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9篇

时间:2022-03-16 00:22:19 来源:网友投稿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9篇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1

  区内果蔬资源丰富,有些农产品质量均优于周边县区,但取得绿色、有机等相关资质认证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并不多,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全区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XX区是全市唯一农业区,幅员辽阔,占市区总面积的43%,农村人口占比超过70%,经过多年的培育,XX区的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但目前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群众的发展需要,从长期来看,必须走出一条高附加值、高度市场化的路子来。因此,我尝试以我区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切实的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建议,为XX人民发展致富提供一个新方向。

  调研主要通过电话沟通、面谈、实地走访的方式展开,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国内政策文件和电商发展经验作为参考。

  一、发展现状

  一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产业架构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方面,区内目前已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位于XX汽车城2号楼,总建筑面积6365平方米,拥有O2O展厅、综合服务区、创客空间、电商办公区、物流仓储区、生活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基地企业辐射全区O2O基层服务站58个,辐射58个村,辐射率100%。区内现有快递收发网点17个,城区已达到全覆盖。全区自建电商销售平台6家,其中5家进行农副产品销售,1家进行农资产品销售。产业架构方面,我区拥有自建网络平台的企业有6家,“XX果蔬商城”、微信小程序依托7000平自建XX果蔬交易市场,实现O2O线上线下联动销售;“XX”品牌销售米面杂粮及生活用品,在我区拥有生产基地,粮食产品通过有机认证、欧盟认证等多项检测认证;“电商XX”app是由我区孵化基地运营方XX集团开发打造,服务基地企业的综合线上销售推广软件;“XX网络”平台结合PC端网页及微信服务号、小程序等多种功能的电商平台,整合广告、新闻、公益、果蔬特产销售等多项应用功能;“XX肥业”主要进行肥业、生物技术服务及产业周边商品的批发及零售销售;“绿源沣都”网站与微信商城以我区XX镇当地丰富的特产为销售主体开展线上推广。

  二是电商发展氛围形成,产生一定经济效益。一方面已举办了两届“绿色XX、健康XX、时尚XX”为主题的电商文化节,通过各项活动进一步推介电商企业。另一方面为企业持续举办“青年创业”“电商助残”等特色培训班,分门别类地开展电子商务基础、操作及能力提升培训,组织电子商务培训14次,累计培训学员千余人,加快培养一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电商带头人队伍。第三利用本地各类媒体平台,及时总结推广电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发展电子商务营造良好氛围。全区2016年9月电商基地挂牌运营起至2017年末电商交易额X亿元;2018年电商交易额X亿元;2019年电商交易额X亿元,年平均带动就业人数X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流成本较高,包装运输折损量大。我区收发物流总量不高,快递网点集中在主城区,物流仅能到达乡镇政府所在地,普通网购快递、物流下行困难,时效长;主要特产为果蔬、杂粮、酒类、禽蛋及肉类等可食用生活物资,快递包装不足以保护商品、暴力运输导致产品受损,且酒类、油类等液体易燃产品运输路径受限,远途空运不允许发送;果蔬、肉类等生鲜产品保质期短,不易于储存,快递由东北发往全国运输周期长,果蔬肉类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受冻受热都易发生质变,现缺少冷链物流;米面杂粮体积大质量重,运输费用过高,增加销售成本。

  二是品牌散特色少,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区内果蔬资源丰富,有些农产品质量均优于周边县区,但取得绿色、有机等相关资质认证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并不多,且生产标准各不相同。个别乡镇的知名特产存在多个注册商标,合作社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导致品牌市场知晓率低、品质没有保障且有杂牌产品冒充我区特产充数等情况。如双榆小米这一个品牌,注册相关商标有20多个,没有统一品牌引领。区内电商销售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农产品,没有形成多元化、叫得响的深加工产品,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利润空间有限,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比较优势。

  三是销售方式简单,线上发展带动力弱。少数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发展思路局限,仅在微信朋友圈上进行简单的广告宣传,在客服、售后、包装、运输等环节均存在盲点,开展线上销售活动的随机性大,不符合现在市场的竞争要求。不能够达到生产、加工、销售的模式化和标准化。企业间资源对接共享少,缺乏拓展市场的主动性。且单凭一己之力去推广难度大、花费高、效果不明显,发展规模多停留在小而单一的层面上,产业的线上带动力薄弱。

  四是对外合作有限,平台主体影响力小。目前全区电商主体主要以本地销售为主,一些较为成熟的企业主体,能够借助多年的经营渠道销售产品,但通过平台获得的订单少,仅有个别电商企业与国内大型的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并且只是仓库寄存,没有搭建起在大型平台的区域品牌;自建平台时间短,宣传推介也限于区域内和经营者的社交圈,范围十分有限,没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调查结果来分析,XX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前景光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潜力十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物产丰富,农产品潜力巨大。XX区耕地、林地、草原和湖泊均有一定的规模,比如发展中药材、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都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二是群众期望,发展致富劲头足。农村人口不富裕,且普遍不愿远离家乡打工,在家又没有特殊的技能,迫切期望借助互联网的快车,尽快发展致富。三是政策导向,消费“下沉”导向明显。物联网建设、5G应用、加快建设农村电商网点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逐年加大,随着模式日趋成熟,农村发展将离不开电商经济。

  下面是对改善我区电商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转变物流运作方式。物流发展延伸与快件流量成正比,优化产业布局,既要推进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和配送网点建设,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加密网点、设立代办点。同时,也要以时间换空间,采取在市内物流园区租赁仓库,将全区特色产品按照订单规模入驻,给予适当补贴,统一发货,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额,拥有较大的快递流量,物流网点的延伸难度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高的难题将得到解决。再者,由政府牵头,争取国家电商示范县政策,积极运用政策与淘宝、京东等平台达成协议,将我区产品纳入大型平台仓储物流中心,缩短物流距离,减少管理成本。

  二是推进“XXX”品牌建设。整合优势产业,发挥优质农产品优势,统一打造并推进“大福同”品牌线上运营。聘请专业团队,借助短视频、直播、第三方销售平台开店等多种方式,帮助本地企业、个人产品扩大销售宣传。与MCN机构合作,着力培养培训培育本地网红经济,形成产品上行销售影响力。加强产销对接,整合一批有资质、有规模、有资源、有先进意识的本土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当地的优势产业,建立行业知名度及品质认可度,实现产业上行,走出去的目标。

  三是加强对外平台合作。充分解放思想,深挖自身潜力,依托国家发展政策资金支持,以及淘宝、京东等一线电商平台市场布局需求,积极加盟入驻。从健全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入手,加强规划引导,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形成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农产品;加大开设网店推广力度,特别是支持企业入驻大型平台;定期举办官方网络直播售货,带动网红直播销售,通过眼球效应刺激消费,持续拉动本地农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额双提升。

  四是开展多元电商培训。聘请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分层次电商专业课程及技能运用培训。利用“线上培训”,“云端授课”等便利的方式加大电子商务先进经验推广。组织到大型电商基地和平台运营机构参观学习,与先进地区建立联系,带动官方和民间交流合作。提升创业意识,培养一批懂理论、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网商”队伍,带领农民进入电商销售的红利时期。

