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7篇

时间:2023-08-05 13:48: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孟迎新

  【期刊名称】《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00)001【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为人处世、三观养成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积淀人文素养,培养和谐的人格,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其实现中国梦的无限动力.高校应探索切实有效的路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活动、进环境、进媒体、进制度,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总页数】3页(P50-52)

  【作

  者】孟迎新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3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1【相关文献】

  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孟迎新;2.中华优秀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J],任楠

  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任艳裂

  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薛恺笛;赵天睿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周姣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文/薛丽??林雅琴(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00)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文化功能和教育资源依然具有时代价值。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解决好理论向实践的转化问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探究二者的融合路径。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高校是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既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要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挥其育人、化人的作用。文章基于“为什么融入”“融入的可行性”以及“怎么融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证,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为增强高校青年的文化自信提供力量源泉。高校青年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涵养,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民族发展的希望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存续铸造了不朽的精神家园和思想支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对于当代大学生铸牢文化之魂、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是世界文化和各类先进思想的聚集地,西方文化、资本主义思想渗透导致高校中不良思想潜滋暗长,大学生意志力薄弱等问题影响着我国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明灯。高度的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学生从中汲取先进养分,充实文化底蕴,夯实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文化信仰;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被各种错误思潮影响,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将中华文化发扬传承下去。高校青年学生是国家前途命运的希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可以使青年学生摒弃文化自卑、妄自菲薄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准确把握文化的发展规律,提高文化自信,主动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先贤智慧,对我国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必须继承之、发扬之和创新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首先,高校是青年学生学习成长、培养价值观的主要基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发挥好高校文化高地的作用和育人功能,将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选择地讲授给学生,比如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钻研精神、人文思想等。引导高校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其次,高校青年是传播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在高校中渗入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真实涵义,促进高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思想交流和学习研讨,从而在理论上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进行学术上的探索和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另一方面,高校青年具有基本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不仅能促进理论上创新,校内的传统文化社团、活动、比赛、研学等都能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创新其表现方式,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助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把握文化传承的话语权,有效实现传播的持续性、立体化,达到以文育人的效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充实的文化养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和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到今日仍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怎么做人,如何做事”的道理,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4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就其价值观而言,孟子有“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重要气节教育,老子有“上德不德,导别人进行学习,这种教育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教育法同宗同源。对待思想认识问题,既不能堵塞言论,是以有德”的道德观教育。就政治观而言,《论语》中“内圣外王”的为政要求,以及荀子的“尊君爱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观。这些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育人、成人准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活动、实践活动、文化活动中都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拓宽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形成网络矩阵,倡导主流思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高校青年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思辨

  能力。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融性分析教育内容上的交融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公民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等。从政治角度看,《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刻画出了一个人人平等、互帮互助的美好社会,描绘了人们心目中的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社会愿景。这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相契合,也与我党的奋斗目标相戚相通,为实现从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提供了桥梁。从生活角度看,《孟子》中的恻隐之心的道德观教育、舍生取义的价值观教育以及与民同乐的忧乐观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层面的价值遵循和公民道德观倡导的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具有内容上的交融性。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教育目标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各项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2]这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怎么做人、如何做事从而建设大同社会的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一方面,《大学》中的“三纲领”是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在明明德”是对主体思想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要学习和发扬美好的品格。“在亲民”指仁爱人民、体恤人民、亲近人民、教育改造人民,是对主体在社会实践中的外在行为要求。“在止于至善”即达到最美好、最完善的品德境界,是主客体相统一的最高的品德境界。这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契合,都是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古代哲学思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终目标,二者都是从个人发展出发进而实现社会和国家统一。教育目标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为二者融合提供了价值依据。教育方法的贯通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在《论语》有详细记载,即有步骤地引又要善于引导,把不同的思想言论引向正确的轨道上。孟子“尽心知性”“深造自得”的教育方法认为教育对象要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种教育方法重在强调教育对象的自我觉悟,发挥自我意识从而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孟子的这种教育方法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自我教育法”,人们自己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完善。荀子“学问思辨行”有机结合的方法不仅强调道德修养、道德实践,而且强调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这一方法论体系为培育合格人才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方法论。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对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现代性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要充分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用科学的辩证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中先进的内容,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发展。比如,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传统文化的糟粕和精华,运用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观点在思政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运用矛盾分析法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从实践与认识两方面对高校青年的思想加以影响。高校教育者可依据时代发展变化和教育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新的内涵,打破其融入的单一化、搬运式限制,真正使其转变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资源,也为进一步展现文化育人价值奠定基础。[3]一是要坚持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当代育人智慧和育人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呈现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其中的内容。二是要坚持人民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要符合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发展需要,从而对其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而不能对传统文化照本宣科、生搬硬照地丢给学生,那样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效果也会弱化,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入脑入心。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各类载体进行系统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理论课程为主的课程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的文化载体和以社团活动为主的活动载体等其他载体为辅。全媒体时代,要打破载体的单一拼凑和简单组合,分析各类载体的优缺点,将他们重新组合优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穿插到各类载体中进行系统化的编排,发挥教育载体1+1>2的效果。将优149“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便是这一教育思想的发展和

