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篇

时间:2022-11-15 17: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编办等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员会机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篇

篇一: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编办等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员会机关(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1.11.08•【文号】•【施行日期】2011.11.08•【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信访局、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残联关于加

  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2011年11月8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按照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5.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6.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

  7.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与督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婚姻家庭、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

  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要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监督。

  8.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规范。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积极推广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促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相衔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结构,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健全实习督导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适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经验和做法,借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研究。促进社会工作学术团体和平台建设。加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通识教育。

  四、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9.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与我国加强社会建设的进程相适应,深入研究城乡社区、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政策

  措施。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

  10.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要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为农村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乡镇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探索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和信教群众较多的社区,可根据需要配备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民族和宗教事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1.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对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12.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取财政资助、提供服务场所等方式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制,指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3.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步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鼓励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有人员要善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14.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业、地域、身份、所有制界限,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拔、流动机制。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计划,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

  15.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普及志愿理念,强化志愿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引领,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与管理,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丰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效果。

  五、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16.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支持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

  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7.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城乡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

  18.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以党委、政府表彰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围。按照国家政策表彰奖励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群众认可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针政策和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关心支持、理解尊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六、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19.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民政部门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职能;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

  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加强社会工作行业性组织建设。

  20.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继续教育、违纪处置、职业道德规范等配套制度。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制定行业服务和管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内容纳入社会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制定和修订范围。

  21.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2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广泛分布在基层。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研究新形势

  下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的能力。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领导,在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热忱关心爱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

  

篇二: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内容包括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等方面。第一个方面,《意见》出台的背景一是上面有要求(中央)《意见》的研究制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0年中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二是“下面有需要”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需要政策支持2000年以来,民政部在实践中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也组织专家队伍进行了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与建设,开展试点工程另一方面,各领域社会工作实践中都需要政策支持党和政府主要是通过政策的形式来参与社会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氛围,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给予支持,促进人才的引进和工作的推进。第二个方面,《意见》出台的意义第一,《意见》首次明确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定义《意见》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司法矫治、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第二,《意见》的出台对于社工人才个人发展的意义,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意见》的出台,拓宽了社工人才的就业空间,为这领域社工就业、创业准备了基础和条件。《意见》的第四部分(第9-14条)讲的就是: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主要从四个层次来开发岗位:第一个层次就是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第二个层次就是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第三个层次就是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第四个层次就是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二是,《意见》的出台,使社工人才的专业地位得到了认可《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三是,《意见》的出台为社工人才进入领导干部、公务员序列打开了通道。第三,《意见》的出台,使民办社工机构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积极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意见》的出台,确立了民办社工机构的合法身份和地位,同时,社工机构可以以民办非企业社工服务中心的身份参加国家示范站和示范社区的建设《意见》指出,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意见》的出台,为民办社工机构直接申请政府的财政支持开辟了渠道,也可以获得福利彩票公益基金、党政机关事业费用等特殊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的购买将给民办社工机构创造一个良好的公益环境,拓宽融资渠道。第四,《意见》的出台为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股春风《意见》的12条规定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意见》的出台使社会工作行业的资源更加雄厚,也带动了社会资源,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公益环境。第五,《意见》的出台对党和政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党来讲,《意见》的出台,使党有了新的人才力量,有了新的从事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专业力量,有了新的党员队伍和新的党建阵地,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新的平台。对于政府来讲,《意见》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了新型的力量和视角。第三个方面,如何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第一,要明确目标《意见》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这个目标实现过程需要把握三个特征:一是政治性。坚持党的领导,保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专业性。专业性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灵魂与根本,是区别于其他人才队伍的关键所在。三是社会性。社会性是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需要充分认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当前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第二,要准确定位要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与国家总体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三是社工服务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与社会工作建设的关系。第三,要明确六项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

  ——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第四,要落实五个重点一是抓专业教育培训。二是抓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三是抓评价与激励机制建设。四是搭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五是重视政策法规建设。

  

篇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

  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5.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6.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7.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

  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与督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婚姻家庭、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要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监督。8.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规范。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积极推广社会工

  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促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相衔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结构,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健全实习督导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适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经验和做法,借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研究。促进社会工作学术团体和平台建设。加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通识教育。四、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9.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与我国加强社会建设的进程相适应,深入研究城乡社区、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政策措施。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

  10.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要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为农村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乡镇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探索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和信教群众较多的社区,可根据需要配备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民族和宗教事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1.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对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12.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取财政资助、提供服务场所等方式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更好地开

  展工作。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制,指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3.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步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鼓励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有人员要善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14.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业、地域、身份、所有制界限,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拔、流动机制。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计划,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15.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建立健全面向全

  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普及志愿理念,强化志愿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引领,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与管理,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丰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效果。五、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16.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支持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7.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城乡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社会

  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18.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以党委、政府表彰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围。按照国家政策表彰奖励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群众认可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针政策和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关心支持、理解尊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六、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19.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民政部门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职能;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加强社会工作行业性组织建设。20.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继续教育、违纪处置、职业道德规范等配套制度。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制定行业服务和管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内容纳入社会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制定和修订范围。21.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2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广泛分布在基层。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的能力。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领导,在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热忱关心爱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

  

篇四: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6.22•【字号】徐委发[2003]30号•【施行日期】2003.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徐委发[2003]30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大我市人才工作力度,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适应我市争做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发展目标的需要,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苏发[2003]11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1.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我市争做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营造一个人才智力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人才竞争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建设一支规模

  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2.总体目标。到200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1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1.79万人;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达到25%以上;全市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人才素质全面提升,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地区的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新体制。

  到2010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2.88万人;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达到30%以上;全市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6%左右;人才的拥有量、分布结构、总体水平、使用效益以及整体素质等方面有明显提高,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相适应,人才国际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以“环境一流、机制灵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产出高效”为标志的人才强市。

  二、加大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3.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将在“两个率先”中奋发有为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以增强科学决策能力、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疏通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领导干部双向交流的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大选配科技副县(市)区长等干部的工作力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积极营造优秀年轻领导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加快党政机关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并改进考试录用制度,完善

  选调制度,注重选拔年轻干部、高知识层次干部及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党政机关。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完善党政机关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干部退出和淘汰机制。重视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发展我市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造就一大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企业产权代表;建设一支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员队伍和能够监督国有资产有效运营的专职监事队伍。建立任职资格评价体系,开展经营管理者资格评定工作。

  5.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省“333工程”和我市“112人才工程”。同时,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年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供项目、资金和工作条件,把人才造就和事业平台有机地结合起来,跟踪培养3-5年。市属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单位领导班子必须配备1-2名40岁以下的青年高级人才。

  三、大力做好引进优秀人才工作6.拓宽人才引进范围。凡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具备党政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优秀才能的人员、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紧缺人才以及具有特殊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均列入我市人才引进范围。我市重点引进的人才,包括:拥有专利、发明专项技术并能实现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人才;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双学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各类国际化人才。

  7.积极引进海外和留学人才。政府设立海外人员创业专项资金,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留学人员在支柱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研发创业。出国留学人员带高新技术成果来我市开办科技开发型、科技服务型企业,凡获得国外长期居留权或已在国外办有公司(企业)的,经市有关部门核准,注册资本10000美元以上,可登记注册为外商投资企业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8.进一步提高引进人才的优惠待遇。(1)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25万元的安家补贴和不少于2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每月发给津贴补助5000元。(2)引进的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进入我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学科(技术)带头人和外省同类层次的优秀人才。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安家补贴和不少于1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在5年内每月发给津贴补助2000元。(3)引进的博士,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进入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专业人才和外省同类层次的人才,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安家补贴和1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在3年内每月发给津贴补助1000元。(4)引进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除享受上述同类人员的同等待遇和有关优惠政策外,由用人单位资助赴境外探亲往返费、境外亲属来徐探亲往返费以及参加学术交流交通费。(5)企业单位引进的硕士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由同级财政在2年内每月发给津贴补助300元;引进的具有特殊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我市六大人才高地急需的电子信息、生化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建筑等专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实用性人才,优秀的管理方面实用人才,经政府人事部门批

  准后,由同级财政在2年内每月发给津贴补助200元;受聘于政府的WTO高级专业人才,同级财政给予专项资助。

  (6)对引进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学术带头人、出国留学人员、外国专家和其他具有特殊才能的专业人才,可先到岗任职,后确认办理人事关系、人事档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可以先聘任中级以上、副高级以上技术职务,再行评审;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和紧缺专业专科毕业生来徐的,可先代理落户,再荐业择业,人事档案由人事部门管理,提供一年的免费人事代理服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引进硕士以上的紧缺专业人员,如编制已满,可先进后出;适当放宽党政机关公务员招录条件,凡紧缺专业的国家重点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由市组织、人事部门考核选录;凡自愿到县(市)、镇工作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在市区安置。

  (7)引进的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数,实行专项专报,单列下达。引进后做出较大贡献的,可提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做出突出贡献的,可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凡在国(境)外跨国公司、大企业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来我市工作后其职称可按国内相应职称予以确认。引进的人才具有国内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工资标准按用人单位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确定,高于的保留原工资待遇。

  (8)对辞职、离职或因要求流动被辞退后来我市工作的,经市人事部门核准后,可予申报办理重新录用手续,工龄连续计算。

  (9)对引进的人才及其随迁父母、配偶、子女,准予在城市落户。引进的硕士以上和副高级技术职务以上人才,其配偶的工作由人才引进单位负责安置。上述人才子女的入学问题,包括两院院士的第三代子女,由当地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其本人意愿确保优先安排。

  (10)用人单位和受聘人才确立聘用关系后,应为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

  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9.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的柔性机制。(1)对通过技术入股、承包经营、合作开发、技术咨询、项目论证、成果转

  让、承接课题、定期服务等形式来我市工作,本人不愿转移行政关系和户口的外省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其待遇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高额报酬。

  (2)对与我市签订一年及其以上工作协议的,由政府人事部门核发《工作居住证》。持证人员享受本市常住户口居民同等待遇。应聘满一年,可在本市申请办理因公、因私出国(境)手续。

