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的基本概念8篇

时间:2023-07-23 09:32: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新闻学的名词解释11、新闻学从内容来说大致分3部分:理论、历史、应用。2、新闻的基本特点:1、真实,2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为核心的要求或规律。3、新闻为什么必须真实和迅速?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出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人类是聚众而居的生物,每一个群体(部落)必须以集体的力量来面对来自自然界和其他群体的挑战。为此,他们必须及时地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动,以便及时作出决策,采取行动。一切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情况报告,我们可以称为新闻或者消息,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采取恰当行为的前提是情况报告必须及时。4、人类对于传播工具的选择归根到底是由新闻的特性决定的。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经历了哪些过程:口头新闻、书信新闻、新闻书、新闻周刊、日报、电台、电视台的演变过程。比起口头新闻来,印刷媒介具有广泛性和保真度。5、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它一开始就是两面印刷的散页。6、新闻迅捷的要求塑造了报纸的外貌。在印刷媒介中,新闻周刊比新闻书快,日报比周刊快。电子媒介中,电视比电台广播更显著的长处是有现场画面,更具真实感。7、新闻媒介靠什么来吸引受众?就新闻而言,归根结底是依靠真实和迅速。8、真实和迅速的要求决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首先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这一切都是从保证新闻的事实和迅速出发的。9、新闻的定义和区别:新闻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实施的报道。

  新闻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这两个定义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概况或反映了新闻的真和新这两个基本特点。