  五是创新电商销售模式。利用XX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季节性生态旅游销售模式,将体验式采摘和网上直播采摘结合,在生态游的同时,一键下单,将产品直接送达客户家门口;承办和参加各类网上电商展会及活动,借助行业内渠道,拓宽经纪人销售模式;依托实体大户带动电商壮大,利用现有线下渠道推广使用电商平台,以线下资源培育线上,最终实现线上反哺线下。

  六是突破传统产品体系。提升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延长产品保质期,比如,东北地区鲜食玉米深加工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充分利用东北农闲季节长的特点,扶持手工艺加工产品,鼓励当地能人开设小微企业进行开发,比如精品特色木工、手工编织、手工刺绣、毛纺制品、平安福文创产品综合开发。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2

  调研主要通过电话沟通、面谈、实地走访的方式展开,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国内政策文件和电商发展经验作为参考。下面工作范文网小编准备了全区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材料,欢迎查阅。

  XX区是全市唯一农业区,幅员辽阔,占市区总面积的43%,农村人口占比超过70%,经过多年的培育,XX区的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但目前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群众的发展需要,从长期来看,必须走出一条高附加值、高度市场化的路子来。因此,我尝试以我区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切实的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建议,为XX人民发展致富提供一个新方向。

  调研主要通过电话沟通、面谈、实地走访的方式展开,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国内政策文件和电商发展经验作为参考。

  一、发展现状

  一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产业架构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方面,区内目前已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位于XX汽车城2号楼,总建筑面积6365平方米,拥有O2O展厅、综合服务区、创客空间、电商办公区、物流仓储区、生活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基地企业辐射全区O2O基层服务站58个,辐射58个村,辐射率100%。区内现有快递收发网点17个,城区已达到全覆盖。全区自建电商销售平台6家,其中5家进行农副产品销售,1家进行农资产品销售。产业架构方面,我区拥有自建网络平台的企业有6家,“XX果蔬商城”、微信小程序依托7000平自建XX果蔬交易市场,实现O2O线上线下联动销售;“XX”品牌销售米面杂粮及生活用品,在我区拥有生产基地,粮食产品通过有机认证、欧盟认证等多项检测认证;“电商XX”app是由我区孵化基地运营方XX集团开发打造,服务基地企业的综合线上销售推广软件;“XX网络”平台结合PC端网页及微信服务号、小程序等多种功能的电商平台,整合广告、新闻、公益、果蔬特产销售等多项应用功能;“XX肥业”主要进行肥业、生物技术服务及产业周边商品的批发及零售销售;“绿源沣都”网站与微信商城以我区XX镇当地丰富的特产为销售主体开展线上推广。

  二是电商发展氛围形成,产生一定经济效益。一方面已举办了两届“绿色XX、健康XX、时尚XX”为主题的电商文化节,通过各项活动进一步推介电商企业。另一方面为企业持续举办“青年创业”“电商助残”等特色培训班,分门别类地开展电子商务基础、操作及能力提升培训,组织电子商务培训14次,累计培训学员千余人,加快培养一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电商带头人队伍。第三利用本地各类媒体平台,及时总结推广电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发展电子商务营造良好氛围。全区2016年9月电商基地挂牌运营起至2017年末电商交易额X亿元;2018年电商交易额X亿元;2019年电商交易额X亿元,年平均带动就业人数X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流成本较高,包装运输折损量大。我区收发物流总量不高,快递网点集中在主城区,物流仅能到达乡镇政府所在地,普通网购快递、物流下行困难,时效长;主要特产为果蔬、杂粮、酒类、禽蛋及肉类等可食用生活物资,快递包装不足以保护商品、暴力运输导致产品受损,且酒类、油类等液体易燃产品运输路径受限,远途空运不允许发送;果蔬、肉类等生鲜产品保质期短,不易于储存,快递由东北发往全国运输周期长,果蔬肉类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受冻受热都易发生质变,现缺少冷链物流;米面杂粮体积大质量重,运输费用过高,增加销售成本。

  二是品牌散特色少,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区内果蔬资源丰富,有些农产品质量均优于周边县区,但取得绿色、有机等相关资质认证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并不多,且生产标准各不相同。个别乡镇的知名特产存在多个注册商标,合作社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导致品牌市场知晓率低、品质没有保障且有杂牌产品冒充我区特产充数等情况。如双榆小米这一个品牌,注册相关商标有20多个,没有统一品牌引领。区内电商销售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农产品,没有形成多元化、叫得响的深加工产品,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利润空间有限,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比较优势。

  三是销售方式简单,线上发展带动力弱。少数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发展思路局限,仅在微信朋友圈上进行简单的广告宣传,在客服、售后、包装、运输等环节均存在盲点,开展线上销售活动的随机性大,不符合现在市场的竞争要求。不能够达到生产、加工、销售的模式化和标准化。企业间资源对接共享少,缺乏拓展市场的主动性。且单凭一己之力去推广难度大、花费高、效果不明显,发展规模多停留在小而单一的层面上,产业的线上带动力薄弱。

  四是对外合作有限,平台主体影响力小。目前全区电商主体主要以本地销售为主,一些较为成熟的企业主体,能够借助多年的经营渠道销售产品,但通过平台获得的订单少,仅有个别电商企业与国内大型的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并且只是仓库寄存,没有搭建起在大型平台的区域品牌;自建平台时间短,宣传推介也限于区域内和经营者的社交圈,范围十分有限,没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调查结果来分析,XX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前景光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潜力十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物产丰富,农产品潜力巨大。XX区耕地、林地、草原和湖泊均有一定的规模,比如发展中药材、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都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二是群众期望,发展致富劲头足。农村人口不富裕,且普遍不愿远离家乡打工,在家又没有特殊的技能,迫切期望借助互联网的快车,尽快发展致富。三是政策导向,消费“下沉”导向明显。物联网建设、5G应用、加快建设农村电商网点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逐年加大,随着模式日趋成熟,农村发展将离不开电商经济。

  下面是对改善我区电商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转变物流运作方式。物流发展延伸与快件流量成正比,优化产业布局,既要推进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和配送网点建设,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加密网点、设立代办点。同时,也要以时间换空间,采取在市内物流园区租赁仓库,将全区特色产品按照订单规模入驻,给予适当补贴,统一发货,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额,拥有较大的快递流量,物流网点的延伸难度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高的难题将得到解决。再者,由政府牵头,争取国家电商示范县政策,积极运用政策与淘宝、京东等平台达成协议,将我区产品纳入大型平台仓储物流中心,缩短物流距离,减少管理成本。

  二是推进“XXX”品牌建设。整合优势产业,发挥优质农产品优势,统一打造并推进“大福同”品牌线上运营。聘请专业团队,借助短视频、直播、第三方销售平台开店等多种方式,帮助本地企业、个人产品扩大销售宣传。与MCN机构合作,着力培养培训培育本地网红经济,形成产品上行销售影响力。加强产销对接,整合一批有资质、有规模、有资源、有先进意识的本土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当地的优势产业,建立行业知名度及品质认可度,实现产业上行,走出去的目标。

