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报告五篇

时间:2023-08-07 18:32: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报告五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的报告5篇

第1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的报告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上报2017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法规类别】法制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连政发[2018]15号

【发布部门】连云港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2.09

【实施日期】2018.02.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上报2017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连政发〔2018〕15号)

省人民政府:

按照《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省政府第47号令)和《江苏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苏发〔2016〕30号)关于“每年2月10日前,各级政府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要通过报刊、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开”的要求,我市认真总结了2017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形成《2017年连云港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现上报省政府。

特此报告。

附件:2017年连云港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8年2月9日

附件

2017年连云港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17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 》和《江苏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较好完成了各项重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落实行政首长建设法治政府第一责任人职责。2017年4月,我市召开全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2017年连云港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研究讨论《连云港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一年来,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政府立法、行政执法、依法行政等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连云港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和《连云港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分别于7月和9月印发实施,确定法治政府建设总体目标,细化重点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和成果形式,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法治共建格局。

(二)加强政府系统法治能力建设。抓住“关键少数”,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印发《关于2017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方案的通知 》(连政办发〔2017〕20号),全年组织五期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活动。围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法律实务,举办第二期领导干部法制理论学习班。推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学法制度落实,对全市1100余名市管领导干部开展年度述法考评,组织7批次共计128名拟任命市管领导干部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加强政府法制机构能力建设,市法制部门成立法规与备案审查处,外聘3名律师作为法律助理,增加一名法律本科军转干部和一名法律本科定员人员,充实法制力量。

(三)健全完善考核机制。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年度报告和考核工作机制。制定《2017年度市级机关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执行情况考评细则》和《2017年度县区政府以及市经济园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考核方案》,将依法行政考核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推动各县区政府、市级部门向社会公开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将全市40多个政府组成部门和各县区的法治政府工作报告在连云港市政府法制网站公示,展示法治政府建设成效,通过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提速增效。

(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宣传力度。一年来,连云港政府法制微信微博发布800余条政府法制信息、20余期法制专题信息和530余条专栏信息,召开法治政府建设新闻发布会,通过电子信息化为民众传递政府法制工作。不断加强“覆盖城乡、便捷民众、设置合理、功能多样”的法治阵地建设,全市建成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31个,市级98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全覆盖。各部门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晚会等,传递法治政府建设的主旋律和正能量。

二、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一)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制定《关于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不见面”改革实施方案》,公布首批市本级“不见面”事项清单,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市县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2017年政务服务网公布的“网上办”事项6196项,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纳税申报、公积金贷款办理等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其中网上登记办理营业执照网上登记率99.4%,居全省第一。

(二)合力推进“集中批”改革试点。扎实开展“一县一区两园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灌南县、赣榆区分别成立行政审批局,审批主体分别减少至19家、16家,集中权力事项117项、121项,减少审批节点412个、423个。

(三)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围绕清费降本减负、助力实体经济,精简各类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大幅下降,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经过清理,目前我市行政事业性收

