课不过是政府的传声筒、政治教化的工具,从而在心理上有了或多或少的逆反情绪。

  2.2现实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随着市场经济观念日见深入人心,经济效益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目的取向。受利益的驱使,教育的功利思想也日益严重,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一些学生惟“用”是学,认为在校期间学习一些技术即可。对政治教育和政治信仰越来越淡漠,甚至有人说,只要能赚钱,管他什么信仰、管他什么“马列不马列”。这种思想的产生及蔓延使得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讲得好听一听,讲不好无所谓。

  2.3思政课本身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自我意识强、善于表现,有很多和时代相符合的新观念和行为,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开放意识,喜欢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和看法。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记条条、背答案的填鸭式教学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说教气息过重,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参与性差,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厌烦情绪。在信息时代,生活离不开计算机,学生更离不开计算机,他们喜欢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而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快黑板”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厌烦情绪。

  2.4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加大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大学生思想活跃,关注社会,他们普遍关注和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本质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和问题的反映,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和接受。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化、大众化、媒体化趋势更加凸显,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加大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这种难度来自3方面的挑战:一是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特别是互联网,大肆宣传其思想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接受形成巨大冲击,导致信仰危机和价值观迷失。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引发了全社会重大利益的调整,特别是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严峻形势,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情感带来许多冲突和矛盾,以致在许多问题上是非观念模糊,他们一方面对某些不正之风表示不满,一方面又在搞不正之风。三是信息时代各种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使不少大学生丧失了对真、善、美、丑应有的道德判断力,甚至失去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与期望,把社会责任抛到脑后,对一切漠然视之。高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富有活力。对生活和社会较为敏感,易激动;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不足,易于盲从。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教学对象自觉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应对多元、多样、多变文化背景挑战的对策

  3.1提高政治素质。以人为本,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思政课教师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要敢于正视社会的矛盾和弊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作出正确的解答。思政课教学担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重任,因而思政课教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做到:传播科学理论不带杂音,宣传党的政策不走调变味,解答各种现实问题不掺和个人消极情绪,真正做到用科学的道理教育学生、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思想健康、理论成熟、信仰坚定,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讲授中只讲美不讲丑、只歌颂不批评,或只看黑暗、丑的一面,大加批评来博取学生的共鸣和好感。二者均不可取。

  3.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3.2.1课堂和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完成认知目标为目的,较少考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了单纯对知识机械记忆的活动;成了只会读死书的“读书人”,而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因此,思政课必须改革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课堂课外相结合和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突破现存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遵循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努力探索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达到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2.2课堂教学与影像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有机地结合于一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恰当得运用影像教学。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手、服、耳、脑多种器官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信息、直观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中优化感知刺激、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具有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3.3增强思政课教师实践的教学能力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背景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敬业精神、课堂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用丰富的学识教育学生,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思政课的特殊性质和重要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需正确把握形势和认识国情,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成天关在书房里、校园里,缺乏社会实践,对世情、国情、社情不了解,而在新形势下是不足以承担思政课教育教学任务的。思政课教师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目标“走出去”。分类考察。围绕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职业理想;围绕感受建设伟大成就。坚定改革信念;围绕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坚定爱国信念;走出国门,了解世情,坚定社会主义道路。思政课教师直接深入到最丰富、最生动的社会生活中了解世情、国情和社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教学素材、增强了素质,授课时将自己考察中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渗透到讲课过程中,使得课堂讲授效果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篇十五: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矛盾;二是教学方法单一与教学规律的矛盾;三是评价形式单一和全面提高教育素质的矛盾。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以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要。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问题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形式

  一、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矛盾现行教材知识点和内容涉及的过多过细,理论论述多,实例论述少。教师在教学大纲和考试的制约下,对教材的使用缺乏灵活性。在教材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缺乏针对性,给学生造成思想政治课理论教育多,解决实际问题少的印象,从而有了“空洞说教”的感觉,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出现了为考试而学习的消极现象。2.教学方法单一与教学规律的矛盾当今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知识的传播过程是知识——感知——体验的过程,也忽视了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学生的发现与探究,课堂教学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思想政治课课时少、内容多和

  

篇十六: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学生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够,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1、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无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所学专业无关,与就业不直接挂钩,用处不大。2、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上这课就是为了混学分,存在有不少学生上课讲话、睡大觉、看其他书等异化现象。3、部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统过程难以满足学生追求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多地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而忽略了它对个人的价值,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二、教学方面1、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1)上课内容上存在着求多、求全的现象,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传授方式弄得自己身心疲惫,疲于奔命,学生还不愿意听。(2)在教学内容上没能把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且课本内容与学生高中相关学科内容交叉、重叠,使学生对课程缺乏新鲜感。在满堂灌地灌输纯理论知识给学生的情况下,课堂上老师越讲得多,学生越听得没劲,呆板无趣。

