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生肌疗法研究王玉章7篇

时间:2023-07-02 14:48: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回阳生肌疗法研究王玉章

  

  9.1丹参散结汤(王玉章)

  (组成]紫丹参12克、黑玄参12克、白芥子10克、当归10克、山药10克、丝瓜络10克、橘核10克、熟地10克、生地

  10克、莪术10克、忍冬藤30克、鸡血藤20克。[功用)温肾散寒,健脾化湿,活血通络。

  .[主治]阴茎硬结症或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属中医玉茎结疽范畴。(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加减]若年事已高,排尿不畅,或年轻而腰酸疼痛明显并伴有早泄、阳痿者,可酌加续断、桑寄生、山萸肉、金狗脊、仙

  灵脾等;少腹胀满,尿意不尽者加乌药、木通、琥珀;便溏畏寒,舌体胖大,边有齿痛者加白术、茯苓;阴茎硬结疼痛明显者加玄胡、Jrib子,体质较好而硬结日久不消,舌暗红,有瘀斑瘀点者加三棱、夏枯草、桃红、红花、水红花子。

  在汤药停服期间,可服用丸药、若肾虚明显者予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瘀血明显,体质较好者予活血消炎丸、大黄广虫丸;寒象明显者予阳和丸、回阳通络丸。[案例]周××,男,48岁。1980年3月初诊。1979年体检时发现阴茎左侧有半粒大小之硬结,勃起时阴茎向右上轻度弯曲,无不适感。就诊时硬结增大。微痛,勃起时疼痛加剧,性功能减退,早泄,伴失眠多梦,纳少,偶有排尿不畅。检查:阴茎海绵体可触及1.5×1.0厘米及1.5X2厘米硬结2个,呈葫芦状,边缘清楚,质地较硬,表面不规则,有轻度压痛。舌苔薄白,脉沉弦。西医诊断:阴茎硬结症。证属脾肾两虚,寒湿阻络。治拟温肾散寒,健脾化温。处方:

  生熟地各10克、白介子10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莪术10克、夏枯草10克、丝瓜络10克、丹参15克、玄参15克、枸杞子15克、鸡血藤30克。

  治疗过程中曾加减应用过牛膝、首乌藤、连翘、猪苓、泽泻、生黄芪等药。共服药100余剂,在停服汤药期间,配合服用活血清炎丸、养血荣筋丸、滋补肝肾丸等药,局部外用消化膏。至1981年4月,患者自述阴茎疼痛消失,勃起时无弯曲畸形,早泄、排尿不畅等症状均消失。检查阴茎海绵体已无硬结。

  附

  王玉章简介:王老生于1916年,河北人,现任北京中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顾问,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

  审委员会评议组成员。王老擅长中医外科,尤长于泌尿系及男科疾病的治疗。在95年治愈山东姑娘杨晓青“怪病”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时名震海内外。

篇二:回阳生肌疗法研究王玉章

  

  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8月第21卷第8期 JETCM.

  Aug.2012,Vo1.21,No.8 ?1285?

  ?医籍研析?

  急下存阴与甘寒生津法合用治疗土燥水竭证 探析 陈东亮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2)08—1285—02 【摘要】 《伤寒论》土燥水竭证常见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急重阶段,应用急下存阴法截断扭转,配合甘寒生津法 扶正固本,使腑通、热祛、津复,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 急下存阴 甘寒生津 土燥水竭证 土燥水竭证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对著名的“阳 大承气汤攻下之力峻猛,针对“土燥”甚为合宜,然似与“水竭”这 明三急下证”和“少阴三急下证”的高度概括,“腑实、热结、津伤”

  一重要病机有间。所谓土燥水竭证者,燥热亢极,阴津将竭,肠道 为该证3大主要病机,仲景设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然 干涸显而易见,肠腑不通,即使峻药猛攻,所下燥结亦难畅快,又 观全方,攻下泻热通腑之功有余,而乏滋水养阴之效,对机体欲 不可避免峻下药物本身有伤津可能,因此需加滋阴生津药物扶 将耗竭之阴无法及时补救,且攻下之举,水分必随燥粪外溢,重 正固本。结合临床实践,笔者多以增液汤加减甘寒生津。该方为 伤其阴液,因此,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急下存阴法与甘 温病学家吴鞠通首创,药味精简,配伍严谨,在《温病条辨》诸多 寒生津法合用.更能起沉疴.拯垂危.兹略抒管见于下。

  方剂中,被灵活化裁,配伍应用,成为温病养阴法的基本方,后世 1急下存阴截断扭转 誉为“增水行舟”代表方剂。多用于治疗津亏便秘证。依据(1)生 下法是中医八法之一.以“实者泄之”、“盛者泄之”、“留者攻 地黄、玄参滋心、肝、肾之阴,麦冬滋肺、胃之阴,3药合用,共同 之”为立法原则,具有荡涤肠胃,攻实祛瘀,泻热逐邪等功效。凡 滋补五脏阴津,且滋而不腻、滋而能清、滋而能散,纵览诸多医籍 用急下法,必有可下之证,《伤寒论》中总结大承气汤急下6条,有关甘寒生津药物的选择,生地黄、玄参、麦冬出现的频率最高。

  在病程中形成阳明实热亢盛,少阴津液亏虚之候,即土燥水竭。

  (2)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王 此时阳明燥实若不速去,少阴阴精势必大伤,病情危急,宜峻下 红等 的实验研究表明,增液汤方药对内毒素导致的细胞损伤 之剂迅速祛除燥屎,保存阴津,方可转危为安。正如陆九芝所云:

  亦有一定对抗作用,可抗炎、解热、抑菌。马伯艳等 研究表明,“病至此下之则愈,不下则危,迟则虽下亦危,不下必危矣,下法 增液汤具有明显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内水分的作用,证明其通 之当急如此”。大承气汤作为峻下的代表方剂,由大黄、芒硝、枳 便作用的机制与其增加肠内水分有关,通便作用具有剂量相关 实、厚朴4味药按照一定的比剂配伍而成,方中大黄为君,味苦 性。(3)养阴生津方药可滋补欲竭之阴,润养脏腑,恢复各脏腑组 性寒,有将军威名,苦能降泻,寒能清热,又具活血祛瘀之功。《神 织的功能活动,使其发挥通利血脉,调节血行功能。从而达到祛 农本草经》言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瘾瘕积聚,留饮宿食,荡 除瘀热的作用。(4)增液汤与大承气汤合用,更能切合土燥水竭 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厚朴主人 证病机,二方均为寒性,均可清除体内燥热毒邪,增液汤养阴滋 脾、胃、肺、大肠经,有燥湿,行气,平喘之功,《本草求真》言“气辛 水,使水足舟行,有助于大承气汤攻下燥结,而大承气汤攻下燥 则散,故于湿满则宜;味苦则降,故于实满则下”;枳实苦辛微寒,结,使热除津保,气调津布,两方合用,可发生协同作用。

  功擅行气消痞,《药品化义》言其“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故主中脘 3验案分析 以治血分,疗脐腹间实满,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 赵某.男性,81岁,2011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有慢 闭”;芒硝为中医“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的代表药,可泻热通便,性支气管炎病史4O余年。半月前外出洗澡后出现发热,体温最 润燥软坚,除邪气,通血脉,推陈致新。用时先煮厚朴、枳实,去滓 高40℃,伴胸闷,咳喘、吐黄脓痰,口干纳差,腹胀痛,大便9日 再人大黄,最后冲芒硝。4药相合,方义明确,药猛力专,可直达 未排。左下腹可触及质硬包块,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2.20x 病所,急速祛除病因,杜绝疾病的自然发展与迁延,使病情向好 10礼,中性粒细胞比率89.71%。立位腹平片提示肠腔内容物较 的方向发展,从而由危转安,由重转轻,由急转缓,由逆转顺,进 多,部分肠腔积气,可见多个小液气平面。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 而邪退正复。转入坦途,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即“截断扭 肺疾病急性发作,肠梗阻。予抗感染、化痰平喘治疗及肥皂水灌 转”…之意,截断如摧陷廓清,扫荡无遗,扭转就像逆流挽舟,化 肠治疗10 d.患者于每日灌肠后排出少量黄色稀水便。仍发热、险为夷,其核心是先证而治,强调在疾病初期即截断病邪,阻止 胸闷、咳嗽,伴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不能进食,舌绛红,苔黄燥,疾病进一步发展。

  脉细数。辨证:阴亏腑实、正虚邪结。治法:峻猛攻下、滋水养阴。

  2甘寒生津扶正固本 药用:大黄12 g,枳实12 g,厚朴15 g,玄参15 g,生地黄12 g,麦 《伤寒论》土燥水竭证可简单地分为土燥与水竭两个方面,冬12 g,芒硝9 g(冲服)。1剂,水煎服。服后约1

  h,频转矢气,排 

篇三:回阳生肌疗法研究王玉章

  

