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9篇)

时间:2023-07-06 10:1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

  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未来。

篇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落实这一要求,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学校课堂教学应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主渠道,并主动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以教学为主线,主动构建多要素、综合性、全域化的教学体系,把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纳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评价聚焦共同体意识培育目标,形成整体合力。教师要善于从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出发,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寓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之中,増强教育的吸引力、实效力。同时,要不断探索构建民族团结教学全域化体系,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活动式”教学的课堂、“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和“网络式”教学的课堂,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与学校日常的教学、科研、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二是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思政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一种典型的显性教育。教师要依托

  互联网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生动性,使思政课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要运用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其自觉自愿接受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同时,还应针对当代学生思想活跃、知识丰富、情感细腻等特点,在校园广泛开展隐性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熏陶。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大家关心的议题进行引导式讨论,在校园环境设计中赋予丰富的文化元素,在开放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教育效果。

  三是坚持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精心设计主题明确的专题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将价值观理论教育与节庆、礼仪活动等结合起来,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将社会共同体思想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奋斗历史教育结合起来,在了解和感悟各民族人民交往交融、携手奋进历史的过程中强化共同体意识;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将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念贯穿教育过程,强化价值共识,增进文化共同。要重视日常生活引导教育,坚持文化“互嵌”、学习“互嵌”、生活“互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寝室、进班级、进支部、进网

  络、进社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得到体验,在生命成长过程中不断融入。

  四是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在信息化时代,要重视教育教学途径、方法、载体、手段的创新。首先,要将传统授课模式中融入现代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快教育理念创新与现代教育手段的结合、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平台和载体创新的结合、教学方案不断完善与教学软件不断升级的结合、当地教育资源与远程教育资源的结合等,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播放反映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的视频、剧目、歌曲等,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要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网络交往,组建学生网上学习社团、理论学习公众号,弘扬网上正风向,培育网络先进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共同体。

  五是坚持提升教师水平与完善评价制度相结合。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影响学生的接受兴趣和认同效果。学校在组织对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作为专题,邀请知名专家和实际工作部门负责人授课。目前,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要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方面注重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将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内容纳入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强化结果运用,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好的学校和教师予以表彰。

篇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xx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方案

  一、举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拼搏共筑梦”暨20xx年中秋、国庆职工趣味运动会

  x月x日我校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职工趣味运动会。

  比赛中,老师们不分男女老少,全员参与,笑容满面,朝气蓬勃,整个比赛过程中欢声笑语不断。通过比赛活动,不仅缓解了教职工紧张的工作压力,也增进了教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力地促进了团队和谐健康发展。

  二、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教育课

  x月x日,我校德育处组织各班级召开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班会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三、举行主题升国旗仪式

  x月x日,我校在运动会开幕仪式上组织开展了一次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升国旗仪式,通过在国旗下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四、开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活动。

  x月x日上午,我校党支部组织各班主任开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活动。

  会上,xx书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xx个教师节寄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的讲话和xx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集中进行了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班主任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起到带头辐射作用。

  五、开展“我在草原和国旗有个约”活动

  我在草原和国旗有个约,全校上下每位学生都参与了此项活动,不管是走在哪里,国旗始终在我心中。通过向国旗敬礼、唱响祖国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热爱。

  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活动系列活动,旨在教育引导我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努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为推动xx旗民族团结凝聚力量。

  六、体验民族风情,团结共筑中国梦

  各班级积极号召家长带领学生走进xx市内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体验蒙汉文化交流融合,感受xx风情,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七、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共创美丽和谐xx组织开展了以改善社区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卫生大扫除、清洗乱涂画和“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捡拾垃圾(果皮、纸屑)等活动,创建美好家园,体验民族团结一家亲,增进各民族间和谐团结互助的情感。

  八、参与集体劳动实践,体验丰收的喜悦

  为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让他们拥有充实而丰盈的人生,学校将持续推进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将逐步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养成在劳动中奉献、创造的自觉。

  九、开展“爱我xx”市内旅行体验活动

  国庆期间,我校号召家长、学生、教师积极开展“爱我xx”市内旅行体验活动。深入乌兰夫纪念馆、蒙古源流、苏泊浫大草原、动物园、博物馆、蒙古族中学等市内景点,体验蒙汉文化交流融合,感受xx风情,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手抄报、绘画、剪纸、书法展示活动

  同学们以笔尖传递爱国情,用画笔描绘出了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美好画卷,用画笔勾勒出了祖国山川的气魄与雄伟,用墨笔赞扬了祖国的强大与恢宏。

