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7篇

时间:2023-07-12 14:1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加强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发表时间:2018-12-04T20:59:00.163Z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

  作者:

  更松成林[导读]社会不断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藏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再只关注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略显弊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教研工作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改进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更松成林

  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扎多镇中心寄校815199【摘要】社会不断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藏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再只关注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略显弊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教研工作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改进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教研工作;教学质量;提高;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093-011教研教改的意义

  1.1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意义

  教师的能力决定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一个教师顺应时代要求、发展自我的必备条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就会促使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信任教师,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果学生不认可教师,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很难顺利进行,也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如何得到学生的认可呢?教师是教研教改的参与者,应该努力提升自己,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的能力,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1.2重视教研工作中的地位

  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过程枯燥、教师起不到引导作用、学生没有主动性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应加强教学教改研究,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目标等要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教研教改工作顺利进行。2少数民族地区藏文教育的现状

  2.1学生成绩不够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藏文成绩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虽然近些来年,学校、教师、学生不断的努力学习,但是成绩的提高依然不理想,并且成绩不够稳定。2.2学生的教学进行不够连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很多学生的接收的教育不够连贯系统。一方面由于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思想观念落后,认为学习无用,导致学生半路辍学;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偏远,交通不够便利,很多学生不能去到学校学习,还有一些因为家庭贫困,导致学生不得不中断学习,有的后期会再次上学,有的就直接辍学,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导致学生不能接受到系统的教学。2.3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会进行预习、复习,而且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心思学习,偶尔还有逃学的情况发生,有的还会影响整个班级的课堂秩序和学习进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藏文教育的发展。3通过教研教工作进小学藏文教育

  3.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藏文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对于正确的部分给予积极的肯定,对于错误的要正确的引导,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特点进行针对的设计,及时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定期进行教研教改工作,充实自己,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藏文。3.2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过程,更要关注教学的结果,要知道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到底能达到什么水平。如果教师不去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以及学生的情况,就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引导。教研教改能够帮助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能够让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有了反思的意识才能不断的改进教学,总结出有效的方法。3.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藏区的孩子来说,藏文是一门必须的课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培养学生学习藏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只是照搬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创新教学方法,营造一个适合学生的轻松的课堂模式。学生只有在轻松的课堂中,才能集中精神紧跟住老师的节奏,才能畅所欲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藏区学生的藏文水平,提高学生汉语交际的能力。4学习藏文的重要意义

  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就必须要提高人们的素质,加强人们的思想观念,大力培养人才。加强藏文学习,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藏文水平,使其在后期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藏文学习;其次,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再次,学好藏文能够为藏区学生在择校择业时有更多的选择;最后,藏文的学习,能够促进藏区劳动力的转移。学好藏文,对促进藏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藏文水平提高促进学生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将激发学生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去就业、创业、努力工作,促进藏区经济发展,从而使自己和本地区的物质资本水平得到提高,物资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5结语

  所有的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质量,对于小学藏文的教学,更要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加强教研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作为藏文教研人员,更要提升自己,勤奋思考、借鉴经验、总结不足,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学习教学的新方法方法,为藏文的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参考文献:[1]新教师课堂教学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王丽.吉林教育2018年06期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实效[J].高克贵.当代教研论丛2018年02期

  [3]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藏文阅读教学质量[J].扎西卓玛.成功(教育).2012(08).

篇二:加强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

  

  教研教改提质增效措施

  一、扎实开展教学活动,用活动推动教学。

  1、扎实开展好“三课”教学活动,学校领导要深入其中并组织教师做好听课、评课和说课,注重活动的质量,充分体现活动的效果。通过活动让教师全员互动,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2、把教学活动与教学常规检查相结合,以检评为载体,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强化校本培训工作。

  1、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和任务,扎实做好校本开发、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有目的按步骤地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根据本校实际,每学期组织开展1-2次校本集中培训,把重点放在解决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培训和教研活动。

  三、加强教研工作,落实课题研究制度。

  要求全体教师增强教研意识,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在教研组活动上进行交流。学校领导要积极深入教学一线,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了解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1、以推进微型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改革课堂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狠抓学困生转化工作。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使学困生都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转变,早日变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结对帮扶,建立成长档案,努力打造成长环境。

  1、每位青年教师

  与优秀教师一一结对。青年教师联系自身实际,制定三年成长规划,帮扶教师在教学、学习、教研等方面加以指引,确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2、青年教师每学期撰写理论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

  3、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

  4、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网络学习、网络培训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5、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教学论文,一节校级公开课,一份优秀教学设计,读完一篇教育专著并写出读书心得。

  6、鼓励青年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随时发布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反思心得、教育故事等等,积极向教育杂志投稿,在教育论坛上传文章(包括论文、案例、心得、反思等),一学期2篇以上。

篇三:加强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当老师的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每位教师都想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教学成绩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是对一个教师工作的最直接的肯定。然而抓好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不高,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教研,哪有时间,我的新课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结果得不偿失,研究欲望不强。

  3.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比如,一些教师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要求增加课时,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4.当今教育评价体制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成绩,评价者看重的是教师个体,这就导致了有些教师只关注自我成长,很难与他人真诚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参与交流,分析研讨只是表面现象,不愿作深入研究。

  二、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组活动.2、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

  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调整。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积极吸收教研组组长参与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研究、决策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务处建立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学管理。

  附: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

  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任务,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

  二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

  三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这条线,另一方面,一个组少则六七人,多则一二十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二)、明确教研组的基本职能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

  1、管理功能。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协助教务处围绕常规工作和教育教学对本

  组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2、指导功能。教研组是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的工作,抓好常规工作检查和教学质量把关。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解决。

  3、组织功能。教研组要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研究功能。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等,并能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好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常规工作:

  1、组织开展业务学习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本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以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新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并应用新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备课组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

  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行为,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特色和教研文化.4、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确立本学科的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及时总结、推荐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教研组积极参加教科研部门组织开展的有关教科研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活动.6、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目标及工作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青年教师,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健康成长.7、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教研组工作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

  8、重视教研组文档建设

  建立教研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三、关于教研组的管理

  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

  (1)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2)读书分享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3)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4)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①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②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③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5)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

  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

  3、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放给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待遇,给予教研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教研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和“阶梯".要加大对教研组长备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4、积极创新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方法

  教研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5、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要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集体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结合,主备人说课和参备人研课相结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讨和交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二次备课、三次备课。要切实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员、时间、内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证"和进度、要求、内容、重难点、练习、考试的“六统一”。要加强过程监督,不仅检查备课计划、备课记录和教案,教研组、教务处、年级组学科负责同志还要蹲点联系备课组,亲自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

  年级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组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教研组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6、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

  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真实成长,通过教师的发展、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尤其是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将在深层次上对教师产生影响。我认为教研组文化的基本特点应该是:“民主、合作、竞争、和谐”.

  1、“民主”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基石。只有组员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

  2、“合作”是建设教研组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组长要打破教师间自我封闭的藩篱,倡导交流、合作与对话.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校教师能做到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检查考核,随时交流、探讨在备课、教学实践遇到问题.

  3、“竞争”也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竞争”来源于隔离的工作环境和对教师的单向的不全面的考评体系。教师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孤立状态下完成的,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而学校的考评导向十分重要。学校需要竞争,但不是封闭的,应是开放的、合作的、双赢的。有人认为,和谐的教研组文化不需要竞争,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

  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弹性"、制度建设监督的不到位,极易造成集体积极性的缺失,甚至导致整个教研组的懒散涣散。没有竞争,从大处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国情;从小处讲,不符合学校需要生存和发展的校情。因此,竞争亦是教研组文化的重要特征.