  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恰当使用各类载体,发挥其优势。运用好课程载体,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故事运用在课堂上,系统地传授给高校学生,学习古代哲人的道德品质和传统习俗,逐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活动载体是实践基石,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在高校中,要做实活动载体,运用好高校研学旅游这一载体以及高校传统文化社团这一学生组织,带动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还可鼓励学生在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汉服秀、戏曲表演、茶艺活动等,此类实践可以由学校相关部门主办、大学生社团承办,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高校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既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使大学生领略了传统文化之美。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平台,占领网络主阵地,做好舆论导向工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二者进行融合教育,就必须要善假于物,遵循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出来。提升思政教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具备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关键。[4]提高思政教师的传统文化涵养是有效开展二者融合的原生动力,打造一支文化底蕴丰厚、理论知识扎实的思政教师队伍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通过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更好耦合个人文化自觉和社会价值。一方面,高校要引导教师在不偏离学科教学的情况下,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15文化,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论著,给予专项教育经费,搭建培训平台等形式有切入性地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底蕴和人文精神进行研究和剖析。比如组织教师们到文化古城实践考察、品鉴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观博物馆等,在结合自身兴趣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文化认同感,为后续设计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提升教学创新能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为立足点,注重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奉献意识的强化和知识视野的拓展。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备课时间和工作之余的时间参加教学培训,融合新媒体教学,创新授课方式,记录学生在课程中的教学反应,并在课堂和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自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推己及人”“因材施教”“深造自得”的教育传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思想性,加深教育效果的实效性和持久性。【参?考?文?献】[1]刘波,肖茜尹,尹申,颜子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青年形式文化自信[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11:130[2]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2.[3]余双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2021(1):30-35.[4]张洪娟.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7):56-58.(责任编辑:姜秀靓)

篇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大学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薛恺笛 赵天睿(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32)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历了凝聚与沉淀是智慧的结晶,也是重要的财富瑰宝,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生哲理、人文思想,高校思政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要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能够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本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提供一份参考。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政教育作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充实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价值,需要教师有效探索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提升思政教育水平,推动祖国的发展。1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堂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首先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堂,一方面要引进具备传统文化意识的人才做好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工作,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素养,能够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体验式教学,缩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感增强认同感,使其积极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要开设相关选修课与必修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提升学生创造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但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要与必修课有所区别,需要融入对传统文化重点内容和专题的介绍形成教育合力。再次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的文化功能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活动,例如:在每一门课程中都可以讲解科学成就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探索的勇气造就了成就,发挥出传统优秀文化的育人作用。最后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第二课堂,第二课堂通常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优秀传统文化讲堂活动、聘请专家讲解传统文化等,使学生更好的感知传统文化魅力,或者以快餐文学为主题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既满足快节奏时代发展趋势,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质量。2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开发网络学习平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公开课等提高影响力,例如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开展政策解读活动,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政策进行解读,使学生更好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利用网络直播模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文化传习和弘扬活动的平台。其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网络体系中,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各所高校都成立了以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为基础的思政教育网络体系,在此网络体系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念,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最后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线上主题活动相融合,由于线上主题活动具有低成本、传播快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利用好这一活动形式,如在清明节开展缅甸英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节日的内涵弘扬英雄精神,使学生能够积极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另外,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例如: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答活动、经典朗读比赛等等,使学生能够走进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具备的思想精华,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3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活动一方面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积极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目前高校为了改善传统思政教育的单一性通常会采取体验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可以借助实践活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等,利用视觉冲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念提高是非辨别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在亲身实践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积极的进行弘扬。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相关学生社团,大学生社团都是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形成的团体组织,要鼓励学生在社团组织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政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4结 论总而言之,高校学生作为我国的重要接班人要重视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出党性,突出传统文化的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育人思想,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教育价值,因此,需要通过课堂融入、实践活动融入、网络育人融入等路径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参考文献:[1]柯静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才智,2020(35):1-2.[2]郑庆秋,周亚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84-86.[3]张丽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0(31):116-117.通讯作者:赵天睿基金项目:该项目系2020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20201020526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1年第6期??345

