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种植最多的省6篇

时间:2023-08-01 09:5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中国水稻种植最多的省

  

  欧阳计创编2021..02.11中国水稻种植区划

  时间:2021.02.11创作:欧阳计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29962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6%,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0.7%。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七千年,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一、水稻的分区

  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10℃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

  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

  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

  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4%左右。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提倡稻草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

  Ⅰ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10℃积温5800-7000℃。

  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期:籼稻180天以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2400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

  Ⅰ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10℃积温8000-9300℃,水稻生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一年能种三季稻。生长季内日照1400-1800小时,降水800-16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253天以上,粳稻273天以上。

  台风影响最大,土地生产力较低。双季稻占稻田面积的68%,多为三熟制,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三化螟等。今后,要改善水肥条件,增加复种,扩大冬作、发挥增产潜力。

  Ⅱ.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Ⅱ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

  位于年≥5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年≥10℃积温4500-5500℃,大部分地区种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粳稻安全生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

  生长季降水700-1300毫米,日照1300-1500小时。春季低温多雨,早稻易烂秧死苗,但秋季温、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双季稻仍占2/5-2/3,长江以南部分平原高达80%以上。一般实行“早籼晚粳”复种。稻瘟病、稻蓟马等是主要病虫害。今后,要种好双季稻,扩大杂交稻,并对超高产品种下功夫,合理复种轮作,多途径培肥土壤。

  Ⅱ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

  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年≥10℃积温4500-6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6-198天,粳稻166-203天,生长季降水800-1600毫米,日照7000-1000小时。盆地春温回升早于东部两亚区,秋温下降快。春旱阻碍双季稻扩展,目前已下降到3%以下,是全国冬水田最多地区,占稻田的41%。以籼稻为主,少量粳稻分布在山区。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飞虱。今后,要创造条件扩种双季稻,丘陵地区增加蓄水能力,改造冬水田,扩种绿肥。

  Ⅱ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

  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年≥10℃积温5300-6500℃,籼稻安全生育期176-212天,粳稻206-220天。

  双季稻占稻田的66%。生长季降水900-1500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春夏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温暖有利于水稻生长,但“梅雨”后接伏旱,造成早稻高温逼熟,晚稻栽插困难。稻田主要在滨湖平原和丘陵谷地。平原多为冬作物--双季稻三熟,丘陵多为冬闲田--双季稻两熟,均以籼稻为主,扩种了双季杂交稻。稻瘟病、三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水稻单产比其它两亚区低15%。今后,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迟配迟”形式的双季稻,开发低丘红黄壤、改造中低产田。

  Ⅲ.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Ⅲ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年≥10℃积温3500-55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78天,粳稻178-184天。生长季日照800-1100小时,降水800-1400毫米。北部常有春旱接伏旱,影响插秧、抽穗、灌浆。大部分为一熟中稻或晚稻,多以油菜--稻两熟为主。水稻垂直分布,海拔高地种粳稻,海拔低地种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粮食自给率低,30-50%县缺粮靠外调。今后,仍需强调增产稻谷,它是脱贫的基础。低热川道谷地应积极发展双季稻。

  Ⅲ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

  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区内大小“坝子”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星罗棋布,垂直差异明显。年≥10℃积温3500-8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89天,粳稻178-187天;生长季日照1100-1500小时,降水530-1000毫米,冬春旱季长,限制了水稻复种。以蚕豆(小麦)--水稻两熟为主,冬水田占稻田1/3以上。稻田最高高度为海拔2710米,也是世界稻田最高限。多为抗寒的中粳或早中粳类型。稻瘟病、三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在海拔1500米以下河谷地带积极发展双季稻,在1200-2000米的谷地发展杂交稻为主的中籼稻并开发优质稻。

  Ⅲ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有水稻。由于生产条件差,水稻单产低而不稳,但有增产潜力。

  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

  Ⅳ.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本区有两个亚区:Ⅳ1.华北

  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Ⅳ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0℃积温3500-4500℃。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Ⅴ.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Ⅴ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Ⅴ2.

  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积温少于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毫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

  稻瘟病和稻潜叶蝇等危害较多。今后,要加快三江平原建设,继续扩大水田,完善寒地稻作新技术体系,推广节水种稻技术。

  Ⅵ.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Ⅵ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Ⅵ2.南疆盆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地中熟亚区;Ⅵ3.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400-1600小时,降水30-350毫米。

  种稻完全依靠灌溉。基本为一年一熟的早、中熟耐旱粳稻,产量较高。

  稻瘟病和水蝇蛆为害较重。旱、沙、碱是三大障碍。要推行节水种稻技术,增施农家肥料,改造中低产田。

  二、水稻生产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商基地的选建

  1.随着耕作制度的演变,水稻布局和结构的变化,大幅度地增加了

  夏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今后一段时期的调整建议:①从全局稳定双季稻面积,在局部地区进行适当调整。要稳步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生产;逐步创造条件扩大四川和西南河谷平原地带双季稻面积;②积极发展北方水稻旱种,重点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扩种旱稻。③建立集中稻区水稻--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合理结构。扩种豆类作物和利用绿肥作为饲草;积极发展玉米和豆类间作,发展饲料稻生产。