  4、“和谐”应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以教师发展为本教研活动需要和谐民主文化氛围。我校在教研活动时提倡“百家争鸣”式的争论,允许共识与个性并存,并允许持教师不同观点,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高。我校公开课教学进行分层实施,一般由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研讨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主要是规范要求的优质课,渗透课改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数学组

  2011年6月18日

篇四:加强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教学研究是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效能,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讨论了开展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途径,讨论了如何通过加强教学研究立项管理与建立重视教学研究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以促进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教学研究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越来越多地渗透着教学研究的因素,教学研究是与教学、教学管理紧密结合的科学研究,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效能,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要重视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中的先导作用,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工作,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开展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1.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时代,高校已由社会的边缘逐渐过渡到社会的中心,成为了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高学历人力资源水平和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限,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迫切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研究,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材、英语教学、两课教学等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2.教学研究是教师保持专业发展和不断改进教学的必要的促进性机制。教学研究首先表现为教师个体为了保持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的专业水平,而

  自觉进行的各种学习、探究、实验与反思活动。其次,学校教育作为教师专业群体共同承担的事业,客观上也要求教师互相交流、合作研究,以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

  二、开展教学研究的途径

  1.教师考察调研与参加学术交流。教师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调研及参加学术交流,了解社会需求,经济发展对知识结构的需求,并结合自身所处专业及所授课程,针对性地了解学科前沿、社会需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各个领域中的先进思想、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教师自觉实践。正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所言,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需要的不断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宽。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特点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适合本课程的学业成绩考核、评价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3.教研室的教学研究活动。要加强教研室的教学研讨,开展集体备课,认真探讨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把握学科前沿,跟踪学科发展趋势。开展经常性的相互听课和相互评课,教研室教师间就备课、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问题进行大量研讨和交流,有助于取长补短,有助于青年教师成长,有助于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教学研究立项。以校级及省级教学研究立项为基础,加大投入,引导推动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推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精品、优秀、重点课程建设,重点教材建设,多媒体网络课件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双语教学改革、考试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两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研究与改革、各种教学评估、教学团队建设等项目。通过立项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对教学难点或症结开展研究,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与方法、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技能,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艺术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教学研究立项管理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校级教学研究立项面广量大,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为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与效益,提高课题结题率,获得高质量教学研究成果,必须加强教学研究立项的管理。教学研究立项管理主要包括:立项评审管理、过程管理、结题管理、经费管理等四个方面。

  1.立项评审管理:首先要严格审核申报人员资格,保证研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避免只挂名而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员申报,以保障教学研究的水平和精力投入。其次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评审条件对申报立项进行评议、推选,待立项项目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以确保教学研究立项的公正性、激励性、实效性。

  2.过程管理。阶段检查是保证教学研究项目成败的关键。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要适时进行监督、检查。

  3.结题管理。学校要组织校内外专家,实事求是地对教学研究立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结题验收意见。对于达不到结题验收要求的课题要坚决不准结题,以保证研究成果质量。学校应定期向全校通报各学院

  各类教学研究立项延期率、结题率和完成质量,并将此作为下一年度各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的重要依据。

  4.经费管理。为使教学研究项目的正常开展,学校设立教学改革专项经费,规定经费开支的具体范围和具体比例,并加大对教学改革经费的监管和审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建立重视教学研究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顺利进行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调动和保护教师的教改研究积极性,必须改变“重科研,轻教研”的局面。

  1.学校要建立支持教学研究的政策和运行机制,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认定量化标准,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进行合理量化;把教学研究与教师的考核、与各种教学奖励挂钩,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与积极性,让广大教师重视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2.制定各种教学研究激励政策,保障参加教学研究立项教师的利益,如课程建设、品牌专业建设等项目建设期满后验收合格者,授予相应的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教学研究工作有突出表现的教学单位和团队进行奖励;对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按刊物级别进行奖励;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评比并进行奖励;对优秀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进行奖励,以提高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促进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篇五:加强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校本教研

  提高教学质量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小学

  张

  林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追求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所谓的教学改革往往停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这种浅层次上。因此,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展开,我们会发现,虽然上岗前的通识性培训,为广大教师参与实验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但面对这次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大多数教师感到不适应,出现了很多难以消解的困惑.同时,尽管在课改实施前,我们对新的课程标准教材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初步了解了它的特点及实施要领,但这无疑是表层次的。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原先估计不到或者国际不足的困难。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工作显得很不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要求我们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移到学校,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校本教研”界说

  1。“校本教研"的概念: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研究的类型或取向,它既有别与学术研究者进行的质性或量化的专业性研究,也不同于

  完全的行为研究。所谓校本教研,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有三层基本含义:①研究教学,包括教学的内容、目的、手段,教学模式及其建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等。在现今时代,就是研究课程及其实施,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状况、教师构成,学校历史、现状及其资源环境出发进行研究;③教学研究的主体是学校领导、教师。

  2。“校本教研”的特点:

  (1)校本性。最经典的解释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意味着校本教研是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学校自身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安排学校管理、教学、师资培训等一系列工作。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校本教研的目标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校长、行政和教师。那些专业研究人员、上级部门的领导、社区和家长对学校可以做宏观的要求或具体的指导,但他们仅仅是同盟,也许会起很大的作用,但不能取代校长和老师.

  (2)科研性.校本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它不是主观性的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

  (3)人本性.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离开了人本、生本的校本教研,是一种畸形,一种变质,背离了校本教研的真义。因此,校本教研必须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忽略甚至牺牲师生的发展为代价谋求学校的片面发展或效益.

  (4)牵引性。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

  (5)依托性.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区(县)教科研部门的教研员、高校专家或各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广开门路,相互借鉴和学习,盘活各种资源,为我所用。校本教研要求以学校为主体,倡导“教师即研究者",但并不意味着学校要实行“关门主义”,拒绝外援。教研室是学校教科研直接联系的业务部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上、教科研操作的基本规范上、学科教学的把握上拥有优势,而学校一线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具有优势。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合作,不但能形成互补,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证。尤其是在校本教研作为一个概念、一种理念、一项试验刚被提出和实施的时候,教研室的作用是不可缺的.

  (6)实践性.校本教研是帮助教师多角度反思教学的活动,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

  3。“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其任务是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4.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

  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调整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但如果缺乏横向交流和纵向引领,将会使自己处于孤陋寡闻、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如果只有单一层次的横向交流,而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层次的纵向引领,有可能会使横向交流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

  三、校本教研的价值和意义

  1、校本教研是校本的最重要的体现,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的纽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教育规律决定了校本教研的地位和作用。对校本颇有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博士认为,校本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其中校本研究,按照他的定义,就是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对四者的关系,他认为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中间,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在这里,本文所提出的“校本教研”基本等同于校本研究。)由此可见,基于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即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整合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没有校本教研,就谈不上校本培训、校

  本管理和校本课程。

  目前,一些学校正在开展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或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但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和统整性,出现了认识混乱、校本无序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正是针对上述状况提出校本教研的理念并在试点学校开展相关试验活动.试点学校在教研室的积极指导下,端正认识,谋求以校本教研为中心,将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与校本教研进行整合,确立了校本教研在学校校本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2、校本教研,对学校而言,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

  创办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已成为当代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与追求。创办学校特色需要特定的条件,包括校长的风格、学生的需要、教师的特长、科研的支撑、学校的底蕴和社区的环境等。其中,科研的支撑、“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的共识,而且越来越为广大校长和教师重视.但如何走出一条立足学校、促进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路子是许多学校尚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正是广大学校创办特色的一条可探索的道路.在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学校可以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校长与专家对话、教师与研究人员交流,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3、校本教研是区县教研部门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承担着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管理等传统职能的教研室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学科组建设、教师培养及大面积提高教学

  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深受学校和老师的欢迎和尊敬。但是,在倡导办学个性、主体性的今天,传统的全区性、集中式教研或面上教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了。必须反思的是,传统的教研室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基本上是室本位或学科本位,而不是学校本位;忙忙碌碌恰似蜻蜓点水的下校听课调研更多地是为了采集学科的“花蜜"而后加以酿造或传播(当然,这也是一种研究方式),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是主角,而老师则充当教研员的“配角”,配合参与一些教改活动。在学校发展初期,这种用力均衡、以学科为本位的教研模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对办学个性追求的日益强烈,它已经显现出弊端:一是以教研室为主体,学校被动配合;二是走马观花,不能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教研布局单一,缺少点面结合,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及发展产生持久的拉力,也不能在学校间形成一种构架合理的张力,也即不能持续有效地开展。到了要对这种教研理念、教研模式进行改革的时候了.首先必须要确立学校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而承担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质量管理职能的教研室必须积极主动走向校本教研、研究校本教研、宣传校本教研,同时要在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教研部门积极开展和参与校本教研,将有利于教研部门在新时期实现以下三大转变:

  (1)教研员将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从经验型教研员变为科研型教研员。传统的教研模式缺乏科研含量,往往只停留在教学指导这种经验的层面上,或者是某种既成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推广,没有创新可言。校本教研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其理论和实践都是一片处女地,特别有待学校一线教师和广大教研员去开拓,在这种开拓的过程中,教师会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教研员也需要从经验型转向

