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广西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800字(5篇)

时间:2023-07-21 09:32: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壮美广西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感想精选范文5篇

  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感想精选范文5篇

  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下面是我为您推荐的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感想精选范文5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感想

  篇1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的发展时期,世界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识,相互激荡。这是在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有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谈到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最为明显的国际力量对比之变是东升西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经济总量来说,国际量对比越来越朝着更加均读的方向发展。在世纪格局之变中,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感想

  篇5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能力。

  在学习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时候,我有更多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突破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农业企业流转,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这些重大论断和政策突破,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从理论上讲,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城乡要一体化发展。

  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支柱产业,农村和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基本区域。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同样,工业和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支撑和促进。

  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如果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割裂开来,使它们失去相互联系,形成两个封闭的体系,那么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就会遇到极大障碍,农业和农村就发展不好;工业和城市的健康发展也会遇到极大困难,工业和城市也发展不好。也就是说,城乡分割,城市和农村都发展不好。只有城乡一体,才能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业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篇二:壮美广西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建设壮美广西2021至2022形势与政策启示

  广西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既是我国西部唯一有出海口的省份,也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广西被赋予“三大定位”新使命,不是就广西而论广西,最根本的,是要求广西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

  “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承载着党中央对广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起航、再创辉煌的殷殷嘱托,凝结着全区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新使命,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出路,着力打造“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全国、走向东盟、拥抱世界,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实现跨越式发展。

  打造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必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引擎。惟有把广西发展放到全国大局和面向东盟、面向世界开放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才能充分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

  的文章,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打造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必须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务实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促进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主动开放中实现发展、在加快发展中扩大开放,这是我国40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大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勇立潮头的勇气扩大高水平开放,打造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广西就一定能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篇三:壮美广西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800字

  形势与政策左右着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在本次形势与政策实践活动中,我主要负责小组整体的人员安排和任务分配,督促成员及时完成各自任务,整理政策文件并负责汇报、答辩活动。在实践活动立项阶段,我组织成员进行政策搜集与项目选择讨论,并在实践活动题目确定之后,安排各位同学分工合作,将组内成员分为多组,分别进行政策解读、公益组织生存现状调查、探求制度安排和制度建设的不足之处。在这一阶段,我负责政策解读,通过阅读现有学者对公益组织相关政策的评论、论文并阅读十八大以来有关公益组织的相关文件。本阶段结束前,我负责督促组内成员完成各自任务并收集、总结组内实践成果,准备并完成立项答辩。实践活动的中期阶段,我们接受指导老师意见,借助指导老师的协助进行了实践主题的调整。之后我们联系校内公益志愿组织,对几个担任公益组织负责人的同学进行了线上问询。同时,组内另一部分同学继续进行政策查询和公益组织生存现状的资料搜集。在此阶段我继续负责组内成员的协调与工作安排、督促,并继续完善关于新生公益组织的政策文件解读。此后协同其他同学负责组内工作阶段性总结和中期答辩会的资料整理并参与答辩。之后的实践活动中,小组共同又进行了对“绿色倡议”等NGO的负责人,从公益组织的经济来源、活动范围、与政策的互动情况等方面进一步了解我国新生公益组织的生存现状,了解其生存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并通过对访谈稿的总结提炼进行公益组织生存现状与问题的概括。我在此阶段主要负责组织并督促成员的访谈活动。

  我主要直接负责的工作是组内任务分配、政策资料解读、答辩文件准备等。组织与协调工作对小组实践活动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所用时间长、涉及内容广、参与成员多的活动之中,组织协调工作是实践活动及时、高效完成的保障。毋庸讳言的是,小组各成员在实践活动进行中的积极性和实际表现各有不同,对于所负责任务的完成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及时对各组员进行督促并整理活动的阶段性成果等工作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除了对公益组织生存现状的了解得到了加深,我也加深了对活动组织工作的认识,意识到了组织内部建设对活动整体有序进行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在进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诸如选题的意义陈述、政策动向和最新社会现实的了解、实践活动的方向调整、具体访谈对象的联系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离不开组内部分成员的协同努力,但指导老师的帮助和与同其他同学进行的探讨也功不可没。实践活动本来就是一个了解社会、了解现实的过程,不只是活动的研究内容要积极观照现实,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进行也一定要回到现实,回到与众人的联系、合作之中。

