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相对乏力(7篇)

时间:2023-07-09 15:40: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相对乏力

  

  加强领导八小时之外监督的思考

  加强领导八小时之外监督的思考

  加强新形势下的监督工作是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建设高素质队伍的重要环节。从当前监督工作的现状看,领导的工作圈因位于“人前”,“众目暌暌”,往往监督相对有力,而生活圈、社交圈因位于“人后”,不引人注目,监督往往相对乏力。不少事实表明,领导的“三圈”不可能完全剥离,“小节”管不住,“大节”必失守。生活和社交中的庸俗堕落最终将导致权力的腐败。因而对领导的权力监督必须覆盖其任职行为、生活行为和社交行为,监督的内容要从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向“八小时之外”监督延伸,不断拓展监督的空间。

  一、“八小时之外”监督的范围和内容

  领导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在八小时之外,拥有自身的生活圈和社交圈,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是合理的正常的社会现象,本身无可非议。但从近几年披露的领导违法违纪案件来看,领导出问题,犯错误,尽管主要是与工作时间内行使权力有关系,但时间诱因大都在八小时之外。当前,我们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误区,就是把对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点放在了他们的工作环节中,没有延伸到领导的八小时之外,他们的“生活圈”、“社会圈”成为盲点、空白,这就容易导致那些自我约束意识能力差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生活作风出现问题。所以对领导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必须从领导的社交圈、生活圈、家庭圈入手,监督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个人生活方面。看其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作风是否正派,有无经常出入高消费娱乐场所等情况。二是个人交往情况。

  看其八小时之外与什么人交往,是否与“大款”接触过多、过频,是否自觉抵制灰色收入等。三是家庭生活方面。看其对家属子女的要求是否严格,家庭消费与家庭收入是否基本相符,等等。

  实践证明,各种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的发生都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如年底年初、传统节日期间,容易出现请请客送礼、奢侈浪费问题;招工、招生、分房期间容易出现行贿受贿、滥用职权问题;交流任免期间容易出现公款大吃大喝问题等等。因此,在做好日常监督的同时,必须突出重点,加强对关键人物、关键时期、关键地点、关键事件的监督。关键人物是指掌管人财物管理和使用权力的领导和已经有违法违纪苗头的领导。对我们XX县区而言,主要是要加强对财务、器材供应、基建、非煤产业等部门特别是承包经营部门的监督。关键时期是指逢年过节、分调房、招工考试、任免或领导负责重大工程项目等时期。关键地点是指高档宾馆、美容按摩厅及黄毒场所等容易引发犯错误的地方。关键环节是指领导岗位变动、职务晋升、生病住院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等。

  二、领导在八小时之外活动中容易产生或出现的不良行为及主要表现

  1、政治品质方面。有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人马列主义,对己自由主义。在单位往往满口都是共产主义理想和,而在生活圈和社交圈中,将“讲政治”抛在脑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缺乏应有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有的在社交场合说一些与自己身份严重不符的话,不利于团结的话,做一些有损于的形象的事,不讲立场,不讲信念,影响相当恶劣。

  2、经济活动方面。有的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有的借工作之便,大慷公家之慨,请客吃饭送礼、娱乐游玩,为办私事大肆挥霍;有的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个人的社交活动,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说情、谋取私利或借机敛财;有的巧借各种名目,为自己寻求“发财致富”的门径,在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生老病死婚丧喜日,如领导本人生日、生病及其家人贺寿、生病、去世或子女生日、入学、结婚、生小孩等;调动升迁日,打着各种幌子,为自己广开财路,以权谋私。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在工作时间以外个人经商、办企业;有的经常出入与身份不符的高消费场所,家庭消费支出与收入不符等。

  3、个人生活方面。有的生活作风腐化堕落,醉心于靡烂的生活方式,表现为酗酒、博、观看影视书画或淫秽表演、讲黄段、在社交活动中有“傍大款”等不良行为。

  三、加强“八小时之外”监督的途径

  针对领导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变动性等特点,对领导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应从以下各方面着手:

  一是要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采取学习、宣传、讲座等形式,加深职工群众对落实监督权力重要性的理解,自觉履行监督职权,从而不断增强责任感。同时要切实维护监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出台有关政策,从制度上保证监督者利益不受侵害,更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随意剥夺监督者的各种权力,特别要从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予以保护,对打击报复监督者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使行使监督权的人有安全感。对真实、有效的监督,要给予监督者适当方式的奖励,鼓励人们大胆行使监督权力。

  二是要畅通监督渠道,把对领导的多种监督落加强领导八小时之外监督的思考到实处。要采取公开举报电话,设置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制度,开通监督热线、专人暗中察访和填发通知书责令说明真相等方式,妥善解决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通过采取多种有效的监督形势,使广大在业余时间不离组织、在生活社交中不忘性原则,严格自律,防患于未然。

