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六篇】

时间:2023-08-07 13:32: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六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六篇】

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6篇

【篇1】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研究安排全省旅游业发展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代表李金早局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向全省旅游行业的同志们表示诚挚敬意!

本次会议是全省召开的第四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彰显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信心。鹿心社书记、刘奇省长亲自出席今天的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相信,这次会议对加快实现旅游强省战略目标、开启新一轮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对促进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江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长三角、闽三角、珠三角的战略腹地,是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重要节点。江西是中国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承地,景德镇瓷器举世闻名;
江西是山地旅游资源的集聚地,庐山的“悠”、三清山的“秀”、龙虎山的“绝”被世人称赞;
江西是乡村旅游的田园胜地,有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婺源;
江西是红色旅游的向往地,有代表革命精神的井冈山、南昌。江西还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称赞“江西是个好地方,生态优美,名胜甚多。”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这些美景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总的讲,江西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在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的指引下,江西省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提升、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旅游厕所革命、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投资、旅游扶贫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许多亮点,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国提供了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江西省通过“申办制”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举办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提升作用,这种“以会促业”“以点带面”的做法很值得称赞。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各级旅游发展委员会,近期又在部分重点旅游目的地设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初步构建了现代旅游治理体系,这是打基础、立长远的务实之举。江西省上下同欲,对旅游业发展充满激情与干劲。据我了解,萍乡市建立了旅发委兼职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提升发展旅游业的统筹力度;
鹰潭市举全市之力同时推进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出了主题乐园、实景演出等一批新的旅游产品;
吉安市紧抓苏区振兴机遇多措并举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品牌;
2016年,抚州大觉山、上饶龟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滕王阁景区推出了《滕王宴乐》实景演出,全面提升景区质量。这些成果来之不易,为江西省旅游业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旅游局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江西旅游业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率先发展。我们对江西旅游业乘势而上、实现新一轮发展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篇2】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

同志们:

今天,在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第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共商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计。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国家旅游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为贵州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全省广大旅游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根据本次旅发大会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的主题,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讲五点意见。

一、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在刚刚闭幕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2005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视察工作时要求我们,要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当前,我们正处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从工业现代化向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我省虽然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那么我们将有可能从工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直接进入生态现代化这个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最新阶段,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特点,被公认为绿色产业和无烟产业,并成为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新兴现代产业。我省是一个生态保存较好的省份,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四季如春;
我省又是一个充满人间传奇的地方,从原始社会到今天,各个历史阶段鲜活的文化遗存和原生文化形态都保留完好,无论本土还是外来、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远古的还是现代的,不同的文化角色同台竞演,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在我省,发展旅游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将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在继续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还将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努力促进行、游、住、食、购、娱各要素全面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省制造业当前有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要将旅游业发展与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工艺品开发等行业结合起来,形成旅游商品加工制造业。在游客连续几年急速增长的情况下,当前特别要强调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适度开发,通过开发促进保护,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发展符合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进一步推进重点景区和旅游城市的生态重建,切实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把因旅游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旅游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对民族文化造成侵蚀,使我省宝贵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阅读更多内容:1·2·3·4·下一页公文写作指导,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公众号-

【篇3】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并对下一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进行科学谋划,超常规地促进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全省五大精品旅游区和中国西部休闲度假第一城建设进程。刚才,张书记对“十五”以来全市的旅游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十一五”期间的旅游发展作了总体部署。省旅游局、成都市旅游局领导还将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不失时机地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充分肯定旅游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旅游业发达和先进地区相比,与省、成都市对我们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规划、开发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旅游商品销售和娱乐消费总量小;
市场促销的科学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宏观决策和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
旅游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我们要认清形势,正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努力实现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失时机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迈进。

旅游消费是物质生活条件改善过程中产生的高级需求,旅游需求趋于大众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又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一是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旅游业资源储量大、开发条件好、综合效益高、环境污染少,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符合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需要,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几乎涉及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旅游消费作为最终消费,可以为其他行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具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波及效应和倍增效应。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元。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必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消费升级,扩大市场需求。三是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富裕城乡群众。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需求很大。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就能带动增加5个就业岗位。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农民不断增多,加上下岗职工,新增毕业的大中专学生,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巨大。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而且对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是城市面貌、文明程度、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抓旅游业就是抓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建设。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展示我市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投资环境,扩大都江堰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总的来看,我市旅游业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迈进的时机日趋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到2012年,要接待游客8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努力把成都市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市。

二、加大旅游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力度

规划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十一五”期间是我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时期,制定好“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意义十分重大。要高起点、高水平编好“十一五”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旅游业的更大发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国际先进理念,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统筹考虑区域资源整合,优化旅游要素配置,使规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功能特色,做到旅游业发展与全面实现“两最两强”目标相协调,旅游设施建设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相配套,旅游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相衔接。同时,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开发程序,加强规划实施监督,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在旅游发展规划指导下,建立旅游业“十一五”重点项目库,提高项目策划和建设水平,努力把重点项目和重点景区打造成为旅游精品。

在完善和实施旅游业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做到“三个结合”,推动“四个转变”,实现“五个加快”。一是把发展旅游业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托都江堰、青城山等自然资源和重要文物古迹发展起来的传统观光旅游,是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重要基础。都江堰、青城山又是世界文化遗产,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功能,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环境承载力之上,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在开发经营中加强保护。要深入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努力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二是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要大力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九寨沟—黄龙、乐山—峨眉山等省内外著名旅游区的合作与联系,促进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促销联手、管理协调,以大联合推动大发展。三是把发展旅游业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城市是旅游业的主要载体,旅游发展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要以城市环境和品位的提升吸引更多的游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要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凝聚和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推动旅游业由景点的单元竞争向城市整体竞争转变,由单一的门票消费向综合消费转变,由单纯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
加快提升市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旅游行业应变力,提升旅游市场吸引力,提升旅游企业内生力,提升旅游发展支撑力。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要以规划为指导,以城市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加快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特色旅游为辅助的旅游景点开发和发展模式。要进一步发挥会展节庆活动的品牌价值,使之成为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满足不同游客需要。一是加快精品旅游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国水利论坛、复兴街文化旅游街区、多功能“游客接待中心”、灵岩山综合开发等项目,建成世界水利文化的体验之城,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的珍藏之城、川派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展示之地,高品位打造都江堰水文化精品旅游区。尽快实施青城山国际观光休闲集镇、青城后山旅游景点综合改造、旅游古镇建设改造、中国道教博物馆、青城外山文化观光度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着力建设中国道教文化名镇,高质量打造以体验道教文化生态为主,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要加快龙池生态旅游度假区、虹口生态度假示范区、紫坪铺库区旅游综合开发,高效益打造龙池—虹口生态动动休闲度假精品旅游区。二是要抓好旅游节庆活动。我市的清明放水节、道教文化节、消夏夜啤酒节等节庆活动已具有一定的品牌和知名度,我们要继续办好,并办出水平,提升产业联动效应。

