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的概念8篇

时间:2023-07-13 16:1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新闻学的概念

  

  新闻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目前,我国有五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和新闻照片.其中,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的分类标准有好多。

  新闻种类较多,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真、实、强、短、快、活.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评论消息。

  2、以新闻发生地分类

  :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3、以新闻的时间性分类

  :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时间的报道).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硬新闻(关系到国际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5、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6、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7、按照新闻的传播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三、新闻的特点

  新闻要求及时性、真实性。具体:

  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

  3、开头通常有一段导语,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事实,唤起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政治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都要背景材料。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其基本要素和其他叙事性文体是一致的。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要包含六要素,即“5W+H”: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可以省略。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五、新闻的写法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3,开头通常有一段岛屿,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是想或主要事实,唤起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鲜明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在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政治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的要背景材料.六、新闻的格式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因为这种格式不是按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

  七、怎样给新闻拟标题

  拟写新闻标题主要应掌握以下四项原则

  :一、准确丰富的信息,通俗精练,让观众一目了然。二、突出主要新闻点,寥寥数字,让观众一眼就对该新闻主题有了明确的认识。三、新颖独到的创意,朗朗上口,令人耳目一新。四、韵律动感的文字,对新闻内容的概括也好,浓缩也罢,都要切忌把那些精彩的事实淹没于平铺直叙的枯燥文字中,应尽量把静态的变成跳跃的,把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的,把干巴乏味的变成栩栩如生的.

  首先,要明确新闻标题的结构。新闻标题由主题和辅题组成。辅题又有引题和副题组成。

  辅题的作用在于说明主题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协助主题共同完成标题的任务。只要主题能够独立承担标题的任务,辅题就可以省去,或者只用引题和副题.副题可以根据需要写作多行;引题最好不超过一行并应简短。因为它在主题之前,让读者的视线在引题上逗留过久可能分散读者对主题的注意力.其次,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要求和写作方法。

  1。

  题文一致:①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和新闻的基本思想一致;标题的基本事实要和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所表现的内容要清楚,不能产生歧义)②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标题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评论,但论断一定要以新闻的内容为依据,论据不足,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说服力.2.一语破的:①突出新闻中最新鲜的事实。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才是它的精华,只有抓住它,才能做到一语破的;②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③突出新闻中最有特点的事实;④突出新闻中最本质的事实。

  3.简洁明快:①善于省略,就是省略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只保留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省去消息来源;省去不必要的议论;在连续报道中,还可以省去新闻要素)②善于概括,经过压缩,标题的内容已经不能再削减了,但是表达这些内容的文字能不能更精练些?“以少胜多”-—第一,锤炼字句;第二,适当采用简称(标题由于受规定的地位的限制,字数有限,遇到较长的词组,可以把它加以压缩简化。方法很多:有的可以把一个词组分成几节,在每节里选择一两个字组成简称,如“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可以简称为“全国青联五届一次会议";有的可把平列的附加语简化,合用一个附加语组成简称,如“教师和职员”简称为“教职员";有的可用数字概括平列的几个词组来组成简称,如“四化”。

  4。

  旗帜鲜明:①要有明确的是非(有破有立,对比标出;直接标出所要反对的对象;只标出赞成什么,但由于针对性强,也可以做到鲜明)②要有鲜明的爱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不能无动于衷,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如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表达感情不要简单堆砌很多形容词,要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

  5。

  生动活泼: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了告诉读者事实而外,还要让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染到什么,要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标题要生动,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方法。①注意选择词语,如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成语的运用;②修辞手法的运用,为了使标题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反语、排比、呼告、仿词等。

  此外,拟写新闻标题还要必须注意几个具体的问题。

  1。

  关于时态的问题。新闻中大多数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但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消息中的“昨日”“前日”“曾经”“已经”等表示过去的时间,在标题中一般是要省去的。目的是增加新闻的新鲜活泼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少数新闻报道是报道即将发生的事件的,标题中一般用“将”字表示.2。

  关于语态的问题。一般采用主动语态而不采用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便于从正面直接表达,容易做到明确、简洁、生动、有力。

  3.关于标点的问题.使用的方法是:引题末尾(指最后一个字的后面,下同)可用问号、叹号、冒号和破折号;主题末尾,可用问号和感叹号;副题末尾可用感叹号和问号。

  在操作方法上,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的范围。拟写主题(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在语言形式上,这样的信息,可能是一个关键性的或者是主旨性的句子,也可能是相距较远的关键词。我们对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拟写引标题时,我们要把目光锁定在新闻的背景中,因为背景是介绍主体事件发生的背景、目的、原因的,引标题正是要告诉读者主题所发生的背

  景、目的和原因.所以,要注意“在┅┅下”“为了"等表明事件背景或行为目的的词语.如果没有相关的提示,我们要注意分析能够隐含背景或目的信息的语句,并从中筛选出关键词语,连缀成大致的引标题.拟写副标题时,应把目光锁定在结束语部分,这是因为结束语是交代新闻主体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的,而副标题正是告诉读者主题的意义、作用、影响或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所以,应注意捕捉那些能够表明主体事件意义、作用、影响或对未来发展方向预测的关键词(句).其次是加工润色。无论是主题,还是引题,抑或副题,应该说以上所得还不算是正式的标题,充其量是所需的关键性信息,或者叫做各类标题的雏形。所以,我们还要对“雏形”进行加工润色。从词语方面看,就是使语言更贴切,能够使用所提取的关键词的,就尽可能地保留关键词;如果所提取的关键词欠形象,不够生动,就采用置换法-—换一个生动、形象、贴切的词语.从修辞方面看,就是使语言生动活泼,可以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的就使用,如比喻、夸张、排比、借代、比拟、对偶、呼告、设问、反问等,力求使语言富有表现力。从句式方面看,就是尽可能使用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的句式,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造成严谨、整齐、凝练、鲜明的印象。从语态和时态角度看,就是多使用主动语态,因为它便于正面直接表达,收到简明、生动、有力的效果,尽可能使用现在时和将来时而不采用过去时,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吸引读者阅读.八、标题新闻

  标题新闻的出现。

  标题新闻也称为一句话新闻,是介于标题与简讯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新闻体裁,以标题形式对新闻事实作简要报道,这是一种脱离新闻独立存在的标题。

  标题新闻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的出现打破了标题依附于新闻而存在的模式,现在许多报纸都在运用这一特殊的新闻品种.九、标题新闻有哪些特色呢?

  1.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言简意赅.既可用于政治、经济、外事等硬新闻,也能用于文化、体育等软新闻。

  2。

  具备标题的结构与特点,可以用单一式,也可用复合式结构,是标题形式而非文章,制作原理与制作标题一样。

  3.版面位置灵活自由:可集纳数条标题新闻组或一个专栏,也可让一条标题新闻独立存在;根据编辑意图它可置于版面的任何部位,以体现编辑思想和态度,同时又可活跃版面,增加版面的美感。

篇二:新闻学的概念

  

  新闻的概念

  新闻(1)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特性是向公众传播各种的新鲜信息,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是转播新闻的专门机构。(2)新闻体裁与新闻报道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述评、图片、资料等,有时也专指消息这种体裁,其中包括电讯、简讯等。(《百科知识辞典》第96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G.Z32.36)

  新闻(1)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新闻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宣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2)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物。《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辞海(上),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G.Z32.22)

  新闻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成为新闻,需经传播者选择,并借助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载体及时传播。(《简明华夏百科全书》第六卷,第584页,华夏出版社,G.Z227)

  新闻

  “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这个定义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同时,明确了新闻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体现了新闻必须“新”的特性。新闻的五要素:who,when,where,what,why,简称“五个w”。(孙树松,林人主编《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哈尔滨,G.G232-61.2)

  新闻

  特性是向公众传递最新讯息。五个“w”之外,还有一新闻要素“h”,即如何-how.(曲钦兵主编《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第451至452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南京,G.Z32.37)新闻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成为新闻,需经传播者选择,并借助语言、文字

  、图像、符号等载体及时传播。“事实”、“报道”、“新近”是构成新闻的3个因素。

  中外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有不同表述。西方新闻界有如下提法:“新闻是一种令人惊叫的事情”;“反常的事情是新闻”;“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在中国,有人认为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有人强调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事实;有人认为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新闻是适应于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沟通信息需要的产物。原始社会,人类已用语言、手势等信号互通信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出现,书信新闻和手抄新闻相继问世。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印刷术的普及,产生了从事采集新闻的社会职业和专门传播新闻的机构。电信和电子等现代科学技术发明后,又出现了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新闻的类型按事实发生的状态分,有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按事实发生于报道时间的差距分,有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来分,有国际性新闻、全国性新闻、地方性新闻。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有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有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等。

  新闻的特性表现为现实性、时间性、公开性和连续性。新闻具有传递信息、宣传鼓动、服务社会以及提供知识和娱乐的功能。(《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第10分册,第543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北京)

  新闻

  “新闻”概念的提出必须是人们的新闻信息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及因现实世界中的新闻实践的要求在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产生。15世纪末和16世纪,社会的变革、资本主义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急需了解各方面瞬息万变的环境以决定自己的行动,报纸的出现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其中,在报纸上出现的反映事物最近发展状态的新闻信息

  逐步上升为主导地位。这时,人们的新闻信息意识被现代科技和资本主义逐渐激活,人们开始认识到新闻信息、言论信息和广告信息等社会信息的不同,新闻的内涵外延在人们头脑中模糊存在。随着工业化大规模地向前推进,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要也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新闻信息意识更加明朗化。此阶段报纸也获得长足发展,从政党报刊向大众报刊过渡,报纸销售量增加,竞争激烈,每家报纸都力图把读者吸引过来,而决定读者是否买报纸的因素是报纸能否满足他们的新闻需求。这样报纸有意地把传播新闻信息和其它信息区分开来,并把传播新闻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在此种背景下,有些记者编辑提出了新闻的概念,最终人们的新闻信息意识通过新闻概念得以表达。(新闻定义的历史演变:贾瑞军,2006年12月25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2328/76378/5211060.html)

  新闻的起源

  新闻起源回答新闻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最初动因。

  唯物论者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原始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就其广义而言的,由于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采集新闻的机构,新闻传播活动确切地说,只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这就是最早的新闻现象。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是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第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能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两者都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生产的发展、产品的交换,使人们的联系和交往进一步密切起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传播的内容逐渐丰富充实,传播的范围日益扩大。

  根据人类学家的调查研究,人们在早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使用了:口头传播[1]、信号传播[2]、符号传播[3]、文字传播[4]四种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

  通过上面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类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使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新闻学也谈论新闻的起源,他们单纯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生理需要出发,认为人总是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人长着两只耳朵,就爱打听新闻;长着一张嘴巴,就爱传播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出现的。这样,他们就把产生新闻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把新闻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说成是为了本能的需要。他们脱离物质生产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混淆了人们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是唯心主义思想在新闻起源观上的反映。