篇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摘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为切入点,文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两者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有效对策,为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丰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对策

  为进一步了解新时期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以及成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部分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与谈心谈话。根据调查与谈话,对结果进行分析,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弘扬的文化与适用的观念全然不同。因此,本文中所探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位为传统文化中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求,符合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实需要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能够影响当今社会个人发展与素质提升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思想道德标准总和。

  二、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面临高校招生人数与日俱增、学生课程压力繁重的现状,学生从严峻的竞争中脱身乏力,注重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又忙于社会实践与技能锻炼,往往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同时,由于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片面地认为传统文化已然不合时宜,应予以束之高阁,在学生群里中形成摒弃传统文化、一味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氛围,从而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吸纳。

  同时高校普遍对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缺少被迫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为人处世、个人发展的千罗万象,如今高校教育内容只是从中提取相应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概念不深,进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全面。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对策

  (一)增强校园传统文化气氛,提高学生传统文化意识

  为切实提高学生传统文化意识,高校应利用媒体、纸质媒介结合线上、线下在校园、网站、寝室等学生可接触范围形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校园中每一个角落。在利用媒体媒介的基础上,校园传统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必不可少。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运用主题讲座、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服饰秀场以及其他形式的各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将传统文化从理论了解发展到实践接触,从而切

  实提高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期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运用于个人成才发展之中。

  (二)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充实师生研究学习内容

  目前高校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方面的设置,应在课时安排、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全面采取措施。在课时安排方面,应在考虑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增添传统文化学习课时,通过必修课的方式灌输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可一味进行课上传授,可邀请名家大师到校进行专题讲解,以学生对大师的崇拜之情作引,加之精妙的见解和夯实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将更為显著。

  (三)拓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探索的主动性

  1.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占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阵地。高校应合理利用QQ、微信、微博、贴吧等各种线上媒体平台,及时全面地讲学习内容传递至每一位学生,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所收获,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借助学生团体这一重要载体,开展丰富传统文化活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一方面来自教育工作者的精心设计与安排,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发动学生团体自发开展策划、宣传实践活动,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对弘扬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

  3.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形成社会、校园、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学校应形成合理机制,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培养目标等向家长一一阐释,并引导家长自身培塑良好品行,通过言传身教,促进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素养、价值观念等形成与发展;同时,社会各部门与组织积极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环境,与校园、家庭形成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保障学生长期有效良好教育的开展和验证。

  通过整体论与发展观辩证地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研究;从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等两方面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促进高校教学更加生动与丰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完善高校教育体系,是响应党和国家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是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8XJYB)】

  【参考文献】

  [1]王丹.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J].大连日报,2012.

  [2]杜建书,李昌永,黄训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74-76.

  [3]樊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20):3.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不少冲击和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一些传统文化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了。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能力,增加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承、历史演变和社会价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得到升华。

  二、融入思想政治课程内容

  三、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此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重要环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创设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场地等举措,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深度。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各方面能力。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它的独特魅力和卓越价值,将一直伴随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探讨

  【摘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凝聚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纽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思政课教学有效结合,能够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修养,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体现思政课价值。当前学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政教育效果。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原则和目标作了探讨,探究了在两者融合情况下的思政课教学举措。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教学路径

  前言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传承传统文化的效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得到提升。思政课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积极进取精神、乐于奉献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安排,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工作,努力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一、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重要文明成果,以深厚的文化内容和思想内涵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促使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的优秀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精神支柱,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学

  校在思政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嵌入和传授,将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持续教育和熏陶,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广大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自觉成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不断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

