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9篇)

时间:2023-07-07 09:08: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为标题,书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一定程度上可以弘扬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理念,激励人们积极面对未来。

  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上海会议《上海精神》为指导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中,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伴随着科技发展,创新水平将更上一个台阶,要挖掘好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得益,使经济发展更多进步、更高质量。要加强技术创新,树立发明创新的思想,创新的办法,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让每一项创新活动都能有利民生。要加强管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为投资者建立良好的互惠共赢的环境,不断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政策,改善市场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其次,要尊重协调发展规律。充分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积极开展有效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宏观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效降低区域发展偏差,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优先,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一个绿色发展的体系,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第三,要推动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外贸投入,实现更多的外贸交流,提高全球竞争力,完善外贸政策,建立多元开放的市场,推动开放合作,支持全球开放机制,促进个体实现跨越发展。

  最后,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落实政府职能转变,以精准扶贫、安全服务等政策支持,实现财富均衡分配,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受益,让每一个家庭都有机会过上幸福生活,形成比较充分的发展空间。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勇于探索新路,破除思维定式,发展创新思维,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中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握好发展机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更快发展。只要大家秉持改革创新精神,以科学发展为理念,勇于发现、把握、利用新机遇,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将把我国谱写成一部新的发展史。

  -2-

篇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共同富裕研究】全面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任保平[摘要]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和中等收入阶段的共同富裕,其新内涵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解决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不平衡问题,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其新目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具有新的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富裕和共享的结合,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以提高发展共享性与普惠性为重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具有新特征,需要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覆盖面上把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结合,把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系统性地推进共同富裕。它不是以降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来实现的,而是在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来实现。在实现新路径上,要以新共同富裕观为导向,提高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能力,完善制度保障,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新平衡,建立科学的政策体系。[关键词]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JLB011)[作者简介]任保平,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西安710127)。[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21)06-0142-08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行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以后,成了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现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一般论述上,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要么单纯从分配角度来探讨共同富裕,没有把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与新发展阶段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阐明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新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的共同富裕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142化新阶段的共同富裕,是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和中等收入阶段的共同富裕。主要通过共同富裕解决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应该有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准确理解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特征,在此基础上来探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员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针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避免两极分化,引导全国走向共同富裕,提出农民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实现共同〔5〕这一时期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在富裕的思路。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6〕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这一时期共同富裕一、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目标从理论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从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一般规律,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共究了共同富裕。是贫穷落后阶段的共同富裕,所面对的问题是让农民摆脱贫困状况。改革开放时期共同富裕是处在低收入阶段的共同富裕,面对的问题是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任务是通过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7〕裕”。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同富裕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生活资料的平等占有,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体力和〔2〕按照马克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应用。”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鼓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阶段邓小平为避免两极分化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一时期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缩小贫富差距,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的贡献在于把“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提出了通过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办法,开辟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江泽民时期提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共同富裕,提出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基础上,防止两极分化来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胡锦涛时期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共同富裕,扩展了“共同富裕”的内涵。新发展阶段是两个大局交织下的阶段,是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阶段,是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量的积累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进入现代化阶段和中等收入阶段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面对的是地区差别、收入差别过大的不平衡问题和发展不普惠、不共享、质量不高的不充分问题,任务是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习近平提出新时代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共享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把共同富裕推向新的阶段。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8〕质性进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就是要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3〕而且马克思认为共同富实现机制是按劳分配。裕是有阶段性的,他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如果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么同样要产生一〔4〕这表明有共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共同富裕,也有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循序渐进的。而且存在着形式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只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理想状态的共同富裕。从实践上来看,共同富裕具有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共同富裕的内涵、目标也是不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首倡共同富裕,在195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143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判断。因此,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目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规范和调节高收入,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体包括:1.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最根本的推动力量来自广大劳动者,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对马动。”量不高。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要努力提高发展成果分享的覆盖面、普惠度和发展后劲,通过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决好各种不充分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12〕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3.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以降低高收入群体收入为出发点,而是以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为着力点,开通低收入群体能进入富裕群体的通道。“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13〕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入行列。”于使低收入群体转变为富裕群体,需要把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放在共同富裕的首位。首先,提高低收入人群增收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市场适应能力,增强保障政策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能力。其次,提高低收入人群增收机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完善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实现低收入群体的充分就业,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再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让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不断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并提高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增加城乡居民的各类财产性收入。最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在初次分配方面,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在再分配方面,通过转移支付、第三次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4.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要着力提高发展成果分享的覆盖面、分享性和普惠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把推动共同富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发展成果的分享性与普惠度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同时,这项工作也不能等,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144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立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所强调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10〕进共同富裕”。习近平也指出:“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以有效举措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育、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统筹解决好,妥善处理生态和民生的关系,实现〔11〕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2.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难题,不平衡集中表现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阶层差距和收入差距,不充分表现为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共享性、发展质量以及由此导致的发展动力不充分。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新发展阶段中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要着力解决这些发展不平衡问题,综合消除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不平衡问题。同时不充分问题表现为发展的共享性不够,发展成果的覆盖面小,发展动力的创新性弱、质

