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8篇)

时间:2023-07-08 11:24: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影响

  1、广播电视对当代政治的影响

  “报道即存在”。本拉登利用半岛电视台发布信息、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古巴总统卡斯特罗住院期间每天向外发布治疗进展的信息;

  2、电视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说,电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化,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当今其它任何文化形态。电视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力量。纵观人类传播发展史,电视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或许只有550年以前约翰内斯?谷登堡发明的印刷机可以与之媲美。

  现代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知识生产、传播的格局,现代大众媒体的勃兴改写了知识传播被学校垄断的体制。在大众传媒时代,大众媒体分担了学院的知识传播功能。一个典型的范例就是易中天教授在央视“百佳讲坛”摆场子,说三国,娓娓动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白热化,名利双收。电视和易中天联手打造的这个文化奇观,引发了不少争议。之前在电视上说古道今的余秋雨、刘心武、王鲁湘,还有不久前在凤凰卫视上开讲的李敖,也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种种褒贬。

  有人批评易中天媚俗,认为学者应该坚守精英立场,不能向大众一味地投怀送抱,有失斯文。知识分子介入媒体和社会,本是无可非议的。知识生产者不仅要关注知识生产,还要关注知识的传播和社会效果。介入媒体、关注社会本来就是知识分子的应有之职。但问题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媚俗”。我们不赞成完全脑体倒挂式的媚俗,仅仅向社会知识下限看齐的媚俗是不可取的。“易中天现象”提醒我们,知识精英必须思考如何将自己生产的知识转化为社会需要的东西。过于“城堡”化的知识生产只会把自己推到社会的反面,被社会所误解。但在知识堡垒和学院体制根深蒂固的今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需要整个知识共同体来思考和解决。

  陈丹青在今年5月看过一集易中天的《品三国》节目后,说很佩服!30分钟谈话节目容量很大,话一出口不能改,比写文章难多了,何况是专栏,连续讲,非常难。易先生高度专业,没有废话,可听性甚高。惟一的缺点是语速慢了一点,并仍有报告腔的残余。学生告诉我这档节目大受欢迎,我很高兴。中国学者早该利用媒体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这样的节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他认为,孔子要是活到今天,绝对霸占电视台;胡适、鲁迅、陈独秀活到今天,坦然上电视。

  在美国,在法国,很多知识分子的光彩,也被电视放大了很多倍。美国很多一流学者教授都在电视上长篇大论。在英国,用电视来“布道”的知识分子,其耀眼程度,可以把人气旺盛的美女和肥皂剧比下去,他们的著作可以作为圣诞礼物,进入千家万户。具备了表演天赋的妇产科医生温斯顿,甚至受到孩子们的拥戴。

  二战前后欧美一流知识分子、艺术家、学者,都曾经高度重视媒体。譬如大诗人庞德、大哲学家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瓦、大学者约翰?伯格、大哲学家及思想

  史家以赛亚?伯林等等,均深度涉入公众媒体,不仅利用,那还是他们在事业盛期或晚年的重要工作。萨特失明衰老后,放弃写作,全力主持电视节目,向全国和全欧洲人民说话,一说就说了10年。约翰?伯格在BBC主持多年系列节目,几乎影响到70年代后的欧美文化形态。他的《观看之道》在中国是极小众的美学与文化研究丛书,可在当时却是英国大众定期观看的电视节目。

  转型中的社会与知识分子没有必要拒绝媒体。大家不去塑造媒体,就必定要被媒体所塑造,这是不言而喻的。

  3、广播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

  威尔伯?施拉姆在《电视对儿童生活的影响》一书中指出:电视基本上占据了儿童的早期生活。他们调查发现,2—5岁的美国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3.8小时,6—11岁的儿童为3.6个小时;据《中国青年报》载,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00分钟。这就是说,儿童受电视教育的时间比受学校教育的时间长。大量数据表明,电视和网络是当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最主要的大众传媒,社会学家已把大众传媒视为除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之外的“第四种教育力量”。