三、努力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

竞争性强是旅游业的重要产业特征,这既体现在资源竞争和产品竞争上,又体现在产业竞争和目的地竞争上。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创新优势,开创新局面,必须大力拓展旅游市场,扩大服务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一)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塑造都江堰旅游新形象。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宣传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形象,开拓旅游市场信息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推介。在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大成都市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我市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长寿之乡和国家4a级旅游区(点)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采取各种营销手段,不断提高我市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积极推行“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大旅游促销战略,加快形成全方位的促销体系。进一步整合旅游节庆活动,办成我市的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外事、侨务、对台、文化、出版等对外渠道,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活动。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承办和接待各种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展览、赛事等大型活动,集聚人气、扩大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二)拓宽旅游服务领域,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拉长产业链,是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也是做大做强旅游业的重要途径。旅游消费是综合消费,必须积极向购物、娱乐、商务等消费环节拓展,向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延伸。一是扩大旅游购物消费。目前,旅游者在我市的购物消费占旅游总消费比重仅为20%左右,与发达地区普遍的40%至60%相差很大。要大力开发具有都江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土特产品和大众旅游商品。大力培育旅游商品销售市场,在主要旅游区(点)建立特色鲜明的旅游购物中心,积极发展旅游商品中介机构,促进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的良性互动。二是发展旅游文化娱乐项目。文化娱乐消费是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在我市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短,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文化娱乐项目不够丰富有关。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项目,有利于改善旅游消费结构,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销售收入。要充分发掘我市水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特点,打造文化精品,丰富文化娱乐活动,使其逐步成为我市重要的旅游品牌。三是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和市场的新需求,大力发展商务旅游、工农业旅游、科技旅游、修学旅行、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四、以改革开放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

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创新。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多元投资,不断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去年我市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后,市上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有力促进了我市旅游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促进旅游宏观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同时,还要在乡镇建立旅游管理机构,调动乡镇发展出旅游业的积极性。要鼓励和支持乡镇按照“资源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思路,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要冲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支持跨地区、跨部门合力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解放和发展旅游生产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深化旅游运营机制改革。企业的活力决定竞争力,要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营机制,大力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积极实施旅游景区(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推进旅游景区(点)的市场化进程。加大旅游企业重组整合力度,推动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优化产权结构,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要营造公平公开的旅游市场环境,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旅游企业增添发展空间。

加快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要实现加快发展,必须学会运用市场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发展资金,要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新局面。鼓励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合理运用项目特许权、运营权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开放步伐。要紧紧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新机遇,积极引进资金、管理、技术等关键发展要素,加快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业现代化水平,提升整体竞争力。大力吸引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饭店集团参与旅游饭店的经营管理,加快我市旅游饭店集团化进程。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五、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旅游业是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集成”产业。各部门、乡镇要把发展旅游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创造有利于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

(一)加快人才培养。旅游是人对人、面对面的服务,需要从业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友善的服务态度。目前,我市有7万余人从事旅游业,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关键。要适应旅游发展急需人才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现有旅游院校和旅游培训班机构的作用,有计划地定向培养各类旅游专门人才。大力加强在职培训,推进旅游技术工种的技能培训,积极推行旅游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管理、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加强旅游业对外交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业务骨干接受培训,学习现代旅游管理知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有针对性地聘请一些国内外旅游专家为我市旅游发展提供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市场促销和业务培训,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管理人才来我市工作,推动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措施,2004年,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今年又出台了《成都市旅游发展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和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旅游业的一系列措施和决策,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乡镇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的全局高度,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旅游业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关联度大、综合性强的大产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旅游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工作,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优化服务,积极主动地帮助旅游经营单位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文明的人文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大力加强“平安都江堰”建设,继续推进环境保护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创造和谐、安全、优美的环境。

同志们,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举措,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加快推进旅游强市建设,为实现“两最两强”目标,建设和谐都江堰作出新贡献。

           

【篇4】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当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对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省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后几年旅游业发展的任务,对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作出部署。下面我讲3个方面意见。

一、把握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我省是旅游大省,去年旅游业总收入达9050亿元,增加值4307亿元,占GDP比重达5.7%,今年总收入可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增长潜力大、带动力强,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可以说与“强富美高”新XX字字相关。当前,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性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稳增长、促转型、增收入、塑形象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第一,旅游业正在由观光旅游走向度假旅游,催生了大量需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收入水平来看,有研究表明,人均收入达到2500-3000美元的时候,消费者主要有观光旅游的需求,游山玩水、看名胜古迹;人均收入达到3500-4000美元的时候,会产生度假旅游的需求。现在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4600美元,我省则超过5500美元。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旅游体验。比如,在旅游方式上,不仅跟团游,还要自助游;在旅游目的地上,不仅国内游,还要出境游;在旅游观念上,不仅要开眼界长见识,还更加注重身心的享受。观光旅游是“用尽可能少的钱,跑尽可能多的地方”,度假旅游不一样,是休闲、是体验,是游客与当地生活融合,这一呆时间就不会短,会带来更多的消费和收入。目前旅游业已经超过了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对全球GDP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0%,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旅游业增速更是大大超过许多其他产业。从我们XX来看,旅游收入近五年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是为数不多的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产业。可以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抓旅游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需求侧看,旅游业是能够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的大产业。有人说,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和部门超过110个,旅游业每消费1美元,可带来3-4美元的经济增长。旅游消费涵盖吃、住、行、娱、游、购等各个领域,在居民消费中仅次于食品消费,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内容。据测算,到2020年我省旅游业累计投资预计会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10%。加上与旅游发展配套的生态环境、城乡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至少还要翻一番。旅游投资给我们留下的是“百年GDP”,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会越来越高。旅游还能够出口创汇,是“就地出口风景”,2012年我省入境旅游者超过79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3亿美元。这两年虽然有所下滑,但潜力还是非常大的。从供给侧看,现在景区和旅游企业,不是说有景点看、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必须更加注重优质服务和精神产品的供给,注重生活方式的体验、特色文化的分享。国际上的旅游热点,可以说都有“不得不去”的地方、“不得不买”的产品、“不得不体验”的生活。比如去北京必须看天安门、故宫,去瑞士要买手表,去奥地利怎么也得听场音乐会。前些天,我省党政代表团到XX学习考察,听XX的同志说,G20杭州峰会的召开,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创造了很多旅游热点,中秋期间处处爆满,不少游客都要到G20会场、演出的地方去看看,再买些会议的纪念品和当地的特产。在增加高端供给方面,我们面对的是一片广阔蓝海,大有文章可做。(弘利教育)

