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9篇

时间:2023-07-02 12:08: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文800字

  “弯道超越是机遇是困难是挑战,气氛好机遇,克服困难,我们才能不断的强越自我,强越对手。”

  当机遇的花瓣落在肩膀时,有的人轻轻拍打肩膀,将花瓣散落在脚下;而有的人会将它小心的捏住,捡起手中,仔细地观察它,在细心地收集它,精心地呵护她。

  有人说:“勤劳+努力=成功”,我认为成功还需要机遇,没有机遇的人永远不会成功,而机遇有时又是我们创造的,苏轼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曾在宫位上主张革新而正是他的这一主张而遭贬在边远地区感受人生写出后人传颂的佳作文,是机遇造就了这一代代的诗人。时代的局限性让空想社会主义只是空想,阶级的局限性让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生活的局限性让无数的有志之士埋没在人群中,无耐的发出壮志难酬的悲奋,辛弃疾没有机遇上战场而只有梦“梦里挑灯看剑”。所以“弯道机遇”来临时我们要抓住机遇,因为机遇可遇而不可求,失去了可能就失去了大好前程。

  任何一条“弯道超越”都会遇到困难,一波又一波的向我们涌来。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过几十年的拼博成为一个工业发达的大国。从封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中国又面对了多少曲折中的曲折。目光缩小到一个个中国功臣的身上,杂交之父袁隆平,两弹一星,钱学森中国科技的带头人他们是真得勇士,在一次次困难的阻碍下,袁隆平坚持到田地地作,钱学森坚决回国,他们在机遇的前面在困难前面,在时代的前面。

  机遇难得,困难虽多但我们不胆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影下中国抓住了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增向了世界,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她依然挺立在东方,昂首挺胸,不断的迎接挑战,在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抓住机遇,克服得重困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被各国所承认,以新的国际地位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伴演重要的角色,而没有抓住机遇的弱国只有一步不得走向贫穷的一面,无法自拔。

  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抑接挑战不断超越,是个人的需要是国家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

篇二: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

  2022年是中国经济布满挑战和蕴育机遇的一年。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集中与全球经济下行,使中国经济进展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使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加快转变进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要素供应条件,理顺各种经济关系,从而为平稳较快增长和可持续进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一、2022年中国经济进展条件分析

  经济进展的理论和实践表明,经济增长受进展条件的约束。外部环境对一个国家经济进展的影响程度,与经济全球化水平以及一个国家经济进展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正相关。内部环境是国家经济进展的主导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与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互动的,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会引致内部经济环境的紧缩。

  世界经济调整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非常简单与严竣的局面,其主要缘由是:由美国金融危机深化和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以及由外部环境恶化引致的中国经济紧缩和产业结构失衡冲突的凸显。

  美国金融危机被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为百年一遇,其表象是由次贷危机引致的信用危机,而实质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美国实体经济萎缩与虚拟经济膨胀所导致的金融泡沫裂开。金融泡沫裂开的后果

  之一,是大量持有金融衍生品的美国及国际金融机构,因金融衍生品价格大幅贬值而蒙受重大损失。由此引发的金融机构倒闭浪潮,使银行间信用以及金融机构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用大幅萎缩,从而消失全球流淌性紧缩现象。当经济的血液——资金,因金融危机而消失大量流失和严峻梗阻时,生产者得不到应有的贷款,消费者收入削减、消费环境恶化而不得不削减消费需求,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大幅削减和失业人群的不断增加,经济衰退因此而不行避开。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其经济与贸易总量居世界首位。美国又是一个消费主导型经济体,消费占美国GDP的80%。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以及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与结算货币的特别地位,使美国可以通过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扩张,通过浩大的信用消费来吸纳世界上多余的储蓄与商品,而这正是中国出口型经济赖以进展的主要外部条件。然而,对中国经济进展而言,主要出口地国家与地区因受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的深刻影响,经济增长和进口需求不断下降时,肯定程度上也必定导致中国产品出口增幅下降和出口经济的相对萎缩。

  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在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进口需求扩张的刺激下,中国的出口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得到了长足进展,已成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气。然而,出口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浩大规模,在世界经济调整与出口快速下降的趋势下,快速转换为大量过剩产能。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量外向型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出口需求的快速下滑、生产难以为继的困难局面。由于

  世界经济调整的深度和持续时间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又有一个过程,因而2022年中国出口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唯恐不易解决。由此带来的企业利润下滑以及职工就业和收入下降,又会影响国内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房地产是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2000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进入上升轨道。经济增长和过多的流淌性,推动房产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房地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由此带动了相关产业,包括钢铁、水泥、建材、建筑和家电等的进展。然而,当美国房地产泡沫裂开而导致次贷危机时,中国不断走高的房地产价格和不断扩张的房地产规模,使得房地产业步入了一种“进展难以为继、调整又不堪承受”的窘境。

  总之,由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使中国产品出口以及出口经济面临增幅放缓、利润下降的不利局面。同时,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产能过剩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失衡冲突,正在影响中国的经济均衡与可持续进展力量。

  中国经济的成长空间和进展动力

  2022年中国经济进展的长期因素依旧向好。这首先反映在由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进展空间上。从历史阅历看,工业化一般要经受轻工业→重工业→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三个进展阶段。中国目前处在重化工业为主体的进展阶段,重化工业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城市化水平看,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约在50%,虽然由于农村人口

  众多,而难以达到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但中国的城市化仍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不仅会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还能推动服务业的快速进展。国际阅历表明,在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后期,由于产业升级和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经济一般都处于加速进展阶段。明显,工业化城市化作为中国经济进展的内在动力,依旧充足,它们为2022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供应了根本支撑。

  进展阅历表明,经济进展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配置条件和力量,打算资源配置条件与力量的基本因素是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结构与供应状况。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不仅一般劳动力供应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而且劳动者素养也在逐步提高,有利于进展人力资本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中国经济进展因此而具有明显的人口红利效应。

  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快速进展和持续增长,使中国由一个资金短缺的国家转变为了一个民间储蓄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外汇储备高居世界榜首、资本积累持续提高的资金充裕型经济体。这为中国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供应了相对充裕的资金保障。

  相比较而言,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和矿产等工业基础资源短缺,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进展的主要约束因素。2022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市场能源与矿产等资源品供求关系紧急,价格爆涨,导致中国企业资源品进口成本和国民经济进