  王玉章医案(五)

  九、清利湿热、解毒通络法治疗结节性红斑一例

  樊某,男,58岁。

  初诊∶1991年4月11日。

  主诉及病史∶双下肢起疹,疼痛。近一个月来双下肢起疙瘩如杏仁大,疼痛,西医医院诊为"结节性红斑"。经中西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双下肢以小腿伸侧为著,有散在的红斑,直径为0.5~~1.0cm大小,呈结节状,颜色鲜红,高出皮面,触及疼著,伴两膝关节痛、小腿浮肿、行走不便。

  诊查∶便干,尿黄,舌苔薄黄、质红,脉象弦滑稍数。

  辨证∶湿热下注,阻隔经络。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通络。

  处方∶猪苓15g泽泻12g车前子15g(包)白鲜皮10g双花12g连翘12g赤芍12g丹皮12g甘草10g7剂,水煎,日2服。

  局部治疗∶紫色消肿散,以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日1次。

  二诊∶1991年4月18日。服上方药7剂,症状好转,红斑结节颜色变淡,疼痛减轻,浮肿见消,关节痛较前减轻。舌苔薄白,脉象弦滑。前方加丹参20g、红花10g,再服药7剂,局部治疗同前。

  三诊∶1991年4月25日。诸症均除,结节已消退,双下肢已不浮肿,关节无疼痛,两腿行走方便。舌苔、脉象如故,告痊愈。

  【按语】结节性红斑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为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与中医学文献中所记载的衣藤缠十分相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中记述有;"此证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顶似牛眼·····若绕胫而发,即名衣藤缠。结核数枚,日久肿痛"。除此,本病与文献中所说的"湿毒流注"也很相近。王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是因体内素有湿热日久注于下焦;或因寒湿侵袭经络,凝结气血成疾。而上述之例为湿热下注成患,其病程月余,皮疹色鲜红疼痛,两腿浮肿,关节痛,结节损害以伸侧为著(即阳

  面)。便干、尿黄,且舌苔薄黄、质红,脉弦滑稍数,属热属湿,为湿热之邪。湿邪最易注于下焦,阻隔经络而出现结节红肿、疼痛,当以清利湿热、解毒通络为法。方中猪苓、泽泻、车前子、白鲜皮利湿消肿;双花、连翘清热解毒散结;赤芍、丹皮活血通络消肿;甘草和中,服药七剂而奏效;加强活血通络之功,选丹参、红花以散结消坚,使结节消、红斑退,诸症悉安而告痊愈。

  在局部治疗上,使用紫色消肿散外敷患处,其方之组成为紫草、赤芍、当归、贯仲、升麻、白芷、芥穗、紫荆皮、红花、儿茶、红曲、羌活、防风以上等量为末,黄酒调,外敷。功为散风活血、化瘀消肿,对于无名肿毒、结节性疾患有较满意效果。

  十、补肾回阳法治愈肾子疽一例

  雷某,男,40岁。

  初诊∶1991年2月28日。

  主诉及病史∶右睾丸肿痛,硬结月余。右睾丸肿痛,可触及李大小之硬结,质坚,触之疼痛明显;两侧睾丸发凉;伴腰酸腿软、早泄等。大便溏泄,纳可。

  诊查∶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

  辨证∶肾阳不足,寒湿阻滞。

  治法∶补肾回阳,温化寒湿。

  处方∶肉桂10g白芥子15g附子6g熟地黄15g云茯苓10g川楝子10g小茴香10g荔枝核10g川贝母10g半夏10g香附10g14剂,水煎,目2服。

  二诊∶1991年3月14日。服上方药14剂后,疼痛较前减轻,睾丸硬结变化不明显,故于前方加红花、丹参之品以活血祛瘀、消除硬结。再服药14剂。

  三诊∶1991年3月28日。服上方药计28剂,症状好转,疼痛明显减轻,硬结变软变小如杏核大小,惟腰酸腿软。上方加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以补益肾气,再进药14剂。

  四诊∶1991年4月16日。药后各部症状明显好转,疼痛已止,硬结基本消退,腰酸腿软亦明显减轻,改用丸药以善其后;金匮肾气丸,早晚各1丸,茴香橘核丸,早晚各6g。追访两个月,患者告痊愈。

  【按语】本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附睾、精索、睾丸结核。王玉章教授受命于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赵炳南,并结合临床实践,将本病命名为"肾子疽",在当今中医界尚属首称,其理论是∶①本病发于睾九、精索、附睾,就其罹病之部位言之,为肾子所属。②本病病程为慢性。迁延不愈,结节漫肿,疼痛较著,难消不敛,疮面凹陷,脓汁清稀,易成窦道瘘管,为疮痨之疾,当属阴疽之列,故以疽名之,立论可谓鞭辟入里。

  本病的发病部位、发病机理,终不离肾,因此施治亦当从肾入手。肾——人体生命之源,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藏精,主生育生殖。肝肾不足,肾阳虚弱,经脉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瘀结肾子成疽,疽症迁延日久至硬结漫肿、睾丸发凉、腰酸腿软、阳痿等,均属阴翳之象,补肾回阳之法乃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也。方中用桂附地黄丸化裁,肉桂、附子补水中之火,鼓舞肾气以温化湿痰,暖胞下焦,回阳散寒,肾阳得以温养,硬结则以消散;方中配以茴香、荔枝核、香附、川楝子、半夏、川贝母祛寒散结以消硬结;其中茴香、荔枝核、香附、川楝子是王老治疗寒湿下注客于厥阴诸症的经验用药;茴香、荔枝核暖下祛寒;香附理气温中;川楝子治疝止痛入肝络,以除在下之寒湿气结;而更为妙者是在附子、肉桂、香附、茴香等诸辛香温燥药物之中佐此一苦寒之品,亦具反佐之意。

  王老临床应用补肾回阳之法治疗此后期患者,肾阳渐复、阴寒得驱之时,方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剂,如红花、丹参,往往会缩短疗程,预后更佳。

篇四:回阳生肌疗法研究王玉章

  

  环球中医药2020年9月第13卷第9期摇Glob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20,Vol郾13,No郾9摇1595·临床经验·中医内外合治臁疮经验吴希玲摇蔡玲玲摇张丰川摇李元文摇张益生摇周红梅摇蒋丽媛摇孔德川摇张磊摇刘营揖摘要铱摇本文通过对臁疮中医病机研究概况的总结、对臁疮中医辨证分型的比较和分析以及经过长期实践得一些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并附特色病例一则以供参考。臁疮的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其发生发展过程都有反复难愈的特点,因其虚、湿、瘀,皆令臁疮缠绵反复。虚者病邪留恋,湿性黏腻,病久则瘀,如湿热瘀阻、湿瘀互结、气虚血瘀等均是使臁疮反复难愈的主要原因。所以,光靠外治或者內治对于臁疮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两者结合,内外合治,才能更有效地治疗臁疮。本研究团队将臁疮分为湿热瘀阻证、湿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内治上以补虚、活血、祛湿为原则,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外治上善用火针、放血、针灸、艾灸等方法,辨证结合治疗。总结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思路。揖关键词铱摇臁疮;摇中医;摇内外合治;摇火针;摇针灸;摇放血揖中图分类号铱摇R249摇揖文献标识码铱摇A摇doi:10.3969/j.issn.1674鄄1749.2020.09.035摇摇臁疮又称“裤口疮冶“裙风冶“烂腿冶,好发于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循环较差的患者,多见于久立久行者,常为筋瘤的后期并发症。本研究团队对于臁疮的中医内外合治有独到见解,认为本病病机以气血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瘀血贯穿始终,应辨证论治,配合中医特色的针灸、火针及刺络放血疗法,内外合治。文章对此进行总结归纳,以供临床应用借鉴。1摇中医对臁疮病机研究的概况臁疮主要发于双小腿内、外侧下1/3处,其特点是经久难以收口,或虽经收口,每易因损伤而复发,与季节无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下肢慢性溃疡[1]。现代医学中臁疮又其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两者的混合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其他腐生菌亦有发现[2]始见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3]。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说:“臁疮者,风湿热毒相聚而成。冶清代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言:“臁疮者,乃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或因饮食起居,亏损肝肾,阴火下流,外邪相搏而致。冶可见其有共同之处,同时高氏亦认为臁疮有其本虚的一面,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冶[4]。这与现代医家的研究不谋而合。现代各名家中,王玉章教授认为久立或负重远行,劳累过度,耗伤气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下肢气血凝滞,经络阻隔,加之湿热下注,局部失于濡养,热盛肉腐,发为臁疮;故认为臁疮乃气虚血瘀为本,湿毒热盛为标,或兼以染毒蔻发,或日久耗伤阴血、气血亏虚,或兼寒湿阻络所致[5]。张庚扬教授认为臁疮瘀、湿、虚夹杂,气血虚为本,瘀湿互结为标,在整个疾病变化过程中,三者共同存在[6]。唐汉钧教授认为臁疮急性期以湿热蕴阻为标,脾虚失运为本;慢性期以经脉瘀滞为标,脾肾亏虚为本;注重从脾虚湿热或经脉瘀滞辨治[7]。迟景勋教授认为臁疮的病因病机在于湿、虚、瘀,要重视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内病外治[8]。在臁疮的急性期多因湿热下注所致,其病位在脾,脾主四肢、肌肉,脾胃为生化之源,湿盛则肉烂,热盛则肉腐。正因湿性重浊黏滞,导致疾病难愈,湿邪困脾,脾失健运而致气血不足,久及肝肾,三阴虚热,认为臁疮慢性期是由于肝肾亏损,阴火下注与外邪相搏而肉腐发之。刘明教授应用四畔理论,通过病灶四周的特征辨识不同证候及善恶顺逆转归,着眼于纠正四周的病理变化辨证论治[9]。其重视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认为臁疮的病因在于湿热、血瘀、气虚。湿邪致病,可见疮面腐暗或附脓苔、渗出明显;若伴热邪多有臭秽味、疮周漫肿灼热、口渴、便干等,溃疡经久不愈或与气血不能及时充足供应有关,日久则瘀,称深脓疱疮,因好发于小腿下1/3臁骨(胫骨)处而得名。。历代医家对于臁疮多有研究,多认为其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92116);北京市中医研究所银屑病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资助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资助项目(L2001159);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元文名师坊资助项目作者单位:100029摇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希玲(硕士研究生)、张益生(硕士研究生)、周红梅(硕士研究生)、蒋丽媛(本科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蔡玲玲、张丰川、李元文、张磊、刘营);北京中医药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孔德川)作者简介:吴希玲(1994-),女,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皮肤病。E鄄mail:xilinglinglingling@qq.com通信作者:蔡玲玲(1982-),女,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皮肤病。E鄄mail:lingling89159166@126.com