第二,旅游业正在由“产业自循环”走向“旅游+”,对各行业的渗透力和提升力不断增强,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从一定意义讲,旅游本身是一种“兴趣”活动,人的兴趣是多样、动态、无边界的,兴趣所至,都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现代旅游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催生各种新业态、提升各行业。“旅游+”的对象、内容、方式不断拓展丰富、多种多样,“+”的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出新的价值。“旅游+工业”,催生出工厂旅游、工业旅游。在法国,不仅酿酒、香水、服装业等普通企业对游人开放,就连汽车、飞机和火箭制造每年也要接待几十万游客。在德国奔驰公司,游客可以穿上工作服,拧上几颗螺丝钉,到工人食堂吃顿午饭,体验“奔驰人”的生活。“旅游+农业”,催生出景观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法国的薰衣草、荷兰的郁金香、保加利亚的玫瑰,都是旅游与农业融合的典范。像我们省里兴化的垛田油菜花,句容的葡萄采摘园等,这些年都非常红火,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远远超出单纯的种粮收入。 “旅游+文化”,激活文化资源,催生文化创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过去讲文化旅游,主要是逛博物馆、看历史遗迹,现在则强调历史的活化和深度体验。我们有古典园林、古街水巷等历史遗存,有手工技艺、戏曲歌舞等非遗传承,加上好的体验创意,完全可以让游客陶醉在XX浓烈的文化氛围之中。“旅游+商贸”,催生出购物旅游、会展旅游。据统计,去年游客在XX的人均花费是1454元,而在美国是2000美元、在西班牙是1000美元。就其中消费结构来说,在XX的购物消费只占23.6%,而在发达国家著名旅游目的地是50%-60%。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会展旅游被誉为“旅游皇冠上的宝石”,对经济发展、城市形象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预计未来两年会展数量还将再增加10%。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要想举办会展,不提前几个月预定是不行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每年举办的广交会,不仅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了世界经济的风向标。南京、苏州每年的会展也不少,关键是怎么样把品牌打出去、扩大影响力。可以列举的“旅游+”还有很多,旅游业覆盖一二三产业,可以和任何行业相加,同“互联网+”一样,“旅游+”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加好了就能够产生“1+1>2”甚至倍增的效应。

第三,旅游业正在由小众时代走向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支出大大增加,成为撬动创业富民的新支点。改革开放初期,外出旅游可能还是少数人的“奢侈品”,那时最时髦的就是旅行结婚,还得到处省着花钱,现在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需求了,开销也大大增加。旅游消费的直接受益者,不仅仅是景点,还给更多的老百姓带来了创业致富的机会。旅游业作为一个富民产业,特别是现在的民宿、农家乐等不仅致富效果好,而且受益面最宽、返贫率最低。据统计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就能带动社会就业7到8个人;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4到5元。我们XX有不少地方就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走上了创业富民的路子。比如,这些年出现了不少整村、整片、整乡发展旅游的趋势,一大批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主题民宿、乡村精品酒店、特色街区不断涌现,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带来了群众收入的提高,带来了创业创意的集聚,带来了整体环境的提升,综合效益不可估量。曾经的工业重镇宜兴市湖㳇镇,打出“深氧”理念,发展乡村精品民宿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达到22万人次,农民平均收入比原来增加了2-3倍。苏州吴中区的杨湾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通过挖掘当地资源的“青蛙行动”,青蛙雕塑、青蛙涂鸦等各种青蛙造型随处可见,过去空关的民居变成了热门的主题民宿。现在返乡农民逐渐增多,他们增收空间从哪里来?发展旅游业是个好路子。这些人返乡后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农林、文化等资源,搞一些农家乐,搞富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来增加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旅游业正在由“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更加注重城市整体形象,成为一个地方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展现。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把一座城市当成一个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形成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系统旅游。游客到一个地方,不只是看景点,景点同样也不只在围墙内,而是从封闭的景区走向开放的社区,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和大街小巷、社区空间乃至居民家庭等都变成旅游吸引物,都可转化为旅游产品,社区内的居民都变成东道主,“主客共享”,这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从南京夫子庙到老门东,南京老城南整个是一个开放的大景区,每天游人如织,看“老南京”风貌,体验“老南京人”生活,感受南京的历史底蕴。我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5A景区、国家级度假区数量都是全国最多的。我最近在思考,全省不少县都可以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考虑,在省级层面上进行旅游统筹规划,市县旅游规划融入地方总体规划,加强省域内的联动,实现旅游业各类要素在更大空间的聚合,推动XX的形象有一个整体性的大提升。旅游业是举世公认的绿色产业、美丽产业。现在,大家都很看重生态,生态客观上也是XX发展的短板之一。旅游对生态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我们不少乡村旅游搞起来后,村庄的环境焕然一新,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有些城市搞旅游,黑河臭河垃圾河变成了清水河,过去的“要你治”变成了“我要治”。特别是苏北的一些县区,旅游资源禀赋很好,如果走单一搞工业的路子,就可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还可能会破坏生态,那就得不偿失。像徐州市贾汪区,过去的支柱产业是煤炭,后来资源枯竭,他们围绕挖煤留下的塌陷地做足“山水文章”,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被称为“挖煤假旺、旅游真旺”。我们讲XX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建设“强富美高”的新XX,那么应该把一个什么样的XX展现给世界、留给后人?我们要更加注重提升发展的品质和内涵、形象和特色,厚植绿色之基、彰显生态之美,让生态环境成为XX重要的竞争力。