  当前大众传媒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与教育关系最密切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大众传媒所宣传的参照系过多甚至混乱,导致儿童的榜样群体多元化,儿童在社会学习和社会参与方面反而无所适从;第二是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缺失”。从广义而言,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电视都看作是“教育电视”,但是电视在体现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方面,则往往与学校、家庭甚至社会主流文化相冲突、相背离。从某种角度说,电视削弱了父母和学校的影响力。

  霍夫兰等人根据多次实验,在《传播与劝服》和《个性与劝服可能性》等著作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想象力丰富,对周围事情比较敏感的人,较容易被人劝服、接受影响。这恰好符合儿童的特点。从社会化的环境条件来看,早期社会化受到来自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邻居和同龄群体等,而随着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电视、书报、杂志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

篇二: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韩瑶瑶

  新闻学

  57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突出着信息传播、社会服务、大众娱乐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着社会进步。而另外还有一种功能即社会沟通

  的功能,即体现社会多种意见的相互交流、多种观点的交锋论争,最后实现充分的了解和理解。

  传播信息是广播电视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最重要的功能。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集中人们的注意力。在现代社会,我们关于远方和外界的概念,大部分来自于大众媒介。当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发展时,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依赖会与日俱增。结果是,在何者重要、何者危险、何者有趣等一系列问题上,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意见是来自于媒介。长期以来,电视这种声画相结合、传播迅速的大众媒介,因易于理解、观看,对观众的要求不高,成为传递信息的最佳手段。

  所谓服务,就是要为百姓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深感压力巨大,他们渴望通过广播电视中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或者希望了解除了资讯以外的一些生活新观念、新时尚等,以期更好地融入当代新生活。

  从我国电视诞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服务类节目就一直存在,但是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少,播出时间在整个电视节目中所占比例不大。《节目预告》、《气象预报》以及1979年诞生的《为您服务》等是早期主要的服务类节目。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经济日益活跃,人们对各种信息尤其是服务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这就为广播电视服务类节目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基础。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服务类节目不断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随后,电视分众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服务类节目进一步细分。如与饮食相关的有《天天饮食》、《美女私房菜》等;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有《交易时间》、《天生我财》、《市场分析室》等;与旅游出行有关的有《走遍中国》、《有多远走多远》等;养生保健的有《百科全说》、《中华医药》、《健康之路》等;时尚类栏目则有《美丽俏佳人》、《完全时尚手册》等。这些电视类型化节目的受众对象越来越明确,叙述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地改变。节目不再只是依靠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而是运用灵活轻松的拍摄方式、活泼的剪辑手法、精美的画面等表现元素让观众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时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尚。

  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兼具娱乐功能。无论是荧屏上最初出现的歌舞节目,为人们提供消遣的电视连续剧,还是现如今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或者电视荧屏中越来越常出现的娱乐元素,娱乐通常作为广播电视的“主菜单”呈现于观众眼前。广播电视娱乐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原因之一,从受众心理学来说,是因为它可以满足人类的娱乐本性以及内心深处的游戏情结。娱乐、游戏以及对愉悦的追逐,似乎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马林斯基诺说:“游戏、游艺、运动和艺术的消遣,把人从常轨故辙中解放出来,消除文化生活的紧张与拘束。”

  娱乐节目的功能多样化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普遍,广播电视的多元化发展通过这些类型化节目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呈现;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其它节目所兼具的娱乐性也同样越来越强。广播电视发挥娱乐功能并非单单通过娱乐节目,无论是知识类教育类节目,还是资讯类服务类节目,都十分注重与娱乐相结合,都不再板起面孔,而是注重让人们快乐地接受信息。“在娱乐文化中,文化的政治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快乐成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文化标准”。

  另外,回顾广播电视近几十年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其社会沟通的功能是在近几年才得到社会的广

  泛认识并发挥其社会作用的。其显著特征是谈话类节目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并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维持高收听率的热门节目。以电视为例,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观众的收视热点已

  经历了几次飞跃。在80年代,是以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为主(如《渴望》的轰动效应、《综艺大观》的高收视率)。90年代,观众的收视热点转向了社会纪实报道类节目(如《东方时空》

  节目的传播)。90年代末至今,人们关注的热点则转向了谈话类节目(如《实话实说》节目的广受欢迎)。可以说:广播电视的内容越来越接近社会贴近大众,揭示生活干预生活。而大