第2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民政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民政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安排,从三月下旬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委组织开展了对区政府民政工作调研活动。调研组分别在区民政局、江庄镇、老矿街道办事处召开座谈会,走访区妇联等有关部门,实地察看区社会救助站、盐诚养护院等,对区政府民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区政府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强化措施,积极开展民政工作。一是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管理,确保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基层民生保障水平稳定提升。二是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救助比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三是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全面落实惠老优待政策,优抚安置、社会福利事业日益发展。四是精心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调研组对区政府民政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救助工作方面  1、社会救助人员信息核查缺乏共享机制。社会救助人员信息核查涉及劳动、房产、金融等部门单位,但目前各类信息不联互通,在进行信息核查时依靠的仍是传统的走访调查、人工对比,数据信息掌握难以做到及时和准确无误。  2、困境儿童强有力的保护工作机制和干预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各职能部门间信息互通、沟通协调不够。  3、社会救助站基础设施不完善。多年来我区将贾汪区韩桥老年公寓(民办养老机构)作为救助站,设施简陋,生活环境差,安全隐患较多,现临时迁移到盐诚医院,仍存在场地狭窄、基础设施简陋、功能不达标等问题。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全区养老机构设施及服务总体水平不高。一些养老机构场地、设施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公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工资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大。社区居家养老存在宣传不到位、服务水平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  (三)双拥工作方面  全市各县(市)区都已于**年成功创建第十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区),唯独我区没有进行创建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区双拥工作水平的更高提升。  (四)基层民政队伍建设方面  镇、办事处基层民政部门承担着信息核查、救助申报、信访稳定等工作,直接服务于基层群众,工作范围广、任务繁重复杂,而目前乡镇一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偏少,经费不足,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救助政策,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保障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管理体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汇集区域内困难群众的基本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规范救助对象审核程序,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入户核查、定期公示制度,提高公开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二是科学制定救助政策,简化办事流程,逐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等多层次的救助模式,实现救助的高效、快捷。三是加大对困境儿童权益保护的宣传力度,各部门加强协作,形成针对困境儿童保护的工作合力,建立完善的救助体系。四是大力筹措资金,努力推进贾汪区救助站建设。  (二)强化保障措施,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要科学制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的参与,加快构建多种模式养老服务新格局。二是加强对社会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依法核发养老机构许可证,把好养老服务机构准入关。定期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设施、服务、管理等进行综合评估,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行为。三是加快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进程,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资、个人参与、共同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机制。  (三) 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推动双拥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双拥工作组织体系,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规定,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退役军人安置、军属就业、拥军优属等方面的作用。三是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活动,提升双拥工作整体水平。  (四)加强民政队伍建设和部门协作,提高民政工作服务水平  一是根据民政工作面广量大、繁琐复杂的实际,配齐配强区、镇民政干部,在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强化民政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民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民政工作服务水平。三是将原来分散的各类信息资源统一整合,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协作,形成合力,提高民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于民政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C )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C )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 )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B ) A.120 ℃ B.100 ℃ C.90 ℃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D )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__态、__液__态和__气_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
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
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__-2 ℃__,一天的温差为_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C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
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A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  C ) 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 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4.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
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C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D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C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
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凝华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__成水蒸气;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
碘的沸点是184.4 ℃;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 汽化和液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D )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给湿头发吹热风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C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第3题图题图4.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5.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B.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C.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D.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第3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19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9-2019年)》和省、市法治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积极稳妥落实各项举措,有效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强化多项举措,将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着力营造“六最”营商环境。一是持续做好事项承接落实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工作要求,认真完成承接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的任务,并就市县两级承接、下放事项予以落实和衔接,切实做到接得住、管得好。二是提升权责清单管理水平。制定出台《太原市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推进权责清单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对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予以规范,实现同一行政职权事项在省市县三级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等要素基本一致,同层级政府同一工作部门的行政职权数量基本相近,做到横向可比对、纵向可衔接,为推进权责清单的信息化管理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按照“依法依规、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质提效”原则,对全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24项(其中取消18项,规范6项)。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太原市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保留中介服务事项55项,并在市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前置受理条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2.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一是健全审批运行机制。对行政审批部门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市直39个相关部门均设立审批处,对审批职能进行集中管理,其中32个部门的审批处整建制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首席代表直接审批率达54%。修改完善《太原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规定》,并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严格落实“一口进出”“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审批层级得到有效压缩。同时根据政策要求及时对审批事项进行调整,实现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办理审批服务事项302项。二是加强审批服务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行政效能投诉办法》《行政审批政务大厅十个必须十个不准管理办法》等规定,通过制度建设保证改革顺利推进。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编制办事服务指南,明确每个审批环节的工作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三是多渠道推进办事公开。将审批事项的设定依据、实施部门、受理方式、申请材料、办理环节、收费依据等内容及要求在办事大厅现场予以公示,并通过政务网站、服务终端等媒介实现信息查询,为群众提供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

3.促进发展环境优化。根据《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各项工作。着力加强对试点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法律咨询,并印发《关于积极推进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审改办字〔2019〕1号),推进“强化1个主体、完善6个机制、加强2个建设、打造1个平台”落地见效,确保试点改革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同时按照国家和省工作要求,确定迎泽区、尖草坪区作为全省深化和扩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进一步加大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向开发区赋权工作,坚持“应放尽放,能放尽放,能授尽授”原则,稳步推进向不锈钢产业园区赋权工作,形成《太原市市县两级拟赋予不锈钢产业园区行使的行政管理事项清单》。该《清单》涉及市直部门14个,包括行政管理事项397项(其中市级赋权事项391项,县级赋权事项6项),为园区高速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4.推进行政体制机制改革。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严格按照改革要求,逐步完成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把好统筹规划关,以“全市一盘棋”的思路统筹协调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相关领域改革;
把好问题导向关,着重解决现阶段群众反映问题较大、矛盾较为突出、体制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通过机构、人员的整合设置以及下放划转等方式有效解决问题;
把好因地制宜关,将改革要求与我市实际紧密结合,充分体现省会城市的工作特点和客观需要,扎实推进监察体制、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开发区体制机制、医药卫生体制、政府部门“大处(室)制”等多项改革,严格审核新设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切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从“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转变、从“布局当下”向“谋篇长远”转变。