二、明确目标定位和工作重点,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AP比重达到5%。XX去年已经超过了5.7%,而且从各种条件来讲,旅游业发展都有很大空间,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更高一些。我们考虑,总的是要把XX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旅游强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产业发展上,要把旅游业培育成XX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万亿元,旅游业占GDP比重超过8%。全省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全面接轨,旅游产业规模、产业素质、服务品质、综合效益基本达到国际旅游先进水平。再一个是要有独特的旅游标识。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有一个极为鲜明、富有特色的旅游标识,新西兰的“100%纯净的新西兰”,埃及的“历史的金库”,桂林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XX最鲜明特色是什么,最牵动人心、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是什么?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XX的水和XX的文化。水对XX具有特殊的意义,我省是全国不可多得的一个同时拥有江、河、湖、海的省份,每个设区市都有自己的“水地标”。我国北方地区的城市普遍缺水,但我省的北方城市却都有水。XX地域的根、本、魂,XX风情的意、蕴、脉,XX人文的精、气、神,都是和水融在一起的。比如南京,长江穿城而过,大约有河道120多条,有两江、两湖、两河,水资源丰富,条件得天独厚。水是XX的特色,而文化则是XX的底色。XX历史的底蕴,讲到底是文化的韵味。楚汉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南北荟萃、多元多样、兼容并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XX自古就是文教昌明之地,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古迹遗存,都蕴涵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我们应该围绕“水”“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具体怎么提法还要集思广益。工作中,重点要抓好5个方面:

1.突出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对旅游产业来说,特色就是魅力,就是招徕游客的制胜法宝。XX没有奇山峻岭,也没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但有秀美的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正是发展深度体验旅游的良好条件。要依托这一比较优势,加大对旅游资源包装策划、整合提升、宣传推介的力度,形成一批在全国、在全世界叫得响的旅游品牌。一是打造一批休闲度假旅游品牌。近年来,我们抓住休闲度假市场蓬勃兴起的机遇,打造了一些具有一定美誉度的度假区。像以一盆砂锅鱼头炒热的常州溧阳天目湖,已经成为包含森林度假、农业观光、环境保护和湖上娱乐等内容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每逢小长假周边的酒店都要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但总体上看,我们还缺少一些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范”的项目。人们休闲度假,需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为了远离喧嚣、放松心情、回归本心,有的是为了朋友家庭聚会、增进友谊亲情,各地要把握好市场细分机会,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理念和经验,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综合型休闲度假项目。比如沿海地区,可以主打滨海休闲度假。苏中、苏北地区可以利用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包括黄河故道、沿大运河、湖滨湿地等,搞一些让游客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松身心的项目。二是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品牌。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的吸引力是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XX文化璀璨,文脉悠长,古往今来,王侯将相文化、才子佳人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国文化、吴文化、汉文化、园林文化、古镇文化等等,都为我们“讲故事”提供了生动素材。还有昆曲、评弹、评话等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舞台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关键是要把主题提炼好、把产品做好,使之可感知、可体验。苏州开展的在网师园内学太极、在留园内插花、在同里学艾灸等小众主题活动,都是很好的创意,受到了高端游客的欢迎。南京的先锋书店,以“大地上的异乡者”作为标识,开创了“书店+’’的模式,已成为文艺青年来南京旅游的必到之地。现在,一些大型实景演出对提升区域旅游形象起到很大作用,我省虽然有无锡灵山“吉祥颂”、扬州瘦西湖“春江花月夜”等演艺项目,但与“印象系列”相比,像河南的“禅宗少林”、西安的“长恨歌”等,还显得缺乏震撼力。去年,我省游客消费中娱乐占比仅为6%左右,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的文章可做,要开动脑筋,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创意基因植入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带动全省文化旅游业发展。三是打造一批工业旅游品牌。工业旅游具有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具备现场感、动态感、体验感等独特魅力,不仅是旅游市场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是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XX是制造业大省,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工业遗存,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基础。这几年,我省一些企业已开始了探索,像南京高淳陶瓷、宿迁洋河酒厂、常熟隆力奇都开辟了工业旅游区,游客可以参观厂区,了解制作工艺。镇江恒顺醋厂的醋博物馆,已建成了国家4A级景区。苏州的平江府、南京的1865创意园,原来的旧厂房都变身为城市时尚休闲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工业旅游项目中来,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同时,园区经济是XX的一大特色,要大力发展产业园区旅游,争取通过几年努力,有几处园区成为5A级景区。

2.推动创新,培育新的业态。创新是一切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旅游业是与人打交道的产业,更需要创新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一是加强产业模式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出行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出游先到售票处买机票、车票,然后电话订酒店,或者一家家找旅行社,现在点几下手机就可以完成,与之相伴的是旅游电商的兴起。在这方面,我们的发展势头很好,涌现出同程、途牛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去年,XX旅游服务类B2C交易额达到370亿元,同比增长140%。要继续加大拓展力度,使XX成为全国重要的游客流量导入口和发单中心。建设智慧旅游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不仅方便游客、利于管理,也会带动软件、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XX是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要以此为契机,通过游客体验、智能导游、智能景区、电子商务等多方面应用,促进旅游行业运行服务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二是加强旅游内容创新。我省旅游开发得比较早,客流量也比较大,如何不做一锤子买卖,能够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必须加强内容创新,让游客不断有新奇感。比如,无锡的灵山大佛和梵宫是个老景点,但他们一直围绕“创新佛教文化”做文章,近期建设了灵山小镇拈花湾,依托太湖山水,弘扬江南禅风,为游客提供禅修、禅食、禅意SPA等服务,让心灵有一个空间可以“停一停,净一净”,已成为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比如,今年开业的东方盐湖城,围绕茅山特有的“山、水、茶、盐、药、泉”六大资源优势及道教文化、金坛地域文化做文章,吸引了大量游客。希望各地总结经验,多出精品,带动全省旅游的内容创新。三是加强旅游商品创新。游客到一个地方,总是想带点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回去。我们去看迪斯尼,其收入除了门票外,大量来自印有他们标识的价格不菲的商品。一件精美的旅游商品能勾起旅游者美好回忆,浮现旅游者的生活经历。现在,我们不少景区出售的纪念品,要么是“千年不变”的老一套,要么是从小商品市场批发的“地摊货”,同质化、低档化现象十分严重,让人产生不了购买的欲望。XX有许多历史经典产品,像苏州丝绸、南京云锦、宜兴紫砂、无锡泥人、东海水晶等等,都有很好的口碑和留念价值,要针对旅游市场设计一批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我们还有很多艺术院校、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老字号”企业,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基地,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及销售服务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最大程度满足各类旅游者购物需求。

