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新理念是什么8篇

时间:2023-07-07 09:56: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安全管理新理念是什么

  

  安全管理十大理念

  一种文化,需要有理论的支撑,安全文化同样如此,在众多的企业中,有自己的安全文化的为数不多,作者认为,要建立健全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必须建立以下几点安全理念。

  第一个是,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和避免的,每次事故的发生都与它的原因,我们从事故的根源入手,釜底抽薪,切断事故的发生的条件,这样我们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样就需要企业建立安全事故数据库,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总结,举一反三,将他人的事故作为我们事故,从中吸取校训,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二个是,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安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必须建立一把手的负责制度,奖罚分明,他必须对自己管辖范围以内的安全生产负责,这样就会给他们足够的压力和动力。重庆“12.23”井喷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违规违章作业造成的,出现违章现象就是制度执行不利,主要领导就要对其负责,因此迫使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辞职。

  三是,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控的。每种设备都有其操作章程,违反了其操作章程就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也就是发生了违章行为。因此,在操作中必须按照操作章程进行。操作章程不能是一纸空文,必须要有监督机制使其贯彻实施。

  四是,安全是被雇佣的员工条件。安全作为雇佣员工的基本条件也是对员工的基本约束,当安全行为做为了雇佣的条件时,员工就会

  -1-

  去遵守各项安全规章管理制度,如果不遵守,他就有随时被解雇的危险。既然你的行为不安全影响到了我企业的不安全,那么,对不起,另谋高就。

  五是,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首先你要让你的员工知道如何去做是安全的,如何去做是不安全的,这样他们才会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如何去做企业才会对我认可,如何去做会危害企业的安全生产。

  六是,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有了各种规章管理制度,规章管理制度到底有没有实施?实施了,那么实施的怎么样?这些也都是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程度的因素。既然你制定了这么多规章管理制度,你就要去监督实施,这就要求企业主管对其进行检查,这样才能使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切实得到落实。只有这些安全规章管理制度得到了落实,安全生产才真正的有了保障。

  七是,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更正。经过安全检查后发现了问题后必须及时进行整改,降低其演变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如果发现了安全隐患不去整改,那么,我们就根本就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检查。所以安全隐患的整改必须及时彻底。

  八是,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安全同样重要。工作外安全的概念在国内还很少有企业提到,对于员工不在工作期间的安全,很多企业根本就漠不关心,其实工作外的安全跟工作安全同样重要。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不论什么时间损失了人才,对企业来说都一笔特别大的损

  -2-

  失,因此,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保障员工工作为安全也同工作安全同样重要。

  九是,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安全也可以比喻成一门生意,可是这个生意很多企业不懂得怎么去做,也不会计算这个生意效益。举例说吧,你的企业在5年内发生一次事故,事故损失为500万,如果你保持现在的情况,那么很可能在下一个5年内还会发生一次这样的事故,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着500万投入到安全上来?安全得到了保证,其实你并没有损失,而且还能为你的企业赢得更好声誉,何乐而不为呢。

  十是,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纸空文,因此,员工的参与是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实施的关键,这就要领导者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兴趣,充分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中来,做到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就有了保障了

  -3-

篇二:安全管理新理念是什么

  

  安全生产管理三个理念

  1、安全生产理念是什么?

  安全生产理念如下:

  1、安全管理工作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百治理。

  2、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

  3、安全管理目标: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安全生产法度》

  强调了“人的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理念,《安全生产法》体现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1)安全生产管理三个理念扩展资料:

  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中,一切以安全为重,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必须预先分析危答险源,预测和评价危险、有害因素,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和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危险和安全隐患消灭的萌芽状态,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主管者也专必须是责任人,要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3、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属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2、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信念、三个理念、三个能力”是什么

  国务院副总理的讲话: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坚定“一个信念”,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指导和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树立“三个理念”,即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提高“三个能力”,即监管监察、事故处置、宣传教育的能力;守住“一条底线”,即坚持清正廉洁、干净干事。

  3、安全生产理念

  转载

  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新理念

  安全生产工作要以新理念为先导,有新的理念才能有新的行动。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工作不能停留在点上、面上,要在立体空间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结合应当是立体结合,安全生产的行为应当是立体行为。安全生产工作效应该是立体效应。

  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深层次的根源。长期以来,实践操作中的“生产第一”和理论上的“安全第一”冲突不断。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或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安全既体现在生产资料中包含着生产工艺、设备以及设备的装置、使用的安全上,又体现在作为劳动者的职工安全生产素质上,还体现在管理中。安全和生产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为地把二者对立起来,导致安全和生产长期不能协调发展。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认识中,我们要切实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去看待安全问题,让安全状况与生产状况同步协调发展。

  不能只盯着“不发生事故不死人”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我们喊了几十年了,政府仍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事故的处理上,安全管理仍是事后处理型。有些人把“不发生事故不死人”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和目标,而这只是半截子工程。“不发生事故不死人”是安全生产工作在“低层次循环”的反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国家。现在有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与行业管理薄弱有关,与增长方式落后有关,要不断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安全寓于生产、管理和科技进步之中,要注意克服体制机制的弊端,注重源头治理,实现本质安全。

  我们提到安全生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爆炸等恶性事故,然而安全生产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忽视,那就是在生产一线的工人们的安全健康。有不少工人,由于工作环境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虽然挣到了一点钱但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

  2500万人以上。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人的绝对数量方面来讲,都需要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要把职业健康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大目标和高境界。

  不能片面搞“整改事故隐患”

  现在“整改事故隐患”的说法,含义有三个方面,其一是针对某一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有的放矢,补弱固强;其二是针对事故隐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三,是发现事故隐患举一反三,强根固本。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习惯于把“整改事故隐患”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一条重要工作要求,但多年后“事故隐患”仍然存在,仍然是薄弱环节。隐患查而不整,事故发生停业整顿,哪个行业出了事故就整顿哪个行业。我们采取“救火”的办法,哪里“冒烟”往哪扑,是无法从整体上奏效的。比如有的重大事故隐患,几年前便被列入还挂了“黄牌”,但直到事故发生前也没有摘掉这张“黄牌”;陕西陈家山煤矿、河南大平煤矿事前就存在着事故隐患,但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导致特大事故的发生。

  只有树立抓根本的观念,运用系统原理,从整改事故隐患中及时采取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才能既治标又治本。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辩证地看待“整改事故隐患”,不能搞形而上学,要科学取舍。片面搞“整改事故隐患”,还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倾向。比如,本来只从现象上解决了问题,却以为是从全局解决了问题;本来只从眼前解决了问题,却以为是从长远解决了问题。一些同类问题反复出现,其原因就在于此。

  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不断改进安全监管方式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众多的部门、涉及各方面的关系,涉及相关主体的利益,日常的协调工作量非常大,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工人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为事故埋下隐患。安全生产工作问题,单靠哪一家的力量都很难解决,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

  现在,有些安全生产问题长期解决不好,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立体视角,单打独斗,减弱解决问题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要少一些“单兵动作”,多一些“联合行动”,有主管部门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工作,要按照行业管理和事权一致的原则,紧紧依靠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对于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参与的事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主动出面协调,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的实效性,共同做好工作。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目前许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都处于疲于应付的局面。要不断改进安全

  生产监管方式,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从繁多的会议、文件中解脱出来,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弄清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根源性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措施。要针对有关安全生产的关键性、综合性科技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推广科技成果,促进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的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安全生产的综合防御能力。要从以往重点对具体隐患的检查,转变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为主,查找企业的管理薄弱环节,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完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以往重点以告知形式的检查,转变为随机抽查、暗访及巡查为主。要以许可证管理为契机,强化企业的安全机构建设,明确安全管理人员资格,确定机构的配备标准,促进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并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以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安全监管人员成为企业安全员的不正常现象。对安全责任不落实,致使隐患加重、甚至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严肃追究责任。特别是要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

  4、中石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一个理念”、“三个观念”24字方针

  树立一个理念:

  即:百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违章就是事故”的理念。度

  树立“三个观念”

  即: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观的观念;安全知生产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观念;企业要向社会负责的观念;树道立三个观点: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就看你努力不努力;没有预防不了的事故,就看工作做到专位了没;没有克服不了的不良习惯,就看你有没有工夫,有没有为了属安全而敢于得罪人的魄力。

  5、安全生产三个必须是什么

  新安全生产法三个知必须是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改)的相关规定体现了安全管理“三个必须”原则。

  1、一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管理部门都必须管安全,如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直接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企道业单位。而且要求这些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必须依照国务院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的指示精神,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那么,企业就是要作为第一把手的法人代表负责,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2、管生产的同时要管安全。从事生产管理和企业经营的领导内者和组织者,必须明确安全和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工作和安全工作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要同时进行,决不能重生产轻安全。

  3、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就是在生产管理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定本企业。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卫生容技术规范、标准,安全生产技术和组织措施的制定、审查和执行,各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6、中石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一个理念”、“三个观念”、“24字方针”是什么?