  2.有步骤地选建商品稻谷基地,是保证国家稳定地得到必要的商品

  大米的重大措施。基本要求是,能够不断地向省外调出必要的商品稻谷。一般说,要求商品基地人均占有稻谷能超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过500公斤,商品率在20%以上。为此建议:①重点建设中产稻区商品基地。主要是赣中丘陵、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②巩固提高高产稻区商品基地。主要是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太湖平原。③逐步改造低产的稻谷生产基地。主要是赣南、湘西南、桂东北、桂南。只要坚持多种途径治理,也可能逐步增加商品稻谷的调出。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10℃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4%左右.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质,高产品种;提倡稻草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Ⅰ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10℃积温5800-7000℃.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期:籼稻180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2400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Ⅰ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10℃积温8000-9300℃,水稻生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一年能种三季稻.生长季内日照1400-1800小时,降水800-16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253天以上,粳稻273天以上.台风影响最大,土地生产力较低.双季稻占稻田面积的68%,多为三熟制,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三化螟等.今后,要改善水肥条件,增加复种,扩大冬作,发挥增产潜力.Ⅱ.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Ⅱ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

  位于年≥5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年≥10℃积温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4500-5500℃,大部分地区种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粳稻安全生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生长季降水700-1300毫米,日照1300-1500小时.春季低温多雨,早稻易烂秧死苗,但秋季温,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双季稻仍占2/5-2/3,长江以南部分平原高达80%以上.一般实行"早籼晚粳"复种.稻瘟病,稻蓟马等是主要病虫害.今后,要种好双季稻,扩大杂交稻,并对超高产品种下功夫,合理复种轮作,多途径培肥土壤.

  Ⅱ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

  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年≥10℃积温4500-6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6-198天,粳稻166-203天,生长季降水800-1600毫米,日照7000-1000小时.盆地春温回升早于东部两亚区,秋温下降快.春旱阻碍双季稻扩展,目前已下降到3%以下,是全国冬水田最多地区,占稻田的41%.以籼稻为主,少量粳稻分布在山区.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飞虱.今后,要创造条件扩种双季稻,丘陵地区增加蓄水能力,改造冬水田,扩种绿肥.Ⅱ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

  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年≥10℃积温5300-6500℃,籼稻安全生育期176-212天,粳稻206-220天.双季稻占稻田的66%.生长季降水900-1500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春夏温暖有利于水稻生长,但"梅雨"后接伏旱,造成早稻高温逼熟,晚稻栽插困难.稻田主要在滨湖平原和丘陵谷地.平原多为冬作物--双季稻三熟,丘陵多为冬闲田--双季稻两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熟,均以籼稻为主,扩种了双季杂交稻.稻瘟病,三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水稻单产比其它两亚区低15%.今后,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迟配迟"形式的双季稻,开发低丘红黄壤,改造中低产田.

  Ⅲ.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Ⅲ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年≥10℃积温3500-55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78天,粳稻178-184天.生长季日照

  800-1100小时,降水800-1400毫米.北部常有春旱接伏旱,影响插秧,抽穗,灌浆.大部分为一熟中稻或晚稻,多以油菜--稻两熟为主.水稻垂直分布,海拔高地种粳稻,海拔低地种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粮食自给率低,30-50%县缺粮靠外调.今后,仍需强调增产稻谷,它是脱贫的基础.低热川道谷地应积极发展双季稻.

  Ⅲ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

  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区内大小"坝子"星罗棋布,垂直差异明显.年≥10℃积温3500-8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89天,粳稻

  178-187天;生长季日照1100-1500小时,降水530-1000毫米,冬春旱季长,限制了水稻复种.以蚕豆(小麦)--水稻两熟为主,冬水田占稻田1/3以上.稻田最高高度为海拔2710米,也是世界稻田最高限.多为抗寒的中粳或早中粳类型.稻瘟病,三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在海拔1500米以下河谷地带积极发展双季稻,在1200-2000米的谷地发展杂交稻为主的中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籼稻并开发优质稻.Ⅲ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有水稻.由于生产条件差,水稻单产低而不稳,但有增产潜力.

  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

  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Ⅳ.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本区有两个亚区:Ⅳ1.华北

  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Ⅳ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Ⅴ.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Ⅴ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Ⅴ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积温少于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毫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稻瘟病和稻潜叶蝇等危害较多.今后,要加快三江平原建设,继续扩大水田,完善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寒地稻作新技术体系,推广节水种稻技术.

  Ⅵ.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本区有三个亚区:Ⅵ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Ⅵ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Ⅵ3.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400-1600小时,降水30-350毫米.种稻完全依靠灌溉.基本为一年一熟的早,中熟耐旱粳稻,产量较高.稻瘟病和水蝇蛆为害较重.旱,沙,碱是三大障碍.要推行节水种稻技术,增施农家肥料,改造中低产田.