3.开放合作,大力发展入境游。当前在三大旅游市场中,XX国内游和出境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但入境游市场持续低迷,2012年是790万人,去年下滑到305万。入境游是高端市场,境外游客到境内,是“就地出口”,直接和间接的收益都是巨大的,在这方面我们要舍得投入、抓住不放。首先各级政府特别是旅游职能部门的认识要提升、工作要加强,切实树立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管理理念,有策划、有规划、有计划地开展营销活动,通过投放品牌公益广告、举办旅游推介会、策划文化旅游活动等方式,提升XX旅游的世界能见度和世界美誉度。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要注重线下营销和线上营销的结合,制订实施全球市场网络营销计划,加快电子宣传品的制作和更新,加大海外参展促销的线上推广,更好地利用网上交流平台,把XX故事讲述好、把XX的形象展示好。要改革入境游地接奖励政策,创新入境游市场补贴机制。旅游企业要加强与国外旅游批发商的对接与合作,鼓励上架XX旅游产品。同时,通过这些渠道及时获得海外游客对旅游市场秩序、服务质量的评价,帮助XX企业不断开发产销对路的旅游产品。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入境游市场的空间将进一步打开。“一带一路”横贯亚欧非三个大陆,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口、区域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旅游总量占全球的70%。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XX产业合作风生水起,旅游合作也要积极推进,让更多的海外游客到XX来旅游、来消费,来感受XX、感知中国。

4.激发活力,培育市场主体。企业强,则产业兴。建设旅游强省,关键是要落到发展壮大旅游企业上。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坚持产权明晰、授权经营、用途管制、保护开发,把资源配置的主动权还给市场,解决好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问题,让企业在旅游发展中担当主力军。重点是抓好两头:一头是大企业、大集团。要支持旅游骨干企业牵头推进企业整合,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我省旅游企业改制、改组和改造,切实发挥大企业的旗舰引领作用。特别要支持组建省内大型旅游产业集团,进行全省旅游产品的整体推介、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一头是精专特的中小企业。旅游业涵盖面很广、产业链很长,每一个环节都有市场空间。有的环节,就是以个性化私人定制取胜。所以从事这些业务的旅游企业不怕小,小而精致反倒是特色。有的旅游企业就几个人,针对特定客户、高端客户,组织承办私人Party、专题旅游,利润率远远高于一般的企业。南京就有一个由清末老宅改造的“花迹”民宿,只有19间客房,平常都是一房难求。要顺应这样的市场需求,鼓励专业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自主创业,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旅游企业集群。

5.广开渠道,强化人才支撑。旅游是一个综合产业,专业性比较强,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操作。当前,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不多,已成为XX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瓶颈。要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省战略总体布局,加大引进培养力度,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重点抓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旅游创意人才。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创意就可以盘活一个景点,从XX的“洋家乐”,到我省的南京溧水区石山下村、苏州吴中区杨湾村都是这样的例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要加大人才投入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意团队。同时,充分发挥我省高校云集的优势,培养一批新生代创意策划人才。推动建立一批旅游文创大师工作室,构建以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开发为重点的人才高地,形成高端人才集聚效应。二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加强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企业骨干的培训,努力提高经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育壮大一支既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又具有较强旅游专业素质、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的高素质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同时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其他行业的优秀经营人才进入旅游行业企业,推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旅游服务人才。旅游服务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旅游的体验。有的时候,一个好的服务团队本身就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我省入境游之所以增长不快,与专业导游队伍的缺乏也有很大的关系。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国际化、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三、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形成整体推进合力

发展大旅游产业,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的理念、体制、政策、工作等各方面都要主动调整,与之相适应,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以前讲旅游业,主要是吃、住、行、游、购、娱,现在的内容更为丰富,领域大为拓展。单靠旅游部门一匹“马”,很难拉得动这辆“大车”。要创新旅游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建立相关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有关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要深入钻研旅游经济,成为行家里手,做到真正懂旅游、善于抓旅游。首先要把握内涵规律,主要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问题。归根结底,旅游产业是在满足人们体验不一样生活方式的需求中挣到钱的产业。当前,这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要顺势而为,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的供给。其次要善用资源禀赋,主要是因地制宜发展什么旅游产业的问题。要站在游客的角度,盘点自家的山水林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用好这些家底做出“有中出奇”“无中生有”的文章。再者要研究盈利模式,主要是怎么发展旅游产业的问题。要跳出“门票经济”的路径依赖,运用好“免费”和“收费”的杠杆,以免费聚人气、做平台,以收费作调节、保品质,让人们觉得免费的旅游项目“时间花得值”、收费的项目“钞票花得值”,拉长产业链、做大总盘子,实现旅游经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创新体制机制。在新形势下发展现代旅游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要放开,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打破行业、地区壁垒,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优化PPP模式,鼓励有条件的苏商在旅游领域投资兴业。规划要统一,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充分考虑旅游元素和功能,使全省旅游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管理要整合,目前的管理体制还比较分散,从各大景点来看,存在多个主体各管一摊、各管一段的现象,从旅游市场、旅游环境来看,也是“九龙治水”。要着力解决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突出问题,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作、运转有序的管理体制。宣传推介要加强,打响XX旅游品牌,光靠旅游行业内的吆喝远远不够。电视剧《乔家大院》带火了山西的大院旅游,电影《非诚勿扰》带红了西溪湿地和亚龙湾,综艺节目《爸爸去哪了》带热了广州长隆,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要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信息传播趋势,把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整合起来,学会讲故事,善于聚人气,共同把XX旅游的品牌打出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苏皖鲁豫旅游一体化、省内相关市县旅游一体化。 

3.加强政策支持。要把旅游业摆在重要位置,拿出有含金量、务实管用的支持政策。一是强化要素保障。资金上,要加大旅游产业基金的规模,更多地要撬动社会资本;用地上,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外,更多地要在盘活存量资源上动脑筋,进一步细化利用老旧厂房、废弃矿山、空心村庄包括库存商办用房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措施。二是出台专项政策。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深入研究,围绕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行、养生养老旅游等制定专门政策,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拓展旅游发展空间。XX的旅游家底,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突出的方面,全国130个历史文化名城中XX有12个,位居全国第一,像南京是“十朝都会”,有“一座南京城、半部近代史”说法,这样的资源很适合发展研学旅行,我们的教育发展也到了这样的阶段,有的小孩一到寒暑假就往欧美国家跑,游名校、参观各大博物馆。能不能让咱们的孩子从家乡开始行万里路?要强化政策配套,把这件事情做起来。三是考核奖励政策。要加大奖励力度,推行以奖代补,拿到一些有含金量的牌子要奖励,在吸引境外游客、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等方面做出明显成效的更要重奖。要搭建旅游方面各地各相关主体比武竞赛的大擂台,比创意、比技艺、比服务,推动旅游行业比学赶超、交流互动,做大声势、做出品牌。

