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9篇

时间:2023-07-11 08:32: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计划,及时、高效、妥善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健康危害,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XX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办法》、《XX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

  2.1组织机构

  2.1.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医院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挥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兰金花为组长,王彬、姜亦华、李德刚、邵长勇、鹿晓娟为成员。

  2.1.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医务科,邵长勇主任,承担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2.1.3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队伍

  医院成立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护队,人员由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实验室检测、后勤保障等方面人员组成。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2.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负责预案的制定、修改,协调、指导、督查有关科室应急处理准备和应急措施的落实,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情况。

  2.2.2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2.2.2.1负责建立相关人员、物资、技术等保障机制,统一调配。

  2.2.2.2向上级业务部门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时汇报有关信息。

  2.2.2.3起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2.2.4督促公卫办网络直报,保证信息畅通。

  2.2.2.5组织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等有关工作。

  2.3.1应急救护队伍职责

  2.3.1.1应急救护队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救治工作。

  2.3.1.2医疗药品及器械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更换,确保应急需要。

  3.报告与响应

  3.1责任报告人

  凡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3.2报告程序

  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公卫办网络直报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院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如不能排

篇二: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完整版)

  总则

  (一)统一指挥,层层负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其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实行统一指挥,层层负责,依照响应级别,全体职工参与应急抢救工作,各应急小组根据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全面工作。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防范意识,落实防范措施,做好人员、物资、技术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调查,及时发现、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三)快速反应,依法处置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序、有效的开展处置工作。

  (四)群专结合,科学防控

  明确专业防控机构与社会组织的职责,发挥社会优势,相互配合协助,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织演练,提高职工的防火、逃生、自救能力;一旦发生火灾,立即到达现场,判断火情,组织灭火,查明性质,并向指挥部上报报警。

  (五)水、电、暖工作组:由分管后勤的院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制定并实施安全供水、供电、供暖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全院各主要管线、设施的情况,定期维修、保养,保证管线的畅通及设备的正常运行;迅速解决漏水、漏气现象,做好全院电器设备及供电线路的维修、保养工作,执行电工操作规程,保证供电安全;若水、电、暖、电梯等发生故障时,应在

  10分钟内到达现场,立即处理。

  (六)供氧特种设备工作组:由分管后勤的院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严格执行检查制度,落实“四防”措施;搬运、使用氧气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突发事件的报告

  (一)立即通知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即刻到位(岗),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二)与其他工作组沟通,共同进行应急处理;

  (三)通知二线班人员或全体工作人员;

  (四)按程序向上一级领导报告;

  (五)社会动员,如拨打报警电话:

篇三: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卫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院应对突发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目的,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一、医院建立院长负责制,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机动队,下设监测报告小组、急救医疗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并配备兼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人员。应急处理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防保办公室。

  二、工作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及机动队人员安排:

  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总指挥,负责指挥调配各小组所有成员,统筹协调各种关系。

  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感染控制及监测报告小组组长,负责38种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分析、统计。

  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小组组长,负责调配小

  -1-

  组内的内、儿、外、妇医疗成员进行医疗现场抢救。

  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勤保障小组组长,负责提供应急所需的后勤物资、医疗设备及药品。

  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成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总结工作,突发事件信息上报工作,完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三、预防和应急准备

  1、定期对本院医务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2、定期查看预防突发事件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物资的储备和调度。

  四、预警及报告

  (一)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提供的信息,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及时提出预警级别建议,并上报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同时做好应急准备。

  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预警发布与解除由上级卫生应急指挥部发布和解除。

  (二)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的报告制度和举报制度,公布

  -2-

  举报电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列为突发事件上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件的;

  (三)报告人

  医院所有工作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四)报告时限和程序

  有上列情形之一者应在2小时内向疾控中心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其中发生甲类传染病、传染病暴发与流行的疫情,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必须在30分钟内报告。

  (五)报告内容和方式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报告内容必须详细。

  (六)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在收到信息报告后,及时审核信息的准确性,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确认无误后及时上报。

  四、应急响应

  1、开设24小时值班电话:XX2、调度医疗急救小组火速奔赴现场应急抢救。

  3、调度后勤小组及时开辟通道、准备急救的药品、器械。

  4、铺备突发事件专用病房。

  -3-

  5、向上级卫生部门及时汇报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

  6、当突发事件的病人康复出院后,半年内未再次发病且在这一地区无新增病例表明应急结束。

  7、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由XX同志负责进行总结,找出经验教训,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员共同提出整改意见,经发公共卫生小组会议确定形成文字,写入我院应急处理方案。所有突发事件的归档交由院病案室完成。

  五、保障措施

  每周对网络进行杀毒处理,保证网络的通畅;每月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成员轮流对各科室进行监督检查;每月护士一个课题,由护士长XX亲自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突发事件的演练,检测应急队伍的整体情况。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第一章

  编制目的、依据及工作原则

  一、快速救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伤的人员,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编制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国家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保障预案》等,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生命第一。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有序开展工作。

  (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般或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在镇领导下由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

  (三)响应及时,就近教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立即组织医疗救治组成员迅速开展先期医疗救援,同时向县疾控中心、县卫健局和当地报告。

