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201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

时间:2023-05-22 08:32:01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过去四年的政府工作回顾本届政府履职的四年,是我区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昌府区201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东昌府区201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的四年,是我区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强农固本,工业立区,三产兴区,科教强区”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开拓,逐步勾画和形成了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鲜明特点和基本轮廓,那就是四个前所未有,即:任务重、困难大、标准高,我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我区各级干部群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状态;项目多、个头大、后劲足,我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投入多、范围广、影响深,东昌府区民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高,谱写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篇章。2011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81.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9倍、2.2倍和1.9倍;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0.844.2,二、三产业比重较2007年提高2.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70元,均是2007年的1.6倍。

全面总结四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取得了十个方面的成就:

(一)凝神聚力突破工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切实把突破工业作为首要战略,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工业整体实力跃上新台阶。四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92.2亿元,年均增长27%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37家,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0亿元、利税29亿元,均是2007年的两倍多。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发展到35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发展到30户,骨干企业对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培育出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机械电子、钢管制造4个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主导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品牌创建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05亿元,年均增长31%,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发展到12个。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在全市处于领先位次。2011年,民营经济预计完成营业收入758亿元、税收9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1倍和1.5倍。

(二)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把安居工程和城建靓市工程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农村新居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先后启动了龙湾、陈庄、王宅、八里庙、运河四期、望湖片区等17个改造项目,拆迁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房1.5万套,3万余名群众喜迁新居。以镇驻地和经济强村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共建设农村新居3.4万户,改造危房4500户,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6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累计投资7000万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全面完成了农村客运站建设,新开农村客运班线19条;投资1550万元,建设沼气池1.4万个,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圆满完成体育公园、高级职业学校、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50多个城建重点项目的征地搬迁任务,为城建靓市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四年累计发放涉农补贴7.15亿元,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2011年总产达66.7万吨。蔬菜、畜牧、水产、林果四大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蔬菜种植面积达73万亩,无公害蔬菜可控制面积发展到56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到23个,5种农产品获准使用国家绿色食品标志,食用菌总产达19万吨,我区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408家,名优水产养殖面积4120亩;累计植树75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29.5%。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8家。投资1.2亿元,完成了沟渠治理、危桥改造等一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业抗灾保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省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先进区。

(四)繁荣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

四年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开工建设了银座商城、盛世天湖、西安交大科技园、马颊河度假区等一批大型服务业项目,其中阿尔卡迪亚五星级酒店、金鼎购物中心、五星百货二期等项目已建成营业,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商贸流通业繁荣活跃,新建改建专业批发市场13处,2011年预计实现市场成交额336亿元,是2007年的1.6倍。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正大、四海、兴民等一批物流企业逐步壮大。金融保险业蓬勃兴起,成功引进了齐鲁银行、恒丰银行等15家金融保险机构,成立了天元、鲁西小额贷款公司。2011年,各金融机构向我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0亿元,是2007年的3.3倍。旅游业日益兴盛,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葫芦文化艺术节、樱花节、荷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区的朝阳产业。2011年,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6.5亿元,占地税总收入的比重近80%,我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

(五)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四年累计引进项目872个,实际到位资金107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5个。特别是2011年,集中力量开展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成功引进了安托山稀土永磁电机、中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天开钨业等6个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实现了我区重大项目引进的历史性突破。嘉明经济开发区和凤凰工业园的招商载体作用明显增强,日益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两园区入园企业由2007年的166家发展到319家,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利税14.4亿元,园区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发展到76家,累计完成出口创汇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全力以赴加大投入,项目建设硕果累累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项目投资总量连年攀升、投资质量逐步提高。四年来,全区共开工建设2000万元以上项目204个,累计完成投资179亿元,年均增长78.3%。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5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122个,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特别是工业项目数量多、规模大,累计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45个,完成投入89.1亿元。天工工具、高开电缆、鑫鹏源钢管二期等98个项目竣工投产,一通电缆、九鼎铁塔、恒云电气、鑫大地钢绞线、海洋金属制品等项目正在紧张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不断涌现。同时,全力支持配合南水北调工程、邯济铁路复线、德商高速公路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保障了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七)着力拓宽增收渠道,财政实力翻番增长