  这两个定义的区别:去掉中间的限制性定语,便成了:新闻是一种报道;新闻是一种信息。

  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的场合各有不同的内涵和功能。10、新闻是一种报道。报道是什么?为了弄清新闻定义的内涵,有必要把报道、分析、判断区别开来。1、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这里所谓“可以查证的事实”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的事。新闻学的名词解释12、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分析的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分析和依据是事实(人们常称之为背景材料),分析的结论同样必须是事实,或者是构成该事实的必要材料。3、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11、新闻本源,新闻是从哪里生出来的?现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变动产生新闻,那么就应该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去寻找新闻。12、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从何处活的,所以又称新闻的出处。13、交代新闻来源的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和可靠程度。14、新闻来源的途径:有三条途径,记者采访他人、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15、新闻要素是什么?指构成新闻的必须的材料。16、新闻五要素是指什么?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新闻五要素在国际上又简称为新闻五W.17、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哪两大作用?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湿湿的要点。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18、最早的新闻导语就是把五个W都浓缩在一个段落里,称为“小结论式的导语”。现代新闻写作,除了继续保留“小结论式的导语”外,总是千方百计地突出五W中一两个最重要、最有意义、最让读者感兴趣的要素。19、新闻按照内容分为哪几类?政法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20、新闻按照发生地分哪几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21、新闻按照时间分哪几类?突发性新闻、延续性新闻。22、新闻按照新闻与读者关系分哪几类?硬新闻与软新闻。23、什么是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24、硬新闻的要求:硬新闻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地准确,叙述尽可能地量化。25、什么是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新闻学的名词解释1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做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续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26、新闻媒介也是以传播硬新闻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严肃的高级报纸以刊登硬新闻为主;大众化通俗报纸有更多的软新闻。27、信息是什么?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根据其所指范围不同,可以分成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三大类。28、什么是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互相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29、什么是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的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累积。30、什么是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31、在新闻学里,信息的概念?在新文学里,信息这一概念是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32、信息包括哪些方面?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33、信息的特点?①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单一的物质无法共享和同时占有。由于信息的共享性,才使信息得以传播。②扩索性。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信息有扩索性的特点决定信息开发的多层次性。③组合型。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心的信息来。④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⑤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信息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3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外化,没有运动就没有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35、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①事物变动的影响力。②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③事物变动的速度。④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36、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有哪些?①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②加强深度报道。③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④加强全方位报道。37、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的区别?中国新闻媒介自本世纪初逐步形成客观报道。客观报道和客观性报道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大不相同。中国的客观报道就是我们常说的“用事实说话。在这里,“说话”一词的含义是“说理”,用事实说话就是用事实说理。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就是用新鲜事实来说理。38、客观性报道大致包括哪三层意思?第一,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第二,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第三,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新闻学的名词解释1才提供意见。这三层含义构成客观性报道的基本框架。39、客观性报道中的客观性,既是必要又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它应该成为一项原则去追求、一个目标去逼近,或者朝着它去努力。40、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其要点是什么?①完整(或称全面)②平衡(或称对等)③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④引语的运用⑤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41、宣传和新闻的区别?宣传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①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自身的需要,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②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发布新闻,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③传播的方式不同。信息是消除人们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的事实、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新的思想、新的知识等等。一条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宣传却常常需要重复,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商品广告,为了加深人们的印象,往往以同一形式或不同形式向人们重复的宣传。④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是、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最准确的语言是数学语言,信息沟通中是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都要用数学语言,而不是模糊语言。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42、宣传和学术研究的区别?学术研究的使命在于探讨未知——未被人们认识的真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未被人们发现的材料。宣传是传播已知——把少数人业已形成的观点让多数人了解、接受。这是宣传和学术研究的根本区别。①要求不同。学术研究要求标新立异,讲前人没讲过饿新见解,敢于否定前人已经陈旧的观点或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而宣传却要求统一,如果我有我的号,你有你的调,其结果必然是一片混乱。②对工作人员的约束不同。为了探讨未知、学术研究必须要有自由风气,需要百家争鸣。不同学派、不同观点存在。流派纷呈,这是学术繁荣的标志。宣传必须讲纪律,宣传者的基本观点,不能有自己决定,而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最高决策机关的布置。③评价标准不同。学术观点能否站得住,其衡量标准是它是否有科学性,即是否阐明了客观规律,能否令人信服地解释它所研究的现象和预示事物的发展。学术研究只讲道理,不带感情,不顾及伦理观念,不在乎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宣传的衡量标准首先是对谁有利,为哪个阶级服务,这就是阶级性和现实性的标准,进行宣传,就必须考虑利弊得失,顾及多数人的情绪。④运用材料的方式不同。学术研究必须占有详细的全面资料,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形成正确的观点。而宣传一般总是从已有的观点出发,依照观点寻找材料,找出最有说服力、最吸引人的材新闻学的名词解释1料来说明观点。43、宣传的定义?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44、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宣传者、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宣传场合、宣传时机、宣传动机、宣传方法。45、什么是宣传者?某一个人、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宣传者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宣传者的自身形象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46、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有哪些环节组成?①宣传者——谁来宣传。(who)②被宣传者——向谁做宣传。(whom)③宣传内容——宣传什么。(what)④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样的地方做宣传。(where)⑤宣传时机——在什么样的时机做宣传(when)⑥宣传动机——为什么要宣传、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why)⑦宣传方法——怎样宣传(how)。以上7个环节,总称6w1h47、宣传的三大元素是什么?事实、道理、感情。48、事实在宣传过程中的作用?①真实性。真实,这是关系到宣传成败的根本前提。②接近性。宣传中所选用的实例,越是接近人们的生活越会使人们感到亲切,越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也越有说服力。③典型性。在宣传中,选用事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这些事例具有典型性。具有典型性事实能够直接地论证一定的观点,并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事实。49、理性在宣传中的地位?“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常常被人们引用,以此来说明在宣传中恰当地运用事实的重要作用。但这不意味着“用事实说话”的宣传方法可以取代雄辩。宣传者鞭辟入里的分析,使对方百思不得其解的疑虑迎刃而解,思想豁然开朗,这就是理性宣传的作用。50、情感在宣传中的地位?人类是有情感的动物。人的情感是人的行为的一个动力源。人们的许多行为常常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直接由他们的情感所决定的。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强调感情对人的行为的作用。凡是热爱的,人们会设法去维护;喜欢的,人们就会去接近、模仿;厌恶的,人们就会去避开,人们就会设法去清除。情感对于人们行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情感宣传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宣传工作者在写作中尽可能地动之以情,使受众的心理产生强烈的震动,受到感染,和宣传者产生感情共鸣。51、舆论作为一种公开表达的社会评价,作为社会公众共同的意见和态度,传达着多数人的信念、要求和意志。52、什么是舆论?构成舆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从词义的角度看,舆论由“公众”和“意见”复合而成。基本要素点是①舆论的主体——公众。②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③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④舆论的载体——公开的传播活动。综合上述,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新闻学的名词解释1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53、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应,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而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公开性②公共性。舆论既然始终在公共领域内产生并发挥作用,那么公共性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舆论最重要的特性之一,这种公共性具体体现就是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③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舆论的急迫性。④广泛性。舆论的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舆论注意公众聚合的随机和舆论客体的多元以及舆论本体意见指向的涵盖范围的广阔。⑤评价性。舆论是一种意见,它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而是对事物(包括社会人物、时间、问题及其方方面面的社会联系等等)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也就是具备了一种评价性。54、舆论的社会功能?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敢于社会生活。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施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它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势之一。55、舆论的控制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舆论指向公共事务,在一个社会中,国家权力是最重要、最大的公共权力,因此它必然成为舆论监督和制约的最主要的对象。1、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2、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3、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二、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1、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2、鼓舞公众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56、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或者说舆论质量高低、好坏主要取决于什么?①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等主观条件。②宫中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③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57、新闻媒介与舆论之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的、密切的关系。58、舆论形成的过程?①问题提出②社会讨论③社会协调④公开表达59、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①反映并代表舆论。分散的个人意见要公开表达才能参与大范围的社会讨论,最终形成的一致意见也要公开表达才能作用于社会,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公众意见。②引发舆论。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即公众必须首先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物的信息,才有可能发表意见,而公众又是如何认识这一事务的?实际生活中,我们所接受的重要信息来自新闻媒介。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这是新闻媒介长期潜在的作用,也是影响舆论的一个最新闻学的名词解释1重要手段之一。③引导舆论。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供人们了解外界变化,但不意味着新闻媒介在舆论形成中只是材料供应者和意见反映者。现代新闻媒介还可以是、舆论的引导者。由上述三方面可以发现,新闻媒介的确与舆论紧密相关,它反映、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这就是提醒我们在认识舆论强大社会功能的同时更要明确新闻媒介在其间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导向作用,要善于利用这种作用,为营造良好、健康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公众舆论的积极正面作用奠定基础。这一点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社会变迁的当代中国显得尤其重要。60、现代新闻媒介还可以是舆论的引导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①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引导,引导舆论。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这是指新闻媒介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或者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点立场、引导舆论。新闻媒介的意见传播具有公开、广泛、持续时间长、声势浩大等优点,在社会意见中具有独特的权威性,这是媒体意见独有的,很难被超越的优势,因此很容易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61、新闻媒介如何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呢?①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②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求共同支点。③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④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在强调舆论引导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新闻媒介在舆论形成中,导向作用明显并且力度很大,但它不是万能的。媒介引导只有深入地、牢牢地植根于反映民意,了解民众需求基础上,才能收到实效。以为媒介在舆论引导中无所不能,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舆论、大哄大起、人为炒作、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成熟的舆论有赖于良好的舆论环境,好的舆论环境又需要成熟的媒介提供正确引导。62、美国联合通讯社(美联社)成立于1848年,是当今全球最大的通讯社。63、新闻体制指什么?新闻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包括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传媒业的运作机制。64、报纸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65、报之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它的长处有哪些?记录性好、选择性强、材料运用自如。66、广播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它的长处有哪些?传播迅速、渗透性好、对象广泛、感染力强。67、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它的长处有哪些?强烈的现场感、亲切感、简洁明了。新闻学的名词解释168、不同的研究目的对报纸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办报方针分:政治性报纸、商业性报纸、政治性的企业报以报纸内容分: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以发行范围分:全球性报纸、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周报69、新闻媒体的共性?(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段、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点。首先,新闻媒体作为精神产物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其次,新闻媒体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①新闻媒体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②新闻媒体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③新闻媒体是迅速及时地(甚至与事实发生的同时)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④新闻媒体传播的新闻是面向社会大众的非定向传播,这使它区别于书信、内容简报、军事情报的定向传播。所以说,新闻媒体的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70、新闻媒体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71、新闻媒体的特性?新闻媒体的特性是分层次展现的,或者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描述。新闻媒体特性的主要方面有:①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有三类:民营、公营、国营。②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来看,有三类:独立的新闻媒体、官方的新闻媒体、半官方新闻媒体。③从阶级性方面来看,主要有两类:无产阶级新闻媒体、资产阶级新闻媒体④从办报方针来看,有三类:商业性、政治性、政企合一⑤从媒体的内容上看,主要有两类:严肃的高级报纸、大众化的通俗报纸72、新闻媒体的个性?新闻媒体的个性是它们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之处。73、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中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一基本特性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新闻媒体。①中国新闻媒体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②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③新闻媒体实行“全党板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④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⑤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⑥新闻媒体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74、党的新闻业的基本性质早在党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刊正式新闻学的名词解释1出版时就确定下来了。75、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①沟通情况、提供信息②进行宣传、整合社会③实施舆论监督④传播知识、提供娱乐⑤作为企业、赢得利润76、新闻媒体的正效应与负效应?①新闻媒体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②新闻媒体联结了世界,但淡漠了人际关系③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④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⑤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77、新闻媒体的功能定位?基本的排列组合有以下几种:①信息+宣传+营利型的新闻媒体②信息+营利型的新闻媒体③消闲+服务+营利型的新闻媒介④知识+营利型的新闻媒介⑤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78、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西方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估计经历过三个时期,即强效果——若效果——适度效果。79、新闻媒介的效果研究经历了哪三个时期?目前,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效果的研究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三个角度。①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魔弹论、选择性理论、使用和满足模式。②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理论:二级传播理论、含义论、模式示范论③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议题设置理论、创新扩散理论80、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特性决定了我国的新闻事业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任务。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新闻媒介的基本任务就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①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③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帮助他们纠正官僚主义、特殊化,揭露种种腐败行为,促进党的各级组织和国家机关的建设。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⑤提供各方面的有关信息⑥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⑦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具体情况,我国新闻机构的具体作用和具体任务会有所侧重,这些要由党的有关领导部门和各个新闻机构作出具体规定第9页