  (1)口头传播。通过口头语言传递新闻,是人类早期传播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口头新闻的特点是口耳相传,直接、简明、快捷。大家都熟悉的马拉松赛跑,就是为纪念公元前490年,希腊的一名战士为了向国人传递战胜波斯入侵者的喜讯,长距离奔跑终致力竭身亡这一壮举而设立的。

  (2)信号传播。通过传受双方事前约定的信号快速地传递某种信息,中国古代的烽烟报警和非洲土著的鼓语就属此类。

  (3)符号传播。通过图画或者某种实物的暗示传递信息。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就有关于原始人用绘画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记录。

  (4)文字传播。以文字作为传递信息手段的文字传播,它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扩展了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不仅在当时,直到今天,文字传播仍然是新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方式。(http://www.zhidao.baidu.com/question/6861332.html12K2007-5-12)

  有关新闻传播的研究

  1.新闻到底需要有多新

  2.典型报道的缺失与创新

  3.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

  4.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广播发展趋势

  5.网络舆论监督:打造同一个舆论场

  6.浅析"新闻小说化"及其受众基础

  7.亟待增强的经济新闻前瞻性

  8.浅谈电视新闻播讲方式创新中的几个误区

  9.试论"最牛钉子户"媒介事件的新闻传播学意义

  10.新的视野与挑战——"跨越国界的新闻思考"国际会议述评

  以上是来自万方数据库的相关论文

  1.新闻与传播:走向网络空间的时代

  2.浅议跨文化新闻传播

  3.不成熟的网络新闻传播

  4.新闻传播与可持续发展

  5.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

  6.因特网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7.新闻传播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

  8.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

  9.网络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功能

  10.平民意识:电视新闻传播的新起点

  11.体育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探析

  以上是来自中国期刊网的论文

  1.DevelopmentJournalism/Communication:theStatusoftheConcept2.TheInternet,JournalismandPublicCommunicationPolicies3.Therevolutionin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education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4.Information,storytellingandattractions:TVjournalisminthreemodesofcommunication5.AGlobalHypothesisforWomeninJournalismandMassCommunications:TheRatioofRecurrentandReinforcedResiduum6.OurNewsandtheirNews:TheRoleofNationalIdentityintheCoverageofForeignNews7.NewsMedia,HealThyselves:SourcingPatternsinNewsStoriesaboutNewsMediaPerformance8.NewsBriefs:newsoncurrentandfutureshockandvibrationactivitiesandevents以上是SAGE全文数据库里的相关论文

  1.Zenandtheartoftheinternet2.ThecompleteInternetcompanionforlibrarians3.Beyondspinthepowerofstrategiccorporatejournalism4.Thejournalismquarterly5.Communicationispower;unchangingvaluesinachangingjournalism

  以上是来自WorldCat的相关文章

  检索感悟

  作为一名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我最想弄清楚的就是新闻与传播的概念,而我最想成为一名记者,所以我选择的是新闻这个概念。第九章的内容是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所承载的很多信息应该就是新闻了。我顺便检索了一下媒介的基本意思,摘录如下:媒介

  (1)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2)指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如新闻广播等。(3)在艺术范畴指艺术家所采取的表现手段或技法。如油画、雕塑、版画等的表现手法或技法。(4)指绘画颜料的结合剂和溶解剂。如混合颜料用的油(油画颜料用)、胶水(胶质颜料用)蛋黄(蛋彩颜料用)等。用这些媒介还能使颜料与画布、画纸等相粘结。

  媒介就是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我侧重在新闻这种信息上。何为新闻?新闻传统上由五个要素组成:即who、when、where、what、why,现在又加了一个要素how。新闻强调的是实效性和新奇性,如同一个美国学者所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当然这是一个夸张的描述,但它体现了新闻的独特性要求。传递新闻的媒介也从最初的口头传递到报纸,再到广播电视,最后到了现在的互联网。媒介虽然在持续快速的发展,但是却没有一种媒介被淘汰了出去,报纸依然活跃在我们生活周围。新闻记者作为一个见证人必须保持客观的记录原则,作为一个传播者又必须保持客观的描述,因为新闻是客观发生的事实。通过这次检索我也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记者这个职业的严肃性和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报道新闻时记者要避免引导性的、判断性的口吻,要坚持记录描述的口吻,将真实的事件再现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在这个意义上就更加不允许有编造虚假新闻的行为。

  这次的检索路径和报纸的检索路径差不多,都是先从工具书开始再到后来的论文检索和网络资源检索。我查找了新闻的起源,在网上的一篇文章上说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适应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比较具有说服力,我就把它的内容整合了一下,作为作业的一部分。同时在我检索的一篇论文里有个作者谈到新闻小说化这个话题,初看题目我还很奇怪,什么是新闻小说化?看了他的摘要,我才明白了他把编造虚假新闻定义为新闻小说化。以下是摘要:我们认为虚假新闻迎合了当前新闻受众心理需求特征:猎奇心理、窥私心理、发泄心理、平淡化心理.受众的文化层次、期待视野、地域分布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群众基础.文化层次的不对称是虚假新闻传播途径的一环;受众的期待视野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切入点";受众空间的阻隔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独特条件.根治新闻小说化重在受众认清新闻真实性的本质,切断传播途径.这个分析是很有特色的,以前我们过多地把新闻造假归结到记者本人的个人职业道德素质和制度的缺陷而忽略了受众的态度对传播者的影响。毕竟传播是一个互动的模式,反馈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对我们营造更加规范的新闻传播秩序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所以理解新闻的概念也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

篇三:新闻学的概念篇四:新闻学的概念

  

  新闻学的概念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的产生、传播、接受和影响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新闻。新闻学主要包括新闻传播学、新闻评论学、新闻史学、新闻与传媒法学、新闻事业管理学等分支学科。新闻学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因此它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新闻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和公正性,并通过研究来提高新闻的质量。同时,新闻学也为媒体从业者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从事新闻工作。

  -1-

篇五:新闻学的概念

  

  传媒

  新闻传播

  大众传播

  信息是什么:信息不是物质、不是能量,却依靠物质和能量传播各种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一种东西。它可以减少或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新闻的5个要素(5w):whowherewhenwhatwhyhow谁在什么时候和地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怎么样

  什么是新闻:新近发生或者当下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并且是被有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关注的信息。

  新闻价值的要素:及时、接近、显赫、重大、趣味。

  新闻传播的要素:迅速、真实、客观、公正、全面

  新闻与宣传

  关系:1、新闻与宣传都属于传播范畴;2、现在宣传主要是通过新闻传媒来进行传播;3、早期新闻脱胎于政治军事宗教的宣传。

  不同点: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中平衡,宣传重倾斜;

  新闻中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新闻中沟通,宣传重操纵。

  传媒的五个阶段:

  原始传媒-口语传媒-书写传媒-印刷传媒-新传媒

  传播的五个层次: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

  新闻学是什么:是研究新闻事业如何运转及总结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源于社会实践,侧重于研究它对政治的影响。

  三种代表性新闻理论——

  第四权理论:由希尔斯曼教授提出。无论民主怎样定义,没有新闻自由就等于没有民主。新闻界对政府具有监督作用:1、新闻界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有反馈他们对政府的建议和意见,从而监督政府的工作;2、要监督政府这样庞大的组织,就需要的统一完整拥有庞大资金的机构进行监督,而这个机构就是新闻界。另外,公众并不能完全把握政府的观点和提出完美的意见,而这个任务交给了拥有这种能力的新闻界,让他们对政府进行评判和监督。

  党报理论:源于前苏联,后来盛行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核心是:新闻界应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及宣传工具。应该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

  公共领域理论:由德国当代百科全书式思想家哈贝马斯阐述:对公共利益的事物有结社、集会和发表意见自由的公共团体,运用特殊手段传播信息影响信息接收者。现阶段是指电视、报纸、广播等。

  传播学是什么:1传播学是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2它以新闻、广告、娱乐为传播内容,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3因此,他要求学者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借助政治学、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人类与社会的交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经验学派——源于社会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

  技术学派——又称多伦多学派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抽样调查;2、个案研究——首先确定研究个案的目的和内容、然后写出研究计划、再而实施研究写整理材料写出结论、最后起草研究报告;3内容分析法4控制实验

  新闻事业的功能:报道新闻、发表时评、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娱乐大众、推展经济、虚拟现实

  什么是新闻自由:新闻自由就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传播新闻和表达意见的自由,它是新闻媒介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新闻自由经历的四个阶段:争取办报的自由、争取表达的自由、争取获知的自由、争取内部的自由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各种因素和力量对大众传播的内容和途径进行调节和限制。

  传媒的四种理论:传媒的权威主义理论

  传媒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

  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

  传媒的共产主义理论

  媒介素养:正确获取、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大众传媒与当代社会

  知情权是什么:指公民了解政府和行政机关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

  大众传媒进行舆论监督的优势在于:1迅速干预2不受地域、行业和领域的限制,对社会可以全方位地扫描3成本低廉

  传播全球化对民主的积极影响有:1传播的全球化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2传播全球化扩大了公民的信息选择权;3传播全球化让公民更便捷更广泛地参与政治生活。

  什么是大众文化:产生于工业化社会、以现代传媒为工具传播的,取材于都市大众又由都市

  大众消费的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从历史开始

  什么是新闻客观性:作为最重要的新闻专业概念之一和一种新闻理念,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事实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基本特性。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报道时,要尊重事实,要如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客观性的目的是“使有理性的读者更便于发现真相”。

  什么是新新闻学:运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新闻报道。语言生动,情感丰富,不可避免主观性。

  什么是公共新闻:新闻写作者不只是新闻报道,而且介入媒介活动中。指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的同时,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共事务中。

  新闻业的核心:报道事实和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客观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理念层面;一个是操作层面。

  新闻客观性的理念层面——报道新闻应与评价事实分开。对于报道事实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即尊重事实;而对事实的评价应该是批判的,即保持怀疑的态度。

  新闻的客观性在理念层面的要求:

  1诚实。不隐瞒事实,又不突出任何观点;——要以超脱感情的中立观点来报道新闻

  2超脱、公正、平衡地看待事物;——做到公平与平衡,给涉及事件的各方应答的机会

  3不带有党派色彩。不带有偏见,不固执己见;

  4只相信事实。在他人的角度上怀疑,将相信事实和怀疑事实分开(只体现相信事实)。——报道事实与意见分开

  新闻,叙述事实——新闻应该是什么?新闻是什么:新闻就是新近发生或现在发生的事的事实报道,并且该事受到相当数量的公众的关注。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公众知道这件事,知道了解后就完成了它的任务,归宿即“知者晓其事”。

  宣传时什么:宣传即通过各种符号,以传播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改变他人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舆论是什么:舆论是“公众的言论”,是非组织意识形态的,是自由意识形态的。

  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新闻在报道群众性事件时可以反映舆论。但是,由于新闻多事报道的是一个个具体事件,往往和大局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

  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媒介是什么:新闻媒介是可以及时地、真实地反映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既属于上层建筑,有属于经济领域的信息产品。

  按新闻媒介的特性,可以分为四类:

  所有制方面分——私营、公营、国营、混合所有制

  与执政党和政府的关系——独立新闻媒介、官方新闻媒介、半官方新闻媒介

  阶级层面——无产阶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办报方针方面——商业性办报、政治性办报、政企合一型办报