  2.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课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学生道德修养的主渠道。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教师往往局限于教材本身开展教学,这样的课堂存在内容单一枯燥、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

  3.提高学生道德与思想政治水平

  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关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中能否较好发挥自身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树立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消除学生的不良品行和习惯,促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融入原则和目标

  1.融入原则

  首先,要遵循思政教育为本的原则,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德育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合理设计整体思政教学体系,融合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其次,要遵循有机融合的原则,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适当补充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融入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主要实现以下目标。一是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开展学习、生活,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二是结合思政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创新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融入方法

  1.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着手,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补充和延展,从而深化学生对二者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教师在教材教学内容与思想内涵的融合过程中应遵循不同类型学校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进行思政课堂教学时还应灵活应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为学生直观地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2.融入传统文化,完善思政教学体系

  思政课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应建立在完善的教学体系基础上,只有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为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体系构建之前,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普遍内在需求,合理设计课或选择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充分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思政课开始前几分钟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孟子》《礼记》等古文名篇,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和思维。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或实践指导,让学生全方位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深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还要注重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通过教学评价,有效掌握学生的优势和短板,从而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思政教学课堂较为沉闷的局面,以较为多样的形式展示教学资源,更好开展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结合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深化对其中思政元素的掌握。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突破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等构建创新的网络教学平台,综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的形式,拓展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为学生教授更加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将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学生思政水平与文化素养的共同提升。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学,还可以为学生使用网络和先进技术提供正确指导,让学生避免负面信息的影响。

  结束语

  学校的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政素质和道德素养的主要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内涵,让学生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思政课教师应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完善教材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静.思政课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J].黑河教育,01,(11):55-56.

  [2]马恬,姚明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路径探析[J].电脑与信息技术,0,30(04):99-10.

篇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1年第5期总第222期思想政治研究No.5.2021Sum222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路径探讨任士伟(信阳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在高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十分关键。二者密切结合、有机联系之后,对于学生知识学习、素养提高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价值和实际性的意义,作用非同小可。高校在具体开展教育以及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高校只有充分认识问题的所在,契合其自身相关文化运用的价值和意义,再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寻求有效的融合路径开展实际教学,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与培养效果。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思政教育;教学融合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5-0001-02思政教育是在不断前进、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还需要与各种文化进行一定交流,积极进行应用。尤其是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具备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明显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感。然后高校用这些文化资源,辅助开展思政教育,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塑造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思政教育开展更加顺利、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以优化总体的教学实效性。但就现阶段来看,二者的融合应用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客观认识,针对性修正。教师要从生活、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去阐述马克思主义原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能力十分有限[2]。思政课具备较强基础性,教师若不注重自身相关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十分单调,方式较为单一,导致最终课堂教学相对较为枯燥,给教学带来不利影响。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而且认为这一课程就是单纯的记忆、背诵,内容枯燥。教师循规蹈矩地开展教学,不思考如何创新,对于各类可利用资源也不十分关注,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面临着一定问题,甚至出现很大程度的不足。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专业能力及其专业知识学习情况,但是在思政教育方面采取了照本宣科的方式,让一、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合不足分析原本抽象的哲学、政治思想知识没办法具象化,也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如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会受阻,课堂(一)学生认知不足大部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是有限的,不无法有效互动,与学生的生活也没办法有机结合。由此管是从历史还是从人文角度来说,认知都存在一定的不可见,这一问题的产生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和教师的关足之处,难以全面、深刻地理解、体会相应文化,在文注度不足、能力有限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导致优秀传统化认同、文化利用方面就会面临着实际性的问题和客观文化的资源难以挖掘,不能有效和思政教学进行结合,性的不足[1]。这样的问题不容小觑,从主流的学生能带来很多实际性问题和不足之处。(三)文化环境不佳力评价方面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技本质意义上来说,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较强的价值和能,如专业技能、外语技能等,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教育可以利用的资实际意义,起到的作用也较为突出,但是文化资源挖掘源明显减少,学生参与程度也有所降低。比如,与传统与文化融合方面还存在着一定不足。这样一来,就导致文化相关的节日,像寒衣节、花朝节等,本质上都是文教育方面的应用面临实际性考验和挑战,文化交流性和。在思政教化的体现,但这样的节日在学生生活中十分少见,就导融合性不强,更会带来很多实际性问题[3]致其对文化了解有所缺乏。没有了解的渠道,人文素养育的过程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将其直接抽出来就培养方面也面临问题,思政教育也难以有效与各类文化可以辅助教学,这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融合环境。这样的环境塑造,需要教师、学生都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重进行融合。视。只有在文化融合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德育、文化教(二)教学能力不强思政课本质上有着较强的时代性、思想性等方面要育等方面的加强,结合课堂的教学利用,契合马克思主求,同时,在政治觉悟、理解方面也有着较高的标准。义哲学基本原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从目收稿日期:2021-01-3修改日期:2021-03-28作者简介:任士伟(1986—),男,河南周口人,助教,本科,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民办教育研究。12021年第5期总第222期JOURNAL