  (四)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参与救援的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应按照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工作程序。

  (五)加强协作,公众参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协作,发动群众参与,迅速形成现场医疗应急救援机制,加快抢救进程。

  第二章

  医疗救援组织

  一、组织机构及职贵

  (一)成立医疗救援领导小组。

  -5-

  成立隶属于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教援工作,由中心卫生院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内科主任外科主任等中层干部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设在应急办,由**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办公。

  (二)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在县卫健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医疗救援行动。负责统等和调动全片区医疗救援应急资源,参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按照医疗救援应急处置要求,指挥、协调现场救援专业组实施医疗救援措施,组织全片区医疗救援演练,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医疗救援工作,完成上级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应急联动机制

  镇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根据医疗救援要求,确定医疗救援场所,提供医疗救援必须的条件,立即派出医疗救援队,先期展开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向县卫健局报告。

  第三章

  预测预警与行动

  一、预测与报告

  片区医疗救援小组办公室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的信息监测。关突发公卫生事件信息的具体情况,迅速向县卫健局报告。全片区医疗机构在接到医疗救援请求后,-6-

  在实施医疗救援的同时,要及时向医疗救援领导小组上报有关信息,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综合分析、风险评价和分级,并将结果上报县卫健局。

  医疗救援预警分为四级,分别为V(蓝色)级医疗救援预警。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存在1-2例。Ⅲ(黄色)级医疗救援预警,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3-4例。Ⅱ(橙色)级医疗救援预警,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5-9例,但无造成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I(红色)级医疗救援预警,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100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达到10例以上或者核事故、突发放射事故。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并可能造成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预警发布

  (一)医行救援预警由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二)片区医疗救援小组办公室接到上级部门发布的医疗救援预警后,应及时通知全片区涉及的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随时将现场发展变化情况及时上报,以便上级部门根据变化适时调整预警等级。

  三、预警行动

  -7-

  医疗救援预警发布后,片区医疗救援机构应当在30分钟内作好先期救援队以及第二和后续救援队的应急响应准备,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第四章

  应急响应

  一、救援分级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医疗救援分为一般事件(IV级)医疗救援、大事件(级)医疗救援、重大事件(11级)医疗救援和特别重大事件(1级)医疗救援四个级别。

  (一)一般事件(IV级)医疗救援

  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在1-2例的在乡(镇)、卫健局指挥下,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二)较大事件(级)医疗救援

  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34例;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重大事件(II级)医疗救援

  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5-9例,但无造成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涉及范围广,达两个或以上乡镇较大恐怖和生物灾害事故;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救

  -8-

  援工作的重大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

  (四)特别重大事件(I级)医疗救援

  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100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达到10例以上或者核事故。突发放射事故、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并可能造成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跨县(区)的突发公共事件:重大恐怖和生物灾害事件;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二、救援责任

  (一)一般事件(IV级)医疗救援责任

  由事件发生地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片区相关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救援工作。

  (二)较大事件(级)的医疗救援责任

  由事件发生地乡(镇)直接指挥和领导,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协调,X片区医疗救援系统负责医疗救援处置,县级医疗救援系统给予支援和指导。

  (三)重大事件(II级)的医疗救援责任

  由县医疗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直接指挥,由事件发生地有关部门配合,片区医疗救援系统负责医疗救援处置,县级医疗救援系统负责支援和指导。

  (四)特别重大事件(I级)的医疗救援责任

  由应急委领导,县级医疗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县医疗

  -9-

  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直接参与市卫健局专家组负责业务指导,片区医疗救援系统负责先期医疗救援处置,县级医疗救援系统负责处置。

  三、信息收集与报送

  先期医疗救援队在到达现场I小时内,向医疗救援指挥物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先期救援情况和后续救援需求,以后每6小时报告进展情况。同时向县卫健局和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卫生问题:、卫生系统受损情况。

  四、响应措施和要求

  (一)响应时间

  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时,接到指令、指示,要求、请求的医疗救援后,均应当在30分钟内

  派出先期医疗救援队,并做好1小时内派出第二医疗救援队,3小时派出后续医疗救援队的准备。

  (二)响应程度

  1.一般事件(V)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后,事件发生地派出的先期医疗救援队,应有足够处置1--2名重伤人员的医护人员和相应的医疗器材和药品。

  2、较大事件(Ⅲ)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后,事件发生地进

  -10-

  行先期医疗救援处置,片区医疗救援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30分钟内,派出足够处置34名重伤员的医护人员和相应器械与药品的医疗救援队,并在1小时内作好2、3梯次医救援队准备和派出工作。医疗救援系统应派出相应医疗救援业务指导工作队。

  3、重大事件(Ⅱ)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后,X片区医疗救援小组办公室立即派出足够医务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医疗救援处置;县级医疗救援系统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派出足够处置5名以上10名以下重伤人员的医护人员和相应医疗器械、药品的先期医疗救援队,做好三梯次医疗救援队准备工作,按照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派出后续增援医疗救援队。