  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14〕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的共同富裕强调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15〕可逾越的鸿沟”。而是要保持高收入者的收入合法合理增长,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增大,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实现富裕和共享的结合。富裕是发展问题,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们实现了小康,但是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通过现代化发展不断地富裕起来。共享是分配问题,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要重点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等不平衡发展问题。因此,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既要解决富裕的发展问题,也要针对各种不平衡问题解决分配中的共享问题,需要把富裕和共享结合起来。两者结合的关键是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以创新驱动促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完善要素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在发展质量能力提高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上,以共享为目标完善收入分配决定机制,建立健全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努力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3.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从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必须推动社会各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新发展阶段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核心是提高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在此基础上,提高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实现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各个方面的需要,使得人民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为实现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实现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治安等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从新内涵上说,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共同富裕,而是绝大多数人都享有的共同富裕。不是没有差别的平均富裕,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差别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同步富裕,而是有先有后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式的共同富裕,而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为目标,先富带后富结构优化式的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富裕,而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结合的共同富裕。不是短期能实现的共同富裕,而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依据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内涵,其新目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因此,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仅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而且要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要求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同于新中国之初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具体标准包括:一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显著增加,二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提高,三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缩小,四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要求体现在:1.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共同富裕的主体,实现共同富裕,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推动共同富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着力点。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平均主义的富裕,是支持全体人民在改革发展中通过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发展致富、改革致富实现的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要让先富起来的人继续保持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同时让更多低收入群体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甚至进入高收入群体。全体人民145裕提供社会保障。同时实现文化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价值引领与精神动力,通过生态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4.以提高发展的共享性与普惠性为重点。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16〕按照马克思主义政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三、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特征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高层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的新境界。其新特征表现在:1.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共同富裕。马克思阐明了共产主义的阶段性,认为受共产主义不同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为不同特征,这表明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概念,在经济发展的低收入阶段和高收〔18〕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入阶段特征是不同的。治经济学的原理,共享属于生产成果分配领域的问题,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和理论逻辑,共享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表现和实践逻辑,可以说判断共同富裕是否实现的标准是人民是否共同享受到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为共同富裕确立了价值尺度和思想遵循。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才能不断激发人民实现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让人民共享各方面的发展成果,让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特别重要的是新发展阶段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点要使低收入群体成为高收入群体,全社会要支持低收入群体提高发展能力,打通低收入群体转变为高收入群体的通道。5.以共同富裕为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17〕质性进展”,指明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是从低层次共同富裕向高层次共同富裕的飞跃,是从解决发展问题的共同富裕到解决现代化问题的共同富裕的提高,是从局部共同富裕到整体共同富裕的拓展。因而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一方面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上升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推进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才能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任务以后,在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共同富裕,解决的是现代化问题。是高质量的共同富裕,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实践方向。2.在更广的覆盖面上推进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阶段的时代特征,是全体人民普遍达到生活富裕、精神自信、利益和谐的状态,是社会整体进入富裕社会的状态。其覆盖面大:一是覆盖全体人民。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要覆盖全体人民,要让低收入群体也实现富裕,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共同富裕。二是覆盖所有地区。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覆盖全国所有地区,不仅要让发达地区先富裕起来,还要让落后地区不断富裕起来,为此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消除地区差距,要提高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三是覆盖城乡。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仅仅是城市富裕,广大农村也要实现富裕,是涵盖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构建城乡互补、工农互促、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146现共同富裕的蓝图。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进程中,要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不平衡问题和发展普惠度、分享性、质量不高的不充分问题。因此,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高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与分享性,使全体人民在现代化发展中共享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3.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由于分工的出现,人类的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富裕、精神富裕、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特征。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内涵丰富,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富裕,而是兼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仅建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人民生活高质量的基础上。在实现物质生活富裕以后,就需要把精神富裕作为决定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既要实现物质富裕,也要实现精神富裕,既包括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包括生活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文化文明的繁荣富裕。其中,物质富裕是基础,但物质富裕并不是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全部内容,精神富裕才是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的追求。要把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各方面富裕程度的全面提高。4.效率性与公平性相结合。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全面性的主要表现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不是牺牲效率的平均式共同富裕,而是鼓励每个人勤劳创新致富,能够公平享有发展的机会,畅通进入富裕群体的通道。共同富裕坚持效率导向,强调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的平衡性。一是要树立新的效率观。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以创新效率的提高为动力,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强调通过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构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共进协调机制,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的高质量供给体系。以扩大内需为基点,以提高收入为抓手,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要树立新的公平观。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公平观强调完善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优化收入和财富分配,让发展结果更普惠,让发展的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更加共享,形成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全面共同富裕。三是把新效率性与公平性相结合,实施益贫式增长,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新平衡,在效率提升中解决公平,在实现公平中不损害效率。5.系统性推进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147目标的一部分,是基于中国实际的发展状况而提出的中长期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动态发展的渐进过程中实现的。要系统推进:一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涉及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的系统性变革。二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环境领域内的系统性工程。三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单方面的制度变革问题,而是涉及现代化发展、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系统性问题。四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在实现路径与政策上,需要在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相互联系中系统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四、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实现的新路径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则需要在现代化的长期过程中逐步实现。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在低收入全面小康阶段,为了消灭绝对贫困,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要解决相对贫困,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就不能只重效率,而是要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包容性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1.以新共同富裕观为导向。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观是关于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以新发展阶段新的共同富裕观为导向,才能保证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新发展阶段的新共同富裕观体现在:一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与中等收入阶段,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和消除相对贫困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三是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面共同富裕。物质富裕是基础,精神富裕是物质富裕基础上更高的追求。四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为核心来缩小收入差距的共同富裕。五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同富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要分阶段循