  十一、参与“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

  xx学校的全体学生用文明言行献礼祖国,用真诚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深切祝福和热爱,为祖国复兴激扬梦想。民族团结,是维护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

篇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核心意识和共同情感。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就没有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繁荣发展的根基;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提出“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五个认同”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总目标中统筹谋划、推进和开展工作。”这一重要论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历史任务,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为伟大的梦想。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统一道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会深入人心,中华文化才会生机勃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有源源不断动力!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关系中华民族全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奋斗目标所在。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确保少数民族群众在加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强化我国边疆地区同内地联系,增进国家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昌盛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国家统一需要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也需要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必须始终坚持党把对人民高度负责作为民族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祖国统一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任务,确保各族群众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充分发挥宗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作用,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宗教事务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等基本方针必须坚持贯彻到位。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党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重大事项的领导机制,确保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的方向不变乱,政治方向更加坚定;毫不动摇坚持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支持做好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毫不动摇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问题。牢牢把握我国是统一强大多样多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员这一基本事实,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和认同。

  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加深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是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前提。要加强党对全国各族人民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加强对西藏、新疆等地工作实践的指导,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要不断深化文化认同、心理认同。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深入挖掘优秀中华文

  化基因,丰富培育我国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和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同时,要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金钱观、权力观、事业观。要深入推进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在方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四、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中华民族大迁徙

  各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必须凝聚共识,共同维护国家统一。我国各民族共同汇聚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来。近代以来,我国在抗击外敌入侵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国家统一进程,对此,我国各族人民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长期奋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之一。回顾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进程,我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进行“三大迁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大迁徙。我国各族人民的大迁徙既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然要求。在今天开展新时代“三大迁徙”活动中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

  五、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生态文明是大道理的理念,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三进”“三联”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交往交流交融。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各项制度,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要坚持“汉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理念,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动摇、不折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中国特色解决新时代各民族问题道路不动摇各民族问题理论不动摇、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执政基础不动摇、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不动摇。

篇五: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xx县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工作安排,结合我县民政工作实际,以村(居)民约示范村创建和进一步规范村(居)务公开为切入点,推动基层事务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并有效纳入网格化、社会化服务,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局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xx兼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xx任常委副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xx和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局各科(室)和各乡(镇、街道)社会事务办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做好统筹协调、学习安排、后勤保障等工作。xxx任办公室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全过程,构建全社会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引导全局干部职工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多元命运共同体,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将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法律法规纳入本单位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的学习内容,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范围;加强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强化舆情管控。

  (二)推动基层事务治理重心下移。以村(居)民约示范村创建和进一步规范村(居)务公开为切入点,将基层事务治理有效纳入网格化、社会化服务,推进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城乡社区民族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xxxx年x月)。全面动员部署民政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宣传,普及民族团结进步观念,积极营造关心、支持示范市创建的良好氛围。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的要求,进行深入调研,推进工作。

  (二)全面推进阶段(xxxx年x月-xxxx年xx月)。全力推动创建工作。各级各部门围绕目标任务,探索长效机制,努力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示范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到位。

  (三)评估申报阶段(xxxx年x月-x月)。按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测评指标》体系要求,对创建工作进行科学评估。深入对照,查漏补缺,科学评估,总结经验,及时向市创建办提交相关资料。

  (四)检查验收阶段(xxxx年x月-x月)。通过各单位互观互检、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进行自查自检。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各部门自查自检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申报材料。验收结束后,对全系统创建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将创建成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局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相应成立创建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强化协调配合和资源整合。各科室要按照创建要求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分工合作、各尽其责的原则,围绕创建目标任务和测评指标,加大投入力度,为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保障。要把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创建经费,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督促检查营造氛围。要结合民政创建内容和拟定计划或方案,切实加强工作督导检查,推进工作,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争创先进集体、争当先进模范的良好氛围。

篇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内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精神力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格局。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开启了中原地区以“书同文、车同轨”为象征的国家统一进程,展开了“五方之民”及其后裔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这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原因所在。

  我国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危难中没有四分五裂,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激发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丰厚遗产,集

  中体现为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巨大优势,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维护、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素和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各民族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进中华文化建设中实现升华,既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时远)