  摇1596环球中医药2020年9月第13卷第9期摇Glob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20,Vol郾13,No郾9耗伤气血,故将臁疮从湿热、血瘀、气虚方面着手。徐旭英教授在总结古籍的基础上提出臁疮病机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湿邪流注下肢,湿久化热,热盛肉腐,脓水淋漓,瘀血凝集,脉络瘀阻,新肉不生,腐肉不脱;后期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无力推动血运,疮面久溃不敛;指出虚是臁疮的根本病因,湿、瘀为标,在不同的疾病阶段中,虚、湿、瘀此消彼长[10]。可见,历代医家对于臁疮,离不开虚、湿、瘀这三者。2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臁疮的比较与分析目前,臁疮的分型各家亦有不同之处。在《中医外科学》[1]中将臁疮分为湿热下注证和气虚血瘀证。其将湿与瘀分开辨证,症状上的不同较为明显,容易辨认,治疗上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为主。王玉章教授将臁疮分为湿毒热盛、血瘀阻络、肾虚寒凝三型,认为臁疮首辨虚实、调和气血,细辨疮面阴阳寒热,尤为重视有无气虚、阴虚及与脾肾的关系;治疗上传统使用消、托、补三法,尤以口服回阳生肌汤、外用还阳熏药卷治疗肾虚寒凝型臁疮为特色[5]庚扬教授从病因论治,分为虚、湿、瘀;虚者严禁过用、。早用张寒凉,注重补益气血,多选用生黄芪、党参、白术等补益之品,在此基础上加用利湿消肿、活血通络之品;湿者加用燥湿、利湿之品,多选用黄柏、苍术、萹蓄、薏苡仁、猪苓、茯苓、泽泻、厚朴等清利下焦湿热;瘀者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要注重辨别虚实,选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甚至地龙、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基础上,加用补气、清热、利湿之品;外治上亦从病因论,采用缠缚法、溻渍法中的热溻疗法和生肌疗法,尤其重视对患者辨证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外治[6]期清化湿热。唐汉钧教授则认为臁疮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健脾燥湿,以萆薢渗湿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急性治疗;慢性期活血通络、温化寒湿为主,兼补脾肾,以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其亦非常注重外治,急性期局部外用提脓祛腐药、药线引流、中药湿敷等,脓尽后选用复方生肌愈疮油剂、生肌散等祛瘀补虚生肌,无论何期,均需使用缠缚疗法[7]证、气虚血瘀证;认为臁疮急性期多为湿热下注证。迟景勋教授将臁疮分为湿热下注,初期当以治疗脾湿为主,后期为肝肾亏损,阴火下注与外邪相搏而成臁疮,在治疗上其认为百病脾胃始,健脾和胃是治疗的根本所在;如湿热下注证以清热利湿为原则,多用茵陈、赤小豆、薏苡仁、炒苍术等;气虚血瘀证以益气活血祛瘀为原则,选用黄芪、当归、熟地、川芎、地龙、红花等[8]教授从整体辨证上将臁疮分为湿热下注证和气虚血瘀证。刘明,局部辨证中借助疮口的四畔的不同表现,对不同时期,不同证候的臁疮进行辨证,包括其硬度、温度、肿度、色泽、顺逆等进行粗略分型;治疗上不局限于某证候与证型的关系,而是用综合的眼光整体辨证治疗,临床以四畔疗法为主,包括围敷疗法、膏药疗法、熏洗疗法等[9]将臁疮分为湿热毒盛证、湿瘀并重证和气虚血瘀证。徐旭英教授,分别为急性期、慢性缓解期和慢性迁延期;治疗上急性期以清利湿热为主,兼以行血活血,常用蒲公英、连翘、赤小豆、防己、木瓜等清利湿热,兼用赤芍行血中之滞,当归祛瘀生新,引诸血各归其所,牛膝活血引经;慢性缓解期湿瘀并重,以活血化瘀、利湿通络为主,血得温则行,故常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肉桂、桂枝等温通经络,加用泽泻、防己、木瓜利湿通络;慢性迁延期以补血活血为主,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黄芪、山药补益脾肾,牛膝、桂枝、鸡血藤活血通络,血行则新生[10]化瘀贯穿始终。陈淑长教授认为臁疮可分湿热下注型。整个治疗中,以通为要,活血、脉络湿瘀型、气血虚弱型;治疗上,湿热下注以清利湿热,活血解毒为主;脉络湿瘀以活血祛瘀,利湿生肌为主;气血虚弱以健脾益气,活血生肌为主[11]臁疮皆离不开虚、湿、瘀这三个方面。可见,但在侧重点方面各有,大多数医家认为不同。3摇三型辨治臁疮本研究团队将本病分为湿热瘀阻证、湿瘀互结证以及气虚血瘀证。臁疮重点在于瘀,而导致瘀的因素包括痰湿、气血亏虚。臁疮具有难愈合、易复发的特点,其中气血亏虚为本,气血亏虚,正气无以复;痰湿为标,湿性黏腻,则病情迁延难愈,极易复发。刚刚新起溃疡,处于急性期患者,以湿热多见。但仍以气血亏虚为本,此期邪气最胜,当以祛邪为主。湿热阻滞则气血不通,热盛肉腐,致瘀血阻络,故急性期为湿热瘀阻证。临床往往以气血亏虚为本,湿瘀互结为标多见。此证多见于慢性期的患者,慢性期痰湿阻滞,则脉络不通,脉络不通则血行不畅,瘀血阻滞,导致湿瘀互结证。慢性迁延期时,病久必耗伤气血,气血亏损,脉络空虚,则血行亦不畅,进一步加重血瘀之证,故为气虚血瘀证,所以瘀血贯穿始终。临床上有时可见两证杂合,需按临床症状加以区分,还需兼顾不同患者的不同体质因素,辨证、辨人施治。3.1摇中医内治法3.黄稠脓液1.1摇湿热瘀阻证、气味臭秽摇,其周围可隐约见紫黑色的皮肤此证多见初起时,疮口红肿热痛,可伴有、渗流发热、口渴、便秘、口黏腻,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上以清热利湿活血为原则,选用马齿苋、败酱草、乌梢蛇、海石藤、青风藤、鸡血藤、金银花、天花粉、川芎、赤芍、当归等药物。《本草纲目》中提到:“马齿苋酸寒无毒,主治疔疮肿毒,积年恶疮。冶《中药大辞典》言:“马齿苋入大肠肝脾经,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疗痈肿恶疮。冶《千金方》言:“治痈久不瘥,马齿苋汁服之。冶臁疮好发于小腿内侧,属三阴经循行部位,肝脾为其中之二,且臁疮有难愈合、易复发的特点,马齿苋清热解毒消肿之力宏,是治疗臁疮的佳品,同时亦能清下焦湿热,可引为君药。藤类药物一般皆能活血疏经通络,兼顾其血瘀之证。《本草纲目》曰:“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皆用之。冶《本草再新》中言:“海风藤行经络,和血脉,理气下湿除风。冶故能行局部皮损之气血,除其下焦之湿。马齿苋清热解毒消肿,败酱草排脓破血逐瘀,配合藤类药物活血通络。动物类药物乌梢蛇通络之力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环球中医药2020年9月第13卷第9期摇Glob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20,Vol郾13,No郾9摇1597中就有明确的记载[12]的疗效,共奏清热排脓祛湿逐瘀之功,且其药性较为和缓。,能更好发挥药物3.来1.,迁延不愈2摇湿瘀互结证,疮口有黄绿色脓液摇此证多由湿热瘀阻证进一步发展而,四周有色素沉着,皮肉发暗,肢端发凉、可伴有低热,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涩;治疗上以活血祛湿,益气补虚为原则。常用鸡血藤、冬瓜皮、黄芪、白茅根、仙鹤草、全蝎等药物。早在古代本草论著中就认为鸡血藤是血分之圣药[13]证之上品。《中华本草》言,能活血舒筋:“冬瓜皮入肺脾小肠经,兼以养血,是治疗此,能利水消肿,主疮肿。冶《灵枢·邪客篇》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冶故气盛则生血,所以气血亏虚重在补气,重用黄芪。此三味药当重用,以奏活血祛湿,益气补虚之功。3.疮口发白流稀水1.3摇气虚血瘀证、脓液质稀摇此证为湿瘀互结证更进一步的阶段,疮口迁延不愈,周围皮肤暗淡发,紫,精神疲惫,纳差不寐,肢端发凉,甚至浮肿,面色无华,舌淡苔腻,脉涩而无力。治疗上以填精补髓、活血通络为原则,多用狗脊、人参、三七、黄芪、鸡血藤、当归、川芎等药物。狗脊填精补髓,现代研究中表明,狗脊具有抗炎镇痛、治疗体部溃疡及活血等作用,对于治疗臁疮气虚血瘀证是必不可少的一味药材[14]参等益气生血;鸡血藤;瘀血较重时加用伸筋草、三七、当归、川芎等活血养血、透骨草、血竭;黄芪、徐长、人卿等;气虚较重时加用鹿角胶、龟板、党参、白术等。研究表明,鹿角胶能补阳补血、益肾壮骨,是治疗臁疮的佳品,与活血药物合用,功效更加[15]在临床上,治疗往往因人而异。。有湿瘀较重,气血亏虚较轻,有气血亏虚与湿瘀并重,有以气血大亏为主,兼夹证候可不单局限于上述证候,应当灵活辨证施治。4摇臁疮外治方法多,合理选用4.1摇中医外治方法目前,临床上外治法多分为以下几种:中药单方、中药复方、中药熏洗、针灸疗法以及刺血疗法等[16]等[17]用“臁疮散冶外用散剂敷于疮口治疗臁疮,。臁疮散包括如韩晓丽枯矾、樟丹、生龙骨等药物;枯矾酸涩性寒,具有收湿敛疮、止血化腐的功效,为方中君药;樟丹为臣药,辛咸寒,可解毒生肌;生龙骨亦为臣药,味甘涩性平,龙骨生用,可收敛元气、开通化滞、流通血脉,全方具有化腐祛瘀通脉、解毒生肌止痛之效,在30例臁疮患者中的治疗有效率为90%。赵锋钧等[18]使用复方黄柏液(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蜈蚣)外敷治疗,在30疗疮例患者中的有效率为,金银花清热解毒兼疏散风热93.3%,其认为黄柏清热利湿,蒲公英清解火热毒邪、解毒,蜈蚣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清热解毒散结。王维[19]利用刺络放血技术配合中药贴敷治疗臁疮,前期中药选用巴豆,因其辛热有大毒,治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中后期选用乳香、没药,此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外用解毒消肿、生肌止痛,加当归补血活血;配合刺络放血技术,在26例患者中的有效率为84.6%。汪鑫法[20]使用生肌玉红膏加入银珠粉及大黄粉外敷配合补阳还五汤内服治疗臁疮,在选取的21例臁疮患者中的有效率为90.5%。楼朝飞[21]使用龙血竭外敷配合微波治疗仪照射治疗,36例患者中治愈率达94.4%,其认为龙血竭可起到止血、活血散瘀、敛疮生肌的效果。本研究团队运用多种外治方法,经过长期的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分型采用不同方法结合治疗得出,火针疗法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疗法效果极佳。具体操作如下:(1)火针疗法:选取规格为外径为0.45mm,长度为12mm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嘱患者取仰卧位,对溃疡面及周围常规消毒后,将注射器针头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刺入溃疡面6从左到右约每~12mm,快速出入6~8,cm出血后不按压2点刺1下。,(2)整个溃疡面自下而上刺血疗法:选取疮口,四周紫暗皮损以及脓液较多部位进行刺血。使用上述规格的注射器针头,局部进行严格消毒,刺入溃疡面7~8mm,血出流畅为佳。一般出血量为20mL左右为度。(3)针灸疗法:选用0.18伊25mm的针灸针围刺溃疡面,并选取血海、太冲、阴陵泉、足三里等穴进行针刺,得气为度。具体穴位当辨证选取。火针疗法中注意火针后3天之内不能碰水,以防感染。《病针灸大成,惟消息取中耳·火针。冶》言所以选用注射器针头:“切忌太深,恐伤经络,优势在于深度较。太浅不能去好把握,且针头锋利,易进针。火针疗法,一是火针高温,能破坏细菌的生长环境,产生炎性反应,刺激机体的良性的免疫应答机制;二是就中医理论来说,火针属至阳至刚之物,《肿太平圣惠方,凡鱼口便毒》卷六十一中提到,横痃冷疔等不溃不消之顽证:“针烙法……,针之以引毒外其二用于消出。冶臁疮虽溃难消,亦适用于此法。历代医家,多数认为热证之法不适宜使用火针,《太平圣惠方》言:“针烙法……此法不宜用于治疗红肿热痛之急症。冶但亦有《针灸聚英·火针》言:“火针亦行气,火针惟假火力,无补泻虚实之害。冶因此,本研究团队认为,无论是湿热瘀阻证、湿瘀互结证,还是气虚血瘀证,均可使用火针。4.2摇各证型外治方法的选取皮损围刺(1)湿热瘀阻证,并选取阴陵泉:火针疗法和刺血疗法后、丰隆、血海为主穴,足三里,当选取局部、曲池为配穴;热势较盛时加用大椎穴放血治疗。(2)湿瘀互结证:火针疗法和刺血疗法后,选取局部皮损围刺,并选取阴陵泉、太冲、血海为主穴,丰隆、足三里为配穴。(3)气虚血瘀证:火针疗法和刺血疗法后,选取局部针刺,选用足三里、关元、血海为主穴,太冲、气海为配穴。阳虚较重时,可加用艾灸疗法,灸神阙、关元穴,效果更佳。5摇特色病例分析患者,女,65岁,于2019年1月12日就诊。主诉:下肢浅静脉扩张10余年,反复右下肢溃疡2年余。现病史:患者就诊时右小腿内侧下1/3处有大片溃疡面,创面上附有黄绿色脓液,局部疼痛麻木。患者自诉于2008年开始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治疗,具体不详,2017年开始