  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的运作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中国新闻事业而基本性质: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为人民服务

  新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真实性表现的几个方面:

  1构成新闻的要素要真实

  2引用的材料要真实

  3语言要准确客观

  4对人、单位和事的评价要客观

  5在整体上和本质上体现新闻真实

  6不能脱离新闻来源随意发挥

  怎样防止新闻失实(新闻事实的应对):1树立职业意识

  明确行业规范2在保障新闻从业者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创新传媒体制3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新闻自由与宪政

  言论自由的社会依托——信任、勇气和远见

  为什么保护言论自由(密尔的论点):

  1任何见解都有可能是正确的——倘若政府压制任何论点,就会错过得到正确论点的可能;

  2任何见解都含有正确和错误、合理与不合理的两部分——政府在压制言论的时候会让社会失去言论中正确或合理的部分主张;

  3即使论点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它依然有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它可以使人们澄清真理,防止真理养尊处优。养尊处优的真理是没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

  中国传媒三十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走势

  30年六件事,我国传媒业发展轨迹的素描:

  1、1981年的新闻写作散文化——传媒由唯一的“政治教科书”向履行多种功能扮演多种角

  色的方向转变——功能从单一走向多样

  2、1991周末版大潮的兴起——中国传媒方式由“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型——从传播者本位走向受众本位

  3、1993年东方时空的问世——开启中国新闻媒介的环境守望职能的“元功能”

  4、1997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中国传媒开始走到了官方允许、产业逻辑发展的快行线——从仅仅承认新闻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到承认新闻事业的产业性质,并将市场机制映入到传播领域

  5、非典传播与新闻频道的开播——中国传媒面临着制度重建的重任——媒体规制的重新构建

  6、“芙蓉姐姐”“馒头血案”和“恶搞”的流行:微内容、多元力量和平权价值的构建带来的传媒甚至社会的语法革命——传播领域的语法革命

篇六:新闻学的概念

  

  1、新闻学从内容来说大致分3部分:理论、历史、应用。

  2、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2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为核心的要求或规律。

  3、新闻为什么必须真实和迅速?

  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出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人类是聚众而居的生物,每一个群体(部落)必须以集体的力量来面对来自自然界和其他群体的挑战。为此,他们必须及时地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动,以便及时作出决策,采取行动。一切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情况报告,我们可以称为新闻或者消息,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采取恰当行为的前提是情况报告必须及时。

  4、人类对于传播工具的选择归根到底是由新闻的特性决定的。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经历了哪些过程:口头新闻、书信新闻、新闻书、新闻周刊、日报、电台、电视台的演变过程。比起口头新闻来,印刷媒介具有广泛性和保真度。

  5、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它一开始就是两面印刷的散页。

  6、新闻迅捷的要求塑造了报纸的外貌。在印刷媒介中,新闻周刊比新闻书快,日报比周刊快。电子媒介中,电视比电台广播更显著的长处是有现场画面,更具真实感。

  7、新闻媒介靠什么来吸引受众?

  就新闻而言,归根结底是依靠真实和迅速。

  8、真实和迅速的要求决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首先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这一切都是从保证新闻的事实和迅速出发的。

  9、新闻的定义和区别:

  新闻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实施的报道。

  新闻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这两个定义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概况或反映了新闻的真和新这两个基本特点。

  这两个定义的区别:去掉中间的限制性定语,便成了:新闻是一种报道;新闻是一种信息。

  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的场合各有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10、新闻是一种报道。报道是什么?

  为了弄清新闻定义的内涵,有必要把报道、分析、判断区别开来。

  1、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这里所谓“可以查证的事实”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的事。

  2、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

  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分析的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分析和依据是事实(人们常称之为背景材料),分析的结论同样必须是事实,或者是构成该事实的必要材料。

  3、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11、新闻本源,新闻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现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变动产生新闻,那么就应该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去寻找新闻。

  12、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从何处活的,所以又称新闻的出处。

  13、交代新闻来源的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和可靠程度。

  14、新闻来源的途径:有三条途径,记者采访他人、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15、新闻要素是什么?指构成新闻的必须的材料。

  16、新闻五要素是指什么?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新闻五要素在国际上又简称为新闻五W.17、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哪两大作用?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湿湿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

  18、最早的新闻导语就是把五个W都浓缩在一个段落里,称为“小结论式的导语”。现代新闻写作,除了继续保留“小结论式的导语”外,总是千方百计地突出五W中一两个最重要、最有意义、最让读者感兴趣的要素。

  19、新闻按照内容分为哪几类?政法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20、新闻按照发生地分哪几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21、新闻按照时间分哪几类?突发性新闻、延续性新闻。

  22、新闻按照新闻与读者关系分哪几类?硬新闻与软新闻。

  23、什么是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24、硬新闻的要求:硬新闻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地准确,叙述尽可能地量化。

  25、什么是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做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续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26、新闻媒介也是以传播硬新闻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严肃的高级报纸以刊登硬新闻为主;

  大众化通俗报纸有更多的软新闻。

  27、信息是什么?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根据其所指范围不同,可以分成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三大类。

  28、什么是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互相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

  29、什么是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的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累积。

  30、什么是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

  31、在新闻学里,信息的概念?在新文学里,信息这一概念是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2、信息包括哪些方面?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

  33、信息的特点?①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单一的物质无法共享和同时占有。由于信息的共享性,才使信息得以传播。②扩索性。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信息有扩索性的特点决定信息开发的多层次性。③组合型。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心的信息来。④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⑤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信息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

  3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外化,没有运动就没有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35、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①事物变动的影响力。②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③事物变动的速度。④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

  36、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有哪些?①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②加强深度报道。③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④加强全方位报道。

  37、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的区别?中国新闻媒介自本世纪初逐步形成客观报道。客观报道和客观性报道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大不相同。中国的客观报道就是我们常说的“用事实说话。在这里,“说话”一词的含义是“说理”,用事实说话就是用事实说理。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就是用新鲜事实来说理。

  38、客观性报道大致包括哪三层意思?第一,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第二,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第三,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这三层含义构成客观性报道的基本框架。

  39、客观性报道中的客观性,既是必要又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它应该成为一项原则去追求、一个目标去逼近,或者朝着它去努力。

  40、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其要点是什么?①完整(或称全面)②平衡(或称对等)③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④引语的运用⑤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

  41、宣传和新闻的区别?宣传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①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自身的需要,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

  而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②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发布新闻,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③传播的方式不同。信息是消除人们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的事实、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新的思想、新的知识等等。一条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宣传却常常需要重复,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商品广告,为了加深人们的印象,往往以同一形式或不同形式向人们重复的宣传。④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是、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最准确的语言是数学语言,信息沟通中是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都要用数学语言,而不是模糊语言。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42、宣传和学术研究的区别?学术研究的使命在于探讨未知——未被人们认识的真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未被人们发现的材料。宣传是传播已知——把少数人业已形成的观点让多数人了解、接受。这是宣传和学术研究的根本区别。①要求不同。学术研究要求标新立异,讲前人没讲过饿新见解,敢于否定前人已经陈旧的观点或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而宣传却要求统一,如果我有我的号,你有你的调,其结果必然是一片混乱。②对工作人员的约束不同。为了探讨未知、学术研究必须要有自由风气,需要百家争鸣。不同学派、不同观点存在。流派纷呈,这是学术繁荣的标志。宣传必须讲纪律,宣传者的基本观点,不能有自己决定,而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最高决策机关的布置。③评价标准不同。学术观点能否站得住,其衡量标准是它是否有科学性,即是否阐明了客观规律,能否令人信服地解释它所研究的现象和预示事物的发展。学术研究只讲道理,不带感情,不顾及伦理观念,不在乎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宣传的衡量标准首先是对谁有利,为哪个阶级服务,这就是阶级性和现实性的标准,进行宣传,就必须考虑利弊得失,顾及多数人的情绪。④运用材料的方式不同。学术研究必须占有详细的全面资料,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形成正确的观点。而宣传一般总是从已有的观点出发,依照观点寻找材料,找出最有说服力、最吸引人的材料来说明观点。

  43、宣传的定义?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4、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宣传者、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宣传场合、宣传时机、宣传动机、宣传方法。

  45、什么是宣传者?某一个人、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宣传者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宣传者的自身形象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

  46、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有哪些环节组成?①宣传者——谁来宣传。(who)②被宣传者——向谁做宣传。(whom)③宣传内容——宣传什么。(what)④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样的地方做宣传。(where)⑤宣传时机——在什么样的时机做宣传(when)⑥宣传动机——为什么要宣传、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why)⑦宣传方法——怎样宣传(how)。以上7个环节,总称6w1h

  47、宣传的三大元素是什么?事实、道理、感情。

  48、事实在宣传过程中的作用?①真实性。真实,这是关系到宣传成败的根本前提。②接近性。宣传中所选用的实例,越是接近人们的生活越会使人们感到亲切,越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也越有说服力。③典型性。在宣传中,选用事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这些事例具有典型性。具有典型性事实能够直接地论证一定的观点,并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事实。

  49、理性在宣传中的地位?“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常常被人们引用,以此来说明在宣传中恰当地运用事实的重要作用。但这不意味着“用事实说话”的宣传方法可以取代雄辩。宣传者鞭辟入里的分析,使对方百思不得其解的疑虑迎刃而解,思想豁然开朗,这就是理性宣传的作用。

  50、情感在宣传中的地位?人类是有情感的动物。人的情感是人的行为的一个动力源。人们的许多行为常常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直接由他们的情感所决定的。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强调感情对人的行为的作用。凡是热爱的,人们会设法去维护;喜欢的,人们就会去接近、模仿;厌恶的,人们就会去避开,人们就会设法去清除。情感对于人们行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情感宣传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宣传工作者在写作中尽可能地动之以情,使受众的心理产生强烈的震动,受到感染,和宣传者产生感情共鸣。

  51、舆论作为一种公开表达的社会评价,作为社会公众共同的意见和态度,传达着多数人的信念、要求和意志。

  52、什么是舆论?构成舆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从词义的角度看,舆论由“公众”和“意见”复合而成。基本要素点是①舆论的主体——公众。②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③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④舆论的载体——公开的传播活动。综合上述,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53、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应,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而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公开性②公共性。舆论既然始终在公共领域内产生并发挥作用,那么公共性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舆论最重要的特性之一,这种公共性具体体现就是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③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舆论的急迫性。④广泛性。舆论的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舆论注意公众聚合的随机和舆论客体的多元以及舆论本体意见指向的涵盖范围的广阔。⑤评价性。舆论是一种意见,它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而是对事物(包括社会人物、时间、问题及其方方面面的社会联系等等)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也就是具备了一种评价性。

  54、舆论的社会功能?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敢于社会生活。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施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它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势之一。

  55、舆论的控制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舆论指向公共事务,在一个社会中,国家权力是最重要、最大的公共权力,因此它必然成为舆论监

  督和制约的最主要的对象。1、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2、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3、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二、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1、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2、鼓舞公众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56、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或者说舆论质量高低、好坏主要取决于什么?①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等主观条件。②宫中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③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