篇二: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传媒

  新闻传播

  大众传播

  信息是什么:信息不是物质、不是能量,却依靠物质和能量传播各种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一种东西。它可以减少或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新闻的5个要素(5w):whowherewhenwhatwhyhow谁在什么时候和地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怎么样

  什么是新闻:新近发生或者当下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并且是被有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关注的信息。

  新闻价值的要素:及时、接近、显赫、重大、趣味。

  新闻传播的要素:迅速、真实、客观、公正、全面

  新闻与宣传

  关系:1、新闻与宣传都属于传播范畴;2、现在宣传主要是通过新闻传媒来进行传播;3、早期新闻脱胎于政治军事宗教的宣传。

  不同点: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中平衡,宣传重倾斜;

  新闻中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新闻中沟通,宣传重操纵。

  传媒的五个阶段:

  原始传媒-口语传媒-书写传媒-印刷传媒-新传媒

  传播的五个层次: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

  新闻学是什么:是研究新闻事业如何运转及总结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源于社会实践,侧重于研究它对政治的影响。

  三种代表性新闻理论——

  第四权理论:由希尔斯曼教授提出。无论民主怎样定义,没有新闻自由就等于没有民主。新闻界对政府具有监督作用:1、新闻界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有反馈他们对政府的建议和意见,从而监督政府的工作;2、要监督政府这样庞大的组织,就需要的统一完整拥有庞大资金的机构进行监督,而这个机构就是新闻界。另外,公众并不能完全把握政府的观点和提出完美的意见,而这个任务交给了拥有这种能力的新闻界,让他们对政府进行评判和监督。

  党报理论:源于前苏联,后来盛行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核心是:新闻界应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及宣传工具。应该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

  公共领域理论:由德国当代百科全书式思想家哈贝马斯阐述:对公共利益的事物有结社、集会和发表意见自由的公共团体,运用特殊手段传播信息影响信息接收者。现阶段是指电视、报纸、广播等。

  传播学是什么:1传播学是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2它以新闻、广告、娱乐为传播内容,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3因此,他要求学者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借助政治学、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人类与社会的交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经验学派——源于社会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

  技术学派——又称多伦多学派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抽样调查;2、个案研究——首先确定研究个案的目的和内容、然后写出研究计划、再而实施研究写整理材料写出结论、最后起草研究报告;3内容分析法4控制实验

  新闻事业的功能:报道新闻、发表时评、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娱乐大众、推展经济、虚拟现实

  什么是新闻自由:新闻自由就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传播新闻和表达意见的自由,它是新闻媒介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新闻自由经历的四个阶段:争取办报的自由、争取表达的自由、争取获知的自由、争取内部的自由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各种因素和力量对大众传播的内容和途径进行调节和限制。

  传媒的四种理论:传媒的权威主义理论

  传媒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

  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

  传媒的共产主义理论

  媒介素养:正确获取、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大众传媒与当代社会

  知情权是什么:指公民了解政府和行政机关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

  大众传媒进行舆论监督的优势在于:1迅速干预2不受地域、行业和领域的限制,对社会可以全方位地扫描3成本低廉

  传播全球化对民主的积极影响有:1传播的全球化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2传播全球化扩大了公民的信息选择权;3传播全球化让公民更便捷更广泛地参与政治生活。

  什么是大众文化:产生于工业化社会、以现代传媒为工具传播的,取材于都市大众又由都市

  大众消费的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从历史开始

  什么是新闻客观性:作为最重要的新闻专业概念之一和一种新闻理念,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事实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基本特性。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报道时,要尊重事实,要如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客观性的目的是“使有理性的读者更便于发现真相”。

  什么是新新闻学:运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新闻报道。语言生动,情感丰富,不可避免主观性。

  什么是公共新闻:新闻写作者不只是新闻报道,而且介入媒介活动中。指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的同时,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共事务中。

  新闻业的核心:报道事实和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客观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理念层面;一个是操作层面。

  新闻客观性的理念层面——报道新闻应与评价事实分开。对于报道事实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即尊重事实;而对事实的评价应该是批判的,即保持怀疑的态度。

  新闻的客观性在理念层面的要求:

  1诚实。不隐瞒事实,又不突出任何观点;——要以超脱感情的中立观点来报道新闻

  2超脱、公正、平衡地看待事物;——做到公平与平衡,给涉及事件的各方应答的机会

  3不带有党派色彩。不带有偏见,不固执己见;

  4只相信事实。在他人的角度上怀疑,将相信事实和怀疑事实分开(只体现相信事实)。——报道事实与意见分开

  新闻,叙述事实——新闻应该是什么?新闻是什么:新闻就是新近发生或现在发生的事的事实报道,并且该事受到相当数量的公众的关注。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公众知道这件事,知道了解后就完成了它的任务,归宿即“知者晓其事”。

  宣传时什么:宣传即通过各种符号,以传播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改变他人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舆论是什么:舆论是“公众的言论”,是非组织意识形态的,是自由意识形态的。

  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新闻在报道群众性事件时可以反映舆论。但是,由于新闻多事报道的是一个个具体事件,往往和大局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

  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媒介是什么:新闻媒介是可以及时地、真实地反映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既属于上层建筑,有属于经济领域的信息产品。

  按新闻媒介的特性,可以分为四类:

  所有制方面分——私营、公营、国营、混合所有制

  与执政党和政府的关系——独立新闻媒介、官方新闻媒介、半官方新闻媒介

  阶级层面——无产阶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办报方针方面——商业性办报、政治性办报、政企合一型办报

  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的运作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中国新闻事业而基本性质: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为人民服务

  新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真实性表现的几个方面:

  1构成新闻的要素要真实

  2引用的材料要真实

  3语言要准确客观

  4对人、单位和事的评价要客观

  5在整体上和本质上体现新闻真实

  6不能脱离新闻来源随意发挥

  怎样防止新闻失实(新闻事实的应对):1树立职业意识

  明确行业规范2在保障新闻从业者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创新传媒体制3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新闻自由与宪政

  言论自由的社会依托——信任、勇气和远见

  为什么保护言论自由(密尔的论点):