  摇1598环球中医药2020年9月第13卷第9期摇Glob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20,Vol郾13,No郾9出现瘙痒,挠破皮肤后开始出现溃烂,于2017年底寻当地老中医汤药治疗两个月后基本痊愈,但仍有米粒大小的溃疡面无法愈合,后续持续不愈。于2018年9月份开始,患者溃疡开始加重,继服前面汤药半月无效,遂就诊于东方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无恶寒、发热等不适,精神疲惫,面色晦暗,纳眠可,大便不爽,小便清长,舌质黯、苔白腻,脉细滑。专科检查:患者右脚踝内侧上有一大片附有黄绿色脓液的溃疡面,大小约7伊4cm2有臭味。中医诊断(见图:臁疮1A),;辨证皮损周围色素沉着明显:湿瘀互结证;治法:,疮面微活血祛湿,益气补虚;处方:党参10g、白术10g、炙甘草10g、干姜610g、肉桂g、泽泻6g、10陈皮g、川芎10g、20黄芪g、水蛭30g、6黄柏g、仙鹤草10g、绵萆薢15g、白茅根10g、泽兰g、共全蝎14剂6,g、日徐长卿1剂,早晚分服10g、桃仁15。10外治选用火针g、冬瓜皮30,g、刺络放血以及鸡血藤30g,针灸治疗,皮损围刺,穴位选用太冲、阴陵泉、血海为主穴,丰隆、足三里、气海为配穴。治疗初期患者血液颜色为接近黑色的较为黏稠的血液,血流速度较为缓慢。嘱患者治疗期间内尽量不要碰水,以防加重感染。外治每周治疗1次,4次为一疗程。治疗1月后复诊:皮损如图(见图1B),患者脓液渗出减少,疮面有新鲜肉芽,疮面减小,约为3伊4cm2大小。处方:当归20g、鸡血藤30g、川芎15g、香附15g、黄芪15g、徐长卿15g、乌梢蛇10g、防风10g、威灵仙10g、狗脊3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龙血竭10g、三七10g、檀香15g、细辛5月后患者皮损如图g、鹿角胶10g、人参(见图101g,C),再服皮损进一步减小14剂,外治照原方治疗,约2伊1cm,12大小,患者诉肿胀基本消退,麻木减轻,疮面周围色素减退,少量液体渗出。继续原有治疗方案治疗1月后,皮损如图(继续口服见图1D),14创面为米粒大小剂,1月后反馈疮面已愈合。后患者回老家停用外治(见图1E)。,原方按摇患者初诊时疮面上附有黄绿色脓液,局部疼痛麻木、皮损周围皮肤色素沉着,颜色暗淡,为痰湿、瘀血阻滞肌肤的典型表现,痰湿阻滞则疮面反复难愈,瘀血停留则疼痛麻木,皮肤颜色晦暗。舌黯、苔白腻、脉细滑为湿瘀互结之征象,伴有精神疲惫等气虚表现,故治疗以活血祛湿、益气补虚为原则。使用水蛭、全蝎、鸡血藤、川芎、泽兰等活血化瘀消痈肿,黄柏、绵萆薢、泽泻、冬瓜皮等祛湿利水,党参、白术、黄芪等益气补虚,干姜、肉桂佐以温阳,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湿、益气养血补虚之功。外用火针祛局部湿瘀,消散痈肿;刺络放血以驱局部毒邪,针灸调节局部气血阴阳,促进疮面的愈合。1月后可见疮面脓液减少、色素沉着减轻,中药内服上更加注重活血补血,祛湿力度减轻。2月后疮面色素沉着明显减轻,露出红润创面,为阴证逐渐转向阳证的表现,但此时患者依旧是属于本虚标实,不可过用寒凉,原治疗方案继续使用。3月后已基本好转,之后未使用外治方法,仅中药内服亦可痊愈。注:A(治疗前溃疡面积大、深,色暗);B(治疗1月后开始愈合,色变浅);C(治疗2月后出现新鲜肉芽);D(治疗3月后基本好转);E(治疗4月后完全愈合)图1摇患者臁疮溃疡皮损情况变化图6摇结语臁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难愈合,易复发成为许多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中医对于臁疮的治疗由来已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尚无统一的临床规范。本研究团队认为臁疮的病症较为复杂,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本着“缓急进行施治辨证论治冶“因人而异。此治疗经验希望能为临床治疗臁疮提供更冶等原则,辨别病情的阴阳虚实,轻重多的思路,并进一步改善臁疮的治疗方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参考文献[1]摇2017:291-29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摇赵辨出版社.中国临床皮肤病学,2017:484鄄485.[M].2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3]摇范丽君2018,14(12):85.,王缙.中医古籍中臁疮病名考证[J].亚太传统医药,[4]摇刘效敏生保健指南,安震,2018,17(8):268..明清外科三大学术流派对臁疮的认识[J].养[5]摇董雨,黄凤.王玉章教授回阳生肌法治疗臁疮阴证疮疡[J].