4.优化市场环境。总体上看,XX旅游服务行业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要向更高的水平努力。主要是“三个化”。一是便利化。要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这几年高铁将逐步覆盖,要提前谋划做好高铁车站、公路客运站与城市景区的衔接,发展乡村旅游,公路的建设也要跟得上。现在停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要适应客流潮汐变化的趋势,着力盘活社会资源,让游客行车畅通、停车方便。在这些方面都要以人为本、注重细节,包括各种指示标识、外文译名,细微之处下功夫、见真情。二是信息化。要把信息化贯穿到旅游行业的方方面面,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要通过各种信息端口为游客提供周详的旅游信息,推介丰富多彩的服务资源。XX旅游以文化见长,走马观花地看可能看不出什么名堂,要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展示出我们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让内在的神韵抓住游客的心。要发挥信息化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用旅游大数据来调节客流、征集游客诉求、优化服务资源配置,督促服务单位整顿市场秩序、加强诚信建设、改进服务水平。三是标准化。要探索建立旅游服务标准体系,保障旅游服务质量。很多传统的业态和产品都建立了标准,比如扬州修脚有明确的服务规范,扬州漆器、宜兴紫砂、碧螺春茶也有专门标准,南京夫子庙等景区还制定了服务管理规范、通用要求等标准,在这些领域标准建设要继续加强。同时,要关注到不断涌现的那些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比如发展民宿需要有一个底线的要求,床头、灶头、厕所等等都要达到一定标准才行,搞研学旅行也要在安全保障、行程设计、研学内容等方面作出规范,等等。这些都要集中行业的智慧、听取游客的呼声、体现XX的特色,既把标尺立起来,也要给市场主体创新创造留出空间。还要强调一点,人是最美的风景,要把XX人开放包容、文明有礼的姿态展示给来自全世界的客人,有如沐春风、宾至如归的感觉,成为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总之,发展旅游业是省委、省政府今后重点抓的重要产业之一,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把本次会议确定的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旅游业发展有一个大的突破。

【篇5】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领导讲话稿:在全市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质量发展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会议表彰了第三届市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并对质量提升工程示范单位进行了授牌。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质量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质量发展工作

质量是生命,质量体现着科技,也表现着诚信,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反映,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去年召开的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走质量强国、效益兴邦之路,把发展推向“质量时代”。XX省长在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当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加大,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必须通过抓质量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使质量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和省上的号召,适时提出了质量为先的基本理念,坚持把质量发展作为提升经济发展效益的主要手段和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的有效抓手,广泛开展了质量兴市、名牌兴企、品牌兴业活动,全市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名牌战略取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创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29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31个,质量信用等级评价3A级企业4家,“鲁班奖”2项,“飞天奖”13项,“飞天金奖”1项,“镍都奖”27项;
6家企业荣获市政府质量奖;
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和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重点工业产品省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定检率达100%,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

但是,我市质量工作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低,标准化创新能力较弱,多数中小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水平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普及推广任重道远;
二是质量风险防控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还不够健全;
三是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个别行业的质量服务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工作需要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种增长更加体现为效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向质量要效益,要用质量提升来对冲速度放缓。随着市场竞争和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质量已经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把质量提升作为有力抓手,努力向质量要资源、以质量作动力、靠质量求发展,才能为我市经济发展构筑起新的竞争优势。我们一定要坚持质量为先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发展、促转型、保安全的意识,用质量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提升竞争力,努力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把XX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二、要着力抓好质量发展重点工作

要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目标,突出抓好质量提升工程、标准化发展、质量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努力推进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全面实施质量提升工程。重点要抓好影响经济发展大局的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四大质量提升工作。一是提升产品质量。要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做文章,深入推进工艺流程再造、产品升级换代、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努力培育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实现以产品转型引导产业整体转型升级。二是提升工程质量。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加强质量监督机构管理和规范运行,重点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突出两个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以及小城镇建设等重点建筑工程,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打造精品工程。三是提升服务质量。要持续开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要围绕打造“中国镍都、神秘骊靬、紫金花城、沙海乐园”四大旅游形象品牌。切实加强旅游业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重点解决旅游服务业等行业中规范化水平不高、品牌意识不强以及质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四是提升环境质量。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推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和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大力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快“紫金花城、生态绿城”建设步伐,切实提高生态水平、改善生活环境。

【篇6】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节录)

 

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充分肯定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五”以来,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3亿元。200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17.8万人次,同比增长69.5%,比2000年增长113.5%;
实现旅游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82.6%,比2000年增长131%。今年以来,全市抢抓红色旅游发展机遇,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四条精品线路,红色旅游已经形成迅速崛起、迅猛发展的可喜局面,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今年元至十一月份,红色旅游重点县新县共接待游客76万人次,门票收入514万元,旅游业相关收入1.46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05.7%、232.7%和125.3%。我市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党政推动,旅游发展氛围变浓了。一是发展环境变优了。2004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制定了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破除了束缚旅游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加快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二是组织领导增强了。为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县区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迅速完善机构,充实了人员,落实了编制,解决了经费。为加快新县红色旅游发展,新县党政一把手亲自主抓旅游,大抓旅游,抓大旅游。三是群众热情更高了。去年我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成功后,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广大市民的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热情。目前,发展旅游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密切关注,大力支持,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热潮。

(二)加大投入力度,旅游发展速度变快了。先后建成了京珠高速(信阳段)、叶信高速,并开工建设了大广高速;
加大了对县乡公路的投资力度,全市重点景区都有四级以上公路直接连接。各景区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景区的通讯、供水、供电、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观。鸡公山、南湾、灵山、新县金兰山景区共争取国家及省扶持旅游的专项资金2500万元,景区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观。

(三)扩大改革开放,旅游服务水平变优了。加大了旅游企业的改制力度,全市现有的18家旅行社均为股份制性质。推进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大力吸引民间投资,加快旅游企业优化组合,罗山灵山寺、光山净居寺等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的旅游项目开发成效显著。充分利用信阳茶文化节的平台,广泛开展旅游招商,今年全市已引进旅游项目6个,项目总金额2.06亿元。积极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A级景区创建活动,国家旅游局已完成对鸡公山和南湾风景区的4A级评审验收,有4家景区已通过省游局的3A级验收。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加强了对旅行社、星级饭店、重点景区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旅游环境明显改善,游客投诉明显减少。

(四)强化宣传促销,信阳旅游品牌变响了。2004年以来,我市先后在武汉、北京、郑州成功举行了“河南风?信阳情”宣传推介会、“信阳十一黄金周旅游营销推介会”和“大别山红色旅游推介会”等专题宣传活动,积极参加省政府组织的长三角旅游招商和“中原文化上海行”活动,扩大了信阳旅游的知名度,打出了“风云大别山,红绿总相宜”的信阳旅游品牌。通过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城市请柬》专题栏目,集中向国内外全面推介信阳旅游的资源、优势和产品,收到了显著效果;
利用茶文化节平台,邀请全国主流媒体来信阳采访,对信阳旅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信阳茶都的形象日益提升。各景区也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