  学习形势与政策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这个学期的课较少使我们感觉意犹未尽,但我的收获却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现在很敏感和热门的话题上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并且是我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对问题的见解也更加客观。

  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能力。

  在学习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时候,我有更多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突破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农业企业流转,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些重大论断和政策突破,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从理论上讲,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城乡要一体化发展。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支柱产业,农村和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基本区域。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同样,工业和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支撑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如果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割裂开来,使它们失去相互联系,形成两个封闭的体系,那么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就会遇到极大障碍,农业和农村就发展不好;工业和城市的健康发展也会遇到极大困难,工业和城市也发展不好。也就是说,城乡分割,城市和农村都发展不好。只有城乡一体,才能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业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这一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也即将结束,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形势与政策》课。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这一学期的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

  黄老师上课上课的形式非常独特,总是制造机会我们学生自己上台发表自己对某些话题的想法,这不仅能够让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更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在这一方面带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黄老师讲课也特别生动,老师睿智敏捷的思维,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给我们所带来的无限快乐,更被黄老师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

  通过课堂上对“十二五”规划与大学生就业这个话题的讨论,让我对“十二五”规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及“十二五”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这对于促进自身素质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每一个发展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二五”时期亦是如此。我们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里,我们除了明确自己的目标外,更要及时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应当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与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提高竞争力。

  就业问题一直是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有着以下的机遇:

  第一,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有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那么,必然会同时带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空间。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和其他就业群体相比,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较高,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在上述新兴产业中就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三,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也将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劳动的法律,这也为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当然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过剩,且目前还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还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等等问题,所以决定了许多矛盾是无法短期内解决的。总而言之,我们应:“认清经济形势,增强就业信心;提高职业素养,增强竞争能力;改变传统观念,端正就业态度;扩大就业渠道,多方挖掘信息;拓宽思路,多元化就业。”

  通过学习《形式与政策》课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着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篇四:壮美广西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关于广西的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论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加大反贫困力度,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不断的得到了提高。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广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广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广西贫困与反贫困的形势及展望》

  [摘要]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和新扶贫标准的制定,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文章通过分析广西贫困与反贫困的现状,阐述当前广西反贫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十年广西反贫困的主要任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贫困;反贫困;展望

  一、广西贫困与反贫困现状

  (一)广西贫困概述

  广西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8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个,分别占全区109个县(市、区)的25.7%和19.3%,此外,还有1个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的合山市。2001年全区确认了4060个贫困村,到2012年调整到6540个贫困村。根据国家最新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截至2011年底,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为1012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23.9%,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大石山区、边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已脱贫的民众也极易因灾、因病或因市场风险等因素返贫。

  (二)反贫困取得的成就

  1.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广西加大反贫困力度,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广西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76元增加到2010年的3454元,年均增长11.38%,增幅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1.77个百分点,比全国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73元高181元。全区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058元增加到2010年的3037元,年均增长14.16%,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个百分点。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有较大改善

  在争取国家大力扶持和社会帮助的同时,广西集中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问题,以水、路、电、房、校、基本农田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3.产业扶贫开发初具规模

  近年来,广西扶贫工作一改由过去单一救济式“输血型”扶贫方式逐步向产业开发式和参与式扶贫的“造血式”扶贫方式转变,扶贫开发工作发展方式实现了战略性转变,产业扶贫活力显现。产业扶贫开发的大力实施和推进,使贫困村稳定增收的产业基本形成并基本覆盖贫困农户,逐步成为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直接为贫困农户稳定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

  4.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开展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职业学历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农业技术水平、劳动技能,增强了贫困地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培训,使大批农民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培育了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并输送了一批具有专项技能的贫困村农民到区内外企业稳定就业。

