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6篇

时间:2023-07-14 10:40: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篇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

  

  论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郝文清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1)001【摘

  要】完整、准确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认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这里探讨和研究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认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爱国者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把影响爱国主义水平和质量的因素划分为5个子系统,提出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和培养人们正确的爱国观念意识.

  【总页数】3页(P88-90)

  【作

  者】郝文清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淮北,2330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14【相关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本质的两个把握维度——实践关系与认识关系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本质的解读[J],周家荣;廉永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本质的两个把握维度——实践关系与认识关系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本质的解读[J],周家荣

  3.论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与教育质量的关系[J],郝文清

  4.关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的几点看法[J],靳择善

  5.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十对关系——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思考[J],罗永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

  

  略论心理学视野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质

  一、问题的缘起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亘古常青的话题,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时机和场合多次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特殊的地位。虽然如此,爱国主义教育却并没有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使我们的教育对象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相反,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形势面前,出现了不同程度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一少部分人甚至变得消极颓废、崇洋媚外,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丧失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心,以至于违背、出卖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叛党叛国,丧失国格人格。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能不对现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反思。

  反思现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其存在的问题入手。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外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如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讲爱国主义教育不合时宜;认为爱国但不一定要爱社会主义;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搞

  形式主义,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行政任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是当前的政治需要等等。二是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不重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育内容和方法陈旧,缺乏生动性和针对性;教育过程中忽视人的心理需要而抽象地讲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程式化、模式化等等。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在于我们对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理解不清。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科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为对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模式,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遵循不同的教育原则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基点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当我们用实践的观点来审视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们就不难发现爱国主义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可以多角度的论证的问题。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主体和客体都离不开人,也就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过程。可以说,离开了人的心理活动,就无所谓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的学科,在心理学的视域中来探讨究竟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对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全面把握。因此,本文试图在心理学的视野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界定。

  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心理学解读

  所谓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性质。爱国主义教

  育的本质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根本的性质,它不仅向人们表明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更重要的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其它的实践活动区别开来。在心理学视野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探寻必须立足于人的心理活动,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轨迹来进行。人的心理活动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也包括情感、意志、信念等内容,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就遵循人的心理活动的类型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进行解读。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关于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树立起爱国主义信念,形成爱国主义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爱国主义品质的形成,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对人的品德的形成规律进行研究后指出,个体道德水平的高低,不是因为他读到或记住更多更好的道德规则,而是道德认知水平的差异。道德认知水平越高,其情感就越稳定,对行为的推动力就越大。美国社会教育学家涂尔干也支持了这一点,他说:“诚然,道德判断中时常包含着强烈的情感,但绝不会减弱判断的认知成分”。[1]这种理论也适用于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热爱的情感,也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重要的政治原则。作为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是一种知识理论体系,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客观存在,它们必须要通过人的一定的活动,才能到达人的观念系统,成为指导人实践的理论和观念,这是一种理性的认知活

  动;而作为情感的爱国主义,它既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也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政治经济关系长期的影响和熏陶下,培养和巩固起来的对家乡、祖国的一种挚爱之情,因而它不仅包括一时的、短暂的爱国情绪情感反应,更是一种稳固的、深切的爱国之情。这种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用人的感觉、知觉、情绪体验等感性的认识活动来进行,更重要的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是奠定在对爱国主义理性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它是以一定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从这种意义上说,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是一种关于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认知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育者的认知活动,包括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认知,教育者对爱国主义理论本身的认知;二是受教育者的认知活动,包括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认知,受教育者对爱国主义理论本身的认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在这种相互认知的过程中达到一种理解,从而化解人们内心的排斥,使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并最终转化爱国主义行动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理性认知过程,从它自身的顺序以及思想品德整体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关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性阶段、理性阶段、信念阶段。一般来说,人的爱国主义品质的养成,首先要形成爱国主义观念。爱国主义观念是对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本质特征的认识,它的形成是要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常常是通过具

  体的感性教育,如参观活动、影视欣赏等,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观念。但这种情感和观念还是不稳定的,它必须通过对爱国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解,对爱国主义行为的社会意义的深刻理解,也就是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才能形成理性的爱国主义观念。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向受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的有关内容,突出其本质特征,发展受教育者的分析判断能力。有了爱国主义观念,就表明受教育者已经有了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能够用这种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去评价别人的行为和知道自己的行为。但是仅有爱国主义观念,有时候会出现知

篇四: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对爱国主义本质的理解

  作者:邸俊燕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11期

  【摘

  要】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它过去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现在和今后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巨大推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实质就是民族意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者的有机统一,是“振兴中华”的伟大运动。

  【关键词】

  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爱国主义是从各族人民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以及人民群社会实践中产生,并经过世代相传的丰富和连续不断的发展而积淀形成的一种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又反过来积极、深刻的影响和作用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道德。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思想力量,它过去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现在和今后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巨大推动力。