  三是要强化教育,增强领导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剖析已经发生的领导违纪违法案件,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领导没有摆正个人与组织、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常常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游离于纪政纪条规约束之外,拒绝或逃避外部监督。监督是领导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也是领导健康政治生命的必要条件,更是预防领导“八小时以外”越轨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切实把教育作为实施监督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领导在加强廉洁自律的同时,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使领导自觉抵制不健康行为的侵蚀,时刻清楚哪些事情干不得,哪些东西拿不得、哪些习气染不得,哪些地方去不得。同时要注意发挥好领导家属子女及亲属的监督、提醒作用,定期组织开展贤内助、好子女、廉亲属等教育活动。注意组织他们收看一些反腐倡廉和领导犯罪案件的警示片,让他们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承担起监督、提醒的义务。通过对领导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监控,既监督工作圈,又了解其生活圈和社交圈,消除“监督空档”的存在。

  四是要坚持厂务公开制度,让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厂务公开的主要形式有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讨论、决定重要事宜;每季度向职工通报一次全矿生产经营及执行职工代表决议的情况;矿务公开栏,定期公布直接关系职工切身的事项,公布广大职工群众关注的招工、招生、招聘、招标、转岗分流、劳动用工及工资分配方案、专业技术评定,住房制度和医疗制度、任用等;对于重要决策、重大项目、重要方案等重要内容通过公示等形式及时予以公开,实行阳光作业,防止暗箱操作。

  五是要勇于创新,要把对领导的“全方位”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所谓全方位监督就是将监督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对外经济活动以及八小时之外,“做到领导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要增加监督力量,配足配强监督人员,专人专事领导监督工作。要不断创新监督工作机制,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程监督,努力走出一条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监督工作新路子。

  六是要抓好对监督结果的运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通告或通报等形式,适时、恰当、准确地向公众公布监督举报的调查处理结果。对工作监督中发现的优秀,大胆提拔任用,对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总结表彰,对发现的各种问题坚决严肃查处,着力强化监督的震慑作用,使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使多种监督形成合力,避免出现监督职能重叠或监督“空白区”,真正做到领导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把监督的目光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减少和消除监督“盲区”。

篇二: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相对乏力

  

  加强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的探析

  综观近年来人民银行系统发生的各类风险和案件,剖析案件成因,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案件的背后,都与当事人“八小时外”的生活习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所折射出来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随时都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性,甚至是央行资金的安全性。由此引发的事故和案件警示我们,加强行员“八小时之外”行为管理刻不容缓。如何做好行员“八小时之外”的行为管理,是基层央行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和重点关注的问题。

  标签: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

  1基层央行职工“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的现状

  1.1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性。“八小时外”的监督主要是从日常监督向工作之外的延伸,会触动到员工工作背后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个人隐私。因此在监督中会出现领导干部淡化管理、员工抵触管理的现象。员工认为,单位只能对员工上班期间的行为进行约束、管理,而八小时之外是员工的自由时间,是个人空间,其活动是私事,与工作无关,单位不能过问,更不便干预。即便主动过问,员工也会有抵触情绪,在谈话等监督方式中,常会隐瞒。长此以往,导致管理者进行“八小时外”监督时的畏缩、无所作为,弱化了“八小时外”监督的效果。

  1.2监督方式的局限性。“八小时外”监督没有具体统一的模式参考,因而执行中,常常产生局限。如:外活动,顾“八小时”内忽略“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时间,顾单位人际关系忽略社会和家庭关系,顾监督领导忽略关注群众。

  1.3监督效率的不及时性。由于员工“八小时以外”远离单位和组织,其生活圈、社交圈涉及面广,流动性大,大部分业余休闲活动是娱乐还是腐败也难以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钱权交易、权色交易和一些腐败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形式多样,导致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

  1.4监督范围和内容界定的不确定性。目前整个社会对“八小时以外”监督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在确定监督范围认定方面缺乏法律依据和科学标准,操作难度比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侵犯到员工的合法权益。

  1.5内控管理的随意性。当前基层行人员少、任务重,兼岗现象存在是不争的事实,而在短期内也无法有效解决,加上少数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业务的能力弱,导致个别员工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轮岗制度形同虚设,甚至以人员紧缺为由不让休假,出现人为的真空地带,即使通过监督发现员工存在某些方面的隐患,也不能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其岗位,防患于未然。

  2基层央行职工“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存在的困惑

  2.1社会外部的因素。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有的行员进取意识不强,认

  为基层央行无前途,无奔头,前途渺茫,加上基层央行的工资收入与本地电力、烟草、税务、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很大差距,与他人进行攀比产生了极不平衡的心理,部分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逐渐蔓延。

  2.2个人原因。个别行员思想观念淡薄,政治觉悟不高,不注重学习,思想落后,境界低下,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八小时之外”的社会交往活动中,缺乏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是非不分,道德失衡,人际关系庸俗,法制意识淡薄等。