  (3)对每年来我市连续工作3个月以上的各类人才,其子女入学、入托可以优惠在我市借读。

  (4)外省市科技人才个人拥有的高新技术成果,经认定后可作为无形资产,在我市参与入股投资或增资扩股投资,其作价出资的金额占注册资本比例最高可达40%。对与我市开展经济项目合作的,除按股份分利外,还可从项目第一年我市所取得的税后利润中提取10%奖励项目合作人。对在市外承担我市科研课题取得的高新技术成果,经过评估符合条件的,政府拨给部分相应经费。成果实施转化后,按科研经费(包括人才、技术等)投入比例优惠作价入股。对兼职在我市创办高新企业的,享受本规定的相应优惠政策。

  (5)对硕士以上学位或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徐实施转化或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的,政府可提供3-5万元的项目资助。

  (6)外地科技人员带高新技术成果来我市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先安排进入高新技术创业园区,并免费提供第一年的孵化场地,第二年收取场地费的30%,第三年收取40%。在同等条件下,来徐创业科技人员孵化中的高新企业可优先获得风

  险投资、融资担保、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补助及本市科技三项经费支持。其所需的技术、管理人员可在全国范围内招聘。

  10.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中小企业以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联合建立专业化的研发机构;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企事业单位设立专业工作室、科研开发基地及科技示范区;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内设立技术开发中心,实行双向合作制度。

  11.规范引进优秀人才的评鉴制度。政府人事部门应组织对引进的享受优惠待遇的重点优秀人才予以确认评鉴。

  四、重点做好现有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工作12.进一步有效调动现有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为我市现有人才提供更多的个人发展机遇和创业选择空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从社会得到的回报能够充分体现出人才的价值,把蕴藏在现有人才中的巨大能量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人才开发低成本、人才效益最大化。13.大力提高现有人才的优惠待遇。已在我市工作的具有博士学位和近3年获得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进入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及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上称号,并经评鉴确认做出贡献的人才,由同级财政按照引进人才的待遇相应给予津贴补助;有科研项目的,由单位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职称评审按照引进人才的政策实施。部省属驻徐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市政府每月给予2000元的津贴补助14.放宽部分高级专家退休政策。对具有较深专业造诣的自然科学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医疗专家,如工作需要,身体健康,本人自愿,经政府人事部门批准,退休年龄可延长5岁。

  15.突出急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对党政领导干部组织各种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凡拟任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人选,组织到国外或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短期进修;对拟进县(市)区党政班子的人选进行实地锻炼培养;对年龄较轻现任处级领导工作的人员,力争3年内全部完成本科学历的培训,部分达到研究生学历水平;依托国家重点高校,每年组织一批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选送一批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科技和管理拔尖人才赴国内重点大学或国(境)外进行培训或研修;加大公务员任职培训、知识更新培训以及提升学历教育的力度;鼓励和支持已经具有大学文化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在职攻读期间,保留工资福利待遇和职称评审资格。对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并继续在原单位工作的,由单位分别给予10000元和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16.确保人才培训经费的投入。事业单位人员培训经费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2.5%列支;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人员培训经费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1.5%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17.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设立徐州市优秀人才贡献奖,对在我市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和管理拔尖人才,由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并根据其贡献一次性给予20万元以下的奖励;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和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上及与之相当奖项的专业技术人员,除国家和省颁发的原有奖金外,同级政府按同等标准给予奖励。属于集体成果的,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奖金额不低于奖金总额的40%或主要完成人获得的奖金额不低于奖金总额的50%,主要完成人上浮1-2档工资;鼓励企事业单位对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股份制企业可从其净资产增值部分中划出一块,以股份或期权形式奖励在技术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奖励资金经税务部门核准后在所得税前列支。对品学兼优、自愿毕业后回徐发

  展的重点院校紧缺专业的徐州籍本科以上学生,由政府在学生就业后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一次性进行定向奖励。

  五、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18.完善人才公平竞争机制。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的范围;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重要的领导、技术岗位招聘制和重大科研课题、技术开发项目招标制,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9.实行人事代理制度。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国家政策性安置的转业军官和退伍战士除外)和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见习期内的机关新进人员,均应实行人事代理。逐步实行企事业单位全员人事代理制度。20.推行人才资源共享制度。除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特殊行业和重点工程项目负责人外,鼓励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犯国家和单位的知识产权及经济技术权益的前提下,兼职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等各类工作。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从市区到县(市)、镇工作的,原单位应予保留人事关系。21.加快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对成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不受学历、资历、职数限制。进一步推进职称评聘工作向非公经济组织和农村延伸。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职业资格体系。22.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在科技人员中全面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和技术要素入股等多元分配方式。企业可将年薪、利润分享、养老保险与技术入股、股份期权、风险投资等结合起来,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与经营者的考核结合起来,进一步激活分配机制。23.建立人才价格指导体系。建立人才最低工资保障线制度,政府定期公布我市人才工资薪金标准(人才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与人才必须签订正式协议,并

  经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鉴证,不得随意辞退、解雇签约人才。必须按有关规定,保证各类人才的工资福利及奖金按时足额兑现。

  24.加速推进农村乡土人才开发战略。人事部门负责农村乡土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每年选拔一次,有效期三年,实行动态管理;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乡土人才,列入市级人才库,由市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和服务;乡土人才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主要考核其实绩和能力,不受学历、资历、申报数额限制;对优秀乡土人才,可选聘到镇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25.进一步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步伐。三年内在我市建成信息化程度高、辐射苏北各地及鲁豫皖地区的区域性人才市场,形成苏北人才流动的密集区。规范人才中介市场,实行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允许民间资本、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我市境内开展人才中介服务活动,推进人才中介市场化、产业化。

  26.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包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资金投入、社会保障、人才流动争议仲裁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法律支持和援助。各单位不得自行制定与上级文件精神相违背的政策,妨碍人才的流动、使用及待遇的落实。

  27.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和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专家咨询组织。各级决策机构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实行社会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

  六、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28.增大对人才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科技人员创办的高新企业,其注册资本可以分期缴付,首期出资总额(含高新技术成果作价部分)可低至注册资本的50%,其余出资可自执照核发之日起两年内缴清。进入高新技术创业园区的,在三年孵化期内所上缴的地方性企业所得税,经考核并由同级财政审核后按等

  额补助。孵化期满经过认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的,可按新办高新技术企业兑现有关优惠政策。

  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应当对研究开发该项科技成果的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相应的经济报酬。其中,属于作价入股的职务高新技术成果完成人,根据成果价值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从项目实施起三年内,可享有不低于该比例35%的股权收益,后三年可享有不低于该比例25%的股权收益。成果完成人也可享有不低于技术股20%的股权。以技术转让方式将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应从转让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0%的部分奖励给成果完成人。自行转化或合作实施转化的,应当在项目完成投产后3-5年内,从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益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或扩股、赠股)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人员。

  科技人员所获的转让收益,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由同级财政采取列收列支的方式予以返还。

  29.加快高新技术创业园建设。创业园区的扶持重点要放在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产业上,对高科技项目的招标、引进、扶持和投资方面予以优惠。

  30.进一步加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等的建设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办科研工作(流动)站以及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软件园等。力争平均每年新增1-2个博士后工作站,每年新增博士后2-3人。市政府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100万元用于博士后科研工作,资助一批重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七、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3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成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和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32.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400万元的专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基金。县(市)区都要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人才队伍建设基金由政府人事部门统一管理,专项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等。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及个人自愿捐赠,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保证。

  33.建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考核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职责,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和企业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和年度考核,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正职、分管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的重要内容。对于在考核中人才队伍建设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本意见适用于市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本市以前有关规定凡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二00三年六月

  二十二日

  

篇五: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从细微处开讲从内心发觉感情再加上那具有感染力的声音很快便使同学进入了一个自省的状态在感恩老师的环节中王教授声情并茂的为同学们讲述着关于老师的感人的故事再从这些老师的身上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从平时的小事说起娓娓道来给同学们的们的心灵一个强烈的震撼那一个个的拥抱便是对老师的一个忏悔一声感随着感恩父母环节的进行活动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此时此刻学生们的心里一定在一次次的对自己责问对自己曾经的幼稚和荒唐而感到惭愧对面前的父母亲道歉俯身的一个鞠躬屈膝的一次下跪在此时他们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升华

  仅供个人参考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5.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6.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

  7.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与督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婚姻家庭、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会工作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要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监督。

  8.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规范。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积极推广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促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相衔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结构,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健全实习督导制度,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适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经验和做法,借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研究。促进社会工作学术团体和平台建设。加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通识教育。

  四、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9.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与我国加强社会建设的进程相适应,深入研究城乡社区、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政策措施。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10.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要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为农村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社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乡镇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探索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和信教群众较多的社区,可根据需要配备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民族和宗教事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1.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对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12.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取财政资助、提供服务场所等方式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制,指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务机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3.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步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鼓励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有人员要善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14.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业、地域、身份、所有制界限,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拔、流动机制。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计划,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

  15.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补充力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量。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普及志愿理念,强化志愿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引领,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与管理,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丰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效果。

  五、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16.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支持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7.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城乡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

  18.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以党委、政府表彰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围。按照国家政策表彰奖励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群众认可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针政策和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关心支持、理解尊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六、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19.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民政部门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履行好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职能;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加强社会工作行业性组织建设。

  20.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继续教育、违纪处置、职业道德规范等配套制度。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制定行业服务和管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内容纳入社会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制定和修订范围。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1.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2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广泛分布在基层。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的能力。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领导,在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热忱关心爱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框架内容与重大创新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全文约7000字,共有6部分内容,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第一,在发展定位上,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司法矫治、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这一界定既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本质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要求,也赋予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新的时代内涵。第二,在发展思路上,第一次明确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

  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的总体要求。《意见》立足国情、着眼长远,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途径,走出一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新路子;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平台缺乏、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才使用为根本”的重要思想,力求通过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等方式,实现“以用为本”的根本目的;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偏低、职业发展空间不足等突出问题,做出了“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的重要决策,力求通过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和表彰奖励制度,调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当前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等实际状况,提出了“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的重要部署,力求通过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建设,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第三,在发展方向上,第一次确立了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突出重点、立足基层、中国特色”的指导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原则。《意见》确立的“24字方针”,一方面遵循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般规律,体现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共性原则,另一方面遵循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立足于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