  环球中医药2020年9月第13卷第9期摇Glob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20,Vol郾13,No郾9摇1599吉林中医药,2015,35(10):999鄄1002.[6]摇矫浩然结合外科杂志,李云平,2013,19(6):657鄄659..张庚扬教授治疗臁疮经验[J].中国中西医[7]摇秦海洸2004,36(4):7鄄8.,唐汉钧.唐汉钧教授治疗臁疮经验介绍[J].新中医,[8]摇王琪用药规律,孙庆[J]..全国名中医迟景勋教授学术渊源及治疗臁疮的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1):128鄄129.[9]摇药杂志陆永攀,2018,40(9):879鄄881..刘明应用四畔理论治疗臁疮的经验[J].国际中医中[10]摇孟建霞结合杂志,徐旭英,2017,12(12):1670鄄1672,1730..徐旭英分期辨治臁疮经验[J].世界中西医[11]摇京中医药杂志阎伯君.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2009,28(1):73鄄75.[J].北[12]摇朱春晓2018,20(12):1573鄄1578.,谢明.乌梢蛇的本草考证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13]摇刘静,王晓静.鸡血藤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9,33(2):[14]摇侯188鄄194.喆,刘瑞霞.狗脊配伍及现代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15]摇2017,36(19):137鄄138.李孟艳研究[J].,苗明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鹿角胶、龟甲胶,2019,39(8):1044鄄1046.、黄明胶的药性变迁及现代[16]摇(3):297.赵嘉恒.下肢慢性溃疡中医外治概况[J].健康必读,2018,26[17]摇韩晓丽[J].现代中医临床,鲍身涛.外用散剂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疗效观察[18]摇赵峰钧,2019,26(5):30鄄34.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张学勇.复方黄柏液治疗下肢慢性溃疡,2014,35(7):56.30例疗效观[19]摇杂志王维,2014,33(9):857鄄858..中药外敷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臁疮26例[J].上海针灸[20]摇汪鑫法12(7):178..浅谈下肢慢性溃疡的外科治疗[J].健康必读,2013,[21]摇楼朝飞中国医药导报.龙血竭外敷治疗下肢慢性溃疡,2008,5(27):60鄄63.36例疗效观察[J].((收稿日期本文编辑:2019鄄09鄄19):韩虹娟)

篇五:回阳生肌疗法研究王玉章

  

  王玉章教授回阳生肌法治疗臁疮阴证疮疡

  董雨;黄凤;王雨;王广宇;朱艳萍;游伟;王伏声;丁毅;徐旭英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5(000)01【摘

  要】目的:臁疮是中医外科常见、多发、难治性疾病。该病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临床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法。方法王玉章教授通过对臁疮病从属阴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分析,概述“回阳生肌法”临床及基础研究,描述临床典型病例,试图在该病的证候、理法方药方面提供感性的认识,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结果王玉章教授以“八纲、脏腑、气血”辨证对阴证臁疮详尽阐述,通过整体与局部辨证结合,将其分为湿毒热盛、血瘀阻络、肾虚寒凝三型,口服回阳生肌汤、外用还阳熏药卷治疗肾虚寒凝型患者,改善脾肾阳虚症状,促进慢性疮面愈合。结论针对中医外科疮疡病,需要兼顾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中医内治与外治法相并用,回阳生肌内服药配合外治法治疗臁疮阴证疮疡符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总页数】4页(P999-1001,1002)

  【作

  者】董雨;黄凤;王雨;王广宇;朱艳萍;游伟;王伏声;丁毅;徐旭英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篇六:回阳生肌疗法研究王玉章

  