  众关注的热点节目类型的变化是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欲望有着密切的联系

  的。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外开放的加强和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开

  始理智地审视自己周围和外部的社会环境,并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和外部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状态,此时,人们对社会纪实报道节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走过的几年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发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挥出了社会沟通

  的功能,也赢得了较高的收听和收视率。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的广播电视媒体中谈话类节目似乎有一种增多的趋势。媒体与媒体之间、各种媒体的频道之间都存在着竞争,而大众对媒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具体每一档谈话类节目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会时时面对着一种无形中的压力。这里不妨列举几点应注意之处:

  首先谈话类节目的整体定位应是大众化和真实性的。节目的主持者、嘉宾和现场的参与者都应以平等的身份出现,这里既没有高高在上的特权人物,也没有顺应低俯的服从者。这里不应有故显高深的辩论演说者,也不应有故做虚假的表演者。有的是心与心的沟通、观点与观

  点的交流、情感之间的传递,不论是话题性的、人物性的,还是艺术性的、情感性的谈话内容。

  再就是节目前期应做到精心策划,也就是对节目的谋篇布局、运筹帷幄。在具体的一期节目正式开始前即确定主题、选取素材,再进而确定本期节目是以什么样的话题开始,中间过程

  中如何出现高潮,结尾处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又意味深长。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提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成功是因为节目本身有一支强有力的10人的策划队伍,每一期节目从选题到

  运作都要做大量工作。因此对于节目来说,忽视了节目前期策划,单纯求快求低成本,“萝卜快了不洗泥”,主持人在直播间与嘉宾随意聊起来,想到哪说到哪,节目播出后不会有好的宣传效果。

  谈话类节目属于语言类节目,在节目运行中要注意节奏,做到有张有弛。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通过语言了解掌握世界和倾吐情感。可以说世界上动听的是语言,激动人心的语言能使人热血沸腾或泪流满面;而使人反感厌恶的也是语言,枯燥乏味的喋喋不休能使人心生怨怒,因此节奏的变化在节目运行中也十分重要,如果让有文艺特长的嘉宾适当在现场作文艺表演,或在节目中穿插一些事实背后的却是不偏离主题的趣闻轶事都能做到节目节奏的调节。

篇三: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篇四: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篇五: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篇六: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韩瑶瑶

  新闻学

  57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突出着信息传播、社会服务、大众娱乐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着社会进步。而另外还有一种功能即社会沟通

  的功能,即体现社会多种意见的相互交流、多种观点的交锋论争,最后实现充分的了解和理解。

  传播信息是广播电视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最重要的功能。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集中人们的注意力。在现代社会,我们关于远方和外界的概念,大部分来自于大众媒介。当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发展时,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依赖会与日俱增。结果是,在何者重要、何者危险、何者有趣等一系列问题上,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意见是来自于媒介。长期以来,电视这种声画相结合、传播迅速的大众媒介,因易于理解、观看,对观众的要求不高,成为传递信息的最佳手段。

  所谓服务,就是要为百姓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深感压力巨大,他们渴望通过广播电视中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或者希望了解除了资讯以外的一些生活新观念、新时尚等,以期更好地融入当代新生活。

  从我国电视诞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服务类节目就一直存在,但是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少,播出时间在整个电视节目中所占比例不大。《节目预告》、《气象预报》以及1979年诞生的《为您服务》等是早期主要的服务类节目。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经济日益活跃,人们对各种信息尤其是服务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这就为广播电视服务类节目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基础。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服务类节目不断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随后,电视分众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服务类节目进一步细分。如与饮食相关的有《天天饮食》、《美女私房菜》等;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有《交易时间》、《天生我财》、《市场分析室》等;与旅游出行有关的有《走遍中国》、《有多远走多远》等;养生保健的有《百科全说》、《中华医药》、《健康之路》等;时尚类栏目则有《美丽俏佳人》、《完全时尚手册》等。这些电视类型化节目的受众对象越来越明确,叙述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地改变。节目不再只是依靠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而是运用灵活轻松的拍摄方式、活泼的剪辑手法、精美的画面等表现元素让观众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时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尚。