  展边际成本的不断上升,经济社会进展环境恶化。2022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和世界经济大幅调整,转变了国际市场能源和矿产等资源品的供求关系,加之美元汇率走强,国际市场资源品价格爆跌。这对于资源短缺而需求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是增加战略物资储备,缓解能源与矿产等工业基础资源供应和价格约束的难得机遇。

  2022年,中国经济进展中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优势依旧存在,自然资源供应条件和价格水平将会得到明显改善。资源配置条件的变化,不仅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的经营成本与国民经济增长的边际成本,也有助于掌握资源品价格大幅上涨所带来的CPI和PPI的普遍上涨。同时,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有利于中央政府实行乐观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2022年

  中国经济增长三大因素分析

  2022年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处于下行过程,这使得中国经济具有外生性调整的特点。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后期,具有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的特点,加之资源配置条件改善,经济的成长空间宽阔,进展动力充足。在乐观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将呈平滑调整态势,经济增长水平会低于潜在增长率而保持在8%左右,同时CPI和PPI将处于3%左右的较低水平,经济结构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影响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三大因素,将呈以下进展态势:

  出口增幅较大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产品出口和出口经济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占GDP比重三分之一,中国经济因此被认为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在中国经济进展中之所以非常重要,是由于中国曾经是个资本短缺的国家,需要通过扩大出口来积累资本。同时,中国储蓄率高,消费率低,需要通过产品出口来平衡投资率高所形成的过剩产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中国具有劳动力供应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加之国内市场的巨大进展潜力,吸引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投资。FDI(编者注: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和产品出品大国,出口经济的富强为中国带来了大量贸易盈余,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和强劲的经济增长。与之相应,中国经济增长已走上了出口依靠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过度扩张的进展路径。正由于此,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动都会通过影响出口而扰动中国经济增长。

  2022年,美国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调整仍将连续,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将放缓至1-2%之间。由于本次金融危机百年一遇,经济调整幅度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国际贸易萎缩与中国出口形势严峻是不行避开的。当然,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地区和结构差别依旧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的种类,能够接受的价格水公平,都需要政府和企业审时度势,准时应变。

  基于上述变化,中央政府从2022年下半年起就间续出台了推动中国产品出口的相关优待政策,包括放松产品出口管制,调整出口产品退税率,鼓舞企业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扩大贸易合作伙伴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中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在2022年进一步发挥其效应。中国出口企业正在乐观调整产品结构、贸易结构和地区结构,这些措施将有利于出口企业在2022年提高自身产品的出口力量。

  2022年一个值得重视的新现象是,随着美国民主党政府1月份上台,新的经济、投资与贸易政策将有可能影响乃至在肯定程度上转变现有国际经济、投资和贸易格局。奥巴马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经济政策主见之一,是要对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加征税收,其目的主要在于将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吸引回美国国内,以振兴美国实体经济,制造更多就业机会。事实上,奥巴马已在2022年11月下旬提出了5000至7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增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设想。这也是国际普遍担忧世界经济调整有可能带来新的贸易爱护主义的缘由之一。

  因而,2022年中国产品出口的新变数是FDI的流向可能变化,并导致加工贸易出口的进一步下降。尽管从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可持续进展来说,美国削减贸易赤字与中国降低贸易盈余是互动与必需的;但必需避开出口过快过大下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2022年中国需要实行相应措施,以扩大内需来平滑出口过快下降与出口型经济的过大调整。当然,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出口下降与出口型经济调整,肯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进展方式。

  投资规模有所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明显特点是投资率偏高。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居民储蓄率高,消费率低,过多的储蓄必定会转化

  为大量的投资;另一方面投资对于拉动GDP增长效果最为明显,也因此成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刺激经济与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换言之,中国经济基本上是投资驱动型经济。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出口增幅急剧下降,社会消费相对疲软的不利局面。扩大内需成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定选择。历史阅历表明,在经济调整时期,由于就业与收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因此扩大投资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是企业。然而,经济调整期的产业进展和企业经营,通常都会面临需求下降和资金短缺,消失投资下降的状况。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业,经过多年进展业已处于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价格高企的状态。全国性房地产业调整势在必行,成为影响2022年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9%,商品房销售额约1.6万亿元,同比下降15%。房地产调整不仅使得本业及相关产业投资萎缩,还使得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从而弱化地方政府的投资力量,强化全社会投资紧缩效应。由于经济调整期企业投资力量和投资偏好下降,因而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将是扩大投资的有效方式。

  鉴于美国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有可能集中与深化,中国政府已出台了刺激经济的“十大措施”。中央政府在2022年底之前将投资4万亿元,地方政府也快速跟进,到1月底各地政府方案投资规模已高达18万亿元。历史阅历表明,政府投资启动快,力度强,对拉动经济增长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从中央政府确定的重点投资方向看,基础设施无疑是2022年的主要投资对象。尤其是以高速铁路和城市地铁为代表的全国交通网建设,不仅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持续性强,能够对目前市场需求不足的钢铁、水泥、建筑等产业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且可以改善目前中国交通运输中铁路和地铁建设滞后,重要能源和物资运输通道不足等状况,加强交通运输的协调性和有效性。这是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有效途径,是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载体。

  民生工程中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也是扩大投资的有效途径。依据国家建设部的规划,三年将投资9000亿元,建设200万套廉租房和400万套经济适用房。202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有助于调整和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稳定房地产业投资规模。鉴于中央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重视,以及地方政府保持房地产业投资规模的乐观性,在房地产市场整体调整的氛围中,社会保障性住房投资和建设的力度会有所加大,对社会投资的带动性会加强。

  中国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较多,进展明显滞后。生态环境的公共福利性,使私人投资不情愿涉及,公共投资在经济富强时也难以顾及。经济调整使政府有可能利用公共投资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2022年生态环境建设的估计投资规模较大,投资项目涉及面广,它的效应更多地体现在对投资环境和社会福利的改善上。

  社会文化事业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进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关

  系到民生福利,而且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教育程度。2022年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文化教育设施改造等,这些建设的投资效应主要在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展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社会文化教育事业。

  总之,根据中央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要求,根据“保增长、扩内需、促调整”的精神,并考虑地方政府保增长的乐观性,2022年相关投资项目都会进入实施阶段,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也表明2022年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将成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从而使当年投资规模有所扩大。有必要指出,政府投资总体应注意宏观效益,其目的不仅在于拉动投资与经济增长,更在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进展。