5.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一是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5日以内。积极促进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通过设立服务大厅、建立服务平台、优化工作流程,实现新开办企业线下“一窗通办”、线上“集成服务”,企业开办程序由5个环节精简为3个(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和申领税票),申请材料由43件简化为16件,办理时限由平均26天大幅缩减为5个工作日以内。二是全面实行“三十证合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办事程序,在“十七证合一”的基础上实施“三十证合一”,以“减证”推进“简政”,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7月4日,新华社以《“多证合一”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市推进“多证合一”取得的工作成效。三是设立银行“工商登记帮办窗口”。积极推进服务方式创新,将注册登记窗口前移至银行网点,实现营业执照办理到银行开户的“一站式”服务。四是推进工商登记注册“双告知”工作模式向纵深发展。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双告知”工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实施半月通报、13710督办等长效机制,“双告知”认领率由最初的3.88%上升至99.89%,全市涉企归集共享信息由最初的1.3万条增加至48.7万条。五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印发“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手册,运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将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进行统一归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6.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稳步推进平台建设。“信用太原”门户网站已正式运行,市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序建设。二是深入开展“诚信太原,放心消费”示范创建活动。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经营者诚信度上下功夫,制定出台创建评估标准,推行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制度,发布消费环节赔偿先付公约、无理由退货公约。召开创建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并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营造浓厚诚信创建氛围。三是全面实施“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强化市场主体年报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构建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和信用监管格局。

(二)加强政府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管理,夯实全面深化改革法制基础

1.改进政府立法工作程序。认真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和立改废并举的基本要求,制定出台《太原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并政发〔2019〕8号),进一步健全完善立项、论证、协调、审议等工作机制,推进立法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提升政府立法质量。

2.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工作。2019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即《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太原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开展对政府规章《太原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为加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立法过程中,不断加强起草单位、政府法制机构、市人大之间的沟通交流,并通过书面征询、网络收集、专题调研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立法参与程度,充分听取民意、集中民智。

3.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一是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效率,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并政办发〔2019〕57号),重点从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和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三个方面对我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二是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深入贯彻《太原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全面落实“三统一”、“两编号”制度。2019年市政府法制办前置审查各类文件398件;
备案审查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规范性文件25件,向省政府、市人大报备规范性文件25件,有效确保审查率、备案率、合格率、及时率达到100%。三是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太原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细则》,实现了行政规范性文件从定期清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确保我市行政规范性文件能够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的变动进行及时调整,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

4.认真开展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按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先后6次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专项清理,重点对涉及非公有制经济、著名商标、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证明事项、民营经济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切实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三)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1.认真落实行政决策制度规定。切实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工作程序,有效提高决策质量。严格执行《太原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决策过程由法制机构参与审核把关,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积极组织专家或专业机构进行论证。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及时反馈情况,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2.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市政府聘任5位专家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部选聘了政府法律顾问,政府法律顾问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全覆盖。不断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体系,制定《太原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办法》,这是继《太原市政府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完善政府法律顾问管理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同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在报送市政府发文材料中增加法律顾问意见的通知》(并政办综〔2019〕110号),进一步强化政府法律顾问审核把关职能。加大对政府法律顾问的培训力度,7月25日召开全市法律顾问培训会,通过两名优秀法律顾问的工作经验介绍,加强全市法律顾问学习交流,促进服务水平再提升。8月3日召开市政府法律顾问述职会暨首次年度考核会,总结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情况,并对今后工作任务、目标、质量提出新的要求,有效加强政府法律顾问考核管理,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在参与重大决策、服务依法行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一是加强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严格按照《山西省行政执法条例》《山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等规定,进一步强化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管理。为了解和掌握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情况,对全市执法主体和人员情况进行了梳理统计,并将有关情况向省政府法制办报送。二是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按照《山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认真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和资格认证考试工作。2019年对全市申领行政执法证件的2452人进行资格认证考试,并对考试合格人员信息进行审核,核发行政执法证件1753个。三是完善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常态化培训机制,行政执法单位对所属执法人员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培训计划报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同时明确各行政执法机关将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上年度年终考核结果,于每年6月1日前报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2.推动行政执法方式改进。一是推进执法程序规范化建设。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政办发〔2019〕9号),重点从优化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进落实“三项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夯实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基础,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二是积极倡导文明执法。制定出台《太原市行政执法文明行为规范(试行)》(并政法发〔2019〕4号),重点从适用范围、职责分工、场所要求、人员资格、仪容仪表、执法形象等方面对文明执法进行了规范,在行政执法机关中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规范行政执法言行,积极推行行政指导和说理式执法。同时要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将文明执法作为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行政执法工作考核,全面推动文明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各项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三是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市政府法制办印发《关于对全市行政执法主体及行政执法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备案的通知》(并政法发〔2019〕2号),建立健全执法主体、执法人员等执法信息数据库,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动态监管。