牢固树立围绕财政税收抓经济的思想,努力培植主导财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切实加强税收征管,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四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2.1亿元,专项用于培植骨干财源和新型财源,全区纳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由2007年的1户发展到7户,山水水泥成为我区历史上首家纳税过5000万元的企业。2011年,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8.5%,比2007年提高10.5个百分点。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地向上争取,累计争取各类补助资金28亿元,年均增长34%。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压减“三公”经费,保重点、保民生、保稳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区可用财力突破20亿元,达21.6亿元,较2007年实现翻番增长。

(八)大幅增加民生投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理念,每年都着力实施一批民心工程,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全区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投入累计达31.7亿元,年均增长30%。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累计投资9930万元,新建改建中小学75处,城区小学班额过大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平均班额由73人降到60人以下。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崭新平台。累计投资9500万元,开工建设了区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全面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级规范化卫生室的改造建设,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以内。在全市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近9万名6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领上了“工资”,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全面铺开,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1万人;新农合受益群众达177万人次,累计报销医药费2.6亿元,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累计发放低保金9112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投资5500万元,完成了7处乡镇中心敬老院建设任务,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70%

(九)始终坚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科技视频村村通,各类科技示范基地达60余处,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9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8.9%,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乡镇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梁水镇土桥闸遗址成功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东昌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区运动会和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举办社区汇演、消夏晚会等文艺演出,我区被评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认真落实基本国策,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创城迎检工作,顺利通过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国家园林城市技术验收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功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做好奥运、全运安保工作,切实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控,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区被评为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大幅提高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圆满完成征兵任务,我区被评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和成长,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同时,审计、物价、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十)集中精力攻坚克难,行政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区大事多、硬事多、难事多。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积极应对,科学安排,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先后圆满完成了抢险救灾、美国白蛾防治、手足口病防控、古城区搬迁、城中村改造、创城迎检等急难险重任务,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特别是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把古城保护与改造作为“一号工程”,分片帮包,合力攻坚,古城区搬迁取得决定性胜利,完成搬迁面积近40万平方米,为打造中华水上古城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在攻坚克难中锻炼了队伍,在狠抓落实中提升了能力,树立了服务政府、责任政府、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我们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更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东昌府区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的发展历程,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扩张总量,调优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和动力;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的,集中力量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把团结实干作为第一保障,用团结凝聚人心,以实干推动发展,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这既是我们以往成功的经验和法宝,也是今后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结构单一,层次较低,扩总量、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仍然非常繁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项目用地紧张仍然是制约我区发展的最大瓶颈;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步伐不快,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工业突破任重道远,支柱产业尚未形成,骨干企业成长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传统服务业档次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主体税源较少,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保障能力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民生改善与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以高度负责、攻坚克难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稳定旺盛的市场需求;从省、市环境看,随着“一蓝一黄”国家发展战略和济南都市圈的加快推进,以及聊城市“一五二”基地的打造,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我区自身看,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新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大量生产能力逐步释放,将形成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我区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区上下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劲头十足,形成了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站在新起点,阔步新征程。我们将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充分激发全区人民的干事创业热情,团结奋进,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结合区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区”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突破”和“城镇化”两大战略,全力做好调优农业、做强工业、拓展服务业三篇文章,突出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民生改善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努力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在工作把握上,我们将切实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实现经济实力更加雄厚、文化建设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的宏伟目标。

一是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建设经济文化强区,是区委、区政府立足发展现状,准确把握经济文化发展规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全区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区的奋斗目标,咬定发展不放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产业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让经济大发展和文化大繁荣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经济总量、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增长,到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8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经济发展速度、发展质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是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主线。我们将集中力量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产抓调整,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努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二产抓扩张,坚持培育骨干和集群发展并举,全力打造钢管制造、机械电子、化工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4个百亿元支柱产业,轴承及保持器、纺织服装2个五十亿元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4个十亿元新兴产业;三产抓升级,做大传统服务业优势,培植现代服务业亮点,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近悦远来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2016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380亿元;二、三产业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0亿元。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突破和城中村改造,全力提升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工业突破和城中村改造是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坚持两大战略任务不动摇,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以此带动全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突破工业,重点是突破项目。我们将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突出抓好骨干企业、大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构筑起总量大、实力强、活力足的发展格局。工业投入累计完成560亿元,到2016年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加快城中村改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城建靓市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将城中村改造作为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加快改造步伐,积极稳妥做好搬迁安置,让城中村群众早日搬入新居,真正享受到现代城市生活。同时,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吸引农民到社区居住,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四是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区人民谋求新的更多福祉。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工程,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群众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均衡提升,让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00元以上;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三、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按照区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总体思路,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4%以上。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科学务实、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工业突破不动摇,全力扩张工业经济实力