  消费水平稳中有升

  低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另一个特点,消费率约为40%,远低于国际约70%的消费水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沿着低消费——高储蓄——

  高投资——高出口的路径进展,经济全球化为这种进展模式供应了条件和动力。随着美国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调整的来临,这种进展模式将难以为继,或将难以适应中国经济进一步进展的要求。提高消费水平已成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大内容。

  消费就主体而言,可以分为政府消费、企业消费和居民消费。2022年由于经济调整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资金紧急,企业消费难以大幅增

  长。政府消费在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政府消费支出已处较高水平,通过提高政府消费水平来扩大内需的余地不大。因此,提高消费水平的着力点无疑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2022年政府将通过增加就业、调整收入安排政策等方式,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形成有效需求。

  2022年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的重点之一,是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夫消费水平。考虑到出口大幅下降,家电、轻纺等产品库存积压不断增多,而农村又非常需要这类产品的现实,可以通过增加农村消费补贴,扩大送货下乡的商品种类与销售渠道,满意广阔农夫的消费需求。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消费水平低,只要政策得当,是有可能提高农夫的有效需求,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

  近年来,为了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政府实行了一些抑制高消费的措施。2022年在经济调整、物价回落的状况下,可以更多实行刺激消费、鼓舞消费升级的措施。与之相关,中等收入以上人群消费倾向和消费力量较强,鼓舞消费的政策将有利于通过消费升级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

  住房是消费升级的重要内涵。目前,房地产市场面临深幅调整,价格下跌,成交量大幅萎缩。但住房消费在城市化加速进展阶段是家庭消费的主体,也是社会消费升级的主流。基于住房消费在社会消费中的重要地位,2022年需要进一步厘清改善性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的关系,将改善性住房问题交给市场打算,而保障性住房供应由政府担当,从而再次启动房地产市场,提高商品房的消费需求。

  11与住房消费面临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不同,汽车、医疗、教育和旅游消费的主要约束条件是收入变动所带来的有效需求变化。2022年经济调整对于就业与收入增长的影响不行避开。因此,汽车、医疗、教育和旅游消费的增速可能有所减缓,但增长趋势不会转变。这也是2022年推动消费升级和保持全社会消费水平稳中有升的主导力气。

  总之,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中,出口下降将是影响GDP增长趋缓的主要缘由。企业投资处于调整状态,投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将是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张。居民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点,通过扩大农村消费和消费升级可望保持全社会消费水平的稳中有升。

  三、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2022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鉴于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和不确定性,中央政府已在平衡短期调整与长期进展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宏观调控的基调和重点,即保增长、扩内需、促调整;将扩大内需作为根本途径,将加快进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将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强大动力,将改善民生作为动身点和落脚点,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进展。

  宽松的货币政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的核心。面对世界经济调整与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2022年中央政府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工作的重点将从掌握物价上涨转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措施是: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下调利率,降低企业

  12融资成本;增加信贷渠道,为中小企业供应资金支持。

  乐观的财政政策

  财政是中央政府反周期调整的主要政策工具与调控手段,即在经济下行过程中,政府需要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22年乐观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加大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建设支持力度,保持全社会投资平稳增长;加强出口退税,促进产品出口;适度减轻企业与个人税收负担,增加企业与个人收入;增加社会保障与文化教育支出,刺激扩大内需。

  优化的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与经济进展水平相联系,反映经济均衡的程度与可持续进展力量。产业结构失衡是中国经济进展中的突出冲突,也是2022年以来经济回落的主要内因。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结构调整是2022年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

  2022年产业政策的基调是优化结构,主要着力点是:压缩过剩产能,完善产业体系;大力进展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与服务业,加快产业升级。

  敏捷的储备政策

  战略物资与黄金的储备状况,往往反映一国的经济条件与抗风险力量。受资源禀赋与体制机制的制约,多年来中国的储备观念落后,制度缺失,储备数量严峻不足,储备结构失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储备落后将难以适应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与汇率体系调整,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抗风险力量。2022年的着力点在于:加大能源与矿产

  13等战略物资储备;调整金融储备结构,增加黄金储备。

  总之,2022年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以国内经济均衡为基础的国内外经济均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可以预期的。中国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应对出口增幅的下降,通过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来对冲房地产投资规模的缩小,通过进展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与服务业来替代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收缩,通过利用外汇储备加大战略资源进口、来缓解能源及矿产等资源不足的冲突,通过加快转变进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要素供应条件、理顺各种经济关系、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可持续进展打下坚实基础。

  14

篇三: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政研论文:2022年中国经济开展趋势-学习材料

  2022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通过及时推出的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宏观政策,我国成为率先从“大衰退”中走出的重要经济体。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及经济运行所呈现的趋势,2022年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构造转型和政策调整期。综合来看,将来一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向将凸显三条主线: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复归、经济构造的调整、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化视角。

  一、政策主线:经济复苏与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回归

  在2022年我国以超常规刺激方案实现经济复苏之后,2022年将是我国经济经过危机冲击触底、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起点。因此,观察2022年宏观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即从危机应对时期的超常规刺激政策中平衡退出、向正常化回归。“正常化”与“退出”意味着宏观政策将从超常规状态,通过适当的时间窗口、政策工具、退出渠道与节奏,逐步回归到正常宏观经济环境下所需要的正常化政策。这条线索会成为观察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的一条主线。

  在宏观政策正常化的主线下,需要重点把握的主题有三个:信贷投放、通胀预期管理、非政府市场需求。

  〔一〕信贷投放

  在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融资构造下,信贷始终是观测我国宏观经济正常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信贷投放是2022年危机应对政策基调下最突出的政策,也是影响金融市场最为显著的经济变量。

  2022年的信贷增长对我国经济应对危机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如此高速的信贷投放是难以为继的。在宏观经济回复到正常状态后,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就必然涉及信贷投放的调整,适度宽松同样需要强调宽松的“度”。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而言,2022年应对危机时主要强调宽松,但在2022年宏观经济正常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强调“适度”。按照经典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信贷的增长速度应由三局部组成: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程度、适度的增长空间。依此推断,假如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回到9%~10%的正常程度,通胀也回归至2%~3%的理想范围,再预留3%~5%的适度宽松空间,那么2022年货币信贷增速将保持在17%~18%左右,新增信贷投入大概在7万亿~8万亿之间。虽然银行信贷有明显的减弱趋势,但2022年和2022年两年合计信贷规模在历史上仍处于高位程度。