  5.贫困地区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一是贫困地区乡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小学生入学率为99%以上,全面改造农村校舍,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二是农村医疗

  保障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并全面覆盖贫困地区,农民参合率达90%左右,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乡乡建有卫生院,大部分贫困村建有卫生室,贫困群众缺医少药状况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三是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至2011年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已在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开展。四是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大部分乡镇和贫困村建有文化站(室),实施5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

  6.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效遏制

  广西在反贫困中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施退耕还林、公益林保护、石漠化治理、沼气池建设和异地安置等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实现生态增效,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十年来,广西在4060个贫困村建设沼气池90万座,贫困村沼气入户率达50%,高于全区46.4%水平3.6个百分点。加大异地安置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扶贫,减轻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人口资源承载力,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大石山区特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安置。同时巩固完善历年扶贫异地安置场点建设,使安置点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贫困面广程度深

  50个贫困县和4060个贫困村相对集中分布在桂西北、西南岩溶石山贫困片区、边境地区贫困片区、桂中石山旱片区、九万大山贫困片区、大瑶山贫困片区。根据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广西仍有贫困人口1012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3.9%,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依然庞大,区域性贫困问题依然突出。部分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穷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贫困家庭成员之间因为贫困相互影响,出现穷的仍穷,且由于贫穷而不断地再产生贫穷,由此产生的所谓“穷二代”现象日益严重,贫困代际传递的危险倾向凸显,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贫困乡村公共服务能力低

  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保障,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规范化管理面临许多困难,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依然相当突出,乡村学校教学点撤并引发新一轮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贫困乡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乡村卫生设施简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现象十分普遍,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很突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低、覆盖面小,特困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只是出于“零敲碎打”的小规模状态,相当一部分贫困农民得不到救济和补助,3.扶贫产业支撑力不强

  全区大部分贫困村分布分散,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匮乏,集中连片开发难、产业项目集中难。当前全区尚未形成上规模、有实力,能够给贫困群众带来持续稳定收入的主导强优产业。全区已经认定的113家扶贫龙头企业大多数实力较弱,对扶贫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由于负责发放扶贫贷款的金融部门按商业性质贷款的要求对到户贷款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导致大多数贫困农户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进行农业生产开发。当前实施的小额信贷和村级互助金等金融扶贫方式,因发放规模小、资金不足、回收周期短,很难发挥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导致扶贫地区主导产业难以壮大,产业链难以延伸,产业扶贫工作只能停留在低水平循环、低效益运作阶段,贫困农户缺乏持续增产增收的经济来源。

  4.贫困农民素质普遍偏低

  广西贫困人口中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低,接受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能力不强,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人的全面发展相对落后,无论是在家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外出务工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加之现行的扶贫培训机制还未健全,工作滞后,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工作成效不够明显,数量庞大的贫困群体没有经过任何的实用技术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从事各种简单、原始和重复的体力劳动,很难有新的作为和新的发展。

  5.生态增效和农民增收矛盾加剧

  全区居住在大石山区的贫困人口接近200万人,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和人口增长过快所致的人与环境、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加剧了生存环境恶化趋势,加大了发展成本,制约进一步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的形成。受地域限制,这部分贫困农民难以享受到多个国家富民惠民政策,如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汽车、摩托车和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仅能享受到的生态公益林补贴每年每亩才9.5元,加上农村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的不完善,贫困农户的基本生存权益难以保障,传统致贫成因没有根本改变,消除贫困的难度更大。

  二、广西反贫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新时期,广西反贫困事业面临多重的、叠加的历史机遇。从国家层面看,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关注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将会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将进一步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国家支持广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广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措施,指出要加快大石山区脱贫致富步伐、推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切实改善库区矿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广西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从自治区层面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它作为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中之重”来安排,组织制定了《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相关28个配套文件也在陆续出台,同时召开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广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有利于广西在扶贫领域扩大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随着“两区一带”经济格局的形成和“江海联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广西经济实力必将不断增强,将会投入更多的力量加快推进扶贫开发,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贫困地区看,国家把革命