  树立一个理念:

  即:树立“一切事故都百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违章就是事故”的理念。

  树立“三个观念度”

  即: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观的观念;安全生产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观念;企业要向社会负责的观念;树立三个观点:问没有干不好的工作答,就看你努力不努力;没有预防不了的事故,就看工作做到位了没;没有克服不了的不

  良习惯,就看你有没有工夫,有没有为了安全而敢于得罪人的魄力。回

  24字方针:

  治理健全、风控有效答、资本充足、诚信合规、专业精湛、服务优良”24字方针

  7、安全管理“三个必须”原则出处?

  出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确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中,一切以安全为重,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必须预先分析危险源,预测和评价危险、有害因素,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和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将危险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改)的相关规定体现了安全管理“三个必须”原则。

  (7)安全生产管理三个理念扩展资料1、一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管理部门都必须管安全,如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直接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企业单位。

  而且要求这些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必须依照国务院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的指示精神,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那么,企业就是要作为第一把手的法人代表负责,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2、管生产的同时要管安全。从事生产管理和企业经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明确安全和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工作和安全工作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要同时进行,决不能重生产轻安全。

  3、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就是在生产管理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规、政策和标准。

  制定本企业。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卫生技术规范、标准,安全生产技术和组织措施的制定、审查和执行,各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8、安全管理的三个“原则”是什么?

  安全管理的三个“原则”是:管生产同时管安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四全"动态管理

  一、管生产同时管安全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国务院在《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

  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进行安全管理不是处理事故,而是在生产活动申,针对生产的特点,对生产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三、坚持"四全"动态管理

  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从开工到竣工交付的全部生产过程,涉及到全部的生产时间,涉及到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因此,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

  (8)安全生产管理三个理念扩展资料

  安全管理工作要点:

  1、风险评价抓源头控制。通过危险源的划分和预评价,找出各单位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然后有的放失,采取必要的安全对策加以解决。

  2、加强监督抓隐患整改。通过监督检查快速向公司决策层,反馈最新的安全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断,快速消除安全隐患。

  3、总结工作抓整改提高。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和评比找出差距,找出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做为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达到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4、更新理念抓积极因素。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长期细致的工作,将安全预防工作的重点前移到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素质的环节上来。

  9、安全生产管理三大体系包括哪三大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

  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与食品链相关的组织(包括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企业和团体)以GMP和SSOP为基础,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即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为核心,融入组织所需的管理要素,将消费者食用安全为关注焦点的管理体制和版行为。

  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权。它是直接管理活动的结果,表示成方针、原则、目标、方法、过程、核查表等要素的集合。

  三、EHS体系——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EHS管理体系:EHS是环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中文全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

  与安全生产管理三个理念相关的资料

篇三:安全管理新理念是什么篇四:安全管理新理念是什么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最新版)

  Safety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productionmanagement.Safetyandproductionareintheimplementationprocess

  (安全管理)

  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安全管理理论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最新版)

  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消灭事故,减少损失是现代安全管理最根本的职责,但现代安全管理除了消灭事故减少损失这项最根本的职责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安全科学技术和直接为企业服务。因此,搞现代安全管理,不仅要有一个管理理念还有一个发展学科理念。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一个现代安全管理机构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发展现代安全科学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企业、改革创新”。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哲学观

  现代安全管理最根本的任务是消灭事故、减少损失,这个任务的实现要靠人,所以,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时应树立的一种哲学观。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安全管理理论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指导,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消灭事故、减少损失的崇高责任放在一切安全管理活动的中心。所以,“以人为本”在现代安全管理中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有以下几层意思: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和“员工”都是需要安全的主体;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企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但安全管理推动企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是通过预防事故、减少损失来实现的;预防事故,减少损失要靠“人”来实现,“人”是一切安全管理的中心,培养安全生产所要求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把企业员工培养成为富有主体安全精神和安全创造力的“人”。

  2.确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为宗旨的安全观

  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安全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其实质是一种人文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核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安全管理理论

  心是健全的人格;二是学识,它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的根本,主要指学问和见识,学问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见识则是对事物本身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三是才能,它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的核心,主要包括安全自学成才能力、安全方法选择能力、安全思维辨别能力、安全研讨设计能力、安全信息处理能力和安全管理表达能力等;四是体质,在人的综合安全素质中属于基础的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的基本内涵中,品德是方向,学识星根本,才能星核心,体质是基础。

  3.坚持以人文、科技、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管理理念是人们追求安全的理想。它是建立在对安全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什么是现代安全管理应该追求的理想呢?有识人士认为,应该是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为宗旨的安全观为指导,以人文、科技、创新的统一为核心,为迎接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提供一种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安全管理理论

  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管理,努力把企业员工培养成为人文精神、科技素质、创新能力统一的一代新人。

  二、“注重学术”是现代安全管理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安全管理的本质是预防事故、减少损失,而现代安全管理的本质则是传递、应用、融合和创新安全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正因为如此,“往重学术”就成了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

  1.注重学术是现代安全管理存在的基础

  现代安全管理的本质是传递、应用、融合和创新安全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所以,一个安全管理机构和组织必然要以安全科技作为它存在的前提。如果离开该安全科学技术的传递、应用、融合和创新,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为了不断地追求客观真理,现代安全管理必然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这也是提高管理素质和安全效益的重要保证。

  2.管理与研究结合是一种有效机制

  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管理与研究的结合。在现代安全管理中,管理是中心,研究是先导。管理与研究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安全管理理论

  结合已成为现代安全管理不断向前发展的一种有效机制。

  3.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

  对于现代安全管理来说,其管理分支和各种专业是由掌握各分支和各种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者组成的,因此,在现代安全管理中,专业安全管理者起决定性作用。掌握各种安全专业学问的管理者,尤其是其中学术造诣深的专家,是现代安全管理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三、“服务企业”是现代安全管理的方向

  现代安全管理存在有两个哲学基础,一个是认识论的,另一个是政治论的,前者要求现代安全管理者要“注重学术”,后者则要求现代安全管理要“服务企业”。因此,与“注重学术”一样,“服务企业”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

  1.现代安全管理必须面向企业

  安全管理的基本矛盾是安全与危险之间的矛盾。现代安全管理的社会价值就在于扼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用管理的、技术的、文化的手段和方法去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服务。这是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安全管理理论

  评价现代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水平高低、对企业贡献大小的主要标志。

  2.坚持安全管理与经济、科技的结合

  现代安全管理与经济、科技相结合起来,使现代安全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在管理体制上,通过管理部门与企业生产部门、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安全管理出成果、出效益;在员工培养上,只有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又坚持安全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安全人才。

  3.双向参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安全生产与事故隐患是一对矛盾。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是安全管理机构必须同生产单位“双向参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说,现代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优势是管理的方法手段和安全信息、安全科技研究;生产单位的主要优势是生产实践和现场信息。“双向参与、优势互补”指的是安全管理机构和生产单位双方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安全管理机构要主动面向生产企业,生产企业要积极参与安全活动,监督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只有双方都能做到“双向参与、优势互补”。安全管理机构和生产管理单位双方就有可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安全管理理论

  能共同发展。

  四、“改革创新”是现代安全管理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将推动安全管理创新,因此,“改革创新”也是现代安全管理迎接世纪挑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

  1.从继承到创新的关键和难点是改革

  继承、改革、创新是相互联系的。创新是在继承人类社会已有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创新,从继承到创新的关键和难点是改革,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也不断向安全科技、安全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现代安全管理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相适应,逐步实现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

  2.21世纪将是安全管理创新的世纪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企业在不断升级、创新,与此同时,安全管理也将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是现代安全管理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将是现代安全管理创新的时代。

  3.知识经济将推动现代安全管理创新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安全管理理论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标将是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教育体系。现代安全教育、现代安全科技、现代安全生产的一体化将是安全管理创新的重点。现代安全管理创新的难点和核心将是培养安全人才的创新。因此,既要注意人的个性发展,又要将安全活动超越企业的围墙,而社会性与国际性的更加紧密结合也将成为现代安全管理创新的重要趋势。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CreativeDesignCo.,Ltd.