  我国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在北方,即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这里主要属于单季粳稻分散区。

  我国北方水稻分散产区的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具体地说,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

  1、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

  2、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欧阳计创编2021..02.11;

  欧阳计创编2021..02.11流

  两岸及低洼地区;

  3、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南方是我国的水稻集中产区,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东北为一年一季水稻播种时间约为每年的7,8月份东北的亚寒带气候是主要原因华北等地区一年两季南方部分地区一年三季东北水稻生长时间长,腐殖质土壤营养丰富,欧阳计创编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所以东北可产出优质大米,是我国稻米中质量最好的时间:2021.02.11欧阳计创编2021..02.11创作:欧阳计

篇二:中国水稻种植最多的省

  

  四川粮食主产区分布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一、玉米的分布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亿亩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万公顷,总产为44925.5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中国种植玉米18824万公顷,68190万吨,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种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

  32%,总产约2200万吨,占全国34%左右。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在过去五年,我国有两年进口玉米,有三年出口玉米。尽管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到一千余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第二的位臵(头号出口国是

  1美国,头号进口国是日本),但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在5%一10%。

  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传统的玉米进口来源国是美国、阿根廷等。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

  1996年吉林省产玉米17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产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450万吨。河北、河南两省也有千万吨的年产量。

  国际上,美国既是我国玉米出口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我

  国玉米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国。美国玉米年产量大致在2.4亿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当我国的玉米供不应求时,我们进口美国玉米。例如,1995年我国进口美国玉米500万吨;当我国玉米供过于求时,我国玉米与美国争夺亚太市场.

  二、小麦的分布

  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和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

  22.北部春麦区

  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

  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公斤左右,而河北张家口及陕西榆林地区则不到50公斤。

  3.西北春麦区

  全区以甘肃及宁夏为主。并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东部。小麦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1%和4.4%,单产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冬麦区,而居春麦区之首。一般亩产100公斤左右,甘肃河西走廊灌区和宁夏、银川及中宁灌区,平均亩产可达250-300公斤左右。

  4.新疆冬春麦区

  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分别为全国的4.5%和3.8%左右。北疆以春麦为主,南疆以冬麦为主,麦田面积北疆为大。

  5.青藏春麦冬麦区

  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均占全国的0.5%,其中以春麦为主。70年代中期起,藏南开始发展冬麦。藏南河谷地带及昌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全区小麦主产区。

  6.北部冬麦区

  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

  北部,辽宁及宁夏南部,甘肃陇东和京、津两市。麦田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以上及

  5.7%。小麦占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左右。

  7.黄淮冬麦区

  包括山东全省,河南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肃天水地区。小麦

  3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5%及51以上,为我国最主要麦区。通常麦田面积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5%以上。

  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山地区,东至海滨,南至南岭,包括上海、浙江、江西3省全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4省的部分,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12%及14%以上,亩产在全国最高,江苏中部亩产达250余公斤。但亩产极不平衡,江西以及湖南南部亩产仅50余公斤,为我国小麦最不适宜种植区。

  9.西南冬麦区

  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麦田面积和总产均为全国的12%左右,其中以四川盆地面积最大,亩产和总产最高。

  10.华南冬麦区

  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5省(区)及云南南

  部。麦田面积和总产只及全国的1.6%和0.8%(不包括台湾省),小麦不是本区主要作物,历年面积极不稳定,且近年锐减。

  三、水稻的分布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29962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0%。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七千年,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一、水稻的分区

  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

  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4-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8%。

  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

  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

  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

  (二)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8%。

  1.

  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

  位于年≥5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

  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

  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

  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

  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1.

  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

  2.

  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

  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

  3.

  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

  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

  (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本区有两个亚区:

  1.

  华北

  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

  2.

  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

  年≥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6实行综合治理。

  (五)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

  1、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

  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

  (六)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

  1.

  北疆盆地早熟亚区;

  2.

  南疆盆地中熟亚区;

  3.

  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

  四、大豆的分布

  目前世界上种植大豆已遍及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作为主产国主要有中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大豆的生产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我国的大豆区划非常重要。按照大豆生产的气候自然条件、耕作栽培制度、品种生态类型、发展的历史、分布和范围的异同,对我国大豆区域采取了两级制划分:第一级以主要作物的熟制,将全国划分为5个大区;第二级为大区内地域上较大的自然条件差别划分为7个亚区,依此看出大豆在全国生产上的概貌。

  (一)北方春大豆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河北、7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北部,该区分三个亚区,其中东北春大豆亚区为重要内、外销生产基地。

  1、东北春大豆亚区(I1)

  包括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四盟。

  2、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I2)

  包括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高原一部、河套灌区及宁夏。

  3、西北春大豆亚区(I3)

  包括地区:基本为新疆农区。

  (二)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

  华北大豆生产区域,该区分两个亚区。

  1、冀晋中部春夏大豆亚区(II4)

  包括地区:河北长城以南,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北,陕西省中部和东南部。

  2、黄淮海流域夏大豆亚区(II5)

  包括地区: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南,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洪泽湖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天水地区。

  (三)

  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

  包括黄淮海夏大豆区的南沿长江各省份及西南云贵高原,该区分两个亚区。

  1、长江流域春夏大豆亚区(III6)

  包括地区:江苏、安徽两省长江沿岸部分,湖北全省,河南、陕西南部,浙江、江苏、湖南的北部,四川盆地及东部丘陵。

  2、云贵高原春夏大豆亚区(III7)

  包括地区:云南、贵州两省绝大部分,湖南和广西的西部,四川西南8部

  (四)东南春夏秋大豆区

  包括地区:浙江省南部,福建和江西两省,台湾省,湖南、广东、广西的大部。

  11(五)华南四季大豆区

  包括地区: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边缘和福建的南端。

  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内,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以与外国大豆进行竞争。

  农业部在其公布的未来5年农业规划中指出,到2007年,东北地区高油大豆总产量要明显提高,含油率提高两个百分点。目前中国高油大豆含油率一般约为17—18%。

  规划显示,中国东北地区的高油大豆生产区将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四个省区的127个县市。

