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讲话】市长在宁波市加快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3-05-22 10: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在宁波市加快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次全市加快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贯彻全国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会议、省政府深化新型社会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讲话】市长在宁波市加快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民政讲话】市长在宁波市加快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宁波市加快推进新型社会

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加快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贯彻全国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会议、省政府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个重大部署。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向为推进“平安宁波”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宁波社会救助体系的探索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社会救助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获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省民政厅吴厅长作了重要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宁波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成绩,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意见和要求,炳水同志就近年来我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和下阶段工作部署作了很好的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使宁波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真正当好全省的领头羊。下面借此机会,我想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思想认识

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这次会议精神能不能贯彻好,思想认识还是第一位的。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首先要根据“十一五”时期新的发展形势,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新的要求,来进一步统一我们的思想认识,增强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是要从中央“四位一体”的战略部署的高度来认识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央非常重视更快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根据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的编制工作,明确作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部署。所谓“四位一体”,就是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对经济建设我们应该说都比较熟悉,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精力来抓经济发展,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文化建设现在也在加快推进,尤其是更加注重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共同推进。政治建设方面,虽然没有直接提政治体制改革,但实际上也是在深化改革和加强建设中积极推进。社会建设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从总体来讲,同经济建设相比较还是相对落后的,有些不协调,而且对这方面研究得相对也比较少一些。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我认为应该放在“四位一体”格局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加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去把握、去认识。没有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我们贯彻落实“四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就会不完整,出现不协调推进甚至互相干扰等问题,而不是互相促进。如果说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社会救助就是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社会救助做不好,那么社会建设就没抓住根本,就没有抓住破题的地方,就没有把社会和谐建设摆到应有的地位,就没有真正贯彻好中央“四位一体”格局的战略部署。

二是要从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央现在非常重视这一点,尤其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来做好关系民生的各项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救助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都是事关人民群众生计的大事,救助社会困难群体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截至3月底,全市已有低保对象5293674249人,加上一些因病、灾等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体,全市每年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超过10万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低保为例,去年全市累计支出低保资金9598.4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年人均救助2242.4元,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救助1068.9元,这个补助水平虽然已大大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只相当于宁波当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4%15%。以人为本,最基本的就是要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业有所就、失有所补、弱有所助。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把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起来。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的救助工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我们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可能会不断积累。困难群众若是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必然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危及执政基础,社会也就不可能和谐发展。

三是从应对“两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建幸福指数较高的地区的高度来认识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没有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和深化,我们应对“两期”,战略机遇期可能抓不住,社会矛盾凸现期可能会进一步凸现,各种矛盾可能会凸现和扩大。其次,没有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和深化,就不能优化发展环境。现在客商选择投资和发展的地方,首先就是要选择一个稳定的环境。如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不能得到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人的关系高度紧张,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和安全性的危机事件就会不断发生,客商也就不会来投资。我们要发展,就必须优化发展环境,而且在这方面,政府越来越不要跟企业混在一起去直接抓发展,因为抓了一个企业就只有一个企业,这样不公平,政府的主要责任是要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要把这件事做好。第三,没有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和深化,就不可能创造幸福指数比较高的地区。我们要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要实现“六个更加”的全面小康,就是既要有比较好的经济发展指数,又要有比较高的生活幸福指数。现在宁波要成为全国生活最佳的城市可能还不现实,但是创建幸福指数相对比较好的地区,我认为还是应该实现的。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造福一方,不只是经济要发展,而且要让老百姓感到幸福,就是要打造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相对好的区域。社会救助体系是老百姓生活好的一个下限,必须要把这个工作做好。现在我们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的发展目标,这里面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共24个指标,其中10个指标同社会救助体系相关的,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面等关系社会发展的指标都是衡量全面小康的一类指标。所以说不是没有办法评价,我们是不是造福一方,是不是营造了幸福指数相对比较高的地区,老百姓心中有数,也是可以评价的。我们要力求经济更加发达,同时幸福指数要更加高一些,这是我们的责任。

四是要从转换政府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和良好的政民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救助工作是政府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事,也是新阶段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从转换职能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四方面职能,社会管理包括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都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我们要通过职能的转换、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来加快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这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也是构建良好的政民关系的重要抓手。我们的人民政府不能脱离群众,要通过社会救助体系的深化和完善,来体现我们真正是老百姓的政府,是亲民的政府。构建良好的政民关系,需要有许多常规性的工作,比如说要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要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等等,要更多地为老百姓做好事和实事,以此来体现我们的政府是老百姓的政府。我觉得,没有良好的政民关系,是不可能实现“十一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通过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要争取达到双重的绩效,一方面是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另一方面我们的政民关系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这其实也是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方面,上一级的机关部门要为下一级机关部门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为民服务的机会。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当前,我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有较好的基础。下一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促推进、谋发展、求创新,加强研究探索,创新帮扶办法,进一步推进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继续为全省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创造经验。具体说来,我想主要是六个方面:

一是要以老百姓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推进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这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社会救治体系建设的目标。应当明确的是,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并不是说要完全取消差别,分类分层实施救助仍然是需要的,但在体制和体系等建设上要“一体”。我们提出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目标,要注意科学宣传,重在体系体制,避免吊高胃口,否则就可能让老百姓尤其是农村老百姓的愿望一下子就提高上来,对社会救助水平和层次的要求也随之高涨起来。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供给能力在现在乃至将来的一定时期还是有限的。完善城乡一体的体制体系需要解决好社会救助首先从哪里开始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从老百姓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这些问题解决入手,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向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方向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既要注意救助体系内部的分类分层,又要注意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防止顾此失彼,实现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今后经济社会和社会救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较好地连接,促进社会公平、进步和稳定。

二是要以加强统筹,加强规范,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新型社会救助的体制。建立完善的体制,这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一项关键工作。我们讲的社会建设也包括改革,实际上改革促进发展、发展推动建设,两者是互为一体的。“十一五”时期随着社会救助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各种分类分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包括常规性的救助和专项性的救助,长期的救助和短期的救助,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救助等等,它们都需要很好的研究和衔接。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这里面的要求提高了,难度增加了,范围扩大了,对象复杂了,类别也多样化了,如果处理得不当,就可能出问题,产生不协调、不平衡等现象。因此,在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非常注重规范运作,注重制度化运行和法制化建设,对任何问题的处理都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考虑在体制上如何去完善。前段时间市总工会出台一个特困职工的互助制度,这项制度的性质是互助的,是一种社会性的而不是政府性的行为,政府应当倡导并给予必要的支持。但是原来设计的方案有个体制上的毛病,就是让政府来托底,我认为这是不行的。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良好的体制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注重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和中介组织分开,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都要有各自的定位,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这里面就涉及到许多政策设计、制度衔接的问题。我们要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推进可持续、稳定协调、政府和社会互动且职责分明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规范、加强统筹、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

三是要以转换职能、理顺加强公共政府建设和加强社会建设的关系为主攻方向,发挥政府社会救助的基石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发挥当仁不让的作用。我们不能一讲社会要参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就推掉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我认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最基本的、主导的或者说在一定时期要担负主要责任的工作,各级政府都要很好地承担起来。要以加强公共政府建设和加强政务公开作为主攻方向,很好地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要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网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多种途径,加快职能转换,加强统筹协调,实现整体推进,充分发挥政府在构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对现有的社会救助规章要坚决执行,加大执法力度,健全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等保障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有机联系,注重通过社会建设来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要以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探索社会救助有效形式为途径,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刚才省民政厅吴厅长讲到,我们的社会组织发展得很不够,应该支持它们发展,对此我很赞成。我认为,我们的乡镇、社区需要有一定数量由政府供养的社会救助人员,但是有一条必须要明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更不能把包办一切等同于增编扩员。否则再加大力度投入也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因为队伍过大、成本过高而影响效率。在社会发展领域中,并非事事都要政府亲手操办,可以通过加快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实行服务采购等制度让社会组织来办。这方面要很好地作一些探索和研究,可能形式就活了,效果就好了,事情也会处理得更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大力发展非企业单位的福利院、非企业单位的医院、非企业单位的公益性研发机构,大力发展慈善组织及社会调查评价服务组织等,有些涉及社会公共服务的事情可以委托他们办。昨天我们刚刚召开了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会议,其中有一条经验,就是政府对文艺演出实行服务采购制度,演一场戏,财政补贴多少钱,然后演得越多,财政给的钱就越多,现在宁波市区包括大剧院、逸夫剧院、宁波音乐厅等平均每天就有一场戏,这个时候社会组织也能发育壮大起来。