  科研型。因为在其中现成的经验、传统的做法必须要进行彻底的变革,要探索新的理论,构建新的模式。

  (2)微观的课堂教学研究转向中观的学科课程研究和宏观的学校办学特色研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核心问题与关键环节,也成为教研部门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要求区(县)教研室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而且要关注和参与地方或学校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以及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教研员的视野与思维也要从微观的教学细节与问题的分析转向中观的学科课程、教材的建构与开发,具体包括指导学校实施新课程计划、培训教师、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课程管理等,并且将进一步拓展到对学校宏观办学特色的构思与经营。而开展以校本课程、校本培训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将有助于增强教研室的服务意识,拓展教研室的服务空间,积极主动介入上述中观及宏观的问题研究,与校长和老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一起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诊断,共同制订立足学校实际、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富有校本特色的中长期教科研计划,从而实现从微观课堂教学问题研究到中观学科课程研究及学校宏观办学特色研究的转变。

  (3)从单一大集中教研转向校本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模式.开展校本教研并不否定传统的集中教研,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集中教研对象是全区的学校和教师,解决的是一些面上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它在新教师培训、教学常规指导、示范观摩和经验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校本教研则

  立足每一间学校实际,解决的是某一学校比较具有个性或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开发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和办学校特色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作为区(县)教研室,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将完善和补充传统教研模式,构建校本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模式。

  四、校本教研的方法和模式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活动。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实践证明,这种自主性研究,对教师教学智慧的不断生成及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明确校本教研的要素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首先要明确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撰写反思札记,开展自我反思。如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行动前的反思、具有监控性的行动过程中的反思、具有批判性的行动后的反思等等。十分注意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结合教师的自我反思,选择一些组内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困难或者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注意引导教师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之中的互助与合作,注意建立与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等专业人士的密切联系,请他们直接介人对教研组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讨论,逐渐打造学习共同体。

  发现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制订计划——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

  行动实践——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

  修改方案-—结合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组反思,修改原来的行动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再次实践—-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再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并注意反思实践过程是否和修订之后的方案相吻合。苦差距比较大,还需进一步修订方案,并进行第三轮的实践。总结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这次校本教所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开展讨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2.基本研究方法

  经过将近两年的试验,我们认为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所谓行动研究法,创始人勒温1944年的定义是:“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

  为目的。”行动研究的主要特性是:研究课题来源于实际工作者主动变革的需要;研究目的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现实;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者,以研究人员、教师、行政领导乃至学生家长间相互合作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的动态性、发展性和螺旋式上升等。其中包括:

  ◆多角分析。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对学校学科建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召开由学科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参加的多角分析座谈会。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教师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变化和想法.◆访谈.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包括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见。

  ◆问卷调查、态度量表和能力测量表。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设计相关量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态度调查和水平测试。

  ◆日记、教学反思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研究人员和教师坚持写试验研究的日记、日志,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情况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课堂观察。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

  ◆数码照片记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研究活动和试验课的情景运用数码相机进行照片记录.

  ◆录像记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运用录像机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全程实录。

  ◆个案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教师/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3。实施措施

  “校本教研"要适应新形势,取得新成效,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我们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了由教科研部门人员“单打一"的教研模式,健全和完善了“校本教研”机制,这种机制就是区教研室统一领导,各科具体负责,学校齐抓共管,使各科教研人员和实验教师都把“教科研"工作当作重点,选准切入点,抓准着力点,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具体就是强化三项措施:

  (1)完善“校本教研”工作体系,规范“校本教研"制度,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评估、测评办法。明确教研人员进行“校本教研”的职责要求,制定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科学策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例会、包校蹲点、学科研究组等工作制度.同时在学校组建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教科研领导机构,并吸纳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校本教研”考核组.一是开展听课、评课,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跟踪督查,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二是定期对各级教研组织的活动情况、效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三是定期对学生质量进行测评,检查“校本教研”实验效果.只有指导者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在理论的层面懂得如何开展以学校为基地的“校本教研”工作,才可能积极的去寻找到一条适合于本校和本校教师发展的道路,才有可能积极的去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实效.(2)建立“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与推广制度.由教科研人员深入基地校,蹲点指导,和实验教师共同开展研究,创造经验成果,再分阶段面向全区汇报展示,提供案例,以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区的实验滚动发展。参与层面:教师→教研组→学校→校际“校本教研”网络片。坚持教研组每周活动两次,集体备课,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校本教研”研讨活动,校际网络片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校际交流。打破常规,通过不定期召开校本教研研讨会、不同层面的校本教研座谈会等形式交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提出研究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起到了覆盖面广、收效率高的效果。一是信息交流,通过定期召开几校间的领导或教师座谈会,谈各自新的发现、创造、问题、困惑、感受,进而取长补短.二是教师交流,通过定期组织合作学校的教师互换教学环境,参加一日活动,讲研究课,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三是活动交流,定期邀请协议学校参加本校的各种活动,既可促进组织者,也可提高观摩者.校际之间比教育看教学;比管理看制度;比学习看效果;比成果看风格,不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而且形成了浓郁的教研风气。

  (3)建立“校本教研”档案,搞好档案工作.为确保“校本教研”实验科学进行,要加强对实验档案的管埋。实验伊始,我们对各区、学校教师的师资和学生基础进行了摸底调查,以此作为实验工作的某础材料。实验学校教师都建立了“校本教研”实验档案夹,要求档案积累做到“全、细、勤”,学习的文献、论文、教案、实验记录、阶段小结、检测等原始材料及时归档整理。要周周有教学随笔,月月有典型案例分析,并将经验与困惑及时反馈教研室。

  4。构建校本教研培训内容

  (1)课改通识培训。如:课改基本理念及意义、目标和任务;相关的专家论著、实验信息、操作方式和经验等。

  (2)基本功培训。如:三笔一画(钢笔、毛笔、粉笔字和简笔画)、普通话达标、教学常规、教学案例、课改后记的写作、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及设备使用、电脑操作、信息技术等。

  (3)以“行动研究”为载体的教师个人自学自培训。如:自学论著、课改信息摘录、外培心得、课改教学设计、教法选择、学习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及评价、反思与交流、案例收集和经验小结等。

  (4)科

  研课题专题培训.如:研究课题的选题、设计方案、立项、专家引领报告、研究过程的操作、案例记录、数据统计和阶段性研究总结、论文的撰写的等。

  (5)以教研组为平台培训。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研讨、交流、解决以及实验活动、成果展示、反思小结等.总之,“校本教研”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是我区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校本教研”建立了与学校、教师自下而上广泛开展行动研究相适应的科研管理方式和专业服务方式等,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明确课程改革下“校本教研”工作的方向和指导思想,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的有效的教研机制.从而深入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切实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两年来“校本教研”这一切合实际的举措,得到教师的赞许,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同时也增强了校长管理的效能感。如今,在“校本教研”学校,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教研、“互动式”教研、“参与式"教研、“实战式”教研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

  主要参考文献:四川教育出版社,吴钢平、刘华良主编——校本研究丛书:《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师培训》等

  备注:此文2005年11月,荣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一等奖

篇六:加强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共5篇)

  第一篇: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树立教研科研强校意识,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切实加强校本培训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从教学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广泛开展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查找问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要求各学科教研组要围绕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和上级组织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优质课比赛、优质课件、论文、教学案例评比等活动,努力提升教科研档次。我校加强校本教研的具体内容如下:

  1、中心校学科组教研

  根据各学科教研组计划安排,由组长牵头,定时、定点集中整合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资源,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研究的对象是学科内容、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本学年学科教研工作在上学年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期初举行教材分析会,由学科组长总体把握全册教材,各科任教师精备一个单元,通备全册教材,重点把握各个单元的疑难问题,然后在教材分析会上交流;然后学科组通过讨论确定课题和主教老师,推举一人上研讨课,上课之前必须进行集体备课,开展集体备课的程序按“个人初备、一人主备——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主备定稿、个人二备——课后反思、再次完善”的模式进行,做到定时、定点、定要求、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使每一次的活动都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每期末要进行学科教研小结。

  2、校内教研活动(1)业务学习

  学校继续开展每周一次的教师业务学习,语数教研组每双周开展一次的教研活动,采取学习理论知识、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讲座等方式,教师要做好笔记,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的良好氛围。(2)校内专题研讨

  由学校或教研组确定课题,教师分头探索、实践、研究,然后集

  中讨论形成共识。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要全员参与,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形成校内教师间自主研课的新氛围。公开课材料应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师评议记录、教后反思四个部分,并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各完小校应严格把关,做好教师公开课的确认工作,严禁弄虚作假。