  三是加强对外平台合作。充分解放思想,深挖自身潜力,依托国家发展政策资金支持,以及淘宝、京东等一线电商平台市场布局需求,积极加盟入驻。从健全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入手,加强规划引导,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形成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农产品;加大开设网店推广力度,特别是支持企业入驻大型平台;定期举办官方网络直播售货,带动网红直播销售,通过眼球效应刺激消费,持续拉动本地农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额双提升。

  四是开展多元电商培训。聘请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分层次电商专业课程及技能运用培训。利用“线上培训”,“云端授课”等便利的方式加大电子商务先进经验推广。组织到大型电商基地和平台运营机构参观学习,与先进地区建立联系,带动官方和民间交流合作。提升创业意识,培养一批懂理论、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网商”队伍,带领农民进入电商销售的红利时期。

  五是创新电商销售模式。利用XX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季节性生态旅游销售模式,将体验式采摘和网上直播采摘结合,在生态游的同时,一键下单,将产品直接送达客户家门口;承办和参加各类网上电商展会及活动,借助行业内渠道,拓宽经纪人销售模式;依托实体大户带动电商壮大,利用现有线下渠道推广使用电商平台,以线下资源培育线上,最终实现线上反哺线下。

  六是突破传统产品体系。提升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延长产品保质期,比如,东北地区鲜食玉米深加工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充分利用东北农闲季节长的特点,扶持手工艺加工产品,鼓励当地能人开设小微企业进行开发,比如精品特色木工、手工编织、手工刺绣、毛纺制品、平安福文创产品综合开发。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3

  (一)旅游业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提档升级”兴旅游的发展战略,按照全州旅游二次创业和把旅游业建成灾后产业恢复重建标志的要求,加快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成6个精品旅游村寨,xx、xx等旅游集镇基础设施、景区标识标牌更加完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得到多点培育和发展。

  (二)商贸流通逐渐繁荣。先后引进鑫兴超市、德惠超市等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入驻,完成了供销社农贸市场恢复重建。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153家,累计注册登记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共159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6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户;住宿和餐饮业:19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户;金融业:26户;房地产业:5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3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户;教育:2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户。累计注册登记服务业企业10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交通运输日趋繁荣,城乡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三)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抓住灾后重建契机,完成了省道303线、省道210线恢复重建,巴郎山隧道开工建设,交通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邮政、圆通、韵达、夹金山物流等多家物流公司入驻,基本满足全县居民消费性物流需求。

  (四)金融保险业逐步壮大。目前,县境内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三家银行,各银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竞争的格局。县农业银行推出了中小型企业金融贷款、微小型企业小额贷款、个人创业、住房贷款。农村信用社针对广大农牧民推出了助农贷款等多项业务,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县境内有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华联合财保等保险机构,在财产保险方面已初具规模,三大保险公司均有车辆保险定点维修厂。出险后,定损理赔人员为车主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理赔服务。

  (五)现代信息服务业初步成型。目前,县境内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家通信营运商,2g网络已覆盖全县、3g网络覆盖了主要乡镇,网络信号通畅,价格低廉。网络购物平台的对外搭建基本完成,居民通过开通网银便可以在网络上轻松购物,享受物美价廉的网络服务。

  (六)文化体育事业初见成效。目前我县的体育场馆和学校运动场在节假日基本对外开放,满足了全县居民的锻炼需求。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全县,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在县城也得到全面覆盖,乡镇文化站的建成,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农牧区服务业逐渐起步。全县以实施“金农”工程为重点,构建了多平台农牧区信息服务体系。以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农牧区服务业逐步起步。

  (八)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沙棘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构建了沙棘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立业电子有限公司已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县绿野特种养殖基地、县xx食品有限公司、xx酒业有限公司、立业电子有限公司、xx有限责任公司、xx食品厂等企业共申报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等22项。支持宝清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品牌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九)积极培育居民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美容美发、洗染等居民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民生服务业,居民生活丰富多彩。

  (十)积极推进福利中心养老服务体系。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利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敬老院养老机构接受安置城镇“三无”老人、农村“五保”人员的,县财政按规定标准将其生活、医疗等补助经费转入敬老院,用于支付其生活、医疗、照料服务等所需费用。建立敬老院运行经费、护理人员工资、五保老人保障标准增长机制。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4

  XX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前景光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潜力十足,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全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区是全市唯一农业区,幅员辽阔,占市区总面积的43%,农村人口占比超过70%,经过多年的培育,XX区的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但目前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群众的发展需要,从长期来看,必须走出一条高附加值、高度市场化的路子来。因此,我尝试以我区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切实的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建议,为XX人民发展致富提供一个新方向。

  调研主要通过电话沟通、面谈、实地走访的方式展开,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国内政策文件和电商发展经验作为参考。

  一、发展现状

  一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产业架构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方面,区内目前已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位于XX汽车城2号楼,总建筑面积6365平方米,拥有O2O展厅、综合服务区、创客空间、电商办公区、物流仓储区、生活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基地企业辐射全区O2O基层服务站58个,辐射58个村,辐射率100%。区内现有快递收发网点17个,城区已达到全覆盖。全区自建电商销售平台6家,其中5家进行农副产品销售,1家进行农资产品销售。产业架构方面,我区拥有自建网络平台的企业有6家,“XX果蔬商城”、微信小程序依托7000平自建XX果蔬交易市场,实现O2O线上线下联动销售;“XX”品牌销售米面杂粮及生活用品,在我区拥有生产基地,粮食产品通过有机认证、欧盟认证等多项检测认证;“电商XX”app是由我区孵化基地运营方XX集团开发打造,服务基地企业的综合线上销售推广软件;“XX网络”平台结合PC端网页及微信服务号、小程序等多种功能的电商平台,整合广告、新闻、公益、果蔬特产销售等多项应用功能;“XX肥业”主要进行肥业、生物技术服务及产业周边商品的批发及零售销售;“绿源沣都”网站与微信商城以我区XX镇当地丰富的特产为销售主体开展线上推广。

  二是电商发展氛围形成,产生一定经济效益。一方面已举办了两届“绿色XX、健康XX、时尚XX”为主题的电商文化节,通过各项活动进一步推介电商企业。另一方面为企业持续举办“青年创业”“电商助残”等特色培训班,分门别类地开展电子商务基础、操作及能力提升培训,组织电子商务培训14次,累计培训学员千余人,加快培养一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电商带头人队伍。第三利用本地各类媒体平台,及时总结推广电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发展电子商务营造良好氛围。全区2016年9月电商基地挂牌运营起至2017年末电商交易额X亿元;2018年电商交易额X亿元;2019年电商交易额X亿元,年平均带动就业人数X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流成本较高,包装运输折损量大。我区收发物流总量不高,快递网点集中在主城区,物流仅能到达乡镇政府所在地,普通网购快递、物流下行困难,时效长;主要特产为果蔬、杂粮、酒类、禽蛋及肉类等可食用生活物资,快递包装不足以保护商品、暴力运输导致产品受损,且酒类、油类等液体易燃产品运输路径受限,远途空运不允许发送;果蔬、肉类等生鲜产品保质期短,不易于储存,快递由东北发往全国运输周期长,果蔬肉类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受冻受热都易发生质变,现缺少冷链物流;米面杂粮体积大质量重,运输费用过高,增加销售成本。