篇五:安全管理新理念是什么

  

  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

  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

  在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安全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鉴于安全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并落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促进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进。

  第一节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模式

  一、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的,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就会有杜绝伤害、保障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要求。根据国外经验,发达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是事故高发期。目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安全生产管理进入高风险阶段。2005年我国人均GDP为1703美元,2006年达到了2042美元。根据“十一五”规划,按现行汇率计算,2010年我国GDP将达到3.2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2400美元,第二产业仍是主体。目前我国每年仅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初步测算每年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达2000亿元,占GDP的2.5%。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与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

  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是在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安全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最初

  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事故学理论的产生、以及后来的风险控制论,直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与健康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最早起源于航空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火箭导弹技术迅速发展,同时在制作、维护、运用中发生的事故使人们认识到没有“系统安全”的系统是个无用的废物,因此,提出在系统的构思、设计、制作、使用、维护全过程中考虑到安全保障子系统的问题,形成“安全工程”的思想,逐步形成安全系统工程体系。

  现代化大生产的细密分工使得人们必须建立一个生产系统才能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使生产具有系统性,随之生产事故也因此具备了系统性,也使生产事故的影响波及于整个生产系统以至于波及社会。生产安全及生产事故的控制管理必须由生产系统中安全保障子系统来负担,即必须从系统性这一点上来处理生产安全问题。所谓系统性,是指生产系统的总体性决定生产安全的总体性,即对事故的总体控制采用四E科学,从法规(Enforcement)、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经济(Economic)方面入手。系统性包括生产系统内外的各种关联性。这些关联性包括了复杂性、非线性、模糊性、随机性等特性。这些关联性必须得到很好的协调,否则将产生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而发生事故。

  2、安全经济学

  安全经济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生产安全中的经济关系、经济形式,分析并阐述安全生产投资、安全生产效益、安全生产事故损失的数量与变化,从而在人、财产、安全三方面取得最佳效益,研究用经济手段调整与生产事故有关的各种关系及人的活动,从而对生产事故实现最优控制。

  安全经济学将安全状态划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就是无事故,无危险。但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指客体或系统对人类造成的可能的危害低于人类所能允许的承受限度的存在状态。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劳伦斯教授在稳定性和风险管理国际会议的论文观点认为:“安全就是被判断为不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性,也就是指没有受到伤害或危害,或损坏概率低的通常术语。”即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即意味着人员和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

  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是事故发生、预警、预防中的经济关系,对生产事故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讲,安全有两大经济功能:第一,安全能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消耗和损失的功能;第二,安全能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其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安全经济学研究经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发现生产安全是有经济效益的。这个效益包括企业自身安全生产所产出的效益以及对社会的安全作用而提供的社会效益。生产安全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与产品产生利润的时间规律有所不同。对产品而言,只要产品售出,利润即产生,而生产安全的投入一般分为投资无利期、微利期、持续强利期、利益萎缩期、失效期五个时期。

  当安全投入量为零时,无安全可言或完全处于自然状态。投入量越大,安全度越高。一般而言,安全投入量与安全程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根据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投入量的加大,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所提高的安全度是递减的。在安全经济学中为了考察生产安全与经济增益之间的关系,综合上述两层关系推出安全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生产事故产生损失,称之为负效益,生产安全使之避免损失,负效益的减少与效益的增加等效。当安全程度为1时,即绝对安全,不存在生产事故损失。当安全程度为0时,无丝毫安全可言,此时损失极大。一般而言,损失额随安全程度的变化是指数型的,显然,要求的安全程度越高需要的经济投入

  越多,即安全标准越高,安全成本越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他们的关系是指数型的。安全利润曲线表明,对一个生产系统而言,太低的安全度不仅带来对人和环境以及社会的伤害,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但追求极高的安全度,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此时的安全成本可能达到负担不起的水准上。

  依据抽样调查安全生产基本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安全生产贡献率大约是3%。而实际不同行业由于危险性及安全生产作用的不同,其经济的贡献也不一样,高危险行业则高达7%。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即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在工业实践中,还可以得到一个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即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加工和制造时的10分安全效果。

  3、行为安全理论

  根据国外的专家对事故的统计表明,事故中98%的原因是人为的,而只有2%的事故是自然的,即人的不正常行为,导致了事故的后果。如果人们在生产中能够按照理性进行工作,排除利益和其他外界环境的干扰,人为的不利因素将会在事故中不复存在,生产安全就成为了现实。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若能把握职工及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及其原因的话,无疑是有利于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预防的效果。行为安全理论正是据此产生,它是生产安全实践发展的结果,是现代安全科学和心理学、决策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边缘性的新兴理论。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行为主体的认识行为和决策过程,并以这种对决策心理研究的成果为依据去探讨人们行为的微观过程,从而能很好的解释安全事故的原因所在。

  从生产事故统计可知,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人为造成的,而只有少量的事故是自然事故,所以安全的监督监察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察,通过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约束人们行为的条款,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行为理性化操作。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则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4、事故致因理论

  美国20世纪50年代统计,在75000件伤亡事故中,天灾占2%,即98%的可以预防的。在可以防止的全部事故中,从人的系列分析,由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全部事故占88%,与不安全行为无关的占12%;从物的系列分析,属于机械不安全状态和物质危害所造成的事故占78%。日本1969年制造业歇工八天以上的事故中,因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占86%;因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占14%。日本1997年使制造工业歇工四天以上的104638件事故统计表明,从人的系列分析,属于不安全行为的为98910件,占94.5%;不属于不安全行为的占5.5%;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的事故为87317件,占83.5%,不属于不安全状态的占16.5%。在人的连锁系列中,不安全行为是基于生理、心理和动作几个方面而产生的;后者又取决于遗传、社会环境。人有行动自由性生产劳动易受环境条件所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因而易于发生误动作。人同机器相比,因易于自由行动,故其可靠性差。但是,正因为人有行动自由性,才能使人具有积极研究安全生产手段的特有功能。

  生产现场包含着来自人和物两方面的多种隐患,为确保安全作业,就必须分析和查清隐患,并加以消除,将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做到预防为主。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备,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人与物两因素又互为因果。如有时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促进设备出现不安全状态。但从构成伤亡事故的人与物两方面来看,人的失误占绝对的地位,即使某类伤亡事故完全来自于机械或物质的危害,但机械还是由人设计和操纵的,物也是由人支配的。从设计开始,经过现场的种种加工程序,直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事故发生的原因有:设计上的缺陷:设计中产生的事故隐患;制造上的缺陷:包括使用材料的缺陷及加工方法、工艺和技能

  上的缺陷;维修、保养和使用上的缺陷:机械系统随着时间的延续,产生磨损、耗伤、腐蚀等故障,致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高;使用时超过机械的定额负荷,操作技术不熟练以及缺乏安全作业的技巧等都能导致不安全状态,增长了机械伤人的可能性。人和物轨迹相交的时间和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若排除了机械设备或处理危险物质过程中的人的隐患,消除了人的疏忽,则两个连锁系列进行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事故系列的连锁中断,两系列运动轨迹则不能相交,危险就不会出现,即可达到安全生产。从这一意义上说,构建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加强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人的素质,是消除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直接有效办法;建立安全装备保障体系,对危险和重要装备进行安全认证以及加强在用设备的管理,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有效措施。

  由此可见,事故是多重原因决定的,任何特定事故都具有若干事件和情况联合存在或同时发生的特点。构成事故最基本因素有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事故不是在真空之中,它总是与某种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社会因素以及各级管理机构等有关诸因素紧密相联系的。这些因素以及它们之间所有的复杂相互关系,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二、国外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鉴于安全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并确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促进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面,国外安全法规十分完备,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适时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以正确调整各种关系。在20世纪年代和70年代期间,美国政府除了管理价格和企业标准外,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保护安全、健康和环境,国家试图通过越来越严格的社会管制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在政府监管方面,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体上具有立法和执法分开、依法设立机构、机构相对集中的特点。职业安全与职业健