突破工业是我区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和战略举措。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突破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重点骨干企业,努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今年,全区工业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增幅均在25%以上。

1、膨胀骨干企业,强化支撑力。继续大力实施“6126”工程和大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扶持山水水泥、昌裕集团、中通钢构、鑫鹏源钢管等企业,采取膨胀升级、兼并联合、上市融资等方式做大做强,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着力打造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大企业、过50亿元的大集团。今年,“6126”工程企业主要指标增幅力争突破30%;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均达到10家以上。认真落实《关于扶持工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工业企业贷款周转金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对骨干企业给予充分倾斜、优先保障,为企业加快膨胀创造良好环境。

2、培植中小企业,增添新活力。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用足用好上级扶持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发展一批配套能力强的小精尖企业,努力形成工业发展的第二梯队。围绕打造4个百亿产业和2个五十亿产业,引导中小企业依托现有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在配套生产、延伸链条、特色经营、产业服务上找准定位,集聚发展,形成产业带动企业、企业壮大产业的良性互动。千方百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推进贷款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抓好银企互利合作,全年争取信贷支持25亿元以上。

3、加快科技创新,增强竞争力。鼓励引导现有企业运用高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今年,投资20亿元,完成天开钨业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万向汽车新型刹车制动器等13个技改项目。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鑫科生物、天工工具、华诚环保等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发展新优势。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启动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建成立海冷藏国家禽肉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鑫科生物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支持暖频道服饰、天工岩土工具等产品争创省级名牌。

4、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软实力。大力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精心策划专业讲座、高端论坛、培训研修和外出考察活动,每年选择10名优秀企业家赴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学习培训,让他们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增强做大做强企业的本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企业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努力营造尊重、关心、爱护、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精英,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努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坚持把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实施城中村改造、村镇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三大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提升人居环境。

1、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王宅、八里庙、聂庄等村庄的搬迁任务;结合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湖南湖城市广场、徒骇河世界运河博览园等项目建设,启动前罗、后罗、孔堂、后菜市等村庄的搬迁改造;对已具备基本条件的北关、双庙、谷庄、豆营等旧城片区,尽快完成搬迁改造任务。按照建设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的标准,全面加快望湖、龙湾、陈庄等回迁安置社区建设,确保年底前群众搬入新居。同时,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全力配合南水北调、德商高速、滨河大道、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土地征用、搬迁安置等基础工作,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2、大力推进村镇建设工程。按照“强化功能、突出特色、聚集人口、繁荣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积极扶持沙镇、堂邑、郑家、朱老庄等中心镇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的集聚力和承载力。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新居建设。今年,全面完成堂邑文庙、沙镇侯家、于集东西太平等14个社区建设任务,启动闫寺铁吕、朱老庄观堂等5个社区建设,完善供排水、供暖等配套设施,增强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3、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城区,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为重点,大力整治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不良行为,切实巩固国家卫生城、园林城、环保模范城创建成果。在农村,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着力整治“三大堆”,扎实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下大力气改善村容村貌。特别是加快建设郑家镇驻地、沙镇糖坊等5处社区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努力创造更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按照“优质、生态、高效”的要求,继续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林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积极引进名优稀特品种,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新增无公害蔬菜可控制面积5万亩、食用菌棚8000个、名优林果面积2900亩。以规模养殖、特色养殖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新增规模养殖场110个、名优水产养殖面积1000亩。同时,进一步扩大“甜翠”、“绿亚”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争创更多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2、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依托我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着力培育畜禽、蔬菜、面粉、饲料等四大系列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立海冷藏、绿亚禽业、联合食品等重点企业,努力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经营新格局。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充分发挥我区农产品品牌优势,积极与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全力推动订单农业发展。