  57、新闻媒介与舆论之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的、密切的关系。

  58、舆论形成的过程?①问题提出②社会讨论③社会协调④公开表达

  59、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①反映并代表舆论。分散的个人意见要公开表达才能参与大范围的社会讨论,最终形成的一致意见也要公开表达才能作用于社会,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公众意见。②引发舆论。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即公众必须首先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物的信息,才有可能发表意见,而公众又是如何认识这一事务的?实际生活中,我们所接受的重要信息来自新闻媒介。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这是新闻媒介长期潜在的作用,也是影响舆论的一个最重要手段之一。③引导舆论。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供人们了解外界变化,但不意味着新闻媒介在舆论形成中只是材料供应者和意见反映者。现代新闻媒介还可以是、舆论的引导者。由上述三方面可以发现,新闻媒介的确与舆论紧密相关,它反映、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这就是提醒我们在认识舆论强大社会功能的同时更要明确新闻媒介在其间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导向作用,要善于利用这种作用,为营造良好、健康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公众舆论的积极正面作用奠定基础。这一点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社会变迁的当代中国显得尤其重要。

  60、现代新闻媒介还可以是舆论的引导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①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引导,引导舆论。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这是指新闻媒介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或者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点立场、引导舆论。新闻媒介的意见传播具有公开、广泛、持续时间长、声势浩大等优点,在社会意见中具有独特的权威性,这是媒体意见独有的,很难被超越的优势,因此很容易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

  61、新闻媒介如何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呢?①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②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求共同支点。③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④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在强调舆论引导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新闻媒介在舆论形成中,导向作用明显并且力度很大,但它不是万能的。媒介引导只有深入地、牢牢地植根于反映民意,了解民众需求基础上,才能收到实效。以为媒介在舆论引导中无所不能,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舆论、大哄大起、人为炒作、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成熟的舆论有赖于良好的舆论环境,好的舆论环境又需要成熟的媒介提供正确引导。

  62、美国联合通讯社(美联社)成立于1848年,是当今全球最大的通讯社。

  63、新闻体制指什么?新闻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包括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传媒业的运作机制。

  64、报纸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

  65、报之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它的长处有哪些?记录性好、选择性强、材料运用自如。

  66、广播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它的长处有哪些?传播迅速、渗透性好、对象广泛、感染力强。

  67、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它的长处有哪些?强烈的现场感、亲切感、简洁明了。

  68、不同的研究目的对报纸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以办报方针分:政治性报纸、商业性报纸、政治性的企业报

  以报纸内容分: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以发行范围分:全球性报纸、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

  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周报

  69、新闻媒体的共性?(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段、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点。首先,新闻媒体作为精神产物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其次,新闻媒体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①新闻媒体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②新闻媒体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③新闻媒体是迅速及时地(甚至与事实发生的同时)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④新闻媒体传播的新闻是面向社会大众的非定向传播,这使它区别于书信、内容简报、军事情报的定向传播。所以说,新闻媒体的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70、新闻媒体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71、新闻媒体的特性?新闻媒体的特性是分层次展现的,或者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描述。新闻媒体特性的主要方面有:①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有三类:民营、公营、国营。②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来看,有三类:独立的新闻媒体、官方的新闻媒体、半官方新闻媒体。③从阶级性方面来看,主要有两类:无产阶级新闻媒体

  、资产阶级新闻媒体④从办报方针来看,有三类:商业性、政治性、政企合一⑤从媒体的内容上看,主要有两类:严肃的高级报纸、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72、新闻媒体的个性?新闻媒体的个性是它们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73、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中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一基本特性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新闻媒体。①中国新闻媒体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②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③新闻媒体实行“全党板报

  、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④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⑤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⑥新闻媒体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74、党的新闻业的基本性质早在党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刊正式出版时就确定下来了。

  75、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①沟通情况、提供信息②进行宣传、整合社会③实施舆论监督④传播知识、提供娱乐⑤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76、新闻媒体的正效应与负效应?①新闻媒体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②新闻媒体联结了世界,但淡漠了人际关系③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④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⑤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77、新闻媒体的功能定位?基本的排列组合有以下几种:①信息+宣传+营利型的新闻媒体②信息+营利型的新闻媒体③消闲+服务+营利型的新闻媒介④知识+营利型的新闻媒介⑤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78、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西方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估计经历过三个时期,即强效果——若效果——适度效果。

  79、新闻媒介的效果研究经历了哪三个时期?目前,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效果的研究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三个角度。①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魔弹论、选择性理论、使用和满足模式。②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理论:二级传播理论、含义论、模式示范论③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议题设置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80、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特性决定了我国的新闻事业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任务。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新闻媒介的基本任务就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①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③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帮助他们纠正官僚主义、特殊化,揭露种种腐败行为,促进党的各级组织和国家机关的建设。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⑤提供各方面的有关信息⑥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⑦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具体情况,我国新闻机构的具体作用和具体任务会有所侧重,这些要由党的有关领导部门和各个新闻机构作出具体规定

篇七:新闻学的概念

  

  新闻学概论

  绪论

  理论

  ——————理论新闻学

  新闻学—————历史

  ——————历史新闻学

  应用

  ——————应用新闻学

  新闻学是兼有人文属性的社会科学。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构筑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的三本著作:徐宝璜《新闻学大纲》、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葛公振《中国报学史》。

  第一章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

  新闻及其特征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陈述)。(新闻发言人陈述的事实不一定都能被报道出来,但它也属于新闻)

  二、新闻的种类

  1、硬新闻(Hard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及人们的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变化,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2、软新闻(Softnews)富有人情味儿,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三、新闻与信息、宣传

  (一)新闻与信息

  1、信息:广义的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

  2、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3、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

  4、新闻是一种信息。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把宣传当做新闻媒介首要的,或者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功能。而现在,中国新闻界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虽然不同的新闻媒介在功能上的定位有不同侧重,但从整体上看,新闻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前提。一切宣传都必须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因为信息是人们任何行为的先决条件。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二)新闻与宣传

  1、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2、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他们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因为信息是消除人们认知上的不确定性,是人们一切行动决策的前提。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接受、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自觉自愿地按照宣传意图去行动。而新闻发布者(如果他们没有宣传意图的话)发布新闻,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在一张报纸上,决不可能重复刊登内容一样的一条消息。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第二节

  新闻的特征

  一、报道事实,用事实说话

  (一)报道事实

  报道事实是新闻传播最重要的特征。由于新闻报道离不开事实,所以有人把新闻学叫“事学”。新闻的5W+H,无非是为了显示新闻传播的是事实,是真实的。

  (二)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客观地叙述事实来体现倾向或观念。这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方法。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失去了根本。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实现宣传、舆论功能的特点。

  这就要求记者下大力量去发现、捕捉“会说话”的事实,即内含逻辑说服力的事实。“三分写作七分采访”,采访处于关键环节。善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的标志之一。

  1、和通讯相比,消息尤其讲究用事实说话。(如果说,通讯写作中,还能允许一些恰到好处的、必要的议论与抒情的话,消息写作中,最好是把议论、评价、抒情去掉,“纯用”事实说话。消息特别强调用事实说话,并非不要思想,不要观点。抓住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抓住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有思想意义、社会意义

  的新闻事实予以报道,这种报道行为本身就具有思想性、倾向性。但在消息的具体写作中,并不需要把思想、观点直接点出来。)

  2、不直接说出作者的思想观点,西方新闻界称之为“藏舌头”。

  (“舌头”即指新闻报道中的思想观点)

  (三)真实性

  1、新闻真实

  所谓新闻真实,就是新闻本源——事实是真实的,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事,新闻报道与客观事物本来面目一致。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2、反对“客里空”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而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以已发生、正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以可能发生、将要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可能发生的事实,是逻辑推理的任务,而这种推测也只有在得到事实证明之后才能成立;用想象来写作,是文学的写法,不能用在新闻上。

  (失实新闻和虚假新闻一再出现,说明研究新闻真实问题的必要性。虚假新闻一再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追逐各种利益是人的一种本性,有些新闻从业人员在追逐各种利益时往往要以牺牲新闻真实为代价。在各种利益中以经济和政治利益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而为了经济和政治利益而放弃新闻真实原则的情况也最为多见。)

  3、“说了什么”和“不说什么”

  报道出的真实与没有报道出的真实,部分真实与全部真实。

  新闻真实与否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报道出的新闻本身真实与否。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真实与失实或虚假。第二个层次,报道的是实际存在的一部分事实,没有失实,也没有虚假;但另外的本来按通常的标准也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由于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原因,应该报道而不敢或不允许报道,没有报道出去,也是一种不真实。这种不真实,是对真实事实的回避。媒介“从不对社会现状提出根本的质疑”。

  实际上,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它呈现世界全面真实的程度是有限的。即使是最独立、公正的媒体,无论怎样努力展现不同的声音和事实,新闻只能是“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一些事实因被媒体关注而得到放大,另一些事实没有被关注而销声匿迹。

  真实是最低标准,也是最高标准。

  4、媒体与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这里所说的媒体是指媒体技术、信息传播载体,而不是媒体组织机构)

  (1)从媒体发展脉络的纵向考察中看媒体对新闻传播真实的影响

  ①口头传播

  ②报刊、书籍传播

  ③广播、录音机传播

  ④电视传播

  电视媒体的“全信息”特征

  声

  形

  此外,我们不能不看到电视拍摄对真实内容的干预和操纵。电视纪实体现为两个技术上的特征:一是长镜头的应用,二是同期声。由于电视作为媒体的这种全信息特征,还使它比其他的媒体更具有直接感。

  ⑤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有利于新闻真实的一面,网络传播不利于新闻真实的一面。

  事实上,发送者是什么人,这本身就是任何信息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我们确定对信息相信到什么程度。网络的虚拟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现实真实性的一定程度的解构和颠覆。高科技为信息传播更加真实提供了最大可能性的同时,也为某些人制造虚假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2)新闻的真实与否不是由传播媒体本身单独决定的,起决定的因素仍然是记者的素质和传播制度

  5、新闻真实与文学真实

  (1)文学真实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与新闻真实基本一致,即生活真实——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

  第二层含义是艺术真实,这是文学艺术独有的。所谓艺术真实,就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提炼,包括虚构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世界,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内容和规律性。

  (2)文学真实与新闻真实

  ①区别之一:文学真实表现在再造的合理性上,新闻真实表现在再现的准确性上。

  ②区别之二:文学真实包含作者的主观情志,新闻为了客观、真实,应严格控制记者的感情流露。尽量少使用形容词,归属性的词汇新闻中不能出现。

  6、关于本质真实论

  7、新闻真实与揭丑新闻

  Muckraking“掏粪者”

  就是以揭露政治经济和社会丑行,比如整治活动内幕、公司企业的营私舞弊行为、犯罪集团的活动等为内容的新闻报道。揭露政治丑闻,是最敏感的区域,政府对这类新闻的“宽容度”往往最小。任何社会的揭丑新闻都在政府的“宽容度”之内,超出这个“宽容度”新闻就会夭折。