  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兼具娱乐功能。无论是荧屏上最初出现的歌舞节目,为人们提供消遣的电视连续剧,还是现如今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或者电视荧屏中越来越常出现的娱乐元素,娱乐通常作为广播电视的“主菜单”呈现于观众眼前。广播电视娱乐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原因之一,从受众心理学来说,是因为它可以满足人类的娱乐本性以及内心深处的游戏情结。娱乐、游戏以及对愉悦的追逐,似乎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马林斯基诺说:“游戏、游艺、运动和艺术的消遣,把人从常轨故辙中解放出来,消除文化生活的紧张与拘束。”

  娱乐节目的功能多样化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普遍,广播电视的多元化发展通过这些类型化节目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呈现;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其它节目所兼具的娱乐性也同样越来越强。广播电视发挥娱乐功能并非单单通过娱乐节目,无论是知识类教育类节目,还是资讯类服务类节目,都十分注重与娱乐相结合,都不再板起面孔,而是注重让人们快乐地接受信息。“在娱乐文化中,文化的政治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快乐成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文化标准”。

  另外,回顾广播电视近几十年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其社会沟通的功能是在近几年才得到社会的广

  泛认识并发挥其社会作用的。其显著特征是谈话类节目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并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维持高收听率的热门节目。以电视为例,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观众的收视热点已

  经历了几次飞跃。在80年代,是以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为主(如《渴望》的轰动效应、《综艺大观》的高收视率)。90年代,观众的收视热点转向了社会纪实报道类节目(如《东方时空》

  节目的传播)。90年代末至今,人们关注的热点则转向了谈话类节目(如《实话实说》节目的广受欢迎)。可以说:广播电视的内容越来越接近社会贴近大众,揭示生活干预生活。而大

  众关注的热点节目类型的变化是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欲望有着密切的联系

  的。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外开放的加强和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开

  始理智地审视自己周围和外部的社会环境,并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和外部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状态,此时,人们对社会纪实报道节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走过的几年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发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挥出了社会沟通

  的功能,也赢得了较高的收听和收视率。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的广播电视媒体中谈话类节目似乎有一种增多的趋势。媒体与媒体之间、各种媒体的频道之间都存在着竞争,而大众对媒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具体每一档谈话类节目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会时时面对着一种无形中的压力。这里不妨列举几点应注意之处:

  首先谈话类节目的整体定位应是大众化和真实性的。节目的主持者、嘉宾和现场的参与者都应以平等的身份出现,这里既没有高高在上的特权人物,也没有顺应低俯的服从者。这里不应有故显高深的辩论演说者,也不应有故做虚假的表演者。有的是心与心的沟通、观点与观

  点的交流、情感之间的传递,不论是话题性的、人物性的,还是艺术性的、情感性的谈话内容。

  再就是节目前期应做到精心策划,也就是对节目的谋篇布局、运筹帷幄。在具体的一期节目正式开始前即确定主题、选取素材,再进而确定本期节目是以什么样的话题开始,中间过程

  中如何出现高潮,结尾处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又意味深长。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提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成功是因为节目本身有一支强有力的10人的策划队伍,每一期节目从选题到

  运作都要做大量工作。因此对于节目来说,忽视了节目前期策划,单纯求快求低成本,“萝卜快了不洗泥”,主持人在直播间与嘉宾随意聊起来,想到哪说到哪,节目播出后不会有好的宣传效果。

  谈话类节目属于语言类节目,在节目运行中要注意节奏,做到有张有弛。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通过语言了解掌握世界和倾吐情感。可以说世界上动听的是语言,激动人心的语言能使人热血沸腾或泪流满面;而使人反感厌恶的也是语言,枯燥乏味的喋喋不休能使人心生怨怒,因此节奏的变化在节目运行中也十分重要,如果让有文艺特长的嘉宾适当在现场作文艺表演,或在节目中穿插一些事实背后的却是不偏离主题的趣闻轶事都能做到节目节奏的调节。

