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意见】大庆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07 09:48:02 来源:网友投稿

大庆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各中、省直单位,市政府各直属单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区,是引领区域农业发展的示范板块。今年初,大庆市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意见】大庆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农业意见】大庆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精选文档)



大庆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中、省直单位,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区,是引领区域农业发展的示范板块。今年初,大庆市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农业部有关要求,现就加快推进全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思路目标

围绕“工业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示范主题,按照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发展路径,深化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全面提升大庆农业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构建起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关系和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产业更为突出,产业链条优化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成为全国一流的高效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三农协调推进、率先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到2020年,全市现代农业综合评价指数达到75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把握建设原则

——坚持工农联动、城乡统筹。坚持集约发展、协作发展,强化工农产业联动,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发展。

——坚持整体构建、三产融合。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从三产角度经营农业,深度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联动发展。

——坚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各县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做优做精特色品牌。

——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农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自主意愿,注重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积极组织农民参与社会化生产和合作化经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处理好资源环境承载、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协调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平衡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生态永续利用。

三、优化空间布局

立足发挥大庆农业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构建1圈、5带、4园、6 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1圈”,即环城都市农业圈,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等近郊区依托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和良好生态资源,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互动融合,构建城郊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空间。

——“5带”,即全力建设以林甸、大同、肇州和肇源东部为重点区域的优质玉米产业带,以肇源、杜尔伯特、林甸为重点区域的松嫩沿江水稻产业带,以大同、杜尔伯特为重点区域的科尔沁沙地杂粮产业带,以杜尔伯特、林甸为重点区域的奶牛养殖产业带,以大同、肇州和肇源东部为重点区域的生猪大鹅养殖产业带。

——“4园”,即立足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全力建好肇州杏山国家级工业园、肇源大广省级工业园、杜尔伯特德力戈尔省级工业园和大同新河市级工业园等4个农产品加工园区。

——“6区”,即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保护农业生态,全力打造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平原规模农业示范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奶牛优质高产示范区、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寒地设施农业示范区、东北地区“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6个现代农业功能示范区。

四、培育重点产业

立足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突出培育10个重点产业。

(一)玉米产业。立足市场需求,因地制宜优化品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全力建设600万亩优质玉米产业基地。引进、推广胶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饲料转化率高等优质玉米品种,扩大特色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玉米种植由高产低值向优质高值转化升级。创新玉米栽培模式和耕作方式,大力推广大垄密植、免耕直播等先进技术,完善配套大型农机、农田水利等物质装备,提高玉米生产耕作质量和单产水平。培育壮大玉米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群体,加强玉米资源深度开发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着力发展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优质玉米产品和新型营养健康食品,拓展玉米加工转化增值空间。

(二)水稻产业。依托松嫩两江、乌双两河,以及北引、中引、南引水利工程,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重点建好四方山、东兴、立陡山等510万亩以上的水稻种植示范区块,到2020年全市水田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加快水稻主栽品种优化升级,重点推广“松粳”系列和“稻花香”等优良品种,着力培育肇源大米、他拉哈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大力实施水田标准化生产,普及智能催芽、基质育秧等先进栽培技术,推进田间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到2020年标准化水田面积达到100万亩。扩大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推广施用生物肥、低残留农药等投入品,建立物联网和可追溯系统,到2020年全市绿色有机水稻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水稻精深加工,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深度开发精制米、营养米、专用米等高端产品,到2020年全市大米加工总量达到100万吨。

(三)杂粮产业。根据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自然条件,支持在沙壤地、瘠薄地、轻度盐碱地发展特色杂粮杂豆种植,规划建好双榆乡3万亩小米、敖林西伯乡3万亩杂豆、肇州镇2万亩葵花、茂兴镇5万亩花生、古恰镇3万亩红高粱等10个重点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特色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加强投入品管控,完善配套苗情、墒情和病虫害监测系统,提高杂粮杂豆品质。大力发展杂粮产品精深加工,高端开发杂粮保健食品,拓宽杂粮产品互联网销售渠道,挖掘杂粮产业增收潜力。