五是要以政务公开、救助公开,加强协调衔接为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的政策体系。刚才吴厅长也讲了社会救助体系要注意分类分层,我觉得是不是提10个字:第一是“保低”,就是保证低收入人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第二是“防大”,就是防止差别过于扩大,城市和农村救助待遇之间的差距现在有多大,各县市都要好好测算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十一五”时期我们要防止差别扩大,如果有条件还要让它缩小。第三是“避漏”,就是避免应该保的对象漏了,同时也避免出现重复,在政策设计上要研究这些问题。第四是“允活”,就是允许有点灵活,我们市里出台政策可以有点灵活,也就是说体制体系统一、标准有别。因为各地区的生活水平不一样,可能在市区一个人每个月要300元才生活得下去,在象山可能200元就行了,城乡的差别更大一些。在这一点上,希望各地要统一认识,结合实际,适当灵活掌握。第五就是“衔接”,就是各项政策之间要强调衔接,市里的六区大体要平衡,余姚、慈溪我希望要跟上,南三县适当可以有点差别。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备案,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我曾讲过,各个县(市)、区可以有一点灵活权,但是出台政策要向市里备案,要防止市与县(市)、区之间,各县(市)、区之间在体系体制上出现矛盾,这方面要衔接一下。总之,要通过这些问题的处理,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南三县和北部区域关系、里面和外面的关系、长期和暂时的关系、专项和基本救助的关系、全市和不同县市区的关系等,进一步把握好政策,完善好政策,

六是要以加强社会发动、社会参与、社会支持、社会监督为重点,努力营造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贯彻群众路线、都要依靠群众广泛参与,尤其是像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这样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更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要大力开展社会发动工作,促进全社会的广泛理解、参与和支持,努力营造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通过制定和贯彻落实多做善事少交税的税收政策和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大力倡导乐善好施的人文精神,动员社会资源投入社会救助事业,鼓励设立慈善基金、发展基金等各类基金组织,形成政府保障与社会帮扶互联,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互补,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格局。有的人可能拿不出多少钱来,但他支持社会救助这件事,力所能及地为其添砖加瓦,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参与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把发动社会监督作为营造社会救助体系良好环境的重点工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监督也是一种支持,同时只有公开监督了,广泛性、公平性也就有了,体制体系等各方面也才会更完善。不要认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只是少数领导干部和民政系统同志的事,只有大家参与的事才能做好,大家关心的事才能做好,大家支持的事才能做好,大家监督的事才能做好。

三、承担责任,真抓实干,力争保持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整体走在前列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利益主体多。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既是各级政府的应尽义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明确责任,动员各部门、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合力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一是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作为我们的重要职责,作为加强公共政府建设的重点,作为创造良好的政民关系的有效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列入议事日程,做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工作。实际上我觉得主要还是集体上要多关心这个事,现在我们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这方面问题是比较多的,包括劳动保障、慈善等方面工作在内,可以说每个季度有一次以上,每年我们也至少有几次参加这方面的活动,因为这是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工作,。对社会救助工作,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应该更多地过问,提供好保障,分管领导要更加努力地抓好这项工作,担负起更多工作责任、投入更多工作精力,广大民政系统的同志尤其是基层的同志更应该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上有更大的作为,让困难群众有更多的得益。

二是加强统筹,探索创新。这方面有两个事情,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衔接。应该说关于政策方面的问题,比如工会特困职工,计划生育补助等政策措施,现在我们基本都出台了,下一步就是如何贯彻落实好。但是在政府性救助和社会性救助的衔接等方面如何加强统筹和衔接,让两者各得其所,都发挥好作用并让广大老百姓更多受益,这方面可能要好好研究,对于具体统筹的方式方法也要加强探索。其次要加快构建统一管理服务平台。既然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那么我们的分类管理、分层管理就必须在一个平台上,让广大老百姓一看就很透明、很清晰,而且各部门之间要实行联网,能够比较方便地实现转换。比如说有的农民参加了土保,然后又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那么是不是能把他参加的几个保险转到一个户头上,我看只要不增加风险、不增加另外开支,完全可以给它们对接起来,否则的话老百姓就不方便。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三是真抓实干,造福社会和百姓。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我们特别希望是政府的同志要多做,要实干,要抓落实,真正一件一件事做,一件一件做好,做了以后不留后遗症,做了一件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它的好处,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体会到生活在我们这个地区的幸福,增加点幸福感。各级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平衡政策、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不断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牵头职责,积极向政府领导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同时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寻求配合和支持。各相关部门要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使出一份劲、献出一份力,不仅要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努力为困难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而且要在涉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加强沟通、注重协调,密切配合,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效率。

四是着眼整体,力求走在前列。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眼光放长一点、放远一点,通过对社会救助体系整体上的探索和创新,多化点功夫,争取在整体上能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特别是社会救助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多的依靠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来谋划、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结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动慈善文化建设,倡导社会互助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救助先进典型和事例。尤其是要把这项工作跟打造爱心城市、保持全国首批文明城市荣誉联系起来,一起统筹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争取走在前列,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让老百姓生活过地更加殷实一些。

同志们,建设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让我们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怀着对困难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宁波市 讲话 体系建设 【民政讲话】市长在宁波市加快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