篇七: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观点DISCUSSION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思想基础文/云南民族大学李若青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对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指明了方向、找准了位置、明确了目标、提出了任务,其根本就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凝心聚力,带领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历经八年建设,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已取得明显成效,各民族的进步发展更加迅速,云南全面呈现出民族和睦、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团结进步的新气象。特别是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已经消除,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发展呈现深层次结构性变化,“数字云南”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美丽”正成为云南亮丽标签……云南各民族群众走出了贫困,进入了全面小康的新时代,走向现代化新征程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这为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更加明确,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从“团结”、“进步”到“示范”,其内涵也将被赋予新的特征和内容。“团结”不仅是中国各民族凝聚成的“中华民族一家亲”,也是世界各民族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步”不仅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辉煌展现,更是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示范”不仅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现有经验的归纳与呈现,更是要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生动力、逻辑规律和时代价值进行理论提炼,才能更好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输送思想指导、经验借鉴、实践启示,引领和带动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崭新篇章,还要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成为夯实新征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思想基础的关键点。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ETHNICTODAY3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现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中华民族也是多元一体格局的体现。“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要深植于历史,更要着眼于发展,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从地缘基础来周全了解伟大祖国的形成与发展、从历史归源来客观认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从精神家园来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与丰厚、从政治引领来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是各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领导核心、从制度道路来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二、突出新征程上新使命2019年5月1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正式实施,明确提出了“将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进一步指出“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云南4个突出特点:“一是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属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二是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三是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四是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要求云南更加自觉地在全国大局中找准云南的坐标方位、使命担当、区位优势和前进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云南省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3会提出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新时代内涵,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贡献云南智慧和力量”。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势必要在新征程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理好机遇和挑战的关系。特别是要在经济发展中谋求新跨越,在边疆治理中构建新体系,在深化改革中实现新创新,在文化繁荣中凝聚新力量,在生态建设中展现新美丽,在和谐稳定中体现新文明。因此,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规律看,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对我们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三、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也是新征程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思想基础的内在要义。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要从思想意识教育方面抓好三个关键:一是要突出历史的传承性,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要加强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规律的学习,讲好云南民族团结故事、民族交往典型案例、各民族和谐共生篇章;深刻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起点,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客观形成和自觉选择的必然结果,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是中国现代民族的统一称谓,才能深刻体会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突出时代的必然性,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要求。要学习好中共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史,认真研究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模式与成效、动力与机制、创新与路径、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特点与真实表现,总结好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经验与启示;深刻领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新时代内涵,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义,是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步的时代任务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利益的必然选择;充分认识云南建设好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最有力证明,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的最充分证明。三是要突出发展的前瞻性,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基础。要学习好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理论、现代科技与创新的要求、现代文明与发展的内涵要义,充分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目标任务、勇于担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责任,深入理解新征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更加牢固的共有精神家园,明确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就是合力守边固边兴边的内生动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全过程,深化对“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三个尊重”“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准确把握,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责任担当;深刻领会推进云南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发展,是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路径选择;不断深化云南亲密融洽的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的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更加巩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良好态势,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毅前行,续写新征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崭新篇章的根本动力。(责任编辑赵芳)ETHNICTODAY39

篇八: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总结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铸牢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入手。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以“做‘四有’好老师,育‘四爱’新人才”为主题的教师座谈会暨征文比赛,并于12月20日上午举行“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暨冬季田径运动会”,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总结一: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放在首位,把党性锻炼与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立足岗位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通过走访慰问、交心谈心、送温暖等方式关心帮助生病或遇到困难的党员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为基层党组织增添正能量。我们还充分利用教职工QQ群等媒介宣传学校建设成就,弘扬“马陆精神”,激励更多教师凝聚人心、干事创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切实增强了广大党员教师扎根基层、服务教学、奉献社会的热情和信心。

  回顾本学期,在组织发展和党员管理方面,校支部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内生活,保障党员权利,落实党员义务。本学期顺利转接预备党员3名,审批发展对象1名,培训预备党员2名,收缴预备党员党费35.5元,确认发展对象党籍,调整改选了2个支委班子。

  -1-

  按时召开支部换届选举大会,完成新一届支委班子组建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组织生活制度。配合区组织部门做好党费清查工作。通过组织发展和党员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支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形成了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促进了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回顾一学期来,校党支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

  -2-

篇九: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策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策划”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一、文化活动

  1.举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览,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2.举办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荣誉感

  3.开展民族音乐、舞蹈、戏剧等文艺表演,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文化

  二、教育活动

  1.引导青少年加入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培养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举办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不同民族代表分享自己的文化传统

  3.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讲座,宣传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

  三、体育活动

  1.举行国际体育比赛,吸引全球关注中国体育,展示中国体育实力和中华民族精神

  2.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和比赛,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

  3.成立中华民族体育联合会,加强各民族在体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策划”将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推荐访问: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同体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