  序渐进。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个逐步实现的渐进过程。六是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可持续的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也不是“过大差距”,更不是“劫富济贫”,是“提低、扩中、限高”相结合,具有可持续性的特征。2.提高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能力。马克思认为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只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新发才能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3.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新发展阶段〔20〕“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依赖于制度的完善”。这些制度保障包括: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形成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在这个制度体系中初次分配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解决公平问题,第三次分配解决共享问题。三次分配相结合既有效维护公平,又提升效率,同时又实现共享,在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完善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资源创造的效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政府的战略规划、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职能来维护社会公平,把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相结合,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4.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新平衡。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等,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低收入阶段的共同富裕坚持效率优先。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准确理解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上,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新平衡:一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初次分配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机制,重点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发挥作用,调节收入差距,重点解决公平问题;第三次分配则鼓励社会力量自愿捐赠、慈善事业等,重点解决共享问题。三次分配相结合,形成公平公正和合理合法的分配结构。二是着力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问题。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积极主动地解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行业差距等不平衡问题,而且要着力解决成果分享性与普惠性等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成果。特别是通过加快化解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以解决全国发展的不平衡。通过欠发达地区148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以发展能力的提升为基础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能削弱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共同富裕的实现最终要靠发展动力与能力的提升。在实现手段上不能过于倚重分配和税收这些限制性手段,而是要着力提升发展能力和发展动力的激励性手段,把发展能力和动力提升作为实现手段,这种发展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国家发展能力。致力于构建强大的国家创新系统,积极推进创新发展,形成强大的国家发展能力,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以强大的国家能力开发大市场,以大市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就业能力、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通过国家发展能力的提升为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经济基础。二是要提升区域发展能力。重视激发落后地区内源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以消除区域发展差异为目标推动发达地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欠发达地区推广,提升落后地区发展能力,通过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治理能力的提升,使欠发达地区富裕起来,实现区域间的共同富裕。三是要提高个人的发展能力。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发展能力,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关键是缩小个人发展能力的差距。个人发展能力是分配的起点,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就是要实现个人发展能力的共同提高,要保障所有人获得基本的发展能力,为增强低收入群体个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促进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进入富裕群体。四是要促进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在农村,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的共同富裕。