  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困区域作为新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尤其是将广西29个石漠化县列为全国连片特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域县,为广西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新一轮扶贫开发把产业化扶贫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将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设特色农业基地,推进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广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位于桂西资源富集区,随着桂西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资源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化,为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挑战

  从国际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扶贫开发的环境和任务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全球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能源资源危机、粮食危机和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国际减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对我国扶贫事业的支持力度将会降低,广西贫困地区获得国际援助的机会也会减少。从国内看,2011年底国家把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人民币作为新的扶贫标准,广西贫困人口扩大到1012万人,是全国5个贫困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省区之一,贫困村扩大至6540个,在2020年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从自治区层面看,广西是全国扶贫攻坚重点省区之一,贫困面广程度深,尤其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插花地区贫困现象凸显,给广西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带来较大的压力;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广西大部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属于国家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产业选择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将面临极大挑战。

  三、新阶段广西反贫困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完善“两项制度”衔接

  以加强农村养老工作为突破口,加快完善“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从2012年1月1日起,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全区适龄农村居民。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

  体系,努力实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

  (二)着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全区“雨露计划”扶贫培训攻坚工程,通过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村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以农村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的“两后生”为重点,启动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工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书”同步制度,帮助接受职业教育学习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充分利用各级职业学校或各类培训基地资源开展“阶地式”培训,即组织已参加短期培训又尚未获得上岗资格证书的,通过新一轮培训,获取初级上岗资格证书;组织已获得上岗资格证书的通过进一步培训,获取中、高级资格证书,一次增强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

  (三)健全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中西部地区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和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建设项目。建立因病致贫家庭卫生扶贫机制,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统筹投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参保和报销的便捷性。强化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改善基层公共服务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稳定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专业人才队伍。

  (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以大会战、整村推进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尽快改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落后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大力推进边境一线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贫困地区路网、电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和基本农田整理等,优先在贫困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加大对农村地区农村危房、茅草房改造力度。

  (五)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

  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突破口,加快培育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重点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广高效增收品种,引导重点贫困村开展基地建设。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农村储运大户、经纪人等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和加工销售能力。扩大开展在贫困村建立“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不断总结、完善和推广。

  (六)实施贫困地区“异地搬迁,无土安置”

  实施贫困地区“异地搬迁、无土安置”与农民工公寓建设,帮助贫困群众建设异地脱贫的新家园。

  (七)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两个四千万亩”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在全区75个县(市、区)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生态,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四、广西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扶贫政策

  一要学好用足相关政策文件,在用好用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要结合广西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业扶贫、产业扶贫、生态移民扶贫、科技教育扶贫等政策。二要进一步落实“两项制度”衔接政策,要把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机结合起来,把相关政策落实到对象上,对农村贫困地区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形成“低保保生存、扶贫促发展”的扶贫开发新格局。三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自治区、市、县(区)三级财政投入扶贫开发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按照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记其功、集中使用的原则,通过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科教扶贫、培训转移就业、生态扶贫移民等平台,由自治区出台整合资源资金的刚性文

  件,整合发改、扶贫、国土、交通、农业、教育、卫生等各部门单位支农资金,捆绑集中统一调度,集中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

  (二)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广西新阶段扶贫开发要科学谋划扶贫开发与低保两轮驱动推进和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战略布局。在转变扶贫开发方式上,坚持以政府主导和统筹发展,社会和贫困群众自觉积极参与,把扶贫开发与目标任务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广西各地优势资源开发和发展优势产业相结合,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产业相结合,积极探索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问题。在扶贫开发着力点和力度上,应突出“三个着重”:一是着重抓好特殊类型大石山区和边境地区综合治理、异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科技扶贫、革命老区建设等专项扶贫开发工作;二是着重抓好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管理和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能源和生态建设等行业扶贫;三是着重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开展国家和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军警部队、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单位组团帮扶重点贫困县贫困村等社会帮扶活动。