  4、特别重大事件(I)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后,X片区医疗救援小组办公室立即派出足够医务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医疗救援处置:县级医疗救援系统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派出足够处置10名以上重伤人员的医护人员和相应医疗器械、药品的先期医疗救援队,并做好三梯次医疗救援队准备工作,按照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派出后续增援医疗救援队。

  五、现场处置原则

  (一)服从现场指挥,有序开展救援

  在事件发生当地领导和X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指挥下,-11-

  有序、快速、高效的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二)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

  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受伤人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腕带对轻、中、重、死亡做出明确标志,同时填写伤员情况单一式二份,将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好,一份置伤员衣袋内为后续治疗提供提示,一份由医疗救援指挥部保存。

  (三)有序救治伤员,注意人员安全

  现场医疗救援要做到紧张有序、处置得当、措施果断,同时,注意保护伤员和救援人员的安全及时撤离危险地带,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的发生。

  (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扩大救助力量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突然,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先期医疗救援队到达现场后在开展伤员救治的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扩大救助力量,使伤员尽快脱离危险地带,为医疗救治提供支持。

  (五)快速转送伤员全程医行监护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尽快转运伤员、脱离危险地带。转运中采取正确方式,避免二次损伤;转运中必须有医护人员进行全程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转运车辆应配备必须的应急处置设备;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要在伤员情况单上认真填写转运中伤员病情变化情况,为后续治疗和汇报提供必

  -12-

  要信息:转运伤员要根据现场检伤分类、处置情况,合理分流或送往指定医院,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诊和拒收

  六、后方治疗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X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相应医疗机构为后方治疗医院:接到指令的医疗机构应在2小时内做好救治伤员的准备工作。接收伤员后应立即进行医疗救治同时按规定报告救治情况。

  七、新闻发布

  一般事件(V)和较大事件(Ⅲ)医疗救援的新闻发布权为事件发生地乡(镇);重大事件(Ⅱ)和特别重大事件()医疗救援的新闻发布由县卫健局在县应急委的授权下进行。

  八、应急响应终止

  (一)一般事件(V)和较大事件()医疗救援由X片区医疗救援小组办公室向事件发生地乡(镇)提出终止应急响应建议,乡(镇)根据综合评估作出应急响应终止决定。

  (二)重大事件(Ⅱ)和特别重大事件()由应急委作出应急响应终止决定。

  第五章

  后期处置

  一、医疗救援的后期处置

  (一)医疗救援现场处置结束后,进入规范治疗阶段。

  (二)伤员的医疗管理应区别于日常住院病人的管理,治疗进展情况要每日向县应急委办公室报告。

  -13-

  (三)医疗救援、后续治疗及药械产生的费用,必须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进行。

  (四)重大事件(Ⅱ)和特别重大事件(1)中的受伤人员伤残鉴定,由法定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授权下按有关法规要求进行。

  二、善后处理

  (一)医疗救援、后续治疗及药械产生的费用的补偿。原则上实行谁造成谁补偿,由事件发生地乡镇负责追收。

  (二)发生无责任人或责任人无法补偿的突发公共事件情况时,原则上由事件发生地乡(镇)负责,重大事件(Ⅱ)和特别重大事件()的补偿。事件发生地有困难的给予适当补助。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人员保障

  加强救援机构建设和建立完善救援队伍,片区医疗救援系统组建5人以上应急医疗救援队应急办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做好应急处置医疗救援准备工作。

  二、技术保障

  加强救援机构建设和建立完善救援队伍,片区医疗救援系统组建5人以上应急医疗救援队,急办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做好应急处置医疗救援准备工作。

  三、技术保障

  加强救援监测,掌握动态情况,实现快速响应;追踪先

  -14-

  进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熟练急救技术;开展综合演练,强化技术练兵,提高救援效率。建立信息平台。实现资源联网,增强联动效应。

  四、物资保障

  (一)X卫生院要配备医疗救援急救车,确保医疗救援行动的快速反应。

  (二)各医疗机构要储备足够的突发公共事件所需医疗救援药品、器械及个人防护的用品和设施。

  四、资金保障

  医院预留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采购所需物质。

  五、总结与奖惩

  医疗救援处置结束后,应急办要对处置过程中的数据、资料、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上报,对在医疗救援处置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失职、读职的有关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

  宣传、培训和演练

  一、宣传教育

  利用广播、电视、专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应急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卫生防护和自救能力。

  二、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利用广播、电视、专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

  -15-

  卫生应急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卫生防护和自救能力。

  三、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每年组织一次医疗救援人员开展医疗救援相关知识培训,使医疗救援人员熟练掌握救援技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演练

  每年开展一次疾控、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专业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综合应对能力。

  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一、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二、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三、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四、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五、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

  -16-

  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六、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17-

篇四: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救护处置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文件精神,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医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下设传染病医疗救治分队、突发意外伤害医疗救治分队、群体性食物中毒医疗救治分队、后勤联络保障分队等。各救治分队及相关科室必须服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调度,积极参与现场抢救或疫情处理。

  二、应急处理

  1、院内有关职能科室一旦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或救援指令后,必须立即报告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医疗救治分队赶赴现场,实施现场救护或疫情处理等,并迅速向总院和县卫生健康局报告,接受其指令并取得相应的支持。