  康统一由一个机构管理,事故调查处理机构集中由权威机构来承担。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督管理由劳工部负责,劳工部设立职业安全与健康局和矿业安全与健康局,交通运输安全则由其他监察等机构负责,与道路交通有关的是警察局、交通局、车检所,他们都是独立的政府部门。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NationalTrans-PotationSafetyBoard)是1972年由国会成立的运输事故调查机构,不是政府的运输部门,每年预算由国会直接拨款,与政府部门没有资金上的任何关系,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核心部门是事故调查办公室和事故善后办公室,分别负责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运输行业的事故调查以及事故善后工作。英国现行的健康与安全监管体制,是依据1974年颁布的《工业场所健康与安全法》建立起来的。英联邦健康与安全委员会(HSC),是相对独立的机构,主席由政府任命,9位副主席分别由企业业主、工会和有关独立中介机构各3名代表组成。该委员会的宗旨是使从事危险工作的经营者负责保护工人和公众免受相关危害,其主要职能是健康与安全方面的立法及法律的修订工作、保护工人健康安全和保障工人福利、保护公众不受因工作导致的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影响、监控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使用和储存安全、资助健康与安全方面的科研和培训,并提供相关服务。英国健康与安全委员会下设健康与安全执行局(HSE),对危险性行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工作实行国家监察、垂直管理,是相对独立的健康与安全行政执法机构。

  在政府财政支持方面,发达国家也普遍加大对安全生产保障的资金支持力度,使安全生产保障有足够的、长期的、稳定的财政资金投人,以保证安全生产作为公益性的工作予以支持。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2001财政年度的经费为4.26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各项工作。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财政拨款大约2亿美元,其中一半左右用于矿山安全和健康技术保障。联邦政府向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提供的资金支持也达到2.12亿美元。除此之外,美国的26个州还分别有自己的经费投人,如阿拉斯加州2000年度在职业安全方面的投人为262.2万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投人131.1万美元。英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主要由安全健康委员会(HSC)和安全

  健康执行局(HSE)负责管理,2001/2002年度,实际由HSE执行完成的经费为2.027亿英镑。澳大利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安全科技工作,1985年煤炭科研经费为3710万美元,1995年增加到6140万美元,经费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日、韩、泰等国的安全科研机构都会从国家得到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

  在技术保障方面,国外普遍建立了较完备的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传输系统,公布相关安全信息和技术支持内容,以促进各种新技术迅速在现场得到推广,加强了技术与实践的结合。美国安全技术科学研究研发工作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研究与发展机构、高等院校和民间咨询机构四部分组成。较大的公司一般设有研究与发展部;高等院校按政府合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此外,还有一支重要的研究与开发力量,即各类民间科技咨询公司。以矿山安全技术支持体系为例,美国矿山安全技术支持体系以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匹兹堡安全健康技术中心、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为主体,其它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介机构也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匹兹堡安全健康技术中心在围绕MSHA的职能范围,为日常安全监察、事故救灾处理和调查职能提供各种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注意为矿山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除获得联邦政府科研拨款外,还建立了全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计划(NORA),吸收了500家公司、机构和个人提供的资助和委托项目资金。

  在装备保障方面,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设备安全认证体系。美国矿山设备材料安全认证由MSHA技术保障司下属认证中心负责。美国《联邦法典》“矿产资源”卷对认证标准、技术要求和认证申请程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法国职业安全与卫生,实行双元制监察体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设16个地区监察机构并建有16个测量实验室。法国矿山设备安全监察执行欧盟的《机械安全指令》(Directives98/37/EC),并实行CE安全标志。除CE标志外,法国政府和欧盟其它成员国还要求对某些特别危险设备如木工机械、矿山设备、冲压机等机械设备的制造厂进行质量管

  理体系认证和产品型式安全认证。欧盟各成员国都认可了这类第三方认证机构;荷兰执行欧盟的《机器设备安全指令》,低风险设备或产品由制造商自己认证,高风险设备或产品由授权的认证机构认证。法律要求强制性认证的机器设备或产品,必须由就业与社会事务部指定的机构进行检测和认证。

  在信息保障方面,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是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信息还是政府决策和管理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重要。发达国家采用Internet网作为技术平台进行技术交流,优点突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消除了传统技术交流方式的欠缺之处。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设置了项目评估与信息资源司,对相应的信息给以管理。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共有2000多名安全监察人员,主要通过信息网络对全国2000多个煤矿的安全监察执法进行管理;通过跨地区分支机构和地区办事处采集第一时间的事故隐患,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措施,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对灾害事故救护也大量采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数据库、视频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救护效率。MSHA认证中心将所有被认证的产品用文件方式通过Internet网公布,读者可以任意下载。

  在安全技术培训体系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不仅在法律法规方面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建立有较完备的安全培训机构,也确实重视和加强安全技术培训的监督管理,使其为安全生产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如美国就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培训体系和制约保障机制。美国安全与健康监察局负责技术培训的部门是教育、政策与发展司,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为促进全国安全和健康而制订的安全与健康教育及培训方案,并实施州拨款计划,每年培训经费大约1000万美元。美国安全与健康监察局还充分利用Internet建立远程安全培训体系,充分利用MSHA的安全培训环境,提高安全技术培训的时效性。为了保证从业人员必备的安全素质,国外对从业人员安全资格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法定的认证程序。在英国,成为一名正式矿工前后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地面培训知识、井

  下知识培训、生产实习和实际操作等多个环节,并必须取得采矿合格证书。在德国,矿长必须由现职工程师提拔,26岁以上,持有采矿毕业证书和国家高级采矿学位证书,通过采矿资格审查委员会采矿法的考试和采矿工程师学会准会员考试部门的考试。技术工人必须为正式职工,再经过3年的学习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技工证书。

  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均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传媒,采用各种手段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在美国,一些安全教育资源(影视片、资料、书籍等)免费提供。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已开始大量利用网络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远程安全技术培训。国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普遍很强,是国外长期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结果。

  在事故应急救援方面,体系非常完整。在工业发达国家,应急救援工作已经成为整个国家危机处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把应急救援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事故应急救援已成为维持国家管理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例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经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包括应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资源保障和公民知情权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建立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SEMS)方向发展,使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国外对各类事故事件的应急救援高度重视。根据国家对应急管理的集中程度,各国应急体制基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高度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上的高度集中,成立了专门负责规划、协调应急工作的政府部门,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和俄罗斯;第二、相对集中,分类统一。国家设有专门的常设机构,负责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领域,但不同部门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分属各部门进行管理,代表性的国家有日本等;第三、地方、部门分散管理。国家层面没有专门的常设机构,应急管理以地方政府或国家部门为主,各地方、各部门按照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预案等要求维系应急机制的通畅。一些法律健全的小国多采用这种方

  式,如瑞士等。应该说,发达国家

  的安全生产管理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日趋成熟,这些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模式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二节国内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介绍

  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安全生产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安全生产被视为生产的一部分,强调“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后,安全生产工作曾被作为政府“市场监管”或“社会管理”职能之一。党的十六大以后,尤其是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来,安全生产被视为事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头等大事,被不断予以加强。近年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日益提高,特别是《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强化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力度。逐步树立了“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浪费”观念,使安全工作从防范工伤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员工生命价值的尊重,促进了员工自身价值提升的实现。

  长期以来,广大施工企业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列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首,始终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围绕“三全”(即:全员管理、全过程控制、全方位预防)和“三个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的管理方式,通过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各类安全生产竞赛,深入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现场安全检查和危险作业审批监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基本实现了全体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转变,有效地减少和杜绝了各类安全

  事故的发生。为了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传统安全管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围绕和处理“人是最大的安全隐患”这一课题,从主动安全着手,建立了一套安全管理理念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管理绩效。

  综观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历史,在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往往是社会问题的凸显期,也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走过这一时期,英国用了70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用了26年。因此,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安全发展指导思想的提出,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产物,将会使安全生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最欠缺的不是制度和措施,也不是方法手段,而恰恰是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动力的缺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理念比方法和手段更重要。而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只有切实解决人的隐患,实施主动安全,才能真正确保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运行。

  二、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当前,我国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构建了一个以政府部门、企业和生产项目各方现场安全管理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系统。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强制性约束;第二个层面是鼓励企业通过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使企业的安全管理走向国际化、标准化。第三个层面是具体生产项目各方的现场安全管理,结合现场情况,各参与方通过安全生产要素管理,群众参与监督,使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国务院2004年1月9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该《决定》指出:要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1.政府统一领导。指国务院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进行的综合和专业的管理。主要是监督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预防和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现象。

  2.部门依法监管。指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制定建设行业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对建设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指导企业搞好安全生产。

  3.企业全面负责。指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同时也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所有有关单位都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4.群众参与监督。指群众组织和劳动者个人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工会是代表群众的主要组织,工会有权对危害职工健康安全的现象提出意见、进行抵制,也有权越级控告,工会也担负着教育劳动者遵章守纪的责任。

  5.社会广泛支持。指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三、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广为采用

  (一)严密有效的安全生产组织制度保障体系

  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作,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是法制、体制和机制相互结合的体系,是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项手段的综合运用。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容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建设,监管体制、应急救援体制的完善,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的推广实施等诸多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活动规模急剧扩大;一方面安全法制尚不健全,安全监管机制不尽完善,安全基础薄弱,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这样的客观实际,更加要求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否则特别容易导致重特大事故多发,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稳