(五)拉长产业链条,旅游发展质量变高了。目前,全市共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10余万人。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04年我市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0.93%,预计今年又达到1.2%左右。

回顾我市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我们有几点感受很深。第一,政府主导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各级政府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来看待,营造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二,科学规划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我市聘请国内、省内知名的旅游规划专家,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大别山—桐柏山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和信阳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并率先在全国首家编制了《信阳大别山红色旅游专项规划》。以规划为指导,我们全力打造了信阳“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红色旅游品牌和以“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三点一线精品旅游区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强化宣传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我们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了信阳旅游的知名度。第四,创林创优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载体。我们以创林创优为载体,大力开展城市创建活动,目前我市已获得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称号,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上这些做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推广、发扬。

二、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切实把加快旅游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更新观念,要以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崭新理念看待旅游。首先,旅游业是一项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而易见。从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的旅游卫星帐户显示,2004年全球旅游业创造了5.5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占世界GDP总额的10.4%;
创造了2.15亿个就业机会,占全球劳动力就业总量的8.1%。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从国内发展比较好的井冈山来看,井冈山的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达到了35%。我省的栾川县,自2000年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以来,200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45亿元,是2000年的13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提高到23.9%,旅游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6.5%。其次,旅游业是一项效益显著的富民产业。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村人均收入的40%都来自旅游收入,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40元。同样,发展旅游业,还可以拓宽就业空间,多方面解决就业问题。预计到2010年我市旅游业可增加直接就业人员6.2万人,若按照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可间接增加5个就业机会来测算,未来五年,我市可新增31万富余劳动力就业。第三,旅游业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加快旅游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形成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崭新理念,用思想认识的飞跃求得旅游发展的飞跃。

(二)提高认识,要从加快信阳发展的全局高度重视旅游。首先,从发展潜力看,我市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我市第三产业比重只有29.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3.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3%,分别低于全省18.5个、5.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1个、3.5个百分点。旅游业的比重不高,一方面说明我市旅游发展起点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市旅游发展的潜力巨大。其次,从发展情况看,我市旅游发展趋势加快。2003年我市旅游收入的增速为61%,2004年为82.5%,今年元至10月份初步统计也在5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我市旅游发展的速度呈日益加速之势。第三,从发展空间看,我市旅游发展空间广阔。我市东距合肥360公里,西距西安6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北距郑州310公里,距离都不太远,加之我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非常有利于吸引这些周边大中城市的客源市场。2004年,我市入境游客占游客总量的72%,今年元至10月份,我市入境游客占游客总量的 76%,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市旅游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

(三)立足实际,要用吃透我市旅游现状的务实态度把握旅游。首先,我市旅游加快发展的基础有了。我市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既有历史遗迹也有文化底蕴,既有生态旅游也有红色旅游,山、水、林、泉、寺等无一不备。我市旅游特色鲜明,这里是“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这里的山水既有江南的柔媚,又有塞北的粗犷。我市旅游设施较齐,全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了一些知名的旅游品牌,锻炼培养了一支旅游工作队伍,积累了发展经验。其次,我市旅游加快发展的机遇来了。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意见,我市所在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成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并被列入30条全国红色精品线路之一,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这将对我市旅游发展尤其是红色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全省、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市里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进行研究,并制定了我市旅游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这都为我市旅游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第三,我市旅游加快发展的压力大了。压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地旅游业加快发展带来的压力。二是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带来的压力。三是我市旅游发展现状不足带来的压力。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我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的跨越

(一)坚持高层次创新,做活旅游。我们要树立“经营旅游”的理念。什么是“经营旅游”呢?起码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把景点作为产品。对每一个景区来说,景点就是你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是景区的生存之基。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景区的行政职能与经营职能要分开。现在我们的景区既有行政职能,又有旅游企业的经营职能,二者相互混淆,既造成景区的行政职能错位,又导致景区的经营机制不活,虽然有些景区现在已组建了旅游公司,但都是政府投资控股管理的企业,并没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各景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将行政职能与经营职能区分开,把旅游经营职能交由旅游公司去做。已成立旅游公司的景区,要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景点作为产品。二是把旅游作为产业。旅游是一项效益巨大的经济产业,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不应该也不必要由政府来投入,我们讲加快旅游发展要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要把旅游业当作“大战略、大经济、大事情”来抓,而不是要由政府包办旅游建设的投资。因此,加快旅游业发展就要广泛吸纳民间投入和外资投入。这次会上,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讨论后,将尽快下发实施。各有关方面一定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尽快形成我市旅游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用市场联系产销。就是让旅游业全面走入市场。在旅游投资市场方面,各旅游企业、旅行社、宾馆等要立足本单位实际,理出自己的招商项目,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招商力度,激活我市旅游投资市场。在旅游消费市场方面,要通过新闻营销、网络营销、节庆营销、赛事营销、名人营销等各种方式,扩大我市旅游消费市场的知名度,通过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各具特点旅游产品等方式来丰富我市旅游消费市场。

(二)坚持高起点规划,做大旅游。一是规划的目标要大。这次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可以说是我市旅游发展的一个宏观规划。《意见》提出:到2010年力争接待海内外游客8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7%。制订这一目标是经过反复论证和测算过的,下大功夫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我们讲目标要大,不是要无根据乱定高指标,而是经过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高指标,体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二是规划的眼界要大。这种眼界就是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而决不能是那种“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眼界。以这种大眼界做的规划,就是那种站在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格局中审视自身定位的规划;
就是那种汲取各地先进旅游规划理念,避免重走别人走过弯路的规划;
就是那种既对当下有实践意义,又对今后二十甚至五十年有指导意义的规划。这样的规划,就是一种浓缩了高智力附加值的商品,价格自然不菲。我多次讲过,在规划上多投点资,任何时候都是值得的,只有眼界大的规划,才可能做成大旅游。三是规划的手笔要大。就是要大胆地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界限,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深度开发、集约经营。各景区、景点在自身范围可能是个“面”,但放在全市范围内又可能是个“点”,只有“点”与“点”相连才能成“线”,“线”与“线”相连才能构成全市旅游这个大“面”。因此,各景区、景点要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大胆突破束缚自身的篱笆,以开放的心态融入到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努力实现双赢、多赢。