  一、爱国主义与民族意识

  列宁曾对爱国主义作过精辟的概括: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为对祖国的土地、山河、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对人民事业的忠诚和为了祖国与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1]。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爱国主义作为不朽的民族灵魂而被世代相传、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之一。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屈原“哀民生之多艰”愤而投江是爱国,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爱国,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是爱国,苏武、文天祥、陆放翁、顾炎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近代先驱者和现代革命者,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更是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把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救亡图存,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民主结合在一起,把优患意识转化为挽救中华的实际行动。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怀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把爱国主义与民族解放斗争,与国际主义结合在一起,奏出了最雄壮的乐章。

篇五: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

  

  从本质上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精髓──兼评《鸦片战争》的一处败笔

  吴洪生

  【期刊名称】《教育艺术》

  【年(卷),期】1998(000)001【摘

  要】从本质上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精髓兼评︽鸦片战争︾的一处败笔●吴洪生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应该是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总页数】2页(P19-20)

  【作

  者】吴洪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0-06【相关文献】

  1.从《共产党宣言》的一处误译看资本主义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兼评《两个“必然”及其实现道路》一书[J],高放

  2.科学规律在本质上应是决定论的——兼评对科学规律认识的因果性倾向[J],廖廷弼

  3.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研究再议——兼评赵健伟《谎言下的鸦片战争》[J],萧致治

  4.相容或排斥或简论——兼评《离散数学》中的一处失当[J],张朝康

  5.没必要美化腐败者——《鸦片战争》的一处败笔[J],吴洪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六: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

  

  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作用及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作用及方式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经过历史的洗礼及验证沉淀成的深厚的国家情感,是最崇高的思想品德。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史悠久、繁荣富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起了重要作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为国家培养爱国守法、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输送有价值的人才。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营建爱国主义氛围,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升社会认同度,增强社会归属感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个人脱离社会就难以生存,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全员共同打造。青年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主要力量,更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融入社会则必须认同社会,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价值引导,是直接关系到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能否认同和达成共识的关键。只有认同社会价值观,才能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把自己看做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进而形成社会归属感。

  2.树立正确的是非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需要有正义感的公民参与,有正能量的社会才是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社会。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能帮助个人明辨是非,树立正义的价值观。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社会才能形成正义的风气。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3.增进社会责任感,明确个人的社会职责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事情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民社会责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国家强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个人才能有发展的空间。个人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才能在个人利益同国家、社会利益冲突时,不顾甚至放弃自己的利益;只有明确社会职责,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光荣使命。

  4.强化集体荣誉感,启发爱国情怀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地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的道德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是个人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心系国家,身体力行。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可见集体荣誉感是团队、民族、国家的灵魂,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增强社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个人的社会责任心,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1.引导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青年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是特别受关注的社会群体。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2.强化作用

  爱国不是口号,不是空话,爱国是扎根于内心深处对祖国自觉拥护的情感,是通过身体力行来体现及表达的。爱国行为不是片面简单地搞轰轰烈烈的活动,爱国也体现在生活的小事当中。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句虚伪的誓言,而是意味着一份责任,只有激发起社会成员的爱国热情,强化他们的爱国意识,才能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及使命感。

  3.警示作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爱国应与时俱进,突出表现为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爱国”概念的理解有时会带有片面性及偏激性,难以把握正确的尺度,个别人往往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爱国举动。如在抵制日货游行示威中,个别人就借正义之名做违背社会道义之事,打砸抢夺民众物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这些不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进而起到警示个人的作用。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多样,不同团体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在学校,课堂是落实教学内容的主战场;在基层,宣传教育、营造爱国氛围是主要方式;在政府部门,专题学习、活动引导是主要手段。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从认知到情感,直至行动中有所体现,这才能产生教育效果。

  1.教育要从基层抓起

  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高境界。基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基层稳定社会才能发展。基层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基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静态的思想认知,也是动态的行为参与。要发挥基层的优势作用,人人参与才能普及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知”“情”“意”,关注“行”的落实

  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教育目的才能有成效。所谓知就是要做到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文明历史。只有从认知层面关注国家大事,才能从情感层面关心国家,激发爱国情怀,进而从意志层面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行为上才能与国家步调一致,以国家利益为重。

  3.重实质轻形式

  爱国主义教育是循序渐进养成教育的过程,实施不能流于形式,而要以行为的养成为出发点,以公民素质提高为宗旨,切实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重实质即重视内涵教育,要让社会成员由内向外,发自内心地认同社会价值观,行为上不能与社会背道而驰,而应以国家利益为中心。

  参考文献:

  [1]章凤红。浅谈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J].贵州教育,2005(23)。

  [2]杨崇真,刘晓萍。论新时期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

  高教研究,2001(4)。

  [3]杨君。浅谈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

推荐访问: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 爱国主义教育 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