  3、推门听课。

  学校领导要经常性地深入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所在,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本学年中心校会不定时地到各校推门听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必须有评课记录。

  4、校际交流教研

  学校每学期结合当前的教改热点和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同时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学校的学科教改带头人和校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

  5、资源共享(1)教学计划

  如:学科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等。学科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计划可以由学科组组长指定专人完成,学科单元教学计划则由该单元主备教师完成。(2)电子教案

  本学年继续推行集体备课教案资源共享,要求各单元主备教师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新课标理念设计好教案后在中心校内交流,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主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至少提前两周备课,集体备课教案(按中心校规定的教案格式),必须留有三分之一的空白处,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调整或补充,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

  第二篇: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范文模版)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中畈中心小学教研特色材料

  中畈中心小学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办学历史悠久,地理条件较为优越,办学水平在上世纪曾处于低俗,徘徊不前,到了二十一世纪,实施了新课改,走进了新课程,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才让她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教育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走上了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回顾中畈中心小学十余年的教育发展历程,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专家、教研行家的指导下,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基本上理清了发展思路,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

  一、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在二十一世纪,终身学习变成了人们生存和工作的需要,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当代的教师正处于一场伟大而深刻教育改革之中,是课改的实践者、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为使教师切实转变观念,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积极参加以弋阳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的各类培训。培养了一支具有先进理念、素质全面、业务精通的学科领头人,班主任队。第二,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层次的外出学习、观摩活动。近年来,我们就先后派出数十位青年教师参加了省、市、县级的各学科专家讲学、谈谈个人的学习收获,通过这样的学习与反馈活动,推动了一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也扩大了学习收获的受益面。第三,校本培训常态化、经常化。一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全乡小学教师集中培训。通过观看录像课、专家讲座、课后作业、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教师间互相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提高。二是中心小学制定了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教学研讨相结合、课后反思与教学随笔相结合等形式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检查。第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同时,有感于自身资源的局限,我校会积极争取上级教研部门的大力支持,请全县中心教研组的骨干成员或学科带头人来我校上示范课,组织听课教师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教师再也不是以前的蜀中阿斗,只听不学、只看不讲,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经过几年的努

  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师的观念改变了,通过我们不断地学习、思索、探讨、借鉴,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的教学氛围浓烈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评课发言也积极了,业务学习专心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自觉撰写教学随笔的有了,读书看报的更多了??

  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了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课堂上更注重学生的学情,而不是仅仅想着自己怎么完成教案。

  二、以校为本、训研一体

  我校还创造性提出“训研一体”的教科研工作机制。制订了学校三年校本研修发展规划。第一阶段就是培训和教研活动有机结合,以研带训。中心小学成立了语、数、综合、英语、体卫艺五个中心教研组,由五位年富力强、素质优秀的教师担任组长,并从全乡范围内选拔出一些求学上进、在教学上有追求的年轻教师参与其中,形成了以县级学科带头人、乡级优秀教师为核心的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梯队。通过“备课-上课-说课-反思-评课-讲座”的形式,挖掘自身潜力,大力开展“训研一体”的校本教研。这样既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提升了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们从中受益匪浅,提高了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帮带作用。第二阶段以赛促研,推动全乡各小学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将先后开展语文教学、数学优质课、中老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竞赛,要求各校借鉴课例研究模式,精心准备,推选出本校的精品课在全乡展示。综合教研组开展“两操”竞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展示竞赛。第三阶段大兴科研兴校战略。各教研组积极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总结心得、推广经验,切实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并将它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三、狠抓常规,促进发展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中畈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制度和常规要求。在常规管理方面体现“严”、“细”、“实”,实现精细化管理原则。学校成立常规考核小组,每月定期检查教师常规执行情况,量化打分。常规考核结果和教师绩效工资挂勾,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由于常规工作落实到位,有效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艺术教育

  切实加强音、体、美艺术课程的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立了综合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艺术课的扎实开展,让学生从单一的语、数学习中解放出来,感受到校园学习的无比快乐,更使一批特长生脱颖而出,破茧成蝶。每年的“红歌会”,孩子们高声吟唱一首首经典红歌,精彩的表演多次受到县、乡领导和家乡人民的交口称赞。我校舞蹈队排练的节目在全县中小学文艺展演中屡获好评。口琴兴趣小组,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绘画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解放了学生手脚,培养了他们兴趣,发展了特长。

  积极推行弋阳县中小学阳光体育计划和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体育组制定活动方案,成立舞蹈社、乒乓球社、篮球社、跳绳社等十几个社团,指导班主任和热爱体育的教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现在一到大课间活动,校园里到处是孩子们矫健的身影、开心的呐喊,既增强了体质,又培养了特长。我校每年在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成绩喜人,直面困难

  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中畈小学的教育取得了喜人的突破,获得了瞩目的成绩。近几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2、2013年在全县五年级期末检测中,我乡总评成绩位居全县农村小学第一,教学成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学校的发展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县“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人民群众满意学校”、县“电教实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正在积极筹备省“素质教育示范校”的参评工作。

  校本教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在茫然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困难中前行。虽然我们取得了些许成绩,但更深刻感到教科研活动要形成自身的特色在教学条件相对滞后、教学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小学是何其的困难。首先结构不合理,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很多教师根本不能胜任艺术课的教学,既没有专任教师的配备在培训上也是成效甚微。二是教学设施不足,条件比较落后。这些都是客观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得到较大的改善,更主要的是人的因素,观念不改变、行为不落实、手段不改进、方法不创新“科研兴校”战略只能永远停留在口头上,而教师的培训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现有的培训规格不高,实效较小。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也不高,究其原因是评价体系的问题,如果没有新的评价体系,要教师自觉从事教科研活动这是不现实的。“风雨之后见彩虹”我们期待着中畈中心小学教育发展的明天,期待着教科研活动能在中畈这片美丽的红色土地上结出炫目的硕果。

  第三篇:关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关爱行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按照区政府督导室、区教育局工作安排,为进一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关爱行动,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和谐,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湖北省县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要求,督促、指导、协调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A4、A5指标体系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具体工作目标:

  1、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无有偿补课、分快慢班、滥订教辅资料的现象;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2、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3%;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均衡考核评价机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3、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

  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政策。

  二、工作任务

  A4、A5两大指标任务由局基教科、体卫艺站、资助中心负责组

  织实施。主要任务是督促指导学校落实指标体系中的具体要求,指导服务学校做好迎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三、实施措施

  1、实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和管理。

  (2)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不断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与方法。

  (3)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大课间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大家唱、大家挑”艺术教育活动。

  (4)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5)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学校、学生、教师、教学四位一体的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2、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

  (1)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学校要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完善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

  (2)完善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办法,建立残疾儿童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

  经济困难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四、实施步骤

  按照《区督导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做好省级督导评估迎检工作方案》要求,配合全区推进均衡发展与迎检安排开展工作。同时,结合A4、A5指标具体要求,采取以下实施步骤:

  1、对A4、A5两大指标主任目标分解。将10个C级指标具体实施具体到人,并明确工作职责。

  2、自查与检查。对照《湖北省县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方案》进行自查并整改提高。接受基教科、体卫艺站、资助中心定期与不定期督导检查。

  3、编制教育教学质量与义务教育关爱指标体系资料参考目录,指导各学校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4、配合做好迎检相关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强学习,明确思路,指标组成成员要认真学习《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熟悉各自负责的指标体系的要求与检查方法,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2、强化职责,完成目标,姚强化职责意识,增强责任感,对学校工作指导督促到位,保证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六,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方恒德

  组员:李大桥

  陶永育

  高友平

  工作小组组长:高友平

  组员:蔡友华

  段育林卢永桥

  第四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优化教学管理,落实课堂常规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下一代人才的培养,维系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也是深得民心的大事。我们教育工作者必然承担的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学校负责人,拼接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下个人的浅显认识。

  一、抓好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

  1、师德师风建设。

  我校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的政治、业务、品德的学习,学习结束要求每位教师写心得体会,并交流心得体会,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议,让班主任们从交流会中学习更多更新教育信息,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充足更多的正能量。每年新入职的教师,我们举行新入职教师公开课,学校领导亲自参与他们的课堂,并参与评课,更为实际的为他们指导课堂教学。评课之后,新入职教师根据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修改课堂教学,学校领导组织教师进行新一轮的公开课,让新入职教师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