  富起来,推动全国的共同富裕。三是逐步缩小行业和领域间过大的分配差距。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着力解决由体制机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行业和领域收入差距,体现劳动者价值,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在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实现中,把促进低收入者进入中高等收入群体作为主攻方向,拓展低收入群体进入中高等收入群体的空间,打通低收入群体进入中高等收入群体的通道。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低收入者进入中高等收入群体的能力。5.构建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要以解决好分蛋糕问题为牵引建立科学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一是建立科学的分配政策体系。以效率为导向,调整初次分配政策,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以体现劳动的价值为导向,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共富、共有和共享的合理分配格局。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加大消费环节税收调节力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完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二是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面向低收入群体,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三是建立科学创新就业促进政策体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劳动者收入水平稳定增加。坚持稳就业、保就业,把就业摆在宏观经济政策优先位置。提高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和发展素质,提升低收入群体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促进充分就业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四是完善区域政策。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富裕。〔参考文献〕〔1〕邱海平:《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7期。〔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70页。〔3〕赵学清:《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6期。〔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6页。〔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人民日报》1954年1月9日,第14版。〔6〕《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37页。〔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8〕〔1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3日,第1版。〔9〕〔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1、695页。〔10〕《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第1版。〔1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6月10日,第1版。〔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14期。〔13〕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14〕〔15〕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1年第9期。〔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65页。〔18〕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83页。〔20〕郝永平、代江波:《辩证把握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北京日报》2021年9月13日,第9版。【责任编辑:田华】149

篇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历经百年奋斗,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把古代先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梦想变为现实。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赋予共同富裕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全面系统地落实。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改革发展中继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好公有制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好民营经济在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推动创新创业中的生力军作用。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通过收入分配的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健全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

  的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拓宽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农民集体和个人分享的增值收益、股权收益、资产收益。

  加大税收、转移支付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平抑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代际传递。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民生性支出比重。转移支付项目更加精准向困难地区和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集中发力。

  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在缩小收入与财富差距中的作用。积极培育慈善组织,简化公益慈善组织审批程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举办公益事业。落实并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健全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儿童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持续整顿收入分配秩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效抑制通过非市场因素获利,对部分过高收入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严格实行工资调控政策。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规范职务消费和行政公务支出。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收入信息监测系统。

  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新型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保障水平更高的职工社保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的缴费率、衔接转续、异

  地直接结算等制度。制定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常态化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逐步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省级统筹。完善兜底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着力解决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的住房保障问题。坚持“房住不炒”。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鼓励多余住房用于租赁,提高存量房源利用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加强租赁住房权益保护,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

  高质量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促进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健康公平。健全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家属连带参保激励机制。加快推进落实基本医保待遇清单制度。构建重特疾病多元保障模式。加快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引导医院资源下沉基层。加快发展远程医疗。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加快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创建有利于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大力拓宽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基层,引导群众自治,实现民事民来议、民来办。创新社会矛盾预防预警机制,注重源头治理。完善社会调查制度、听证会制度、协商谈判制度、信访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完善劳动保护与公共就业服

  务制度,着力促进就业机会公平。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人力资本积累。扩大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和覆盖率。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积极探索免费职业教育。调整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加强文化事业建设,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化建设。全面实现街道、社区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厚植共同富裕理念。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厚植共同富裕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在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先富带动后富效应。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挖掘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空间潜力。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升后富区域的发展能力。深化对口帮扶制度,在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二是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促进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庄。

  三是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以城带乡格局。建设一批高品质中心城市,形成人居品质示范效应。发挥都市圈、城市群的辐射功能,带动小城镇及乡村联动发展。协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结合常住人口需要,以中心城区、中心镇等为核心,以交通路网和市政公用设施为重点,进行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

篇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学思主持人:魏冰心Wbx137087357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文李进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提出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要素低成本、出口导向型战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经济大循环的动能性明显减弱。这种发展方式也使得我国核心技术缺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低、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地高质量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强生产与市场的独立性,国内国外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形成了超大规模的大国经济基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现代工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对外需依存度的大幅降低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等,这些都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实践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46www.hebgcdy.com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必须深入贯彻创新的发展理念,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就必须贯彻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决不是封闭的内循环,而是更高水平的开放,这也是五大理念中开放理念的应有之意,等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做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一体把握、协同推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经济循环现代经济是一个循环体系,需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有效衔接,动态循环起来,才构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整个经济运行体系的阻梗和停滞。因