  1任何见解都有可能是正确的——倘若政府压制任何论点,就会错过得到正确论点的可能;

  2任何见解都含有正确和错误、合理与不合理的两部分——政府在压制言论的时候会让社会失去言论中正确或合理的部分主张;

  3即使论点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它依然有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它可以使人们澄清真理,防止真理养尊处优。养尊处优的真理是没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

  中国传媒三十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走势

  30年六件事,我国传媒业发展轨迹的素描:

  1、1981年的新闻写作散文化——传媒由唯一的“政治教科书”向履行多种功能扮演多种角

  色的方向转变——功能从单一走向多样

  2、1991周末版大潮的兴起——中国传媒方式由“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型——从传播者本位走向受众本位

  3、1993年东方时空的问世——开启中国新闻媒介的环境守望职能的“元功能”

  4、1997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中国传媒开始走到了官方允许、产业逻辑发展的快行线——从仅仅承认新闻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到承认新闻事业的产业性质,并将市场机制映入到传播领域

  5、非典传播与新闻频道的开播——中国传媒面临着制度重建的重任——媒体规制的重新构建

  6、“芙蓉姐姐”“馒头血案”和“恶搞”的流行:微内容、多元力量和平权价值的构建带来的传媒甚至社会的语法革命——传播领域的语法革命

篇三: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新闻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目前,我国有五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和新闻照片.其中,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的分类标准有好多。

  新闻种类较多,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真、实、强、短、快、活.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评论消息。

  2、以新闻发生地分类

  :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3、以新闻的时间性分类

  :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时间的报道).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硬新闻(关系到国际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5、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6、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7、按照新闻的传播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三、新闻的特点

  新闻要求及时性、真实性。具体:

  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

  3、开头通常有一段导语,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事实,唤起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政治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都要背景材料。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其基本要素和其他叙事性文体是一致的。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要包含六要素,即“5W+H”: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可以省略。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五、新闻的写法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3,开头通常有一段岛屿,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是想或主要事实,唤起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鲜明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在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政治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的要背景材料.六、新闻的格式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因为这种格式不是按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

  七、怎样给新闻拟标题

  拟写新闻标题主要应掌握以下四项原则

  :一、准确丰富的信息,通俗精练,让观众一目了然。二、突出主要新闻点,寥寥数字,让观众一眼就对该新闻主题有了明确的认识。三、新颖独到的创意,朗朗上口,令人耳目一新。四、韵律动感的文字,对新闻内容的概括也好,浓缩也罢,都要切忌把那些精彩的事实淹没于平铺直叙的枯燥文字中,应尽量把静态的变成跳跃的,把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的,把干巴乏味的变成栩栩如生的.

  首先,要明确新闻标题的结构。新闻标题由主题和辅题组成。辅题又有引题和副题组成。

  辅题的作用在于说明主题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协助主题共同完成标题的任务。只要主题能够独立承担标题的任务,辅题就可以省去,或者只用引题和副题.副题可以根据需要写作多行;引题最好不超过一行并应简短。因为它在主题之前,让读者的视线在引题上逗留过久可能分散读者对主题的注意力.其次,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要求和写作方法。

  1。

  题文一致:①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和新闻的基本思想一致;标题的基本事实要和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所表现的内容要清楚,不能产生歧义)②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标题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评论,但论断一定要以新闻的内容为依据,论据不足,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说服力.2.一语破的:①突出新闻中最新鲜的事实。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才是它的精华,只有抓住它,才能做到一语破的;②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③突出新闻中最有特点的事实;④突出新闻中最本质的事实。

  3.简洁明快:①善于省略,就是省略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只保留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省去消息来源;省去不必要的议论;在连续报道中,还可以省去新闻要素)②善于概括,经过压缩,标题的内容已经不能再削减了,但是表达这些内容的文字能不能更精练些?“以少胜多”-—第一,锤炼字句;第二,适当采用简称(标题由于受规定的地位的限制,字数有限,遇到较长的词组,可以把它加以压缩简化。方法很多:有的可以把一个词组分成几节,在每节里选择一两个字组成简称,如“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可以简称为“全国青联五届一次会议";有的可把平列的附加语简化,合用一个附加语组成简称,如“教师和职员”简称为“教职员";有的可用数字概括平列的几个词组来组成简称,如“四化”。

  4。

  旗帜鲜明:①要有明确的是非(有破有立,对比标出;直接标出所要反对的对象;只标出赞成什么,但由于针对性强,也可以做到鲜明)②要有鲜明的爱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不能无动于衷,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如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表达感情不要简单堆砌很多形容词,要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

  5。

  生动活泼: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了告诉读者事实而外,还要让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染到什么,要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标题要生动,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方法。①注意选择词语,如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成语的运用;②修辞手法的运用,为了使标题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反语、排比、呼告、仿词等。

  此外,拟写新闻标题还要必须注意几个具体的问题。

  1。

  关于时态的问题。新闻中大多数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但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消息中的“昨日”“前日”“曾经”“已经”等表示过去的时间,在标题中一般是要省去的。目的是增加新闻的新鲜活泼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少数新闻报道是报道即将发生的事件的,标题中一般用“将”字表示.2。

  关于语态的问题。一般采用主动语态而不采用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便于从正面直接表达,容易做到明确、简洁、生动、有力。

  3.关于标点的问题.使用的方法是:引题末尾(指最后一个字的后面,下同)可用问号、叹号、冒号和破折号;主题末尾,可用问号和感叹号;副题末尾可用感叹号和问号。

  在操作方法上,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的范围。拟写主题(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在语言形式上,这样的信息,可能是一个关键性的或者是主旨性的句子,也可能是相距较远的关键词。我们对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拟写引标题时,我们要把目光锁定在新闻的背景中,因为背景是介绍主体事件发生的背景、目的、原因的,引标题正是要告诉读者主题所发生的背

  景、目的和原因.所以,要注意“在┅┅下”“为了"等表明事件背景或行为目的的词语.如果没有相关的提示,我们要注意分析能够隐含背景或目的信息的语句,并从中筛选出关键词语,连缀成大致的引标题.拟写副标题时,应把目光锁定在结束语部分,这是因为结束语是交代新闻主体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的,而副标题正是告诉读者主题的意义、作用、影响或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所以,应注意捕捉那些能够表明主体事件意义、作用、影响或对未来发展方向预测的关键词(句).其次是加工润色。无论是主题,还是引题,抑或副题,应该说以上所得还不算是正式的标题,充其量是所需的关键性信息,或者叫做各类标题的雏形。所以,我们还要对“雏形”进行加工润色。从词语方面看,就是使语言更贴切,能够使用所提取的关键词的,就尽可能地保留关键词;如果所提取的关键词欠形象,不够生动,就采用置换法-—换一个生动、形象、贴切的词语.从修辞方面看,就是使语言生动活泼,可以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的就使用,如比喻、夸张、排比、借代、比拟、对偶、呼告、设问、反问等,力求使语言富有表现力。从句式方面看,就是尽可能使用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的句式,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造成严谨、整齐、凝练、鲜明的印象。从语态和时态角度看,就是多使用主动语态,因为它便于正面直接表达,收到简明、生动、有力的效果,尽可能使用现在时和将来时而不采用过去时,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吸引读者阅读.八、标题新闻

  标题新闻的出现。

  标题新闻也称为一句话新闻,是介于标题与简讯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新闻体裁,以标题形式对新闻事实作简要报道,这是一种脱离新闻独立存在的标题。

  标题新闻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的出现打破了标题依附于新闻而存在的模式,现在许多报纸都在运用这一特殊的新闻品种.九、标题新闻有哪些特色呢?