(四)果蔬产业。大力推进果蔬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营、品牌化销售,高标准建设大同八井子、林甸润琦、肇源福兴、温泉新城等10个大型棚室果蔬园区,大力发展番茄、香瓜等棚室果蔬生产和桑葚、樱桃等特色果品种植,扩大露地果蔬生产规模,到2020年果蔬面积发展到60万亩。强化寒地绿色有机果蔬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精细包装、高端销售,完善果蔬物流配送功能,畅通本地果蔬直通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销售渠道,扩大对俄出口规模,到2020年设施农业产值超过70亿元。

(五)乳品产业。加大奶牛良种引进和扩繁力度,加快扩张高产核心种群,实现总量快速增长,到2020年全市奶牛存栏总量达到50万头。联动推进“三退三进”和“8吨奶”工程,进一步转变奶牛饲养方式,全面推广生产性能测定(DHI)、全混日粮饲喂(TMR)等技术,到2020年全市标准化规模牧场达到1500个,规模饲养比重达到80%,牛奶产量达到240万吨。积极引建高端奶制品生产加工项目,引导龙头企业多元开发巴氏奶、干酪等高附加值产品,到2020年鲜奶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

(六)生猪产业。重点扶持年出栏规模2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建设,支持规模养殖场提升产能,到2020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650万头,将肇州县、肇源县建成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将大同区建成省级生猪养殖大区。加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力建好国家级原种场、二元母猪繁育场和生猪供精站,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良种供应架构。大力发展生猪屠宰加工,加快推进优质生猪品牌化建设,形成冷鲜肉、分割肉、肉制品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生猪产业效益和附加值,到2020年猪肉产量达到25万吨。

(七)禽类产业。推广禽类养殖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到2020年全市禽类饲养量达到1亿只。围绕做大肉鸡、蛋鸡、大鹅等禽类养殖产业,支持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建立专业化、合作化的养殖联合体,推行种苗、饲料、防疫、环控、质标、品牌“六统一”管理,提升禽类养殖的现代化水平。加强肉鸡、蛋鸡、大鹅等禽类的地理标志认证,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禽产品的认证及开发,大力推进禽肉、禽蛋精深加工,开发鹅绒、仔鹅、蛋黄粉等特色、高端产品,到2020年全市禽肉禽蛋产量达到26万吨。

(八)水产产业。综合开发江河湖泊水面资源,在松嫩两江、连环湖、南引水库等水域,大力发展优质水产养殖,到2020年全市放养水面发展到210万亩。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巩固四大家鱼、德国镜鲤等优良品种养殖规模,扶持扩大大白鱼、鳜鱼、黄颡等名优品种套养面积,到202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万吨。发挥石人沟、八家河、林甸渔场等示范渔场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绿色养殖比重,加快水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步伐。

(九)生态产业。培育发展林果经济,适度扩大李子、黄太平等寒地果树栽培规模,积极发展樟子松嫁接红松坚果林,到2020年林果栽植规模达到3万亩。提升发展苗木经济,充分发挥国有、民营林木种苗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调整品种结构,稳定育苗规模,到2020年林木种苗培育面积达到3万亩。扶持发展花卉经济,立足红岗“北极花谷”、肇源“塞北花都”两大基地,完善服务功能,提升花卉品质,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花卉产业基地。稳定发展药材经济,深化与制药企业合作开发,保持板蓝根、防风、甘草等中草药材种植规模,到2020年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壮大发展饲草经济,扩大苜蓿、羊草等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到2020年达到200万亩,完善工业饲料和优质饲草料产业链,到2020年饲料加工量达到130万吨。

(十)农业旅游观光产业。深度开发利用森林、湿地、湖泊、草原等生态资源,特色发展农家乐、采摘节等形式多样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致富增收。创意发展环城都市农业,近郊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基础,建设一批精品果蔬生产基地和“东郊湿地庄园”、“南郊四季花海”、“西郊生态画廊”、“北郊农场公园”等农业主题公园,以及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农业庄园,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融合,形成油田、湖泊、草原、湿地融为一体的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圈。到2020年农业旅游观光AAA级以上景区发展到5个。