  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基础。第一,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的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纽带,瞄准国家、国际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第二,强化自主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第一,以稳定市场预期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采取措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将“加强产权保护”落到实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正确处理传统消费升级与新兴消费培育、内需结构升级与空间优化的关系,激活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使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促进生产要素自由顺畅地流动,提升我国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应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供求平衡的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创造消费新增长点。第三,以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为基础。健全鼓励就业、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加快形成以就业带动就业的新格局;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率,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一次分配比重。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居民创业和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和财富,把居民的潜在需要或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转化为有效需求。第四,更好发挥政府在扩大内需、维护市场中的作用。在扩大内需方面,通过政府采购形成当期消费需求;通过政府支持的公共投资来形成有效投资需求。在维护市场中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更好地催生“高效市场”,形成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畅通与否,最为关键的是构成市场体系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在各经济主体之间是否有效循环流动,这取决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和运行效率。因此,市场主体和类型、市场竞争规则、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市场效率,进而影响整体国民经济循环。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新时代高质量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支撑条件。一方面建立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的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畅通要素流动。同时建立要素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要素流动规则和要素配置机制,使得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另一方面推进商品市场的数字化进程,完善数字化交易配套设施。(作者系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2021年第3期上/总第911期47

篇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质量发展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质量的发展。只有?质量发展才能在当今时代很好地满??民群众?益增长的美好?活的物质?化需要,?质量发展才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但也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是通过发挥内需潜?,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实现?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个??进?分析。随着国际环境条件和国内发展阶段发?的深刻变化,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际经验表明,建?强?的内需体系和国内市场,是该国实现?质量发展并增强国际影响?的重要标志。纵观“?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乃?到2035年的远景?标,都需要我们??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质量发展。开启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个百年奋??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了?个新发展阶段。如何在新的历史?位之上谋篇布局,不仅深刻影响发展?向、进程与质量,?且关系到能否在加速演变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披荆斩棘、?往不胜。?向已明,奋?在征程。谋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胜利,需要冲破羁绊的闯劲?劲、“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领导?部必须不断提?政治判断?、政治领悟?、政治执??,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照党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拿出新?动,做出新成绩,认认真真抓落实,勤勤恳恳?实事。在这个两个?百年交汇的关键历史关?,迈好第?步、见到新?象,在“?四五”时期实现发展新突破、开创发展新天地

篇六: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什么是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要充分认识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并确立“小康”目标接续推进,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的探索,对共同富裕理论作了新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目标作了新的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针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提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部署:“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完整勾画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表、路线图,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必将凝聚起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促进共同富裕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对促进共同富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富裕思想不断发展,内涵越来越丰富。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目标,表明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纵观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还没有哪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进一步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也将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对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繁荣是所有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一些发达国家搞了几百年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整体上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共同富裕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国有14亿多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整体进入现代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在世界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将彻底改写人类社会高收入国家的版图,极大提升人类整体福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实现共同繁荣,也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共同繁荣、实现现代化提供一个全新的选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共同富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

  一起来,不断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筑牢基础,为实现人类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提供中国启示。

  准确把握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在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人均GDP已过万美元大关,但仍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就没有办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才能更广泛地激发全社会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更有效地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持久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要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拿出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一步步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部署。同时,也要深刻汲取一些国家超出发展水平搞过度福利化、导致公平效率不能兼顾、影响经济发展和公平分配的深刻教训。要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具备的条件下,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那些有能力和条件办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扎扎实实地办好,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过头事”。

  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结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在缩小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不

  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树立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坚持早起步,有序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能等,也不能急着把这个做好。要把总体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把每个阶段的任务分解成具体任务,根据现有条件尽快把能做的事情做好,积小胜为大胜。促进共同富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打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篇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调研报告: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进高质量发展,600字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建立新的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要推进高质量发展,现行的发展格局必须得到改变。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一定要把发展高质量作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及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改善就业,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首先,各级政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时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效能,遏制不正当竞争,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新发展格局形成。

  其次,要大力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企业家要转变发展理念,重视技术创新,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企业生产力,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劳动者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实际工资水平,加强劳动安全保障,形成竞争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还要把追求绿色发展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要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发展循环经济,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提高节能环保产品竞争能力,打造装备制造业、环境治理业和低碳服务业等节能环保产业。

  综上所述,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多方结合、各责任分明,依法加强监管,强化体制机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篇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表达,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守的目标。这一次党中央再次强调共同富裕的一个新要点,就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新部署。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归宿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这不仅要求发展方式和增长动能转换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也意味着更加注重以新的理念和方式分享发展成果。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发展。一方面,着力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改革提高生产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奇迹,表现为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在1978年