  1.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言简意赅.既可用于政治、经济、外事等硬新闻,也能用于文化、体育等软新闻。

  2。

  具备标题的结构与特点,可以用单一式,也可用复合式结构,是标题形式而非文章,制作原理与制作标题一样。

  3.版面位置灵活自由:可集纳数条标题新闻组或一个专栏,也可让一条标题新闻独立存在;根据编辑意图它可置于版面的任何部位,以体现编辑思想和态度,同时又可活跃版面,增加版面的美感。

篇四: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新闻的概念

  新闻(1)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特性是向公众传播各种的新鲜信息,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是转播新闻的专门机构。(2)新闻体裁与新闻报道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述评、图片、资料等,有时也专指消息这种体裁,其中包括电讯、简讯等。(《百科知识辞典》第96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G.Z32.36)

  新闻(1)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新闻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宣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2)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物。《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辞海(上),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G.Z32.22)

  新闻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成为新闻,需经传播者选择,并借助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载体及时传播。(《简明华夏百科全书》第六卷,第584页,华夏出版社,G.Z227)

  新闻

  “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这个定义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同时,明确了新闻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体现了新闻必须“新”的特性。新闻的五要素:who,when,where,what,why,简称“五个w”。(孙树松,林人主编《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哈尔滨,G.G232-61.2)

  新闻

  特性是向公众传递最新讯息。五个“w”之外,还有一新闻要素“h”,即如何-how.(曲钦兵主编《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第451至452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南京,G.Z32.37)新闻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成为新闻,需经传播者选择,并借助语言、文字

  、图像、符号等载体及时传播。“事实”、“报道”、“新近”是构成新闻的3个因素。

  中外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有不同表述。西方新闻界有如下提法:“新闻是一种令人惊叫的事情”;“反常的事情是新闻”;“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在中国,有人认为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有人强调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事实;有人认为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新闻是适应于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沟通信息需要的产物。原始社会,人类已用语言、手势等信号互通信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出现,书信新闻和手抄新闻相继问世。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印刷术的普及,产生了从事采集新闻的社会职业和专门传播新闻的机构。电信和电子等现代科学技术发明后,又出现了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新闻的类型按事实发生的状态分,有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按事实发生于报道时间的差距分,有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来分,有国际性新闻、全国性新闻、地方性新闻。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有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有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等。

  新闻的特性表现为现实性、时间性、公开性和连续性。新闻具有传递信息、宣传鼓动、服务社会以及提供知识和娱乐的功能。(《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第10分册,第543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北京)

  新闻

  “新闻”概念的提出必须是人们的新闻信息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及因现实世界中的新闻实践的要求在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产生。15世纪末和16世纪,社会的变革、资本主义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急需了解各方面瞬息万变的环境以决定自己的行动,报纸的出现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其中,在报纸上出现的反映事物最近发展状态的新闻信息

  逐步上升为主导地位。这时,人们的新闻信息意识被现代科技和资本主义逐渐激活,人们开始认识到新闻信息、言论信息和广告信息等社会信息的不同,新闻的内涵外延在人们头脑中模糊存在。随着工业化大规模地向前推进,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要也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新闻信息意识更加明朗化。此阶段报纸也获得长足发展,从政党报刊向大众报刊过渡,报纸销售量增加,竞争激烈,每家报纸都力图把读者吸引过来,而决定读者是否买报纸的因素是报纸能否满足他们的新闻需求。这样报纸有意地把传播新闻信息和其它信息区分开来,并把传播新闻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在此种背景下,有些记者编辑提出了新闻的概念,最终人们的新闻信息意识通过新闻概念得以表达。(新闻定义的历史演变:贾瑞军,2006年12月25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2328/76378/5211060.html)

  新闻的起源

  新闻起源回答新闻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最初动因。

  唯物论者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原始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就其广义而言的,由于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采集新闻的机构,新闻传播活动确切地说,只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这就是最早的新闻现象。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是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第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能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两者都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生产的发展、产品的交换,使人们的联系和交往进一步密切起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传播的内容逐渐丰富充实,传播的范围日益扩大。

  根据人类学家的调查研究,人们在早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使用了:口头传播[1]、信号传播[2]、符号传播[3]、文字传播[4]四种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

  通过上面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类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使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新闻学也谈论新闻的起源,他们单纯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生理需要出发,认为人总是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人长着两只耳朵,就爱打听新闻;长着一张嘴巴,就爱传播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出现的。这样,他们就把产生新闻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把新闻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说成是为了本能的需要。他们脱离物质生产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混淆了人们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是唯心主义思想在新闻起源观上的反映。

  (1)口头传播。通过口头语言传递新闻,是人类早期传播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口头新闻的特点是口耳相传,直接、简明、快捷。大家都熟悉的马拉松赛跑,就是为纪念公元前490年,希腊的一名战士为了向国人传递战胜波斯入侵者的喜讯,长距离奔跑终致力竭身亡这一壮举而设立的。

  (2)信号传播。通过传受双方事前约定的信号快速地传递某种信息,中国古代的烽烟报警和非洲土著的鼓语就属此类。

  (3)符号传播。通过图画或者某种实物的暗示传递信息。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就有关于原始人用绘画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记录。

  (4)文字传播。以文字作为传递信息手段的文字传播,它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扩展了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不仅在当时,直到今天,文字传播仍然是新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方式。(http://www.zhidao.baidu.com/question/6861332.html12K2007-5-12)

  有关新闻传播的研究

  1.新闻到底需要有多新

  2.典型报道的缺失与创新

  3.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

  4.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广播发展趋势

  5.网络舆论监督:打造同一个舆论场

  6.浅析"新闻小说化"及其受众基础

  7.亟待增强的经济新闻前瞻性

  8.浅谈电视新闻播讲方式创新中的几个误区

  9.试论"最牛钉子户"媒介事件的新闻传播学意义

  10.新的视野与挑战——"跨越国界的新闻思考"国际会议述评

  以上是来自万方数据库的相关论文

  1.新闻与传播:走向网络空间的时代

  2.浅议跨文化新闻传播

  3.不成熟的网络新闻传播

  4.新闻传播与可持续发展

  5.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

  6.因特网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7.新闻传播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