3.全面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一是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工作。召开座谈会,总结工作经验,分析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听取意见建议,研究推进举措。二是着力推进制度落实。印发《关于推动落实的通知》(并政法发〔2019〕1号),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三是加强行政执法日常监督。在全市部署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对23个相关单位的4851件行政处罚案卷进行全面评查,总结通报有关情况,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五)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确保权力运行规范有序

1.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执行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在重大决策、重大事项以及制定法规规章等方面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严格落实办理建议、提案工作责任制。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细化分解到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县(市、区)办理。各承办单位切实把建议提案办理与推进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办理力度,压实办理责任,有效保障了办理质量。全年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相关报告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15件;
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18件、省政协委员提案26件;
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86件、市政协委员提案518件。

2.着力加强审计监督。坚持以“盯热点、突重点、扫盲点、全覆盖”为要求,不断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审计监督职责。2019年审计及延伸审计单位371个;
查出违法违规、损失浪费和管理不规范金额112.53亿元,非金额计量问题272个;
收缴及原渠道上缴资金10.18亿元;
移送案件线索35件;
提出审计建议82条;
开展市管干部“六查”21批(次)108人。

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健全完善政务公开机制,加强政务网站建设,用好“两微一端”新平台,进一步拓宽了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市政府网站开设“新闻中心”“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互动交流”等多个栏目,及时向社会发布各类政务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完成全市40个政府工作部门网站集约化工作,进一步保障公众对行政事务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六)积极化解行政纠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1.深化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加快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发挥积极作用。2019年市县两级政府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27件,其中市政府办理171件,市级公安机关办理68件,县级政府办理188件。

2.着力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按照《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积极推进听证制度落实,凡申请人申请或法制机构认为需听证的均以听证方式审理;
凡涉及第三人的一律追加,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有效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切实增强了行政复议公信力。落实行政复议申请登记制度,凡申请行政复议的全部予以登记,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予以受理;
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根据案件情况,进行一次性告知,畅通行政复议受理渠道。

3.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一是严格规范行政应诉工作。印发《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并政发〔2019〕2号),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二是加强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良性互动。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市中院、阳泉中院共同组织召开了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工作联席会议。省高院、市中院、阳泉中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市政府办公厅、市国土、规划、住建、城管、人社、环保、工商、食药、房管、信访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法制工作分管领导及法制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形成了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了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在化解行政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实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反馈制度。结合太原中院、阳泉中院反馈情况,对全年每季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向各有关单位进行通报,有力推进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落实。2019年市政府本级行政应诉案件共63件。四是建立法务联络员制度。根据市中院《关于建立行政审判法务联络员制度的建议》,在全市各级政府、各行政机关内部建立了法务联络员制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联络机制。