篇七: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我国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演变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在长期、系统研究之后,指出了传播的三个重要社会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继承社会遗产。监视环境功能是指,大众通过媒介的新闻信息来了解和认识社会环境。社会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们需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解,进而做出相应的决定或改变来应对环境的变化,因此媒介就成为大众的一个瞭望哨或窗口;联系社会的功能可以理解为,媒介作为个人与外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各个部分之间联系的一个中间机构,可以对社会中各个组织和部门之间起到协调、沟通的作用。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做出的解释、分析或者说明;传递社会遗产指的是,媒介具有跨越时间,在不同的团体间传递价值观念、社会准则的能力。社会遗产只有通过纪录、整理,才能代代相传。

  随后,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书中,在拉斯韦尔理论基础上加入了一种新功能——娱乐功能,即指媒介具有为大众提供消遣、愉悦的功能。大众媒介的内容很大一部分能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例如艺术、游戏等等。

  1982年,威尔伯·施拉姆又在《男人、女人、信息和媒介》一书中提出大众媒介的五大功能:守门人功能、决策功能、教师功能、娱乐功能和商业功能。守门人功能强调的是媒介自身对传播信息具有的取舍权和选择权。除此之外,后四种功能几乎是对

  拉斯韦尔和赖特媒介功能理论的一种完善。施拉姆还提到:“传播事业的一个方面是新兴国家特别关心的,这就是传播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能做出的贡献。没有充分和有效的传播,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要推迟,并可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充分有效的传播,变革的过程就会顺利一些,缩短一些。[1]”

  基于上述媒介功能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要探讨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就必须结合不同的社会时期和发展环境来分析。我国电视从1958年开始起步,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世纪时期。今天,广播电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宣传工具或者教育阵地,而是多种功能交叉融合、相互作用与影响。广播电视功能的发展与变化,都是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我国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历经演变,主要呈现出如下趋势:

  一、信息传播功能一直占主导地位

  传播信息是广播电视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最重要的功能。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集中人们的注意力。在现代社会,我们关于远方和外界的概念,大部分来自于大众媒介。当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发展时,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依赖会与日俱增。结果是,在何者重要、何者危险、何者有趣等一系列问题上,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意见是来自于媒介[2]。长期以来,电视这种声画相结合、传播迅速的大众媒介,因易于理解、观看,对观众的要求不高,成为传递信息的最佳手段。

  我国电视发展初期,由于条件所限,所有节目都采用直播。当时荧屏中的主要节目类型之一就是新闻,虽然电视还没有普及、传播范围有限,但其带给人们的震撼却是异乎寻常的,人们通过电视直播的仅仅五分钟左右的口播新闻了解时事、获取信息。通过电视新闻节目,大众第一次直观地看到了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

  到了“文革”时期,广播电视成为政治上的宣传工具。这一时期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急切需要通过广播电视去了解世界、了解经济生活信息。广播电视利用传播优势,重视多种功能的开发,取得了巨大进步。

  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确立了其立台之本——新闻。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卫视和地方频道,大大小小的新闻资讯类节目开始充斥荧屏。到1992年,全国各级电视台中有800家拥有自己的新闻节目。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被空前关注和利用。

  当前,不论是国家的内政外交、关系百姓的改革动向、经济民生政策的出台、各行业的发展动态,还是旅游资讯、时尚潮流、国内外突发事件等等,只要观众想要了解的内容,都能在广播电视中一一找到,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在今天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

  现代生活中的广播电视正在顺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用轻

  松娱乐的形式、本着为民服务、有益身心的目的,及时地为观众传递着世界各个角落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新闻消息,全方位展现着五花八门的产品,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方式为观众梳理着与生活相关的资讯或政策,使观众了解到社会生活中的趋势,并由此判断即将发生的变化。现代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综合了娱乐和服务功能,满足了观众多方面的需求。

  二、教育功能逐渐弱化

  如果说信息传播是广播电视的自然功能,那么教育便是其重要的一项社会功能。传播学家施拉姆曾经说过:“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3]”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相伴随的重要一部分,人们接受外部信息很大一部分要依靠广播电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也要参照广播电视中的评论或解释。因而,人们的思想或观念会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进而渐渐地接受广播电视中出现的一切事物,广播电视传达的内容也就很容易变成观众主动接受的信息。人们通过广播电视了解信息、获取知识、接受教育,广播电视也就实现了其重要功能之一——教育。