五、增强农业功能

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提升现代农业6个方面功能。

(一)粮食保障功能。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综合产能,打造“东北大粮仓”,到2020年粮食总产达到130亿斤。立足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大力推进旱田喷灌、滴灌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组建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到2020年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统筹推进高产创建与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优质粮食生产规模和单产水平,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75%以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粮库建设资金,扩大地方粮库仓容,及时收购余粮,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和储存安全。

(二)原料供给功能。以三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牵动,全力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开展控肥、控药、控水等绿色增产攻关,扩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到2020年“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发展到800万亩、“三品一标”产品达到600个。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加工率,全力建好农畜产品加工园区,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集群,重点延伸拉长黑土玉米、沿江水稻、沙地杂粮、寒地果蔬、草原乳肉等产业链条,到2020年规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0家。扩大青贮种植面积,支持玉米转化加工饲料,大力推进薯类、秸秆等非粮饲草料深度开发,丰富畜禽饲料资源储备。

(三)就业增收功能。推进生产增收,围绕粮食种植、畜牧养殖、棚室果蔬等领域,引导农民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扩大种养规模,提升生产效益,拓宽增收渠道。推进创业增收,支持种养大户、务工有成人员、农村经纪人、农业专长人员等群体创业致富,大力发展农产品网店、果蔬物流等新兴业态,扶持农民创办农机维修、农资经销等服务型实体。推进特色种养增收,根据市场行情和生产优势,指导农民发展狐貉、林蛙养殖和烤烟、蓝莓等特色种植,形成规模和品牌。推进劳务增收,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学技术、学管理,搭建劳务输出信息平台,拓宽务工农民就业领域。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0元以上。

(四)生态保护功能。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地、水、草、林、气等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突出地力涵养,严格基本农田红线,积极推广秸秆腐熟还田,降低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恢复耕地有机质含量。突出水利治用,修缮松嫩两江和乌双两河堤防,推进湖泊、湿地水体环境治理,保障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突出草原养护,依法实行草原禁牧,加强“三化”草原治理,扩大退耕还草面积,恢复油田裸露地、废弃地植被,提高草原植被覆盖率。突出农林覆盖,加快建设防风固沙林、农田草原防护林和城市森林,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突出大气清洁,扎实开展农村小锅炉、秸秆焚烧专项治理,推广民用沼气、生物燃气炉等新能源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对大气的污染。

(五)观光休闲功能。从三产视角谋划经营农业,依托农村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族风情、农耕生产、农业生态等资源,创意开发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农家美食等旅游项目,推进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向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转移。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支持社会资本和农民自主投资建设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景区景点,在营造乡村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吸引更多市民体验田园生活乐趣。

(六)文化传承功能。深度挖掘本地农耕、渔业、牧业、民俗、饮食等农业文化元素,总结提炼大庆农业文明内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文化品牌。支持举办湿地文化节、那达慕、冬捕节、莲花节、草原音乐节等地域民俗和特色节日,打造具有历史色彩、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活动,推动农业文化通过多种形式传承弘扬。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壮大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更新思维观念,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具有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新产业、新生活的“五新”农民。

六、强化服务保障

持续深化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力保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一)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围绕提升粮食生产、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县级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和乡镇农机服务站建设,广泛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和农机作业公司,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县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抓好生产投入品、原材料、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检验检测,建立可追溯系统,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三)健全农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设,大力支持经营性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加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配套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四)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体系。强化基层防疫部门建设,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全面推广“防、监、检”三位一体的防疫模式。扶持发展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集成推广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提高病虫害防控科学化水平。

(五)健全农产品市场物流服务体系。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生产经营模式的新变化,推进“互联网+营销”、“互联网+物流”等新兴业态进入农业领域,建立区域农产品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点对点销售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以全新商业模式引领大庆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完善粮食、果蔬物流仓储功能,打造物流服务全产业链。

(六)健全工作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责任分工、考核标准,落实项目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经营主体,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立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更多政策资金投入到示范区建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更多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



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728日       

推荐访问:大庆市 示范区 现代农业 【农业意见】大庆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