  2.3管理原因。①风险意识淡薄,思想观念松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重经营、轻规范,重事后、轻事前,重对操作人员治理、轻对高管人员约束的“三轻三重”现象,为各类风险案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提供了温床。②教育缺乏针对性。目前,虽然基层央行的各种教育一应俱全,但教育缺乏针对性,多数流于形式,对行员的触动不深。③监督缺位。没有建立真正对行员“八小时之外”能起到作用的监督形式,具体的“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举措也存在很多空白点。④制度执行不到位。尽管各项规章制度摆在那里,但有些领导干部原则性差,就是有规不依、有章不循,或是变相执行制度,使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执行力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约束监督作用。⑤监督乏力。个别从事监督的人员“监督上级怕穿小鞋,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下级怕丢选票”。上级监督鞭长莫及,同级监督一团和气,下级监督没气没力。形成了现在的空监督、虚监督、难监督的状况。

  3基层央行职工“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的建议

  3.1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方式,注重监管执行到位。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负责督查,股室负责人对本部门直接管理,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分级负责制;实行分级承诺制度。工作人员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承诺,部门负责人向分管领导承诺,分管领导向主要领导承诺,层层签订《“八小时工作以外行為规范”承诺书》,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季一次,逐级汇报“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监督管理情况,遇到重大情况,及时汇报。

  3.2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力度,注重监管有据到位。①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根据内控和员工管理的相关要求,把“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纳入员工考核范围,并相应地制订具体规章制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使员工在“八小时以外”不愿、不能也不敢违法违纪。②建立干部监督信息员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干部监督信息员的职责,增强监督的自觉性,提高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对行员“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娱乐圈和社交圈活动范围进行规范,提出要求。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由组织人事、纪检、内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定期通报情况、沟通信息。逐步形成了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信息共享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员工岗位潜在的风险大小,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明确规定违反这些规定将受何种处罚等。如发放《提醒通知书》、组织谈话、诫勉谈话、口头警告等,情况严重要调离重要岗位。④完善谈心谈话

  制度。主要采取了分级谈话制度。谈话制度与责任目标制度挂钩。要求谈话对象通报自己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消除误解、激发热情,提出建议、表达心声。交谈过程从关心、爱护、培养干部出发,指出谈话对象在工作责任心、工作纪律、廉洁自律以及为人处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倾听其想法或意见,帮助解决工作中、同志间、生活上遇到的一些难处。⑤建立“八小时以外”活动沟通制度。通过与员工亲属谈话,考察其日常生活。与单位同事、亲属走访,了解群众评价。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全面评估和预警员工“八小时外”的动态。⑥完善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对掌握人、财、物等重要权利的领导干部,通过完善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使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够阳光操作,使权利运行有序,减少八小时之外的暗箱操作。⑦建立干部公开承诺制度。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设立举报奖金,聘请社会监督员,鼓励群众参与排查。对行员“八小时之外”活动广泛监督。对群众举报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违法违纪的做到“有告必查,有查必果”,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底、覆盖到边。⑧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中心支行和地方纪检部门、(内)审计、信访等部门开展干部监督信息交流,提高法制监督效果。一旦发现行员“八小时之外”有违法违纪苗头,纪检监察部门要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严肃批评教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⑨建立干部职工诚信档案,内容包括:个人日常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廉政教育的相关记录、廉政与执纪承诺、各类诚信记录采评资料、个人综合奖惩情况等。诚信档案坚持一人一档,实施分级管理。对已实施监督管理的干部职工诚信档案在警示期内均由监察室管理,定期开展监督教育,直至监督消除。

  3.3完善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渠道,注重监督全面立体。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力量,构建全方位的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家庭监督网络,形成资源共享平台。一是基层行各部门要定期开展监督信息交流,特别是“八小时之外”活动的信息沟通联络;二是实地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运用常态化的走访了解与重点关注相结合等方式,随时掌控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真实表现;三是通过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举报箱等方式接受群众举报和投诉,受理群众对员工八小时以外行为的举报、投诉,积极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四是实施“家庭监督”工程,通过与员工配偶、家属签订家庭监督责任状、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家属当好家庭“贤内助”,吹好“枕边风”。

  3.4加强教育力度,充实培训内容,注重监管有血有肉。加强廉政教育。首先利用政治学习、集中教育整顿等时机,进行宣传、警示教育;组织观看廉政教育录像,对典型案例逐案剖析,谈认识,写体会,做到警钟长鸣。其次,定期召开队伍思想分析会,通过个别谈心、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掌握一班人八小时之外的生活、爱好、社交情况和思想状况,进而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再次,借助网络互动性强的优势,探索建立“网络驿站”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通过在线讨论、在线学习、跟帖留言等方式强化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的学习、管理,覆盖管理盲区,真正使大家明确知道哪些事情干不得,哪些东西拿不得,哪些习气染不得,哪些地方去不得,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谨言慎行。