  广播电视发挥教育功能,不仅通过狭义层面的、有针对性的以学历或专业教育为目的的节目,更是通过没有明确针对性或目的性、但有其广泛的受众基础的文化知识性节目,还包括了能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和个人素养的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去共同实现。

  20世纪五十年代末,一些城市的广播电视大学,就是以广播电视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的学历教育。广播电视大学比传统的学校教育门槛低,在条件上没有太多限制,因此成为大众继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同一时期,我国广播电视中播放的节目主要是以新闻、纪录片或专题片为主,“专题片中的社会教育性节目居多,主要介绍科学和医学知识,很受欢迎”[4]。

  在“文革”十年间,我国广播电视的教育功能虽极端表现为宣传和说教,却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确立起自身的权威感。在其后广播电视行业多元发展时期,节目虽然形式丰富,却也尽显媚态和庸俗。在一些真人秀节目中,娱乐元素运用到了空前的地步。为净化荧屏、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文化含量,避免节目中出现迎合少数人趣味的媚俗行为,逐步规范广播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曾一度频繁颁布禁令,限制某些内容,甚至禁止某些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但此举似乎收效甚微。

  在广播电视娱乐当道的大潮下,值得欣慰的是,观众在体验过一段时期的娱乐狂欢之后,也开始审美疲劳,并逐渐回归理性,一批较有文化含量的节目渐入人眼。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系列节目,《百家讲坛》、《走近科学》、《探索发现》等等,尤其是2001年开播的《百家讲坛》,一度成为中央电视台仅次于《新闻联播》的十大优秀栏目之一。在一家权威机构推出的中国电视节目榜中,它也一度被评为年度电视节目和最佳人文科教节目。这些节目为文化的大众传播做出了一定贡

  献,而那段时间一度掀起的国学热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当下的荧屏中,除了少数像《百家讲坛》这样具有教育功能的节目还依稀存在,大量充斥眼球的是极尽媚俗、不断突破道德底线、挑战观众尺度的娱乐节目,而且目前依然没有改观的趋势。从最初“泛政治化”的极端走向“泛商业化”的极端,广播电视在发展中几度迷失,教育功能也正在逐渐被弱化。

  三、娱乐功能与日渐强

  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兼具娱乐功能。无论是荧屏上最初出现的歌舞节目,为人们提供消遣的电视连续剧,还是现如今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或者电视荧屏中越来越常出现的娱乐元素,娱乐通常作为广播电视的“主菜单”呈现于观众眼前。广播电视娱乐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原因之一,从受众心理学来说,是因为它可以满足人类的娱乐本性以及内心深处的游戏情结。娱乐、游戏以及对愉悦的追逐,似乎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马林斯基诺说:“游戏、游艺、运动和艺术的消遣,把人从常轨故辙中解放出来,消除文化生活的紧张与拘束。[5]”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表明,人的一系列复杂需求,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当人们实现了最基本层次的需求之后,会向后一种需求也就是更高层次的需求转变。然而如果当人们实现了最高层次的需求之后,又会转向最初层次的生理层面的需求。这也正是消费时代来临后,娱乐、消遣成为人们的首要需求,感官享受逐

  渐取代理性思考的重要原因。

  除了专门的文艺节目和娱乐节目,娱乐元素也广泛地存在于当前各种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中。我国广播电视创业之初,就有了文艺节目,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文革”之前的文艺节目因为受“左”倾思想影响,过于注重说教,趣味性不足。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在广播电视行业得到极大发展的情况下,广播电视从业者已经对娱乐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有能力去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这时广播电视娱乐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社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观念的更新,一大批电视娱乐节目纷纷登台亮相,成为荧屏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先后出现的分别有《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等第一代综艺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等游戏娱乐节目;还有《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类娱乐节目。其后一段时间,众多的平民选秀节目也曾一度将大众狂欢推向极致。

  2008年8月4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开播,开创了国内电视节目群口主持的先河。此后,各家卫视纷纷上马相似类型的节目。如今充斥屏幕的还有很多的相亲类娱乐节目,如《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等,这些改良过的真人秀节目又使荧屏中的娱乐味道日益浓厚。