  8.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

  9.网络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功能

  10.平民意识:电视新闻传播的新起点

  11.体育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探析

  以上是来自中国期刊网的论文

  1.DevelopmentJournalism/Communication:theStatusoftheConcept2.TheInternet,JournalismandPublicCommunicationPolicies3.Therevolutionin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education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4.Information,storytellingandattractions:TVjournalisminthreemodesofcommunication5.AGlobalHypothesisforWomeninJournalismandMassCommunications:TheRatioofRecurrentandReinforcedResiduum6.OurNewsandtheirNews:TheRoleofNationalIdentityintheCoverageofForeignNews7.NewsMedia,HealThyselves:SourcingPatternsinNewsStoriesaboutNewsMediaPerformance8.NewsBriefs:newsoncurrentandfutureshockandvibrationactivitiesandevents以上是SAGE全文数据库里的相关论文

  1.Zenandtheartoftheinternet2.ThecompleteInternetcompanionforlibrarians3.Beyondspinthepowerofstrategiccorporatejournalism4.Thejournalismquarterly5.Communicationispower;unchangingvaluesinachangingjournalism

  以上是来自WorldCat的相关文章

  检索感悟

  作为一名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我最想弄清楚的就是新闻与传播的概念,而我最想成为一名记者,所以我选择的是新闻这个概念。第九章的内容是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所承载的很多信息应该就是新闻了。我顺便检索了一下媒介的基本意思,摘录如下:媒介

  (1)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2)指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如新闻广播等。(3)在艺术范畴指艺术家所采取的表现手段或技法。如油画、雕塑、版画等的表现手法或技法。(4)指绘画颜料的结合剂和溶解剂。如混合颜料用的油(油画颜料用)、胶水(胶质颜料用)蛋黄(蛋彩颜料用)等。用这些媒介还能使颜料与画布、画纸等相粘结。

  媒介就是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我侧重在新闻这种信息上。何为新闻?新闻传统上由五个要素组成:即who、when、where、what、why,现在又加了一个要素how。新闻强调的是实效性和新奇性,如同一个美国学者所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当然这是一个夸张的描述,但它体现了新闻的独特性要求。传递新闻的媒介也从最初的口头传递到报纸,再到广播电视,最后到了现在的互联网。媒介虽然在持续快速的发展,但是却没有一种媒介被淘汰了出去,报纸依然活跃在我们生活周围。新闻记者作为一个见证人必须保持客观的记录原则,作为一个传播者又必须保持客观的描述,因为新闻是客观发生的事实。通过这次检索我也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记者这个职业的严肃性和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报道新闻时记者要避免引导性的、判断性的口吻,要坚持记录描述的口吻,将真实的事件再现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在这个意义上就更加不允许有编造虚假新闻的行为。

  这次的检索路径和报纸的检索路径差不多,都是先从工具书开始再到后来的论文检索和网络资源检索。我查找了新闻的起源,在网上的一篇文章上说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适应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比较具有说服力,我就把它的内容整合了一下,作为作业的一部分。同时在我检索的一篇论文里有个作者谈到新闻小说化这个话题,初看题目我还很奇怪,什么是新闻小说化?看了他的摘要,我才明白了他把编造虚假新闻定义为新闻小说化。以下是摘要:我们认为虚假新闻迎合了当前新闻受众心理需求特征:猎奇心理、窥私心理、发泄心理、平淡化心理.受众的文化层次、期待视野、地域分布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群众基础.文化层次的不对称是虚假新闻传播途径的一环;受众的期待视野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切入点";受众空间的阻隔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独特条件.根治新闻小说化重在受众认清新闻真实性的本质,切断传播途径.这个分析是很有特色的,以前我们过多地把新闻造假归结到记者本人的个人职业道德素质和制度的缺陷而忽略了受众的态度对传播者的影响。毕竟传播是一个互动的模式,反馈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对我们营造更加规范的新闻传播秩序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所以理解新闻的概念也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

篇五: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新闻学概论框架

  新闻学概论:了解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的学科,它涉及到新闻的采集、编辑、传播和接受等方面。新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形成的。

  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新闻、新闻价值、新闻报道、新闻媒介等。新闻是指对社会事件、事实和观点的报道,它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等特点。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报道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它包括新闻的重要性、新闻的独家性、新闻的亲近性等。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进行采集、编辑和传播的过程。新闻媒介是指新闻传播的载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新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闻学的萌芽期,它始于古代,但是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开始形成。第二阶段是新闻学的初步发展期,它始于20世纪初,这个时期新闻学开始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第三阶段是新闻学的现代化发展期,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个时期新闻学开始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新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采访与编辑、新闻媒介与技术、新闻伦理与法律等。新闻传播理论是新闻学的核心内容,它研究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机制。新闻采访与编辑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环节,它研究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技巧和编辑方法。新闻媒介与技术

  是新闻传播的基础,它研究新闻媒介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新闻伦理与法律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它研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新闻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对于我们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新闻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本质和价值,提高我们的新闻素养和媒体素养。

篇六: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篇七: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新闻概论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新闻

  -----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②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2、信息

  -----①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②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③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学里的信息)

  3、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舆论

  -----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5、新闻自由

  -----指传播者有传播新闻信息的自由和接受者有接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即不受限制地接近新闻源(采访自由),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出版自由),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言论自由)。

  6、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了解权、知的权利,是指公民拥有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公开的渠道公平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权利。

  7、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

  8、新闻事业的指导性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具体表现:1、鼓舞;2、示范;3、论证;4、启发;5、解释;6、预测;7、警戒。

  9、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新闻业的群众性包括三层含义:1、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2、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台)、群众办报(台)。3、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10、党性原则

  -----①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②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③组织上,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一切决议,遵守党的纪律。

  11、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1、时新性2、重要性3、接近性、4、显著性5、趣味性

  12、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2、针对性;3、普遍性;4、典型性;5、时宜性。

  基本问题:

  1、新闻五要素及其作用:

  ①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

  ②作用: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

  2、信息的概念、特点

  1)概念:

  ①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②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③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学里的信息)

  2)特点:

  ①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②信息的一般特点:

  A)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

  B)扩展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C)组合性。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来。

  D)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也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E)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

  3、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的新要求

  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事后有总结反映报道"2)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

  3)加强新闻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4)加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全息"报道。

  4、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①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②具体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

  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

  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5、舆论的形成过程、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1)形成过程:

  ①问题提出②社会讨论③社会协调(意见整合)④公开表达

  2)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实例:我爸是李刚)①反映并代表舆论

  ②引发舆论

  ③引导舆论:

  A)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B)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

  6、为什么说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报纸的产生以及它的大量生产,正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而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根源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出现。

  A.伴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出现:

  1)社会的规模大大地扩大。

  2)社会的变化大大地加速。

  3)生产的分工大大地精细,从而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程度大大地加强。

  4)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封建阶级(包括各种教派)、工人呢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激化。

  B.必要性:

  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激增,需要信息的人数在激增。于是,社会需要分出一部分人专门收集、发布新闻,公开出售,以满足人们了解新闻的需求。

  C.可能性:

  1)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使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而报纸是城市化的产物。

  3)交通工具和道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5)资本的集中加速,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

  7、新闻传媒业发展的五条基本规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

  ③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④受众的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⑤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8、确立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给我国新闻媒介带来了何种变化

  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新变化:

  1)、新闻媒介形成积极竞争态势

  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3)、新闻媒介注重受众反馈

  4)、新闻媒介注重自身管理,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9、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1)基本性质: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又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2)特点:

  ①最高宗旨:在党的基本路线领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

  ②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

  ③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④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⑤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

  ⑥新闻媒体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10、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1)基本任务:以人为本,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指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具体:

  ①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

  ③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

  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⑤提供各方面有关的信息。

  ⑥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

  ⑦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

  11、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1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要义

  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④对事实的信念

  13、新闻失实的表现及原因

  1)表现:

  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2)原因:

  A.非故意性失实: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记者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

  B.故意性失实:

  ①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党风严重不正,个别领导人想利用新闻来自我吹嘘,骗取荣誉,或掩盖劣迹,欺上瞒下。

  ②记者、编辑队伍中的作风问题也是造成新闻失实的突出原因。

  ③面对日趋严重的作假,无论是党政主管部门还是新闻单位对此的处理轻描淡写,也助长了这股歪风。

  ④传媒业竞争逐年激烈。

  14、新闻选择的标准应用

  1)、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选择的事实要真实和新鲜。淘汰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共同兴趣指新闻要反映公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

  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新奇性④接近性

  ⑤趣味性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素质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

  3)、宣传价值: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素质内容包括:

  ①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②

  针对性③

  普遍性④

  典型性⑤

  时宜性

  4)、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不许公开传播。

  15、私营媒体、公营媒体的基本特点

  1)私营媒体:

  ①独立:经济政治上都是独立的。

  ②以营利为目的:广告收入是主要财源。

  ③把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作为媒体的生命线。

  ④市场竞争激烈,是节目既丰富多彩又有媚俗倾向。

  2)公营媒体:

  ①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②以视听费作为主要收入。

  ③公营台是半官方的④公营台把观众当做“公民”而非“消费者”。

  ⑤缺乏活力。

  16、中国新闻传媒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献身的精神。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4)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

  5)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6)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基本常识:

  1.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1)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2)内容:理论、历史、应用

  2.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3.

  新闻的分类

  ①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

  ②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③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④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4.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新闻、信号媒介、书信新闻、印刷媒介、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帖)

  5.

  世界上最早的日报、现代日报的始祖

  1)世界上最早的日报: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的《莱比锡新闻》

  2)现代日报的始祖:1702年,伦敦出版的《英国每日新闻》

  6.

  报纸的分类

  1)以办报方针分:㈠政治性报纸㈡商业性报纸㈢政治性的企业报

  2)以报纸内容分:中国: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西方:严肃的高级报纸、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3)以发行范围分:①世界性报纸②全国性报纸③地方性报纸

  4)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和周报

  7.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地位:是西方各国新闻体制的基石和主导性理论。

  8.

  知情权概念是由谁明确提出的:库柏(美联社)

  9.

  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四种途径:司法控制、行政控制、资本控制、媒体的自律

  10.

  新闻选择的四条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

  11.

  媒体的三种所有制和三种管理方式:

  私营---董事会领导制、国营---政府领导制、公营---社会化领导制

  12.

  媒体的三种运行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营媒介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模式

  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模式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化运作模式

  附录:

  题型

  1.

  填空题(教材为主)

  一空一分

  (10分)

  2.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

  9个名词

  20分

  要求正确、完备

  3.

  简答题(8分)

  A\B卷均三道题

  要求:要点(观点)、稍加解释

  4.

  论述题

  A一题(12分)B两题(24分)

  要求:观点;解释、理解;举例

  5.

  材料题A(34分)B(22分)

  一到三则材料

  要求:所应用的理论;结合材料,对应用的理论的因素进行分析

  常考范围: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价值、新闻选择、宣传价值

  郭秦版附录:

  1.

  新闻的起源以及新闻活动产生的原因:

  1)起源: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

  2)原因:

  ①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变动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②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

  新闻的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与事实的关系问题)。

  3.

  决定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关系新闻价值)

  ①事物变动的影响力。

  ②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

  ③事物变动的速度。

  ④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

  4.

  西方国家著名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

  5.

  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包括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传媒业的运作机制。

  6.

  报纸-------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的传播工具

  7.

  广播-------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传播工具。

  8.

  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的传播工具。

  9.

  中国新闻媒体:

  1)性质: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领域,又属于经济基础领域,是横跨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信息产业,但其根本属性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2)共性(功能):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3)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4)工作原则: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

  10.

  为什么说新闻媒体的产品具有商品性?(试结合新闻媒体的产生以及大众化报纸的产生和特点论述)

  11.

  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12.

  受众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13.

  核心受众

  ------新闻媒体设置的各类栏目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受众就是媒体和媒体特定栏目的核心受众。

  14.

  结合媒体的受众定位,分析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核心受众的确定主要要考虑的是以下四方面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地域是第一位的因素。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的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程度定位。

  15.

  社会责任论

  ------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16.

  客观主义理论

  ------指客观性原则,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

  指客观性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方法。

  17.

  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现象。

  18.

  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19.党性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20.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哪些?(两方面)

  (1)客观:业务标准(新闻价值)

  (2)主观:政策法规等

  (新闻定义、宣传价值、新闻法则)

  哪一个是首要标准,在新闻实践中有何意义?