  3.5丰富员工生活,添补生活空间。改善职工办公及生活条件,把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加强文明单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引导职工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举办一些职工喜闻乐见、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让各种健康的文化活动占

  领员工八小时以外的时空,让员工得到有效的放松和锻炼,在活动中营造出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员工家庭和睦、生活稳定,为员工八小时外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空间。

篇三: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相对乏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议如何解决好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作者:卢尚燕

  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8期

  摘

  要:干部监督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当前,从干部监督工作的现状来看,党员干部的工作圈因位于众人的“眼皮底下”,所以往往监督相对有力,但是生活圈、社交圈因位于众人的“视野之外”,不引人注目,监督往往相对乏力,“八小时之外”生活圈、社交圈中的庸俗堕落最终将导致权力的腐败。笔者就此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如何解决好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关键词:党的建设;“八小时以外”;党员干部监督

  著名法学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而加强权力的监督是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关键。大量事实表明,若管不住“小节”,必将失去“大节”,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对党员干部公权力的监督必须覆盖其任职行为、生活行为和社交行为,监督的内容也要从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向“八小时以外”监督延伸。

  一、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的范围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党员干部在八小时以外,理所当然拥有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圈,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但是,近年来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布的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来看,党员干部踩红线、违党纪、受处分,与其“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误区,就是把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他们的“八小时以内”,没有延伸到他们的“八小时以外”,这就很容易导致那些自我约束意识能力差的干部,放松对自己世界观、价值观的要求,生活作风上出现了“污点”。所以,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党员干部的“交往圈”。个人交往方面,看其八小时之外与什么人交往,是否与“大款”接触过多、过频,是否自觉抵制灰色收入等。二是党员干部的“生活圈”。个人生活方面,看其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淳朴,作风是否公道正派,有无经常出入高消费娱乐场所等情况。三是党员干部的“家庭圈”。家庭生活方面,看其对配偶、家属、子女的要求是否严格,家庭消费与家庭收入是否基本相符等等。

  二、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存在的问题

  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是其职务以外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其职责的延伸。当前“八小时以外”监督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由于“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涉及到被监督对象的私生活,容易使被监督对象理解为怀疑、猜忌、不信任以至监视、打小报告,造成被监督对象不高兴、不愉快、脸色难看。二是制度上还有缺失。目前,关于党员干部监督的规定

篇四: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相对乏力

  

  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现象分析

  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行为的特点

  “八小时以外”是相对于工作时间而言的一个概念。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是其职务以外的活动,它是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其领导职责的延伸,可以间接地反映出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精神境界、道德品行。领导干部活动的广泛性决定了其“八小时以外”情况的复杂性。它与工作时间内发生的腐败问题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888888888888------------------

  (1)隐蔽性。从近几年来领导干部发生在“八小时以外”的违法违纪案件看,是由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①在工作时间内,领导干部的行为受到上下、左右的关注,或者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监督,领导干部不会冒风险去违纪。②在工作时间毕竟有许多工作要做,没有充分的时间、足够的精力去搞腐败,况且在同事和下属面前要做出一个“正人君子”的样子。③从心理上讲,搞腐败毕竟不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领导干部不可能把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毫不掩饰地暴露在众人面前,所以,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一般不轻易下手。“八小时以外”搞腐败显得神不知鬼不觉,一对一的接触,同事不懂,部下不知,群众不见,只有你知我知。因此,“八小时以外”就成了少数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黄金时间”。从中纪委查处的胡长清、成克杰、李嘉廷、慕绥新等案件就表明,他们的交易大都发生在“八小时以外”,且违法违纪行为的手段和方法更具有隐蔽性。

  (2)寄生性。领导干部不是生来就是腐败分子,他们的蜕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别有用心者对领导干部的腐蚀拉拢往往都通过一定的形式,依附一定的载体,最后把腐败行为寄生于这些载体之中。这些载体又常常以合情合理的形式出现。①“吃”字当头,贿赂随后。别有用心者开始是托人拉关系、找理由请领导干部吃,通过吃喝建立感情,在你来我往花天酒地之后伺机下手。②“浴舞”为乐,三陪随后。请领导干部洗桑拿、上舞厅,如果领导干部觉得还不过瘾,便

  帮其寻求更大的刺激,由异性按摩到“三陪”女。③以娱乐为由,“合法送财”。以玩牌玩麻将为借口,巧妙地“输”钱,让领导干部在娱乐中收益。最终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