  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为了有效实施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所建立的用以规范、指导、协调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管理和工作行为的规章体系。是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实行和运转的依据和方法。它是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同时,还要和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紧密联系,达到有效控制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目的。因此,生产经营单位从主要负责人到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按照安全组织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自己的生产、工作。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设有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主任。公司和二级生产单位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项目设有专兼职安全员。同时,在各层次还设有劳动保护监督员、青年安全监督岗等安全监督人员。各级安委会的职责较为明确。

  (二)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的安全生产监督保障体系

  实行安全监督管理层次化,明确各级安全监控的职责,能促进安全自主管理的深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明确了安全监督管理实行“三级安全监控”,即组成公司、项目部、作业班组三层安全监管体系。公司检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自检自查结果及落实,同时抽查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项目部监督检查班组和岗位的安全工作、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的监督落实。

  1.严格安全检查制度。多数施工企业在坚持“日常安全巡视检查、特种设备检查、节假日前安全检查、季度安全检查以及交通消防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专项的安全检查,如:交叉安全检查、每月重点安全检查。同时,实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监督检查月报表制度,2.严格执行危险作业审批、监护以及确认制度。针对危险作业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点,将危险作业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凡达到一定级别的危险作业分别由公司、项目部和班组审批和现场监护。审批认可后的安全措施,要求参与作业人员集中学习讨论,并签名认可,保证了各类危险作业中不发生事故。

  3.加强舆论监督,发挥群众监督参与作用。为了体现安全工作全

  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使广大职工及其家属参与到安全工作中,营造一个声势浩大的安全氛围,开展诸如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利用多种途径将收集的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安全制度、违章事故等及时告知企业员工等。

  (三)强制性的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体系

  安全是需要投入的,并且也会有很高的产出和良好的社会影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保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更明确地规定: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施工单位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这些法律和条例的出台,对企业建立安全资金保障制度,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保障安全资金有计划、有步骤、有监控地投入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事故应急救援和响应保障体系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杜绝。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或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施工企业建立了一套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针对施工中危险因素较多且为野外露天作业,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台风、地震、雷雨、洪水、潮汐、泥石流等均有可能对工程施工人员、工程施工设备乃至工程本身的安全造成威胁,施工企业普遍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积极推动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我国推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标准,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2001)。该标准充分体现了管理的系统性、先进性、持续改进性、预防性以及全过程控制。可以说是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水平,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由五大功能块组成,即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而每一功能块又是由若干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为实现这一方针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而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按照认可的体系要求运作;要求组织按照体系规定的手册、程序、作业文件进行操作和维护,从而保证操作和维护规范化,满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并尽量符合建议性要求。

  四、“科技兴安”的思想广为认同

  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安全技术,是为发现并掌握因工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防止人身事故而研究采取的专门的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是以防止生产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的发生为主攻目标的。因此,可以看出安全技术是以最基础、最本质、最直接的方法,来保证安全生产的。

  施工安全技术主要就是为了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现场,包括施工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内的可能对相关人员构成危害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而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各项施工生产任务安全顺利地完成。目前,施工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基本上贯穿到了施工的全过程。即:在投标工作中考虑施工方案的安全可行性和用于安全技术管理与实施的预算,要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危险源

  的辨识和评价,制定初步的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加以控制;在施工结束时,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文件、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和归档,以备查证有关问题。

  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可以分为安全技术规程、标准和落实安全技术规程、标准的手段、办法和有关工作流程的规定两大部分。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标准是施工企业实施安全技术管理的主要依据。

  应该承认,我国目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这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安全生产科技含量低有直接关系。差距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的科技设施相对落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相对较低;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相对不快等。

  要发挥技术支撑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保障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兴安”思想。科学技术是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凡是安全科技先进的地方和企业事故就少,安全生产形势也较为稳定;凡是安全科技落后的地方和企业事故就多,安全生产形势也被动。五、加强了教育培训,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得到提高

  大量事实表明,意识淡薄和愚昧无知正成为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一个烟头,一次打盹,一回脱岗,一个指头摁错了开关,都可能酿成惊天大祸。因此,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作为加大安全生产治本力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中都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入矿山、建筑等高风险、重体力劳动行业和领域。3000多万建筑工人中,八成左右为农民工。据统计,在农民工中,文盲与半文盲占7%,小学文化占29%,高中以上仅占13%。有调查表明,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引发的。如果从业人员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掌握了过硬的安全技能,他就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去影响和带动同事、家人、朋友,共同关注安全,关爱生命,遵章守纪。“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涓涓细流,终究会汇成“人人事事保安全”的滚滚洪流。

  按照1997年5月4日,建设部建教[1997]83号文《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建筑业企业职工必须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教育,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培训对象是: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和企业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独立承包工程

  负责人、施工队长);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企业特种作业人员(主要包括电工、焊工、架子工、司炉工、爆破工、机械操作工、场内各种移动式机械设备的驾驶人员、起重工、吊车司机及信号指挥人员、人货两用电梯司机等)企业新进场的从业人员;重新上岗的待岗、转岗、换岗、复工人员;企业其他的所有从业人员。

  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建筑业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除按照建教(1991)522号文《建设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的要求,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并持证上岗外,每年还必须接受安全专业技术业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通过培训教育,上述人员应当掌握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了解、掌握有关安全生产责任制、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了解、掌握本单位主要设备及其安全防护装置、设施的构造、性能、作用等;掌握有关处理因工伤亡事故和紧急救护的知识;了解、掌握有关劳动保护用品、用具的使用与管理的知识;了解与本单位相关的典型事故案例及其事故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掌握安全生产科学化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等。

  六、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强化目标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制度。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级领导以及各类从业人员安全职责和履行职责的程序以及约束机制。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也就是说:生产经营单位不

  建立、不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都属于违法行为,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就是犯罪。

  在实施过程中,目前多数施工企业的做法是:在由总经理任主任,主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

  所属项目经理任组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指导下,组织、协调落实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贯彻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决议,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检查指导各项目经理部安全领导小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工作,处理日常工作。项目经理部建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所属工区主任或工班长任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用以计划和决策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并专门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本项目内,牵头组织落实安全规章制度,贯彻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决议,检查指导各工区、工班兼职安全员的工作,处理日常工作。

  为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持续性,许多施工企业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积极探索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推广提取安全费用和风险抵押金、加大事故赔偿力度三项政策。强制企业加入工伤保险,推动高危行业加入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等保险。行政手段上,落实两个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政绩、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控制指标。

  安全目标管理就是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规定的目标体系,展开目标,发挥所属单位、领导以及全体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并对实施过程实行以自我控制为主的一种管理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是管理中的管理。

  安全目标管理,强调安全管理的结果。要求按既定的目标(结果)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一切决策(包括经营决策、管理决策、技术决策)都必须以实现目标为准绳。

  安全目标管理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一个纵横方向都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安全目标管理体系。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层层、人人在计划期间内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实行的以自我控制为主的安全管理活动以及为实现目标所需承担的安全责任、义务和工作任务。

  安全目标管理随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持久地进行。并按照PDCA往复循环,每一次新的循环都是在上次循环的基础上进行,使安全管理水平按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不断有所提高。

  安全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把“以作业技术为中心”和“以人的因素为中心”两种管理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在目标管理中,目标的设定是目标责任者本人,由于人的固有的自尊心和进取精神,促使目标责任者自觉担负着更大的责任感。

  安全目标管理是通过不断对上一计划期的目标达成结果的测定与评价,使各级目标责任者通过对目标达成的反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去追求新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新目标而采取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安全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和完成后,都要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是考核与评价的前提,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推进下一计划期的安全目标管理活动。

  检查方式有自我检查和上级检查两种。自我检查可以随时进行,上级检查一般在目标完成后或者在月、季、年终,结合工作总结进行检查。检查要实事求是地坚持既定目标的标准,以便为后来的目标评价打下良好基础。

  一般在一个循环周期结束后,必须对目标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使达标者更加增强信心,没有达标者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推进安全目标管理不断向前滚动。

  对于目标评定工作,一般包括各执行层次对目标完成情况的汇总,存在各类问题汇总,目标管理的思路和办法的优劣等内容。

  第三节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府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信息系统,为本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对于改进和创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效率,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大幅度减少人员伤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