  〔二〕管理通胀预期

  从理论研究看,2022年是否需要管理通胀预期曾一度有分歧。一种观点强调2022年的通胀仅仅是预期,包含1%左右的翘尾因素和预留的一局部新涨价空间,大致测算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程度也只有3%左右。因此,这类观点认为提出管理通胀预期过于超前,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复苏。然而,从通胀的预警指标选取看,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金融市场投资决策,CPI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预警性都是值得疑心的,很大程度上它们并不是判断通胀的良好指标。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历观察,明显的通货膨胀形成往往需要具备三方面因素:其一是实体经济需求的大幅增长;其二是信贷投放的高速增长;其三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目前投资已大幅增长,信贷投放增长也非常快,所以2022年的物价程度受农产品影响将会非常大。因此,管理通胀预期的基调反映了决策的超前性,同时也可视为宏观政策正常化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三〕培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化需要关注的一个政策着力点是培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降低对政府投资需求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防止二次探底。以2022年底4万亿财政支出方案为代表,通过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我国经济从危机中迅速企稳复苏。然而,从推动经济复苏的动力看,政府投资推动仍然主导了复苏进程。因此,将来我国经济的前景本质上取决于政府主导的短期刺激增长能否顺利转化为市场主导的可持续增长,而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那么在于培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

篇四: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政研论文:2022年中国经济开展环境分析^p-汇报材料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p

  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场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方案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p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晋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将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程度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如今: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开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宏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藏和宏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上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将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场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构造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开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仍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程度的改善;消费晋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22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比照拟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藏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进步。但也要看到,2022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相关链接:2022年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通胀问题

  2022年,一方面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资、能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因此,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22年的通胀问题不会非常突出,但下半年开场通胀的压力可能明显增强。

  〔二〕房地产问题

  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解决房地产“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关注和控制楼市中虚拟资产因素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实在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立;三是鼓励居民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四是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篇五: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作文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价值观念上仍然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是,资本主义国家从其自身利益出发,需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经济发展和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这就使两种制度国家的共同点增多,交流与合作成为国家关系的主旋律。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国家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全球化的机会,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济,加快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尽快加速经济建设。全球化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开阔视野,促进社会主义国家思想观念的变革。但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在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问题。

  在21世纪全球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各类型国家在发展中所面临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议题。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由局部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退化转变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比如资源耗竭、土地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环、酸雨和物种灭绝,等等。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由局部和有限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其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样,影响程度日益广泛而深远,不仅直接损害人类的健康和福利,而且对地球生命整体构成了威胁。因而,在人类发展经济、改造自然的整体能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保持人

  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就需要新的精神资源来提供支持。

  我国已把生态环境治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具体实践之中。党和国家提出了“加强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这将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划分已经不像以前重要。伴随着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逐渐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阵营。贫穷落后不等于社会主义,单一的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样也不等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行掀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全面、最深刻的社会转型。

  改革开放打破了所有制结构单一化、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种所有制结构要求对政府治理及其模式进行重新定位与选择。要为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同等市场条件,逐步消除存在的政策歧视,这是保证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打破各种所有制界限,在政策上允许和鼓励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因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只有这样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

  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之初,基本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但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效率降低,技术进步缓慢,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实施了

  不同程度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市场经济,因为没有社会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高度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也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要靠科学技术,当各商品生产者都追求

  以技术取胜的最大利润时,就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是在社会生产落后的情况下,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现在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发展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必须要具备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其次是适度分散而不是过度分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经济不发达,同国有经济比重低、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和地区相比,从实际需要出发,可能更需要政府干预和集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如“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社会政治发展的重大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发展尚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落后的生产工具,破坏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农村交通设施落后,农业基础薄弱等等。建国初,现实国情决定政府作出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我国工业经济取得卓越的成效。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在这一体制的影响下,

  现实的制度性歧视和传统的文化歧视使得“农民”在事实上与“居民”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并且很难凭主观的努力来改变这种差距。乡镇企业曾经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无限活力,但近年来,由于缺乏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乡镇企业不敢大胆创新。就其自身而言,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的限制,乡镇企业也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针对这些问题,各方面制定了一些对策,稳步推进城镇化,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但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们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先进的生产力必然要有先进的文化与之相适应,并为之服务。我们党非常重视先进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针,比如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进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提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对这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全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这“三个准确把握”,说到底,就是要求全党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该看到,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理念、文明传承和精神追求的外在体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更深层次地体现为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

  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大众文化,它是一个既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又有坚定的自主性的文化体系。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只有牢牢把握这个方向,才能吸收世界的先进文化成果,同时抵制和消解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才能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进。

  精神文明建设是面向全社会的,每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都应从自我做起,努力加强学习,提高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使中国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驾齐驱、共同前进。

篇六: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经济的论文范文

  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开展,成为世界经济开展的奇迹。下文是

  为大家搜集的关于中国经济的论文的内容,欢送大家阅读参考!

  谈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外资企业的开展现状及困境与应对措施

  自十一届

  以来,大量外资企业入驻中国,既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外资企业入驻中国

  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外资企业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经济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其次外资企业的不断开展也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的进程;第三,外资企业为我国的税收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是我国税收的重要之一;第四,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产业化结构的升级,加快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转变的步伐;第五,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的压力,解决了

  的就业问题;第六,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对我国技术的开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建设,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高技能的人才等,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开展。

  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开展现状

  我国的外资企业是伴随着我国的和对外开放政策而逐步建立并不断开展的,至今已形成较为庞大的外资企业规模。在中国新经济常态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下,外商

  持续地对工业领域投资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使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对我国工业的奉献不断增强,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外资不断开展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出来,外资企业不断向东南亚以及南亚转移,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结构的转换,背后是跟中国的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要素的本钱增加高度相关的。与此同时,众多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的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开始渐渐入驻中国,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与活力。

  (一)经济新常态下外资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党的以来就中国经济大势和所处的阶段,作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

  政策消化期”

  叠加的判断,这是对我国经济开展阶段性的理性认知,也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

  和制订重要的经济政策的客观依据”。在新的一轮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的形势下,诸多外资在