(七)强化保障举措,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1.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太原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9-2019年)〉的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谋划落实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抓,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稳步有序推进工作,切实把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市政府领导通过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带头学法,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有效增强了依法行政的主动意识和工作水平,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及时安排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制定印发《太原市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重点从加快职能转变、健全决策机制、加强政府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行政执法、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强化监督机制、加大教育培训、强化工作保障8个方面,细化明确56项具体举措,对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召开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会议,全面回顾总结2019年度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并对2019年度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4.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第三方评估。7月份,我市首次聘用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自2019年以来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开展此次评估工作是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深化治理方式改革的重大举措,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决心和信心。此次评估共分为8个一级指标,下设43个二级指标、105个三级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太原市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情况。根据各参评单位特别是牵头单位报送的自评报告和印证资料、实际调研座谈记录、政府网站信息以及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评估组严格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认真梳理,形成评估报告,对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统筹谋划下一步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5.健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工作机制。印发《太原市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评分细则》(并政法发〔2019〕9号),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把行政机关负责人工作重视程度、法制机构建设情况、行政应诉案件出庭应诉情况、规范性文件报备情况等纳入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推动保障作用。

6.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积极组织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法治培训,大力开展“依法行政宣传月”和“宪法宣传周”活动。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全市相关单位法制机构负责人参加法治理论培训4次,并会同市委组织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为期一周的法治专题培训班,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人员广泛参与的依法行政知识竞赛活动。在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之际,在《太原日报》连续两日刊发“法制工作”专版,回顾总结20年来我市政府法制工作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市司法局组织“七五”普法讲师团,在全市掀起宪法学习热潮,全市开展宪法主题讲座、法治培训560余场次。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并办发〔2019〕35号),探索建设电子监管平台,有效推进落实普法责任制。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均积极行动、创新举措,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法治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与新时代发展需要和群众期盼相比,目前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还需持续提升。行政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但在实践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需在今后工作实践中持续加强。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举措需加快推进。按照《纲要》工作部署,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已经过半,对照任务要求,我市需继续巩固已有工作成果,创新举措,强力推进,进一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三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需进一步落实。从数据统计情况来看,2019年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较往年有了较大提高,但与行政诉讼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继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四是政府法律顾问工作需不断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激励和保障机制需继续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发挥还需强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贯彻落实工作力度。始终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负起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和省、市《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完成。

(二)加快职能转变,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持续推动简政放权,积极创新监管方式,探索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政府效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营造“六最”营商环境。

(三)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保障行政决策质量。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确保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认真执行《太原市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全面建立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政府法律顾问管理规定,加强法律顾问队伍建设,强化对政府法律顾问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作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保障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发挥引领推动作用。严格落实政府立法规定,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特别是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管理水平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的工作,有效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五)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保障行政决策依法有效。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引深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与备案审查工作,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作用。积极贯彻实施《太原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动态管理,促进我市规范性文件管理水平再提升。

(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继续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格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进一步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七)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继续引深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加大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力度,培养能办案、善应诉、专业化的复议应诉队伍,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加强与审判机关沟通联系,健全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联席会议机制,提升行政应诉工作水平。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优化信访途径,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八)加大法治教育力度,提高法治建设水平。积极组织领导干部、法制机构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依法行政专题培训和法治教育讲座,提升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特别是结合日常工作实践,积极运用“以案释法”教育方式,广泛开展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我市将继续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目标,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9-2019年)》各项要求,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第4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的报告

全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就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抓早动快、组织得力、推进有力,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受到省住建厅表彰,在上半年全省综合考评排名中位列第二。

(一)加强领导,部署到位。一是组织统筹上实现了抓早动快。市人代会刚结束,市政府即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徐新荣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薛占海市长做了重要讲话,随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意见》和《xx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由住建局牵头负责。各县区迅速掀起了工作热潮。几个月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农村检查指导,有力推动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二是目标确定上体现了追赶超越。今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要建成清洁乡村,30%以上村建成生态村,10%以上村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目标均高于全省水平。三是创建标准上贴近了农村实际。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分类制定了创建标准,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最紧要的事。四是工作方式上实行了“五个结合”。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村民自治、基层党建相结合。五是资金筹措上重视了机制创新。成立了xx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部分县区通过整合资金,采取PPP模式,解决资金难题。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围绕“七改三清三完善”(“七改”即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厕、改圈、改灶,“三清”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物,“三完善”即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村组自我发展机制)工作重点,结合季节特点,逐月制订了重点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3月份,开展了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环境卫生大整治,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镇(或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购买垃圾转运车519辆,配置垃圾容具(桶、箱)7464个,配备保洁员5447名,清运垃圾6.67万余吨,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1处,垃圾收集率达63%;
4月份,大力开展绿化美化,栽植树木283万余株,种花种草1.46万余亩;
5月份,重点开展卫生改厕、污水治理;
6月份,大力开展农村危房和特色民居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开工3912户,开工率100%,竣工率95%;
7月份,突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村文化、卫生、广场、村名标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8月份,学习借鉴宁夏灵武市农村卫生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经验,确定了6个村开展卫生改厕及垃圾污水处理示范点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卫生改厕8774户,新建公共厕所388座;
硬化道路1193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5个,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工程422处,完成249个村庄电网改造,安装路灯8394盏;
完成危房改造3454户,民居提升改造7633户。县城周边、公路、川道沿线环境卫生明显改观,绿化美化效果凸显。涌现了宝塔区康坪村、佛道坪村、罗家湾村、黄龙县梁家河村、延川县刘家山村等一批典型乡村走在全市前列,示范效应明显。