  OF

  JIAMUSI

  VOCATIONAL

  INSTITUTE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No.5.2021Sum222(二)加强师资建设教师在教学开展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自身往往也具备较强的基础,是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思政能力的关键所在。鉴于现阶段常见的前来看,对环境方面总体的关注程度不高,带来了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最终融合时也存在很大阻力,教学利用的成效不佳,还需要加以优化。综合来看,很多问题的产生都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融合力度,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让总体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和提高。二、有效的教学融合路径分析(一)提高认识程度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挖掘、教学利用必须结合学生、教师现有的实际情况,使其进一步提高认识程度,更好地丰富自身的认知,才能通过这样的方法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为教学融合提供支持和保障[4]。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认知程度,首先可以从实际角度出发,针对性进行文化方面教学,以高校思想教育与德育作为教学的主阵地,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德育。尤其是伴随互联网、多媒体不断发展之后,可以利用的资源明显增多,如《国家宝藏》秀传统文化的关键阵地,自身所包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一系列人文价值不容小觑。同时也是进行德育的好机会,可以把德育当作教学核心,然后围绕这一核心,用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等方法,协同开展相应教学。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群体的认知程度可以得到提高,教师也可以从中挖掘相应的教学资源,协同开展后续教学,取得的效果相对更加满意,带来的影响也更加积极,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效果相对更好。与此同时,在文化方面,本质上还需要灵活运用,与学生的生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联系,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倾向性地进行引导,进行资源运用。以信阳学院为例,它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馆,并且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获得“首批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称号。“皮影戏进校园”活动入选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创新实践案例,取得了满意的教育融合效果。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进行深度的资源挖掘才能实现与思政、德育等方面融合,同时还需要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后续教学开展才会更加顺利,以免出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不足。只有强化之后,普遍认知才可以得到优化,取得的教学效果才更加满意,让教育更加具备多样性、灵活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成才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和保障。2传统文化教学能力有限问题,要从本质上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总体教学效果。教师能力、水平与学生学习呈现高度关联性,本身具备较强的引导性,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具备较强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全面性。尤其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过程中,教师使用一些趣味性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客观了解、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课堂的反思,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同时,教师还需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得到提高,让教学更加游刃有余,引导学生参与思政教学,让原本单纯的受教育者成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三)拓展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拓展十分关键,尤其是对思政教育来说,本质上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后续教学过程中,要起步于教材,然后拓展向文化、生活,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契合点、切入点,加强其拓展性,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5]。思政教育要注重自身的拓展性,这是教学效果优化与提高的关键所在。那么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进行哲学、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优化,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比如,在金融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可以着重廉洁奉公等品德的培养,而像工程类,就可以着重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信阳学院在这方面,选择了与传统艺术进行结合,并积极进行创新,让传统艺术背后的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得到体现,发挥德育作用。三、结语综上所述,在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还面临着认识程度不高、教师能力有限、文化环境问题,还需要高校积极采取提高认识程度、强化师资建设、拓展教育内容等方法来保证有满意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鲍翠翠,明成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融合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5):114-116.[2]崔玉婷.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融合探究[J].长江丛刊,2019(6):46-47.[3]陈桔华.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研究[J].海外英语(上),2020(5):36-37.[4]轩艳.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1):60-62.[5]杨炳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5):57-60.(责任编辑:张咏梅)《中国诗词大会》等。这些电视节目都是传播、学习优

推荐访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探析 中华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