  经济开展新态势的认识与把握中,局部规模小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及人们个性化效劳的外资公司选择搬离中国,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就广东拥有一万家之多的东莞市来说,xx年关停外资企业428家,与xx年根本持平,其中这些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

  组装企业,也就是说他们产品的技术、渠道和品牌并未在中国生产,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各项生产要素的增加是他们选择搬离中国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仍然是投资战略重地,在初级制造业离开中国的同时,一些企业的核心先进技术企业,以及外乡研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发部门纷纷进驻中国。我们认为,对于一些初级

  产业的离开不用慌张,从大趋势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高端产业正在不断到来,重要的是,我们要尽早地适应这种趋势,调整相关的政策,促进行业企业能够及时跟上国际分工开展的步伐,这也正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的真正脱胎换骨。

  (二)劳动力本钱等各项生产本钱要素不断增加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劳动力的本钱仅为外国劳动力本钱的十分之一,如此廉价的劳动力使的外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转入中国,以此来降低本钱,但是如今,“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资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及“富士康跳楼

  ”促使工资不断提高,在《劳动法》中也提高了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不再明显,现如今中国的人工本钱,也就是劳动力的本钱,这些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本钱每年都有8%~10%的上升”。这种上升的结果是,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一个熟练的纺织工人,月薪到达3000人民币,相当于500美元这样一种水平。但是在东南亚的国家,比方柬埔寨100美元就够了。人力本钱的上升、生产各项本钱要素的上升都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产生巨大影响,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外资企业更是选择搬离中国,选择东南亚的越南、老挝、及西亚劳动力本钱较低的国家。这也是近几年中,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工业大量的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不仅是在华外资调整策略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调结构的现实需要。

  (三)两税并轨政策的实施给外资企业造成困扰

  在新经济常态下,两税并轨是近年来新出的一个热词,是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合并成一部所得税法。在税率等方面对内陆企业和对外资企业执行同样的税率,一视同仁。这就意味着以前中国为吸引外资而

  的一系列

  措施将一去不复返,使外资企业面临巨大挑战,过去在

  政策下,外资企业在特区的税率是15%,在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的税率是24%,新通过的《

  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使用统一的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本确定为25%,这对于特区内的外资企业影响较大税率上涨了10%,对于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的外资企业影响较小上涨了1%,但不管是特区内的外资企业还是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的外资企业的税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使外资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也是局部外资企业选择搬离中国的原因之一。

  二、经济新常态下外资企业的应对措施

  新经济常态下,中国经济正在以独特的方式蓬勃开展并且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尽管面临着劳动力本钱上升、税收

  政策减少、环境税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开征以及各项生产要素增加等压力,中国仍吸引不少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外资企业在中国仍有巨大开展空间,蕴藏无穷的开展潜力。

  (一)突出重点加强对外商投资方向的引导

  投资重点主要放在根底产业、根底设施和高新技术工程上,特别是能源、交通、高新技术产业等工程,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大胆吸引外资,为我所用。对于贸易、旅游、金融等行业,大展身手,适度开展。对于某些高新技术工程,特别是进口替代产品。适当放宽内销比例,以提高外资投资和追加投资的积极性。

  (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水平,降低劳动力本钱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面对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这一问题,外资企业要想方设法从其他方面降低劳动力的本钱,将此影响减小到最小,减少对企业的影响。外资企业自身要调整薪酬管理制度应对劳动本钱上升这一问题,提高绩效工资的比例,实行多劳多得的奖励政策,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劳动者工作时间和报酬代替员工增加等,通过这些措施来不断降低工人工资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持企业平稳较快的开展。

  (三)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新税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两税合并之后,对外资企业的税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所以对高新技术产业仍然执行百分之十五的税率,这给外资企业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时机。“国家科技部门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法规》里规定了生物制药、信息工程等十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到的产业比拟广泛,因此外资企业可能尝试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其实在中国假设干外资企业只是将工厂挪到了中国,但是公司技术研发却仍然保存在本国,外资企业可能将公司技术研发产业也一并移到中国,进而取得

  提供的百分之十五的税率,此外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也可能进行产业转型,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结语

  党的以来的“新常态”经济思想,是全面科学理解与引领中国经济开展走向的“总开关”和“金钥匙”。外资企业如何把握新态势下经济开展的动向,在我国经济既要走出高速增长的“纠结”同时,又要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的前提下,让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以保持经济总体的健康运行,外资企业的“进退间”是

  经济开展态势的有利回应。在未来经济新常态的开展中,我们应当在继续保持宏观经济形势根本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各项,进一步释放我国的各种活力与红利,实现我们的伟大的“中国梦”。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浅析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结构转化路径

  提高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益是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我国的经济会议在xx年就提出了国家经济的开展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为重心,要通过转化经济结构为这项重心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阻碍了我国相关经济法规的落实与实施,为了解决这一工作难点,我国研究人员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找出经济结构失衡与经济增长效益的内在逻辑以及,还要通过转化经济结构找到提高国家的经济增长质量以及效益的方法,这样才能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化提供有效的依据。

  1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态势

  从

  以来,我国的经济效益一直在不断的提升,在经济稳定持续开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人民的收入分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贫富差距在一点点的缩小,过度开采能源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使人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我国生态环境的代价也在逐渐下降。刚刚

  开放时,我国

  制定了“赶超型”经济开展战略,这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逐年提升,在xx年已经超过,在世界排名中到达了第二,但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也使得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一定漏洞,经济结构失衡极大的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制约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开展,而且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出现了较大的矛盾,城乡的开展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冲突,很多产业结构也存在失衡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率。

  2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结构性约束

  经济增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有时经济结构局部的失衡反而会促进某一经济产业的快速开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在不断变化,如果不对经济结构失衡问题进行调整,会极大的制约我国经济的长远开展,还会阻碍经济数量、经济质量以及效益的增长。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结构性约束可以从需求结构、供应结构以及产业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2.1需求结构约束

  需求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利用乘数效应可以改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需求结构与产品供应无法适应的话,可能会造成需求过盛、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也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波动性。随着我国的不断开展,经济市场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市场总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消费需求正在逐年下降,而投资需求却在大幅上升,并且我国的外贸需求在不断的开展,其占总产出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消费动力与投资与外贸动力相比明显缺乏,这也是我国需求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需求结构的失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加剧了我国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的比例。投资与出口在总需求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加大了我国内需结构调整的难度,对外贸易的扩大,也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益。