  (3)候机性。所谓候机性,是指搞腐败总得寻找最佳时机。“八小时以外”是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的多发时段,而节假日则是“最佳时机”。①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图谋不轨者假借与领导干部礼尚往来之机,表示一下深情厚意,或送之以钱、或献之以物,领导干部也就借机笑纳。②现代假日,如五一节、国庆节等。有的直接送钱送物,有的邀请领导干部外出旅游、出国观光,形式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让领导干部“上钩”。③生老病死婚丧喜庆之日。一些别有用心者以“关心”为名。此时去“表示”一下,在旁人看来无可厚非,领导干部本人也乐意接受,不会拒绝。④调动升迁日,如领导干部提拔、调动时。总有一些拍马溜须者带着厚礼来“恭贺”,有的虽然不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来,但其目的还是为日后铺莫“基础”。

  (4)互惠性。有些人瞄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煞费苦心地让领导干部吃得舒心,玩得开心。拿得放心。有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作资本,谁给好处就给谁办事,多给多办,少给少办,不给不办。权与钱仿佛成了交往中的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双方互惠互利,进行权钱交易。

  (5)家族化。领导干部蜕变腐败的主要原因固然在其自身,然而家族的一些成员在其蜕变过程中有的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作用,这些家族成员主要是利用领导干部的威望和影响进行违法乱纪活动。①“夫唱妇随”。凭借丈夫之威,接受投机者钱财,久而久之,夫妻便同流合污。②“父债子收”。有些领导干部在行违法乱纪之事时往往还装出一副清廉的样子,自己不直接收,而是子女帮着收。③“姑姨借威”。有些领导干部的“七大姑八大

  “借用”领导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姨”。甚至是远房亲戚,也凭借领导干部的威信和影响,

  收取“报酬”,而后共享这份“利益”。

  2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问题形成的原因

  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行为的产生,有其历史的、现实的、思想的、组织的、个人的等多方面原因。

  (1)封建主义残余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存在是其形成的历史原因。①封建社会在我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剥削阶级的思想和落后意识还没有完全根除。②小生产者具有的自由散漫、见利忘义的习惯势力和劣根性仍然存在。这些思想意识和劣根性毛病不可能不给一些领导干部打上深深的烙印。这些思想和烙印如同冻僵的毒蛇,一旦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就会复苏。

  (2)市场经济不完善和不平等竞争的负面影响是其形成的现实原因。市场经济引入了激烈的竞争机制,这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生存竞争强烈刺激,以及物质利益驱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定负面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内”勤政敬业,忠于职守,而在“八小时以外”却骄逸放纵、为所欲为。有的穿衣比名牌,坐车攀豪华,出行讲排场。如果失去监督,一些私欲蠢动、心态失衡、投机取巧的领导干部便干起权钱交易的勾当。

  (3)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是其形成的思想原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使我们在吸收有利于健全社会机体清新空气的同时,那些污浊的病菌也会趁机而入。西方敌对势力往往利用我们改革开放之机,乘势推销其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这对我们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的消极、腐蚀作用,也侵蚀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逐渐地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八小时以外”,他们往往热衷于礼尚往来,应酬交往,往返于灯红酒绿,沉湎于乐池歌榭,在不知不觉中被“糖弹”、“肉弹”击中、击倒。

  (4)权力赋予和运行过程中监督出现乏力失控是其形成的组织原因。现行的监督形式多种多样,但真正能起到作用的监督形式并不多。尤其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确实存在空监督、虚监督、难监督的情况,在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的问题上还有不少空白点和薄弱环节。监督上级怕穿小鞋,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群众反映说,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同级党委领导干部也是“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无缘无故被撤销职务,无缘无故被调离岗位。因此,监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力,许多人对违法乱纪的行为看见当没看见,知道当不知道。你吃我也吃,你玩我也玩,你拿我也拿,形成“八小时以外”违法违纪行为难以有效控制的“怪圈”。

  (5)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失守是其形成的个人原因。有些领导干部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在“八小时以外”往往就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暴露出了问题。①政治观念淡化。对党的宗旨、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理想比较淡薄,甚至发生动摇,因此,在“八小时以外”的交往活动中,往往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是非不分,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的代言人甚至帮凶。②伦理道德蜕化。有些领导干部不能保持传统美德。不能坚守高尚情操,在“八小时以外”追寻低级趣味。③人际关系庸俗化。有的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外”只讲人情,不讲原则,什么友都交,什么情都领,什么忙都帮。把人际关系物化为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等,使正常的人际关系变得不正常。四是法制意识弱化。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什么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违纪的事都敢干。社会上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便利用他们这种阴暗的心理,把那些在八小时之内难以达到的目的,放到“八小时以外”的攻势中来实现。

  3预防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问题发生的对策

  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腐败行为,绝不是生活作风的小问题,而且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问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割裂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质上也是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损害,如若蔓延开来,就会滋生、培育一种腐败风气,加重反腐败的难度。所以,克服认为领导干部“八小

  时以外”活动范围广,组织监督力量有限,鞭长莫及,难以管好;“八小时以内”要监督,“八小时以外”靠自觉等模糊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行为,是一个现实性课题。通过干涉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无疑会有不信任、“不爱护”干部之嫌,会引起“隐私权”、“正当利益”之争。所以,采取预防措施,将会达到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不愿、不能、也不敢违法违纪的效果。