  此外,规划还指出,到2007年东北地区高油大豆平均亩产要达到150公斤以上,将中国的高油大豆年进口量控制在合理水平。预计到2007年全国大豆消费量将达到3300万吨,其中高油大豆2500万吨,比2001年增加700万吨。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2

篇三:中国水稻种植最多的省

  

  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

  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五常从1835年开始种植水稻,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黑龙稻场稻花香米产自张广才岭脚下的水稻王国、有着中国优质大米之乡之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市。五常全市绿色植被和水面覆盖率高达70%以上,大气环境优良,国际气象组织联合国大气本底监测站就设在五常市境内,它提供的数据表明,五常的大气环境完全符合国家A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五常大米成饭食味,清淡略甜,棉软略粘,芳香爽口,饭粒表面油光艳丽,剩饭不回生,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选。

  黑龙稻场稻花香米产自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市(北纬45°)咸丰年间以来皇室贡米指定传统产区,也是世界仅存三大黑土带之一的黄金产稻区。五常从1835年开始种植水稻,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黑龙稻场稻花香米产自张广才岭脚下的水稻王国、有着中国优质大米之乡之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市。五常全市绿色植被和水面覆盖率高达70%以上,大气环境优良,国际气象组织联合国大气本底监测站就设在五常市境内,它提供的数据表明,五常的大气环境完全符合国家A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五常大米成饭食味,清淡略甜,棉软略粘,芳香爽口,饭粒表面油光艳丽,剩饭不回生,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选。

  黑龙稻场稻花香米产自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市(北纬45°)咸丰年间以来皇室贡米指定传统产区,也是世界仅存三大黑土带之一的黄金产稻区。

  黑龙稻场稻花香米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普通的稻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

  五常稻花香大米是黑龙江五常市种植的一种稻花香水稻生产的大米。

  五常大米生长在五常市面向西南的一个C型盆地的一个地貌,黑龙江属于季风气候,当暖流流过时一定是从西南飘过来,这样暖流会形成一个漩涡形成一个回流,所以五常的活动积温要比其他的地方高2~3℃,这样就有利于水稻在4~9月份达到优质水稻所需要的的活动积温,米的品质不只是因为活动积温的高五常稻花香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五常稻花香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宜。其品质可谓上乘,米粒均匀,色泽光亮,醇厚绵长,芳香四溢。五常稻花香大米成饭食味

  清淡略甜,棉软略粘,芳香爽口,饭粒表面油光艳丽,剩饭不回生,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选,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五常稻花香大米是黑龙江粳稻的一种,属于长粒,香米,水稻秧苗散发一种香气,大米也非常香,做饭时会散发特殊的清香,所以该种大米享誉全国,是目前最高档的大米之一。

  稻花香米优缺点分析:

  1、香!在稻田中就能味道香味,收获的水稻放在粮库里,整个仓库都有稻花香的气味,加工出的大米更是香,做饭时整个房间都有香味。整个是稻花香的最大的特点。为什么很多人在其他的大米中添加稻花香大米(或者在加工前,将水稻混合,然后一起进入加工生产线),就是因为他的香味很诱人。

  2、甜!稻花香大米咀嚼起来,有一种微微甜的感觉,很好吃。

  3、吃起来,不咂,口感好!

  4、由于该种水稻的支链淀粉含量多等原因,不回生!可以用于做寿司米。

  稻花香米的缺点:

  5、出米率低:普通大米的出米率可以高达70%,甚至更多。稻花香米的出米率只有50-60%。

  6、产量低:普通大米的产量高达每亩1300-1400斤。稻花香米好年头的产量只有亩产900-1100斤。

  7、稻花香米的成本比普通大米高50%,所以在销售上必须采取不同于一半大米的销售方法。稻花香大米适合,高档人群,送礼的好产品。

  历史来源

  说五常道五常,现在五常最著名的当属“五常稻花香大米”。对于黑龙江五常大米,人们都知道它非常好吃,并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据史记载,五常这个地域种植大米大约已有近200来年的历史。就其独特的地理、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质,应该说五常是全国最适合粳稻种植的最主要地域,也是我国粳米最大产出县。早在清廷就盛传着慈禧“非黑龙江五常大米不吃”的说法。所以一直以来黑龙江五常大米都是朝廷的“贡米”。建国以后,黑龙江五常大米也一直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专供米。但提起“五常稻花香大米”,可能就不是人人都有所了解了。“五常稻花香大米”水稻应该说是近年来五常水稻王国里诸多优质稻中的最为特殊的一种特产高端稻。它是一位号称“东北袁隆平”的农民水稻专家田永泰,于近几年才在五常培育出的一种当地最为适合种植的特有专属水稻品种-长粒、香型粳米稻谷(目前被俗称为“粳米之王-稻花香”)。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早已出名的五常水稻摆脱传统稻谷繁育种植生产经营,争名创优真正走向高端的历史转折点。也可以说,在目前我国稻谷种植某些区域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情况下,人们能够吃到五常市所产的,最为纯正的原生态纯绿色国产高端稻花香大米,也算是一种福气。

  五常稻花香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

  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五常稻花香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宜。

  其品质可谓上乘,米粒均匀,色泽光亮,醇厚绵长,芳香四溢。

  五常稻花香大米成饭食味

  清淡略甜,棉软略粘,芳香爽口,饭粒表面油光艳丽,剩饭不回生,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选,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