  从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除了提供娱乐功

  能,不同时期的各个娱乐节目还具有其他综合功能。例如早期的《综艺大观》综合了说学斗唱等形式,但是目的很明确,就是让观众轻松地欣赏,只是提供娱乐的功能;而后的《开心辞典》寓教于乐,同时兼具了教育功能;《天天向上》则设有不同的板块,有的板块传递中华礼仪之美,有的在访问嘉宾的过程中向大家介绍一些知识,使节目轻松好看的同时,也兼具服务和教育功能;《我们约会吧》等相亲节目在为观众提供娱乐的同时,也为选手们在现实生活约会、恋爱提供契机,也兼具服务功能;而《百科全说》则是兼有服务和教育功能的娱乐节目。

  娱乐节目的功能多样化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普遍,广播电视的多元化发展通过这些类型化节目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呈现;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其它节目所兼具的娱乐性也同样越来越强。广播电视发挥娱乐功能并非单单通过娱乐节目,无论是知识类教育类节目,还是资讯类服务类节目,都十分注重与娱乐相结合,都不再板起面孔,而是注重让人们快乐地接受信息。“在娱乐文化中,文化的政治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快乐成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文化标准”[6]。

  娱乐功能的增强使得教育功能被抑制;同样,教育功能弱化,娱乐性元素自然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恰到好处的娱乐是智慧的娱乐、幽默的娱乐,而不是低级的娱乐、媚俗的娱乐。娱乐已经

  渗透到社会生活、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每一个角落。大量节目的娱乐气氛已经使得广播电视很难严肃起来,其权威感的回归需要广播电视把握分寸、理性运用娱乐元素。

  四、服务功能日益凸显

  所谓服务,就是要为百姓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深感压力巨大,他们渴望通过广播电视中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或者希望了解除了资讯以外的一些生活新观念、新时尚等,以期更好地融入当代新生活。

  在世界各国电视史上包括我国电视发展历程中,电视服务类节目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从我国电视诞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服务类节目就一直存在,但是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少,播出时间在整个电视节目中所占比例不大。《节目预告》、《气象预报》以及1979年诞生的《为您服务》等是早期主要的服务类节目。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经济日益活跃,人们对各种信息尤其是服务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这就为广播电视服务类节目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基础。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服务类节目不断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1996年的《生活》栏目,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它采用“电视杂志”的形式向观众传播健康与时尚新观念、新动向、生活小窍门和出行参考等,还开设有小版块传播法律与经济政策知识,内

  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为大众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

  随后,电视分众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服务类节目进一步细分。如与饮食相关的有《天天饮食》、《美女私房菜》等;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有《交易时间》、《天生我财》、《市场分析室》等;与旅游出行有关的有《走遍中国》、《有多远走多远》等;养生保健的有《百科全说》、《中华医药》、《健康之路》等;时尚类栏目则有《美丽俏佳人》、《完全时尚手册》等。这些电视类型化节目的受众对象越来越明确,叙述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地改变。节目不再只是依靠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而是运用灵活轻松的拍摄方式、活泼的剪辑手法、精美的画面等表现元素让观众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时尚。

  从电视服务类节目的日益丰富可以看出,广播电视一直在追求着发展和进步。一方面频道或节目主观上求新、求变,希望借此扩大自身吸引力,提升公众注意力;另一方面观众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必须要更好地服务于观众,才能走得更远。

  科技日渐成熟,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冲击,受众视野也在不断开拓,这些都迫使广播电视反思自身定位及功能所在,它必须要俯身倾听受众的声音,若仍不改往日自说自唱的清高姿态,势必流失其根基所在,而变成一种游离于人们主流生活之外的媒介,就此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梳理我国广播电视的功能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当代社会所具有的多元化特点使广播电视的功能不再单一,而是同样呈现出多