  2、教学形式上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大部分还是依靠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种脱离实际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也容易导致学生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讲大道理,对他们的实际生活不会有什么帮助,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就越来越淡,从而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3、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1)要么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也许制作的课件色彩缤纷,声、光、电交相辉映,影视动画交替出现,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这未必能起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2)要么继续沿用一个教室、一名教师、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五个一”方法,枯燥乏味,理论和现实脱节,缺乏生动性、创新性,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加重了学生对这些课的逆反心理。(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着强烈的反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实践教学的跟踪指导难度大,使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不起兴趣。实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构建、改革与完善。三、教师方面1、对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有待加强,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升。2、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有待于改善和优化。四、其他方面

  1、大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并且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与此同时,大班教学的课堂教学现状却并不容人乐观。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各行其是,未能实现有效配合,存在着观念分离、队伍分离、过程分离等问题,二者的有效配合有待进一步实现。

  

篇十七: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未来的发展十分关键,因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在中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大的弊端。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众多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一部分的改革,关于思想教育方面也改进了很多。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优秀传统的文明古国,被称为礼仪大邦,所以在国民的素质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非常重视,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党和国家提出了始终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两大战略,把国家的教育事业放在了发展的首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念,并加强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学们是社会未来的栋梁,祖国未来的顶梁柱,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逐渐增多,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也是不断地完善,我国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了改革和发展时期。各个学校都在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面下足功夫,完善理论方面,为我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尽一份力量。但是就算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小有成绩,其中还是存在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受到了阻碍。笔者结合我们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众多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学者的成果,总结出以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家在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但是因为社会变革涉及的程度和范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复杂性等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问题。1.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充斥全国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深入人心,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社会存在众多的不稳定因素。社会环境十分不稳定,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一切的事情瞬息万变,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书总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处于不断的修改之中。如今社会主体思想存在多元化的特点。而社会则具有不定型性,不成熟性,不稳定性的特点。2.消极的社会现象和思想影响中学生的思想社会的不稳定和不成熟性造就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而市场经济又影响到了政治,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这众多的方面都受到了消极的影响。社会衍生出了各种腐败和消极现象。社会中的消极现象比如说是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等对中学生的个人价值观都有影响。这加深了思想政治教育上面的难度。拜金主义和极端的个人崇主义的存在使得众多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侵蚀,极易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得到改变,变的“自私,自我”,受到“金钱”的扭曲变的“功利化和势力化”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在不停地的侵蚀学生的思想,使得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面存在重大问题。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完善,教育之中欠缺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疏导人的思想,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塑造出健全的灵魂为主。在思想教育中,教育者应该

  做到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完善学生的思想。教育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做一个健全的、人格完善的人。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文关怀,这其中包含了人文精神。但是现在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不到这众多的内容。由于现在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十分不健全,而教育中又过于的强调社会本位,集体本位等事情,所以忽视了对学生的个人思想动机的尊重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缺乏人文关怀。

  1.教育目标定位失误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目标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对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词语或是话语太过专业,使得众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这些过于高深或是抽象的政治术语或德育要求让学生们云里雾里,根本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多的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对他们的期望,而迫于考试的压力,他们总是要进行胡编乱造,甚至养成了很多的说空话和假话的习惯。很多教育者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透彻地理解,只是照本宣科,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存在的教育地位并不是很理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作用带给学生,而是只追逐试题的答案,答题的方式,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追求高分,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而这个弊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沦为空话。2.教育内容编排不合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分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观等等。这些内容虽然是千百年来具有思想的人们总结出来的各种宝贵的真理或是大道理,但是这些高深的道理缺乏具体化和真实的案例,使得同学们在理解中存在众多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只能够靠着死记硬背,完全不能够理解,其中到底是在说什么内容,因为不明白,同样也就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理论与实际相脱轨,这也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十分缓慢。3.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学生上课没兴趣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多数都是老师在传授内容,学生在下面认真听讲。课堂上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分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者要和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够让学生收获知识。但是目前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成为了众多学生放松和自习的课堂。思想政治的教育完全是在进行理论的教育,学生们的态度是听也可,不听也可。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受到了重大阻碍。尽管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但是目前还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希望在不久之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制度能够完善,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品质人才。

  

篇十八: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应该明确的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市场经济讲究竞争特别是凭实力竞争的游戏规则使他们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处于无处不在的竞争之中这就为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实现人格的完善在崇礼守德的前提下强化健康的竞争意识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点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随着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却在某些方面跟不上节奏了。当前中学生在社会主义转型期面临着各色文化的冲击,我们更应该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探讨,找到解决方法。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的一些见解。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全球化的出现让社会出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使得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有着不稳定性。市场经济的深入使得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消极现象。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滋生在学生中并不少见,这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相对滞后性。这就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其理论内容难以解释日趋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与实际脱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空洞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往往忽视个性差异,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对于中学生说来,一些政治术语和德育要求过于高深和抽象,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更别说内化为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动机了;为检查和考试,他们甚至养成了说空话、假话的习惯。对于教育者来说,由于自身认识不够和思想上并不认同,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中学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实际上却将其置于首而不要的境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们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取得思想政治课的高分,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这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