  2、规章制度规范化。

  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班级考核量化细则》,形成一支团结、和谐的班级管理团队。完善了晨读午练制度。每天早晨上课前半个小时为晨读时间,中午上课前20分钟为午练时间,时间由语数英老师合理分配,每人负责一天,把老师出勤情况纳入班级团队管理的评价中,每周一进行总结。

  二、抓好教学常规落实,夯实学校基础

  1、各项常规认真落实,并认真执行每学期组织四次教学常规检查,对老师的教学计划、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听课等进行审阅和评估,并写好反馈单,反馈给各位老师。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教师间相互听课,写好听课记录,并及时评课。提高了我校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2、将课堂常规的管理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中去。

  3、重视课堂教学时效,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4、精细化的单元达标题,每位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每个单元至少要进行两次单元达标,个别学生还要进行三次甚至四次达标。

  5、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活动,“我是计算小能手”活动,英语书法比赛、养正书法展、校园武术操比赛,11月7日我校举行了“学校新变化”征文活动,评选出了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名。

  三、抓好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组织教师探讨,和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亮点,学习先进,始终坚持“修身养正,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和一实小结成“城乡帮扶对子”,邀请一实小老师到学校送客,学习他们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益。

  四、相互结合,共同促进

  1、少先队组织开展(卫生、学习、纪律)等评比活动,每周一发放流动红旗。

  2、认真做好家访工作。每个学期学校都组织教师全面家访,领导干部深入社区全面听取基层群众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开好家长课程。学校实施“养正”教育以来,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的整体变化到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大大的提高了我校的满意度。,学校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各班相应地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共同商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利用家长会,对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大力进行表扬、鼓励。另外,要求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要耐心、细心,讲究艺术,注重方式,把工作做在家长的心坎上,从而激发他们对学生的责任心,树立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信心。

  五、主要工作实绩

  1、比较出色地完成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学校田径运动会、书法比赛、书画展,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科研工作开展比较有序,青年教师的培养卓有成效。经常性的深入课堂听课,不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及时对教师在教研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使学校的教改试验有序开展。

  4、学校德育工作稳妥有序的开展,为学校被“潍坊市规范化学校”和“高密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做出了贡献。

  5、积极组织师生参与上级举办的各项活动、比赛,使我校在各项活动、比赛中硕果累累。市足球比赛获全市第六名、市体育运动会有

  两名学生进入八强。

  6、紧紧抓好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常规工作开展稳妥有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开拓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那么,我们学校一定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之路。

  第五篇:抓管理

  促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抓管理

  促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凉州区清源镇刘广寨小学“工作亮点”汇报材料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为了这个主题,我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质量提升年”活动。本次活动对于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为认真贯彻落实凉州区教育局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凉州区清源学区关于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就我校在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来所做的亮点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一、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我校按照“质量立校,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思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规范常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本学年,我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种常规管理制度,完善常规管理办法。开校时教导处、教研组、课任教师各自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师发展计划;期中写出阶段性总结,并交流教学经验,期末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一是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是学生增强荣誉感、热爱集体、展现自我;二是通过周评比栏把学生日常行为进行量化考核,规范其行为;三是学校通过光荣榜及时展示优秀师生,并配有名副其实的评价语。这些活动和行为,即加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又建立健全了激励和竞争机制,初步形成了一个争先进、赶先进、超先进良好氛围;四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五认真”。

  1、认真备课。努力做到“超周”备课。每周层层签批教案,对教

  师的教案、作业批阅情况教导处每月检查一次,每学期学校集中检查不少于两次。

  2.认真上课。要求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学校领导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反馈,指出优劣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3.认真批改作业。凡是设置的学校作业,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全批、全阅,并要求学生及时改错,做到日清日毕。

  4.认真辅导学生,关爱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教师要热情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以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循循善诱。我校高元年同学是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一直和爷爷相依为命,家里一贫如洗,面对这种缺爱的家庭,他常常流浪逃学,甚至在野外留宿过夜,面对留守儿童的高元年同学,孙梅老师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高元年没有作业本时她及时给买上,落下功课时她及时给补上;有时她还牺牲中午的休息时间对其进行辅导;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高元年逃学后,她还积极主动的和家长联系,帮助寻找,同时建档立卡,做好访谈记录,回来后还耐心细致的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如今高元年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遵守纪律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观,这些都是她大爱无私,辛勤付出的结果。

  5.认真组织考试。认真组织单元检测,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和试卷讲评,分析数据,查找得失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使得每次考试都有新突破、新进展。

  二、在狠抓教学管理的同时,促进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加强教研工作,是我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之一,我们明确提出了“向教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的口号。为此,我校采取多种方法,多渠道、多途径促进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一是结合“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系列教学活动,以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本学年,学校安排了各学科部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语、数、外骨干教师上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示范课、观摩课,并安排了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课,还组织部分教师积极参加联片教研活动,到外校学习取经。评课时积极发言,畅谈

  教学心得体会,交流教学新经验、学习课改新理念;二是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随笔、论文并鼓励教师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发表。

  在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下,在“雏鹰争章”活动的感召下,在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逐年提升,这可喜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一致好评,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校教师的努力拼搏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新的提高。

  凉州区清源镇刘广寨小学

篇七:加强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质量

  

  抓教研促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荐5篇]第一篇:抓教研

  促课改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抓教研促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学校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04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力度,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点点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中心校领导包校(即包村小学),中心小学领导包年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村小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领导包校、包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如韩校长写的《校本教研问题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李校长写的《立足学生主体、提高德育实效》教研员王秀荣写的《体验校本教研》在《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和《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书上发表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杨丽霞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7年8月,以韩万华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

  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并督促和带领抓教学的领导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校长每学期对副校长、教导主任、村小领导的任课、备课、听课等情况检查一次,并经常深入班级听课。抓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对教师备课、听课、学生作业检查2——3次。每次检查后都及时把检查情况向全体教师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村小领导、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抓学习、重研训,树立新课改理念

  1、学习定基础

  “只有学习精彩,才能生命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能成功。”坚持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员读书,撰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许多教师还把自己的成功作品发表在园丁苑,领导、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园丁苑博客圈经常投稿写感想,谈体会在网路上与同仁交流。副校长王艳丽,教研员王秀荣,骨干教师王鹏飞等多人写的文章在园丁苑获奖。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字、简笔画,笔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已是教师习以为常的事,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

  嗜好。

  2、培训中成长

  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每年曾先后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一放学后为集体备课,确定双周三放学后为教师业务学习,单周四放学后为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双周四放学后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3、反思中提高

  学习需要反思,实践需要反思,课前需要反思,课后需要反思。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案例的反思中,我们要求教师时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日积月累使反思成为习惯,我们规定任课教师单元有反思,课节有反思,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反思,好的反思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并收集好的案例材料编成《教师手记》,共大家学习参考。

  交流研讨,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在确立研讨专题后,让教师从自己的“教师手记”中精选符合专题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然后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以校为单位开展专题案例研讨。从而敦促教师对自己的体会和困惑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案例反思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科研促教研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以科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教学研究,鼓励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研究方式。第一将课题实验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强化子课题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在课题研究使用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迅速成长。第二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是教师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教育行为及时作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我们尝试的一个校本课题“学生作业评价改革的尝试,”经几年来的实验,我们摸索了一条新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作业注意分层次进行,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差异,自拟设计满意的作业,每一节课通过师生探究、合作、交流之后,根据自己收获的多少,自选题型,这样就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自己探索,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题,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也形式多样,可以给画一个笑脸,竖大拇指,或点缀图案、漫画等富有情趣的评语。每月进行一次作业评比,一些同学分别被评为“特色作业”“作业之最”等荣誉称号。同时我们还鼓励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对每一章节绘制一张知识结构图,这一做法尤为受到学生的欢迎。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不光是内容全面,而且形式新颖,都给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图起了好听的名字,“知识窗口,知识云朵,知识宝塔,硕果树,太阳光圈“等。并将设计好的知识结构图,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从作业设计体验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集语文、数学、科学等与一体,激发了学生潜在的素质,书面作业统一为一点,就形成了学科的一大特色。

  5、校本教研促发展

  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学以校为单位的组级教研,第二是片教研,第三是全镇教研。三个层次的教研各有侧重,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组级教研,以说课——上课——议课——再上课——课后反思为主要方式,针对课堂教学每次由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上课,同组教

