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7篇

时间:2023-07-26 08:00: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操作策略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和个人思考等途径,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为了保障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具体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基本方法

  教师在实施探究式学习前,应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方法进行课前讲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经验交换,使学生在使用方法上更加的熟悉。

  2.分组合作

  学生写作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内容和构思不够丰富和生动,的质量不够高。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合作,并充分地利用每一个人的优势,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合作。这种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写作方面的应用更为强烈。

  3.鼓励创新思维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究,从而发现更多的思考角度,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想象力。同时,创新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克服既定的思维模式,更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使学习达成更高的及格率。

  二、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保证课堂效果。

  1.启发引导

  启发引导是探究式学习中的核心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自主、主动地进行知识的研究和探究。在引导学生时,教师应该注意:首先要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鼓励他们进行主动参与和创新思考;最后要做好引导的总结,及时总结反思,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

  在探究式学习中,合作共享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组合合作,可以促进集体智慧的发挥,协同解决问题。同时,合作共享中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开发出更多的思考视角和方法。

  三、活动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下面以“写作探究”这一活动为例,探讨活动设计的方法。

  1.反转现象

  为了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创造性,可以反转现象,即在写作中抛出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和发现。比如让学生找出生动的地貌要素或者局部地形等等,让其学会称呼,了解这些名词可以通过把这些内容融入到写作中去。从而增加学生写作的融合性的。

  2.情景应用

  情景应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情景,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如通过模拟社交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会,发言,与人沟通,学会如何抒发自己看法等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3.文化体验

  通过对文化的体验和探究,可以让学生对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认真探究课文中的文化元素,让其了解其含义更深层次的意义。可以为学生编制文化体验课程,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深入地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评价方式

  推行探究式学习,不仅要着力实施教学过程,而且要细心研究评价策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1.作品评审

  在学生完成探究式学习任务后,可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作品评审,包括课题选题的合理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撰写的文献陈述、文笔的优美等等。通过评审,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短处,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2.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记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笔记,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看是否有独特的思辨,是否能够理性分析,是否认真负责等等。

  3.考试测试

  不管是探究式学习还是传统教学,最终的考试仍是评价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标准。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成果的收获和学习情况的有效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个恰如其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可以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多元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新颖的活动设计,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教育教学达到更高的水平。

篇二: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来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地发现语文教学中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以问题为导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在讲解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积极参与,发掘文章中的深层信息和内涵。

  二、以经验为基础

  小学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体验能力还不够充分,因此,可以在探究式学习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例如,在讲解课文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预测或推测,或让学生讲述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并与课文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三、以情境为依托

  小学生对于情境的理解和反应较为敏感,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先给学生构建一个富有感情色彩和情境感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来发掘古诗词中的深层含义。

  四、以任务为核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立一些任务和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任务和目标的设定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来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寻一篇与话题有关的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或者通过独立阅读与协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探究意识。

  五、以反思为结束

  在探究式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反思和总结来巩固和拓展学习成果。反思和总结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来进行选择。例如,可以让学生从过程、知识和心得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或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价值和成就感。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通过以上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三: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论小学语文阅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作者:卢奕婷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22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不仅是学生知识接受的过程,也是学生处理相关信息、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解读与传递,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思想熏陶、审美感受的双向互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策略地使用探究式学习,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理论综述

  “探究学习”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并倡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探究学习为各国教育界、理论界所重视。现阶段国内学界关于“探究学习”的概念还存在诸多分歧,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核心点:教师角色由主导变为引导或指导;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通过知识的获得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的过程是以科学的态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是一种开放式学习,不局限于学校、教师、教材,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学习能力。

  按照以上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第一,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合格的引导者和指导者;第二,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对阅读文本的解读去解决问题,甚至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第四,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要重视、尊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自我体验、感受;第五,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归纳和引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六,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直接间接经验,提高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作了初步的分析与总结。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起点,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重点

  1.善于营造探究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和谐又尊重个性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得到自由、自主、无拘无束地提问机会,这是探究性学习对于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让全班同学有序地对所讲内容进行自由提问,然后从众多问题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答。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其他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知识储备、思维水平,让以后的教学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有的放矢。

  2.善于创设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篇四: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双减”政策的推出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但是减轻负担并不等于教学质量会下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加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愉悦学习,提升效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针对政策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其中探究式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本文围绕“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展开论述,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

  前言: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语文教师将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或是社会中的教育引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理性分析相关语文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适当给予学生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去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启发。由此可见,教师所指的探究式教学是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能够自主提升学习效率,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联系生活实际”、“整合单元教学”、“加强团队互助”以及“重视课程评价”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在教学上给予各位小学语文教师一些灵感。