(三)创新机制,凸显亮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呈现出许多亮点。宝塔区以改厕、改水、绿化、垃圾治理、巷道硬化、民居改造等为重点,全域整治环境卫生,积极探索污水处理模式;
黄龙县在全县推行“垃圾兑换银行”,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吴起县再不分村庄推行卫生收费管理机制,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
洛川县采取“一事一议”办法,以村筹60%、县补40%的比例筹集村庄巷道硬化建设资金,在村庄保洁和垃圾治理上采取市场化模式;
富县在塬区恢复村庄涝池,呈现出“小涝池,大生态”;
延川县以国有投资公司为融资平台,融资4.7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建立市级工作交流微信公众平台,印发工作动态26期,印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宣传册500份;
xx电视台专栏报道35期,xx日报专题报道20多期;
各县区印发工作动态等刊物180余期,发放宣传手册、倡仪书26万余份。通过挂卫生流动红旗,评选文明卫生示范户,建立卫生动态考评工时制度,激发农民群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意识。

(五)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列入市对县目标责任考核和市政府季度讲评,严格执行“双月报送、季度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多次对县区进行专项督查考评,建立日常不定期督查指导制度,印发通报3期。9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对进展较快成效突出的县、乡进行通报表扬;
对工作拖拉、进度缓慢的进行通报。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进展较慢。目前,全市共启动478个村庄建设规划,完成298个,仅占全市1784个行政村的16.7%。二是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县级财政整合资金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和措施,有依赖市级融资和财政投入的倾向。三是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县区工作推进措施不够有力,整体推进缓慢;
县区县域内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村庄之间差距较大。四是常态化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综合环境整治还停留在短期突击层面,群众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不够,长效管理机制为形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规划编制,彰显村庄特色。将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作为一项刚性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加快编制,确保今年行政村规划覆盖率达到60%。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培育示范典型。紧紧抓住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以垃圾污水治理和卫生改厕为重点,统筹抓好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以“两线三点”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为重点,培养示范点,带动面上工作。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化解资金难题。以财政投入为主体,逐步推行农民缴费,整合涉农资金,争取金融支持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化解资金难题。

四是激发农民信心,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抓教育、抓示范,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建立村规民约,突出农民教育,逐步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五是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工作实效。严格落实月督查、季讲评、半年评比、年终考核,加强集中督查和不定期督查,加大行政推动,确保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取得实效。

六是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继续做好“五个结合”,落实部门责任,发挥部门优势,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全面建设村庄美、田园美、环境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弘利教育)

第5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2018年宁波市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要求,现报告2018年度市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如下。
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回顾和创新实践
一年来,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以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为我市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8)》显示,宁波市在全部参与评估的100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9位,连续三年稳居全国100个大中城市法治政府建设评估前十。《宁波市行政机关合同审查指南》荣获中国政法大学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宁波市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荣获“浙江省政府法制工作十大创新项目”荣誉称号。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是树立党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的绝对权威。市政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完善党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党委“一把手”负总责的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约束机制,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政府全局工作的重点和主体位置,并向市委报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二)注重运筹谋划。一是强化工作部署。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全市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会议,亲自部署近阶段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协调解决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和难题,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积极履行职责。二是突出督促考评。优化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构成,注重结果运用,并将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三)强化素质培育和理论研究。一是开展宣传培训。全面落实学法制度,其中,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4次。组织领导干部培训测试,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培训考试。全市1520名市管领导干部、37827名公务员参加学法用法考试,合格率100%。二是注重调查研究。举办第二届行政法学会学术研讨会,研究行政执法领域热点疑难问题。针对县乡法治政府建设、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有效发挥政府法律