  2.2供应结构约束

  供应结构作为影响经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关键因素,是影响要素产出效率、经济增长规模报酬以及经济

  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资本的供应仅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但是在新增长理论看来,扩大人力资本供应和技术研发供应不仅能够实现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还能推动资本的规模报酬递增,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2.3产业结构约束

  产业结构对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劳动力流动、物质要素的配置创造了空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逐渐向生产率高的部门流动,提高了全社会的要素配置效率,不仅为初次收入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分配的改善提供的条件,也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创造空间,但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改善。

  3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结构转化路径

  3.1以调整需求结构的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作为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与出口,在总需求结构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构成了约束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需求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第一,逐步转换投资方式和渠道。通过集约和规模效应发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投资需求在总需求结构中的比例;第二,调整出口结构,在保障出口平稳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协调出口商品结构与国内消费结构,降低出口扩张对国内生态环境的压力。

  3.2以改善供应结构的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在以追求数量增长为目标的增长模式下,地方

  普遍增加对短期增长效应较高的行业或产业进行投资与建设,而无视了对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投入,形成了产能过剩、技术和人力资本错配的情况,降低了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因此欲通过改善供应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量和效益,就需要调整最终产品供应结构;强调

  在公共品供应方面的责任与职能,使

  在有限财政支出的约束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比例,加大教育、培训等公

  品的投资建设力度,为劳动力素质水平的提高提供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结构的转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益,但是在转化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

  的职能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与措施,还要发挥

  职能催促与监督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需要结合经济市场的相关机制,要优化经济市场的资源配置,使各项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与,这样也有利于调整经济市场的结构,使需求结构、供应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可以得到更好的优化。

  在调整经济结构时,鼓励市场主体的参与,也可以为经济结构的转化提供良好的经济根底。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率的最正确结构转化路径是就将

  与市场以及市场主体有效的结合起来。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七: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2022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2022年将是中国实现其历史性财富转移计划的关键年份,中国经济环境将展现出怎样的新变化呢?现在,本文将对2022年中国经济环境进行预测,以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展动向。

  首先,在2022年中国将会继续拥有坚实的政治稳定,可能伴随着新的改革措施,中国政府将会积极推进国家治理,加强中国的政治安全,实现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稳定。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将会通过加强公共管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经济环境提供更多的支持。在政策环境的改善下,宏观经济环境将会持续变得宽松,中国经济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其次,2022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中国经济仍将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多元化的市场。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中国将大量投入研发,促进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将积极推进财政改革,营造良好的财政政策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再者,2022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将会更加健康。随着新政策的出台,中国将继续实施分类发展政策,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扩大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的市场渗透,不断完善中国经济结构。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积极促进外贸发展,推动双边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同时继续提高全球投资环境的可靠性,为中国经济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1-

  最后,中国的金融业在2022年也将会有了很大变化。在金融业的改革进程中,中国将不断推动金融供给结构的完善,实施宽松政策,促进金融市场的深化,并鼓励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发展,这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2022年中国经济环境将会发生积极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保持高速增长,政策环境将得到稳定改善,宏观经济管理将更加深化,金融市场将会更加完善,外贸发展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

篇八: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论文202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22年经济形势论文篇一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摘要:中国的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国际收支;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国的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

  关键词:宏观经济

  2007年上半年经济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涨幅呈现上升势头。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的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

  从2002年底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上升通道,2003年到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持续保持了10%或略高于10%的增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的起伏。2007年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经济增幅根本在1个百分点的区间内波动。二季度经济增速加快,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比预期要好,近期IMF已将2007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从4.7%调高到5%。加之局部企业对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的提前反响,抢在7月1日前突击出口,使二季度贸易顺差增加较多。下半年随着异常因素的消除或减弱,出口增速归于正常,从年度看,增长有望回复到正常水平。

  近五年,是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波动较小的时期。其间,我们克服了非典的冲击,消除了国际市场原油和局部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不利影响,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开展,国民经济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12万亿元跃升到20万亿元以上,人均GDP到达2000美元。应该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

  保持价格总水平的根本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四年多来,国际市场原油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原油价格从2003年海湾战争前的25美元/桶左右,跃升至70美元/桶以上,平均价格水平超过了60美元/桶。其它初级产品价格都程度不同地上涨。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年均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年均上涨7.6%,而居民消费价格年均只上涨2.1%;核心CPI根本稳定在1%以下。2004年CPI的短期上涨,2007年5、6月份CPI的上涨都与农畜产品的价格波动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对我国传导性影响,加上2006年肉价偏低,导致生猪存栏、出栏下降。2007年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工程后的核心价格指数仅上涨0.9%。因此,价格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结构性的,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在回落。总体来看,总供给、总需求关系并没有发生突变。回忆1973年和1982年两次石油危机对当时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开展形成的冲击,比照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开展和物价水平,说明我们的宏观调控是卓有成效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宏观调控必须高度重视的目标之一,在一个13亿人口规模的大国尤为重要。2003年至2006年,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空间,四年内城镇新增就业近4,000万人。2007年以来,我国在面临就业顶峰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就业人数仍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继续向好。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已完成全年方案任务的7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就业增加,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打下了稳固的根底。

  保持国际收支的根本平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十分重要。从2005年开始,我国贸易顺差明显增加,并呈继续开展的态势。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汇率弹性,两年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8.6%左右。同时,取消局部商品出口退税,开征出口税,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促进进口。全面清理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放宽居民、企业用汇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我们既要看到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是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综合表现,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加劳动力就业,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减少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贸易顺差增加是经济全球化和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必然结果,是我国比较优势的客观反映,也与我国当前的开展阶段有关。从历史看,一些大国在经济起飞阶段往往都经历过较长时期的贸易顺差。美国在1874年至1970年的97年里,有93年是顺差。德国在1952年至2005年连续54年保持贸易顺差,日本从1981年以来连续25年顺差。需要特别重视的是,要充分吸取国际经验和教训,综合考虑我国开展水平还比较低,就业压力比较大等根本国情,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关系中,求得协调和平衡。

  总之,2003年至今的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根本平稳、就业增加较多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有的已经有效缓解,有的正在采取措施,形势是好的。

  二、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开展进入到新的阶段。消费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过去四年来,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