  元化发展趋势。广播电视的多种功能已经交叉融合,并逐步衍生出一些新功能。在信息传播功能方面,广播电视不仅传达给人们丰富的新闻信息,还逐步具备了影响舆论、改变环境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环境下的今天,它已经成为影响人与人、甚至国与国之间关系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在教育功能方面,广播电视一度实现过教化大众的职能,但由于消费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对娱乐感的追求使得广播电视的教育功能逐年减弱,不过其传承社会文化、提升国民素养的作用依然不会消失,如果利用得当,它将起到不同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成为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我国广播电视娱乐功能的开发与演变,让广播电视更加绚丽多彩。

  广播电视形式各异的节目在给人们提供精神愉悦和娱乐消遣的同时,也让大众陶冶了情操、释放了感情、开阔了视野、增加了阅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约翰·费斯克曾说过的“社会凝聚力、民族认同感和对民众的安慰与鼓舞作用”。随着服务功能的拓展,广播电视参与人们生活的程度越来越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和个人。广播电视功能的多元化,既是当代多元化社会的反映,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以上所述的诸多功能,广播电视一直在参与建构国家的软实力。

篇八: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传播学者指出,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传递信息、监测环境,使社会文化代代相传。广播电视由于其受众的广泛性,引起了传播和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既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这里仅列举几个在大众传播学界研究证实了的有关广播电视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的案例。

  一、“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的强大威力

  上世纪30年代末,美国一家电台播出了一个关于火星人人侵地球的广播剧。尽管在播出期间,电台不断告诉听众,这只是一个虚构的科幻故事,但还是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故事描述的火星人登陆地点新泽西州,无数市民因惊吓而纷纷逃离。事发之后,普林斯顿广播研究中心旋即开始调查,发现当时至少有600万以上的美国人收听了广播,其中有28%的人(约170万人)误以为是新闻广播而非科幻广播剧,这中间的70%(约120万人)受到惊吓,而在新泽西州附近对l35名听众做的访谈显示,除受访者中的28人外,其他107人均因节目而受到惊吓。造成恐慌的原因,除了当时收音机在公众心目中威信极高、人们对战争和经济危机余悸犹存外,该广播剧“描写逼真、情节细腻、音响效果极佳”,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①。

  元独有偶,数年后,火星人人侵地球的故事又在智利和秘鲁重演,同样是广播剧,同样逼真的音响效果,同样电台也不断警告说是开玩笑,但同样没有什么人理会关于虚构故事的警告,于是同样造成了社会的惊慌。广播的强大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客厅里的民主——电视和当代政治

  现代社会中政治的运作离开电视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电视一方面给各种政治力量和政坛要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活动场景,另一方面也把政治带进家庭,带进客厅,进而由于其传播的渗透性而确立起自身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在西方国家,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和竞选活动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政治传播,作为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主流之一,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成果,而电视的作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的政治与电视已经纠结得难解难分,所有的政治活动都在为适应电视这一舞台而变化着。”②美国历届总统大选时两党候选人的电视辩论,起始于1960年,如今已经作为美国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延续下来,从l960年肯尼迪通过电视辩论战胜对手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感慨“电视改变了潮流”,到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语重心长地说“要学会使用电视”,再到1996年克林顿在竞选的最后阶段,每天花l20—150万美元做电视竞选广告③,不难看出,“形象政治”、“电视明星总统”已经成为当代美国政治的重要特点。

  三、“电视的一代"——电视与青少年社会化

  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涵化理论研究表明,电视暴力内容不仅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电视内容也会影响到人的态度、价值、思想方式等内心世界。尽管该理论在学界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但具体之电视暴力内容是否会引起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一直到电视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都是西方传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界非常关心且至今尚无定论的问题。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相关的研究表明,电视是青少年接触最多的媒介,对于这些伴随着电视机成长、生活在电视日常化时代的“电视的一代”,电视文化必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影响。我国的传播学者的研究表明,儿童接触媒介对其道德发展、现代观念、社会化确实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社会因素影响下,儿童接触印刷媒介频度越高、越喜欢媒介纪实性内容,就越有利于儿童道德、现代观念、社会化的发展——即传播有利于儿童的影响条件是:儿童接触印刷媒介的频度高和儿童喜欢媒介纪实性内容①。有学者将媒介对青少年产生正面影响的条件研究归结为“少看电视多看书”②,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对电视文化之于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忧虑与关注。

推荐访问: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广播电视 功能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