  真正细心品味过正宗五常稻花香大米的人,无不为那唇齿留芳、经年不忘的饭香所陶醉,正所谓“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

  稻花香有机大米是产自于黑龙江五常采用有机生产方式种植,以“稻花香”

  稻花香有机大米礼盒稻种种植的大米。是黑龙江粳稻的一种,属于长粒,香米,水稻秧苗散发一种香气,大米也非常香,做饭时会散发特殊的清香,所以该种大米享誉全国,是目前最高档的大米之一。

  稻花香有机大米,米如其名,香味是其最大特点,米型苗条纤长,入口劲道有嚼头。即使是剩饭,第二天吃没有回生味道,依然唇齿留香。她的香味让人难忘,双手捧起生米就会有很浓的特有大米醇香,放下米留在手上的米香依然绵长稻生于水,水铸就了米的品格。岩溪流水、草甸土、明媚的阳光,赋予了稻花香有机大米非凡的灵性和米香。农民说:同样的品种,拿到别的地方,种出的米就没有五常米好吃。

  五常大米,是中华五千年米文化的一朵奇葩,是造化神功水土精华的一个奇迹!论历史,她远不及绵延五千年的江浙米悠久;论产量,她更不及亩产以吨计的杂交稻显赫;但自五常于清乾隆年间开始有栽培水稻的历史记载以来,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五常大米名声鹊起,誉满天下,一直是皇室独享的御贡米。近年来更是屡获殊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名牌”、“美国食品营养协会认证产品”、“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等桂冠独享华夏。“五常米,帝王粮”的民谚在白山黑水间广为传唱。对饮食挑剔到极致的慈禧太后更是多次提起“非此米不能尽食”。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消费者在购买大米时应如何挑选?

  答:消费者在购买大米时,不要只图价格便宜,还要注意大米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挑选。

  一看:看大米的色泽和外观。正常大米大小均匀、丰满光滑,有光泽,色泽正常,少有碎米和黄粒米。

  二抓:抓一把大米,放开后,观察手中粘有糠粉情况,合格大米糠粉很少。

  三闻:闻大米的气味。手中取少量大米,向大米哈一口热气,或用手摩擦发热,然后立即嗅其气味。正常大米具有清香味,无异味。如果大米中农药含量高,也可通过闻或用容器放入少量的大米,再加入一定量的开水,盖上容器盖,等3-5分钟,打开容器盖,闻其气味,来判别。

  四尝:尝大米的味道。取几粒大米放入口中细嚼,正常大米微甜,无异味。

  有机稻花香大米

  有机大米指的是栽种稻米的过程中,使用天然有机的栽种方式,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种出来的大米。有机大米必须是种植改良场推荐的良质米品种,而且在栽培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有机大米使用的肥料一定要是有机肥,土地也得严格要求,才可以达到完全没有污染的效果。再加上完全专用的优良碾米机械设备,就可以达到完全香、Q、黏和无怪味的高品质效果。

  长相上,普通大米和稻花香上是有区别的,而稻花香和有机稻花香大米是区别在口感味道上的。

  日前,从北京传来喜讯,五常大米在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三项桂冠后,今年产地证明商标又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我省第一个用产地证明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的市县。今年,五常水稻面积在原有189万亩的基础上,又扩种11万亩,总数达到200万亩,为全国单季水稻种植面积之最。增11万亩水稻,按平均亩产1200斤、每斤2元钱计算,去掉成本,仅此一项农民可增加纯收入超过亿元。

  “建设大基地,组建大集团,打造大品牌,培育大产业”,五常稻米产业重装上阵,担起全省绿色水稻生产示范和富裕现代化大农业的“领头羊”。

  打绿色牌走有机路

  五常以大米品牌闯天下,在全国屈指可数。三块“金字招牌”和驰名商标加身,全国仅此一家。这些都缘于不可“复制”的产品特征。

  稻生于水,水铸就了米的品格。岩溪流水、草甸土、明媚的阳光,赋予了五常大米非凡的灵性和米香。农民说:同样的品种,拿到别的地方,种出的米就没有五常米好吃。

  五常现有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60万亩。主要集中在以龙凤山乡、志广乡、卫国乡为代表的牤牛河水系和以安家镇、民乐乡为代表的拉林河水系。

  五常农民告诉我们,按照每斤2元左右的收购成本,加上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城里店铺、人员等层层流通环节成本,绿色“稻花香”每斤至少在6元以上。如果市场上3元左右一斤的大米,说是五常绿色“稻花香”,根本不可能有那个价。

  农民还说,至于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价格会更高,正常水稻平均亩产1200斤以上,有机水稻平均亩产只有400斤,远远低于正常水稻产量,所以价格也要高上3倍以上。加上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只用有机肥,水稻种植成本高,价格自然会更高。

  有行业专家说,五常大米不以量取胜,以质取胜,打绿色牌走有机路,保持五常大米独有的不可复制的特性,是五常大米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大米上“户口”

  五常稻田是农民的“宝贝疙瘩”,稻田一直是紧俏的抢手货,今年一亩水田转包价已经达到800元,“今年的水稻长势特别好,苗出的齐,长的壮。”五常市卫国乡邢家村于海龙家两垧稻田里水稻已经长到半尺高,稻田伺候得井井有条,每块地里只有五六株秧苗需要补栽。