  研听课、议课,共同修改教案,然后再上课,最后教者自我反思,通过组级教研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开展分片侧重某一年级、学科的教研,如中心小学侧重于各年级数学、语文学科,有利片侧重于品德学课、北坊片侧重于科学学科。做法是平行班的教师对本单元的课程进行分工,每个教师选出其中的一课写好教案后,将教案在网上传给同事,然后在每次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备课第一责任人)主讲此案产生的来龙去脉和教材的内容实质,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结构。然后将别人备好的成型教案放到电子备课室,供大家使用,教师把备好的教案经过内化为“我“所用。这期间,首先要学习长处,其次找出不足,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修正。我们的集体备课与教研从不流于形式,主备人负责答疑与讲解,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研究,从而使每个教师都能“取各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了全体教师交流共享,共同进步的喜人局面。

  全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以来源于学校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教研方式。方法是每学期向教师下榻“问题报告单”让教师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写在单子上,然后抓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各种形式收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积累教研活动的资料。然后以小讲座、观摩课、互动答疑等形式,解决问题,形成共识。我们每学期搞一到二次的全镇教研,每次教研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三、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课改初期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出现滑坡。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找到了落后的根源—即就是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的活动。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做

  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堂适度调控,课后认真反思,领导做重点主评后参与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和研讨。活动后把好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评课进行展示并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活动结束后都评选出好的课堂教学和好的评课教师给予物资奖励。如我校的王鹏飞老师在讲课和评课中双双获奖。同时我们还开展领导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副校长李凤云教导主任张玉琴曾先后做二年级、三年级的语文公开课,少先队辅导员李淑范老师在校本教研会上进行品社学科说课时被县教研员发现后推荐到全市教研会上说课,在2010年10月被评为省级优秀课。在抓教学质量方面,我们还实行领导兼课和听课制度,要求中层领导每周兼课不少于6节,并必报一门考试科目。校长每学期深入班级听课,副校长教导主任跟踪听课,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人人公开课中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让他们评价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并把它们的意见在网上或用电话与我们领导或老师沟通。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课改几年来我校成绩明显提高,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四、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造就出大量创新学生。

  几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领导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

  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我校被评为市“县政府名校”,中心小学、有利村小荣获县级“课改先进教育集体”的称号。市“精神文明单位”。“师德示范校”。“德育先进校”,“家长学校先进校”,“农远工程模范校”,“春晓工程先进集体”,“十一五”评为市级继续教育示范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名市级和2名县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市级师德标兵一名,县级师德标兵3名,县级名师一名,国家级优秀课1名,省级优秀课2名,市级优秀课6名。省课指导教师3名,市课指导教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市级骨干教师11名,县级骨干教师14人。5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获指导教师奖,30多名教师的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孙蕾老师的《齐心合力》获2009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优质课类贰等奖。黄亮老师的《采山》一课获省十三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

  课改的实施,也为我校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2005年5月陈旭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静物》2份均获金奖。2006年4月,崔云峰等6名同学的小制作作品均获县一二三等奖,2007年董鑫等4位同学获县“歌满校园“大赛一、二、三等奖。2010年3月白宇航小朋友获“中华情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展演活动铜琴声乐专业幼儿全国总决赛金奖”。2010年4月崔伟双,康莹发明制作的《自动捕鼠器》获省科技大赛一等奖。每年县里举办的各种竞赛,我校学生参赛均都获得喜人成绩。在2010年县首届小学生科技节大赛中

  获“三等奖”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促进双庙子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抓教研

  促课改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抓教研促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学校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04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力度,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点点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中心校领导包校(即包村小学),中心小学领导包年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村小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领导包校、包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如韩校长写的《校本教研问题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李校长写的《立足学生主体、提高德育实效》教研员王秀荣写的《体验校本教研》在《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和《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书上发表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杨丽霞同志带领班

  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7年8月,以韩万华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并督促和带领抓教学的领导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校长每学期对副校长、教导主任、村小领导的任课、备课、听课等情况检查一次,并经常深入班级听课。抓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对教师备课、听课、学生作业检查2——3次。每次检查后都及时把检查情况向全体教师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村小领导、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抓学习、重研训,树立新课改理念

  1、学习定基础

  “只有学习精彩,才能生命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能成功。”坚持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

  员读书,撰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许多教师还把自己的成功作品发表在园丁苑,领导、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园丁苑博客圈经常投稿写感想,谈体会在网路上与同仁交流。副校长王艳丽,教研员王秀荣,骨干教师王鹏飞等多人写的文章在园丁苑获奖。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字、简笔画,笔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已是教师习以为常的事,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培训中成长

  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每年曾先后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一放学后为集体备课,确定双周三放学后为教师业务学习,单周四放学后为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双周四放学后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3、反思中提高

  学习需要反思,实践需要反思,课前需要反思,课后需要反思。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案例的反思中,我们要求教师时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日积月累使反思成为习惯,我们规定任课教师单元有反思,课节有反思,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反思,好的反思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并收集好的案例材料编成《教师手记》,共大家学习参考。

  交流研讨,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在确立研讨专题后,让教师从自己的“教师手记”中精选符合专题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然后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以校为单位开展专题案例研讨。从

  而敦促教师对自己的体会和困惑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案例反思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科研促教研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以科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教学研究,鼓励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研究方式。第一将课题实验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强化子课题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在课题研究使用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迅速成长。第二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

  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是教师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教育行为及时作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我们尝试的一个校本课题“学生作业评价改革的尝试,”经几年来的实验,我们摸索了一条新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作业注意分层次进行,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差异,自拟设计满意的作业,每一节课通过师生探究、合作、交流之后,根据自己收获的多少,自选题型,这样就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自己探索,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题,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也形式多样,可以给画一个笑脸,竖大拇指,或点缀图案、漫画等富有情趣的评语。每月进行一次作业评比,一些同学分别被评为“特色作业”“作业之最”等荣誉称号。同时我们还鼓励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对每一章节绘制一张知识结构图,这一做法尤为受到学生的欢迎。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不光是内容全面,而且形式新颖,都给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图起了好听的名字,“知识窗口,知识云朵,知识宝塔,硕果树,太阳光圈“等。并将设计好的知识结构图,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从作业设计体验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集语文、数学、科学等与一体,激发了学生潜在的素质,书面作业统一为一点,就形成了学科的一大特色。

  5、校本教研促发展

  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

  位,村小学以校为单位的组级教研,第二是片教研,第三是全镇教研。三个层次的教研各有侧重,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组级教研,以说课——上课——议课——再上课——课后反思为主要方式,针对课堂教学每次由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上课,同组教研听课、议课,共同修改教案,然后再上课,最后教者自我反思,通过组级教研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开展分片侧重某一年级、学科的教研,如中心小学侧重于各年级数学、语文学科,有利片侧重于品德学课、北坊片侧重于科学学科。做法是平行班的教师对本单元的课程进行分工,每个教师选出其中的一课写好教案后,将教案在网上传给同事,然后在每次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备课第一责任人)主讲此案产生的来龙去脉和教材的内容实质,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结构。然后将别人备好的成型教案放到电子备课室,供大家使用,教师把备好的教案经过内化为“我“所用。这期间,首先要学习长处,其次找出不足,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修正。我们的集体备课与教研从不流于形式,主备人负责答疑与讲解,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研究,从而使每个教师都能“取各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了全体教师交流共享,共同进步的喜人局面。

  全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以来源于学校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教研方式。方法是每学期向教师下榻“问题报告单”让教师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写在单子上,然后抓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各种形式收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积累教研活动的资料。然后以小讲座、观摩课、互动答疑等形式,解决问题,形成共识。我们每学期搞一到二次的全镇教研,每次教研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三、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课改初期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出现滑坡。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找到了落后的根源—即就是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

  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

  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的活动。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堂适度调控,课后认真反思,领导做重点主评后参与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和研讨。活动后把好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评课进行展示并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活动结束后都评选出好的课堂教学和好的评课教师给予物资奖励。如我校的王鹏飞老师在讲课和评课中双双获奖。同时我们还开展领导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副校长李凤云教导主任张玉琴曾先后做二年级、三年级的语文公开课,少先队辅导员李淑范老师在校本教研会上进行品社学科说课时被县教研员发现后推荐到全市教研会上说课,在2010年10月被评为省级优秀课。在抓教学质量方面,我们还实行领导兼课和听课制度,要求中层领导每周兼课不少于6节,并必报一门考试科目。校长每学期深入班级听课,副校长教导主任跟踪听课,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人人公开课中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让他们评价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并把它们的意见在网上或用电话与我们领导或老师沟通。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课改几年来我校成绩明显提高,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四、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造就出大量创新学生。