  值比重由40.5%上升到43.1%,采掘业、能源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轻纺工业相互促进,快速开展,投资大幅度增加,仅制造业投资就有9万亿元左右,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制成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形成了大量出口能力。与之相适应,根底设施和根底产业明显加强。四年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增加2.6亿千瓦;铁路营业里程增加0.5万公里,而且随着提速,总体运能增加;公路里程增加169.2万公里,特别是高速公路增加2万公里,综合运输体系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明显缓解,制约经济开展的瓶颈根本消除,使经济开展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

  进入新世纪后的这几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过去四年,城镇化率由40.5%上升到43.9%,城镇人口新增7494万人,年均增加1874万人。城镇人口和劳动力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有效扩大了社会需求,既包括城市教育、医疗、交通、通讯、食品等一般消费需求,也包括城市住房、根底设施建设等投资需求。这些需求都扩大了市场的容量。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进入二、三产业,从农村进入城市,也明显增强了要素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保证了要素本钱没有过快上升,提高了总供给能力和水平。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过去四年,一些深层次的体制矛盾逐步缓解。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不断健全,资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贷款下降,内控能力增强,银行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股权分置改革卸掉了困扰资本市场开展的历史包袱,直接融资能力明显提高。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控制力、支撑力、带动力增强,盈利能力提高。与此同时,非公经济快速开展,活力增强。微观经济根底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过去四年是我国对外贸易开展最快的时期,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9.8%。累计引进外资2374亿美元。对外开放度明显扩大,这一方面有效增加了总需求,也改变了需求结构;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总供给能力。在我国出口总额中,2006年,外资企业所占比重到达58.2%;进口总额中,外资企业占比到达59.7%。

  过去五年,是近30年来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这既有我国经济增长的奉献,也为我国经济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2007年情况看,世界经济增长比预期的要好,预计将到达5%。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在2.2%左右;欧元区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经济增长将接近2.3%:日本经济快于上年,全年经济增长大约在2.3%左右;亚太、东欧、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和开展中国家经济大体接近上年的增速。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速提高的外部原因。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四年多的快速开展是总需求水平不断提高、总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是不断克服开展中的矛盾、消除开展瓶颈的结果;是中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潜力不断释放的结果。

  三、中国的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是近几年宏观调控的重点。2007年以来的经济结构和开展协调性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积极变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初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奉献提高。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增速的幅度收窄。区域经济开展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生产和投资快于东部地区。上半年,中部地区工业生产增

  长19.1%,比东部地区快1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9.7%,比东部地区快1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城镇投资增长35.6%,比东部地区快13.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增长30.2%,比东部地区快7.9个百分点,呈现出东部投资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轻重工业比例有所改善,局部“两高一资”产品生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上半年,重工业生产增长19.5%,轻工业增长16.4%,重工业生产增速快于轻工业3.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缩小0.9个百分点。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20.1%,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此外,经济开展与社会开展的协调性增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继续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在连续三年保持20%左右快速增长的根底上继续大幅增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26118亿元,同比增长30.6%,比上年同期加快8.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3.9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润在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根底上继续大幅增长。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0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76亿元,增长42.1%,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经济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说明了经济开展的成就。过去四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6.2%,随着就业增加,工资水平提高,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参加根本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人数继续增加。

  总之,尽管经济运行中一些领域、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和问题,但从全面的观点、开展的眼光、综合的视角看,当前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开展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过去四年多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的、必要的、正确的,宏观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国际收支不平衡还比较突出,流动性过剩问题还比较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的压力;食品价格的上涨受畜产品生产周期及国际粮价影响,近期难以回落,价格上涨压力还比较大;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较多,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短期内还很难根本缓解。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坚决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使国民经济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又好又快的开展。

篇九: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2022年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2022中国经济形势论文

  2022年我国经济形势论文篇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摘要】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环境,经济开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也不容乐观,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开展实际,提出两大方面的对策建议,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走集约开展之路。

  【关键词】经济形势;宏观调控;对策建议

  过去五年,我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取得平稳健康开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中国速度”、“中国经验”已经成为世界中心话题。世界传媒巨头默多克就说出这样一个新闻传播事实,“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由此可见中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之高,影响力之广。

  202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制定这样的经济开展目标一方面考虑到要保持经济适当增长以带动就业,另一方面也按照的要求,把经济开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讲求稳中求进。实现这些经济目标,就需要有良好的开展环境,但是就我国现在所处的开展环境来看不容乐观,我们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际风险

  (一)主要兴旺经济体经济开展缓慢,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主要兴旺国家去债务化进程将抑制经济增长。美国自奥巴马连任以来,政治形势趋于稳定,但是各方对“财政悬崖”问题担忧加剧,两党将在剧烈博弈中共同采取行动缓解这一问题,后果那么将是美国政府出现更高的债务水平。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会抑制美国经济复苏,减弱其增长势头。

  欧债危机的紧张形势短期内已有所缓解,但是欧盟仍然没有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未来经济低迷态势难改。加上塞浦路斯危机的爆发,使欧洲的财政风暴又开展到强力削债的新阶段,与财政收紧相辉映,风险自然上升,欧盟经济2022年会出现停滞状态。

  新的一年,日本经济增长动力缺乏。其国内非贸易部门拉动经济增长能力有限,而贸易部门那么受外部形势影响严重,日本高达2.3倍多的公共债务率会直接危及财政可持续性,加上日本挑动钓鱼岛争端等,对日本经济影响较大。

  (二)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缺乏

  新兴经济体的第一梯队就是金砖五国。然而受兴旺国家经济下滑的影响,导致其外部需求萎缩,以及为抑制国内泡沫而采取的收紧政策,致使新兴经济体出现了经济整体减速的态势。巴西,2022年仅增长1.5%左右,印度仅增长5%左右,俄罗斯增长4%左右。但相比世界兴旺国家,新兴经济体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影响我国出口贸易

  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各国为保护自身的民族企业,加大了贸易保护壁垒。而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国外市场依存度过高,像钢板、光伏产品、通讯设备等连续几年遭受贸易救济调查,影响我国出口贸易。

  二、国内压力

  (一)实体经济利润空间缩小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底。然而受市场需求乏力和要素本钱上升的双重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大局部投资者转向金融、担保等领域,实体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场需求缺乏。国际上主要兴旺经济体失业率仍处高位,新兴经济体又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水平较高的双重压力,致使我国实体经济外需缺乏。从国内市场上来看,受经济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今年年初以来国内市场需求明显减弱。

