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划】道外区“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时间:2023-05-23 10:16:02 来源:网友投稿

道外区“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全面加快道外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准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充分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全面统筹城乡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规划】道外区“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供大家参考。

【农业规划】道外区“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道外区“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为全面加快道外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准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充分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根据《道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特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区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启动实施“哈东开发”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新道外、打造中心区”的奋斗目标,以农民奔小康、建设新农村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农村新型工业、商业、生态旅游业和特色农业,“十一五”期间,全面构建农村经济新格局,提升农村经济的总体水平,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打造哈东经济新区的总体格局,全面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 

(一)经济指标 

计划2010年,全区乡镇总产值达到1400000万元,年均递增15%;乡镇税金收入达到30000万元,年均递增12%;乡镇财政收入达到15150万元,年均递增15%;农业总产值达到52000万元,年均递增9%,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4000万元,林业总产值2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5300万元,渔业总产值2500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24000万元,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年均递增7%。 

(二)生产指标 

1、种植业到2010年计划粮经菜总产量达80000吨,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到总面积的100%,其中绿色食品面积2万亩,有机食品面积5000亩。 

2、畜牧业到2010年总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68%,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万吨、1.5万吨和2万吨。 

3、水产业到2010年无公害水产品面积1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产量3500吨,优质鱼种产量800吨,渔民人均收入7000元。 

4、依据退耕还林政策,重点营造村屯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到2010年完成造林任务5000亩,平均每年营林1000亩。 

三、重点建设项目和任务 

1、全面实施土地流转,加大土地置换和运作力度,开发非农建设项目,到2010年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到7万亩。 

2、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优势企业3-4个,强化优势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3、全面建设都市农业园区、生态畜牧园区、经济作物园区、渔业休闲园区及农产品加工园区等五大园区,使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趋于优化。 

4、以天恒山、阿什河为骨架,全面推进天恒山生态旅游区和民主生态卫星城的建设,初步构建沿河绿色生态长廊。 

5、实施林业五大生态建设工程,即绿色通道建设工程750亩、生态村屯建设工程750亩,水土保持工程2500亩,退耕还林建设工程1000亩及庭院绿化建设工程。 

6、全面争取民主乡坝外开发国家立项,实施还草、还林、还牧,到2010年草原植被恢复率达60%以上。 

7、全面规划筹建农产品深加工园区,抓好前期土地置换征用工作,到2010年争取加工企业落户3-4家。 

8、在哈东新区规划范围内,筹建1-2处农产品批发交易大市场,搞好前期选址及基建工程建设,争取2010年前投放投入使用。 

9、抓好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完善,到2010年农林牧渔各业要分别建立一个内部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相对完善的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10、加强农民工就业前的岗位培训工作,到2010年一乡一镇各建立一所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使90%以上的培训对象得到培训,使每人掌握1-2项非农职业技能。 

11、抓好农业生产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通过引进各种机械设备,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程机械化服务,使80%的生产园区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 

12、全面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到2010年使免疫标识加戴率、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达到100%。 

四、“十一五”规划的对策与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设计规划,确定功能定位。确定道外区农村发展的战略取向,我们必须跳出首道外看我区农村,把我区农村放在全市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规划定位。要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充发认识“哈东开发”的战略规划构想,充分发挥我区农村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土地引项目,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用率,彻底改变“老守田园”的陈旧观念。同时,要聘请高水平的城市发展策划师,帮助策划农村发展战略及规划设计,开拓基层干部的眼界,明确我区农村的发展应定位于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提高效益为宗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商业和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把我区农村建设成辐射本地、联通省内外农业高新技术引进与信息交流中心,农业高科技产业化中心,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和城郊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带。 