  几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领导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

  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我校被评为市“县政府名校”,中心小学、有利村小荣获县级“课改先进教育集体”的称号。市“精神文明单位”。“师德示范校”。“德育先进校”,“家长学校先进校”,“农远工程模范校”,“春晓工程先进集体”,“十一五”评为市级继续教育示范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名市级和2名县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市级师德标兵一名,县级师德标兵3名,县级名师一名,国家级优秀课1名,省级优秀课2名,市级优秀课6名。省课指导教师3名,市课指导教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市级骨干教师11名,县级骨干教师14人。5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获指导教师奖,30多名教师的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孙蕾老师的《齐心合力》获2009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优质课类贰等奖。黄亮老师的《采山》一课获省十三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

  课改的实施,也为我校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2005年5月陈旭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静物》2份均获金奖。2006年4月,崔云峰等6名同学的小制作作品均获县一二三等奖,2007年董鑫等4位同学获县“歌满校园“大赛一、二、三等奖。201年3月白宇航小朋友获“中华情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展演活动铜琴声乐专业幼儿全国总决赛金奖”。2010年4月崔伟双,康莹发明制作的《自动捕鼠器》获省科技大赛一等奖。每年县里举办的各种竞赛,我校学生参赛均都获得喜人成绩。在2010年县首届小学生科技节大赛中获“三等奖”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促进双庙子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促均衡.抓内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均衡,抓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教研活动启动

  3月6日,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组织全体学科教研员在教研室会议室召开“促均衡,抓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教研活动的启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教研员结合开学两周来的巡校调研情况,以“如何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抓手,谈问题、谈建议、谈对策、谈特色。教育局党委书记常跃进代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参加

  会议,并作重点发言。

  上午8:30分会议准时开始,张元双主任主持会议。首先,张主任解析教研室“研究是基础、指导是手段、服务是宗旨”的三大作用,并结合学校存在问题对教研员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十条”建议。然后,文志杰副主任就幼、小阶段的情况进行一一分析,指出目前教学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幼教组刘振民、小学组王晨星、初中组杨保国、高中组陈卫东、综合组赵超君等老师分别针对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

  常书记听完汇报,就教研员们提出的“大班额”“幼儿教育的发展”“教师培养”等问题一一分析作答,结合当前开封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教研室及教研员的工作重心:如何担当责任,跨越发展;如何“弯道超车”,抢抓机遇;如何上接下联,务实出招;如何分析研究,查找病因??常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朴实真切,希望教研员们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扎实工作,以“推动

  事业,提升你我,树务实的教育形象”为目标,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常书记代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与教研员交流思想,满怀期待,掷地有声,这是教育局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是教育局对基础教研室工作的支持与帮助,教研员们感悟颇深,倍受鼓舞。

  临近十二点,会议结束,教研员们的思考仍在继续,进一步“促均衡,抓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第四篇:抓培训

  促教研

  稳步推进课改

  抓培训

  促教研

  稳步推进课改

  宝清县第一小学

  新课改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地,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2004年9月,我校的课改工作正式开始启动,自实施以来,它经历了萌芽时的稚嫩、成长中的艰辛,如今已初见成果,可以说,新课程真正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几年来,我校能立足实际,发扬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聚焦课改,感悟课改。在教改实践中,我们把新理念融入新的课堂,关注学生的成长的同时,更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摸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开创了“新清莲花竞绽放,桃李芬芳满园春”的课程改革新局面。但与兄弟学校相比,我校的课改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此,只是就我校的课改工作的具体做法和遇到的一些困惑作以简单的汇报:

  一、加强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是学校发展之本。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适应课改的需求,关键是以校为本抓好教师的课改培训工作。几年来,我校以校本培训为平台,以教师发展为根本,遵循课改培训与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三位一体的原则,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力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坚持实行三级培训,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把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作为课改培训的核心。采取校级、年级、自我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其中校级培训的重点是课例培训,每个教研组选出具

  有自己代表性的课例在学校进行交流研讨,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年级培训,主要是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和教师的构成情况确定本年级的培训重点,课改学年以新教材培训为重点,对照新课标,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学年组长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保证每双周组织教师培训一次;自我培训,每位专任教师在学期初结合自己制定的专业学习自培计划,每年坚持记好学习笔记,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经验论文或一篇教育教学案例。教师通过带着新课标的精神去学,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逐步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教学能力,把新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

  2、坚持开展读书活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

  学习教育教学论著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它对课改实施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我校利用校本培训的时机,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以研读教育名著为主的“好书伴我同成长”读书活动,并把研读名著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校根据教师实际和新课改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了“必读书目”如《中小学课程教学概论》、《中小学教师教育专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教师的建议》等。通过“读书活动”,每位教师都能完成每学期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不少于4千字的读书心得。我们每学期都利用开学初召开读书交流会,并举办以读书为主题的教师演讲赛,让学有所得的教师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悟。通过研读教育书刊精华,捕捉教改信息,从而夯实全体教师教科研的理论基础,进而使广大教师学会了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

  3、坚持名师引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专家的引领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近年来,我校能努力给教师创设走进名家的机会,更多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在名家的引领下,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能定期到课改实验区北师大、省教育学院订购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光碟,组织教师观看课改中各学科、各课型的教学建议及靳家彦、于永正、贾志敏等教学专家的课例,为教师课堂操作

  提供了优秀范例。我校还通过网络课堂观看专家的课堂教学和专家教学论坛,通过网络平台与专家对话。通过名家名师引领走捷径,使教师迅速掌握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使新课程真正走入我们的头脑,新理念真正落实到我们的课堂中。

  4、坚持专题论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为深入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有效策略,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探索小学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总结、交流小学教学研究经验,我校每学期都能针对教改中存在的焦点问题、实验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及做法进行一次专题论坛活动,如《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为主题的专题论坛,教师论坛活动的开展,为实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搭建了平台,在活动中,让教师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更进一步地提升了课改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有利于课改成果的推广。

  5、坚持校际交流,丰富自我培训

  为了促进校与校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促进互帮互学,实现资源共享。我校先后组织教师到县直各校五小、四小、一中、四中听课一百余人次,我校骨干教师二十几人又先后为七星泡中心小学、红峰小学、向华小学、夹信子团结学校、中心小学、朝阳中心小学等学校做课百余节。我校庄丽娜、孙广华、赵丽民、李秀艳、闫洪禹老师在县委举办的新课程研讨活动中承担了示范课,得到入会教师的高度评价。在校际交流中,使广大教师锻炼了自我、丰富了自我,并进一步探讨新课程的新教法,真正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6、坚持送出培训,促进实验教师成长

  几年来,我校选送国家级课改专题培训2人,省级培训20余人次,市级培训近有百余人次,每年寒暑假均派课改实验教师参加省市县级新教材培训。2006年暑假,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县进修培训组织的新课程通识培训。每学期我校都坚持派外语教师参加外教的口语培训,通过送出培训,使我们的教师能广集各家教学之精华,有力地促进了一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内容、不同层面的课改培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促进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的课改理论得到了升华,并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体现、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改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校通过学习和探索,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把课改和教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为教师的课改实验提供了良好契机。

  1、课题引领,促进教改发展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确立了“以科研促教研,以活动促教改,以教改促创新”的科研思路。我校承担了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紧紧围绕科研课题,学校有计划地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研系列活动。

  (1)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每个学期初,学校根据科研课题内容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制定教研活动专题,每位教师按照自己小组拟定的子课题准备一节最佳课,层层筛选后,进行学科教学研讨,研讨会上既有骨干教师的课例,又有业务领导的讲座。2006年起,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以团队形式搞好专题研究,学年组的全体成员分工合作,一人主讲,一人说课,多人评课。并且要求由没有承担过县、校级公开课的教师主讲,这样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通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骨干教师的帮带,促进教师整体提高。使学校充满了学术研究的氛围,在研究中,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开展学科课例教研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新理念,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改。我校坚持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学科课例教研,进一步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了课前有说课、课上有教案、课后有评课,业务领导每节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客观剖析,肯定成绩,指出问题。通过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注重学