  “水稻卖上大米价”,他去年种了两垧地,打的水稻每斤卖1.90元,一亩地打1400多斤。于海龙的脸上,洋溢着骄傲,五常农民卖的稻谷,是其它地方农民卖加工后的大米价。

  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水稻不愁卖,农民都不用保护价收购,不用走远,村附近米厂就全包了。富不富,看房屋,不远处村落里一幢幢漂亮的砖瓦房簇新鲜亮,于海龙说家里“一般”,可说起孩子在县里私立学校上学,光学费每年就2万元,还是让我们领略了这里的农民“不一般”。

  今年以来,五常市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为五常大米“上户口”。五常市稻米产业服务中心对全市稻米产业全部实行“水稻原料身份证”制度,“身份证”记录农民水稻种植“面积、地块方位、水稻品种、施肥及产销量”等详细生产信息,从源头上把握五常水稻销售去向及大米加工企业原料收购来源等信息,为建立质量追溯及查询制度提供依据。一枚小小的防伪标识终止了五常大米被假冒的乱象。凡是经过认定的五常大米生产加工企业,都在包装上贴上(或缝上)了“不干胶”——数码信息防伪标识。将防伪标识涂层刮开,就可以看到18位数字的防伪编码。拨打查询电话,输入编码,就可以认证大米的真伪。每一件产品或包装仅有一个编码,不能重复使用。

  大米身份证可查询,构建了与消费者联系的平台,使假冒五常大米无法再招摇过市。

  品牌整合“小家”出局

  常年派驻在五常,负责与当地稻农签订订单、生产加工和销售,对五常大米十分熟悉的省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副总经理华裕剑告诉我们,今年寒地黑土集团签订的订单“很大”,签订的绿色水稻总面积有5万亩,在民乐乡有机水稻核心区建立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有5000亩,总数比去年增多了不少。

  他说,现在在五常,一些年开工不足一个月的“小家”被淘汰了,“大家”越来越大起来,“大家”也多起来。现在“大家”有十家,他所在的企业也是这十大家之一。

  据了解,五常大米加工企业已从最多时的400多家加工企业,减少到现在200家。

  假五常大米的曝光,也成为加快五常大米品牌整合的契机,这个市从管理层面加强了对稻米产业发展的统一指导和有效管理,成立了五常市稻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大米监测中心、稻米产业管理服务中心、稻米安全监管中心、水稻疫病检测中心。

  消费者不难发现,在农贸市场上,叫卖五常大米的小商小贩越来越少,而礼品米越来越多,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大品牌信誉度高的大米。消费者的选择也使信誉、知名度差的小企业无奈出局。

  尽管如此,200家加工企业和众多的品牌,也在博弈,有专家说,五常大米的品牌统一化是必然趋势,可以借鉴阳澄湖大闸蟹的做法。有的大企业跃跃欲试,然而,还是望而却步。

  力保稻花香不“断种”

  “稻花香”这个我省农民自己选育,凝结辛劳和智慧的“王牌”品种,“香”了百姓的餐桌,“鼓”起了五常农民的钱袋。10年来,为当地农民增加几十亿的收入。

  然而,再好的品种都有由盛转衰的过程,随着自然变异,“稻花香”的香味随着岁月流逝逐年减淡。

  千万别让这个“种”断了。如何让“稻花香”香味持久?在五常,有8个科研所在搞水稻种子选育,其中有农科院设立的,有中粮集团、东方集团等大公司、大企业设立的,还有一些是农民自发成立的。

  “南有袁隆平,北有田永太”,在农民育种专家田永太身上,寄托的希望更大一些,他是“稻花香”的发现和培育者,袁隆平的研究以产量取胜,而他是以质量为重。去年,县里为他搞“稻花香2号”提纯复种特批30万元资金。老人今年74岁,大家都尊称他田老师。1999年的一天,他走到一片稻田里,闻到一阵异香,停下查看这株奇异的水稻,鼻子一闻,不但稻粒香,稻杆也香,连叶片也散发着香气,他把这穴稻打出的1000粒稻,拿出500粒到海南速繁,留下500粒在家繁育,海南繁育500粒花了5万多元。2000年开始,稻花香开始试种并迅速推广,抗倒伏、少虫害、不得稻瘟病、产量高、米质好、味道香,成了“宝贝”。

  现在,老人正在琢磨如何让“稻花香”香味永久延续,稻花香2号已经连续种了11年了,他准备建一个地下恒温冷藏库,国外可以把大量的种子保持几十年上百年,现在用自家的冷藏柜不仅储存量小,只能存几十斤种子,而且最多才能存10年。

  采访归来,五常青山秀水和绵软的米香萦绕在心里。祈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的推进不要污染到那里的空气、水、土壤,让五常大米永葆绿色有机品质。

篇四:中国水稻种植最多的省

  

  我国水稻种植地域分布特点

  我国的水稻品种非常复杂;在不同的地区有着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分布..

  水稻品种的变化和年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在计算水稻的种植面积和进行估产时必须把品种因素考虑在内..在我国;水稻的品种随着地理位置、生长季节反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水稻的品种多种多样;其中主要以釉稻和粳稻为主..