  二、时新性

  1、报道快

  迅速地把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报道出去,最大程度地缩减新闻事实的发生于报道两者之间的时间距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也是新闻存活的重要条件。西方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是时效。

  (“新闻是易碎品”“新闻只有二十四小时的生命”“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

  在所有体裁中,新闻最讲时效。新闻之所以讲时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闻在接受上具有“排他性”。

  排他性是指受众在解决了“不知道”的问题后,后面再有同样的消息,就不会再有阅读和收视的兴趣了。

  新闻采访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

  尽可能地使事件发生时间与新闻报道时间同步,时间差越小,新闻时效性就越强,新闻价值就越大。

  抢新闻

  由于新闻要求“快”这个特点,激发和锻炼了许多以“快”著称的高手。邓拓是新闻写作著名的快手。(新闻记者在快速采写并发出消息时,只想到它的社会效益。其实在很多时候,这些消息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事实新,角度新

  新闻报道要新,事实要新,角度也要新。

  新闻报道的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是广大受众想知、欲知或知之甚少的事。(它是时代的窗口,是现实生活的追踪。新闻不仅需要新鲜的事实,给人以新意,给人以启迪,而且,在报道角度上,也不能老一套,千篇一律。记者报道新闻事实的角度,应尽可能地新颖一些。)

  3、讲究时机

  新闻报道上的“时机”,并不完全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要求“有的放矢”“注意策略”“恰到好处”,而这一切又是以国家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础的。

  在强调“快”和“新”的同时,还应注意新闻发表的时机。有的新闻,发早了不好,发晚了也不算,非要赶在“节骨眼”上发表,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造成新闻时新性不强的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时间观念差。在报道新闻时,往往用“最近”“不久前”“前些日子”等。

  ②思想作风差。不愿意“快速出击”“持续作战”,总是“慢三步”“四平八稳”,没有“拼命三郎”的精神。

  ③业务素质不过硬。

  ●掌握“以新带旧”的技巧

  新闻由头

  有些重要的新闻事实,在发生时并没有及时报道,可是事后又感到有必要把它报道出去。常用的办法是运用一个新闻根据或新闻由头,“以新带旧”将它报道出去。

  新闻由头也叫新闻根据,它是将发生比较旧的新闻素材变成新闻事实的依据。

  新闻由头一般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它的时效性,一是它的价值性————当要把发生比较旧的新闻素材变成新闻事实时,首先要找到与之紧密相关的最新发生的事实。其次,这一最新发生的事实,还应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三、公开性

  1、新闻的公开性是指新闻传播的大众性和社会性。新闻能够和应该公开的根据是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新闻面前人人平等。新闻传播无空间界限,无信息壁垒,无歧视性,既有传播自由又有收受自由。

  2、新闻传播在各个环节上的公开,包括新闻信息的来源。

  3、凡是公众知情权范围的信息,任何形式的拥有者,特别是政府机构,都有告知公众的义务。新闻只有最大限度地让全社会闻知、为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有公开发布、公开传播的事实才是真正的新闻

  4、新闻公开的重要意义: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第二章

  新闻传播过程

  第一节

  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与循环、互动模式

  一、“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

  HaroldLasswell《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communicationinsociety》(1948)首次清晰地阐释了5W传播模式、传播过程及其5个基本构成要素:

  Who↓

  谁↓

  传播者↓

  控制研究↓

  Sayswhat↓

  说什么↓

  讯息↓

  内容分析↓

  Inwhich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媒介研究↓

  Towhom↓

  对谁说↓

  受传者↓

  受众研究↓

  Withwhateffect

  取得什么效果

  效果

  效果研究

  缺陷:

  1、它作为典型的线性模式,将传播过程看作一种单向传送信息的过程,忽略了反馈(受者对信息作出反应),也忽略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忽略了传播过程与社会的联系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互动模式

  (一)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施拉姆

  传播学之父、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第三章

  第一节

  “第四等级”“无冕之王”

  新闻传播者

  1、英国政治家德蒙?伯克在一次议会发言中称坐在旁听席上的记者为“第四等级”,并说这个等级比那三个等级(贵族、僧侣、平民)都重要。

  2、1859年美国记者、政治活动家道?凯特在他的著作《政府的第四个部门》一书中宣称,报业是僧侣、贵族、平民以外的第四等级,是与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并存的“政府的第四个部门”。

  强调新闻舆论相对独立性,这种权利是一种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也不具备行政能力的权力,独立性是新闻舆论发挥监督功能的先决条件。

  3、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托马斯?杰斐逊认为三权分立还不够,应将报刊的舆论监督功能作为第四权力。他认为,自由报刊应成为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起制衡作用的第四权力。

  4、19世纪,被誉为“大力神”的英国《泰晤士报》不接受官方资助,声言“独立于党派之外”。该报派驻欧洲各国的首席记者,有“第二大使”之称,其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

  被称为“无冕之王”。

  “无冕之王”是西方对新闻记者社会地位和作用的一种夸张性喻词。

  5、大致说,他们在政治经济方面处于社会的中上层。但到目前为止,新闻记者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相反,他们往往从属于不同的党派、阶级或阶层。

  第二节

  人格独立与报格独立

  一、人格独立与报格独立

  新闻家人格的独立,表现在工作中,就是邹韬奋所说的报格的独立。他说,“记者所始终认为绝对不容侵犯的是本刊在言论上的独立精神,也就是所谓报格。

  在史量才看来,报业在经济上要独立。他已经看到,独立的办报方针需要经济上的独立来支持。如果在经济上过于依赖于某种来源,也很难保持其学术独立。

  对新闻家精神独立的另一个十分重大的考验,来自于政治权势压力。(任英国《泰晤士报》主编长达36年之久的著名报人约翰·德莱恩说,“新闻事业应以独立的精神执行其任务,以社会利益为前提,不与政治人物勾结,更不可牺牲其永恒的利益,而向任何政权低头。”于中国人来说,更应注意独立人格的持守。)

  二、精神独立与独立的思想体系

  人格独立是建立独立思想体系的重要前提。人格独立固然要求人体不依附于他人或某种组织,而精神或思想意识的独立才是人格独立最核心的内含。因此,精神独立是建立独立思想体系的先决条件。到目前为止,在新闻家中还没有能找得出一位建立了自己独立思想体系的顶级人物。

  (由于新闻是“喉舌”和“工具”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较少提及新闻记者的精神独立。有一种说法,认为记者是“天然风派”。“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暸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普利策)“新闻记者好像站在船头上的瞭望者,他决不止注意眼前的表象,而是洞察气象的变化,预测航行安危。”

  (李普曼))

  第三节

  新闻人的职业素质——新闻敏感

  一、何为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记者敏锐感知新闻线索、迅速识别判断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直觉能力。西方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新闻鼻”。

  二、新闻敏感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记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发现力。

  ———穆青《用毕生去发现》

  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能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2、能迅速地判断遇到的事情有没有新闻价值,有多大新闻价值;

  3、能不断挖掘事物的新鲜意义,使报道向纵深发展;

  4、对某些重大新闻事件的出现做出预见;

  5、能在同一类型的诸多事物中,迅速地判断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物;

  6、能透过一般现象挖掘事物隐含的新闻价值。

  三、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有天赋的成分,但主要是在后天的新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穆青说:“新闻敏感应该是记者政治水平、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概要言之,有以下几点:

  1、把握时代大势,关心人类前途命运。把握住了时代大势,兴奋点就会始终围绕着这个大势起落。

  2、熟悉社会实际情况。吃透“两头”。新闻敏感就是政治敏感在新闻问题上的反应。出色的新闻记者应该具有政治活动家的某些素质。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新闻敏感有密切关系。一个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越高,他的新闻敏感性就越强,这是为许多记者的经验所证明了的,因此,要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除了吃透“上头”,还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熟悉人民群众的生活,吃透“下头”记者只有熟悉、了解这些情况,才能在一个新闻事实发生时,迅速与政府的政策、精神和全局情况联系起来,从而敏锐地对该事物作出判断。

  3、积累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一个记者的知识广博与否,也影响到他的新闻敏感。若是知识广博,就能在采访中及时、敏锐地从对方的叙述中判断出哪些是有价值的材料,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材料,并能根据对方的谈话,触类旁通,把采访引向深入。对情况和资料的积累与研究也与新闻敏感有关。现代记者的知识结构,应

  当是有广博的知识范围,同时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是专家。即既是“杂家”又是“专家”。

  4、学会从全局看问题。立足全局,眼力才能强。记者只有立足全局,把具体事实置于全局范围内进行考察、比较,才能把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鉴别出来。

  5、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新闻敏感还与事业心、责任感紧密相关。事业心强了,酷爱新闻工作,才能时时处处做有心人,使捕捉新闻事实的“雷达”一刻不停地运转。责任心强了,记者才能像潜水员一样,深潜于生活之中,不辞辛劳,以苦为乐,发现写不完的新闻。如果对工作没有责任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难有什么新闻敏感。

  6、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随时随地处于采访之中,无论是街巷漫步,还是亲友闲谈,每遇到一件事,都想一想它有没有新闻价值,长此以往,也有助于培养新闻敏感。

  ●“五勤”:腿勤(多跑、多接触实际)、眼勤(多看,多观察)、嘴勤(遇事多问,打破砂锅问底)、脑勤(勤分析、多思考,遇事多问为什么)、手勤(勤记、勤写,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各种材料,记录和积累起来)

  第四节

  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

  一、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理念(新闻专业主义)

  1、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在《AgentsofPower》中将其归纳为四条:

  (1)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政府、广告商甚至来自公众的干涉;

  (2)新闻媒介为实现“知晓权”服务;

  (3)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

  (4)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2、新闻专业理念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新闻媒介是社会公共事业(社会公器),必须为公众服务,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

  (1)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2)新闻规律的核心是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客观性。

  (3)构建现实的理念会脱离新闻专业主义。

  威尔伯?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记者认为他们的工作需要一种超然的态度。他们成为当代争论的旁观者而不是参加者。……新闻是单纯的纪事;意见必须与新闻明确地分开。”

  3、1900年美联社改组时提出以“报道事实,而不报道意见”为宗旨,这是美国也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把客观性定为传播原则,也标志着“客观性”作为一个重要新闻概念的问世。客观性原则确立的最终标志是是1923年美国《新闻规约》第5条的确立。该条规定:“不偏——健全的工作可以使新闻报道和意见表达清楚地区别开来。新闻报道不应该参加意见或任何偏见。”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是一种他律,新闻职业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业的自我约束、个人的自我约束)。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联合国国际新闻规约》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第五节

  新闻传播作为职业的优点和缺点

  中国拥有世界上独特的媒介制度,即“一元体制,二元运作”。“一元体制”就是指媒介为国家所有制,“二元运作”就是既要国家拨款,更要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利去获取广告利润,而后者已成为所有媒介的主要收入来源。