  (1)倡导“自省”精神,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本质特征在于坚持执政为民。所以,这对于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少数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外”滋生腐败行为,归根到底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问题。俗话说得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使“总开关”不出问题,就要真学、真信、真懂“三个代表”,使“三个代表”在领导干部党性锻炼和道德修身上真管用。让“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成为领导干部心中的一把标尺。以“自省”精神,“不见贤而内自省”,从讲修养、讲道德、讲廉洁的角度,以自身向内的努力来修正错误,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生活上寡欲,行动上慎独,思想上设防。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少接触“社交圈”里的老板、大款等人物,多深入群众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多为群众谋利。慎用手中的权力,不把权利拿到“八小时以外”进行权钱交易。成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的人民“公仆”。

  (2)管好“八小时以内”,督察“八小时以外”。近年来,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外”的违法违纪问题之所以面宽量大,关键还在于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内”缺乏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教育、严格监督。对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内”权力的运作缺乏明确的程序和制约,这样,“八小时以外”权力很容易被滥用,导致违规运作或“暗箱操作”。总之,“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不到位是“八小时以内”监督不力的外在表现。所以,要通过革命传

  统、理想信念、廉洁自律、党纪政纪条规和正反典型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抓实抓好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内”的教育和监督。管好“八小时以内”是基础,基础夯实了,“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才能顺利延伸。要针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存在的不良心理,以及负面影响和不良诱惑明显增多的实际,抓好“八小时以外”的督察。查一查领导干部有无利用传统节日收受“红包”的现象。查一查领导干部在婚丧嫁娶职务升迁、子女升学就业时,有无用公款吃喝玩乐、收受礼品的行为。查一查领导干部主管的建设工程、物资采购、选拔任用干部及外出考察学习等问题上,有无权力滥用等现象。查一查领导干部有无在“八小时以外”,“傍大款”、“拜把子”、出入歌舞厅、接受异性按摩、参与封建迷信和赌博等违背党性原则的行为。

  (3)选拔任用干部,考察工作延伸到“八小时以外”。选拔使用干部不仅要看“八小时以内”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和工作业绩,还要看“八小时以外”的业余嗜好、家庭关系以及交友情况。只看到“能”和“绩”而看不到“德”和“廉”,不可能全面了解一个干部的真实情况。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考察,要做到“四看”:看其“谈”些什么,是自由主义的牢骚话,还是健康向上的鼓劲话;看其“吃”些什么,是违反规定吃吃喝喝,还是遵守制度保持廉洁;看其“想”些什么,是只想个人名利,还是心装国家和群众利益;看其“玩”些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低格调,还是陶冶情操的高品位。不能让那些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八小时以内”一个样、“八小时以外”另一个样,戴着“假面具”的干部,蒙混过关,得到提拔重用。

  (4)建立一套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权力约束机制。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对其权力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①制订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监督的相关规定。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娱乐圈”、“社交圈”活动范围和监督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并把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纳入党建工作之中。②建立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建立领导干部本人、配偶、共同生活子女营建、买卖住房情况;因私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活动情况;配偶、子女受到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情况;配偶、子女及亲属经商办企业及家庭成员婚丧喜庆情况,及时向同级

  党委和纪委进行详细报告的制度。③实行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考察制度。通过与领导干部妻子、儿女和其他亲人谈话,考察其日常生活;通过与单位同事、下属单位走访,了解群众评价;通过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检查。了解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经常干什么。④建立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由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专题民主生活会,通报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检查情况和职工群众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评价,每个领导干部都要针对自己“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进行自查,自觉地、诚恳地接受其他同志的批评,及时纠正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⑤建立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公开透明制度。一方面定期公开领导干部各项业务费用开支。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让职工了解钱是不是真正用在了经营管理上,是不是真正节约了。另一方面公开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建立社会监督网络,充分调动职工群众、新闻舆论等社会力量参与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民主监督,对职工群众反映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有关问题,要及时查处,公开曝光,以儆效尤,真正达到“查处一案、监督一线、教育一片”的作用和效果。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8期

篇五: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相对乏力

  

  浅谈如何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监督

  自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多发生于八小时以外,并有上升趋势,这表明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越来越成为廉政监督的“弱点”和“盲点”。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圈位于“人前”,“众目暌暌”,往往监督相对有力,而生活圈、社交圈位于“人后”,不引人注目,监督往往相对乏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而加强权力的监督是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关键。因而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必须覆盖其任职行为、生活行为和社交行为,监督的内容要从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向“八小时之外”监督延伸,不断拓展监督的空间。

  一、当前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是接受监督意识不够强。相当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八小时以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由于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涉及到被监督对象的私生活,一提到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同级监督是“排挤”,群众监督是“找荐”,思想上消极抵触,把正常的监督与不信任、怀疑、猜忌、甚至监视等同起来,不配合,不支持,甚至闹对立,逐步使自己置于监督的盲区中,造成“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群众监督不了”的现象。