顾问作用等方面作了专题调研。
二、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增强政府自身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纵深推进 “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是清理证明事项。清理取消我市自行设定的全部83项证明事项。宁海县首创“审批法庭”机制,裁决清理前置审批条件,取消376项前置条件。二是构建标准化政务体系。起草《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现场管理规范》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标准。三是聚集重点领域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现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并联审批,将审批期限控制在80个工作日内。稳步推进企业投资审批项目“最多100天”等改革。已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
其中,市本级公布1298项,区县(市)平均公布1199项。拓展编制烟花爆竹经营等55个“一事联办”标准。实现360个民生事项“一证通办”,占民生事项总数的71.86%;
实现“全城通办”事项844项,占审批事项的67.2%。国务院审改办评估显示,我市项目审批效率列34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副省级城市首位。
(二)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一是构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统一受理平台、电子归档、统一公共支付、快递送达功能等系统对接。全年平台办件1618万余件。二是全面开展数据共享。完成与市、区县(市)共18个权力运行系统、19家市级部门37个自建系统和1个国建系统、


7个县级部门的7个县级自建系统、26个省级部门5个国建系统和62个省级系统的对接,累计共享全省数据1908万条。三是切实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实现网上申报事项774项,并依托“浙里办”APP开发各类移动端,已开通移动办事服务事项338项。推广刷脸认证功能,已认证2.7万次。
(三)稳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一是高质量制定改革方案。全面梳理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制定机构改革方案。二是提前谋划部署。制定市级机构改革部门“三定”工作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研究确定各部门机构编制框架改革方案。三是扎实有序推进。召开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完成新机构组建、人员转隶、拟订“三定方案”等工作。
(四)强化市场监管。一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清理存量文件3784件,废止39件,设置过渡期文件1件,修改13件,审查增量文件841件,修改4件。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市场监管等领域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并向基层延伸。三是持续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建成统一规范、互相监督制约、协调配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面推行交易服务和监管全流程电子化操作,探索试行CA证书和交易单位信息登记网上“互认互通”。四是强化社会信用工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征集信息5.6亿条,实施信用核查46万余次。升级联合奖惩系统,将700多万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联合惩戒范围,63774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五)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优化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20个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示范点,创建240家“三治融合村(社区)”。二是持续推进“村民说事”制度。强化“村民说事”标准化建设,探索邻里说事点、“七个一”工作标准、“圆桌夜谈”“轮值村官”等创新机制。三是深化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重新梳理优化36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形成“一镇一单”“一村一单”。宁海县成立全国首个乡村治理标准化研究所。四是强化法治文化培育。积极推进余姚市横坎头村法治主题公园等11家特色法治文化场馆建设,建成区县(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52个,乡镇(街道)级示范点175个,村(社区)级示范点420个。
三、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引领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立、改、废并重。一是积极完成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提请审议的地方性法规5件。二是强化行政立法工作。制定、修订、修改、废止政府规章15件。三是加强立法后评估工作。完成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2件。
(二)着力提升政府立法质量。一是科学编制立法计划。邀请政府法律顾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立法志愿者参与立法计划项目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二是优化立法项目起草工作机制。推行起草、调研第三方参与机构机制,由第三方机构组织起草项目7件。三是完善立法项目审查工作机制。重要的立法草案专题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重要条款专题组织专家论证。



(三)提高政府立法公众参与度。一是突出公众有序参与。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有序组织公众参与政府立法工作,所有政府立法项目草案均听取立法联系点和立法志愿者的意见。二是注重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宁波日报、政府网站、地方立法意见征集系统等载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政府规章草案公众意见采纳情况集中反馈率达到100%。三是重视政府规章解读。新出台的发布稿与解读稿同步在宁波日报公开发布。
(四)持续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一是强化合法性审查。审查市政府本级规范性文件118件。审查通过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标准,并将其上升为地方标准。二是严格备案审查工作。向社会发布准予备案目录公告3期,备案审查县级政府和市级部门规范性文件398件。三是落实报备制度。分别向有权机关报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5件。四是开展清理工作。清理著名商标等8个领域的规范性文件,修改53件,废止29件。
四、提升行政决策法治化程度,做到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一)发挥智库科学谋划和咨询作用。一是发挥智库理论支撑作用。完成宁波大通道建设、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等课题研究。二是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决策咨询作用。积极参与地方立法项目、规范性文件起草和评估工作,参与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专题会议纪要等重大决策的合法性论证等。三是积极开展涉法事务法律服务。研究处理厂