  第六节

  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

  第四章

  新闻内容与新闻作品

  第一节

  新闻内容

  一、新闻选择

  (一)选择事实是新闻工作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新闻学是挑选事实的艺术。文学是人学,新闻学是“事学”———选择事实的学问;新闻采写编是学问也是艺术。采访、写作、编辑过程都是选择的过程。采访过程是不断选择事实的过程。写作是重新选择事实的过程。

  (二)怀特的把关模式

  gate-keeping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卢因“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学“把关模式”。

  (三)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李良荣的这四项主要标准,其实可以减少到两项,即新闻价值、新闻法规。

  二、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一)新闻价值的概念和新闻价值的五个要素

  1、新闻价值的概念

  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包含的能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是用以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

  2、新闻价值的五个要素

  ①时新性,即报道及时、内容新鲜。事件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短,新闻价值就越大;内容越新鲜,新闻价值越大。

  ②重要性,新闻事实包含的社会意义,也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利害关系称为重要性。对人类社会、国计民生的影响越大,就越重要,新闻价值就越大。

  ③显著性,新闻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的知名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④接近性,即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性。地理上越接近,新闻价值就越大;心理上越接近,新闻价值就越大。

  ⑤趣味性,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就越大。

  (二)在各种新闻事实中,以上五种新闻价值要素含量各不相同;但唯有时新性是必备的。新闻报道中以上要素含量越大,新闻价值就越大。

  (三)只有同时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价值。

  (四)其他新闻价值要素

  异常性

  反常性

  ●新闻与新闻价值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包含的能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事实的报道

  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用以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

  新近发生的新闻价值的五个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五)新闻价值与新闻敏感的关系

  由于判断一个事实是否为新闻的标准是新闻价值,所以新闻敏感实质上就是对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和其所具有新闻价值大小的感受、判断能力。

  (六)新闻价值对于确认新闻官司中是否为侵犯隐私罪时也有其作用

  在确认诽谤罪时,真实是防止诽谤罪的最强大武器;但在确认侵犯隐私罪时,真实不起作用,唯一起作用的是“新闻价值”。法院在判决时,常以传播内容有新闻价值作为决定性依据。

  根据当今的国际惯例,有两种人的隐私权受到限制,一是官员,二是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针对主体,新闻价值针对事件,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公共利益和正当的公众兴趣。在此限度内,公众享有知情权,故当属于新闻自由。

  (七)对新闻价值观念的新探讨

  1973年台湾学者李瞻教授对传统新闻价值观提出强烈质疑:“根据传统新闻自由的观念,新闻价值的标准是冲突性、传奇性、刺激性、显著性、临近性……这些观念大部分都是‘黄色新闻’激烈竞争的产品。它提高大众化报纸的销数,但却忘记了本身对读者及社会所负的基本责任。报业主要是协助读者了解正常的社会,促进人民与人民间的了解,保障世界和平,以便它在社会中贡献它的才能,创造更多的幸福。假设用这种角度衡量新闻事业,无疑会令人感到无比沮丧”。

  1961年,“国际新闻学会”出版的《积极的新闻屋》一书,要求现代记者转变新闻价值的观念,要生动、综合、系统而有意义报道社会的正常现象,将人类重新导入一个和谐而幸福的世界。

  第二节

  新闻作品

  一、新闻作品的结构

  (一)intertedpyramid“倒金字塔”结构

  19世纪80年代,美联社提出新闻应具备有when,where,who,what,why,即“五个W”或“新闻五要素(另加how,成为“六要素”)(新闻作品结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倒金字塔主要说的是导语结构,重要性从第一段到最后由大逐渐减小

  (二)lead新闻导语是全篇稿件的目的和故事发展方向,写导语的目的就是把新闻关注集中在一个点上。在整个新闻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通常要占据整个写作和构思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一半。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挖掘得越具体,越会找到一个好导语。(李希光《新闻学核心》)

  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导语,不是让人读起来高兴的导语,而是让人读后感到一种生气的力量在驱动你把故事读完。

  ●传播学中的“5W”与新闻学中的“5W”的区别与联系:

  传播过程: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

  (传播者)

  ↓

  (受众)

  政治传播、新闻传播、教育传播、广告传播

  ……

  一个新闻事实

  ↓

  的构成要素:

  when,where,who(新闻当事人),what,why,how(三)background最能体现新闻特征的是消息,最能体现消息特征的是消息的导语及背景。

  第三节

  传播中的暴力与性内容

  第五章

  新闻媒介

  1、关于媒介的概念:

  (1)媒介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媒介是复杂的单位组合体,主要是报社、期刊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传播机构。

  (2)媒介指信息流动的载体、渠道和中介物。电话、报纸、期刊、书籍、广播。

  2、传播媒介的含义:

  (1)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2)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3、大众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所使用的,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现代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被称为大众传播的四大媒体。

  第一节

  新闻媒介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部门与作为文化、信息产业的双重身份(双重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新闻媒介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是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但在管理上采用企业方法,它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第二节

  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

  我们把媒介的社会功能分为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也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在多数传播学教材中所谓媒介的功能就是指媒介的正面功能,而正面功能又多是指它的显性功能。

  一、从“三功能说”、“四功能说”到“五功能说”

  (一)“三功能说”“四功能说”

  Lasswell(拉斯韦尔)最早提出大众传播的三个显著功能,即

  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传承文化。1959年,CharlesWright(赖特)又从社会学的角度,为其补充了“娱乐”功能。由此形成传播学中经典的大众传播四大功能说。

  1、提供信息,监视环境

  thesurveillanceoftheenvironment传递信息是大众媒介的首要和基本功能,因而,监视环境与此紧密相关。

  有人把新闻媒体称作人的“第三只眼睛”。

  施拉姆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比喻——socialradar社会雷达,指的正是监视环境这种功能。监视环境讲究准确、客观和及时。

  还应指出,监视环境与舆论监督不能等同,舆论监督应属于监视环境的一个内容。

  2、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和解释,并指示人们应如何对周围发生的事件作出反应

  thecorrelationofthepartsofsocietyinrespondingtotheenvironment3、将信息、价值观和文化遗产一代代地在社会成员中传递下去

  thetransmissionofthesocialheritagefromonegenerationtothenext4、娱乐至死entertainment(二)大众传播媒介的“五功能说”

  ①传递信息,监视环境

  ②引导舆论,协调社会

  ③传承文化,教育大众

  ④提供娱乐

  ⑤形成产业,创造财富<经济功能>

  对物质商品来说,它的市场价格必然要高于成本价,但正如美国一名出版商所说:“报纸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以低于成本价出售的商品”。

  报社赢利的秘密在于它有两次买卖:一次是发行收入,一次是出售广告。有些学者曾指出:报纸不是把广告版面出售给广告客户,而是把读者卖给了广告客户。

  现在媒介已成为产业,而且是朝阳产业,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谈媒介的社会功能时,如果不正视这个事实,显然是不全面的。因此,我们把媒介的产业功能、经济功能列为它的第五大功能。

  二、大众媒介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

  众多的学者分析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时,往往从传播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分析,很少对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进行研究。前边所说的“三功能说”“四功能说”和“五功能说”基本上都是从大众媒介的正面功能来说的。

  (一)拉扎斯菲尔德与莫顿的正、负功能说

  1948年,拉斯韦尔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

  (二)媒介的负面功能

  1、大众传媒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服从现状。

  ●趋同与传播

  随着传播的减少,群体内的差异增加了,系统结构崩溃,熵(使机体走向衰亡的东西)占据上风。随着群体内传播活动的增加,共同的见解越来越多,结构发展了,趋同形成。因此一般说来,传播越多,趋同程

  度越高;而传播越少,趋异程度越高。一个群体内的人们在互相交流更为频繁时享有共同的看法,而在交流频率降低时就失去了共同的基础。群体之间也是如此,当两个群体增加接触时,它们会变得更为相近;而在它们失去接触时,共同点就减少。

  ●主流化与共鸣(mainstreamingandresonance)

  主流化发生于不同社会团体的大量看电视者,他们的意见趋同。我们所说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指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媒介传播的主要是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的东西,因而就使整个社会的基本意识趋同。有一种说法:“新闻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复制。”共鸣发生在人口中的某些特定族群,教养效果在那里非常突出。(例如较之少量看电视者,男性与女性中的大量看电视者一致认为,犯罪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最赞同这个看法的是大量看电视的女性,因为她们是特别受罪犯攻击的对象,因此与电视中呈现的高犯罪率世界的描绘产生了“共鸣”。)

  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3、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thethiefoftime)

  世界上最容易被人们忽视但也最容易后悔的就是时间。

  4、媒介负面功能就是所谓的媒介的麻醉作用(thenarcotizingdysfunction)。这可以说是拉扎斯菲尔德对媒介功能问题所做的最深刻、最有意义、最富独创性的分析。

  这里所讲的媒介的麻醉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中,二是由此剥夺人的行动能力。

  与日俱增的大众传播品可能无意中使人们的精神从积极地参与事件转变为消极地认识事件。

  三、大众媒介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一)大众媒介显性/隐性功能的含义

  显性功能指看得见的功能。大众传媒的四种功能或三种功能属于显性功能,其正负面功能也属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不易被察觉,不会马上表现出来,又确实存在。如“拟态环境”“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电视人”等属隐性功能。

  (二)隐性功能(latentfunction)

  1、拟态环境

  pseudo-environment

  (1)现实环境与“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是大众媒体营造出来的,与现实环境有所不同或有很大不同的那个环境。

  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就是大众媒介所营造出来的与现实环境有所不同或有很大不同的那个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对待。

  客观环境

  拟态环境

  人们相应的反应

  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反应的结果并不作用于刺激引发了行为的拟态环境而是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

  (2)“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

  在我们观察世界以前,已有人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了。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先是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

  ——LippmannTheworldthatwehavetodealwithpoliticallyisoutofreach,outofsight,outofmind.