  -----新闻选择的首要标准是新闻价值。定义: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1、时新性;2、重要性;3、接近性;4、显著性;5、趣味性。原因:新闻选择的两个主要标准中,实际操作时,首先使用的新闻价值标准,是衡量众多事实哪些是新闻,哪些不是新闻,哪些新闻价值大,值得报道,哪些新闻价值小,不值得报道。不是新闻或新闻价值小的在这一关就被淘汰了,而被选中的事实,首先必须是新闻,才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选择。

  20.新闻选择的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不同类型的报、台,由于各自的对象不同,发行地区不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在运用时千差万别。因此,新闻选择的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21.广州日报的导读与索引

  1)内容

  2)设立原因(从新闻与宣传两方面分析):1.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2.信息

  3.方便读者阅读

  3)版式(导读式、海报式、摘要式)

篇八: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名词解释新闻学

  新闻学——名词解释

  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

  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其本来面目。

  19、新闻实践——是以某种客观事实为新闻传播或接受对象的活动。

  20、新闻时新性——指新闻事实在被及时传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鲜特征。

  21、新闻时宜性——指新闻事实得以传播的最佳时间。即为了产生最好的效果,新闻传播主体根据受众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选定的宜于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时机。

  22、独家新闻——指那些新的、独自占有的,及时播发之后能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新闻。

  相对独家新闻——即时间差新闻,指抢先或者首次播发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绝对独家新闻(01考)——即非时间差新闻,指那些事实被掩盖着,不经记者发掘,很难公之于世的新闻。

  23、瞬态新闻——指于快速传播中产生的新闻,具有时宜性强,时效性突出的特点,其所蕴含的“报道时机”稍纵即逝。

  24、新闻自由(98、00考)——就是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自由,它包括采访、编辑、传送、评论和收受等方面的自由。

  25、新闻党性(98、07考)——是新闻传播者站在所属阶级或正当的立场上,去从事收集、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的新闻活动。

  26、新闻党性原则(03考)——是新闻传播者在从事一切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循的所属阶级或政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方面的原则。

  27、新闻道德(98、00)——是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也是新闻传播者的行为准则或规范。

  28、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对其自身所实行的道德约束。

  内心信念——是一种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自己行为的是非、美丑、善恶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新闻自律组织——是以新闻界权威人士为主体的新闻评议机构。

  社会公德——指人们在交往中应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它反映的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29、新闻行为——指新闻传播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时的所作所为。

  30、境遇道德论——又叫境遇决定行为论,指因特殊情况的需要或正当的理由,新闻传播者可以随时违反某种新闻道德准则。

  31、绝对主义道德论——新闻传播者不可稍加背离新闻道德的准则,即使特殊情况的需要、有正当理由也不能放松对新闻行为的道德约束。

  32、反强制主义道德论(01考)——否定一切新闻道德准则,认为新闻行为的发生时随机的、自由自在的、不可预料的。

  33、新闻舆论——是舆论主体借助于新闻传播媒介和方式对舆论对象所表缪那个的共同意见。

  34、舆论(04、06考)——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35、新闻宣传——通过报道和解释新闻事实向受众灌输某种观点,并劝导他们接受这种观点。

  36、连续报道——对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作多次有序的报道。

  37、深度报道(01、02考)——它是一种新闻样式(或新闻体裁),其基本特点是在全面报道某一新闻事实的同时,加进新闻背景,并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揭示其产生的原因或发展趋向。

  38、新闻信息——是通过新闻传播者所反映的变化着的新闻事实的特征或差异性。

  39、新闻可读性(98考)——是指新闻能够吸引读者去阅读或便于顺利阅读的那种特性。

  40、阻抗——是阻碍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接受主体在认识和理解新闻事实上取得一致性意见的干扰因素。

  客观性阻抗——指新闻载体成为阻碍新闻事实顺利传播的干扰因素,它与新闻的易受性相关。

  41、新闻趣味性——指新闻具有情趣和意味的那种特性。

  42、新闻价值(07考)——是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客观素质或属性的功能适合自身需要所作出的肯定性评价。(注: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不同,新闻的价值是指新闻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不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考虑的仅是新闻是否能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问题,并不考虑新闻的社会效果问题。把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是把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混为一谈。)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43、受众(05考)——在传播学上,它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它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44、受众期待——是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主观愿望。

  受众认知期待——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以认知形式反映自己的意识指向。

  受众情感期待——是手中在接受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以情感形式反映自己的意识指向。

  45、受众动机——是新闻受众之所以接受新闻事实的诱因,是新闻受众参与新闻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46、硬新闻——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其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并且报道应尽可能的准确,信息尽可能的量化。

  47、软新闻(05考)——指那些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48、受众定位(05考)——即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其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50、新闻选择——即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它是对事实的选择。

  51、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52、媒介生态环境——指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子系统也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即媒介生态环境。

  传播学——名词解释

  (一)重要概念

  1、传播(05考)——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架子花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3、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4、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是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5、传播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6、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7、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8、内省式思考——是一种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9、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岩原勉认为,“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0、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1、组织传播——是指围绕相应的组织目标,在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以达到组织关系协调的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组织外传播。

  12、大众传播(06考)——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其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3、信息环境——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4、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非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某某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5、传播制度——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16、大众传媒——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因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顾把它们成为大众传播者或大众传媒。

  17、受众(05考)——大众传播中的受众是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最直观的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

  18、传播效果——在传播学领域,传播效果具有双重含义:第一,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因其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第二,指传播活动

  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19、意见领袖(06考)——由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任务,他们作为媒介信息或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20、舆论(06考)——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21、把关人——也称守门人,由传播学先驱卢因最先提出此概念。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

  22、监督批评权——是受众享有的三大基本权利之一,具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受众有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二是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23、两级传播(06考)——是传播学先驱拉扎斯菲尔德在20世纪40年代进行的著名的伊里县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认为媒介信息不实直接到达受众的,二是通过舆论领袖的过滤和加工后到达与舆论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即形成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再到手中的传播过程。

  24、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合意义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揭示的是传播这一社会过程的一个基本概念。

  25、共通的意义空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意义的共同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者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26、热媒介(07考)——传递的信息比较明确,受者不需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

  27、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28、传播流——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过程。

  29、刻板成见(04考)——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物的价值评价或好恶感情。它可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对新事物的接受。

  (二)次重要概念

  1、社会信息——指的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它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通畅,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

  3、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间的的隔阂等。

  4、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5、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6、符号解读——即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与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7、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者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或交流的精神内容。

  8、象征行为——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者思想感情的行为。

  9、编码——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即大众传播中,其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10、解码——即把接收到的符号或者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11、象征符——是一种由其解释着产生的符号,作为与之同义的某个别的符号的替代品,它不仅从形式上讲是一种替代物,而且从内涵上讲由于具有“意义”而获得一种解释。

  12、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13、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14、自我表达——即传播者将自己的心情、意志、感情、意见、态度、考虑以及地位、身份等向他人加以表达的活动。

  15、群体——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16、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7、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它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

  18、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19、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20、群体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21、群体感染——指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22、信息环境——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最主要的营造着。

  23、“电视人”——由日本学者林雄二郎提出,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它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因收看的环境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幕的狭小空间中进行,使得他们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24、“容器人”——由日本学者野牡提出,指在大众传播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内心犹如“罐装”的容器,孤立、封闭。

  25、充欲主义——指电视唤起和引发了热门的欲望,刺激了人们对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

  26、国际传播——日本学者生田正辉将其定义为“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27、信息主权——指在现代社会,信息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国家对信息必然享有保护、管理和控制的权力。

  29、从众心理——指受众在传播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在认识、行为和观点等方面发生与群体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变化。

  30、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成员从群体活动中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

推荐访问: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新闻学 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