  摇134环球中医药2020年1月第13卷第1期摇Glob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anuary2020,Vol郾13,No郾1·名医心鉴·王玉章教授治疗乳腺疾病思路撷要张董晓摇王淑玲摇付娜摇东浩摇黄巧摇赵文洁摇孙宇建揖摘要铱摇王玉章教授是中医外科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在乳腺疾病治疗中见解独到且疗效显著。本文就王玉章教授治疗乳腺疾病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包括其在乳腺增生性疾患、乳腺炎性疾患、乳腺恶性肿瘤等疾病治疗中的思路。王老针对不同类型乳腺疾病有其独特辨治特色,因病制宜,如针对乳癖侧重调理为主,而乳痈则侧重阴阳辨证,乳岩则注重扶正和祛邪关系的把握;注重气血调治,在此基础上又尤其注重结合不同疾病及气血盛衰,从疏气调气、益气养血、调和气血冲任等不同角度、层面进行气血调理。希冀与广大同道共同学习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揖关键词铱摇王玉章;摇外科名家;摇乳腺增生;摇乳腺炎;摇乳腺癌揖中图分类号铱摇R249摇揖文献标识码铱摇A摇doi:10.3969/j.issn.1674鄄1749.2020.01.035摇摇王玉章(1916~1997),回族,河北省文安县人,首都医科1932年拜师并跟随中医皮外科名家赵炳南先生,尽得其真传,1946年开始在北京悬壶济世,1982年获邀赴日本讲学得到同行的好评。王老医疗实践60余年,是中医外科学的杰出代表人物[1],其治疗中医外科多种疾病独树一帜,在乳腺疾病治疗中见解独到且疗效显著。1摇因病制宜乳腺疾病病种虽繁多,最常见三类疾病为增生性疾患、炎症性疾患及肿瘤性疾患,王老针对不同类型乳腺疾病有其独特辨治特色,因病制宜。如针对乳癖侧重调理为主,而乳痈则侧重阴阳辨证,乳岩则注重扶正和祛邪关系的把握。1.1摇乳癖重调理一[2鄄3],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向于低龄化,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乳癖冶的范畴[5][4]之剂。应该根据病情进行辨证,如肝气郁结则疏肝理气,脾虚痰凝则健脾化痰,肝肾不足则滋补肝肾,冲任失调需调理冲任。辨证精当十分关键,如肝郁脾虚引起的增生者,仅用疏肝理气散结之剂,恐效力较弱,须配合健脾益气之品,疏肝健脾、理气通络,则乳中结节易消散;又如阴虚火旺,炼液为痰,聚于乳络而引起的增生者,必须以滋补肝肾为主,活血理气为辅,扶正以祛邪,肝肾阴虚状态得以缓解,滋阴补液方可消痰凝,最终达到消散乳中结节的目的。此外,王老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兼症调理,随证变化常配合使用养血柔肝、益阴安神、调理冲任、健脾益气、疏气活血、软坚散结等法。注重对肝脾肾三脏的调节,创制“消癖糖浆冶[7鄄8]等乳腺增生治疗制剂,但绝不拘泥于一方一法,用药灵活。1.2摇乳痈首辨阴阳乳痈,西医又称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病症,往往发生产褥期,患者多为哺乳期妇女[9]。王老认为肝郁气滞、阳明内热常为乳痈之内因,火毒内侵为本病之外因,二者合而发病。乳痈之为病,虽常属阳证,但根据患者的体质等不同,病证属性不尽相同,临床还须谨慎辨别。正确识别寒热阴阳属性,是正确立法施治的重要前提。如王老曾治疗患乳腺炎一月余患者,之前经多种抗生素及清热、凉血解毒药治疗后均无效果,体温仍在38益左右,患者皮色暗红、轻压痛、周身倦怠,面色苍白,少气懒言,手足不温,时有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王老以阳和汤化裁治之。第一剂药服后,患者手足转温,已不心悸。3剂过后,患者乳房肿胀渐消,疼痛止,体温已趋正常。一般治疗乳痈首选仙方活命饮,较少使用阳和汤,王老以阳和汤治疗乳腺炎的关键在于识别假象,区分真伪,患者主要证候表现为阳虚之象,如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周身倦怠,脉沉细。局部证候也非实热之象,如乳房虽肿胀有硬块但疼痛不重,皮色不鲜红。以上种种表现为阳虚之象,阳虚阴盛,格阳于外,王老紧紧抓住疮疡中真寒假热的辨证,审其因,论其治,投以回阳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乳腺增生症是多发病、常见病,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乳腺增生症归属于中医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有效减轻与内分泌治疗相关的一系列不良反应[6],中医药可减轻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症。许多乳腺增生症患者有乳腺结节,一些医师在治疗此疾时多采用攻伐之品,但王老认为针对乳癖结节的治疗,绝非单纯地使用散结药而已,认为应以调理为主,反对滥用攻伐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971);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2017A20);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15鄄3鄄113);燕京流派创新性传承拳头工程;北京中医医院宽街明科项目;北京中医医院杏林优才项目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作者简介:张董晓(1977-),女,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乳腺疾病诊疗。E鄄mail:morningdong@163.com

  环球中医药2020年1月第13卷第1期摇Glob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anuary2020,Vol郾13,No郾1摇135救逆益气之剂,方奏奇效。首辨阴阳是赵炳南老师的学术思想,赵老推崇《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对区别痈疽之阴阳的比喻“痈与疽之治,截然两途。世人以痈疽连呼并治,夫痈疽二字之连呼,即夫妻二字之连呼也。若以痈药治疽,犹以安胎之药服其夫矣冶[10]可见对阴阳辨证之重视。赵老还曾亲自书写并于1979年在,中医杂志发表题为《调和阴阳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一文,强调阴阳辨证重要性[11]于皮外科疾病,其形于外而实发于内。在临床工作中,故临证不能只看外在,王老反复强调,对表现。由于皮外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大多为外感六淫邪毒所致,“热毒冶“火毒冶为比较常见的病因,因而一般外科医生或初学者常常在治疗上着眼于局部,而忽视了整体,偏于一味地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从而导致患者脾胃受损,阴阳失调,贻误病机。王老强调乳痈辨证除了局部一定要有整体辨证,首辨阴阳是乳痈辨证的重要原则。1.3摇乳岩把握扶正祛邪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古籍乳腺癌称谓有很多种,如乳岩等[12]味祛邪,而是意识到扶正和祛邪的相关性。王老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将扶正祛邪定为,并非一乳腺癌主要治疗原则,并根据病因病理,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邪正之间的关系及患者体质强弱来灵活运用。如王老曾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溃疡,为恶性肿瘤手术后放疗引起,王老认为恶性肿瘤本为痰气凝积、气血隔阻,又因术后或病久气血已伤,复加放疗,更使局部经络阻隔、血运不畅、肌肤失养,易被外来毒邪所侵袭。毒邪蕴久、腐败血肉而成疮,故治宜益气养血、扶正以祛邪。王老认为只有气盛方能托里排脓、载毒外出,血充才能生肌长肉、收口敛疮。在此治疗原则下内服外用,短期之内疮面已全部愈合,生活自理且能从事家务劳动。王老强调肿瘤均有邪实正虚之虞,但在不同阶段,情况亦异,故扶正祛邪两法,要配合恰当,灵活应用,方可取得成效。肿瘤为毒邪积聚,无攻毒散结、祛邪之法,便不能达到消除瘤体和抑制其发展的目的,但扶正也是抗癌的手段之一。只有正气充足方能抗邪,病势才能得以稳定或减退,故常常攻补兼施、消补并用,反对攻伐太过、损耗正气。2摇注重气血调治王老注重辨证论治,辨证思想在王老治疗乳腺疾病中贯穿始终,在辨证过程中王老又尤注重气血的调治,无论是乳腺增生性疾患、炎症性疾患还是肿瘤性疾患,王老均结合局部及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调治。2.1摇疏气调气王老在乳腺疾病治疗中注重疏气调气,认为郁结导致经络阻隔是乳房结节、肿物发生发展的要害之一。对于肝郁不疏型的疾病,王老认为调理气机应以疏气为先,气疏则郁结自散,这和古人所说“女子以肝为先天冶[13鄄14]的理论是完全吻合的。乳腺增生、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乳腺多发结节、肿物等皆有气血瘀滞,仅程度有别,故行气活血在本病治疗中常用,活血通络时必兼行气,行气可以增进活血通络的功效,有使结节肿块缩小,质地变软的作用,但使用此法临床必须加以扶正祛邪,不宜峻烈攻消。王老常用的疏肝理气药有柴胡、青皮、陈皮、香附、郁金等;常用的活血通络药有当归、赤芍、白芍、鸡血藤、玄参、丝瓜络等;随症可以加沙参、茯苓、山药等补虚之品。在疏肝理气药物中王老常用柴胡,但一般用量不超过6g,且认为此药不宜多用或久用,因其升发之功较强,多用有伤阴之弊。2.2摇益气养血乳腺增生、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癌等疾患结节肿块虽形于外,但实发于内,为正气不足,气血瘀滞而成,而且还伴随有许多全身症状。因此,王老认为在治疗方法上应以治内为主,治外为辅,把治疗重点放在扶正固本,调理气机上。以乳癖为例,虽然乳癖的患者皆见有气血瘀滞,仅为程度之别,但在治疗上,王老认为本病不宜过量采用攻伐活血化瘀之品,活则必伤,若正气虚损,肿块非但不消,反有可能增大。临证时,须注重疏气调气、益气养血,重点在于扶正固本,宜补正而不宜伤正,忌用峻烈攻消之品。关于不能单纯使用活血化瘀散结之法,王老形象比喻说:“河流里存在土块(乳腺结节),活血必然伤正,正气损伤,如水干沟枯,土块无法冲掉,结节非但不消反而容易增长。只有水流急(正气盛)方可轻松冲开土块。冶攻则弱之,消则伤之,反使正气愈虚,则肿块反而愈加增长,培补在乳腺疾病治疗中十分关键。乳岩之为患,虽有气血瘀滞,但又常见气虚或阴血不足之证,久病体虚,素体阴亏,更年期妇女患者更为显著。气血虚弱,阴液亏损,脉道更易涩滞,故治疗当以益气养血,滋阴扶正为主,但稍加青皮、香附、郁金等理气药,既可理气散结,又可使其补而不滞,当归、白芍是养血的主药,有养血柔肝的作用,气血充足则循环旺盛,促使通络散结。2.3摇调和气血、冲任王老认为乳腺增生、结节、肿物的出现和冲任失调有关,因生育、流产等伤及冲任,肝血不足、肾阴亏虚、经络阻滞日久成结。在更年期妇女中,冲任失调患者尤其为多,其临床表现除乳中结节,多伴月经周期紊乱、痛经、闭经并于每月月经前期乳房胀痛明显,这是因为肝郁日久耗伤阴液,经血不足,冲任失调所致。故在治疗中应注重调和气血,除养血药物外,考虑到患者有肾阴亏虚表现,应一并辅以滋阴补肾药物,如此肝血肾阴并养,周身症状得到改善,则乳中肿块也可逐渐消散。3摇结语与体会王玉章教授师从燕京外科三大家之一的赵家(赵炳南)学习中医外科,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上既有传承又有个人发挥,如乳痈治疗首辨阴阳的观点,和赵老疮疡治学思想一脉相传,而乳癖重调理则是对赵老调和法的发挥,从疏肝健脾补肾三个角度进行综合调理。乳岩扶正祛邪的观点,发展了赵老治疗乳腺肿瘤使用活血逐瘀系列方法,根据正邪双方关