  2、救援人员在接送病员回院途中,应及时用电话向医院急诊值班医生报告,说明病员人数、种类和主要病情。

  3、值班医务人员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长,由医教科或总值班调动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准

  -1-

  备组织院内抢救。

  4、医院抢救人员接到通知后,必须迅速赶到医院急诊室,听从院领导指挥,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

  5、医疗救治原则:依据先救命后救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开展救护工作。

  6、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各首诊医师对所管的病员负责到底,并及时汇报病员的病情进展及救治经过。

  7、首诊医师必须做好与手术室或相关病区的交接班工作。

  8、对抢救的病人必须按规范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9、加强卫生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10、诊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或群体性食物中毒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教育培训和应急抢救设施保障

  1、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人员培训工作,重点掌握检伤分类、徒手复苏、骨折固定、止血、清创缝合、饮用水消毒等基本技能,以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排泄物呕吐物的采样监测、诊断治疗和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

  -2-

  2、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建设,保证急诊抢救人员到位,确保应急通讯畅通,抢救设备仪器运转良好,抢救药品齐全,救护车辆性能良好,常规消毒物品、器械充足,确保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到位开展工作。

  卫生院安全生产应急工作预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及时、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安全生产事件,全面提高我院应对各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下发《<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各科室及辖区(中心)卫生室内,可以预见或突然发生的各类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安全生产事件。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概念

  (1)火灾、爆炸、触电事故;

  (2)楼房及其它建筑物坍塌;

  (3)其它发生的可能导致影响安全生产的事件。

  医疗纠纷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置,重大传染病

  -3-

  疫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不在本预案范围之内。

  第四条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和控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我院听从卫健局统一指导突发的安全生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我院具体负责处置突发安全生产事件;院长是突发安全生产事件预防、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平时管理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和预案演练等工作。

  4、依靠科学,处置有力。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院长及分管院长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依靠科学,果断处置,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保持社会稳定。

  第五条各科室和个人都必须支持、配合事故救援,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二章

  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我院成立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4-

  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办公室)。领导小组对安全生产事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调动全系统力量和资源,负责安全生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七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处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统一指挥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2)对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应急救援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3)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到伤害的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迅速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危险源,划定危害区域,维持现场秩序;

  第八条组建事故应急救护队

  队

  长:

  队

  员:

  第九条事故应急救护队的主要职责如下:

  医疗安全应急救护队的主要职责:在医院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指挥领导下,医疗救护力量相互配合,划分抢救区域,重点抢救重伤员,突击救治中、轻伤员,对伤员进行分级医疗救护。

  1、现场抢救。到达现场的医疗救护人员要及时将伤员

  -5-

  疏散转送出危险区,在脱险的同时进行检伤分类,并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伤员进行紧急抢救。主要措施是止血、包扎、固定和合理搬运,准备转运至适宜的医院。

  2、早期救治。医院对接收的伤员进行早期处理,包括包扎、固定、清创、止血、抗休克、抗感染,对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实施紧急处理。同时医院要做好救治伤员的统计汇总工作,及时上报。

  3、伤员转送。超出医院救治能力的伤员,医院要写好病历,再统一安排,及时将其转往指定医院,并妥善安排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第三章

  应急处理的具体措施

  第十条出现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后,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生地点、人员伤亡等情况立即调派应急救护队进入现场开展收治伤病员的准备工作。

  第十一条进一步强化紧急救护协同工作。医院要做好收治伤病员准备工作,并根据事态发展的需要调整床位备用,开通绿色通道,迅速抢救病人。超出医院救治能力的伤员,及时转送,不得耽误抢救工作。

  第十二条应急救护队要按照紧急救助常规配备充足药品,保证各急救设施齐备,完好率达100%。

  第十三条应急救护队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严格执行请示

  -6-

  报告制度,加强工作的沟通与协调。

  第十四条分管和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狠抓落实、做到人员到位、设备到位、工作到位。救护工作实行责任制,谁承担、谁负责,对玩忽职守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五条要加强对应急救护队队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及业务技术培训,使之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及责任感、较强业务能力,成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救治队伍。

  卫生院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及程序

  为保障社会公众和组织依法获取医院信息,提高医院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医院依法执业和诚信服务。根据《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卫生院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内容如下:

  一、公开原则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二)坚持依法执业,诚信服务的原则,依法公开医院相关信息。

  (三)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公开程序规范。

  二、公开范围和内容

  -7-

  (一)公开范围

  向社会公开

  (二)公开内容

  医院情况:医院依法执业登记的主要事项,包括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所有制形式、诊疗科目、准入许可、医疗设备配置、重点学科、科室布局、职能科室设置、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职称及主要职责、领导姓名、职务以及科室规章等。

  医疗收费:包括门诊、住院各种药品、检查、辅助治疗、医用耗材等项目价格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

  公告通知: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宜公开的信息、医院人事任免、招录招聘、招标采购。

  卫生政策:包括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的相关医疗政策和免费医疗项目。

  应急工作:包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医院应急工作流程和职责。

  诊疗工作: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患者就诊流程。工作人员分工、安排。

  卫生标准:包括涉及人体健康和医药卫生服务事项的各类技术标准;