  二是监督管理不全面。目前,关于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规定不少,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进一

  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等,但这些规定并未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的内容、程序等作出规定。而现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主要是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制定的制度和规范较多,很多领域、很多群体仍处于监督盲区,没有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对“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缺乏系统、全面的监管制度,其产生的负面性、腐蚀性、攀比性难以清除。

  三是操作上有难度。在八小时内,党员领导干部是公务人员,应当受到监督,但有时党员领导干部的公务活动会延伸到八小时外,在八小时内的监督措施很难同样适用于八小时外;党员领导干部在八小时外即融入社会,系一公民,其享有公民人身自由、通信和通信秘密受保护的基本权利,他们八小时外的个人生活属于国家法律保护范围以内,任何外人都无权干预,监督他人的私生活就存在非法的问题,很难把握好八小时外监督权的边界。

  二、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的表现和特点

  (一)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公款吃喝和高消费娱乐。有些单位与单位之间轮流坐庄,互相请吃,既吃坏了身体、吃穷了单位又败坏了党风,带坏了民风。

  2、公款旅游。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假日期间利用公款公车携带家眷或情人外出旅游,有的则接受服务对象或下属单位提供的资金旅游。

  3、利用职权之便收受贿赂。搞权钱交易,获取非法利益。

  4、利用婚丧嫁娶、生日寿辰或生病住院之机收敛钱财。

  5、染赌近黄。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嗜赌如命,每天赌得昏

  天黑地,通宵达旦,以至于第二天上班时总是昏昏欲睡,不能正常工作,有的挪用公款去弥补赌资黑洞;有的则从境内赌到境外。有的领

  导干部养情人,生活腐化堕落。

  (二)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的主要特点:

  1、行为上的延续性。八小时以外与八小时以内腐败行为往往相交织。八小时以外的腐败行为往往与八小时以内的腐败行为难以完全割裂开来,贪腐分子的特性决定了其发生腐败行为完全可以不分时间地点,腐败行为在“八小时以内”未能完成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延续到八小时以外,或在八小时以内达成权钱交易意向,而在八小时以外完成交易。

  2、时空上的随机性。对于权钱交易的双方来说,往往不会计较交易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八小时以外的权钱交易较八小时以内的权钱交易更具有随机性,八小时以外更是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多发时段,交易地点也比较随机,可有能选择办公场所、家里、宾馆,或相距数百公里的异地城市。

  3、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由于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远离单位和组织,其生活圈、社交圈涉及面广,在时间上跨度大,再加上搞腐败的人大都用隐蔽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私下交易,除当事人,其他人很难发觉。因此,八小时以外腐败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监督难度大。

  4、节令性。八小时以外是党员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的多发时段,而节假日则是最佳时机,因为节假日对腐败分子来说是敛财的最好借口。

  三、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进行监督的措施

  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腐败行为所具有的表

  现和特点,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应从以下各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干部的思想教育是抓好“八小时以外”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对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促使他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在加强廉洁自律的同时,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抵制不健康行为的侵蚀,时刻清楚哪些事情干不得,哪些东西拿不得、哪些习气染不得,哪些地方去不得。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保证党的坚强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员在任何复杂政治环境下不迷失方向。

  二是建立健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制度。

  制定《党员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行为规范》,对党员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的行为规范进行细化,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在8小时之外的言行举止,明确规定不得有的涉及公权力的禁止性行为。

  形成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严格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环节,把八个小时之外活动纳入干部考察的主要内容,及时发现并清除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生活重大事项和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在婚姻发生变化,操办个人及直系亲属婚

  丧嫁娶等事宜都必须提前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建立干部信息库,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把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社会交往、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属子女等重要情况上报组织备案。

  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做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如禁止参加未经政府部门批准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在企业兼职,禁止参加封建迷信、赌博等违法违规活动。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八小时以外廉政规定的,应严格进行责任追究,以发挥制度的警示作用。

  三是要畅通监督渠道,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多种监督落到实处。

  加强同事间八小时以外的相互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子虽然较大,但同事之间常常仍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内,因此,参与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同事,应当发挥好互相监督的作用,避免同事交友不当。

  发挥家庭监督作用。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社交圈”、“生活圈”中发生的一些细微变化,家属特别是配偶应当是在第一时间能够察觉。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好家庭监督的作用,让他们主动当好廉政建设的宣传员和监督员。

  发挥好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新闻传播媒介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传播信息的作用,是全社会的舆论监督与引导工具,是一种锐利的思想武器。

  要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要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努力营造有利于民主监督的社会政治环境,为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对党政机关和干部实施监督提供条件。可以从社会各界聘请监督员,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延伸到“8小时以外”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业余生活内容。