  二是品牌散特色少,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区内果蔬资源丰富,有些农产品质量均优于周边县区,但取得绿色、有机等相关资质认证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并不多,且生产标准各不相同。个别乡镇的知名特产存在多个注册商标,合作社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导致品牌市场知晓率低、品质没有保障且有杂牌产品冒充我区特产充数等情况。如双榆小米这一个品牌,注册相关商标有20多个,没有统一品牌引领。区内电商销售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农产品,没有形成多元化、叫得响的深加工产品,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利润空间有限,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比较优势。

  三是销售方式简单,线上发展带动力弱。少数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发展思路局限,仅在微信朋友圈上进行简单的广告宣传,在客服、售后、包装、运输等环节均存在盲点,开展线上销售活动的随机性大,不符合现在市场的竞争要求。不能够达到生产、加工、销售的模式化和标准化。企业间资源对接共享少,缺乏拓展市场的主动性。且单凭一己之力去推广难度大、花费高、效果不明显,发展规模多停留在小而单一的层面上,产业的线上带动力薄弱。

  四是对外合作有限,平台主体影响力小。目前全区电商主体主要以本地销售为主,一些较为成熟的企业主体,能够借助多年的经营渠道销售产品,但通过平台获得的订单少,仅有个别电商企业与国内大型的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并且只是仓库寄存,没有搭建起在大型平台的区域品牌;自建平台时间短,宣传推介也限于区域内和经营者的社交圈,范围十分有限,没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调查结果来分析,XX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前景光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潜力十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物产丰富,农产品潜力巨大。XX区耕地、林地、草原和湖泊均有一定的规模,比如发展中药材、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都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二是群众期望,发展致富劲头足。农村人口不富裕,且普遍不愿远离家乡打工,在家又没有特殊的技能,迫切期望借助互联网的快车,尽快发展致富。三是政策导向,消费“下沉”导向明显。物联网建设、5G应用、加快建设农村电商网点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逐年加大,随着模式日趋成熟,农村发展将离不开电商经济。

  下面是对改善我区电商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转变物流运作方式。物流发展延伸与快件流量成正比,优化产业布局,既要推进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和配送网点建设,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加密网点、设立代办点。同时,也要以时间换空间,采取在市内物流园区租赁仓库,将全区特色产品按照订单规模入驻,给予适当补贴,统一发货,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额,拥有较大的快递流量,物流网点的延伸难度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高的难题将得到解决。再者,由政府牵头,争取国家电商示范县政策,积极运用政策与淘宝、京东等平台达成协议,将我区产品纳入大型平台仓储物流中心,缩短物流距离,减少管理成本。

  二是推进“XXX”品牌建设。整合优势产业,发挥优质农产品优势,统一打造并推进“大福同”品牌线上运营。聘请专业团队,借助短视频、直播、第三方销售平台开店等多种方式,帮助本地企业、个人产品扩大销售宣传。与MCN机构合作,着力培养培训培育本地网红经济,形成产品上行销售影响力。加强产销对接,整合一批有资质、有规模、有资源、有先进意识的本土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当地的优势产业,建立行业知名度及品质认可度,实现产业上行,走出去的目标。

  三是加强对外平台合作。充分解放思想,深挖自身潜力,依托国家发展政策资金支持,以及淘宝、京东等一线电商平台市场布局需求,积极加盟入驻。从健全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入手,加强规划引导,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形成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农产品;加大开设网店推广力度,特别是支持企业入驻大型平台;定期举办官方网络直播售货,带动网红直播销售,通过眼球效应刺激消费,持续拉动本地农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额双提升。

  四是开展多元电商培训。聘请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分层次电商专业课程及技能运用培训。利用“线上培训”,“云端授课”等便利的方式加大电子商务先进经验推广。组织到大型电商基地和平台运营机构参观学习,与先进地区建立联系,带动官方和民间交流合作。提升创业意识,培养一批懂理论、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网商”队伍,带领农民进入电商销售的红利时期。

  五是创新电商销售模式。利用XX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季节性生态旅游销售模式,将体验式采摘和网上直播采摘结合,在生态游的同时,一键下单,将产品直接送达客户家门口;承办和参加各类网上电商展会及活动,借助行业内渠道,拓宽经纪人销售模式;依托实体大户带动电商壮大,利用现有线下渠道推广使用电商平台,以线下资源培育线上,最终实现线上反哺线下。

  六是突破传统产品体系。提升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延长产品保质期,比如,东北地区鲜食玉米深加工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充分利用东北农闲季节长的特点,扶持手工艺加工产品,鼓励当地能人开设小微企业进行开发,比如精品特色木工、手工编织、手工刺绣、毛纺制品、平安福文创产品综合开发。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5

  5月中旬,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市农办会同市农林局、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在去年年底调查10个乡镇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另外10乡镇街道和37个不同区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和不同发展模式的行政村,采取听、问、看、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逐个进行实地摸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调查情况来看,广大干部群众能积极探索发展路子,推陈出新,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近五年来,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苦苦扮演着“一级政府”的角色。

  1、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人干事”的重要保障。从我国目前现行的行政体制来看,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不在政府地财政预算之内,无固定的运作经费来源。从调查情况来看,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主要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对确保村里工作人员思想稳定、提高工作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安全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钱办事”的重要来源。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合作医疗和各类创建等项目,虽然上级有部份的配套资金,但杯水车薪,还要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开支,确保了村级组织的运作和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3、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税费改革后,农户农业生产支出越来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费用,但进行必要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必须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万元左右,从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生产。

  4、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如xx村、xx村等集体经济强村,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

  从20xx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共列入xx个村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xx万元,与20xx年的xx万元相比,增长xx%;所有者权益xx万元,比20xx年的xx万元相比,增长xx%,扭转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下降的局面。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xxxx万元;当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补偿)按村组分,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全市当年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个,占村总数的33.81%,比2004年多1个,连续二年出现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减少的现象。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①村级经营收入9267万元,占总收入的43.22%;

  ②发包及上交收入3791万元,占17.68%;

  ③村投资收益445万元,占2.08%;

  ④其他经济收入7937万元,占37.02%。另外,各级的补助收入7250万元,未计入总收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集体经济总体上体现出北强南弱、近郊村优于远郊村、平原优于山区的特点。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比较突出。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如,xx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含土地征用费)达1588余万元,而xx村、xxx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元。

  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20xx年各种财政配套补助xx万元,村社均xx万元,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甚至出现了大部分村所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当年实际收入相差甚远的虚假情况。

  4、钢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级组织不堪重负。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设施、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钢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级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集体经济本身薄弱的村级组织来说,实在难释重负。另外,部份农民群众集体意识不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拖欠、拒交应交费用的现象滋生,无疑又给村级组织增添了不该有的负担。