  行风建设:包括医德医风建设、病人的权力与义务、社会捐赠、医院服务投诉方式、上级部门投诉方式。

  -8-

  (三)不予公开内容

  1、属于国家秘密的。

  2、属于医疗卫生行业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医疗信息秘密被泄露的。

  3、属于医疗专项技术或医疗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的。

  4、属于可用于识别个人身份的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造成不当侵害的。

  5、不属于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法定权限内的信息。

  6、医疗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予公开的信息。

  三、公开方式、依申请方式、公开程序及公开时限

  (一)公开方式

  卫生信息院外公开方式本着便利、快捷、有效的原则,采取医院网站、当地报刊、电视、广播、宣传单、短信等多渠道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利用在门诊、病房以及对公众服务窗口等明显位置设立公开专栏、宣传橱窗、电子大屏幕公告栏;

  编制、印刷各类资料;门诊立用视频播放公开各科室诊疗范围;

  对门诊患者提供门诊发票、住院患者日清单的形式公开医疗费用信息;

  公开医院业务查询电话、投诉信箱与投诉电话。

  对内公开采用医院院务公开栏、科室主任会、每周交接班、党政工作会、职工座谈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公

  -9-

  开。

  内容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先进行提交,由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是否公开信息。

  (二)依申请方式

  社会公众和组织可依法向医院申请获取涉及其自身利益的相关信息。申请应注明申请人姓名、身份、地址、联系方式、所需信息内容及用途等。

  1、采用书面形式向医院提出申请。

  2、采用在医院网站或电子邮件等电文形式提出申请并通过电话进行确认。

  3、采用信函、传真等提交申请。

  (三)公开、审核发布、管理维护程序

  医院在收到申请后及时登记,并根据下列情形给予答复或者提供信息:

  1、申请信息属于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2、申请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不属于医院掌握的信息或者该信息不存在的,告知申请人;能够确定该信息拥有单位的,告知申请人该单位的名称或联系方式。

  -10-

  4、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告知申请人进行更改或补正,申请人未更改或补正的,视为放弃本次申请。

  5、对于同一申请人重复向医院申请获取同一信息的,医院已经作出答复且该信息未发生变化的,告知申请人,不再重复处理。

  6、对申请人申请获取与其自身利益无关的信息,不予提供。

  7、按照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的原则;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经医院信息公开主管领导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期限,一般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8、如申请获取的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须征得第三方同意。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

  (四)公开时限

  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公开部门

  医院办公室

  五、咨询回应

  采取现场咨询、热线电话、移动客户端等方便交流的途径,及时提供人性化咨询服务,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

  -11-

  卫生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3.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4.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12-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根据突发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和一般(Ⅳ)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进行预警。

  突发事件发生后,成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接到电话通知

  ↓

  确认报告信息

  ↓

  向县卫生局报告

  ↓

  启动应急预案

  ↓

  派出应急梯队

  ↓

  接受伤员

  ↓

  -13-

  进行善后处理

  ↓

  终止预案

  -14-

篇五: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XXXX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职工与就诊病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作为一项重大任务,长抓不懈,初步建立起机制健全、上下联动、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长效机制,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时有效,保证职工与就诊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院各项工作和谐发展。

  二、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

  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预警级别标志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使此项工作更加科学化与制度化,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院委成员和各科主任为成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协调保障组、医疗救护组、流调防疫组、采样检验组、消毒组、健康教育组,实行岗位责任制,全面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责任分工

  为明确责任,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现将应急处置分组及人员职责公布如下:

  1.协调保障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人员协调及物资供应工作。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要立即核实情况,及时按照规定程序向院长和主管领导汇报,组织各应急处置小组做好救护、采样、检验、流调、健康教育等工作,保障物资供应并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结束后的资料汇总工作。

  组

  长:XXX成

  员:XXX2.医疗救护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护及伤

  员转运工作。

  接到通知后,组织医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奔赴事发现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救护及伤员转运工作,全力以赴救治病人生命,争取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水平。

  组

  长:XXX成

  员:XXX3.流调防疫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及流调工作。

  接到通知后,及时组织人员携带有关物品奔赴现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做好传染病防治及周围环境消毒技术指导工作,及时上报流调报告。

  组

  长:XXX成

  员:XXX4.采样检验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采样及检验工作。

  接到通知后,及时组织人员携带采样用具奔赴现场,根据采样程序要求进行现场样品采集,完成样品检验与送检工作。

  组

  长:XXX成

  员:XXX5.消毒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环境消毒,做好周围人群的消毒技术指导工作。

  接到通知后,及时组织人员携带消杀工具及消毒药品奔赴现场,根据消毒程序要求,做好环境消毒与周围人群的消毒技术指导工作。

  组

  长:XXX成

  员:XXX6.健康教育组: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

  现场指导群众自救、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及预防性用药,协助做好病员安置及物品回收工作。

  组长:XXX

  成员:XXX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XXX副组长:XXX成

  员:XXX行政值班电话:XXXXXX六、应对流程

  为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正常运转,全面掌握事故动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调配应急队员,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制定如下应对流程:

  1.在岗职工若发现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正确处置、初排险情;同时要兼顾就诊

  病人的人身安全;及时向科主任(分管领导)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科主任执行逐级上报制度。

  2.办公室主任、行政值班人员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知后要立即核实情况,及时通知院长、机动队队长、司机,简要讲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通知各应急小组迅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物资供应并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后的资料汇总。

  3.院长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汇报。正确指挥抢险自救和应急救援,在保障职工与就诊病人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财产破坏和经济损失。

  4.机动队队长负责通知各组组长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组长通知组内成员及时参加应急救援。通知内容包括:集合地点、交通安排、要求,通知完毕后向队长报告。

  5.救护车司机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赴本院,请值班人员协助迅速装载机动队物资、药品,听从队长指令接送应急队员赶赴现场参与应急救援。如遇紧急情况,应急队员应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现场。

  6.如暴发重大旱涝灾害、群体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流行和重大安全生产事件,我院所有职工必须无条件参加抢险救援与事件调查,服从院长统一指挥、统一调配。

  7.严格事前请示及事后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

  置完毕,相关人员及时写出书面报告,递交协调保障组汇总。

  七、责任追究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如果因为反应不及时、工作不认真、推诿扯皮,造成严重后果,轻者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并与绩效工资和职称评聘相衔接;重者申请给予撤职、降级、降职处分;触犯刑律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八、物资储备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物资储备必须常抓不懈。指定防保科科长负责机动队应急物资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应急小组责任人应充分做好急救设备、急救药品、采样工具、检验用物、消杀药品器材及防护用品的有效储备,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救援需要。如因责任科室物资储备不到位,造成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将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本预案于202X年11月20日重新修订,自下发之日执行。

篇六: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预案

  一、目的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发生在我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并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民健康危害,做好医疗救护工作,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范围内发生的所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范,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快速反应

  及时发现并上报可能存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建立信息通报快速通道,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预警机制.

  三分类指导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区别处理,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四及时处理

  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受害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做到快速、高效、及时,最大限度减轻危害造成的不利后果.

  卫生院设立指挥中心,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判断,决定是否启动预警机制,并由镇政府批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日常工作由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进入应急状态.

  三指挥机构职责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和部署;统一指挥和协调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2、核实各项工作预案,分析、研究、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程度,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组织、协调成员部门单位,配合各村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

  3、对各村、各有关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4、研究、处理其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项.

  我院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技术方案,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负责组建由卫生管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检验检测等专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组建、培训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卫生监督、环境消毒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机动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落实对受害者的救治措施,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及实验室检测工作;对事件现场进行卫生处置,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措施以及监督措施的落实;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扩散;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村、社区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镇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必要时,提请市政府对疫区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

  四卫生专业应急处置

  1、各村

  根据卫生院安排,协调本辖区内各有关部门、医疗机构,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开展督查,掌握本辖区的疫情动态,向卫生院报告;做好防病必需的技术和物资准备;指导开展环境消毒和个人防护;协助上级单位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好现场处理工作;依托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教育.

  2、确定监测点,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防治对策;指导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指导各村做好疫点处理工作;对各村和各村卫生所、个体诊所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和督查工作.

  督促落实辖区内监测点和各有关单位做好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做好病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样品采集工作,及时报告事件动态情况;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工作.

  3、各类医疗机构

  建立由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工作小组,建立院内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加强医疗机构内的消毒等预防工作,重视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做好病例监测、筛选、报告,对有可疑症状的病人在尚未明确诊断前要采取相应的临时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

  4、卫生监督

  重点开展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

  我院组建由卫生管理、、临床医学、卫生监督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专家库下设传染病及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专业委员会、食物中毒专业委员会、职业中毒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卫生院决定,专家库日常管理工作由卫生院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院组织相应专业委员会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危害程度分级,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指挥中心提出是否启动预警机制,或启动何级预警机制的建议.

  六、应急机动队

  卫生部门要组建规模适度、人才配比合理、专业素质高、精干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人员由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消杀灭、后勤保障等方面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统一调度.

  题及时进行预警.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一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第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第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卫生所、个体诊所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院、县卫生局报告;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四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第五部分应急处理方案

  一、应急处理要求

  由镇政府突发事件指挥部指挥协调全镇各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由区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建红色应急机动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消杀灭菌、后勤保障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分为疾病控制应急分队、医疗救护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后勤保障分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应在临时现场指挥部领导下承担现场处理工作任务.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本采集、环境消毒、消杀灭菌、预防性服药、预防接种、医疗救治等.

  二、控制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

  3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

  4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实验室检验;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2.医疗救护工作程序

  第一、视伤亡情况设置伤病员分检处.

  第二、对现场伤亡情况的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评价,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护问题.

  第三、指挥、调遣现场及辖区内各医疗救护力量.

  第四、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第五、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第六、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将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衣袋内.

  3.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分流.伤病员分流原则如下:

  1接受伤病员的医疗机构,由临时现场指挥部按照就近、有效的原则指定.

  2伤病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报告汇总,并向接纳伤病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3临时现场指挥部指定的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收治分流伤病员.

  4运送伤病员途中需要监护的,由现场医疗救护指挥部派医疗人员护送.