  四是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廉洁文化。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廉洁文化,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氛围。廉洁文化反映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是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它最终影响到广大干部高尚集体人格的形成。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想的侵蚀,自觉传播廉洁文化,自觉维护党的尊严,自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光辉形象。

篇六: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相对乏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八小时以外”廉洁自律监督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陈晓滨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第08期

  摘要:近年来,厦门电业局通过努力探索和实践,将领导干部及“三重”人员的廉政教育和监督工作向“八小时以外”延伸,积极构建组织、制度、社会、家庭四个“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自内而外、自下而上的教育管理监督网络,将“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内部监督管理制约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可控、在控、能控。

  关键词:八小时以外

  廉洁自律监督

  探索

  实践

  企业领导干部及“三重”人员“八小时以外”廉洁自律的监督,既是监督管理的难点,也是监督管理的重点,已成为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关注的焦点。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要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要加强党内监督,增强党内监督实效。”贯彻上述讲话对于切实加强企业各级干部及“三重”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现实性。这也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企业领导干部及“三重”人员“八小时以外”腐败行为的成因分析

  1.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及其存在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八小时以外”腐败行为的现实原因。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引入了激烈的竞争机制,这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受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和物质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负面效应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及“三重”人员私欲蠢动,心态失衡,从而产生在“八小时以外”权力寻租的心理和行为。

  2.权力监督出现断层是产生“八小时以外”腐败行为的组织原因。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领导干部及“三重”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社交行为相对于八小时以内的工作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致使对“八小时以外”的组织监督约束乏力。加之一些单位和部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防范措施明显滞后,出现了一些制度上的“空档”“空档”和监督工作上的误区,给企业领导干部和“三重”人员“八小时以外”的腐败行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导致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失守,是产生“八小时以外”腐败行为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新的消费

篇七: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相对乏力

  

  对基层央行员工“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郑小平

  尚玉鹏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17期

  摘要:当我们剖析一些腐败案例的时候,不难发现,“两面人”、“人格分离”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腐败分子的标识。“风起于青萍之末”,要防患于未然,就不能只把目光盯在上班时间,只看被监督者展现在人前的一面,而要看到另一面,知道他们在“八小时以外”干什么,了解他们真实的自我,近年来,基层行违法违纪行为屡有发生,究其源头,多数指向“八小时以外”的不良行为,如何对员工“八小时”之外进行监督管理,已成为基层行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基层员工;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115-01一、基层央行员工“八小时以外”行为学分析

  (一)“三圈”(娱乐圈、生活圈和交往圈)调查。调查表明,90%以上的员工,交往圈比较单一,90%以上的员工基本没有娱乐圈,90%以上的员工生活圈也比较健康,但近年来,一些观念、思潮和一些不健康因素在侵蚀着基层央行员工队伍,一是人脉资源的匮乏,使基层央行员工面对一些困难时,深感乏力,一些不良分子乘虚而入,拉拢腐蚀;二是基层央行员工收入偏低,部分员工家庭负债较多,经济状况不佳;三是单调的生活,使部分员工走向麻将室和酒场,小赌怡情或借酒消愁。

  (二)“三态”(工作状态、精神状态和消费状态)解析。一是对工作前景缺乏信心,大多数职工职务、职称晋升困难,90%的职工退休时还是科员,加之县支行不设高级职称,使一部分员工丧失了奋斗目标;二是基层央行的考核压力逐年加大,基础工作之外的考核指标较多,任务难以完成;三是县支行岗位交流、文娱活动较少,如保卫人员,封闭的工作环境,单调的工作任务,沉闷的工作氛围,对员工心理健康发展不利;四是近年来县支行招录的聘任制员工,待遇较低,同工不同酬,容易产生不平心理。

  (三)八小时外行为状况。调查员工“八小时外”表现时,73%的员工觉得身边的职工“八小时外”表现很好,13%的觉得较好。在新形势下,周围一些人群的生活圈、社交圈内高消费严重、奢靡之风蔓延,已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有的社交圈内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社交圈只讲哥们义气,不讲政策纪律。有的社交圈内“小节无害论”的亚文化盛行,名利心理、放纵心理、侥幸心理、失衡心理等不健康的心态主导业余生活。

  二、“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一)员工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够。近年来,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从探讨逐渐步入实施,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和纪委的重视,一些地方党委也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虽然未在立法层面上作出规定,但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为基层人行,要面对全体职工,出台“八小时以外”管理办法,缺乏法律层面的依据,极易涉嫌侵犯隐私,加之,对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监管,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常态的监督氛围,有的员工存在抵触心理,不能自觉接受监督。

  (二)员工“八小时以外”信息收集难。对普通职工的监督,由于居住分散,监督人员匮乏,“八小时”之外信息难以收集,往往偏重于惩处性的事后监督,而对事前、事中的监督重

推荐访问: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相对乏力 乏力 监督管理 八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