  5、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村级组织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关的物权回报。如,在农村饮用水、电网改造等方面的费用,都要由村级组织负担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后,物权和收益由水、电等相关部门所有,无形之中使村级资产化为乌有。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6

  今年以来,我镇服务业发展切实抓住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统筹发展,全镇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新的增长。

  一、今年以来发展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2月份,我镇完成服务业纳税营销196865万元,同比增长99.92%,占年计划目标的116.87%;完成国地两税5712.04万元,同比增长39.86%;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6206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80.46%,其中,完成经营性投入5550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55.5%。从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我镇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增长速度较快,基本达到或超过了进度要求,这主要得益于新引进公司的快速见效。其中新引进的3家运输公司预计今年可新增销售15000万元,新引进的3家贸易公司可新增销售8个亿;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派克贸易有限公司可比去年增加销售3亿元。在抓好现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还大力抓了招商引资,目前,有xxx销售公司、汽车4s专卖店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保证了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按照年初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我镇对重大项目高度重视,专人负责,层层落实,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1、大合速二期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1)、登山步道。总长874.9米,已于6月份全部完工。

  (2)、部分别墅。其中三栋别墅总建筑面积906.22平方米,土建全部完成,已转入外场施工,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道路、绿化、装潢,并交付使用。

  (3)、汽车通道。该通道连接尚书湾和安定寺,总长6800米,计划于月底前全部完工,沟通删节号景区。

  (4)、会议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xx十八湾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项目相关规划图纸正在设计中,计划于明年2月份启动建设。

  2、xx生态休闲农庄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13059万元。目前,大棚主体、内部各功能区工程建筑已基本完成,内部设施正在调试之中;道路路面沥青摊铺也已结束;外场绿化正在加紧施工中,已铺设草坪砖9000平方米;山体瀑布工程已全部完工;服务员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相关手续也正在加紧办理之中。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9月5日由xxx专门召集有关部门在xx召开协调会,对资金、工程进度及相关手续办理进行了专题协调。整个项目计划在明年10月份竣工,并投入运行。

  3、环镇北路商贸街店面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2XX万元。目前,该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外墙装饰已全部结束,外场绿化施工正在紧张施工中。同时,已开始招租拍卖准备工作。全部工程计划明年10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

  4、集镇1号拍卖地块。该项目位于集镇环镇西路与人民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74亩,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由市富安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一期占地4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售楼筹备处也正在建设中。

  三、服务业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镇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主要为:一是地处远郊,服务业受城市辐射的影响较小,长期以来处于一个相对局限的范围内发展,发展服务业人气不足;二是由于园区建设还未达到一定的规模,园区建设的带动效应、小城镇建设的集聚效应、十八湾生态修复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未体现,镇区人气聚集度不高,制约了三产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三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进一步严格控制,同时,资金的不足也制约了物流园的启动建设等等,似的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7

  为深入了解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提出有助于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区政协科经委在分管副主席带领下,于近期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赴区现代商贸业发展办公室听取了我区商贸业发展的专题汇报,召开相关座谈会,邀请区发改局相关领导对我区现代服务业作通报说明,并结合前阶段实地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区政府坚持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职能部门和镇街的共同努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年上半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7.75亿元,增长1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1.5%;三产投资结构得到调整,今年1—8月份,全区限额以上服务业完成投资74.6亿元,占全区限额以上总投资的76.83%,服务业投资成为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9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1-7月提高1.4个百分比。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5.47亿元,同比增长10.5%、旅游业也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增加旅游收入12.38亿元,同比增长18%。总体来看,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后劲十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条件,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今年以来,区政府先后完成了《xx区服务业发展规划》、《xx区都市休闲区发展规划》、《xx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xx大道、104国道沿线“退二进三”及专业市场整合提升规划和xx市xx区商贸流通与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编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xx区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及《xx区xx年度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提出优化市场环境、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措施,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合理部署,服务业重大项目不断推进

  积极探索并实施“退二进三”政策,黄河皮革、泰恒建材城、天宇高邦、美福食品等企业的“退二进三”工作重点推进,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调整,现代服务业被提到优先发展地位;采取多项措施盘活现有存量资源,着力对xx家具市场和xx装饰材料市场进行改造和提升,逐步形成以“家”为主题的专业市场;紧紧抓住xx新城崛起有利时机,加快站前商贸区、新城中心商务区、总部经济园、大西洋购物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进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实施都市休闲旅游项目,茶山文化一条街立面改造已完成,塘河文化主题公园完成投资额5635万元,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启动大学科技园、xx文化创意园等前期工作,潘桥物流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现代服务业态不断丰富化、多样化。

  (三)多措并举,招商推介力度不断加强

  转变政府职能,采用各种措施方法,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南湖、站前等已有6个地块完成出让或正在签订预申请协议,出让金达41多亿。南湖城市综合体商业部分拟引进华润万象城,打造国内一流地标性大型商业综合体。从近年招商工作情况来看,现代服务业在招商引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引进的项目产业结构也更趋合理。

  (四)利用优势,服务业集聚示范作用不断形成

  利用xx的产业特色,充分发挥服务业的集聚示范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和优势项目申报省级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争取服务业省级重点项目引导资金,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xx总部经济园被列入首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森马集团的营销模式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十大创新示范企业,华中科技大学xx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被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引领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品牌化。

  二、存在问题

  一是服务业规模小,结构差。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仅为35%,列全市倒数第二,远远低于全省43.1%和全市44.1%的平均水平。据税收统计,当前我区服务业企业除几家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分离缴纳的税金稍具规模外,其余企业大多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领域不宽,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全区获得市级以上商号的企业仅“一鸣”蛋奶一家,纳税在一千万以上的企业仅2家,纳税三百万以上的企业也仅9家。从我区服务业内部结构来说,目前仍然以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农贸市场、超市等为主,现代服务业相对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不够,全区纳税50万以上的企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只占29%,比例明显偏低。

  二是城市化进程慢,相关配套落后。近年来,我区虽然将城镇建设列为工作重点,出台系列措施,以攻坚的态势全力推进,但总体上看,城市化进程依然缓慢。由于规划前后沿承、贯通不够,以及一些规划变动调整过大等原因,给一些项目的进展、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工作造成了难度,“有区无城”的状况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同时,人口的集聚问题、产业的支撑问题也给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大的服务业,因相关配套设施缺乏,致使发展缓慢。如xx新城建设步子慢,大西洋购物中心等服务业仍处在不温不火之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政策扶持不够,投入少。对于服务业各个行业项目的推进力度不大。吹台山等旅游项目没有得到大发展,大罗山违章建筑、生态保护等工作依然不能有效解决;当前潘桥国际物流中心、南湖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因规划调整、土地限制等原因推进困难;大学科技园因相关规划交叉影响,目前仍在协调过程中;崎云度假村、仙岩大酒店因土地政策落实不到位,无法进场施工和挂牌。对外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的政策比较滞后。现有政策在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作用欠佳,尤其是用地、减税等手段不灵活,对企业主、商家的吸引力不够,如德邦物流企业因缺乏优惠的政策支持而改变在xx设立区域总部的设想。引导资金相对较少。今年上半年,区政府出台了《xx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每年投入一千万用于专项奖励,但与庞大的服务业项目相比,与周边兄弟县市区的投入相比,扶持资金显然不够。