  根据生长季节和生长周期来分;水稻也可以分为早稻春季稻、中稻一年一次、晚稻秋季稻、两季稻春季和秋季、三季稻一年三次..每种类型的水稻其生长季节和物候特性各不相同..在广东肇庆试验区;据当地农科站资料;仅按水稻的生长周期来分;可以分为早熟稻、中熟稻、中—晚熟稻和晚熟稻四

  种..一般来说;早稻的生长期是80一100天;产量为600一700斤“;中熟稻的生长期为110—l15天;产量800一900斤;个晚熟稻的生长期为l15—120大;产量9Do一1000斤i晚熟稻生长期约在120天以Ll产量looo斤以上..一般而言;水稻的生长周期越长;水稻的产量越高;质量也越好..收集与水稻品种、生长周期和生长季节相一致的水稻产量和种植面积的统计数据对农作物估产很重要..

  此外;地理位置、供水量、温度、肥料、耕作情况也将影响作物的产量..尽管水稻估产能给出大概产量值;确切的产量数据通常随田地不向而不同..因此;冉必要指出;水稻估产模型一般只能适用于某些特定地区;应用区域不同;模型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我国的水稻种植几乎遍及全国;分布很广;但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的特点..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tb全国的65.7%;北方稻面积约占全国的6%..以2005年为例;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打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等12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分品种来看;P—稻生产共有13个省份;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中稻及一季稻生产分布在除广东、海南和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地;其中四川、江苏、黑龙江、安徽、湖北、云南、湖南、重庆8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晚稻生产分布在南方15个省区、市;与早稻分布相近..

  我国的稻谷在生产上大体可划分为南北两大稻区:按秦岭一淮河一线分界;长江流域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及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市;以及陕西和河南南部为中国南方稻区;以种植釉稻为主;釉粳并存;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中部和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中部和北部、宁夏、扩肃、新疆等省区、市为中国北方稻区;基本上种植粳稻..南方稻K是小国水稻的主要生产地区;2000一2005年播种面积在全国前8位的湖南、江西、广西、/..东、四川、安微、江苏、湖北均为南方稻区;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7.92%;产量占全国的68.02%..

篇五:中国水稻种植最多的省

  

  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我国是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第二大国家,那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有多大?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的第四期亩产1026.70公斤,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目前,袁隆平及其团队正在开展第五期超级稻研究,“我们将向每公顷16吨攻关,一直攻关到20吨”。

  中国水稻种植分布情况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北方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的6%。以2005年为例,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等12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分品种来看,早稻生产共有13个省,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中稻及一季稻生产分布在除广东、海南和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地,其中四川、江苏、黑龙江、安徽、湖北、云南、湖南、重庆等8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晚稻生产分布在南方15个省,与早稻分布相近。

  我国的稻谷在生产上大体土可划分为南北两大稻区:按秦岭一淮河一线分界,长江流域的主要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及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陕西和河南南部为中国南方稻区,以种植籼稻为主,籼粳并存;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中部和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中部和北部、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为中国北方稻区,基本上种植粳稻。南方稻区是中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生产地区,2000-

  2005年,播种面积在全国前8位的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均为南方稻区,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7.92%.其产量占全国的68.02%。

  (1)籼稻的种植分布

  目前籼稻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16个省(市、区),即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和河南。其中四川、重庆、江西、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水稻种植基本上全部是籼稻,按面积计,湖北水稻87%以上、安徽70%以上、贵州92%以上、河南75%以上均为籼稻,浙江约65%、云南32%、江苏17%的水稻为籼稻。按照2000-2005年各省区籼米产量进行统计,湖南、四川、江西和湖北四个省份生产出全国50%以上的籼米。

  (2)粳稻的种植分布

  粳稻主要分布于东北粳稻生产区、华北粳稻生产区、西北粳稻生产区、长江中下游粳稻生产区和西南云贵高纬度粳稻生产区。包含东北三省、内蒙、华北、西北(除青海外)及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云南等省市。按照2000-2005年各省区籼米产量进行统计,江苏和黑龙江两个省份生产出全国48.8%的粳米。

  中国水稻种植的产量情况

  我国常年稻谷种植面积为2680-3000万hm2。稻谷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作物首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稻总产占粮食总产比例呈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43.05%下降到2005年的37.31%。

  1980年后,中国水稻总产呈现阶段性的变化特征。1980-1984年为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水稻产量由1980年的年均增长达到959万吨;1985-1994年为缓慢发展阶段,年均增长只有82万吨;

篇六:中国水稻种植最多的省

  

  中国?稻种植区划?稻属喜温好湿的短?照作物,影响?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态因?:①热量资源?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适于种?季稻,4500-7000℃的地?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可以种三季稻;②?分影响?稻布局,体现在"以?定稻"的原则;③?照时数影响?稻品种分布和?产能?;④海拔?度的变化,通过?温变化影响?稻的分布;⑤良好的?稻?壤应具有较?的保?,保肥能?,?应具有?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稻?积占全国的17。6%。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南县,南??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10℃积温6500-8000℃,?部分地??明显的冬季特征。?稻?长期?照时数1200-1500?时,降?量1000-2000毫?。籼稻安全?育期(?平均?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粳稻(?平均?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稻?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地,适合双季稻?长。常年双季稻占?稻?积的94%左右。稻?实?以双季稻为主的?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危害;选?抗逆,优质,?产品种;提倡稻草过腹还?,增施钾肥;发展冬季?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2、滇南河?盆地单季稻亚区北界东起?栗坡县,经马关,开远?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接近热带?候特征。年≥10℃积温5800-7000℃。?长季?照时数1000-1300?时,降?量700-1600毫?。安全?育期:籼稻180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主要分布在河?地带,种植?度上限为海拔1800-2400?。多数地??年只种?季稻。?叶枯病,?化螟等为主要病?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10℃积温8000-9300℃,?稻?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年能种三季稻。?长季内?照1400-1800?时,降?800-1600毫?。籼稻安全?育期253天以上,粳稻273天以上。台风影响最?,?地?产?较低。双季稻占稻??积的68%,多为三熟制,以籼稻为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三化螟等。今后,要改善?肥条件,增加复种,扩?冬作,发挥增产潜?。