  至2020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增长,在人均GDP增长的基础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保持了总体同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以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加大了改善民生和脱贫攻坚力度。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又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共享发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相应地,收入分配从以初次分配为主,逐步提高再分配的作用,转向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互为补充和协调配套,更加注重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在搞好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做好再分配,实质性缩小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差距,同时倡导和鼓励自愿捐助、慈善事业、企业社会责任和志愿者活动,扩大三次分配的自觉性和作用范围。

  提高生产率和共享成果并重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推进、协同发力。一方面,提高生产率以保证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增长,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共享生产率提高成果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都发生阶段性变化,在过去几十年

  中支撑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要素投入不再支撑以往的增长速度,潜在增长率的逐渐降低导致实际增长转向中高速。因此,为了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GDP增长预期,分别进入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需要加快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我国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需求侧的制约。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凸显供应链的脆弱,一些国家出现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政策倾向,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国内国际供给需求的良性循环。

  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扩大居民消费,必须在以下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首先,在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的条件下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2021年至2035年期间年均增长率约需达到%,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增长,就可以使人民生活分别达到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水平。其次,通过三次分配途径实质性缩小收入差距。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经验,把基尼系数降低到以下,最终要借助再分配手段。我国既要充分利用初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巨大空间,也

  要加大再分配力度。

  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统一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可以确保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两个原则的有机统一。如果没有生产率持续提高和经济合理增长作为必要的物质基础,共享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背离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共同富裕目标也难以实现。比如,一些国家往往作出过多的福利承诺,对于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却无能为力,结果作出的承诺都只是空头支票。

  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必须树立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尽力而为和有所作为同时实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国际经验教训表明,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都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所谓的“涓流效应”,做大“蛋糕”并不必然保证能够分好“蛋糕”。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笃信涓流经济学这一新自由主义理念,没有在再分配方面作出足够的政策努力,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贫富两极分化并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及至造成政治分裂和社会冲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有机统一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有利于全面运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这三个有效手段,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共同富裕,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引导到共享发展的轨道上

  来。三个领域既有形式上的差别,更有内涵和目标的相同与相通,把相关手段统一在促进共同富裕目标之下,加快实现居民收入均衡增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充分覆盖、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篇九: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提纲:

  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义

  1.1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背景和内涵

  1.2发展格局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3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2.1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和协同

  2.2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3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2.4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探讨和展望

  3.1国内主要城市的改革与开放创新

  3.2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协同

  3.3外部环境对新发展格局的影响和应对

  总结:

  新发展格局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协调配合,推动政策与市场良性互动,实现创

  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增长。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义

  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背景和内涵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高效能、高质量、高品位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正在成型,它要求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是:以内部优化升级为主线,促进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为主线,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开放合作为主线,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这一新格局不仅关注经济增长速度,更注重质量、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提升。

  发展格局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来“中国速度”一度让世界瞩目,但长期以来,因为过于追求快速发展,我们缺乏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投入,在人口、环保等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难以逆转的问题。要实现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这一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发展格局的实现,对于对于中国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质量、调整经济结构、探索发展路径,提升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和决定性作用。

  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不能离开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前提。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保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坚持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有科学、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还要突出问题导向,增强创新力和内生动力,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能力,加快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战略,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二、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和主要举措

  实现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新发展格局的实现,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中,一方面是在经济增长的路径、重心等方面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创新和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教育水平、加强产业升级和质量改进等多方面的努力。具体而言,实现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包括:

  1.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推动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减少低端产业的占比,推动产业迈向更加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环保型等高端产业。

  3.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利用国际市场、人才、技术等资源支持国内经济,建立自由、公正、开放、透明的国际经济体系。

  4.实施创新驱动和供给侧改革:通过创新驱动和供给侧改革,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的质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

  主要举措

  为了实现新发展格局,我国政府在各个层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举措包括:

  1.执行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加快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3.推行供给侧改革,通过淘汰低效产能、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4.加强和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以上举措将有助于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实现,推动我国经济朝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三、新发展格局的意义和影响

  新发展格局的意义

  新发展格局的实现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新格局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新发展格局将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同时,新发展格局还将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新发展格局的影响

  新发展格局的实施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具体而言,影响包括:

  1.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使我国经济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

  2.依托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全球价值链重心向我国转移。

  3.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互动和共同发展。

  4.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5.推动经济发展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协调,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方向。

  总之,新发展格局的实现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这一格局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以实现我国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荐访问: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高质量 新发展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