2、建设现代园区,调整区域布局。一是建立都市农业园区。该农业园区位于同三高速公路以南至我区边界线、向东与新型工业集中小区接壤地区以西约2平方公里地域,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该园区又分为精品农业小区和休闲度假区。精品农业小区以百菜村现有400亩棚室为基础,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租赁农民土地进行棚室新建改建,面积达到2000亩连片,全部达到钢筋骨架,能进行3层覆盖,进行节水灌溉、机械耕翻及周年生产标准,形成7个种植小区,即400亩葡萄小区、400番茄小区、400亩黄瓜小区、200亩食用菌小区、200亩花卉小区、200亩特菜小区、200亩果树小区,每个小区划出50亩作为游客自由采摘区;休闲度假区在百菜高家店道东建成一处15000平方米生态酒店,该酒店集餐饮、住宿、旅游、度假为一体,店内的餐饮原料全部采用园区内的产品,让顾客吃上绿色、有机食品,充分体现酒店特色。二是建立经济作物园区。该园区占地面积1200公顷,分为绿色胡萝卜生产小区和果品生产休闲小区。绿色胡萝卜生产园区以岗上3个村,即新立、庆丰、光明村为重点发展绿色胡萝卜生产,面积达13000亩,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到2010年绿色食品面积达13000亩,10年内有机食品面积达5000亩,逐渐引导农民进行集约化、标准化种植,5年内全部达到连片种植、与园葱作物进行连片倒茬、田成方、地成块的标准,使基地生产从整地、播种、收获、清洗、筛选、包装全部达到机机械化,使胡萝卜80%进行初级产品包装,50%的产品进行精品包装出口,30%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如加工胡萝卜汁、胡萝卜脯、干菜、咸菜等,把基地内现有20000平方米小菜窖进行完善,提高贮藏能力的同时,建一处占地1000平方米的智能冷藏保鲜库,使基地的产品进行周年供应,使其成为胡萝卜出口创汇基地;果品生产休闲小区以现有石人沟果品基地为主,种植果树面积5000亩,以李子品种为主,到2010年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打机电井15眼,全部配套喷灌设备,建一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智能冷藏保鲜库。同时以石人沟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果品园区为依托,到2010年利用现有民房,改造成农家院式的休闲娱乐场所20家。充分利用每年一届的李子节大造声势,吸引游客在开花期赏花、在结果期采摘娱乐。三是规划建设渔业休闲园区。以16.3公里江南中环路为轴,发展旅游、垂钓、饮食、度假等休闲产业,经营面积达5000亩;同时建立民主村和胜利村的商品鱼养殖基地、新立村和友谊村的鱼种养殖基地、民富村斑点叉尾鮰孵化养殖生产基地。四是建立生态畜牧园区。引导广大农民由小生产向规模化转变,在重点扶持养殖大户的前提下,提倡兴办家庭牧场,推动规模化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同时结合“哈东开发”,通过兴建规模大、水平高的现代化养殖企业和养殖园区,以及资源重组、生产要素重新整合等方式,逐步实现集中饲养、集中管理,以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替代单户分散的养殖模式。以民主乡为重点,突出发展奶牛养殖,在民主乡光明村建设一处养殖规模5千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园区;以民主乡民富村、五星村、新国村为重点,突出发展蛋肉禽养殖,建设410万只以上的蛋肉禽养殖园区;以民主乡新立村、光明村为重点,突出发展生猪生产,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在四环以外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产业带。五是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在民主乡的奶牛路以西,江南中环路以南,常胜路以东,占地500万平方米,进行整修路网、改造电力,依托民主乡、团强镇农产品资源,积极引入、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3、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一是加大适用技术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结合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格局的建立,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使农民切实掌握绿色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优良品种筛选使用技术、林业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畜禽品种繁育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管理者和劳动者。二是加大农民实用技能培训。随着“哈东开发”战略的启动,农村区域布局发生根本变化、耕地将逐年减少,必须为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搞好技术储备,使农民掌握非农职业技能,提高农民适应新形势的生存能力。三是完善科技推广网络,探索农技推广的新路子,区、乡科技人员和技术力量要充足,做好服务工作,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加大与科研院校的沟通与合作,主动争取高新农业科技项目,用高新科技装备农业生产,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要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变我区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支农力度的有利契机,千方百计争取优势项目产业国家立项,要争取国家和省市扶持资金、扩大农业的外引内联、信贷支持和发挥农民的投入主体作用,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二是大力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搞好石人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引西”工程建设完善,争取民主乡坝外开发国家立项,退耕还林、还草、还牧,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各农业规划园区和绿色食品生产的配套建设,提高园区的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大力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推广引进节水灌溉设备和贮藏、加工、包装等设施,加强粪肥、环境体系和农村能源建设。四是加强农机化基础建设。主要是以农机具引进更新为重点,增加保有量,推广农作物和饲草、青贮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棚室菜生产机械化、养鱼工程机械化。五是抓好林业生态建设。重点抓好五大工程的实施,即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团结镇、民主乡辖区内所有国道、省道、县乡村级公路两侧全部绿化,平均绿化宽度20米,总绿化道路长度51公里,造林750亩;实施生态村屯建设工程,在全区20个行政村进行绿化、美化,造林面积750亩,达到生态村建设标准;实施庭院绿化建设工程,利用一切空间搞绿化,见缝插绿,达到“小庭院、大作为”的生态庭院效果;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在民主乡坝外沙化区、防洪大堤两侧、侵蚀沟、水源地实施水土保持林建设,栽植面积达到2500亩;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天恒山开发,在庆丰村、常胜村、恒星村、石人沟村的天恒山后山山体范围内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林面积1000亩。 