  第四,在发展目标上,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制度、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在队伍建设上,《意见》提出了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这一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即到2015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在制度建设上,《意见》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关键环节,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环境建设上,《意见》要求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认知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共建共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与发展环境。这一战略目标,符合我国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当前和长远需求,符合广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意愿,符合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实际,是科学合理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第五,在发展政策上,第一次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四个重要环节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配套性政策措施。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意见》从职业道德建设、开展专业培训、发展专业教育三方面提出了若干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政策。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体系,《意见》重点就城乡社区、相关单位、社会组织、社会服务部门四类主体提出了若干导向性较强的岗位开发和人才使用政策。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保障体系,《意见》提出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以薪酬待遇、岗位津贴、社会保险、奖励表彰为主要内容的激励保障制度。为保证各项政策创制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加快推进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关的法律制度建设。这些重大政策的提出以及制定与实施,对解决当前制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六,在发展举措上,第一次设计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重大人才工程与计划。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计划是许多国家打造人才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经验。为实现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跨跃式发展,《意见》在确定一批急需发展、任务明确、工作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优先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计划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等7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与计划,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些工程与计划与《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相衔接,涵盖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其组织实施对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在发展力量上,第一次明确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进格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社会建设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高度分散的特点。为此,《意见》第一次确立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和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推进格局,为整合分散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社会工作资源,形成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篇六: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组部等18部委《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2011〕25号)、中组部等19部委《关于印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的通知》(中组发〔2012〕7号)精神,推进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群众文化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各地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

  体规划,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立足基层的原则,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建设“五个湖北”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目标任务。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政策制度;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大力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积极培育和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广泛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专业社会服务。力争到2020年,在全省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基本适应构建“五个湖北”的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6.3万人,其中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8000人,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000人。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研究。支持省内设有社

  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建立层次较为完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社会工作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专业教育中的比重,建立实习督导制度,培养一批具备较强理论功底和实务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组织高校专家围绕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科研和服务项目带动、到国(境)外进修深造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学历高、研究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富的社会工作高级教学人才和政策实务研究人才。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一批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培养4000名具备一定理论和实务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培养2000名具备较强理论和实务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MSW)。

  (五)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高等院校、职业学院等为依托,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等为依托,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基地。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质量评估办法,加强对培训基地的扶持、评估和监督。到2020年,重点扶持发展2-3家省级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一批省级社会工作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和市州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六)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计划。对直接从事社会服务但仍未取得相应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采取进修、实习、短训、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分期、分批、分层培训,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逐步转化提升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办法,对直接从事社会服务、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组织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将社会工作知识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对全省各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行政管理骨干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其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能力。对相关事业单位、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负责人进行轮流培训,提高其社会工作服务管理水平。

  组织实施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引进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具备丰富实务经验、善于解决复杂专业问题,能够带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推动专业实务发展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通过引进人才的传帮带,培育一支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队伍,整体提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三、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七)积极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相关事

  业单位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等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逐步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社区矫正机构等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到2020年,每个城市社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2个以上,农村社区普遍设有社会工作岗位。民政、司法、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系统内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要将社会工作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以及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要设置一定的社会工作岗位。

  (八)大力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制定推动本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实施办法。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提供公益服务场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整合现有资源或新建等方式逐步建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等措施,积极培育具有一定专业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

  

篇七: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

  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坚持社会参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5.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6.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

  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

  7.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和督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婚姻家庭、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要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和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监督。

  8.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规范。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积极推广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促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测试相衔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结构,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健全实习督导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适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人才。建立教师参和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经验和做法,借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研究。促进社会工作学术团体和平台建设。加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通识教育。

  四、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

  9.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和我国加强社会建设的进程相适应,深入研究城乡社区、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政策措施。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

  10.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要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为农村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乡镇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探索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和信教群众较多的社区,可根据需要配备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民族和宗教事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1.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对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12.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取财政资助、提供服务场所等方式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制,指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3.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步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鼓励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有人员要善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14.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业、地域、身份、所有制界限,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拔、流

  动机制。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计划,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

  15.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普及志愿理念,强化志愿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一支参和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引领,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和管理,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丰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效果。

  五、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

  16.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支持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测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7.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城乡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

  18.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以党委、政府表彰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围。按照国家政策表彰奖励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群众认可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针政策和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关心支持、理解尊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六、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19.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和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民政部门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职能;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加强社会工作行业性组织建设。

  20.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继续教育、违纪处置、职业道德规范等配套制度。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制定行业服务和管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内容纳入社会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制定和修订范围。

  21.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2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广泛分布在基层。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的能力。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领导,在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热忱关心爱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

  

篇八: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①

  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5.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②

  6.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

  7.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与督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婚姻家庭、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要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监督。

  8.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规范。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积极推广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促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相衔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结构,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健全实习督导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适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经验和做法,借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

  ③

  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研究。促进社会工作学术团体和平台建设。加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通识教育。

  四、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

  9.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与我国加强社会建设的进程相适应,深入研究城乡社区、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政策措施。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

  10.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要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为农村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乡镇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探索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和信教群众较多的社区,可根据需要配备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民族和宗教事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1.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对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12.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取财政资助、提供服务场所等方式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制,指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3.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行政部

  ④

  门和群团组织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步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鼓励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有人员要善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14.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业、地域、身份、所有制界限,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拔、流动机制。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计划,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

  15.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普及志愿理念,强化志愿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引领,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与管理,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丰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效果。

  五、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

  16.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支持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7.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城乡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

  ⑤

  18.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以党委、政府表彰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围。按照国家政策表彰奖励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群众认可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针政策和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关心支持、理解尊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六、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19.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民政部门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职能;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加强社会工作行业性组织建设。

  20.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继续教育、违纪处置、职业道德规范等配套制度。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制定行业服务和管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内容纳入社会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制定和修订范围。

  21.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

  ⑥

  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2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广泛分布在基层。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的能力。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领导,在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热忱关心爱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

  2011年11月8日,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章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

  2011-11-0819:14

  http://www.gov.cn/gzdt/2011-11/08/content_1988417.htm

  ⑦

  

篇九: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共江苏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3.05.14•【字号】苏发[2003]11号•【施行日期】2003.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2003年5月14日苏发[2003]11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适应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需要,根据《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办发〔2002〕12号)精神,结合江苏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如下决定:

  一、牢固确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1.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开发的新途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才总量稳步增长,2002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42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6.4万人,继续位于全国前列;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素质不断提高,“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向纵深推进;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海内外一大批优秀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干部人事

  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格局正在形成,人才环境逐步改善。2.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严峻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已成为国家与

  区域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比较短缺,紧缺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分配制度改革步伐还不够快,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确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人才是关键。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战略地位,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批拔尖人才、创新创业人才。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人才发展的体制弊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形成人才辈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生动局面。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4.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强化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逐步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大力推进人

  才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跨越,为江苏顺利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5.总体目标。到2005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54万人,继续保持全国

  领先地位,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22万人;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达到15%以上;全省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4%左右,达到世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人才素质全面提升,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地区的人才分布趋于合理,重点学科和领域的科技力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新体制。

  到2010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8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36万人;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达到20%以上;全省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6%左右,达到世界中等偏上国家的水平。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人才国际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以“环境一流、机制灵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产出高效”为标志的人才强省。

  三、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力度6.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体现时代要求,赋予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新的内容。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将在“两个率先”中奋发有为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以增强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根本方向,加快建立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疏通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领导干部双向交流的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积极营造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加快党政机关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并改进考试录用制度,完善选调制度,注重选拔年轻干部、高知识层次干部及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党政机关。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完善党政机关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干部退出和淘汰机制。重视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7.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企业产权代表;建设一支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员队伍和能够监督国有资产有效运营的专职监事队伍。完善市场化配置方式,全面实施经营者市场准入,优化经营管理人才资源配置。建立任职资格评价体系,开展经营管理者资格评定工作。

  8.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配合国家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计划”,继续实施省“333工程”。抓紧培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关键领域的高级人才和急需人才,包括具有较高素质的高级技术工人;抓紧培养熟悉国际经贸规则和经济运作的国际型、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抓紧培养金融保险、法律、公共管理、文化艺术、交流传播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加快构筑人才高峰。

  重点培养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属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单位领导班子必须配备1-2名40岁以下的青年高级人才。博士生导师可不占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省有关部门要制定全省紧缺专业人才资助培训计划,采取公开报名、择优选拔的方式,重点资助一批35岁以下、获硕士以上学位的优秀青年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深造,努力形成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和技术专家群体。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积极进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风尚。

  9.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系。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分类分层次开展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尽快出台继续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明确各类人才接受和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完善政府、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立覆盖全省的教育培训信息网,形成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

  四、突出做好吸引人才工作10.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取消人才引进审批制,实行人才引进准入制、备案制。政府人事部门牵头设立“一站式”人才引进服务窗口,实行人才引进限时办理,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随到随办,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5日内办完。积极推行网上办理各项审批事项。11.放开引进紧缺人才。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建设项目需要,加强对紧缺人才的预测和规划,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提高紧缺人才引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特别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各类国际化人才。12.积极做好海外和留学人才的吸引与使用工作。鼓励和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留学人员在江苏进行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入股,自办或合办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制企业。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海外人员创业专项资金,扶持他们在支柱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研发创业。掌握国际人才动态,建立面向世界的国际人才信息网。

  13.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全省各类所有制企业要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的投入,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中小企业以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联合建立专业化的研发机构,力争用5-8年的时间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发挥江苏现有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创业园区为载体,优先开发教育、医药石化、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建筑、农业等方面的人才资源,加快汇集具有一定规模、比较优势明显的高层次人才群体。