  定大局,历来受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及与信息化的关系。《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机制,推动安全发展”。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是《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的内容。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也已将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列为“金安”工程,“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地方计划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投资估算为47亿元。《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到2010年,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为了完成安全生产“十一五”的主要任务,信息化是强有力的支撑手段和重要保障,因此将“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列为安全生产“十一五”的重点工程之一,同时,在事故预防与主要灾害治理工程、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和技术示范工程、法规、标准及安全文化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中,信息化工程建设也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十一五”期间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以信息化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监察、应急救援指挥和行业安全管理的总体能力和水平,将会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十五”期间,随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各级机构逐步建立,也逐步开展了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信息化基础性、起步性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信息网络基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对全国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监察和应急救援工作发挥出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由于各级机构组建不久,经费投入较少,各地、各级机构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发展不平衡,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一些行业信息化实际状况相比,还存在

  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信息化的基础资源(包括网络设施和数据资源)难以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所以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目前仍然存在安全生产情况不明、反应不快,不能科学、快捷的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辅助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工作。由于安全生产领域的信息化工作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党和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监察和应急救援指挥以及行业安全管理的实际要求,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还没有形成从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到省、地、县各级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实施安全监管和安全监察、应急救援管理和指挥协调工作的信息网络资源;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适应突发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信息装备和通讯手段。

  2、还没有建设全国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监察、应急救援以及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基础资源数据库。

  3、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全国统一的、运行可靠的为各级实施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监察、应急救援以及行业安全管理业务所需的共用共享的应用系统。

  4、还没有形成规范的、能够统领全局的、普遍适用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监察及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行业安全管理业务所需的建设、管理及技术的规范和标准。安全生产各级机构之间,安全生产领域与社会相关领域和部门之间尚未建立基础信息的共享机制,大量有效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社会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5、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各级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尤其是地、县级机构普遍存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6、各级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刚刚组建,安全生产信息化资金投入较少,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高,与国内其他部委或行业相比差距

  较大,与国外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相比差距更大。

  7、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安全救护、检测检验等技术支撑体系的信息化也是刚刚起步,还没有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安全生产

  信息体系的建设中来。

  8、从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到各级机构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综合协调机构,因此,难以形成全国统一有效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维护保障机制。

  历经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工程建设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但另一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主动和有效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不能保障项目建设的规范推进和项目过程中资料的有效收集与分析,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和科学化管理与国外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来,我国的许多企业开始引进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的大型或者特大型项目在这方面投入很大,但能够有效运行的并不多。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结果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除了CAD等基础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之外,现阶段企业信息化涉及到管理信息化层面运用均不理想,并没有在整体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工程建设行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个别国有大型企业开始这方面的立项和建设外,大部分企业和项目一般采用项目信息管理软件中的安全控制子系统和风险控制子系统对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其功能主要针对项目中的安全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包括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安全施工法规、安全生产交底记录、安全生产施工会议记录、安全生产监理检查记录以及安全信息的发布等,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统一的、运行可靠的;为各级实施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监察、应急救援以及行业安全管理业务所需的共用共享的应用系统,局限性很大。同时,企业缺乏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目标不明确,缺乏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材,缺乏规范的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业务流程。

  二、安全生产信息化基本原则和目标

  1、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基本原则

  按照《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要求,安全生产“十一五”信息

  化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需求主导,急用先行;注重实效,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从安全生产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和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信息化建设,防止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合理界定建设规模和内容,分步实施,成熟一项、启动一项,实行分类指导,分级建设,稳步推进,在重点项目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促进领域内的信息化协调发展。

  (2)需求主导,急用先行:紧密结合安全生产领域发展需求,立足企业、公众和政府机关的相关业务需要,重点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业务中需求紧迫、业务关联度高、条件具备、综合效益好的应用项目,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3)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以业务为主线,以核心部门数据为基础,按照“一数一源、共建共用”方式,推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业务协同,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模式,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基础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有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数据库资源、充分利用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以及其他部门已有数据库资源,加大信息整合与共享;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专业数据库建设,并提供标准接口,实现信息共享。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制订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评价和信息发布技术标准,强化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形成完善的业务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管理的要求,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推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跨密级、跨安全等级的应用。

  2、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

  系统以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建立,保证系统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施工设计和安全生产的规定

  和规范,编制规范的行业信息编码,运行后可提交规范的技术成果。

  (2)实用性原则

  最大限度满足项目安全生产和施工管理的业务要求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系统设计的基本出发点。系统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功能定制,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要实现切实必要的功能,使每个功能方便易用。

  (3)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各项功能完满实现的基础上,以最好的性能价格比配置系统的软、硬件;系统界面友好,用户易学易懂,操作简单、灵活。

  (4)可扩展性和开发性原则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接口和方便的二次开发工具,便于系统不断地扩充、求精和完善;系统在输出方面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能进行各种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

  (5)安全性和稳定性原则

  系统应采用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多级安全机制,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3、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目标

  围绕国家电子政务“三网一库”的基本架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实现全国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建设供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共用共享,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主要业务信息化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建立和完善电子办公系统功能,不断推进各级机构应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日常办公效率。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机构的政府网站,提高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网上互动的效果。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4、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

  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计算性能和优秀的数据管理能力,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投资控制,提高工作效率,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有利的工具,实现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建设管理的各项业务处理信息化、网络化。具体的功能目标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方面的巨大潜力,利用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与管理人员组成完整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建设管理的各项业务处理信息化、网络化。

  (2)为公路安全生产建设提供一个高效、快速、集成化的管理信息平台,规范项目安全生产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把公路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的新台阶。

  (3)提供功能完善的集成化业务信息处理系统,使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者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管理,通过综合实施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来有效的控制项目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4)充分实现数据、信息处理自动化、规范化,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的严密整合,为项目建设管理者快速、准确、全面地提供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实现项目的全程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5)实现工程建设的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主管部门、项目业主、监理和企业项目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保证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业务数据库的动态一致,实现各类数据流的实时传输、自动汇总和各种业务的协调合作,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相关数

  据,实现“无纸化交流”。

  (6)实现用户内部信息的网上共享和交流,不仅能够实现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公文传递,还能够完成公文批阅之类的工作流程,协同完成工作事务,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辅助领导决策。

  (7)通过基于B/S结构的综合查询功能,为领导提供一个先进的决

  策分析工具,无论上级领导身在何处,都随时可通过Internet访问查询业务数据,实现先进的移动办公。

  (8)实现网络数据交换。各级单位、各部门之间可通过网络进行项目数据传输、统计也可通过网络互传数据文件。

  (9)实现以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为主、辅助以相关信息管理内容,保证系统内容全面实用。

  (10)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的网络化。系统能够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处理。建立高速公路安全生产信息管理数据库,其数据项不仅能满足当前管理需要并能考虑其发展需求。

  (11)选用的开发模式应能使整个系统界面及提示信息友好,方便用户使用;易于开发人员维护和扩展。

  三、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模块

  1、系统设计与组织结构

  系统设计应包括各种模型的建立、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查询系统的建立、辅助系统的生成、分析系统的建立、图形显示、帮助文件的提供等。包括企业基本数据管理、安全教育和培训、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文件管理、安全检查、专项安全生产技术方案、应急预案、风险管理、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查询、安全生产数据报送及信息发布等,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可以进行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工作,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数字平台。

  系统应立足于项目的安全生产建设管理,其业务范围涵盖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主管部门、项目业主、监理和企业项目各方,集成公路项目建设企业基本数据管理、安全教育和培训、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文件管理、安全检查、专项安全生产技术方案、应急预案、风险管理、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查询、安全生产数据报送及信息发布等各项业务,通过办公自动化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之间,实现异地自动化管理的功能,为公路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管理信息,实现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真正的全程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2、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可以包括企业基本数据管理、机构人员与职责、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安全教育和培训、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文件管理、安全检查、特种设备管理、应急预案、风险管理、危险源管理、消防管理、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物品管理、专项安全生产技术方案、环境控制、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查询、安全生产数据报送、信息发布和系统维护等内容。系统开发时可以根据企业要求和项目管理特点选择适当的相关功能。

  (1)企业基本数据管理

  对企业基本情况进行输入、输出和维护等功能,包括企业所属行业、主管部门、企业承接项目情况和所在地等项内容,帮助企业在项目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控制体系。这个管理控制体系可以结合现有的企业管理和业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和项目全周期的管理控制,形成正确决策和高效工作的模式。

  (2)机构人员与职责

  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及其机构职责分工等信息进行管理,以便设定目标管理和落实责任到人。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及建设行业企业特点,实现人力资源规划与发展管理,创造企业整体人力资源优势,达成项目式与集团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力资源管理从项目管理实际问题出发,动态适应项目与企业组织的多变性、地域的广泛性,实现人力资源