  (三)健全扶贫机制

  一是完善识别机制,坚持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确保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区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进入扶贫范围;坚持根据农村贫困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和不同地区两项制度标准的差异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并将贫困村贫困户的真实情况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建立帮扶台账,实时记录帮扶情况。二是强化对象瞄准机制,通过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瞄准扶贫对象,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帮扶政策,实施“规划到户、实施到人”的“双

  到”扶贫工作责任制,把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任务、目标、要求等具体分解落实到帮扶单位,明确责任到人。三是完善薄弱村内生发展机制,要在薄弱村进一步宣传发动组织贫困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参与扶贫资金互助协作活动,激发群众生产互助,争取扶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五:壮美广西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壮美广西

  [摘要]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和新扶贫标准的制定,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文查通过分析广西贫因与反贫因的现状,阐述当前广西反贫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十年广西反贫困的主要任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贫因;反贫困;展望

  一、广西贫困与反贫困现状

  (一)广西贫困概述

  广西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8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个,分别占全区109个县(市、区)的25.7%和19.3%,此外,还有1个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的合山市。2001年全区确认了4060个贫因村,到2012年调整到6540个贫困村。根据国家最新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截至2011年底,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为1012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23.9%,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大石山区、边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已脱贫的民众也极易因灾、因病或因市场风险等因素返贫。

  (二)反贫困取得的成就

  1.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广西加大反贫因力度,改善了贫因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广西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76元增加到2010年的3454元,年均增长

  11.38%,增幅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1.77个百分点,比全国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73元高181元。全区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058元增加到2010年的3037元,年均增长14.16%,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个百分点。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有较大改善

  在争取国家大力扶持和社会帮助的同时,广西集中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贫因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问题,以水、路、电、房、校、基本农田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贫因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3.产业扶贫开发初具规模

  近年来,广西扶贫工作一改由过去单一救济式“输血型”扶贫方式逐步向产业开发式和参与式扶贫的“造血式”扶贫方式转变,扶贫开发工作发展方式实现了战略性转变,产业扶贫活力显现。产业扶贫开发的大力实施和推进,使贫困村稳定增收的产业基本形成并基本覆盖贫困农户,逐步成为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直接为贫困农户稳定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

  4.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开展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职业学历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农业技术水平、劳动技能,增强了贫困地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培训,使大批农民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培育了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并输送了一批具有专项技能的贫困村农民到区内外企业稳定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

  1.贫困面广程度深

  50个贫困县和4060个贫困村相对集中分布在桂西北、西南岩溶石山贫因片区、边境地区贫困片区、桂中石山旱片区、九万大山贫困片区、大瑶山贫困片区。根据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广西仍有贫因人口1012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3.9%,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依然庞大,区域性贫困问题依然突出。部分贫因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旁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贫困家庭成员之间因为贫困相互影响,出现穷的仍旁,且由于贫旁而不断地再产生贫旁,由此产生的所谓“穷二代”现象日益严重,贫困代际传递的危险倾向凸显,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贫因乡村公共服务能力低

  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保障,义务教育寄宿制字校规范化管理面临许多困难,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依然相当突出,乡村学校教学点撤并引发新一轮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贫困乡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乡村卫生设施简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现象十分普遍,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很突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低、覆盖面小,特困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只是出于“零敲碎打”的小规模状态,相当一部分贫困农民得不到救济和补助,3.扶贫产业支撑力不强

  全区大部分贫因村分布分散,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匮乏,集中连片开发难、产业项目集中难。当前全区尚未形成上规模、有实力,能够给贫困群众带

  来持续稳定收入的主导强优产业。全区已经认定的113家扶贫龙头企业大多数实力较弱,对扶贫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由于负责发放扶贫贷款的金融部门按商业性质贷款的要求对到户贷款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导致大多数贫困农户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进行农业生产开发。当前实施的小额信贷和村级互助金等金融扶贫方式,因发放规模小、资金不足、回收周期短,很难发挥支挥产业发展的作用,导致扶贫地区主导产业难以壮大,产业链难以延伸,产业扶贫工作只能停留在低水平循环、低效益运作阶段,贫困农户缺乏持续增产增收的经济来源。

推荐访问:壮美广西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 壮美 广西 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