  摇136环球中医药2020年1月第13卷第1期摇Glob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anuary2020,Vol郾13,No郾1系确定治疗原则,这也是王老整体观的体现之一。《王玉章皮外科及肿瘤证治精粹》[15]中不论是乳痈、乳癖还是乳岩的治疗除了局部征象外,都顾及全身兼症,如情志、月经状况、夜寐情况、舌苔、脉象等诸多表现,其所记载的“形体消瘦、精神不振、面色无华、偶有低热、虚烦不眠、易于激怒冶等描述,均在辨证中加以考虑。在治疗乳岩和其他肿瘤性疾患时,专设肿瘤的预防与养生一节,详细记载“稳定情绪正确对待疾病、饮食与生活冶等相关内容,充分体现王老在乳腺疾病诊查、治疗、调护中的整体观。在乳腺疾病中对于气血关系的辨证,是对赵老一向奉行的辨证论治思想在乳腺疾病中的细化。王老学习赵老辨证思想,在《王玉章皮外科及肿瘤证治精粹》一书中不论何种乳腺疾病均分型进行辨证论治,其相关医案如乳癖、乳岩等医案也都先辨证明确,然后再进行立法、书写方药。考虑到女性气血特点,结合不同乳腺疾病,形成疏气调气、调和气血、不妄攻伐等特色。王老擅治各类乳腺疑难杂症,其学术思想对乳腺疾病的治疗起到巨大指导作用,研发制剂也使用至今,仍在临床发挥良好疗效。希冀与广大同道共同学习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参考文献[1]摇吕培文[J].北京中医,郭大生,1994,44(6):9鄄10.,符文澍.享有盛誉的中医外科专家王玉章[2]摇LIHyperplasiaH,SHENX,YINGTemperatureofofMammaryJ,etSkinPoints[J].Glandsal.PatientswithClinical/RadiologicalAnticancerShowPathologicalRes,2009,29Persistence(11):of[3]摇WU4697鄄4702.receptorX,CHENcoactivatorF,SAHINAPA70琢A,etandARA70茁al.Distinctinfunctionmammaryofglandandrogende鄄2011,128(2):391鄄400.velopment,andinbreastcancer[J].BreastCancerResTreat,[4]摇莫淡荷当代医药.城乡育龄妇女乳腺增生的状况及相关因素,2011,18(12):142鄄145.[J].中国[5]摇陈发菊用[J].,中成药彭梅,杨艳,2019,41(1):60鄄63.,等.乳安消片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6]摇梁欢症的,临张董晓床研,孙宇建究[J].,等中.华中医药补肾疏肝法治疗乳腺增生中医药学刊,2018,36(12):[7]摇符文澍2946鄄2949.医药学报.消癖糖浆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1998,13(1):41鄄43.[J].中国[8]摇王玉章观察[J].,符文澍北京中医,郑学军,1990,40(4):24鄄26..消癖糖浆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9]摇杜欣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朱永军.中医内外合治治疗乳痈气滞热壅证浅析,2019,19(2):138.[J].[10]摇赵岩松及其学术渊,宋乃光源探,耿学英讨[J].,等实.用赵炳南中医外科阴阳辨证思想皮肤病学杂志,2009,2(4):[11]摇赵炳南221鄄223.29(7):6鄄7..调和阴阳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1979,[12]摇王春晖概况[J].,裴晓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孙艳丽.乳腺癌的古今中医认识及治疗研究,2016,11(9):1323鄄1325.[13]摇张亚萍[J].吉林中医药,唐振宇,李永亮“女子以肝为先天,2015,37(12):1195鄄1198..“女子以肝为先天冶理论及临床应用[14]摇张素香志,2010,30(2):80鄄81..冶理论及临床意义[J].山东中医杂[15]摇吕培文科技出版社.王玉章皮外科及肿瘤证治精粹,2004:9.[M].北京:中国医药((收稿日期本文编辑:2019鄄05鄄12):董历华)

篇七:回阳生肌疗法研究王玉章

  

  吕培文老师讲疮疡论治(上)

  先给大家介绍我们外科前辈老中医在治疗慢性溃疡等疮疡外科的临床经验。关于下肢的慢性溃疡,临床上治疗确实有一定的困难,病因病机不谈,重点把我们的临床经验进行一下交流。

  一般对下肢的慢性溃疡,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主要分为三个证型:第一是湿毒热盛证,湿毒热盛证是急性期的一个表现,局部皮肤破溃、流水、瘙痒较重,疮周皮肤也也比较红。这个证型的外治法,一般我们外用紫色疽疮膏,这是房芝萱房老的组方,这个组方成分较多,可以看《房芝萱经验集》或者赵老的书里面应该都有。还可以用紫色消肿膏,如果血瘀明显,我们也可以用三棱针疮周放血,这时要注意创周的消毒,这个地方免疫力差,比较容易感染。

  第二个证型的病人,王玉章王老爱用在疮面上撒些血竭面,现在外面散的血竭面不好买,可以用成药龙血竭胶囊,将里面的药倒出,效果也不错,起到活血通络化瘀的作用。这是第二个证型,血瘀证。

  最后一个证型,寒瘀凝滞,外治法我们用回阳生肌膏,我们做成回阳生肌的砂条,用在这样的疮面上效果也比较好,在这几个疮面的治疗中,注意重视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

  在整个治疗中,用药的量和时间都比较长,一定注意顾护脾胃,防治寒凉药伤正,尤其是在急性期的时候,所以我们配一些茯苓、白术、陈皮、山药来顾护脾胃,补益正气。对于寒瘀凝滞这一类型要注意补脾和益肾,一定要扶助正气来帮助体内毒邪的排出,这一类问题先介绍到这里。

  疮疡边缘如钢,这种疮面生长比较困难,有些创面,疮缘和肉芽的角度呈15-45度是最理想的,容易让上皮生长上来。边缘如钢,很陡的,疮口如菜花这样的都不利于上皮生长。

  所以我们希望临床医生应该熟练的掌握,细心的观察,我觉得这些局部辨证,也是围绕着气血阴阳来辨证的,气血阴阳也具有八纲属性的,气为阴,阳为血,所以我觉得局部辨证也要结合病位、病情、病势,包括整体辨证中的舌苔、脉象等,一定要认真分辨。

  刚才说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基本上围绕首辨阴阳,这也是赵老的学术思想特点之一,赵老对于外科疮疡曾多次强调应有阴阳之别,切不可将痈疽混为一谈,痈疽的病机和治法是完全不同的,痈为阳,疽为阴,所以辨阴阳是皮外科辨证的一个重点。

  下面咱们谈谈临床上辨阴阳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出现一个半阴半阳证,阳证是比较好掌握的,相对阴证也较好掌握,唯独阳证到阴证的转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半阴半阳证,大家看看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对用这个描述的很清楚,里面有一个半阴半阳歌,比如他说“微热,微寒,微赤肿”,都用的一个微字,有点热、有点红、有点肿,这就是半阴半阳的一个特点,还比如“肿而不溃,溃而不敛”,就说明这个病比较迁延,不往前发展,也不向好的状态转变,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僵持状态。

  那么下面我们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对于半阴半阳的描述,我觉得比较形象,比如“漫肿不高”、“微痛不甚”、“微焮不热”,又说“此证属险”,临床上这个证型大家容易忽视。

  这个证型如果治疗好可以转为顺证,如果没有重视,没有对待好,也可以向逆证转变。所以半阴半阳,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我觉得还是前期治疗很多人不大注意,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前期治疗的不得力,也有可能是前期出现的误治,还有可能是病人本身正气不足,邪气过盛,此时向逆证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处在半阴半阳,半表半里的状态中;还有一种是病前期用了不规范的一些抗生素或者激素,造成了这种状态。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前不久我们收的一个病人,是浆细胞性乳腺炎,前期红肿热痛急性炎症期,在外院用了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此病人对西药心有余悸,用药两天就不愿再用,所以一直没有系统的治疗,来我们这查:乳房包块,皮色微红,说化脓又没有化脓,病人胀痛不甚,这种现象已维持了三个月,这种情况我们治疗起来有一定难度,我们临床辨证此时就处在一个半阴半阳的状态,等于一个慢性炎症,我们治疗扶正祛邪,加调和法,能化脓的地方就化脓了,能消的地方就消了。