3、努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全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中小河流治理、节水改造等项目,不断增强农业抗灾保丰能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示范田建设,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保障群众政策性收入。精心组织好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以土地等生产要素参股经营,努力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四)培植亮点拓宽领域,促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围绕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目标,坚持市场引导和政策扶持并举,提档升级和拓宽领域并重,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今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5%

1、加快商贸流通业改造升级。完成银座商城建设,启动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项目,力争早日建成运营。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今年重点完善光明农贸、绿康瓜果等市场基础设施,提升经营档次,扩大辐射范围,努力建设鲁西地区农产品大型集散地。鼓励百货大楼、振华量贩、亿沣超市等大型商贸企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努力实现城乡连锁经营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市场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2、培育特色旅游品牌。依托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品牌优势,加快推进中华水上古城、盛世天湖、马颊河度假区、赵王河湿地等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岳飞文化城、傅氏文化苑、姜堤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着力打造旅游新亮点。充分利用堂邑葫芦村、闫寺樱桃园、斗虎屯葡萄园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继续办好樱花节、荷花节、葫芦文化艺术节,积极参与“好客山东贺年会”、“休闲汇”、“旅游黄金周”等旅游文化活动,不断增强知名度和对外吸引力。同时,强化宣传推介,密切区域合作,加快融入“山水圣人”黄金旅游线,努力将我区打造成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新兴目的地城市。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香江、京九等物流园区建设,引导正大、四海等重点物流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促进上海浦发银行分行、交通银行分行尽快开业运营,组建鲁西第一家村镇银行;切实抓好民间融资的规范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融资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风险。同时,积极发展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拓宽发展领域。

(五)坚持不懈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

今天的招商引资就是明天的企业和产业。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积蓄后劲的重大举措,着力引进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力争完成招商引资额36亿元。

1、精心组织招商活动。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认真研究世界500强、国内百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投资方向,精心策划招商方案,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切实提高招商实效,力争在企业招商、产业招商、大项目招商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合作发展理念,鼓励支持骨干企业拿出优势项目与大企业、大财团搞好对接,着力引进强势资本和高端项目,努力膨胀企业规模。围绕培植壮大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增强聚集效应。结合中华水上古城、城中村改造,着力引进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市场商贸项目、重大设施项目。今年,力争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0个,过10亿元的项目4个。

2、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千方百计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全力以赴上好项目、建大项目。一是积极谋划争取项目。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加强项目谋划申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二是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对立海冷藏禽产品加工、一通超高压电缆、鑫大地钢绞线等10个投资过亿元的续建项目,加强协调调度,强化跟踪服务,确保尽快建成投产;对鑫大变压器智能变电站、鑫润达合成革、暖频道服饰等76个列入年度计划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督查落实制度,促进各类项目加快建设。特别是对安托山永磁电机、天开钨业、中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方位搞好服务,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投产运营。三是着力破解用地制约。进一步完善供地制度,加强批后监管,切实提高用地投资强度,原则上每亩不低于200万元。坚持有保有压、合理配置的原则,加大土地指标争取力度,扎实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努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3、着力优化招商环境。全面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嘉明经济开发区,投资6300万元,铺设排污管网18公里,完成站前街、昌润北路、嘉禾路延伸;在凤凰工业园,投资2100万元,完成11万伏变电站增容、22万伏输电线路改造等电力设施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场,完善供水、供气、供热等各项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和对外吸引力。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加大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持保护力度,努力打造有利于投资、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时,切实抓好外经贸工作,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力争全年出口创汇1.4亿美元以上。

(六)立足打造文化强区,全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打造经济文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包容、诚信、务实、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东昌人文精神,用好岳飞、傅斯年、范筑先、孔繁森等名人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逐步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积极开展“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十佳青年”等评选活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市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东昌人民文明向上、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2、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繁荣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村镇文化,积极开展社区汇演、新农村文艺汇演、消夏晚会、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实力产业、创意产业。按照“整合资源、挖掘内涵、培育品牌”的思路,进一步扶持壮大雕刻葫芦、木版年画、牛筋腰带等传统文化产业,努力打造我区自主文化品牌。积极抓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加快堂邑民俗文化旅游园、湖西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运营,努力打造发展新亮点。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创意、网络动漫、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等新兴文化产业。