  要素本钱上升增大企业经营压力。原燃材料本钱上升。随着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上调及铁矿石、稀土、铝土等原矿进口价格上涨,我国制造业企业原燃料本钱不断上升。此外,成品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开展产生较大冲击。同时,由于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本钱高,增加其经营风险。

  (二)资源和环境压力

  由于我国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难循环、低效率的开展模式,导致我国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使资源和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反过来影响我国经济开展。

  2022年我国经济占世界的10.41%,而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20%,钢材占49%,水泥占55%。同时,近几年高速的经济开展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导致癌症村的大量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也吞噬这我们的经济开展成果。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22(公众版)》,2022年,生态环境退化本钱到达15389.5亿元,占当年GDP的3.5%。

  三、针对当前经济开展环境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

  2022年要保持7.8%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因此,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要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同时,适当提高中央预算赤字水平,扩大财税政策的盘旋余地;还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经济形势的开展变化,适时适度的进行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二)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走集约开展之路

  1、扩大内需。

  坚决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开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而扩内需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消费,扩消费从四方面进行。一是提高消费能力,增加老百姓收入,让他们有钱花;二是稳定消费预期,完善收入、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三是增强消费意愿,了解老百姓的消费偏好,完善消费结构;四是改善消费环境,加大食品药品的监督检查力度,让老百姓敢消费。

  2、开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底。我们应完善各种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开展。一是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撑,本着“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的原那么,着重促进制造业与效劳业的深度融合。二是把集群开展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集群开展可以壮大企业规模,降低交通物流等本钱,产生规模效应。

  3、加大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要按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开展。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耕地、工业用地、宅基地集约开展;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注重开展低碳化,提倡绿色消费、绿色建筑,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2022年我国经济形势论文篇二

  《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政策分析》

  摘要: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参与国际经济是结合了现代经济学与我国经济特点的特定产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低迷、金融危机的贫乏,我国经济也遭遇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对我国的影响,在此根底上,提出了扭转不利局面、开展我国经济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世界经济;进出口;经济政策

  科学、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对一个国家经济开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通过经济政策的左右着手,不断提高其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应对世界经济形势。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一定的危机与动乱,因此,讨论经济政策尤其是对外经济政策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形势成为大家所瞩目的问题。

  一、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一)进出口顺差形势遭受压力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贸易和直接投资渠道来传递,而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变化渠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尚很有限。在

  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中,美国经济将大幅下挫,增长率由上年的5%下降到1.5%左右,是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二)在我国的跨国企业利润降低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是双重的。在收入效应的作用下,企业会因利润下降投资能力减弱而减少投资包括在海外的投资;而在替代效应的作用下,企业会因本国经济的不景气而将投资转投向其他地区,从而扩大海外投资。因而兴旺国家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利于资金流向经济开展相对平稳的开展中国家。另外,伴随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减速,美元和欧元的利率都相继大幅调低,更减弱了兴旺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

  (三)资金风险加大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金融资金出现了诸多问题:第一,局部银行不良贷款率处于偏高状态、脱离实际情况,局部银行通过注资开发客户或进行新的贷款来清收不良贷款从而导致新的风险;第二,在信用社中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没有依照标准进行操作,随便置换其他银行贷款、不按规定发放贷款和贷后资金监控不到位问题仍普遍存在;第三,工程贷款的隐藏风险较大,集团客户贷款风险聚集,局部地方根底设施工程贷款的财政还款缺少有效保障;第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评估不合理、评估没有按合理标准运行,实物抵债资产底数不清、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合规处置资产、变相公开竞价。

  二、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政策简析

  (一)继续扩大内需

  在外部环境总体影响评价为不利的情况下,应继续贯彻扩大内需的政策,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为使出口部门仍能保持生产的连续性,扩大内需的方向可以考虑能够尽量利用受全球经济减速打击较大的出口能力,如加大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力度,用扩大国内市场的方式来减小全球电子产品市场不景气的影响,这样当外部市场周期性上升到来时,就可以迅速进入和占领国际市场,这样既有利于当前的经济开展也有利于将来的经济开展。

  (二)吸引跨国公司入驻我国

  建设必要的根底设施与交通枢纽。根底设施与交通枢纽的核心在于飞机及机场相关配套设施,它能够为多家跨国送死提供多种效劳,如物流信息效劳、公共物流设施及综合效劳。兴旺国家目前都积极推动其国内机场的航空园区化建设,为国际贸易提供的航空枢纽和更加优质的效劳。通过这样,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入驻本国,从而产生集聚效益降低生产价值链本钱,同时根底设施建设有利于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是推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手段,带动大片地区的开展。德国、美国、日本等都建成了相领先进的根底设施,并在其国内交通条件的根底上增加其效劳范围。

  (二)引进国际先进的跨国公司入驻

  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与经济开展关系密切,一个国家离开跨国公司,就不能开展完善其国际贸易。综上可知,许多经济城市都有强大的跨国公司作重要局部。目前,运力缺乏是制约国内企业的瓶颈,难以满足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我国经济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建立基地,带动劳动力等需求的增加。政府要加强交流,广泛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利用多个市场和资源,共同推进可持续开展目标。同时可以通

  过多种方式吸引跨国公司,如减免相关费用、增加补贴和加强营销等方法来,帮助它们开拓市场。

  (三)加大金融掌控力度

  首先,要掌控资金流动,强化对基层金融机构的存储。各级政府应将资金存储倾向于基层金融机构,使基层金融机构赢得存款流向的主动权,在金融政策上予以优惠,对投资担保公司的潜在存放资金及时了解,从而采取有效举措,防止基层金融机构的时点存款起伏过大。同时做法要对于信用社的经营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以此采取相关措施,并进行信用社的优化和效劳提升。同时,要加强风险排查,保证正确的管控信贷投向。政府部门要建立多层级的风险排查机制,防止信贷资金进入非法资金领域,扩大调查范围至与贷款客户关系密切的人。发现与“投资担保公司”有资金来往流向股市、房市等领域或贷还贷、还息、变相高息转借的客户,要当即收回贷款,为我国经济的风险躲避提供助力。

  三、结语

  国际经济是我国经济开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得到快速开展,贸易顺差保持较快增长。当前遭遇的国际经济压力,要强化经济风险监管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探寻更加完善的经济工具,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把握,制定相应的机制,保障我国的经济利益。

推荐访问: 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中国经济 影响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