  14.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对通过柔性流动为我省服务的国内外人才,发给《江苏省工作居住证》,与我省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鼓励企事业单位在境内外人才密集区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外地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5.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1)事业单位引进硕士、博士和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经公开招考引进到国家机关的,允许先进后出。(2)积极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国有企业引进国家级专家和企业紧缺人才,可购置商品房以成本价出售给引进人才居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可与引进人才以双方约定的方式灵活解决生活住房;鼓励地方政府建造人才周转公寓,提供给高层次人才租住。引进的两院院士住房面积不低于140平方米;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不低于120平方米。对上述引进人员,由同级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助。(3)鼓励取得学士以上学位的优秀毕业生来苏择业,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在我省选择一个城市落户,人事档案由其户口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管理,并提供一年的免费人事代理。(4)对引进的人才及其随迁父母、配偶、子女,准予在城市落户,并妥

  善解决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引进的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其配偶的工作原则上由人才引进单位负责安置,政府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协调解决安置中遇到的问题。上述人才子女的入学问题,包括两院院士的第三代子女,由当地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其本人意愿确保优先安排。(5)落实各项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确立聘用关系后,应为其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各方应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如需补缴的,由用人单位补缴。受聘人才按规定的条件和标准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总体上保证他们的保障水平不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

  五、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16.构建开放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按照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尽快开放人才中介市场,加快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推进人才中介市场化、产业化。实行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允许有资质的境外人才中介机构以合资形式进入。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化管理。建立人才价值的社会评价体系,完善人才的市场价格机制。进一步加快人才市场的网络体系建设,尽快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信息联网,力争加入国际人才信息网,加速形成若干不同层次的人才信息聚集中心。17.推行“个人申报、社会评审、单位聘用、政府调控”的职称评聘工作模式。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规范聘任程序,杜绝论资排辈,切实废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对成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不受学历、资历、职数限制。留学人员回国后需要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受原有专业技术职务和任职年限的限制,根据本人条件直接参加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聘任不受职数的限制。对留学人员在国外取得的技术职务和执业资格予以确认。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职业资格体系。“十五”期间,要在注册工程师、质量监督

  人员、信息技术工程师、招投标师、各类经纪人和咨询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8.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逐步实现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建立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技术创新人员持股制度,加快智力资本人格化、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步伐。企业可将年薪、利润分享、养老保险与技术入股、股份期权、风险投资等结合起来,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与对经营者的考核结合起来,进一步激活分配机制。股份制企业可从其净资产增值部分中划出一块,以股份或期权形式奖励在技术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对特殊人才可采取特殊的分配方式。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工资待遇完全放开,由企业自主决定。

  19.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省委、省政府设立“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对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该奖项每3年评选1次,由省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及与之相当的其他国家级奖项的人才,省里按国家颁发的资金同等标准给予奖励。属于集体成果的,主要完成人获得的资金额不低于资金总额的50%。增设省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相应提高省级科技进步奖的奖励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事业单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

  20.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进程。完善《江苏省人才流动暂行条例》,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制定我省高层次人才保护办法,强化人才安全意识。制定我省人才社会保障办法,保障人才的各项生活待遇。出台我省人才争议仲裁暂行办法,为各类人才提供法律支持和援助。出台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细则,规范知识产权保护行为。

  六、充分发挥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21.引导人才到企业和社会急需的领域施展才能。充分利用我省教育科研资

  源优势,在保持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基础上,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人才走向市场,鼓励他们自主创办或承包企业,到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咨询服务等项工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兼职。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取向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引导科技人员到市场中选课题,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将高等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作为对学校综合评估的重要内容。

  22.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办更多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增设博士点。“十五”期间,力争博士点扩大到200个,新增博士后流动站30个、博士后工作站60个。省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博士后科研工作,资助一批重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23.鼓励人才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事业作贡献。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引导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深入研究改革和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充分调动文化艺术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多出精品力作,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贡献聪明才智。

  24.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各级决策机构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社会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和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专家咨询组织,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充分听取专家意见,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25.切实做好苏北地区的人才开发工作。把人才开发作为加快苏北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大力发展苏北地区的高等教育。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选配科技副县(市、区)长等干部的工作力度。“十五”期间,每年由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资助部分普通高校统招的苏北发展急需人才的培养和部分经济薄弱县急需

  人才的引进。对自愿到苏北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不愿在苏北落户的,应为其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并办理择地落户手续。苏北地区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

  七、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26.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和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省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地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工作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27.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省、市、县(市、区)都要设立人才队伍建设资金,专项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等。资金主要由同级财政投入,并随着经济的增长每年有所增加。建立以政府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服务。28.加大考核和检查力度。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两个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市、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本《决定》的意见。省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决定》精神,尽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或办法。

  

篇十: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宫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作者:宁向文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7期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有过许多次改革,其中的一次比较深刻的改革行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校外教育。因此,在青少年宫中建立起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校外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动。影响青少年宫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青少年宫中人才资源的管理以及建设。我们要根据青少年宫人才队伍发展过程,制定合理的战略管理规划过程,促进青少年宫的发展,实现人才对于青少年宫的强大作用。同时充分响应我们国家近年来提出的人才是第一资源以及第一创新力的口号和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宫;人才队伍;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180-01

  共青团中央等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用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意见》强调,促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完成并且增加专业人才以服务青少年的成长以及发展,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作为主要服务领域。《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重点扶持高等教育机构以及青少年事务工作实训基地,建立多个青少年事务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并形成配套政策制度框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刻变革。因此,能否建立起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宫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今青少年宫人才队伍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宫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

  一、我国青少年宫师资队伍结构的现状分析

  没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发展青少年宫的教育工作就达不到持续、健康的发展目标。外聘教师组成的师资具有师资力量强大以及稳定性差的特点,教师更换十分频繁。而素质教育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根据教学的发展规律看,它对巩固青少年宫的办学成果有不利影响,如果长期依赖外聘老师,青少年宫的办学能力会下降。外聘大量教师,会花费一笔巨大的开支。青少年宫本身就教育经费不足,加上还要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起管理,不利于成本的降低。因此,利用少年宫自身的师资力量作为主要力量已成为我们深化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青少年宫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管理者转变传统管理观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如今青少年宫管理要求领导拥有客观正确的整体人才观,青少年宫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同样是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宫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和选拔青少年宫管理人才。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青少年宫管理团队成员。在竞争不断激烈的今天,提升青少年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青少年宫中高层管理者相关管理理论的培训学习工作已刻不容缓。

  (二)完善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体系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考核选拔,方能提高人才的整体能力素质培养,达到高效性的技术人才培养管理的工作目标。根据人才规划管理类型,进行青少年宫岗位限定,制定核心岗位与一般岗位区别,制定完善的人才战略的选择小组,提高青少年宫人才的使用效率,进行人才技术绩效考核,不能只是看学历,还要看资质,实现人才的综合战略规划管理。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少年宫职业化管理团队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首先是要建立能够使优秀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结合青少年宫实际,对传统的干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等一系列原则,全面推进青少年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青少年宫管理人才资源的选拔以及配置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造就一批结构合理以及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三)着力打造一支职业化的管理团队

  加强青少年宫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青少年宫整体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优秀的职业化管理团队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制定合理的青少年宫战略人才管理,是根据青少年宫的人才管理队伍整体的发展管理,结合人才队伍的结构、人才素质、数量等各方面进行分配以及管理,逐步完成人才队伍的建设,合理的开展青少年宫的人才建设管理,制定有效的知识结构规划过程,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个性制定不同的人才素质结构管理。因此,青少年宫领导必须首先成为青少年宫管理的行家,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完善十分公平的录用机制,完善考核以及监督制度,制定外出的培训制度,构建青少年宫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一系列培训体系。

  1.青少年宫人才队伍的配置

  建立青少年宫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准确的对青少年宫发展现状进行仔细分析,根据层次以及特点对人才进行优化管理,根据人才的配置管理统计内容,搞清楚为什么青少年宫出现人才短缺,逐步加强人才的规划建设,保证青少年宫优化配置工作人员。

  2.加强人才测评

  按照青少年宫的特点进行人才规划建设管理,对人才在层次以及特点方面进行分析,正确完成信息的测评管理,有效评价人才。对岗位选择考核制度要严格要求,合理分配青少年宫在规划建设方面的工作,合理制定人才的基本道德素质标准,完善青少年宫人才学习过程,对专业人才进行战略培养,对人才的工作能力、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合理的考核,制定标准化的考核流程,多方面考核人才的学历、资质、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等等,制定工作绩效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核规划,提高有效的人才规划管理测评过程。建立完善的青少年宫特色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从中明确青少年宫的发展方向,实现快速有效的发展目标。

  (四)注重激励,完善考核

  落实责任、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考核激励机制,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核心内容也是这个,根据队伍的不同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干部绩效考评标准,把绩效考评结果与部门和个人的评先评优、福利待遇、干部晋升推荐等挂钩。国内外培训、考察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可以提供给业绩显著以及贡献巨大的人才去。

  (五)青少年宫人才的梯度规划建设

  熟悉青少年宫人才的发展过程,建立外部招聘以及内部培养的组合人才管理机制,一边有效的提高人才引进,一边降低人才消耗的企业经济劳动成本,从中达到提高人才的质量的目的,提高人才对于青少年宫的认可程度,完善青少年宫的人才系统的组织建设。短期的招聘可以加强人才的规划建设,在青少年宫发展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流程制度,建立人才梯度体系规划,完善人才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流程。

  

篇十一: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培育创新社会组织推动青少年社会事务社工的发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加强对社会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以一种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满足青少年需求的多样化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等专业工作方法有效解决青少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青少年的全员覆盖和动态管理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对于创造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培育创新青少年社会组织推动发展青少年事务社工