  四是管理体制不完善,效果欠理想。据调查,目前牵头管理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有好几个部门,其中,现代商贸服务业办公室、发改局、经贸局等部门分别承担现代服务业的某些管理职能,“多头管理”的格局造成一些项目规划调整难、审批手续繁琐、项目施工进展缓慢等,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

  三、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思路

  (一)以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为抓手,加快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需要人口的集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强劲的产业支撑,而强劲的产业支撑来源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区域发展。城市中心区要加快安置房、经济适用房、优质商品房等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中心、“两馆四中心”、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以xx城市中心商务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扶植商务楼宇经济发展,努力培育若干座税收超亿元楼宇;以大西洋购物中心为依托,全力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着力形成高端商贸服务区。加快新火车南站建设。通过沿中央大道两侧商业地块开发,并与xx新城商务区相连接,全力打造站前综合商贸区。积极营造“沿山、沿路、沿河”的服务业发展带。通过沿温瑞大道、104国道、xx大道、轻轨1号线等交通要道老市场的改造提升和新市场的规划新建,形成现代商贸集聚带;依托塘河、大罗山等山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带。同时要积极加强各镇街配套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强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发展,全力推进我区现代服务业从面到点的提升。

  (二)以实施“优二兴三”战略为重点,力促现代服务业大提高

  我区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区,传统工业低小散特点明显,高污染、高耗能严重。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实施“优二兴三”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借助xx市大学科技园平台,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按照禁止一批、淘汰一批、控制一批、鼓励一批的原则,着重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进行淘汰,并通过科技、研发的方式对某些基础好的企业进行再改造、再提升与再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努力形成以“创新、创意、创业”为主题,以科技、研发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促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使工业、服务业双剑并举、两轮驱动。

  (三)以促进内部结构调整为动力,速推现代服务业大提升

  服务业内部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区服务业基本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新兴的服务业比例极低,结构相对失调。因此,区政府要出台措施,采取“分离发展一批、引进移植一批,整合提升一批”的方式,着重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方面做更多积极有效的探索。要围绕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推进现代商贸业、都市休闲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推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楼宇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要着力对传统的服务业进行质的提升。通过对传统服务业,如餐饮服务业等,融入新的、时尚的服务元素,增强其企业竞争力,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品牌建设,工商、质监、发改等有关部门要制定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积极推进品牌培育工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效应,不断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

  (四)以创新政策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服务业大平台

  一个完善的、优惠的政策是吸引投资,促进项目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服务业得以发展的强大动力。区政府要在前期制定一系列规划、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有关政策,特别是要逐步对现代服务业的每一行业进行政策上的扶持。根据当前商贸业发展的情况,要建立商贸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要求,列入区重点商贸业建设项目、先进业态项目和商贸企业设施改造、电子商务等项目奖励,培育组建若干个大中型连锁企业集团;积极探索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加大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总部经济园的后续管理力度,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大平台;要灵活出台有关服务业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对重点领域的服务企业,按其缴纳的税额,酌情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要在服务业用地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融资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要通过策划高峰论坛、推介会等形式,向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宣传推介xx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的力度。要科学灵活地利用民间资金,适当参与到我区旅游休闲行业建设中来,在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休闲经济的发展。

  四、具体意见建议

  (一)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目前,区商贸开发办是我区商贸业开发建设的责任单位,但因人手不足,编制不够,给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因为区经济协作办、发改局、经贸局、外经贸局等部门分别承担着我区商贸发展的部分职能,客观上造成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形成合力,根据实际,建议区委区政府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本次机构改革有利契机,将有关部门中的相关科室进行合并整合,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正科级部门,集中管理职能,加大协调力度。

  (二)完善解决有关规划的制定与落实问题

  一个完善、科学的规划是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建议区政府要在已有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调好有关规划的制定与落实问题。首先要加快对《xx区商贸流通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编制的验收与实施,加快对我区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并注重在各功能区规划修编时能充分融合商贸业和商贸网点的规划。其次是要抓紧做好梧白片三个规划的有机整合,即xx区梧田片xx大道、104国道沿线“退二进三”及专业市场整合提升规划,大学科技园规划和梧白功能区规划,明确大学科技园的定位,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科学合理地编制重点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潘桥国际物流基地是我区现代服务业中一项重大的内容,随着我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的显著提升与xx大都市建设的迫切需求,建设一个融货运与配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园区是符合发展趋势的明智决定。根据规划要求,打造国际性物流基地需要2300亩用地,但目前,由于规划调整原因,原用于物流园区建设的1320亩土地因部分调整为商住用地和农房集聚改造项目,剩余的650亩土地(含农用地120亩)无法满足国际物流园区的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区政府争取年底前落实120亩农转地,尽快使一期项目上马施工,并在保证一期用地650亩的基础上,从物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西面大片闲置地的资源,将其确定为二期用地,将陈蕉路以南、过境路以北、站东路以西、铁路以东的原规划中的800余亩市场用地确定为物流基地的三期用地,从而为打造浙南一流的物流基地,满足物流园区未来发展作积极准备,避免出现“零打碎敲”的xx现象。

  南湖建设地块是我市未来城市的次商圈,对周边区域商贸的带动与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通过走访街道、部门,拜访相关专家后,了解到南湖建设地块的整体规划布局在去年底已基本完成,但近期又要作较大的调整。关于调整中的规划布局是否更具科学合理等热点问题,有关方面争议很大。因此,建议区政府在尽全力打造高品位的华润万象城的同时,要慎重考虑南湖地块的整体规划布局问题,要尽量体现规划的严肃性;要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在认真、周密地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科学定位,确保南湖城市综合体能健康、顺利地发展。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8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章岳定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区农业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以及转塘、留下、三墩、双浦等镇街和近20个行政村,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了包括区人大代表在内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预定的工作目标。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20xx年开始连续8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累计投入金额1、36亿元,有效确保了行政村的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长效管理和农村河道保洁的经费保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河道路网环境卫生清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积极落实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xx年安排资金856万元支持11个村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

  20xx年开始,区政府制定实施三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xx年对龙坞茶镇10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整治建设,20xx年又启动周浦片5个村、三墩镇2个村的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周浦、袁浦小集镇综合整治也带动了三阳等7个村的整治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农村土地流转。

  从今年年初开始,在三墩、双浦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约2.52万亩,并已引进两家规模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现代产业园的引进带动,将提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现有房产的潜在价值与经济收益,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四)启动整村连片搬迁。

  近年来,区政府花大力气、大手笔对双浦、三墩部分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着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平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西湖大学、云谷产业园、云谷国际公学等项目已经确定落户山联村和双桥村,铜鉴湖景区打造和双浦新区建设将覆盖铜鉴湖村、浦塘村等。通过整村搬迁后大项目的引进,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当前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部分村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收支难以平衡;村集体负债,“刚性”支出在不断增长;增收来源乏力,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支难以平衡。