(三)坚持高品位开发,做精旅游。首先,要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点。景点对于景区就像宝石对于王冠,精美的宝石使王冠倍添光彩,而糟糕的宝石却会令王冠黯然失色。

“一招鲜吃遍天”,有些景区也许整体上并非精品,但是它的某一处精品景点却能让人感叹不已、赞不绝口,过后还念念不忘。这对于整体旅游基础还较为薄弱的信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要在“点”上做足了功夫,游客就会从记住这个“点”开始,记住信阳旅游,记住信阳市。怎样打造精品景点?一是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好景点的生命在于吸引游客,把游客的一切需求都考虑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要。做到了“投其所好”就是景点最大的成功。二是必须从细节入手。与其贪大求全,不如从细节入手,做到极致,做到令人无可挑剔。在打造目标上,各景点都要按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行动,保证落实。其次,要全力构筑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线路的规划必须贯穿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是主题一致原则。一条线路看什么,必须有鲜明的主题作统领。例如,南湾湖、鸡公山、灵山寺、汤泉池、金刚台等一条线下来,就主要是生态休闲游;
新县、光山、商城的红色旅游景点一条线下来,就主要是红色旅游;
浉河区的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新县的八里畈、陈店,光山的凉亭、晏河,固始的九华山等茶园一条线下来,就主要是茶乡风情游;
二是点线贯穿原则。线路的设计必须考虑如何全面地涵盖旅游景点,尤其是重要精品旅游景点。要使游客一路不断欣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致,不断品尝到美味的当地食品,不断购买到新奇的土特产品,不断体验到独特的人文风情;
三是简便快捷原则。要科学地构筑环线和回路,每一条线路的始点、终点,线上的景点布局都要精心安排,既要周全又要避免雷同,让游客不走回头路、不赏相同景,节约他们的时间和精力。第三,要全力开发精品旅游商品。如鸡公山开发菊花枕、金桔、中正杖以及带金鸡标志的饰品,南湾开发南湾优质水、南湾鱼等水产品,灵山围绕朱元璋避难的古井开发“幸运水”、“吉祥水”以及围绕“灵”字做文章,开发含有宗教、祝福意义的纪念品,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红军服、红军粮等等。

(四)坚持高水平建设,做强旅游。一是要突出旅游特色,凝聚人气。信阳旅游的特色就是一“红”一“绿”,红绿兼备,互为映衬,这在全国来看也是不多的。特别是我们信阳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全国其它地方所不可比拟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使我们在自然生态上南北兼备,可以说是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地域特色尤为明显。例如,在鸡公山,我们有避暑吸氧的特色,在南湾湖,有湖光山色的特色,在新县,有红色革命传统的特色,在灵山寺,有佛教文化全国特殊的特色。我们要用信阳一“红”一“绿”的突出特色来吸引游客,凝聚人气。二是要加大旅游宣传,叫响名气。比如我们举办茶文化节,不仅仅是为了宣传信阳毛尖,更主要的是为了宣传信阳的旅游,提升信阳的知名度。为此,每届茶文化节我们都围绕旅游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我们在南湾湖举办了2005年全国摩托艇锦标赛。各景区也要围绕自身特色,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各个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来加大自身宣传。比如鸡公山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宣传推介科普探险游、登山健身游;
南湾湖可以策划举办水上赛事,比如像名校之间赛艇对抗赛、龙舟赛;
新县可以利用红色旅游的优势,举办红军长征纪念等节庆活动等等。三是要拉长旅游链条,做足商气。主要是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上下功夫。在吃的方面,就是要让游客吃得舒心。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优势,让信阳饮食的品牌叫响全国。在住的方面,就是要让游客住得顺心。“住”是个大问题,没地方住,来的人再多也留不住,带的钱再多也没法花。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旅游宾馆建设,每县区至少要有三家以上三星级宾馆,建设一批经济卫生的家庭旅馆,适应各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在“行”的方面,要让游客行得省心。目前,我市旅游交通大环境是好的,网络也比较完善,叶信高速已于12月6日开通,京珠高速灵山—鸡公山互通式立交已经开工建设。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各景区。在“娱”的方面,就是要让游客玩的开心。去年,鸡公山举办了避暑节,许多游客玩得很开心,很满意,活动比较成功,效益自然也很好。我们的景区要切实在“娱”上面动脑筋、想办法,只有让游客玩得高高兴兴,才能让游客掏钱掏得心甘情愿。

(五)坚持高质量服务,做优旅游。旅游产业的成败与旅游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此,必须着力打造三支高素质的队伍。一是旅游执法队伍。我们的执法部门,包括旅游、安监、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都应该密切协作,尽职尽责,为创造优质旅游环境严格执法,主动制止和打击旅游市场的不法行为。要严格依法办事,杜绝“人情执法”。二是旅游企业队伍。要抓紧制定完善全市旅游行业自律规范,以行业规范来约束每一家旅行社。对违反规定的旅行社,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行业内惩处。各旅行社在发展中,既要将眼光瞄向本市市场,也要将眼光瞄向全国市场,既要组织外市人、外省人、外国人游信阳,为我市旅游市场开拓客源,也要加强与外地旅行社的联系合作,组织本市景区与外地景区的合作。有实力的旅行社,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一些大中城市成立分社,发挥自己熟知信阳情况的优势,宣传信阳山水人文,招揽更多的客源,不断实现企业膨胀。三是旅游导游队伍。要在导游员队伍中广泛推行国家导游资质认证,培训一支功底扎实、能说会道、精明能干的导游员队伍,每年在行业内开展评选“十佳导游员”等系列活动,激励整个队伍提高实力。要加大查处力度,打击一批欺客、宰客从中牟利的导游员,打击无证上岗的“黑导游”,净化整个导游员队伍,让旅游服务“更上一层楼”。

(六)坚持高标准保护,做可持续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自然景色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在开发上一定要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基础。鸡公山因良好的自然生态植被闻名全国,金刚台自然保护区因完好的地质条件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在这些景区的开发上,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严禁在景区内开办采石场、水泥厂等破坏景区资源的工业污染企业,已经开办的,必须抓紧关闭,决不容许其死灰复燃。二是处理好自然和人文的关系。就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点要突出自然特色,避免新建过多的人文景点。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景点要突出人文特色。比如灵山寺的开发要体现“佛”的氛围,而金刚台开发就不能再建什么寺庙。在景点开发上,不能像开中药铺,什么药都有,又什么特色都没有。三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保护好已有的景观,又要善于抓住不同游客的需要,逐步开发新的观赏景区。

推荐访问:会上 高质量 旅游产业 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六篇】 在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旅游产业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