  作者:顾浩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2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代青少年在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总体改善的同时,在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他们迫切需要帮助。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解决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大力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和网络,在青少年工作中广泛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有效满足青少年的个性化社会服务需求。文章通过调查了解昆明市青少年社会组织及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青少年社工组织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团市委培育孵化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的案例,为各州市扶持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经验分享。【关键词】青少年;社会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一、内涵和意义(一)概念界定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根据团中央权益工作的整体安排,将青少年的年龄界限为6周岁以上至25周岁以下。社会工作者,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国家劳动保障部2004年颁布的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社会组织,在社会科学中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个人媒体群等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组织主要指狭义的组织,本文中的社会组织多指从事青少年事务服务的社工组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推动青少年事务社工发展的依据和意义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组发〔2012〕7号)以及六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14〕1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民发〔2014〕80号)和《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工作要求。根据《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全国将初步建立20万人的青少年事务社会专业人才队伍。《云南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出,2014年底前在全省16个州(市)范围内每个州(市)扶持建立3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积极推进云南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大力培养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热心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志愿者,形成一支由“专职团干部+专职社工+志愿者”组成的人才队伍;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探索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政策措施;承揽和办好青少年事务,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做好青少年特别是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培育创新社会组织,推动青少年社会事务社工的发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加强对社会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以一种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满足青少年需求的多样化,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等专业工作方法,有效解决青少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青少年的全员覆盖和动态管理,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对于创造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二、昆明市青少年社会组织的现状和问题(一)昆明市青年社会组织基本状况简介据昆明市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14年3月,昆明市民政局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有699家,其中社团550家,民办非企业组织149家,青年社会组织41家,公益类青年社会组织仅有2家。在主动与民政、工商等社会组织、社会型企业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开展合作,认真组织实施本地青年社会组织大调研、大走访,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了解到,截止目前,昆明团市委有效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共计40余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种类繁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第二,以网络型青年社会组织为主,缺乏实体化活动阵地。第三,以机关、企业青年为主体,公益性青年社会组织积极活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以及青年社会组织种类繁多导致管理上难以有效覆盖等原因,外加其非营利性、活动自治性等自身特征,大部分青年社会组织在日常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组织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松散;有效资源不够丰富,资金匮乏;成员组成不够稳定,活力不足;缺乏长远有效规划,发挥有限。(二)部分青少年社工组织的具体情况在了解整体的情况下,此次调研选取了2家在昆明发展较成熟的青少年社工组织着重了解。1.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是2005年12月在云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社会服务组织,以扎根社区,连结社会力量,改善困难人群生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区自助互助,实现弱势人群有尊严、有价值、有保障的劳动和生活为宗旨。主要业务:打造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及志愿者队伍,为社会弱势人群如流动人口、老年人、妇女儿童及青少年等提供诸如就业培训、法律援助、紧急救援、成长辅导、反家庭暴干预等社区综合服务;组建研究团队,针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形成研究和政策咨询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专业实践与培训中心,为云南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专业咨询和培训。机构目前专职社会工作人员为30人,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1400人,年均筹款超过150万元,每年为超过2万弱势人群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机构从2008-2012年云南省两会期间提交的政协提案超过12个,研究团队每年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至少1个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及政策咨询报告。目前设定的服务项目有:维护流动儿童安全和发展权利,关注他们的生命安全、生活处境和未来出路。主要通过社区活动中心、外展服务、与其他社区组织合作等策略开展安全教育及儿童生活技能培训。具体包括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外展、学校社会工作、绿工坊、连心再循环资源中心、连心互助店、教育及社区参与平台、劳动者相关权益维护、志愿者平台、专业实践与培训中心等。2.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于2004年8月在云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主要服务贫困弱势流动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运用社区综合发展模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改善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在教育、健康、生计方面的现状,促进流动儿童的全面发展及其家庭与社区的和谐融合。发展方向为服务贫困弱势流动儿童及他们的家庭运用社区综合发展模式,以专业社工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业务范围包括:针对困难群体开展创业、生活技能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培训、学习;根据困难群体的需求,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援助、关怀及发展平台。组织有专业社工师10名,一批面向社会招募的志愿者,根据不同项目进行不同培训,扩大服务人群,扩张服务领域。目前组织面临的主要的困境有资金缺乏,如行政经费和项目经费不平衡;人才缺乏,社工专业不被社会所认可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青少年社工组织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大多数社会组织主体资格不明,资金来源单一紧缺在昆明有大部分的社会组织没有在民政登记注册,不明身份。缺乏独立法人资格,使得这些组织在为服务对象提供公益服务时候缺乏了必要的主体资格。一方面,这些组织因为缺乏主体资格而无法与服务对象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服务协议;同时,组织也无法和社工或志愿者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服务协议。这使得组织在动用社工或志愿者,向服务对象提供公益服务或维权服务的时候,存在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独立法人资格,使得这类组织在申请基金资助或接受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捐赠时,无法以组织的名义接受援助或捐赠。而以上提到的两点,对于组织的发展和服务的有效提供,都具有相当大的阻碍。大多数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有的组织来源于某一基金会,有的组织来源于某一部门的支持,一旦这主要的资金来源消失,组织很难继续运转。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项目经费和行政经费不平衡。对于所有组织,都面临着要雇佣专职人员的问题。而雇佣专职人员,就必定要支付一定水平的薪资。但是,大多数受访组织的经费,都是通过公益项目的形式申请而获得;而在这些公益项目的申请当中,几乎都没有包含人员经费。即是说,大多数公益项目的资助方,只提供项目的物资、场地和志愿者的交通补贴等,却不包含项目行政人员(即项目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的工作经费。这使得很多组织不得不腾挪项目经费来发放组织雇员的工资。显而易见的是,依靠这种方式发放的工资,都不可能很高。相比于同等胜任力要求的企业岗位,大多偏低。2.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本土化研究十分缺乏一方面是专业能力不高。现有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工作实践,但经验型的居多,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工作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特别是能够综合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开展专门服务的”复合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专业服务。目前我们采用的仅仅是一些基本方法,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还不够灵活、娴熟,此外本土化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务体系就更加缺乏了。二是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尚不健全。昆明高校的整体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教师专业背景不强,师资力量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实务教师严重匮乏。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不系统,专业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专业实习和培训基地,学生实习实践严重不足,难以适应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实用性、应用性强的需求特征。3.职业化道路进展缓慢,行政化色彩十分浓厚,行业尚未形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是在执业资格考试方面。我国虽然在2003年底7月,上海市民政局会同市人事局举行内地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产生了内地首批经过注册的职业社会工作者。但全国统一的资格考试直到2008年6月28日~29日才首次进行。美国2005年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了65万人,英国2001年的人数统计为125000人,占到全国劳动力的5%。因此,不论从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总量来看,还是从专业社会工作者(以获得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为标准)的比重来看,目前乃至今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的要求相距甚远。二是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尚不完备,影响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发展进程。目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评价认定标准尚未出台,以实绩论人才的氛围和机制尚未形成。相关执业资格制度还没有建立,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职称发展序列及其相关待遇难以落实。没有形成职业化的岗位体系,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政策还没有制定出台,专业岗位十分有限。三是行政色彩十分浓厚。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模式相似,我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政府主导性,从开展试点城市(城区)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工作的。同时,这种情况还体现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来源上。目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虽然名义上都是招聘,但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政府转职而来的社会工作者,虽然身份变换,但仍然享受公务员待遇;二是通过公开招聘的社会工作者。在实际管理体制上政府基本上扮演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角”。4.人员流失和不稳定问题在受访的所有机构中,都存在两类人员流失和不稳定问题。第一类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容易流失;第二类是志愿者稳定性很低。社会工作者的流失率,主要是由于薪酬待遇低,以及社会价值认同低造成的。受访机构中,专职社工大多在30岁以下。年轻的专职社工和其他职场人一样,也面临着生存和生活的压力。而较低的工资待遇,使得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社工领域,转而从事收入相对较高的商业领域或考试进入公务员系统。此外,社会价值认同低,也是造成流失的原因。当下的社会大众,对于社工的认知度普遍偏低,这就造成不少的社工在就业的时候,会遭受到来自家庭的反对和干扰。另一方面,在制度层面,对社工工作也缺乏规范管理。这意味着当前的社工,完全没有晋升(价值提升)的通道。这也就造成了职业发展方面的限制。在被访组织中,有的机构一年的流失率高达75%。而另一方面,专业社工毕业的学生,对口就业率也非常低。以云南农业大学2010级社会工作专业为例,54名毕业生仅有2名从事社会工作,只占到3.7%,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继续从事自己本科专业的工作,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薪酬待遇偏低,并且,社会价值认同感偏低。此外,志愿者的不稳定也是一个影响到机构组织发展的因素。由于当前的社会维权组织大多受到经济上的限制,无法雇佣很多专业社工,因此,很多工作还必须依托志愿者来完成。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受访的组织中,所有组织都采用“社工+志愿者”的模式进行工作。然而,志愿者本身并不隶属于这些组织。他们和这些社会维权组织并非紧密的雇佣关系,而是松散的合作关系。此外,社工工作的专业督导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目前在昆明也属于空白,没有相应的行业规范或者行业标准。很多从业人员大多是凭借自己的悟性和从业经验来进行工作。这也导致服务能力参差不齐。5.社会化参与急需扩大,社会化认知程度不高全社会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认识、认知、认同程度不高。目前,公众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和社工的认知率偏低,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关爱、关心不够,爱才、惜才、用才的人才理念和社会氛围没有完全形成。在实际工作中,甚至一些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自身对社会工作也是一知半解,分不清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与民政干部、居委干部和志愿者的本质区别。青少年事务社工组织发育不充分,社会工作缺少力量支撑。一方面民间社会组织数量少,按照公民数与民间组织数的比例,美国是123:1,英国是150:1,而我国是5000:1。另一方面,从事青少年事务的民间社会组织规模狭小,其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青少年社会事务的能力自然有限,因此以前由政府承担的这些社会事务不能如政府期望的那样完全由专业组织来承担;同时,现行从事青少年事务的社会组织身上依然可以看到政府强势地位和行政运转惯性的痕迹;此外,政府在统一布置这些青少年事务的过程中使得一些社会组织失去了承接这些事务的机会。三、对策建议(一)完善青年组织的管理制度目前存在多种类型的青少年组织,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隶属于高等院校的社团组织、隶属于其它政府部门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维权机构、没有登记注册的草根组织。对于这些组织,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以及管理标准。即便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实际上民政部门也没有办法对其业务开展全面和系统的指导或管理,最多只是在组织机构的运作方面进行监督。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工作处于各自为阵的松散和不规范状态。鉴于此,本次研究针对访谈中收集到的问题,做出如下几方面的建议:1.分层管理制度对于已经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当下已经有相对比较完善的管理规定。然而,针对还没有登记的草根组织、高等院校的社团以及隶属于其它政府部门或群团组织的青少年维权组织,目前都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和标准。而由于不同的机构和组织目前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的机构组织制定分层的管理制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第一,对于具备条件可以登记注册的草根组织,则民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应当给予更多的指导,促使其尽快完成登记注册,以便将其纳入可以管理的体系当中。第二,对于高等院校的以青少年为主要业务范围的社团,应当由学校团委向上一级团组织报备,以便在工作开展的时候,可以动员和协调大学生社团力量。第三,对于隶属于其它政府部门或群团组织的青少年组织,应当告知相应级别的共青团组织进行登记记录。以上三点基本上能够覆盖目前昆明市内主要的几种类型的青少年组织。而分层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目的是在于,让所有能够提供青少年维权的社会组织都纳入到可管理的体系之内。2.制订青少年社工工作的评估体系目前大多数在从事青少年事务的组织或机构,都没有标准化的效果评估体系。不同的组织对于工作效果的评估方法,千差万别,有些甚至可能流于形式。如果这些维权机构依旧停留在各自为阵的状态,这种方法倒并非不可行。因为,各个机构只需要向自己的资助方提供评估报告即可。然而,当前,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到政府采购的承接当中,这就意味着,作为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出台,至少是指导性的,工作评估体系。这样,才能更加规范行业的发展,也便于下一步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二)细化政府采购的标准,尤其是平衡项目行政经费目前,政府采购的大背景已经明确,相应的一些政策业已出台。然而,在政府采购的细节方面,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具备怎样资质的机构可以进入行业,行业内的哪些机构有资格参与政府采购的竞标等,都还没有十分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细节规定。而更重要的是,目前在昆明已经开展的部分政府采购当中,完全没有包括项目行政经费。这就造成了所有机构都面临没有工资来雇佣专职社工的问题。因此,指定相应的细则,尤其是平衡项目行政经费,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的。(三)规范人员管理制度,加强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队伍的建设,推进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1.明确社工的从业资格要求目前,在国家人社部门的组织下,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取了社会工作者(初级)或社会工作师(中级)的资格证。然而,现在在昆明的各类青少年组织中,仍有大量没有获取资格证书的人,在从事社工工作。这就导致了人员的从业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高低不一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因此,联合人社部门、民政部门、共青团等组织,出台相应的从业要求(规范)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一方面可以规范社工岗位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社工的工作价值(即,社工工作的专业性)。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进程。探索职业晋阶制度,开展社工考核,把考核的结果作为职业晋级和评定优秀社工的重要依据,并与职业晋阶制度挂钩。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分季考核,按照查阅台帐反映工作实绩与检验实务反映专业水平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工作绩效并实施奖优惩劣。创新薪酬福利制度,不断完善社工薪酬福利制度,增加各项辅助津贴,兑现职业资质补贴。此外,还应当要求建立社工工作的督导体系。督导体系在人类服务工作(包括社工、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者等)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专业从业人员如果离开了工作督导而独立进行工作,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所以,要求建立社工工作督导体系,对于所有正在或将要从事青少年服务的社工而言,都是必要的。这也是让整个青少年维权行业得以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建立志愿者注册系统对全市的专业或者非专业志愿者进行注册管理,将有效地整合所有的志愿者人力资源。志愿者以个人(而非组织)身份进行注册,明确其专业服务内容或非专业服务内容等,将使得志愿者人力资源的调度和协调更加有效。对于大多数青少年组织都面临的志愿者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系统来得以解决。这个统一的注册系统,应当包括如下几个要素:第一,统一的管理系统:所有的志愿者都以个人身份进行注册,交由统一的单位进行管理。第二,统一的定期培训:对于所有志愿者进行的统一培训,应当包括志愿者精神的基本概要、志愿者服务的基本注意事项等基础性内容。而对于专业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可另行考虑。第三,激励制度:对于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参考使用志愿时的方法来进行激励。一方面是依据志愿时的长短,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和服务奖励。了另一方面是志愿者可以通过抵扣志愿时,来获取一定的服务回报(如参加某些专业课程的费用)通过建立志愿者注册系统,其一,可以将全市的志愿者统一纳入管理,这样对于青少年维权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有很大帮助的。其二,通过统一的注册管理系统,管理部门可以调度和协调志愿者。在有些机构的项目当中,需要跟多的志愿者给予援助的时候,可以由管理部门进行调配。(四)建立青少年服务工作网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这里所指的工作网络,包括了服务的转介机制和服务通道的建立两个方面。在对青少年进行服务的时候,也会遇到超出某个机构服务范围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将个案进行转介。然而,目前,这种转介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有些机构采取自己内部消化的方式,比如,临时聘用具备相应能力或资源的人来进行服务;或者只是简单地告知服务对象,这已经超出服务范围。建立青少年事务服务工作网络,就可以明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当某个机构无法解决某个个案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包括流程和其他机构的花名册等一系列内容构成),将个案向可以提供相应服务的机构进行转介。(五)社会宣传充分运用和引导好媒体力量,大力宣传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理念,塑造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专业形象,提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社会地位,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逐步形成”党政高度重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群众逐渐关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社会不断塑造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明确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价值理念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多样性,体现人的基本权利,彰显社会正义,弘扬”助人”理念的价值体系。四、昆明市培育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经验分享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西南地区首家由团组织培育孵化、专业开展青少年社工服务的社会组织,于2014年3月19日经昆明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前身是昆明市青少年事务社工办公室。发展方向是采取“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涉案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等,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心的服务宗旨是承接和办理好青少年事务,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业务范围包括:(1)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对青少年提供思想引领、习惯养成、职业指导、婚恋服务、社交指导等社工专业服务;(2)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青少年提供困难帮扶、法律服务、心理疏导、正面联系、临界预防、行为矫治、社会观护等专业服务;(3)开展社工专业培训、继续教育资质培训以及对外交流,宣传社工文化和志愿服务理念;(4)承接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相关社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任务,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开展青少年工作。中心目前有十余名专兼职社工,50余名专业志愿者,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开展着10个项目,包括“七彩云”—成长成才计划的“圆梦”项目、心理健康“心语”的项目、维护合法权益的“护航”项目、涉案未成年人社会观护的“彩虹”项目、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的“关爱”项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调研的“增能”项目、媒体思想引领的“网益”项目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省、市防艾局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项目。