  一、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引领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自然离不开生活实际。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去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相关知识,在运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主思考上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联系实际生活。在这种问题引导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在思考维度上更加有层次,懂得由浅入深去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与生活联系的能力,所以常常感到知识和现实脱节。教师要有意识去引导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许多教学任务,其中包括:第一步学生需要自由读课文,将文中不认识和读错的字词标记出来,在读方面存在困难的句子反复训练;第二步学生需要默读课文,得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第三步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本上的学习提示,说说学习本课需要注重弄清哪些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整合单元教学,拓宽范围式教学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的思维不应该被教材编排局限,因此教师可以创新开发教材内容,以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展开教学,向学生展示不一样的学习角度。不仅如此,教师除了可以从单元来整合相关知识,还可以从不同的教材中去提取知识点,或是课内课外融合展开教学。总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去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引导学生自主去搜集相关知识,培养自己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教师在单元整合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要尽量让学生自主整理,教师仅仅起辅助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中学生会学习到《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些文章。教师将这些文章都归结为带有红色文化色彩的文章,学生能够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先辈们创国的不易,同时也能够激发内心对民族和国家的自豪感。由此教师让学生去自主搜集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在后期的学习中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让学生们对红色党史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三、加强团队互助,小组合作式教学

  小组合作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体现之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团队互助,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协作能力。并且,让学生在一个群体中学习,能够加强学生之间对于学习方面的探讨,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探究式教学可以带给学生的有效作用。教师可以针对

  各小组实行评分制度,让小组间形成竞争的关系,鼓励各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展示自我,为小组争取荣誉和分数,这能够间接培养学生的团队荣誉感。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会涉及到很多与动物相关的文章,但是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文章整合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动物展示会”。小组成员需要自主去搜集相关资料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从全方面去了解动画世界。

  四、重视课程评价,结课评价式教学

  评价是学生和教师对于一个课程的回顾。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在课程结束后不会有主动回顾的习惯,因此学生会在结课后感到迷茫。因此,为了能有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回顾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自我审视,教师可以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在评价表上设置一些评分细则,让学生针对自己每节课的状态进行打分。常言道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是互相支持和共同成长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让学生向教师提出一些建议。由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建议完善自己的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结束后针对学生和自身的情况制定了一张评价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表中的内容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中包括: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体现主体性和探究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互相帮助,达成一致?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有积极讨论,互相发表意见?学生在小组互动中是否有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是一味地妥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有广泛涉及,积极思考?学生认为结课评价是否合理,对自身是否起到了帮助?在教师评价中有以下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有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否让学?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一组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能够使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以探究式教学的形式展开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合单元内容,从多

  方面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然后,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在团队之间的互助协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升自我;最后,教师要重视课程结束后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教师也能够在评价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肖慧."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J].语文建设,2022(20):4.

  [2]杨丽萱."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J].传奇故

篇五: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界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充分展示和开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易于参与并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根底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之一。为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试图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规律。

  一、创设气氛,让学生乐于探究。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说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情境。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去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好奇、渴望的境界,在头脑中形成多种疑问,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讲授?两小儿辩日?时,可将“孔子和两小儿〞的挂图挂在黑板上,并就画面中涉及的人物加以引导,使学生对画面内容充分感知,并在此根底上明确教学、探究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四人小组,就画面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展开联想,大胆猜想,画面的非完整性、确定性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十分重要,因为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对书所反映的生活或现实生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现并确定具有探究价值的东西。当然,有些探究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来提出,但是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情境的导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二、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受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影响,学生对于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还有一定的迷惑,那么,教师应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1.从文章的课题处进行探究。文章的题目能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其进行探究,那就会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教学?生命·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能力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探究:生命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属于自己的生命呢?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对生命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对文章的学习也水到渠成。

  2.从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去进行探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段往往是“题眼〞,对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开启学生的智慧起着重要作用。如在?孔乙己?一文中,有一句“孔乙己大约确实是死了〞,这里,可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作者用了“大约〞,为什么又要用“确实〞,它们不是互相矛盾吗?这样的引导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对旧中国的社会,对旧社会的人情冷暖,对造成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的根源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文章的句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收获。

  3.从文章的空白点进行探究。课文的空白点往往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感情、内化情感的最好途径。如?鲁本的秘密?提到“还差最后的四个麻袋〞,但是,课文中并没有提到鲁本是如何凑到这四个麻袋的,那么,教师可抓住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鲁本是如何想方法凑到最后的四个麻袋的呢?你能否根据课文说说你的想法?这样,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学生对鲁本对妈妈的爱有了深刻的体验,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教育。

  4.从文章的标点符号处进行探究。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中“那‘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时,我提示学生:你发现这个句子跟别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后即提出了异议:这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我马上以疑点处为突破口展开教学,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然后贯穿全文去解疑。