  5伤病员运送至医疗机构后,由收治医疗机构按急诊急救工作程序处置.收治伤病员的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

  4.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5.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由现场最高指挥者负责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

  6.新闻宣传与信息发布

  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指定专人向媒体发布信息,其它任何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增盛镇卫生院

  2018年1月6日

篇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和辖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一、成立应急处理指挥小组

  由***担任组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应急处理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防保办公室。

  1.

  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蔓延。

  2.

  负责辖区内救护车辆的统一调配使用。

  3.

  组织评估临床治疗病人、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效果,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4.

  负责突发卫生事件的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5.

  组织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等工作。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1.

  卫生院对辖区内的的突发事件实施监督管理。防保科承担责任范围内的突发事件管理任务。

  2.

  防保科在卫生院的领导下,杨春海、杨年娥、钟汉清、王化丽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机构、留验站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公共场所消毒,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生产、经营和使用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

  3.

  由幸永平负责用救护车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病人的转运工作,并建立安全的转诊制度。县人民医院为我县突发事件定点医院,承担全区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任务。

  4.

  卫生院设立发热门诊和留观室,实行首诊负责制。

  5.

  杨春海、杨年娥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地区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三、应急处理

  1.

  卫生院在接到下级卫生部门的报告后,应立即了解情况,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确定事件类别、性质和严重程度,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需要,组织应急救治队伍和有关技术人员赴现场,指导和协助当地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2.

  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

  3.

  4.

  对需要医学观察的立即收入专门的观察室,并做好隔离防护和会诊;

  对需要转送至指定医疗机构诊治的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安排专用车辆运送,并将病人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受的医疗机构。

  5.

  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6.

  7.

  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

  8.

  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和收治管理工作。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要依法报告区卫生防疫站。

  9.

  由王炳初、钟汉清负责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

  10.

  对重大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范围做出判断,判明引起事件的毒物种类及数量,提出现场处置方案,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

  11.

  事发2小时之内向镇人民政府报告和县卫生局报告。

  12.

  加强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证信息联络畅通。

  13.

  迅速启动各发热门诊、留观室,进入应急状态,做好监测和收治病人的准备。

  14.

  卓尚铣负责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毒和防护用品的准备,药房做好医疗救治药品、药械的准备。

篇八: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院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

  员:XXX、XXX、XXX

  二、工作目标

  (一)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法治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条件》的要求进行处理此类事件,并按有关规定逐级的、及时的向县疾控中心及卫生局上报。决不隐瞒、缓报、谎报。

  (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不在院内蔓延。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院职工的防护意识和医院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时上报向县疾控中心及卫生局上报。

  (二)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医院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三)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工作方案

  (一)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医院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医院应经常对食堂、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医院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医院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医院卫生规范化管理。

  3.1加强医院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3.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各科室卫生、病房卫生和环境卫生,为职工、病员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就医和工作环境。

  3.4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疫抗病能力。

  4.1落实好健康教育,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4.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4.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传染病的专题教育,增强群众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增强群众对各种传染病的认识,提高防疫抗病能力

  4.4倡导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二)监测报告

  1、临床医技各科室人员做好日常监测工作。

  2、要与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3、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对不明原因发热、腹泻或疑似传染病例进行登记,按程序及时上报,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隔离措施。

  4、严格执行医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各科室发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报医务科,医务科及时上报疾控中心和高新区社发局卫计处。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报告程序如下:

  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

  4.2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篇九: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第一部分总则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乡镇)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15号)文件精神,规范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本院在上级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我院全员共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时发现各类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措施;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居民自救、互救、逃生技能,提高各类组织和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3)快速反应,依法处置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建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正确处理;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执法监督,保证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依法得到严格执行。(4)群专结合,科学防控

  应明确职责分工,广泛动员我院各科室各种力量,培育志愿者队伍,积极配合,协助专业防控机构,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强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地管理的原则,实现条块间的有机结合。

  第二部分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南娄底乡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焦木军担任,副组长由防保科科长宋永仓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负责本院及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指挥、组织和协调;监督检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

  二、社区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分队,负责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和控制过程中的有关工作;协调做好社会稳定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处置、救治,信息的收集、分析及上报等工作;组织和动员群众力量,开展自救和互救,参与群防群治。

  第三部分日常工作措施

  一、应急处理日常管理机构

  承担本院的应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对本院及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的`调查和隐患排查;组织技术培训;监督检查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组织应急药品、物资准备工作。

  二、社区卫生应急技术机构

  南娄底乡卫生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机构负责本单位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协助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监督、检查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协助上级医疗机构开展病人的初诊、转诊和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与通报

  1、监测: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运行、维护好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日常监测;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专业防治机构的业务指导,保证监测质量。

  2、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具体报告内容、程序、方式及时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救灾防病与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3、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按照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机构的授权,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辖区居民和单位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保障各项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部分疫情应急响应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和终止

  1、应急反应原则:接到上级政府发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卫生院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的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

  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服从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应急反应措施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组织本辖区各有关单位、村委会,协调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和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2)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对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信息;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工作。