  

篇十二: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

  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1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5.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6.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7.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与督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婚姻家庭、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

  

篇十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时间:2011-11-0815:5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按照

  ofrualdinkgwtesc,pbyhm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5.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6.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

  ofrualdinkgwtesc,pbyhm

  们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

  7.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与督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婚姻家庭、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要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监督。

  

篇十四: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个人收集整理-ZQ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地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地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地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地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一项重大而紧迫地战略任务

  .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地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地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地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

  1/18

  个人收集整理-ZQ

  务方面地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b5E2R。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地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地执政能力、夯实党地执政基础地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p1Ean。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地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地现实需求,

  2/18

  个人收集整理-ZQ

  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地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地执政基础提供有力地人才支撑.DXDiT。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工作原则.坚持党地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地职责;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地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地优秀成果进行有益地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RTCrp。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地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

  3/18

  个人收集整理-ZQ

  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地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总体态势.到年,建立较为完善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地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地服务需求.5PCzV。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LBHr。

  .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地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地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地基本要求,研究

  4/18

  个人收集整理-ZQ

  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地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地良好作风.xHAQX。

  .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直接从事社会服务地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地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与督导等方面地重要作用.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婚姻家庭、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管理地科学化水平.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地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

  5/18

  个人收集整理-ZQ

  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地能力.对下派基层锻炼地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地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地大学毕业生要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依托有条件地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地培训师资队伍.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地评估和监督.LDAYt。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科学地专业设置标准,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规范.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积极推广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促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相衔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结构,逐步形成完善地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地比重,健全实习督导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适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

  6/18

  个人收集整理-ZQ

  业人才到高校授课.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经验和做法,借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建构中国特色地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研究.促进社会工作学术团体和平台建设.加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地社会工作通识教育.Zzz6Z。四、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

  .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与我国加强社会建设地进程相适应,深入研究城乡社区、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政策措施.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地原则,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地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dvzfv。

  .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要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为农村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服务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乡镇和有条件地农村社区探索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和信教群众较多地社区,可根据需要配备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民族和宗教事务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rqyn1。

  7/18

  个人收集整理-ZQ

  .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对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地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地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Emxvx。

  .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地要求,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取财政资助、提供服务场所等方式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地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制,指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SixE2。

  .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承担社会服务职能地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步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管

  8/18

  个人收集整理-ZQ

  理能力.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地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地相关岗位,鼓励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有人员要善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6ewMy。

  .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业、地域、身份、所有制界限,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拔、流动机制.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计划,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kavU4。

  .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地重要补充力量.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地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普及志愿理念,强化志愿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地宏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地机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引领,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与管理,提升志愿者服务水

  9/18

  个人收集整理-ZQ

  平,丰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效果.y6v3A。五、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支持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M2ub6。

  .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在事业单位工作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城乡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0YujC。

  .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以党委、政府表彰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将符合条件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0/18

  个人收集整理-ZQ

  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围.按照国家政策表彰奖励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群众认可地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针政策和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先进事迹,形成关心支持、理解尊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eUts8。六、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领导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地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民政部门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有关职能;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地水平和效果.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

  11/18

  个人收集整理-ZQ

  发展规划,形成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地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加强社会工作行业性组织建设.sQsAE。

  .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继续教育、违纪处置、职业道德规范等配套制度.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对象地特点和规律,逐步制定行业服务和管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地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内容纳入社会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制定和修订范围.GMsIa。

  .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地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地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地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

  12/18

  个人收集整理-ZQ

  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TIrRG。.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地领导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广

  泛分布在基层.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地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地特点和规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地能力.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地领导,在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热忱关心爱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7EqZc。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意见》地框架内容与重大创新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意见》全文约字,共有部分内容,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lzq7I。