  5.从文章的章法、句法上进行探究。语文学习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语言文字规律的认识,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对章法、写法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注重探究中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集体的智慧,在探索交流中到达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应该强调的是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但要注意在实际教学中,局部学生只会跟在别人思维后面走,没有独立见解,很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这现象就有待于教师及时地发现、引导和调节。另外,在一堂课中课小组合作的次数不应出现太多,时间太长,否那么,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小组合作要限时限地,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地乐于合作,才能收到成效。

  学语文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交流、学合作的过程。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经常训练,让学生学会“听〞、“讲〞——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要在肯定别人的根底上讲自己不同的想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起了什么作用?〞时进行小组讨论,先让每位成员发表见解,然后经过探讨,最后达成共识。如意见不统一时,各自说一说理由,由小组成员大家评判或各自保存意见,听听其他组同学和老师的见解。在这种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表达意见,而且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想法。

  四、体验探究趣味,获得成功的欢乐。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探究后,终于解决了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战的问题时,他们能从探究中体验到快乐,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强大的、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会产生推动不断探究的巨大力量。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因此,当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取得点点成绩时,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探究的甜头,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开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表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语文探究性学习,已经为语文教学翻开了一扇窗,它将给语文课改和语文学习带来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机,也给每个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新的考验和机遇。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家栋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篇六: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是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特点,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一、探究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1.提出问题

  在探究式学习中,要先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提问、解决问题。问题是引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重要手段,不同的问题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和解决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提出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2.设计任务

  在探究式学习中,设计任务是很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可以是单独完成的,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的设计应当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按照设计思路自主探究,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

  在探究式学习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扬自身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明确目标,积极探究,积极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4.多元表达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表达。多元表达可以体现出学生对于某一问题或主题的理解程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多元表达包括绘画、讲述、音乐、手工等多种表达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

  5.评价策略

  在探究式学习中,评价策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具有持续改进的意识。评价策略应当和任务紧密结合,根据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要给予学生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三、教学案例

  举一个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首先,教师以问题为切入点,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任务并让学生完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最后,学生进行多元表达,教师进行评价。

篇七: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发表时间:2021-01-05T11:34:01.803Z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6期

  作者:

  江夏娟[导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现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江夏娟

  荆州市公安县毛家港镇官沟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现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基于这一目标,探究式教学策略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将探究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式教学

  教学策略

  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陷入一种被动接受与机械训练的窘境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通常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标十分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弥补传统教学活动缺陷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探究式教学和语文课程之间的结合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具体的教学手段。这样一来,有利于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学过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逐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1.创新导入方法,激发探究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能使学生产生昂扬的情绪和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进行知识的传授,那么这些知识只会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与疲劳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学习活动中,良好的学习效果一定是建立在活跃的思维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创新导入方法,从而在课堂教学起始阶段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契机。

  以《白鹭》为例,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我引导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回忆。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杜甫的《绝句》这首诗吗?”然后,学生纷纷背诵起来。接着,我继续对学生说:“这首诗里有一句‘一行白鹭上青天’,那大家是否知道白鹭是什么呢?有怎样的特征呢?”由于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这种动物,所以无法进行准确的描述。于是,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在这段视频中,展示了这样一种景象:在傍晚时分,夕阳照耀着幽静的池塘。池塘边芦苇茂密,草色青青。突然,有一群白鹭腾空而起,有的凌空展翅,有的飞上了枝头,有的则快速掠过水面,叼起了一条鱼……通过这种生动的画面,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白鹭的,而且作者从多个方面对白鹭的美进行了描写,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篇课文来全面了解白鹭这种动物”。最终,通过这种方式,既使学生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又引导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注重问题引导,启发探究思路

  尽管探究式教学强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普遍尚未完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对学生放任自流。为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借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能够给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一定的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唯有如此,使学生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以《落花生》为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我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1)这篇课文围绕“花生”描写了哪几件事?哪件事是重点?(2)父亲在谈论花生的时候,为什么要提到石榴、桃子、苹果这几种水果?(3)父亲的话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对于父亲的话,“我”是否理解了?从哪儿可以看出来?(4)结合自己的想法,你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之所以设计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意图就是给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然后,学生依据这些问题展开了独立思考以及交流讨论。通过这一流程,不但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的不同观点与想法实现了融合与碰撞,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散。3.完善语文活动,巩固探究效果

  在新课标的内容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在教学中构建更加开放且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避免单一的书面问题探究活动,而是需要设计一些丰富多样的课堂语文活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构建更加开放和活跃的课堂环境氛围,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站在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将相和》为例,在这篇课文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为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以此来使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究。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自主划分表演小组,并在组内分配人物角色。之后,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设计表演中的剧本。经过充分的排练之后,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角色扮演。最终,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极为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并据此设计出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这样一来,有利于逐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1]吴紫薇,周春玲.小学语文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54-55,59.[2]范有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探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8):61-62.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 小学语文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