  ?、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的稻作区,占全国?稻?积的67%。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位于年≥5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地以东?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年≥10℃积温4500-5500℃,?部分地区种稻?季有余,两季不?。粳稻安全?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长季降?700-1300毫?,?照1300-1500?时。春季低温多?,早稻易烂秧死苗,但秋季温,光条件好,?产?平?。双季稻仍占2/5-2/3,长江以南部分平原?达80%以上。?般实?"早籼晚粳"复种。稻瘟病,稻蓟马等是主要病?害。今后,要种好双季稻,扩?杂交稻,并对超?产品种下功夫,合理复种轮作,多途径培肥?壤。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5省的194个县(市)。年≥10℃积温4500-6000℃,籼稻安全?育期156-198天,粳稻166-203天,?长季降?800-1600毫?,?照7000-1000?时。盆地春温回升早于东部两亚区,秋温下降快。春旱阻碍双季稻扩展,?前已下降到3%以下,是全国冬??最多地区,占稻?的41%。以籼稻为主,少量粳稻分布在?区。病?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飞虱。今后,要创造条件扩种双季稻,丘陵地区增加蓄?能?,改造冬??,扩种绿肥。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地东坡?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年≥10℃积温5300-6500℃,籼稻安全?育期176-212天,粳稻206-220天。双季稻占稻?的66%。?长季降?900-1500毫?,?照1200-1400?时,春夏温暖有利于?稻?长,但"梅?"后接伏旱,造成早稻?温逼熟,晚稻栽插困难。稻?主要在滨湖平原和丘陵?地。平原多为冬作物--双季稻三熟,丘陵多为冬闲?--双季稻两熟,均以籼稻为主,扩种了双季杂交稻。稻瘟病,三化螟等为主要病?害。?稻单产?其它两亚区低15%。今后,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迟配迟"形式的双季稻,开发低丘红黄壤,改造中低产?。三、西南?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地处云贵和青藏?原,共391个县(市)。?稻?积占全国的8%。 1、黔东湘西?原?地单双季稻亚区

  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候四季不甚分明。年≥10℃积温3500-5500℃。籼稻安全?育期158-178天,粳稻178-184天。?长季?照800-1100?时,降?800-1400毫?。北部常有春旱接伏旱,影响插秧,抽穗,灌浆。?部分为?熟中稻或晚稻,多以油菜--稻两熟为主。?稻垂直分布,海拔?地种粳稻,海拔低地种籼稻。稻瘟病,?化螟等为主要病?害。粮??给率低,30-50%县缺粮靠外调。今后,仍需强调增产稻?,它是脱贫的基础。低热川道?地应积极发展双季稻。2、滇川?原岭?单季稻两熟亚区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区内??"坝?"星罗棋布,垂直差异明显。年≥10℃积温3500-8000℃,籼稻安全?育期158-189天,粳稻178-187天;?长季?照1100-1500?时,降?530-1000毫?,冬春旱季长,限制了?稻复种。以蚕?(?麦)--?稻两熟为主,冬??占稻?1/3以上。稻?最??度为海拔2710?,也是世界稻?最?限。多为抗寒的中粳或早中粳类型。稻瘟病,三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在海拔1500?以下河?地带积极发展双季稻,在1200-2000?的?地发展杂交稻为主的中籼稻并开发优质稻。3、青藏?寒河?单季稻亚区适种?稻区域极?,稻?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有?稻。由于?产条件差,?稻单产低?不稳,但有增产潜?。

  我国北?稻区稻作?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约占全国?稻播种?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稻?积仅占全国3%。本区有两个亚区:1、华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0℃积温3500-4500℃。?稻安全?育期约130-140天。?长期间?照1200-1600?时,降?400-800毫?。冬春?旱,夏秋?多?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种稻技术,对稻?实?综合治理。

  五、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兴安岭以东,包括?、吉全部和辽宁?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稻?积仅占全国的3%。本区有两个亚区:1、?吉平原河?特早熟亚区;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积温少于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稻安全?育期约100-120天。?长期间?照1000-1300?时,降?300-600毫?。近?年来,?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稻瘟病和稻潜叶蝇等危害较多。今后,要加快三江平原建设,继续扩???,完善寒地稻作新技术体系,推?节?种稻技术。六、西北?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与青藏?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稻

  位于?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与青藏?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稻?积仅占全国的0。5%。本区有三个亚区: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3、?宁晋蒙?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2000-5400℃。?稻安全?育期100-120天。?长期间?照1400-1600?时,降?30-350毫?。种稻完全依靠灌溉。基本为?年?熟的早,中熟耐旱粳稻,产量较?。稻瘟病和?蝇蛆为害较重。旱,沙,碱是三?障碍。要推?节?种稻技术,增施农家肥料,改造中低产?。注:积温,指某?段时间内逐?平均?温≥10℃持续期间?平均?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

推荐访问:中国水稻种植最多的省 最多 水稻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