  13/18

  个人收集整理-ZQ

  第一,在发展定位上,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司法矫治、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地专门人员”,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地重要基础性作用.这一界定既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本质要求,也赋予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新地时代内涵.zvpge。

  第二,在发展思路上,第一次明确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地总体要求.《意见》立足国情、着眼长远,根据人才成长地规律,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地重要方式,力求通过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地途径,走出一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地新路子;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平台缺乏、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才使用为根本”地重要思想,力求通过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等方式,实现“以用为本”地根本目地;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偏低、职业发展空间不足等突

  14/18

  个人收集整理-ZQ

  出问题,做出了“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地重要决策,力求通过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和表彰奖励制度,调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地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当前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等实际状况,提出了“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地重要部署,力求通过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建设,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提供有力地法制保障.NrpoJ。

  第三,在发展方向上,第一次确立了坚持“党地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突出重点、立足基层、中国特色”地指导原则.《意见》确立地“字方针”,一方面遵循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一般规律,体现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共性原则,另一方面遵循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立足于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基本遵循.1nowf。

  第四,在发展目标上,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制度、环境建设地战略目标.在队伍建设上,《意见》提出了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地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对这一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即到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万人;到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万人.在制度建设上,《意见》要求今后一个时期,

  15/18

  个人收集整理-ZQ

  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关键环节,逐步建立比较完善地政策法规体系.在环境建设上,《意见》要求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地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认知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共建共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地良好社会氛围与发展环境.这一战略目标,符合我国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地当前和长远需求,符合广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地意愿,符合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地实际,是科学合理地.fjnFL。

  第五,在发展政策上,第一次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四个重要环节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配套性政策措施.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意见》从职业道德建设、开展专业培训、发展专业教育三方面提出了若干针对性较强地培养政策.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体系,《意见》重点就城乡社区、相关单位、社会组织、社会服务部门四类主体提出了若干导向性较强地岗位开发和人才使用政策.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保障体系,《意见》提出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以薪酬待遇、岗位津贴、社会保险、奖励表彰为主要内容地激励保障制度.为保证各项政策创制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行之有效地长效机制,《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地完善地经费保障机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加快推进与社会工作专业

  16/18

  个人收集整理-ZQ

  人才队伍建设有关地法律制度建设.这些重大政策地提出以及制定与实施,对解决当前制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地重大问题,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tfnNh。

  第六,在发展举措上,第一次设计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地重大人才工程与计划.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计划是许多国家打造人才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地重要经验.为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跨跃式发展,《意见》在确定一批急需发展、任务明确、工作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地优先政策地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计划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等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地重大工程与计划,作为推动工作地重要抓手.这些工程与计划与《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年)》相衔接,涵盖了人才队伍建设地主要方面,其组织实施对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HbmVN。

  第七,在发展力量上,第一次明确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17/18

  个人收集整理-ZQ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进格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社会建设人才地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高度分散地特点.为此,《意见》第一次确立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和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地推进格局,为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地社会工作资源,形成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地强大合力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V7l4j。

  18/18

  

篇十五: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

  伍建设的意见》发布

  作者:来源:《办公室业务》2014年第02期

  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6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意见》强调,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主要服务领域。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标准,发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构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等。《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重点扶持发展10家培养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建立30家具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继续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建立50家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重点实训基地,建立100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初步建立20万人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并形成运行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制度框架。

  

篇十六: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意见》的研究制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后,中央组织部联合民政部等14个部门组建政策研究起草组开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意见,同时由民政部在全国165个地区和260家单位开展试点探索。经过四年多时间,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组研究形成了《意见》。在《意见》制定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中央有关领导对《意见》基本方向和政策内容多次做出重要批示;2010年中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升为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相并列的第六支主体人才地位,明确到2015年培养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20年培养3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目标,为《意见》研究制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2011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也强调要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

  伍建设,开展社会关爱行动,关心帮助困难家庭和个人。中央的这些精神和要求,在《意见》中得到了充分贯彻和落实。

  《意见》全文约7000字,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等。

  《意见》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意见》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需解决的几大重点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政策措施。在专业教育培训方面,《意见》强调要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社会

  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意见》还强调要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方面,《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以基层为重点,特别是城乡社区要注重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同时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

  《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要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重视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意见》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意见》最后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

  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5.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6.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

  7.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

  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与督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大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婚姻家庭、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要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监督。

  8.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规范。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积极推广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促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相衔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结构,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健全实习督导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适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一线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经验和做法,借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建构中国

  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研究。促进社会工作学术团体和平台建设。加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通识教育。

  四、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9.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与我国加强社会建设的进程相适应,深入研究城乡社区、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政策措施。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

  10.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要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为农村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乡镇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探索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和信教群众较多的社区,可根据需要配备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民族和宗教事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1.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对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

  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12.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按照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原则,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政策,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取财政资助、提供服务场所等方式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制,指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3.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步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鼓励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有人员要善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14.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业、地域、身份、所有制界限,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拔、流动机制。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计划,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

  15.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普及志愿理念,强化志愿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引领,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与管理,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丰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效果。

  五、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16.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支持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7.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城乡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

  18.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以党委、政府表彰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围。按照国家政策表彰奖励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群众认可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针政策和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关心支持、理解尊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六、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19.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民政部门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职能;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加强社会工作行业性组织建设。

  20.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继续教育、违纪处置、职业道德规范等配套制度。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制定行业服务和管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内容纳入社会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制定和修订范围。

  21.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2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广泛分布在基层。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的能力。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领导,在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

  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热忱关心爱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框架内容与重大创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全文约7000字,共有6部分内容,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第一,在发展定位上,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司法矫治、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这一界定既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本质要求,也赋予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新的时代内涵。

  第二,在发展思路上,第一次明确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的总体要求。《意见》立足国情、着眼长远,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途径,走出一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新路子;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平台缺乏、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才使用为根本”的重要思想,力求通过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等方式,实现“以用为本”的根本目的;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偏低、职业发展空间不足等突出问

  题,做出了“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的重要决策,力求通过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和表彰奖励制度,调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当前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等实际状况,提出了“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的重要部署,力求通过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建设,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第三,在发展方向上,第一次确立了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突出重点、立足基层、中国特色”的指导原则。《意见》确立的“24字方针”,一方面遵循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般规律,体现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共性原则,另一方面遵循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立足于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

  第四,在发展目标上,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制度、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在队伍建设上,《意见》提出了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这一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即到2015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在制度建设上,《意见》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关键环节,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环境建设上,《意见》要求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认知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共建共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与发展环境。这一战略目标,符合我国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当前和长远需求,符合广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意愿,符合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实际,是科学合理的。

  第五,在发展政策上,第一次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四个重要环节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配套性政策措施。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意见》从职业道德建设、开展专业培训、发展专业教育三方面提出了若干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政策。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体系,《意见》重点就城乡社区、相关单位、社会组织、社会服务部门四类主体提出了若干导向性较强的岗位开发和人才使用政策。为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保障体系,《意见》提出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以薪酬待遇、岗位津贴、社会保险、奖励表彰为主要内容的激励保障制度。为保证各项政策创制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加快推进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关的法律制度建设。这些重大政策的提出以及制定与实施,对解决当前制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六,在发展举措上,第一次设计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重大人才工程与计划。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计划是许多国家打造人才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经验。为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跨跃式发展,《意见》在确定一批急需发展、任务明确、工作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优先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计划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等7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与计划,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些工程与计划与《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的《社会工作专

  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相衔接,涵盖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其组织实施对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在发展力量上,第一次明确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进格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社会建设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高度分散的特点。为此,《意见》第一次确立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和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推进格局,为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社会工作资源,形成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

  

篇十七: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

  第1页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第2页

  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第3页

  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5.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

  第4页

  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6.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

  7.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与督导等方面的重

  

篇十八: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仅供个人参考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这项战略任务,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困难救助、矛盾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还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坚持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培养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家庭和个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中国特色,对国(境)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有益的借鉴,着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5.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6.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

  

篇十九: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培育专业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构建青年工作新格局

  作者:团嘉兴市南湖区委来源:《中国共青团》2018年第12期

  “Sukee老师今天的授课在项目管理方面给我很多启发,由于经验的缺乏,我对如何做好项目有很多困惑。在课程中,老师通过视频的播放、拍摄、有意识地收集组员的反馈等细节,都在引导我如何将项目做得更出彩。”9月30日,团南湖区委成立南湖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学院,第一期培训班学员朱虹霄在培训后说道。

  近年来,团南湖区委在培育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实施特色品牌服务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有益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2018年初,推荐指导南湖区拾星者青少年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国首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训基地(浙江省唯一入选机构)。

  统筹资源,扩写团社联动的“南湖样板”

  “我是2012年开始在社会服务工作领域进行的创业,注册成立青鸟社工组织,多年来在团区委等单位的支持下,我们这支社工队伍工作领域已涵盖青少年(长者)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督导及测评等5大类,在嘉兴以至浙江省内都取得了较好影响力。”嘉兴市青鸟社会服务中心是在团区委主管、培育下发展起来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已获得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等系列荣誉。

  完善政策体系。全面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团区委先后制定《加强南湖区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关于进一步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等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育组织、育平台、育品牌等系列举措提升社工专业化水平,推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已建立109名国家持证社会工作师为主的南湖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人才库。

  落实工作保障。团区委推动成立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预青未保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工作常态化运作。在加大队伍、资源保障的同时,重点推动工作经费保障落实。近三年来,团区委在社会组织培育、预青未保行动等青少年民生服务专项经费预算逐年提升,累计达27万余元。2018年,额外追加15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培育、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工作。同时与区委组织部、区综治办、区民政局联合出台鼓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相关文件,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成为推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搭建互动平台。深化共青团改革,建立青年社会组织基层服务点,将“团干部+青少年事务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新模式落地基层。实施镇“大团委”、街道“大团工委”制,吸收区域内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优秀青年社工担任镇(街道)团委(团工委)的兼职副书记(委员),让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在11个镇(街道)建立服务点,选配28名社工骨干兼职团干部。