  三、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差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应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也包括被教育者。但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由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与说教,偏重认知、注重说理、忽视践行;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大降低。由于自身心智尚不成熟,以及易受家庭、同龄人、大众传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

  些中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逆反心理。主要变现在:反感思想政治课,认为其假大空;在犯错受教育时,不能虚心面对;崇拜西方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等等。

  要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进一步发挥它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出对策。

  教学内容的同步化并非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一味追着现实的政治、经济形势跑,而是要在丰富的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努力体现人与社会的稳定性的本质联系,在现实社会的特殊具体现象中展现人的发展的一般需要和规律,根据规律的要求指导教学实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要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即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必须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道课程设立的根本逻辑起点是什么,合理性、必然性到底在哪里。逻辑性的体现,不仅能使学生理解课程的合理性,更能充分调动其逻辑思维,使教学内容和其缜密的思维能力之间建立起相关的反应机制,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加强课程自身的理论深度。而加强与学生发展的紧密联系,更能使之真正地学以致用,从实际出发,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打下思想基础。

  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创造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力求生动活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首先,积极探索适应实施新课程方案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中解脱出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更富有活力;其次,由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向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手段转变,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再次,搞好集体备课,对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最后,积极完善考试方法,由原来主要注重知识考核的闭卷考试转变为以多种方式并用,并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主的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

  应该明确的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市场经济讲究竞争特别是凭实力竞争的游戏规则,使他们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处于无处不在的竞争之中,这就为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实现人格的完善、在崇礼守德的前提下强化健康的竞争意识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足发展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只有时刻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保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篇十九: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

  马喜春;于伟峰

  【期刊名称】《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9)004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缺乏正确认识,兴趣淡薄;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挑战;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低沉;缺乏有效的实践引导,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我们要从大学生自身学习、教师的教学、学校的管理和支持等多个角度,采取积极的对策.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马喜春;于伟峰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天津300401;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天津3004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张代宝2.当前公务员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J],黄礼春3.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J],马德全;王立民4.浅议当前我国高校排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建议[J],孙钢5.当前金融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J],洪雷;罗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十: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的现阶段教学中还是以一种注重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在开展学生也主要是从课程上学习到相关的理论成果而对于实践环节少有接触这使得学生在认识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是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化认识和理解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向

  当代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念、认识以及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良好的高校课堂的建立,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以及方式,才能不断提升相应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良好促进作用。

  一、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现阶段我国高校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有着极其重要的课程意义。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高校的思想

  政治课没有成功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课程成为一种形

  式和任务,相关的教学内容演变为考试重点,

  对课程中蕴含的深

  刻的理论基础没有进行很好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尚未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

  (一)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在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方面的落后,使得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主导者。老师对教学的

  --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相关进度、内容和方式进行安排,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参与,这是一种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一种背离。老师是课堂的主体,使得课堂只是在一种“教”的氛围中,而真正参与“学”的学生没有进入到学的状态,与老师的教学相脱离,从而使得学生没有从课堂上吸收到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相关政治理论是我党、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并且借鉴各民族、国家的优秀思想成果而得出的,具有坚实的现实土壤,是经得起检验的真理。理论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的更新,加深实践者对其的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的现阶段教学中还是以一种注重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在开展,学生也主要是从课程上学习到相关的理论成果,而对于实践环节少有接触,这使得学生在认识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是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化认识和理解。(三)教学方式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课堂氛围沉闷,是现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又一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相关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还是枯燥和陈旧的,课堂氛围不浓厚,使得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没有积极的学生互动,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由于教学观念、

  方法等方面的

  认识不足,导致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阻碍教学发展的因素,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在高校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方面。

  (一)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也应该不断融入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增加课堂活跃度的一些新兴的教学方式。比如运用网络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并且能够结合到当今的热点话题,引发讨论,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和精神的塑造作用。

  (二)积极互动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还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积极的增加学生的互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改变课堂的氛围,

  并且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更好的达成。互动会使得整个课堂更加的生动和有趣,是一种真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三)增加实践环节

  理论产生于实践,也运用于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巩固相关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学到和用到相关的知识。在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

  --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识的积极实践,并且分享实践的心得和成果,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地去接触到相关的政治理论,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内涵基础,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总结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

  义,是一门有着深厚理论和实践基础的课程,

  其教学的重要性可

  见一斑。但在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中还存在着

  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明,

  没有相关的实践

  环节以及教学方式的陈旧枯燥等,

  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高效的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相关制度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增设更多的互动参与环节,以及

  鼓励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面貌,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资料分享----

  

推荐访问:思政课目前存在问题 课目 存在问题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