  20xx年全区36个行政村村集体可分配收入约6292.9万元,平均每个村约174.8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下有3个村,最低的双浦桑园地村25.1万元。50万元至100万元有10个村,100万元至200万元有8个,200万元至300万元有12个,300万元以上有3个,最高的留下东穆坞村732.02万元。20xx年村级集体总支出约8842.03万元,村均支出约245.6万元,27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总额3132.5万元,平均赤字约87万元。20xx年区级财政投入村集体补助资金4298.48万元,平均每村获得补助收入约119万元。依靠较高的财政补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绕城等10个村仍收不抵支。预计20xx年全区36个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20xx年有所降低,约为5507万元,但总支出较20xx年将出现较大增长,约为9839万元,预计将有33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金额4332.4万元,其中21个村在加上补助收入的情况下仍收不抵支。

  (二)村级集体组织“造血功能”相对不足,收入来源单一。

  一是政策因素对村集体收入影响较大。房屋、土地租赁收入普遍为各村集体的主要收入。但随着近年来土地、规划等政策的调整与收紧,原先部分村“打擦边球”搞违建提高集体收入的行为难以为继,部分村集体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甚至出现负债难还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了村集体组织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值增值缺乏有效途径。大部分村拓宽经营渠道发展的能力不足,自我营收能力较弱;有些村有资金却因缺乏有效投资的渠道和方向,难以实现资金向资产的转变。

  三是项目落地较为困难。根据《杭州市区村级留用地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村集体可预支15亩留用地指标,但该指标绝大部分村都未能落地;双浦地区被划为杭州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各村在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招引企业等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极大。

  (三)村级集体组织“刚性”支出逐年增加,村级运行压力增大。

  一是村级日常支出负担加重。村集体经济除承担村组织的管理运转费用外,还需要承担本村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公益福利事业的供给,各项开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部分村因账上无钱导致村干部工资长期无法发放的情况。20xx年36个村总支出较20xx年增长约10.1%,预计20xx年较20xx年增长11.3%。

  二是长效管理支出大大增加。美丽乡村建设后,村庄环境面貌大大改善,而需要开支的公益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路灯电费等费用也大幅度上涨。据了解,转塘外桐坞村的长效管理费用支出从风情小镇打造以前的每年41.5万元上升到20xx年的156万元,是原来的3.7倍;三墩2个村美丽乡村建成沥青路面24万方,公共绿化面积25万方,庭院河道绿化35.5万方,路灯1746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38个,仅靠村自身将难以维持长效管理的费用支出。

  三是村级债务负担过重。20xx年共有25个村背负债务,累计负债7972.2万元、村均318.8万元。沉重的债务也带来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转塘何家村债务总额1000余万元(含部分预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50余万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仅约50万元。

  (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

  一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撤并后存在“并村不并账”问题,村里大部分经营收益仍归老村(组)所有,新村村集体大多无经营收入,只能靠补助收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更是“小马拉大车”。

  二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物业租赁等方面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

  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不少村干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

  特别是近几年来,区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

  三、对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发展观念,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事关我区“三全”目标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中央有要求,农村有需求,农民有呼声,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到底。

  二要明确目标。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杭州拥江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让今天的短板变为今后的强项,让当下的价值洼地变成未来具有独特优势的聚宝盆,让绿水青山同时拥有金山银山,让美丽乡村成为西湖最耀眼的明珠。以此为目标,要精心制定新时代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任务,选准发展路子。要认真分析每个村的发展条件和特色优势,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

  三要精准施策。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农村群众诉求,提出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当前我区已大部分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相关部门和镇街要及时转移工作重点,调整工作方式。在工作精力上,适时从整治建设转移到产业发展上;在帮扶方式上,要从单一财政扶持转变为政策、财政、智力等综合施策上;在工作主体上,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组织自治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性。

  四要强化指导。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部门、镇街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部门和企业联村结对等制度,持续对各村进行指导与帮扶。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向各村提供切合实际,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准指导,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拓宽发展思路,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要整合资源增收。深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旅游全域化发展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区化标准统一规划布点各村设施配套,切实为村集体发展旅游、服务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空间支持。要指导各村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产等,发展生态游、故地游、创意农业、民宿休闲等产业项目。如龙坞茶镇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日前已顺利通过省旅游局4A级景区旅游资源评估。要积极鼓励指导村集体充分利用4A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发或者参与开发西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小吃游、乡村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让村集体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村集体在发展“龙坞旅游”中有所作为、大有收获。

  二要依托项目增收。要加快双浦新区建设进度,积极招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显、环境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要切实加快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稳妥做好后续几万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尽快形成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要挖掘潜力增收。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契机,加快对村级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强商业综合体能力,着力实现业态转型,提高村集体收入来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

  四要合作发展增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景点打造、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预支留用地指标的落地政策,及时调整布点规划,努力实现指标落地。对各村现有被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区政府要制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建设政策,按照每个村规模大小,允许相应的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布局,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又减少土地浪费。要注重发挥“一事一议”的作用,对于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一事一议”“几个一点”的办法,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帮助村集体突破政策瓶颈,拓宽增收渠道。

  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丽乡村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和反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镇两级对村级的专项投入和各类补助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快制订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制定补助标准,明确经费投入来源,确保长效管理落实。

  三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强与市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区内超龄农民视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征地农民,允许一次性缴纳养老经费,享受职工基本养老金。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绿化保洁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经费体系,减轻区级财政与村集体的开支负担。

  (四)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一要规范“三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资”平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推动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村民监督。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逐步合并村级账目,加大村集体资金资产融合力度。要加强对已有留用地开发建设的村的监管力度,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增收。

  二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立足区内实际,突出增收特色,指导各村集体组织提炼总结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着力形成适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强农村集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先进村集体“现身说法”,努力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要防范风险,建立村级债务化解机制。要严格落实债务化解责任制,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健全举债申报审批制度、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坚决防止盲目举债,严防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同时要加大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积极利用好省市区财政扶持化解村级债务的各项政策,采取有效举措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着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对何家村等负债特别重的村,要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尽快帮助解困。

  (五)加强基层建设,加快农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

  一要强班子。加强对村“两委”班子领导发展集体经济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适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

  二要抓考核。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要重自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罚举措,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转变生活观念,消除乱扔垃圾乱吐痰等陋习,减少村级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负责”的观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9

  通过调查结果来分析,XX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前景光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潜力十足,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

  XX区是全市唯一农业区,幅员辽阔,占市区总面积的43%,农村人口占比超过70%,经过多年的培育,XX区的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但目前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群众的发展需要,从长期来看,必须走出一条高附加值、高度市场化的路子来。因此,我尝试以我区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切实的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建议,为XX人民发展致富提供一个新方向。

  调研主要通过电话沟通、面谈、实地走访的方式展开,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国内政策文件和电商发展经验作为参考。