(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1、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强区战略,继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程,充分发挥科技视频村村通作用,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新增科技示范基地39个、科技示范村6个,努力争创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切实加快城乡中小学建设步伐,进一步缓解城区小学班额过大问题,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托幼机构建设,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形成与公办教育优势互补、公平有序竞争的良好格局。大力实施“校园安全工程”,全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2、大力发展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东昌府人民医院搬迁和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保健大楼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条件。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抓好基层卫生机构设备配备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切实抓好手足口病、甲流感、麻疹等各类传染病的防控,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5年实现体育设施行政村全覆盖。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巩固全省双拥模范区成果。同时,努力做好审计、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

3、认真落实基本国策。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抓好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扎实做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坚决杜绝污染项目上马;引导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执法检查,坚决整治违法占地行为。

(八)高度关注民生改善,努力建设幸福和谐东昌

为政之要在于兴业,执政之基在于为民。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办好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就业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促进充分就业。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

2、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扩面,以民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社会基本保险覆盖面。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大病救助机制,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3、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严格落实信访案件属地管理责任制,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协调专管机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今年,着力抓好十项民心工程:

1、进一步加快城乡学校建设。投资5000万元,完成站北小学、第二实验小学、陈庄小学、东姚小学等4处城区小学教学综合楼,凤凰办事处曹店小学教学楼、郑家中心小学教学楼等16处农村校改项目建设;启动区实验幼儿园建设,每个镇、办事处建成一处中心幼儿园。

2、继续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启动10个城中村的搬迁改造,完成搬迁面积50万平方米,力争4800户群众迁入新居。

3、努力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新建农村新居7200户,改造危房600户,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2处。

4、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4200万元,新打机井200眼,治理沟渠3万米,改造危桥30座、中低产田1万亩。

5、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投资2000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

6、切实加快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及特色文化博物馆建设。

7、积极推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力争40%以上的行政村配备体育健身器材。

8、加快乡镇物流设施建设。投资310万元,建成郑家、堂邑等8处物流货运中转站。

9、进一步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省外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调整为40%,省、市、区、镇四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调整为45%53%70%90%,年最高报销额提高到10万元。

10、切实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区财政列支就业基金500万元,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各位代表,民生大于天,枝叶总关情。我们将始终牢记为民宗旨,尽心竭力把各项惠民工程办好办实,让孩子的教室更加宽敞明亮,让群众就医更加方便节省,让干部职工和老百姓的收入有更大幅度的增长,让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殷实!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人民寄予厚望,政府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敢于担当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锐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打造奋发有为、敢于负责的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冲破影响发展的思想束缚,摒弃制约发展的陈规陋习,在加快发展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力量。坚持以发展为己任,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良好精神状态,在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建设等难事硬事上,敢于担当不回避,勇于进取不退缩,主动履职,积极作为,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二)打造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政府。经济越是发展,越要重视和改善民生,越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冷暖。我们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资源投到公共服务领域和民生改善上。充分发挥“区长热线”、“经济110”的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诉求。对百姓关心的大事,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对百姓承诺的实事,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打造高效运作、求真务实的政府。大力倡导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立说立行,狠抓落实,集中精力谋大事,集中时间抓要事,集中力量干实事。认真履行政府职责,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把精力放在谋发展、抓项目上,把能力水平体现在能干事、干成事上。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强化督办检查,坚持跟踪推进,严格考核问责,下大力气解决办事拖拉、中层梗阻等问题。同时,坚持一线工作法,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强力推进,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任务在一线完成,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打造依法行政、风清气正的政府。认真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规范使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坚决杜绝讲排场、摆阔气等铺张浪费行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制度,规范工程招标、政府采购等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努力塑造廉洁勤政、务实为民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阔步前行,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推荐访问:区政府 工作报告 东昌府区 东昌府区201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