  的组织管理、人事信息、人力资源计划、招聘管理、人事事务、工资福利、考核管理、技术培训等。系统应充分考虑企业机构与项目组织人员的协调与统一,优化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并针对工程项目管理特点而设置KPI(关键绩效指标),充分体现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内部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及时整改各种安全事故隐患以及日常的安全生产检查。

  (3)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施工单位的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施工船舶作业人员、爆破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超重信号工、电工、焊工等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企业应对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安全培训、作业种类、技能等级、持证上岗情况等进行管理。

  (4)安全教育和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指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并将这种教育和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减少、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措施。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对新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基本教育制度。培训制度主要包括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对作业人员的培训。主要用于安全内容的企业内外培训,包括企业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特别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新职工和特殊工种的培训发证管理。

  (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作逐步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进行规范化管理,帮助企业对OSHMS的产生、发展以及如何建立体系、如何编写体系文件、如何进行体系认证等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建立每个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档案。系统还应实现贯标与评审过程的在线控制和执行管理,通过系统的多方参与和数据共享能力进行贯标过程的互动执行。系统还应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处理能力,将各个应用模块产生的数据和文件集中并运用到贯标管理过程中,提高贯标过程中的文件处理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6)文件管理

  主要用于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程、规范、标准、通知、报告、培训材料等文件的处理。长期以来建设企业往往由于对施工过程、设备及管理档案等资料的把控不严,给项目的后期运营带来了相关的风险,当出现资料缺乏情况时,又无法追溯源头,造成了很

  多不必要的损失。系统针对于建设企业的实际情况,协助建立各自的工程资料库,在技术上实现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的流程化管理。一方面以项目为单位,通过界定项目周期阶段性及专业属性的区别,存档项目前、中、后期工程相关资料;另一方面结合流程审批功能,提供编制、标注、收发、归档、借阅及追踪的项目工程资料管理应用。该功能可以提高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7)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包括上级安全检查和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现场检查。对安全检查内容(检查记录表、检查标题、组织单位、负责人、检查时间、记录人、纠正内容纪要)进行登记管理。并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监督,以达到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对整个项目中的安全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包括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安全施工法规、安全生产交底记录、安全生产施工会议记录、安全生产监理检查记录以及安全信息的发布等。系统应提供安全文件管理、安全目标、安全作业以及安全事务记录等功能,行业企业可以基于自身的实际安全管理控制的实施情况,可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安全量化目标和标准,针对实际项

  目工作分解情况,建立相关任务的指导性文件、控制点区分与评估、安全隐患识别与登记。系统结合工作分解建立安全过程控制,针对于项目安全控制的需要进行控制计划制定,按照行业规范及企业标准性安全文件进行登记、存档及分解,基于实际操作进行登记和处理,包括安全事故和安全事件;其次经过项目实际操作积累,改进和优化执行措施及相关准则,形成安全知识库,不断改进与创新,实现安全施工。

  (8)特种设备管理

  特种设备管理是用来对企业使用的特种设备、工艺装置等进行登记管理,如压力容器、电梯、锅炉、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客运索道、机动车辆等设备的安全状况。系统应运用先进的现代设备管理理念,以机械设备的生命周期为管理基础,规范设备管理的操作过程,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设备管理体系,实现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全

  面科学的优化管理,优化企业机械设备资源,提高设备可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管理和维护成本,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配置,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效率,实现安全生产,保障企业的经营生产,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系统以项目进度计划为基础,通过强大的计划功能,细致周密的功能设置,使得机械设备的管理融入项目管理过程,提高了项目协同运作的效率。

  (9)应急预案

  帮助企业制定和管理应急预案,其主要内容:应急预案名称、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应急预案程序与组织机构图,指导企业对潜在的紧急情况采取预案措施,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反映程序,包括可能的事故性质和后果、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报警及联络步骤、应急指挥的组织机构、应急措施等。

  (10)风险管理

  能有效分析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风险,通过定性、定量等综合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来帮助企业客观、系统地认识企业安全生产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及风险大小,从而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来实施有效风险控制及管理措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能力。

  (11)危险源管理

  应包括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分类可以按诱发危险和有害因素失控的条件、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引起的事故类型、职业健康等进行分类,识别施工现场危险源方法有许多,如现场调查、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现场调查法是安全管理人员采取的主要方法。根据危险源的分类,系统帮助企业按照不同类别危险源进行分类管理,对危险源进行普查建档登记,并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制定企业和项目相应的应急预案。

  (12)消防、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物品管理

  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消防器材和危险化学品数据库,包括一些常见的危化物品的相关信息,企业现有危化物品的使用情况及一些危化物品常识。

  (13)专项安全生产技术方案

  按照国家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规程的要求,编制专项安全生产技术方案,从技术上采取措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危害。在工程施工中,具体针对工程项目特点、环境条件、劳动组织、作业方法、施工机械、供电设施等制定确保安全施工的措施。建立专项安全生产技术方案数据库。

  (14)环境控制

  根据环保总局出台的建筑施工单位现场环境管理相关制度,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涉及的建筑噪声、扬尘、烟尘等环境问题进行加强管理,避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系统结合各地现场环境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企业客户的实际业务开展模式,提供了环境文件、环境目标、环境记录、环境事故等功能,帮助企业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工作,建立环境管理工作的目标,对环境管理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并对已经发生的环境事故,进行记录,事故原因、发生地、污染范围、危害程度、主要污染物资、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处理工程的管理和记录。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的积累,能有效地避免重复情况的发生,更好地辅助企业客户做好环境控制工作。

  (15)安全生产费用管理

  按照国家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必须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编制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生产费用概算,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数据库。

  (16)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查询

  为企业提供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应熟悉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时,要注意施工方案、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安全法规主要收录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主要收录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提供增加新的法规、标准,也可将企业及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增加到数据库中。

  (17)安全生产数据报送

  帮助企业定时按照上级规定,对企业基本情况、安全生产报表、伤亡事故统计、事故隐患整改、重大危险源及事故隐患信息等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上报,减少企业安全生产数据报送的工作量,使企业能够及时的上报企业安全生产数据。

  (18)信息发布

  主要是为企业内部发布各种通知、文件的发布和为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信息沟通、协调提供的一种平台。为方便工程项目组织或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协调工作,提供沟通协调功能。系统应集成标准企业级邮件服务器、手机短信、视频会议及视频监控功能,为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文字、语音、图像等丰富的沟通媒介、渠道和协调手段,实现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发布、通知、会议、工作联系、工作报告、现场监控等各类的信息的高效传递。系统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发布或传递不同类别的协调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效益,有效保障企业内各部门、各组织、各单位、各项目之间及企业与外界之间的充分沟通和协调,充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与时效性,并能够保留原始信息,极大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的正常稳定运作与目标的顺利实现。

  (19)系统维护

  包括系统数据的备份、权限的管理,以满足公司各个管理层次人员的管理需求。查询需要在系统管理员授予的权限范围内进行,各用户只能在其所被授予的权限范围内查询到相关数据。

篇六:安全管理新理念是什么

  

  安全管理理念和思路

  提到安全管理,无论是从组织管理者或个人来看,都是一种需要被重视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等。

  那么,安全管理理念和思路有哪些呢?

  首先,要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以便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更准确的达到安全管理的要求。例如,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企业的后勤事故及损失等,应该作为安全管理的最终宗旨。

  其次,要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以实现公司的安全管理需求。由于安全管理涉及组织管理,企业安全,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员工安全等一系列话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把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放在最高的位置,并将安全以及管理的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

  再次,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合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的水平,科学分析安全风险,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制定责任分工,并会定时检查安全状况,以及建立安全工作责任体系,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最后,要对安全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不同方面的因素,做到安全管理的随时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总之,安全管理理念和思路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并起到保护员工的作用,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理念和思路的重要性,注重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并及时进行安全保障,以确保安全生产。

篇七:安全管理新理念是什么

  

  一、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方针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必须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安全生产理念: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海恩法则是由美国工业界的安全先驱赫伯特·威廉·海因里希提出的关于工业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的理论: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即使在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要制服事故,重在防范,要保证安全,必须以预防为主。

  三、为什么要进行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安全觉悟和安全技术素质。

  使广大职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水平,发挥自防、自控的自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财产不受到侵害,发生事故主要原因

  “三违”事故的根源,是安全的大敌。违章指挥等于杀人,违章作业等于自杀。

  “三违”不除,安全难以保障。

  四不伤害,1.自己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别人3.不被别人伤害4.保护别人不受伤害

  1、不伤害自己

  1.应当做到

  不伤害自己,就是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能由于自己的疏忽、失误而使自己受到伤害。

  2.它取决于自己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对工作任务的熟悉程度、岗位技能、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精神状态、作业行为等多方面因素。

  2、.工作前应思考下列问题:

  1.我是否了解这项工作任务,我的责任是什么?我具备完成这项工作的技能吗?