  像这种情况还可以发生在其他很多疾病当中,比如慢性难愈性溃疡、放射性溃疡,病人经过放射治疗后,疮面焦灼,有时候继发感染,但又不重,这时候就是一个半阴半阳的状态,还有像多形红斑急性期过了以后,也是这样的状态,还有一些病史较长的,会出现寒热错杂,阴阳不调等等。

  关于治疗,我往往采取和法,和法是中医临证八法之一,我觉得主要是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使人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包括内科的半表半里证,胃肠不和,脾胃不和,都可以采取此法。

  像我们皮外科出现的这种情况,当然其中也可有阴阳偏盛或者偏衰,所以在整个调和法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像内科的左归饮,右归饮,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都有这种意思在里。所以我的老师王老,嘱咐我们,“治病要使病去而人不伤”,像一些慢性,迁延性,包括一些疑难性疾病,王老也是用这个办法来治疗,所以我体会和法在这方面应用比较广泛,主治病证比较复杂。我常用在疾病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或者某种疾病的特有表现,比如大动脉炎的静止期的时候,不是急性期,不是血沉快。(陈北娇整理)

  那么在这种静止期,我就采用了和法,调和气血,调和它的阴阳,那么病人呢,自个儿把机体的平衡调整好了,自己产生免疫力,自己战胜疾病。而且很多药比较中和,不损伤脾胃,病人也能够长期的服用中药,这是一个方法。

  还有像我在糖尿病足的早期呢,像一些是静脉血栓,甲状腺功能低下,那像一些皮肤疾病,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红斑,还像肿瘤术后康复等,他总归有一个急性及慢性期或者演变期这么一个过程,在演变的过程中,大家特别注意他的这个我们所谓的半阴半阳的状态,实际上也是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这么一个状态,所以这种状态我个人认为还是用调和法来治疗效果还是挺好的。

  我觉得现在是这样的,现在的发展,咱们人类的这个疾病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是不是身体有一些疾病也发生了一些改变,那么现在很多人医疗条件也比较好,很少有人等到疾病发展到不可收拾了再求医,所以有的时候呢,很多人可能参与治疗了。但是前期治疗是不

  是规范,这个不一定都是很规范的治疗,所以好多疾病在表证的时候,他可能就用了西药用抗生素,或者有激素啊。但是你用激素,我不反对用激素治疗。像有一些的胶原蛋白病,这些疾病通过前期的不规范治疗,可能就处在一个比较僵持的状态,所以有一些急性的炎症,他反而形成了一些慢性的炎性包块,寒热夹杂僵硬不化,甚至于有的该化脓的他不化脓,这个该消散的不消散,那么时间就比较长了,所以这个时候呢,给别人也带来了很多痛苦,我们治疗起来也还是有一些困难,所以我觉得治疗中当然就采用和法,他也是一个扶正祛邪的方法。

  实际上他也起到了一个扶正驱邪这么一个作用,但是临证还是要根据他的症状变化,有所侧重的。如果误用和解法我觉得也不是很恰当的,有的时候它可以引邪入里,或者是辨别的证了,所以我觉得用和法,是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转归才能比较好的,才能解决这个比较疑难的问题。

  下面我就给大家再说说托法,因为有人提到了关于托法的问题,在疮疡的内治法中,我个人体会最关键的也感觉最难掌握的就是这个托法,因为清法大家还是比较好掌握的,补法大家也比较熟练,大补气血、健脾和胃、健脾益肾,大家都比较熟练。那么这个托法因为它在半表半里,半阴半阳,这个还是有相关性的,托实际上是在清托补中间的一法。如果掌握好了,病人就能够转危为安,如果你掌握不好,病人可能入里,这个确实是一个经验问题,从大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个人认为应用托法的方法和时间要严格掌握,方法当然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清托和补托。什么时候用清托和补托,就需要把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相结合,那么托法用的时间,我个人认为是以局部辨证为主,就是托法用的时间,就是什么时候该上托药了。我个人体会是这样,就是看那个局部创面的成熟状态来定,比如说在疮疡的急性期,已经看到有破溃,或者说是已经有少许的脓,但是疮周的皮色呢,组织还是坚硬的,疼痛程度还有点疼,那么这个病人,如果他的整体辨证,病人的气血不是很充沛,或者是年老啊体弱呀,那么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半托半消的办法,赵老管这个叫稳托,王老管这个叫缓托,都是

  一个意思。

  这个所谓的稳托缓托,它实际上是一种消肿脱毒因势利导,如果疮证他没有形成,就说如果脓没有大面积的形成的话,那就通过我们这个稳托缓托也好,他就可以消,如果他已经溃了,那么我们就用这个办法,让这个毒邪继续消散,也就是说能托的就托出来了能消了就消下去了,那么这种治疗方法呢,他可以缩短疗程,才可以避免损伤正气,这个托法我认为是赵老他们用托法的一个创新。

  那么关于托法咱们说要掌握他的那个时间,过早地运用透托散易损伤元气,在那个外科正宗有一个神授卫生汤,他就有半托半消意思在里面,大家喜欢就可以查查。我给大家念一下组成,他有羌活、防风,白芷、炒山甲、沉香、红花、连翘、石决明、金银花、皂角刺、归尾、花粉、甘草、乳香、大黄,那么它有宣热散风、行瘀活血又能够解毒消肿,疏通脏腑。它的药性还比较平和,但这个方子平时我是不怎么用,我们的组方和用量都比它简单一点。赵老他们用托法的时候呢,还是比较谨慎的,他们要求准确地把握辨证,包括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另外呢就是说要弄清楚阴和阳,是阴多还是阳多,是扶正多呢,还是要祛邪多,也就是决定你是不是托,他都是有侧重的。

  那么根据我们用药经验,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也基本上是赵老他们传下来一些用药的经验。如果这个肿疡比较盛,脓已经形成了,患者身体比较好,还年轻或者是状态正气比较好吧,我们用的药就有山甲、炒皂刺、桔梗、白芷、土贝母。如果这个患者正气盛,但是脓出的不是很透,或者是脓出的不干净,那么这个时候也可以用炒山甲、炒皂刺清它的余脓。

  那还有种情况呢就属于正气比较虚弱,但是毒邪未净,那么这个时候呢,我们就补托,可以采取生黄芪配三甲炭和皂刺炭。如果患者是正虚脓出不畅,就生黄芪、党参,或者是人参就是这么一种证型。

  还有一种气阴两虚的,像糖尿病的患者脓出不畅,我用生黄芪和花粉,那么如果病人血虚,就使用鸡血藤和当归,在托法里面有清托和补托,在补托里面有气虚、阴虚和血虚等等,这些再具体的辨证用药。

  那下面的就重点来给大家交流一下关于山甲和皂刺这两个药,山甲在疮疡外科是比较重要的药,它是一个善于走窜的,他可以疏通脉络的,而且它可以直达病所啊!所以呢,我们山甲还是用的比较多的吧!因为它可以攻坚散血、止痛排脓,像我们科已故房芝萱房老先生,他是搞周围血管病,他治血管炎很有建树的。那房老认为山甲这个药呢,没成脓可以消,成脓可以溃,如果脓将成将要溃时最好。赵老认为未成脓想消,可用生山甲;脓成将溃用炒山甲,病人体虚脓出不透用山甲炭,意思就是防止克伐太过,有碍病人的正气,那么他们都有自己的临床经验。

  山甲和皂刺是个对药,常常联合在一起的,皂刺是比较辛散温通的,它可以直达病所,也能够消肿排脓,这两个药一寒一温,加强透托的作用,尤其是疮已破,但脓透达的不是很通畅,配合在一起用效果非常理想。那么关于这个山甲和皂刺,他毕竟还是有一些克伐作用的,能够损伤人的正气,所以用到了缓解了就可以停止了,这个很伤正气啊!这是关于山甲和皂刺。

  下面说外治法,尤其是对于这个阴阳不调,这个呢我因为接触的比较多,《外科正宗》里面有一个药介绍给大家,大家肯定也不陌生,就是冲和膏,现在可能市面上不一定有。

  这个冲和膏呢,他实际上可以活血消肿,也治疗痈疽啊。尤其是阴阳不和、冷热不明他写的很明确,你看这个药的成分有紫荆皮、独活、赤芍、白芷、石菖蒲,他这五个药组成实际上是按照五行相配来用的,紫荆皮是木,他就用炒的,独活也用炒为土,赤芍为火、白芷为金、石菖蒲为水。把他们研为细末,用葱汤或热酒调敷,这个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自己呢,没有用过冲和膏,因为我们医院以前好像也没有,我不知道现在其他医院有没有这个,那么现在我们医院,在治疗这种半阴半阳状态,就是用的紫色消肿膏和芙蓉膏,紫色消肿膏它是属于偏温阳的,芙蓉膏是比较偏清热解毒的,所以我们是两种药一比一调和外用,效果也不错的。(张会奇整理)

推荐访问: 回阳生肌疗法研究王玉章 疗法 研究 回阳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