  一、发展现状

  一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产业架构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方面,区内目前已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位于XX汽车城2号楼,总建筑面积6365平方米,拥有O2O展厅、综合服务区、创客空间、电商办公区、物流仓储区、生活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基地企业辐射全区O2O基层服务站58个,辐射58个村,辐射率100%。区内现有快递收发网点17个,城区已达到全覆盖。全区自建电商销售平台6家,其中5家进行农副产品销售,1家进行农资产品销售。产业架构方面,我区拥有自建网络平台的企业有6家,“XX果蔬商城”、微信小程序依托7000平自建XX果蔬交易市场,实现O2O线上线下联动销售;“XX”品牌销售米面杂粮及生活用品,在我区拥有生产基地,粮食产品通过有机认证、欧盟认证等多项检测认证;“电商XX”app是由我区孵化基地运营方XX集团开发打造,服务基地企业的综合线上销售推广软件;“XX网络”平台结合PC端网页及微信服务号、小程序等多种功能的电商平台,整合广告、新闻、公益、果蔬特产销售等多项应用功能;“XX肥业”主要进行肥业、生物技术服务及产业周边商品的批发及零售销售;“绿源沣都”网站与微信商城以我区XX镇当地丰富的特产为销售主体开展线上推广。

  二是电商发展氛围形成,产生一定经济效益。一方面已举办了两届“绿色XX、健康XX、时尚XX”为主题的电商文化节,通过各项活动进一步推介电商企业。另一方面为企业持续举办“青年创业”“电商助残”等特色培训班,分门别类地开展电子商务基础、操作及能力提升培训,组织电子商务培训14次,累计培训学员千余人,加快培养一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电商带头人队伍。第三利用本地各类媒体平台,及时总结推广电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发展电子商务营造良好氛围。全区2016年9月电商基地挂牌运营起至2017年末电商交易额X亿元;2018年电商交易额X亿元;2019年电商交易额X亿元,年平均带动就业人数X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流成本较高,包装运输折损量大。我区收发物流总量不高,快递网点集中在主城区,物流仅能到达乡镇政府所在地,普通网购快递、物流下行困难,时效长;主要特产为果蔬、杂粮、酒类、禽蛋及肉类等可食用生活物资,快递包装不足以保护商品、暴力运输导致产品受损,且酒类、油类等液体易燃产品运输路径受限,远途空运不允许发送;果蔬、肉类等生鲜产品保质期短,不易于储存,快递由东北发往全国运输周期长,果蔬肉类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受冻受热都易发生质变,现缺少冷链物流;米面杂粮体积大质量重,运输费用过高,增加销售成本。

  二是品牌散特色少,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区内果蔬资源丰富,有些农产品质量均优于周边县区,但取得绿色、有机等相关资质认证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并不多,且生产标准各不相同。个别乡镇的知名特产存在多个注册商标,合作社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导致品牌市场知晓率低、品质没有保障且有杂牌产品冒充我区特产充数等情况。如双榆小米这一个品牌,注册相关商标有20多个,没有统一品牌引领。区内电商销售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农产品,没有形成多元化、叫得响的深加工产品,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利润空间有限,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比较优势。

  三是销售方式简单,线上发展带动力弱。少数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发展思路局限,仅在微信朋友圈上进行简单的广告宣传,在客服、售后、包装、运输等环节均存在盲点,开展线上销售活动的随机性大,不符合现在市场的竞争要求。不能够达到生产、加工、销售的模式化和标准化。企业间资源对接共享少,缺乏拓展市场的主动性。且单凭一己之力去推广难度大、花费高、效果不明显,发展规模多停留在小而单一的层面上,产业的线上带动力薄弱。

  四是对外合作有限,平台主体影响力小。目前全区电商主体主要以本地销售为主,一些较为成熟的企业主体,能够借助多年的经营渠道销售产品,但通过平台获得的订单少,仅有个别电商企业与国内大型的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并且只是仓库寄存,没有搭建起在大型平台的区域品牌;自建平台时间短,宣传推介也限于区域内和经营者的社交圈,范围十分有限,没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调查结果来分析,XX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前景光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潜力十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物产丰富,农产品潜力巨大。XX区耕地、林地、草原和湖泊均有一定的规模,比如发展中药材、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都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二是群众期望,发展致富劲头足。农村人口不富裕,且普遍不愿远离家乡打工,在家又没有特殊的技能,迫切期望借助互联网的快车,尽快发展致富。三是政策导向,消费“下沉”导向明显。物联网建设、5G应用、加快建设农村电商网点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逐年加大,随着模式日趋成熟,农村发展将离不开电商经济。

  下面是对改善我区电商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转变物流运作方式。物流发展延伸与快件流量成正比,优化产业布局,既要推进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和配送网点建设,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加密网点、设立代办点。同时,也要以时间换空间,采取在市内物流园区租赁仓库,将全区特色产品按照订单规模入驻,给予适当补贴,统一发货,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额,拥有较大的快递流量,物流网点的延伸难度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高的难题将得到解决。再者,由政府牵头,争取国家电商示范县政策,积极运用政策与淘宝、京东等平台达成协议,将我区产品纳入大型平台仓储物流中心,缩短物流距离,减少管理成本。

  二是推进“XXX”品牌建设。整合优势产业,发挥优质农产品优势,统一打造并推进“大福同”品牌线上运营。聘请专业团队,借助短视频、直播、第三方销售平台开店等多种方式,帮助本地企业、个人产品扩大销售宣传。与MCN机构合作,着力培养培训培育本地网红经济,形成产品上行销售影响力。加强产销对接,整合一批有资质、有规模、有资源、有先进意识的本土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当地的优势产业,建立行业知名度及品质认可度,实现产业上行,走出去的目标。

  三是加强对外平台合作。充分解放思想,深挖自身潜力,依托国家发展政策资金支持,以及淘宝、京东等一线电商平台市场布局需求,积极加盟入驻。从健全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入手,加强规划引导,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形成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农产品;加大开设网店推广力度,特别是支持企业入驻大型平台;定期举办官方网络直播售货,带动网红直播销售,通过眼球效应刺激消费,持续拉动本地农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额双提升。

  四是开展多元电商培训。聘请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分层次电商专业课程及技能运用培训。利用“线上培训”,“云端授课”等便利的方式加大电子商务先进经验推广。组织到大型电商基地和平台运营机构参观学习,与先进地区建立联系,带动官方和民间交流合作。提升创业意识,培养一批懂理论、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网商”队伍,带领农民进入电商销售的红利时期。

  五是创新电商销售模式。利用XX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季节性生态旅游销售模式,将体验式采摘和网上直播采摘结合,在生态游的同时,一键下单,将产品直接送达客户家门口;承办和参加各类网上电商展会及活动,借助行业内渠道,拓宽经纪人销售模式;依托实体大户带动电商壮大,利用现有线下渠道推广使用电商平台,以线下资源培育线上,最终实现线上反哺线下。

  六是突破传统产品体系。提升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延长产品保质期,比如,东北地区鲜食玉米深加工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充分利用东北农闲季节长的特点,扶持手工艺加工产品,鼓励当地能人开设小微企业进行开发,比如精品特色木工、手工编织、手工刺绣、毛纺制品、平安福文创产品综合开发。

推荐访问:供销社 调研报告 情况 供销社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供销社发展方向 供销社现状 供销社基本情况介绍简介 供销社未来发展趋势 供销社总结 基层供销社情况介绍 供销社发展历程 供销社目前的现状 全国供销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