  科间的整合,能恰当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堂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理念与实践真正实现了有机结合。(3)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提高。为了促进教师更好与自我对话,我校坚持以教学案例为切入点,针对一节课或一个片断或一个亮点进行反思,着力开展“一课一反思、一课多反思、多人一课多反思”活动,我们坚持把反思贯穿教学的的整个过程,或反思成功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机智之处,反思学生的不同见解、反思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或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或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或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目前,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能对自己所讲的课进行及时自我反思,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教学方法,总结得失,拟定改进措施。除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外,近年我们加强了组内教研后的集体反思活动。学校规定每人每学期每个学年组必须做一节研讨课,每节研讨课,组长必须组织全组成员听课、听后集体评议。先由主讲教师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及落实情况,然后同学年组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并认真分析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并提出改进措施。每学期末。教务处都能把教学反思记入实验教师成长记录袋,每学期学校组织进行一次反思展评活动。

  通过开展“一课一反思、一课多反思”活动以及每学期学校组织进行一次反思展评活动,使我们了解了教师教学中的错误、困境、挫折与经验,分享了他们的发现、感悟、见解与智慧,有力地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课改工作的健康发展,真正感悟到了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

  (4)坚持开展教学技能展评活动

  教学叙事、教学案例、科研论文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我们全体教师能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案例为切入点,写出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叙事、有价值的教学设计和值得推广的科研论文。三年来,教务处共评出百余篇优秀的教学叙事、教

  学案例、科研论文并进行了展评、交流。这样,不仅促进了我校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努力实现了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

  (5)落实“六个一”工程

  我们坚持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出发,制定并落实了“六个一”工程,即一节反映课题思想的研讨课;参与研究一个科研子课题;编制一份反映课改思想的试卷;一份教学反思;一篇科研论文;一份体现新理念的优秀教学案例。并将“六个一”工程纳入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中去,并坚持开展各类业务技能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立足岗位,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骨干引领,促进群体发展

  一个骨干成名,学校扬名;一群骨干扬名,学校光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骨干教师向群体发展,是学校顺利实施课改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开展了骨干教师“四个一”活动,即骨干教师做一节示范课、指导非骨干教师一节课、骨干教师做一次专题讲座、写一篇高水平的论文、案例或反思。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在说课、案例评析、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展评等活动中使非骨干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每一年,我校都派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带着任务到外地学习,回来做示范课。为了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我校始终坚持以学年组、学科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集体备课。采取“讲、议、听、评”的办法,“讲”即由主备教师说设计方案及意图;“议”既学年组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补充教案栏写调整意见;“听”即以学年组为单位,全员参与听课;“评”即组内评课,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通过这样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真正把听课、评课的真实目的引导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上来,这样的研究性备课,使教师在研究、讨论、分析、评价中,迅速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使课程改革实施更具有实效性。

  几年来我校对各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做了初步的探究,在研究中加

  大科研的成分,让每位教师从各自的起点出发,紧密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循序渐进地完成从以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

  几年来,我校十人次的教师承担了县级公开课,十余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被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百余篇教学论文、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在各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目前,学校以“群研”为主的教学研究特色已初步形成,教学质量也实现了稳步提高。

  三、改革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在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学科模块评价为主要内容,以多主体互动评价为主要特点的过程性、发展性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我校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且评价方式多,评价方法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评价,采取学业评价与过程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能变单一的智育评价为全面考察学生能力的多样化评价。学校能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学有特长。能通过读书节、艺术节、春秋季运动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如古词文抽测、经典诵读大赛、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计算能力、作文竞赛、百词竞赛、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学生朗读能力等。我们将通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借助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努力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各班能进一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并逐步加以创新。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更注重通过个性化的班级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我们不断的学习、思索、探讨、借鉴,力求与新课程标准靠近,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也悄悄的在发生变化:教研氛围浓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慢慢提高,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教师们主动上研究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评课发言也积极了,业务学习更专心了,阅读课改专著的劲头更足了……一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专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孙广华、丛德红成长为宝清县十大名师,庄丽娜、闫洪禹、汪芳树、马宝龙等一大批市县级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回首过去,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第一小学,在改革创新征途中,在现代教育平台上作出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优秀少先大队;省先进家长学校;省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学校;市先进集体;市规范化合格学校;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市科研先进集体;市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市

  德育工程名牌学校;市庭院绿化先进集体;市幼教工作先进单位;市校本培训示范校;县级先进集体;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我们很多期待,同时给予我们很大的压力,课改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教育的探索与研究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顽强的意志与持之以恒的精神。说实话,我们的课改还处于步履蹒跚阶段,如果说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也是教师们用探索开发的汗水换来的结果,这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随着课改的深入,新的困惑与问题将在实践中不断产生,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面向未来,我们坚信:有各位领导的辛勤指导;有各兄弟学校的扶持和帮助,第一小学将与时俱进,和所有学校一起,扎实推进课改,再铸教育辉煌!

  第五篇:抓教风,促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档

  抓教风、促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马小

  肖唐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作

  为农村小学的校长既是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者,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又是安全工作的落实者,各项活动的引导者。如何从这纷杂多面的工作中理清条理,有条不紊的抓好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教风。

  1、规范日常行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

  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新课标的教学课程,课时计划。(开学初教导处着重抓好这几项工作)严格教师考勤制度,每天校长、主任巡查班级及上课情况,对随意性教学行为,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严肃处理。同时我们建立了教师的候课制度,制定学生课前准备行为准则和课前准备评比检查通报制度。通过几项措施,确保了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2、抓好教学五大环节,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抓好备课。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加强学习,增强业务能力,认真钻研教材,提前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改和调整教案。写好教学后记,积累教学经验。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备课检查,并对每位老师的备课作出定性的评价,对不合格的备课限期整改。

  (2)认真上课。认真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学校要求教师做到按时上课,准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校建立巡课制度与听课制度。校长、主任每天都对各班教学情况进行巡视,并做好具体记载,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依据。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校长、教导主任每周听课2节,教师每周听课一节。并及时交流听课感受,帮助教师及时整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3)认真批改。严格控制作业量,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一方面要注意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防止布置重复、机械书写的作业。学生作业要及时批改,个别学生要面批,共性问题要及时讲解。并做好记载形成案例并指导今后的教学。学校领导每月要检查学生的作业,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每位老师,每学期要举办一次作业展览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4)认真辅导。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学校要求各科老师要摸清学生底细,制定好培优补差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教导处要做好各科教师培优补差工作跟踪督查。

  (5)认真考试。考试既是对教学质量高低的一种检查,又是教学的一种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一种措施,必须认真对待。学校制定了期中期末和平时考试制度,每次考试后,要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及时研究措施,查漏补缺。

  二、重视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坚持开展好教研活动。教导处根据学校的要求指导语、数教研组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如开展“两课”活动,我们做到了全员参与、全科覆盖、全过程评价。学校把实施情况均作好记录,教导处汇总、分析、总结、通报。通过“比和访”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好转,发展了学生的优势潜能,从而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总结会,通过总结会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3)倡导教师自我反思。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学校规定教师每周要进行1—2次反思,学校对教师的反思进行定期检查评比,促使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使我校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学风建设。

  (1)、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是学校教学工作对象,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学校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突出点,管好学生应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校长要对其管理者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作为评先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的管理人员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抓好学生纪律、卫生、班级建设,每周评一次,做到每星期一国旗下讲话中通报评比结果、颁发卫生、纪律流动红旗,并以此为依据评出先进班级和优秀班主任。

  (2)、抓好习惯的培养。学校设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建立了课间

  操集训制度和课前预备习惯的评比制度。学校规定校长、主任每天对班级情况进行巡查,对各班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作出定性评价。每天课间操红领巾广播站将当天的班级定性评价进行通报,对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将违纪违规现象及时进行通报批评。班主任将根据本班情况进行10分钟的训话,让每位学生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去做。

  (3)、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把校园打造成乐园。首先,要全力打造书香校园活动,让每个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真正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读书成为习惯,熏染学生美好的心灵。学校倡导低年级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累一定的成语、警句的习惯。中高年级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阅读浅显的科技文章,会做摘录笔记,每天不少于300字的阅读体会或日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其次,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健康的文体活动代替了以往放任自流的做法,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打乒乓球、羽毛球,丢沙包、跳绳等体育活动,学生们玩得快乐了,自然就会喜欢学校,进而喜欢学习了,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4)、家校合作给活力。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坚持发挥家长学校在学校管理中的着用,学校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及交流互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教育方法和质量观,增进了广大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积极打造了家校合作抓质量的良好氛围,给学校管理增添了活力。

  总之,我们通过抓好以上几大环节,积极有效地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实施精细化管理,一个教风纯、学风好、管理严、质量好的马石立小学将屹立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心中。

推荐访问:加强教研教改 提升教学质量 教改 教研 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