  GeorgeGerbner

  CultivationTheory

  (培养理论)

  (3)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4)“拟态环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两难选择

  ①一方面,媒体为我们提供的这种“拟态环境”不等同于客观世界,然而我们又要依据这种不等同于客观环境的“拟态环境”去面对这个客观世界。在客观世界中去行动、工作、搏击,这样就难免在客观世界中碰壁。依据“拟态环境”去实践,是人类屡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一方面,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通过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来实现,离开媒体提供的这种“拟态环境”,人类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了解和认识范围几乎无限广大、内容丰富多彩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客观世界。尽管人们对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微词颇多,可是找不到更好的能够取代“拟态环境”的办法。于是,人们一方面力求媒体真实、客观、全面;一方面设法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③面对“拟态环境”,只有少数对媒体保持高度批判意识的人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那些做出原创性贡献的人们,多是很好地辨别并使用了媒介及其“拟态环境”的人,尤其要注意,他们一定时刻不忘真实的现实世界,时刻以客观世界作第一参照系,以其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电视人

  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电视人”是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媒介依赖综合症

  “电视人”等概念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赖综合症”的批评的基础上的。“媒介依赖综合症”有几个特点,包括①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第三节

  新闻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文学、历史都对社会发生作用;然而以新闻发生作用最为直接、最为及时、最为具体,新闻是对社会生活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它反作用于社会生活也最迅速、最直接。

  第四节

  新闻舆论监督

  1、新闻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新闻舆论监督。

  2、新闻报道是形成舆论监督的一个最有效手段。社会舆论几乎成为新闻报道的共生现象。新闻媒介生发舆论,舆论蕴含在新闻活动中,是不容忽视的新闻媒体的特征。新闻事实被报道出来,就在它出现的社会空间引起议论,新闻与舆论的回应是媒体作用于社会的显著特点。而对于政治权力的监督则是新闻舆论监督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Allpowercorrupts,andabsolutepowercorruptsabosultely.(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3、监督就相当于一个运动系统的制动部分,有了监督这个制动系统,整个社会才能正常和高速运转。这就是监督的重要性。而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监督系统的一个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分。

  4、“新闻监督的限度和腐败程度成正比,有限的监督伴随有限的腐败,无限的监督能把腐败减少到最低点,也使新闻监督越来越少。”

  5、能否容忍新闻舆论监督以及容忍的程度有多大,是检验一个政党、政府或、政治家是否民主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一个社会民主程度如何的标尺。

  6、当今中国,所谓舆论监督,首先是一个落实公众知情权的问题。知情权是公众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情况不让新闻媒介披露,就等于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新闻舆论监督也就谈不上了。

  一、新闻舆论监督与新闻媒体的独立性

  新闻媒体有新闻舆论监督权,但新闻舆论监督要求新闻媒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舆论监督不可能对被监督者有经济依赖或在政治上受其约束;而新闻媒体政治经济上的依附或依赖地位则与新闻媒体独立性构成矛盾。

  监督的最大限度就是被监督者容忍的限度。事实上“新闻自由”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就意味着新闻媒体有更大的自由,因而新闻媒体的独立性因素也就多了一些。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新闻媒介逐渐纳入法制轨道的基本特征是:新闻媒介依法从事独立自由的新闻活动,不再直接受控于行政权力,而是依法对国家和全社会负责。这就使这些国家的大众传媒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势力集团。

  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以及新闻体制的特点,使新闻媒体获得了某种相对独立性。

  需要说明,在美国有国家资助的媒体,也许有人会说:“国家资助的媒体都服务于政府利益。”

  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是使新闻媒体丧失独立性的两个重要因素。

  二、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万能的新闻舆论监督对社会生活最终发生作用,还得通过如下一些主要途径:一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二是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三是由于新闻舆论的作用使当事人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从而促成了事情的解决。

  因此,新闻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包括对政治权利的监督,也并不是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的。

  新闻舆论监督并不是万能的。因为一个社会的监督机制包括行政

  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仅仅是这种监督机制中的一种。也需要指出,新闻媒体的主要职能是传播新闻信息。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把新闻舆论监督作为自己的主要的或唯一的任务。

  第五节

  关于“政治家办报”

  毛主席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

  在政治上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如《人民日报》等,当然要有政治家来办。同时,办报的政治家应该懂得和遵循新闻基本规律,不能仅仅从政治需要一个角度来指挥报纸的运作。而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政治家有时也会出于政治的需要,不顾及新闻规律。鉴于历史教训,我们认为,政治家需要与新闻规律尤其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高度统一,是政治家办报的最高境界。对于“政治家办报”不应该做机械理解,并不是说所有的报纸必须有政治家来办。

  第六节

  新闻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新闻传播起决定作用

  二、新闻传播对政治的影响

  第六章

  新闻受众

  第一节

  略

  第二节

  受众的基本权利

  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隐私权

  1、传播权

  therighttocommunication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所享受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表现为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成员有权将自己的体验、体会、观点和认识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进行传播。在这里当然包括通过大众传媒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

  2、知晓权

  therighttoknow又称知情权。广义上说,它是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己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

  从狭义上说,知晓权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拥有广泛的出版自由或新闻自由的权利,包括采访权、编辑权、报道权以及对公共传播资源的使用权等等,在某些方面,传媒的权利甚至超过了社会成员作为个人所能享有的权利,成为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应该指出的是,传媒的这些权利,是建立在它们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传媒作为社会成员和公民的实现自己的传播权和知晓权的场所、工具和手段而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们才能享受这些特权。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3、传媒接近权therightofaccesstomedia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

  4、隐私权

  therighttoprivacy它是指受众有个人独处、对个人或公众利益、公众事务无关的私生活进行保密、不受新闻媒介打扰和干涉以及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不受伤害的权利。法律上也认为这种权利应受到保护。

  如果新闻媒介以营利为目的,报道了他人的隐私,未经本人允许公开了其姓名、财产、身体、私人信件、日记、家庭矛盾等,侵犯了个人生活的安宁,引起了个人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就是侵犯了其隐私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道歉和赔偿。

  小结:平衡新闻活动中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关系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取得公民的同意。在不干涉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新闻活动应尽量取得当事人的同意,既是对当事人人格的尊重,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第四节

  传媒素养教育

  一、传媒教育素养的缘起和现状

  二、传媒素养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一)传媒素养教育的含义

  传媒素养教育主要是指人们对大众传媒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包括对媒介积极作用的开发利用能力,对媒介消极作用的防范排除能力,对媒介内容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工具的能力(如上网、摄影、摄像,新闻采访和写作、编辑和评论的能力)。传媒素养教育就是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传媒素养是全新的素质概念,是媒介社会中公民必须的素养之一。

  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体素养下定义:媒体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to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to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toquestion)、评定能力(abilityto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tocreateandproduce)、反思能力(abilitytorespondthoughtfully)。

  传媒素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大众传媒的角色,如何合法地利用大众传媒进行信息传递、舆论导向和审美引领,如何参与大众传媒活动和建设,如何对媒介扩散的不良信息进行辨别、防御和有效控制。

  (二)传媒素养教育的内容

  传媒素养是一种综合性、关联度比较强的素养,既有硬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又有软性的知识和创意的要求,还有对传统的意识形态领域和政治、法律和道德认识程度的要求。

  (三)传媒素养教育的目标

  三、视觉素养

  Visualliteracy也可以参照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译为“视觉素养”,是指关于视觉传播的知识、素养,即视觉认知的能力。你了解得越多,看到的也就越多。视觉语言规律是一个尚未真正充分开掘的准处女地,现在开犁正当其时。Theseeingseelittle.能见者所见甚少。

  附:英文翻译

  1.Aconvenientwaytodescribeanactofcommunicationistoanswerthefollowingquestion:Who

  SaysWhat

  InWhichChannel

  Towhom

  WithWhatEffect?

  Scholarswhostudythe“who”,thecommunicator,lookintothefactorsthatinitiate(引进)andguidetheactofcommunication.Wecallsubdivision(细分)

  ofthefieldofresearchcontrolanalysis.specialistswhofocusuponthe“sayswhat”

  engageincontentanalysis.Thosewholookprimarily(主要地)attheradio,press(出版社),film,andotherchannelsofcommunicationaredoingmediaanalysis.Whentheprincipalconcerniswiththepersonsreachedbythemedia,wespeakofaudienceanalysis.Ifthequestionistheimpactuponaudiences,theproblemiseffectanalysis.2.Eventhoughcompleteobjectivitycanneverbeachieved,neverthelesstheidealmustalwaysbethebeacononthemurkynewschannels.绝对客观性不可能达到,只会引起永无休止,徒劳无益的争吵辩论。充其量它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

  3.Thenewspapermustprovideforthereaderthefacts,unalloyed(纯粹的,没有杂物的),unslanted(无偏见的,不歪曲的),objectivelyselectedfacts.Butinthesedaysofcomplexnewsitmustprovidemore;itmustsupplyinterpretation,themeaningofthefacts.ThisisthemostimportantassignmentconfrontingAmericanjournalism--tomakecleartothereadertheproblemsoftheday,tomakeinternationalnewsasunderstandableascommunitynews,torecognizethatthereisnolongeranysuchthing(withthepossibleexceptionofsuchscribbling(scribble胡写,乱写;粗制滥造的文章)associetyandclubnews)as"local"news,becauseanyeventintheinternationalareahasa

  localreactioninmanpowerdraft(人力征用,券集),ineconomicstrain(经济紧张,压力),interms,indeed,of(intermsof,从…的观点看)ourvery(真实的,实在的)

  wayoflife.(Thisisthemostimportant…oflife.主从句,句中连用三个不定式,是实际的主语,也就是this的内容。后跟宾语或宾语从句。)

  Thereisinjournalismawidespreadviewthatwhenyouembarkon(embarkon开始,从事)interpretation,youareenteringchoppy(波浪滔滔的,变动频繁,紊乱的)anddangerouswaters,theswirlingtidesofopinion.(theswirling…是说明语。)Thisisnonsense.

  Theopponentsofinterpretationinsistthatthewriterandtheeditorshallconfinehimselftothe"facts".Thisinsistenceraisestwoquestions:Whatarethefacts?And:Arethebarefactsenough?

  Asto(about)thefirstquery(query疑问,质问).Consider(let’s,让我们考虑一下;此句可看作祁使句)howaso-called"factual"storycomesabout(comeabout发生).Thereportercollects,say,fiftyfacts;outofthesefifty,hisspaceallotment(分配)beingnecessarilyrestricted(被限制的,restrict:limit,confine),heselectsthetenwhichheconsidersmostimportant.ThisisJudgementNumberOne.Thenheorhiseditordecideswhichofthesetenfactsshallconstitutetheleadofthepiece(Thisisanimportantdecisionbecausemanyreadersdonotproceedbeyond(preposition,超出)thefirstparagraph.)ThisisJudgementNumberTwo.Thenthenighteditordetermineswhetherthearticleshallbepresentedonpageone,whereithasalargeimpact,oronpagetwenty-four,whereithaslittle.JudgementNumberThree.

  Thus,inthepresentationofaso-called"factual"or"objective"story,atleastthreejudgementsareinvolved(involvein…使卷入).Andtheyarejudgementsnotatallunlike(否定之否定:根本不是不像)

  thoseinvolvedininterpretation,inwhichreporterandeditor,callingupon(访问,求助)theirresearchresources,theirgeneralbackground,andtheir"newsneutralism(无倾向性新闻,新闻中立主义),"arriveataconclusionastothesignificanceofthenews.(句中有定语从句

  inwhich,修饰

  interpretation.定语从句中

  callingon分词短语作伴随状态,修饰

  reporterandeditor.)

  Thetwoareasofjudgement,presentationofthenewsanditsinterpretation,arebothobjectiveratherthansubjectiveprocesses--asobjective,thatis,asanyhumanbeingcanbe.(Noteinpassing〈顺便说一句,附带地谈一下。〉:eventhoughcompleteobjectivitycanneverbeachieved,nevertheless(虽然如此)

  theidealmustalwaysbethebeacon(灯塔,烽火)

  onthemurky(阴暗的,(雾等)浓的)newschanne1s.)

  Ifaneditorisintentonslantingthenews,hecandoitinotherwaysandmoreeffectivelythanbyinterpretation.Hecandoitbytheselectionofthosefactsthatpropup(给…撑腰,支持)hisparticularexcuse(借口,理由).Orhecandoitbytheplayhegivesastory--promotingittopageoneordemoting(demote使降级。反义词promote)ittopagethirty.