  (3)辖区内发生疑似食物或职业中毒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卫生、安监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中毒样品的采集及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配合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组织群众疏散,协助专业机构开展中毒原因调查。

  (4)根据政府发布的信息和宣传要求,在辖区内做好宣传贯彻和解释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个人开展健康教育和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

  3、应急反应的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上级政府做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终止决定,确定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止。

  二、善后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上级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信息系统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监督机构提供相关信息。

  二、医疗救治队伍

  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并按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设置隔离和留观病床;承担或协助技术部门开展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医疗救治和运转工作。

  三、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负责并组织各村卫生室、、开展广泛的卫生宣传,充分动员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利用广播、宣传车、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对辖区内各村村民广泛开展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依法、科学应对突发卫生事件。

  附:南娄底乡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名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分队名单。

  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对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建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和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乡镇)应急预案编写指南(试行)》等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湖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上级关于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各项指示及工作部署,立足于抗大灾防大疫。确保灾后无大疫。

  (二)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

  二.组织领导:成立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下设医疗队、扑疫队和督查队。

  1.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季占平,副组长;

  王明明李丽萍刘华王涛郭颖翟界文医疗组组长:王明明,成员:李丽萍刘华郭颖王涛。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标本采集分析。疫区防治处理,防治。总结等各项工作。

  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3一、目的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发生在我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并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民健康危害,做好医疗救护工作,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乡范围内发生的所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范,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快速反应

  及时发现并上报可能存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建立信息通报快速通道,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预警机制。

  (三)分类指导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区别处理,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四)及时处理

  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受害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做到快速、高效、及时,最大限度减轻危害造成的不利后果。

  卫生院设立指挥中心,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判断,决定是否启动预警机制,并由镇政府批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日常工作由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进入应急状态。

  (三)指挥机构职责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和部署;统一指挥和协调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2)、核实各项工作预案,分析、研究、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程度,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组织、协调成员部门(单位),配合各村、社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

  3)、对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4)、研究、处理其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项。

  我院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技术方案,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负责组建由卫生管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检验检测等专业的专家组

  成的专家咨询组;组建、培训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卫生监督、环境消毒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机动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落实对受害者的救治措施,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及实验室检测工作;对事件现场进行卫生处置,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措施以及监督措施的落实;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扩散;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村、社区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镇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必要时,提请区政府对疫区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

  四卫生专业应急处置

  1、各村

  根据卫生院安排,协调本辖区内各有关部门、医疗机构,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开展督查,掌握本辖区的疫情动态,向卫生院报告;做好防病必需的技术和物

  资准备;指导开展环境消毒和个人防护;协助上级单位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好现场处理工作;依托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教育。

  2、确定监测点,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防治对策;指导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指导各村(社区)做好疫点处理工作;对各村(社区)和各村卫生所、个体诊所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和督查工作。

  督促落实辖区内监测点和各有关单位做好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做好病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样品采集工作,及时报告事件动态情况;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工作。

  3、各类医疗机构

  建立由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工作小组,建立院内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加强医疗机构内的消毒等预防工作,重视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做好病例监测、筛选、报告,对有可疑症状的病人在尚未明确诊断前要采取相应的临时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

  4、卫生监督

  重点开展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

  我院组建由卫生管理、、临床医学、卫生监督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专家库下设传染病及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专业委员会、食物中毒专业委员会、职业中毒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卫生院决定,专家库日常管理工作由卫生院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院组织相应专业委员会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危害程度分级,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指挥中心提出是否启动预警机制,或启动何级预警机制的建议。

  六、应急机动队

  卫生部门要组建规模适度、人才配比合理、专业素质高、精干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人员由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消杀灭、后勤保障等方面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统一调度。

  题及时进行预警。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一)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第

  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第

  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卫生所、个体诊所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院、县卫生局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四)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第五部分

  应急处理方案

  一、应急处理要求

  由镇政府突发事件指挥部指挥协调全镇各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由区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建红色应急机动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消杀灭菌、后勤保障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分为疾病控制应急分队、医疗救护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后勤保障分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应在临时现场指挥部领导下承担现场处理工

  作任务。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本采集、环境消毒、消杀灭菌、预防性服药、预防接种、医疗救治等。

  二、控制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

  (3)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

  (4)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实验室检验;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2、医疗救护工作程序

  第一、视伤亡情况设置伤病员分检处。

  第二、对现场伤亡情况的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评价,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护问题。

  第三、指挥、调遣现场及辖区内各医疗救护力量。

  第四、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第五、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第六、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将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衣袋内。

  3、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分流。伤病员分流原则如下:

  (1)接受伤病员的医疗机构,由临时现场指挥部按照就近、有效的原则指定。

  (2)伤病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报告汇总,并向接纳伤病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3)临时现场指挥部指定的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收治分流伤病员。

  (4)运送伤病员途中需要监护的,由现场医疗救护指挥部派医疗人员护送。

  (5)伤病员运送至医疗机构后,由收治医疗机构按急诊急救工作程序处置。收治伤病员的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

  4、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5、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由现场最高指挥者负责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

  6、新闻宣传与信息发布

  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指定专人向媒体发布信息,其它任何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推荐访问: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卫生院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