  2.这项工作有什么不安全因素,有可能出现什么差错?万一出现故障我该怎么办?我该如何防止失误。

  3、如何做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有效措施:

  1.身体、精神保持良好状态,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2.劳动着装齐全,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岗位要求;

  3.注意现场的安全标识、不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

  4.对作业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2、不伤害他人

  我不伤害他人,就是我的行为或后果,不能给他人造成伤害。

  在多人作业或交叉作业时,由于自己不遵守操作规程,对作业现场周围观察不够,以及自己的操作失误等原因,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现场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想要做到不伤害他人,应做到以下方面:

  自觉遵守劳动纪律,遵章守规,正确操作;

  多人作业时要相互配合,要顾及他人的安全;

  工作后要不留下隐患;

  检修完设备后,未将拆除或移开的盖板,防护罩等设施恢复正常,就可能使他人受到伤害;

  动火作业完毕后现场未清理,残留火种可能引发火情。

  3.想要做到不伤害他人,应做到以下方面:

  高处作业时工具或材料等物品放置稳妥;动火作业完毕后清理现场,杜绝残留火种可能引发的火灾;

  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以免其他人误触开关,造成伤害等;

  拆装电气设备时,电线路接头应按规定包扎好,以免他人触电;

  起重作业要遵守“十不吊”;电气焊作业要遵守“十不焊”;电工作业要遵守电气安全规程等。

  每个人养成离岗后对作业现场周围仔细观察,做到工完场清,不给他人留下安全隐患

  不被他人伤害

  1.不被他人伤害,即每个人都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工作中要避免他人的过失行为或作业环境及其他的隐患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要想做到我不被他人伤害,应对做到以下方面

  拒绝违章指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护自己;注意观察作业现场周围不安全因素,要加强警觉,一旦发现险情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并及时消除险情;

  要避免因他人失误、设备状态不良、管理缺陷等留下的隐患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如发生危险性较大的中毒事故等,没有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得进入危险场所,以免盲目施救,自己被伤害。

  3.要想做到我不被他人伤害,应做到以下方面

  交叉作业时,要预料他人对自己可能造成的伤害,做好防范措施。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先验电,要防范他人误送电等;

  设备缺失安全保护装置或附件时,员工应及时向主管报告,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在危险性较大的岗位(例如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必须有专人监护。

  一旦发现“三违”现象,必须敢于抵制及时果断处理隐患并报告,如果想着“事不关己”,不及时制止,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危及自己

  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1.组织中的的每个成员都是团队中的一份子,作为组织的一员有关心爱护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注意安全,还要保护团队的其他人员不受伤害。

  2.要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应对做到以下方面: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发现任何事故隐患都要主动告知或提示他人;

  提示他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提出安全建议,相互交流,向他人传递有用的信息;

  视安全为集体荣誉,为团队贡献安全知识,与其他人分享经验;关注他人身心健康。

  一旦发生事故,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要主动帮助身边的人摆摊困境。

  也许你的一个提示就能避免一场事故,甚至挽救一个生命。能及时纠正违章作业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

  安全警示标志牌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文字和图像符号构成的,用以表示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等安全信息。

  根据国家规定,安全色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红色: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

  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

  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

  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篇八:安全管理新理念是什么

  

  浅谈安全管理新理念(新版)

  Safety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productionmanagement.Safetyandproductionareintheimplementationprocess

  (安全管理)

  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建筑安全

  浅谈安全管理新理念(新版)

  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一、生产施工安全管理进入新时期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颁布实施后,建设部和各地区加快了制定修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规范的步伐,建筑安全法规体系初步健全完善。建设部颁布了《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暂行规定》、《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审定了有关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下半年,还要继续加强法制建设工作,修订《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制定《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同时,还要争取出台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建设工程标准。作为政府监管的重要内容,首先是加强督查,特别是对重点地区,下半年建设部将继续加强督查,分析造成事故高发的原因。另外,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建筑安全

  建设部还将建立各个地区各个省的安全生产联络员制度,建立重点地区部长约谈制度,通过各种措施来解决事故高发的问题。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首先是完善法律体制,其次是监管的力度,目前有些地方安全管理经费和机构还没落实,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监管市场是个重要的方面,包括规范建设单位业主行为。在明确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同时,业主也要抓好安全管理,也要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

  二、不安全企业将没有生存空间

  中国建设报2004年3月1日第七版通讯报导《天津:建筑企业安全不达标没活干》和《烟台:6家企业上安全“黑榜”》,充分说明建筑施工企业若在施工中不注意安全生产,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你将失去承建工程施工的机会,就没有生存空间。其他生产企业也是相同的,21世纪的企业竞争比20世纪更激烈,不但要与国内企业竞争,而且我国加入WTO已多年,还要与外企进行竞争。安全的作业场所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人们关心的最基本的因素。可想而知,那些工作环境恶劣、事故频发的企业只能让人望而却步;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建筑安全

  失去社会声誉的企业必将被社会淘汰。

  中国建设报2005年5月23日第五版报导《石家庄:施工企业要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该报6月6日又头版报导《长春:不交纳农民工工资和安全保障金不许开工》,这两则报导说明社会上舆论导向对生产施工企业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硬杠,不然将受到行政手段的制裁,谁不遵守安全施工这一条规定,将无法承揽施工业务,企业将失去市场竞争的机会。

  三、“安全第一”是真理

  过去在企业生产中,常碰到这种情况,在市场竞争激烈条件下,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企业领导常将企业的效益放在第一位,认为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在安全检查时才说:“安全第一”。从以往的各种安全事故处理中,我们不难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安全,才有效益,安全高于一切。安全与效益是生产企业两个不同的范畴。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死亡、伤害事故;效益则是企业产生的经济收益给企业员工带来的实际利益。显然安全是一种状态,效益是一种结果。然而两者之间又有内在联系,安全是取得效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建筑安全

  益的手段和前提,效益的本身就包括安全的内容,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效益。所以“安全第一”是不容置疑的。以盈利为目的,这无可非议,故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似乎目的在任何条件下都比手段重要。其实不然,正如人们过河是目的,过河首先必须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否则,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在这里,桥或船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企业安全生产是实现一切经济效益的保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实际上安全也是效益,因为避免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本身就是保证了经济效益。

  四、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主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和组织文化。不断改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安全管理本身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已不是简单地调整劳动者与劳动工具之间的关系,它更多的是要把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发展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建筑安全

  上升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的价值与生产价值的统一,安全价值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它的目标与企业文化的目标相吻合,并且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因此,企业的安全文化构建不能脱离企业文化的总体建设,必须将其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战略。营造安全文化,必须调动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实现由被动的监督管理向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转变,达到实现从决策者至操作者的安全意识的飞跃。从人对安全需要出发,注重激发人的安全动机,提高职工对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积极性与自觉性。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使职工确立安全价值观,端正安全行为,对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表现出“主动接受”与“自觉遵守”。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安全观念转化,是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的根本,是企业生产经营长治久安的保证。

  “施工安全”与“生产安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揭示人的生存价值和人权的基本含义,也是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中一个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建筑安全

  永恒主题,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导向是引导企业职工自身追求安全,并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目标相一致,并能够始终如一地执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这应该是现代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

  五、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

  在生产与施工中,人们往往将生产与施工安全管理视为简单的例行性检查,查工人是否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查脚手架是否牢固等,无多大技术问题,不少现场安全员仍未列入正式编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安全管理是一门学科,是一门保证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各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等一系列生产活动管理的综合性科学,它不仅仅是一般的常识。安全管理的重点应放在预防上,预先发现、鉴别和判明可能导致引发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尤其是那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上,做到先知先觉,象诸葛亮一样,妙机神算,预测如神,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各种安全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人员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且事故后果严重性也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各种安全事故

  实用文本|DOCUMENTTEMPLATE建筑安全

  特性具有不确定性,是不确定性事件,各种安全事故具有隐形性,不进行深入分析是无法显示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生产单位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因此,安全管理学仅仅凭一般性常识与经验是不够的,必须采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计算方法才能找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各种技术措施。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CreativeDesignCo.,Ltd.

推荐访问:安全管理新理念是什么 安全管理 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