  报纸必须向读者提供纯粹的、无偏见的、经过选择的客观事实。但在新闻迭出的今天,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它还应对事实新闻事实进行解释,指出

  其意义。这是美国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美国报界面临最重要的任务是向读者讲清今日存在的问题,使国际新闻像地区社区新闻一样明白易懂,使他们认识到不再有什么“本地”新闻这类事情(社团或俱乐部粗制滥造的文章可能要除外),因为国际上任何新闻在人力征用,募集、经济负担,事实上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会引起地区反应。

  报界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当你从事解释新闻的工作(对新闻进行解释时),你就进入了波浪滔天、险情环生的水域,意见漩掀的浪潮。这是胡说。

  与解释说相反的主张认为记者和编辑应该限制自己卷入事实。这种主张产生了两个问题:什么是事实?仅有事实就够了吗?

  关于第一个疑问。考虑到所谓“事实的”新闻是如何发生的。举例说,记者收集50项新闻事实。他从50项中选出10项他认为是最重要的事实,因为他的版面空间分配必定有所限制。这是第一个判断。然后他或他的编辑决定这十种事实中的哪一种构成这篇新闻的导语(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为许多读者不读第一段以下的东西。这是第二个判断。然后夜班编辑决定这篇新闻是应该安排在第1版还是第24版;第1版影响大,第24版影响就小得多了。这是第三个判断。

  这样,提出所谓“事实的”或“客观的”新闻,至少包含了三个判断。这些判断评价就象解释新闻所涉及的判断一样。在这里,记者和编辑要动用他们的新闻调查研究资源,他们一般的背景材料以及新闻“中立”态度以得出有关新闻意义的结论。

  这两个判断领域,即提供新闻内容和解说新闻领域,可不是主观过程,而是客观过程,也就是说,要像任何人能做到的那样客观。(顺便说一句,就算达不到绝对的客观,那客观的理想必须始终如一的是迷雾漫

  漫新闻航道上的灯塔。)如果编辑真想主观地处理报道的话,他可以采取其他更有效的方式,而没必要非要采取解释新闻的方式,如:他可以只选取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或采用将报道提升到第1版或降级到第30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LassweIl"s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CommunicationinSociety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Ouranalysisofcommunicationwilldealwiththespecializations(专门化,专业性)

  thatcarryoncertain(某种)

  functions,ofwhichthefollowingmaybeclearlydistinguished:(l)Thesurveillanceoftheenvironment;提供信息,监视环境(2)thecorrelationofthepartsofsocietyinrespondingtotheenvironment;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和解释,并指示人们应如何对周围发生的事件做出反应。(3)thetransmissionofthesocialheritagefromonegenerationtothenext.将信息、价值观和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在社会成员中传递下去。

  5.RobertMacNeil,TheTroublewithTelevision--Aprominentanchorman:warnsofTV"s

  adverseeffectonAmerica"scultureItisdifficulttoescapetheinfluenceoftelevision.Ifyoufitthestatisticalaverages(统计平均值),bytheageof20youwillhavebeenexposedto(接触)

  atleast20000hoursoftelevision.Youcanaddl0000hoursforeachdecadeyouhavelivedaftertheageof20.TheonlythingsAmericansdomorethanwatchtelevisionareworkandsleep.(anchormann.在本文中意为“新闻节目主持人”。

  aprominentanchorman指RobertMacNeil,美国当代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6.“Doyoulovelife?Thendonotwastetime,forthatisthestufflifeismadeof.”BenjaminFranklin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

  7.Yesterday’sthepast,tomorrow’sthefuture,buttodayisagift.That’swhyit’scalledthepresent.BilKeane昨天已成过去,明天还未到来,今天则是上帝所赐。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又被称为礼物(英语中,present又意为现在)。

  -比?可恩

  8.Theworldthatwehavetodealwithpoliticallyisoutofreach,outofsight,outofmind.我们不得不明智的对待的世界是遥不可及,视线之外不可思议的

篇八:新闻学的概念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如

  新库車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在新闻重业进展

  到必然规模以后才产主的。

  ?《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一1956年,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娉等人,发表了《很刊的四种浬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

  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浬论。由于这种槪述具有必然的历史其实性,活着界上产生了昔遍影响。但韦

  中在指出前苏联苓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中,还有作者的阶级編见和成心歪曲。此书的出版和活着界的流

  行,栋志着新闻学进展到了一个新的顶陆,新闻学从此又一次扩展视野,走出传统新闻学的原有■埴界,进入公共传播学的进展阶段。

  ?二级传播理论——就是指从媒介到輿论领袖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进程。它是苦W的传插学

  者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平杰出奉献之一。因为在此之前,人们以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仅限于庵弹论,丽完

  全忽貉丁舆论领袖对受众的传导,也无视受众对媒介的反馈体制。

  口头传播——也可称为有声语言传擂、口语传描,是传描学专业术语。口头传擂是指传擂盲(说

  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持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尺各类辅助手腕向受传者(?听话人)进行的一种信息

  交流。

  ?信号传播——叉叫信号新闻,是通过传受関边事前约定的信号快速地传违某种信息(新闻)0这些信号包括烽烟.信号架.敲锣.打鼓等传通方式。

  ?符号传播——就是通过图画或某种实物的暗示传违信息。

  ?文宇传播——就是釆用文宇作为干也

  传递信息。

  ?小道消恵——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插的消息。往往传言失实,并非靠得住。

  ?新闻的偏向性——指新闻眾导者在扭导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偏向。

  ——在我国,杲具枚威性的新闻概念,是陆定一在《咱们对于新闻学的大体观点》中提出的,“新闻的概念,就是新近发主的事实的报导。”

  ?新闻价值——指事实所包括的足以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數感一一西方称之为。新闻鼻”。指新闻工作者发觉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

  业叢感。

  ?单向传播——指信息传递方向仅汉是从传播者(新闻机构)传向受众。

  ?双向传播——指信息传递方向既有传播者传向受众,也有受众传向传權者。

  ?传者一又称传播者,指传播进程中新闻信息的发送者。在现代,主要指公共传擂机构尺其工

  作人员,如很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通信社及其记者和爛辑。

  ?新闻受一叉称受传者。作为新闻传插活功中的信息同意耆,对很纸冊言指的是渎者,对播

  时言指的是听众,对电视闻言指的是观众。

  ?邸报——萌芽状态的邸很出此刻唐朝。邸报由那时的地方政权一藩植派驻首都的邸吏主办并

  发行。到了宋朝,邸扭已釆用活宇印刷技术。邸报的主要内容是政沽信息。这种憩固发行的出版物,巳

  经不是宫方文件的原样宣示,它所提供的巳不是官司样文草、丽是有关政泊军事最新变更的情抿和信息。

  但由于受那时生产力进展水平和社会分工程度的限制,新闻主产尚未专业化和职业化,邸报只是直向政

  府宫司员即不是面向整个社会,还具有文件与倩很的必然性质和功能,尚未走完新闻从混一信息伏态完

  全分化出来的进程。

  ?手抄新闻"——是指干工抄发或抄售的消息很导。它产生于15世纪的意大利口字城巾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锂形状态。在中世纪耒叶,由于新航线的发觉,欧洲的航海业进展起来。威尼斯成:了

  那时最大的贸易口岸。本地的商人、银行家夺为了做生意,需要了解船期和各地行情和一些社会倩形。

  这时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就专门替他们探问这些情形,然后写在纸上以书信形式寄给需要的人,收取一

  些胡用。后来,需要的人条了,他们就把同一内容抄很务份分寄。这就是所说的“干抄新闻"?新闻书——16世纪耒,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按期的印刷品,很导某些重要事件。与忙重性小

  册于相较,新闻性明显埴强。条为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

  ?报团一指的是在两个以上城巾,拥有阿种以上日狠的狠业公司。很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

  走向垄断的趙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进展。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美国斯克里昔斯报团是世

  界上第一个报团。

  ?新闻喜业一所谓新闻重业,就是通过新闻手魂及时、其实、公开地反映社会和自然界变更的一种社会事业,它是报社、通信社、电台.电视台竽新闻机杯

  工作人员及其传播活勒的总称。或说:

  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勒的总称。

  ?新闻媒介产品的双賣性一作为具成心识形态的错神产品生产者,新闻煤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

  S,又厲于信息(螟乐)产业。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指新闻事业对人矣、对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即新闻事业知足社会需

  要的效能。包括:眾导新闻、引导輿论、传擂知识、提供娱乐和刊播广告五种功能。

  ?興论一指在持定的时刻空间里,公众对干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迂的大体一致的意见或

  态度。

  ?農论领袖——只叫意见领袖。就是指那些在人群能取得音退响应的受众,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观

  点加载在其他受众的"陋海中,从时起到领袖的作用。

  ?新闻的其实性一指的是在新闻报导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需台平客观实际。即表此刻新闻很

  导中的五个W时刻(when).地址(where)人物(谁who)、倩形(what)、原因(why)都经得

  起亘对。

  ?我国新闻喜业的党性原则——就是把党性原则的总要求和新闻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台起来,形成

  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也就是,在新闻活勒中充分表现政党的政泊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

  ?杯人民报刊.思想一1843年1月,在《〈菜比锡总汇报〉在音鲁士邦境内的查禁》中,马克

  思利用了

  “人民报刊”那个概念。他指出:"抿刊只是而且只应该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倩感的公开的表达者,诚然这种表达往住是充满激情的、夸大的和失当的"。”

  ?農论导向——指的是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傭向。輿论导向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和

  行勒,因此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万7T不可拽以轻心的原则性问题。

  ?新闻喜业的多样化一就是指围绕主就律时产生的家种形式和条种风格,冬渠道地传擂各类不

  同的信息,条方面地反映殺众的生活。

  ?典论监督——指公众借助新闻煤介的传插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对国家事另、社会现实、国家公

  事员和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亘.评定和催促。輿论监督所表现的是一种公众意志,所以它

  所实施的社会监督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新闻媒介的经言竇理一就是研究管理新闻事业的规律和新闻煤介从事经营和営理活幼的规津

  及方式。它包括宏观管理和徹观管逕网个方面。

  ?媒价一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凡是能令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主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部是广义的媒介。狭义的媒介,通常指所有面向

  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膨.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

  ?传橢媒—指介于传播看与受件者之间,用以负载、扩大、延伸、传违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

  ?新闻媒—是新闻传播煤介的简称,主要指称抿纸、广扬、电视、网络这些用于传播新闻的公共传擂煤介。

  ?新闻媒体一新闻传播媒体的简称,主要指称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通信社等从事

  新闻传播活功的组织机构。

  ?职业道律——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功紧密联系的符台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

  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的涵义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昔遍

  的认可。(2)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3)职业道德没有肯定形式,通常表现为观念、适应.信念苓。(4)职业道德依托文化.心里信念和這电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S)职业道

  德大条没有实质的约柬力和强制力。(6)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

  ?新闻职业道葆一一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

  置新闻机构内外彼此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推荐访问:新闻学的概念 新闻学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