  同步加强社会资源链接,协调引入上海铺路石青少年发展中心、上海联劝基金等全国优秀公益组织为青少年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有效拓展青少年服务领域。

  聚焦中心,打响党政关注的“南湖品牌”

  “小张,听说你上周末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了?”“是的,我报名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活动,到李爷爷家帮忙打扫卫生了。”这是南湖区拾星者青少年社工机构负责人曾鹏在一次上门帮教观护服务中的一幕。17岁的小张曾涉嫌聚众斗殴,之后团区委、区检察院借助社工的力量,为其开展帮教观护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教工作,小张与有不良行为朋友的联系也逐渐减少,平时也能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其家人对社工表示十分感谢。今年以来,团区委全力打造以“青苗防护”宣教、“青苗关爱”帮扶、“青苗帮教”观护为主体的预青“青苗”工作体系,着力打造全覆盖的未成年人观护帮教体系。

  倾力维权敢担当。整合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共青团等多部门工作资源和职能,打造全市首家以合适成年人指派、社会调查和观护帮教、专业化心理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全流程社会观护帮教体系,将观护帮教由检察环节前移至公安审查阶段,后拓至法院审判、司法矫正阶段。联合区检察院建立区新苗工作室和全市首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整合11名律师、24名青少年事务社工等专家力量,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等群体开展谈心谈话等观护帮教活动10余次。

  参与社会治理勇担当。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购买社会组织特色服务项目。围绕垃圾分类,联合青鸟社工机构开展12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进村(社区)主题活动。通过“党群同心大融合”行动,以团区委下拨经费+镇(街道)配套经费的模式,指导全区11个镇(街道)团组织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先后开展了一平米氧吧、环保交易市场、青少年议事会、红领巾“凌”听会等青少年服务项目,引导青少年参与社区问题探讨、设计社区活动等工作,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带动家长等其他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服务青少年成长善担当。根据不同青少年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针对新居民子女,试点开展社区少年宫“童心同梦”夏令营项目,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活动。

  针对本地青少年,在嘉兴市最大拆迁小区开展“湘城少年派”项目,通过交通劝导、法律课题等系列活动,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针对在校学生,开展“三禁三防三自”进校园主题游园会,通过缉毒犬表演、防欺诈情景剧等互动节目,提升青少年安全自护意识。

  健全机制,探索专业培养的“南湖模式”

  “项目汇报如何展示亮点?”“服务对象的需求应该怎么做评估?”“如何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做好项目实施记录?”11月7日,南湖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学院第二次小组督导中,各社工之间进行了“头脑风暴”交流。今年以来,团区委重点推动理论教育和实践督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从而提升实施项目成效。

  支持鼓励。以提升村(社区)等基层团干部的社会工作水平为切入点,探索推行团内执证上岗制度。一方面积极做好政府对社工执证奖励政策的宣传响应,另一方面推动团内关爱,鼓励各级团干部参与每年度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并为每名新获得社工师资格的团干部给予一定的教材补贴,已累计发放考试补助费2万余元。近三年来,组织动员273名团干部参与社工考试,通过率达25%。

  

篇二十: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指导工作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力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社区青少年社工队伍指导工作特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主要目标进一步健全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机制,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核心指标体系建设,构建顺畅高效的工作格局;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推进青少年社工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丰富工作项目,把握工作重点,拓宽社区青少年服务的有效途径;延伸工作手臂,将社工服务进一步向外地来沪青少年、在校青少年等群体延伸。二、主要任务。(一)加强业务指导团区委为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社区青少年工作的业务指导单位,负责在全区层面指导社区青少年工作;街镇团(工)委负责各街镇青少年社工点的业务指导,应将社区青少年工作纳入本街镇团(工)委整体工作格局,并对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进行日常业务指导,街镇综治办负责牵头整合街镇层面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建设,协调本街镇公安、司法、劳动保障及民政等部门为社工开展工作提供

  各方面的支撑。1、街镇团(工)委应指导青少年事务社工按照《社会工作服务

  合同》要求就社区青少年、外地来沪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子女等青少年群体积极开展各类关爱、帮教、服务、维权等社会服务工作。街镇团(工)委应加强对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指导,建议街镇团(工)委将青少年事务社工吸收成为团委班子成员。

  2、街镇团(工)委应指导青少年事务社工整合社区、派出所、村(居)委等各方资源,帮助青少年事务社工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及时、准确发现、掌握各类青少年工作对象的信息和动态,完善对象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建立健全工作台账。

  3、街镇青少年事务社工应被吸收成为团委班子成员,其工作岗位的调整应征求该街镇团(工)委书记的意见。对于违反工作纪律、不能按要求开展工作的社工,街镇团(工)委书记可提出调整要求,经团区委调查如情况属实,中致社应及时调整社工人选,并对原社工进行离岗教育。

  4、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应在街镇团(工)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类与社区青少年事务相关的社区活动与工作。

  (二)加强联系沟通1、街镇团(工)委应每月召开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例会,定期

  听取社工工作汇报,掌握本地区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情况。2、街镇团(工)委召开涉及社区青少年事务的相关会议时,应

  有青少年事务社工列席参加,并听取社工的工作意见和建议。3、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应每月向街镇团(工)委上报本月重点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以及个案开展情况,重点对象的确定和撤销需经街镇团委书记签字认可。

  (三)健全后勤保障1、街镇团(工)委应将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经费纳入本街镇团

  (工)委年度经费预算。2、街镇团(工)委应主动关心和帮助解决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

  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条件的街镇可安排青少年事务社工与街镇团(工)委就近办公。

  (四)规范培训考核1、街镇团(工)委应认真填写《街镇团(工)委对社区青少年项目执行情况季度考核表》(见附件1),根据社工实际表现评分,并及时将考评表反馈至团区委。街镇考核评分结果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团区委对中致社全年项目评估的总分值内,并与社工的评优奖惩挂钩。2、团区委和中致社负责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培训,街镇团(工)

  委应支持本街镇青少年社工参加全区社工培训,社工参与培训情况计入考核内容。

  三、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加强工作指导。各街镇团(工)委要高度重视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社工队伍的管理。认真指导青少年社工根据该服务群体的特殊情况,发挥专业优势,帮助社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二)整合资源,提升工作水平。积极整合资源,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总结社区青少年工作中的有效经验,推动建立健全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促使社区青少年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三)抓住重点,积极探索创新。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目标,结合本社区实际,指导社工将工作手臂向外来务工青年、在校学生等群体延伸,并形成一批有特色、有效果的品牌项目。

  附件:《街镇团(工)委对社区青少年项目执行情况季度考核表》

  2012年度街镇团(工)委对社区青少年项目执行情况季度考核表

  考评内容

  具体项目

  分值

  1、制定计划和总结,定期向街镇团(工)委汇报社区青少年工作,遇紧急事件及重要活动及时汇报

  5

  基本情况

  2、与团(工)委、街镇综治部门保持定期沟通,每月参与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例会,及时报送社区青

  5

  (共计15分)少年基础数据、重点个案开展情况。

  3、出勤正常,遵守工作纪律,可采取错时工作制,不在岗时应有工作记录,或报告去向

  5

  1、危机干预对象,每月接触不少于3次,接触率达100%,其中包括面谈、外围了解及5

  社区小组活动等。

  2、重点预控对象,每月接触不少于1次,接触率达100%,但每季度面谈不少于1次。

  重点对象

  外围了解访谈,包括居委、家长、社区民警等,每月不少于1次。

  5

  (工作有记录)3、对于新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在前三个月内,每月接触不少于2次,接触率达100%,

  5

  至少一次面谈,根据情况开展重点个案。

  基础工作

  4、小组工作每年不少于2个,社区工作每年不少于6次。

  4

  (共计57分)

  1、积极做好未进一步就学或就业青少年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维护更新,社区青少年信

  5

  息数据库,并将数据全面、及时、准确上报街镇团组织;社区青少年工作台帐建档率100%。

  一般对象2、对社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进行分类、分阶段、分级管理,每季度了解1次,了解率达5

  (工作有记录)100%,积极协助街镇团委开展各类有益于广大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

  3、建立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社区青少年的信息发现、情况跟踪和素质4

  教育工作

  评分

  1、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核心指标体系建设,对于指标体系新转入服务对象,在转入的第一周内应见面,至少在见面两次后进行预判,分为重点对象或一般对象,及时开展社区8工作。

  2、对在有固定住所的来沪青少年家庭开展探索性服务,做好偏差青少年、考察教育来沪

  重点项目

  6

  青少年的帮教服务,探索来沪青少年的工作模式。

  (工作有记录)

  3、参与关爱服刑人员子女计划,建立一人一档,建档率为100%,开展专业服务,同时

  6

  整合资源,为困难家庭提供救助、就学、就业等帮助。

  4、积极开展社区青少年感恩行动,选择敬老院、医院、图书馆等社会机构建立社区青少6

  年感恩基地,组织社区青少年定期开展助老、助弱等志愿活动,至少组织开展一场活动。

  1、提供包括预防性、发展性、治疗性、危机干预性在内的各类专业社工服务,降低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6

  水平。帮助社区青少年复学、就业、办理各类社会保障,避免产生由人为原因造成的非正常上访。

  2、本街镇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富有成效,青少年五年内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前三年平均值,

  工作绩效

  8

  不发生涉及未成年人、青少年的重特大案件。

  (共计28分)3、积极组织服务对象参加团区委组织的各类适合社区青少年的活动:如CAPA项目、就业招聘会、创业大

  6讲堂、“阳光展翅”学历培训招募、青春嘉年华等,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4、创新性的开展特色工作,形成好的典型做法,亮点工作吸引媒体报导。

  6

  1、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社会工作及服务项目,有创造性的开展外来务工青少年聚集地相关项目。5加分项目

  2、拓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工作领域,在全区的职校、中专、工读学校中,选择2-3个试点,安排

  (共计10分)

  5

  青少年事务社工联校开展工作,探索形成初步工作机制,并完成一篇联校工作调研报告。

  合计

  110

  

推荐访问: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 社会工作 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