5、发展农产品加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十一五”期间,结合“哈东开发”战略的实施,依托现有的绿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推动农业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方向迈进。一是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依托民主乡、团结镇农业经济园区的农产品资源,鼓励引导农民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入、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对外出口,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建成我省最大的胡萝卜产销基地,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二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和订单农业。积极扶持新立“沃参牌”胡萝卜、“石人沟”牌李子等品牌农产品的发展。在互联网上建立网页宣传我区品牌产品,在销售季节每天按时在网上公布销售价格。以每年一届的“石人沟”李子节为契机,大力宣传、展览、销售我区的李子、胡萝卜、油豆角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机构,以市场化方式为农村和农业服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订单加农户的方式把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组织起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公司化和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6、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坚持走以二三产业带动农村城市化、以农村城市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路子。一是加快推进新型生态工业基地建设。结合“哈东开发”战略,依托现有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畜牧业等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项目建设、税源建设和吸引外资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引进科技型、加工型、环保型、外向型企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精细化工和机械制造化,搞好配套企业对接和链条企业的发展,逐步建立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新型生态工业基地,形成比较完整的闭合工业生态系统,达到工业集中区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二是加快新兴旅游业的发展。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天恒山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规划建设阿什河,建设大型欧式别墅区,加快滑雪场、卧龙寺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实施。建设“老哈尔滨城”中华巴洛克式和以欧陆风情为主基调的度假宾馆、体育和会议中心等住宅区,引进世界大的金融和娱乐公司,构筑运动休闲、旅游度假、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新兴旅游业。。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广开就业渠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自主就业的原则,建立城乡一体、功能齐全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形成区、街、乡镇三级劳务中介组织网络,培育和发展劳务输出的新兴产业,不断拓宽劳动领域和就业渠道。充分利用和依托区内院校的资源优势,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基地,构筑多层次、多领域、多门类的供需协调的培训就业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发挥我区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农民工的就业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市民化创造条件。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依托乡(镇)劳动力就业服务公司、政府各部门及劳务中介组织广泛收集和发布劳务信息,开发和整合务工人员信息资源,提供广阔的信息渠道,消除对进城就业农民的落户限制,放宽办理城市户籍的条件,改革进城农民的户籍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进城务工人员工资问题;为进城务工人员开通法律师援助的“绿色渠道”,提供良好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办理工伤保险,切实解决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全面促进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7、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一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村民自治的意识和基层干部服务意识,按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转变作风,发挥为农民提供各项服务的职能作用。二是加强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要形成区、乡(镇)村三级农业信息网,加快农业生产信息化进程,使农业信息网络成为政府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三是加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大力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市场中介组织,以现有协会为基础加快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支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等各种形式的民间流通中介组织,靠能人发展订单农业,使更多的农户按合同组织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四是强化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切实落实土地承包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断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引导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屯整治,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改变“老守田园”的陈旧思想,拓宽致富门路,搞适度规模经营,要出台优惠政策,对有一定规模的大户在农发基金、信贷和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机具更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要切实解决好土地矛盾和纠纷,妥善处理好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问题,尊重和保障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五是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和资产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严防企业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解决集体资产的有效监督问题,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村级财务管理要规范化,全面推行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民主信贷的引导和管理,化解不良债务,指导开展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各类案件,保护农民利益。六是尽快建立完善农村低保救助工作机制,加快实施步伐,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确保“十一五”发展计划的顺利完成。 

推荐访问:规划 农业 十一五 【农业规划】道外区“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