房改公寓楼、僵尸车处置等20多起重大疑难涉法事务。
(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一是探索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部分区县(市)出台了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二是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完成市政府拟发专题会议纪要审查 64件,主要涉及宁波市果品市场搬迁等事项。完成市政府拟签行政机关合同审查69件,涉及招商引资等多个领域。三是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出台实施办法,授权市政府办公厅作为评估委托方,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对各地各部门执行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进展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三)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一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工作汇报对接等制度,决策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大决定决议8项。接受市人大常委会执法监督检查。推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在全省率先出台街道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会商制指导意见,实现市县乡三级人代会票决制全覆盖,累计票决项目692个。二是推进协商民主。召开各类专题协商会6次、专题调研11项、提案办理协商会25次,就“拥江揽湖滨海”战略实施、建设“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等进行协商。
(四)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渠道。一是广泛听取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的重要决策事项向社会公开,并听取公众意见。利益相关企业和市民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受邀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并对会议事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二是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拓展政府网站的民意征集、网名留言办理等互动功能,积极利用新媒体搭建公众参


与新平台,通过广播电视问政等平台征集民生项目。
五、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一)全面推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一是优化流程和细化要点。出台法制审核内部规程和法制审核要点。二是构建对接反馈机制。建立市政府办公厅、法制审核机关和报审机关之间的对接渠道,完善法审结果应用反馈机制。全年审核103件依法由市政府审批的行政执法决定,提出法律意见400余条。法制审核内部监督机制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相比2017年,行政复议案件数量下降5 %,综合纠错率下降3.5%,行政诉讼败诉率下降88.2%,行政执法投诉数量下降50%。
(二)深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一是拓展综合执法范围。城市规划等13个领域全部或部分执法职权纳入综合执法范围,共计涉及行政处罚事项933个。二是开展非接触性执法。采用“互联网+执法”模式,破解执法取证难题,实现非接触性执法。
(三)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执法人员和执法主体资格管理。梳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二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共有1651名取得行政执法资格。二是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已对行政执法全过程进行录像、录音、拍照,并实现了网上记录。三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网上运行公示制度。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公布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7200余项,并有序推进网上运行。



(四)全方位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一是强化专项行政执法监督。对违法建筑拆除、价格行政执法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进行了专项行政执法监督。二是强化行政执法评查。组织评查许可案卷93卷、处罚案卷79卷,并对262件重大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了备案审查。三是处理权限争议和执法投诉。处理无照无证经营管辖争议等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等领域行政执法投诉。四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检察监督的协作。优化“两法衔接”共享信息平台,全市近10万余条各类行政处罚案件数据导入平台并实现实时自动更新。
六、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
(一)着力加强主动公开和解读。一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公开277条权力责任清单动态调整信息、1068件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二是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全市政府系统共主动公开信息471821条,依申请公开信息5059件。三是加强政策解读。通过政策吹风会等方式,重点解读政策背景、依据、后续工作考虑等,并研判市场预期,主动引导舆论。全市共举办各类新闻发布274次、在线访谈399次。
(二)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一是强化政府网站建设管理。丰富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建立统一的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并统一开放政府数据。二是用好“两微一端”新平台。推进以“宁波发布”为龙头的政务新媒体矩阵建


设,发挥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作用,“宁波发布”共发布微博6528条,发布微信图文信息1428条。三是优化整合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强化平台与浙江政务服务网业务平台对接,实现与基层“四个平台”的事项流转。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共受理群众来电90983件,其中按时办结90902件,按期办结率99.91%,群众满意率为98%。
(三)着力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一是推进标准化建设试点。江北区制定征地补偿等8个领域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二是强化研判预防。突出做好公开前审查研判,预防信息发布失实、失信,避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等事件。三是落实舆情回应制度。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突出做好民生领域舆情回应。
七、初步形成多元化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创新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一是完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机制。组织召开全市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联席会议,推进复议与审判的良性互动。二是健全疑难案件研讨机制。针对行政执法中的突出问题和普遍问题,通过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梳理总结,统一审理尺度。三是创新源头预防机制。通过主动上门对接等方式,帮助被纠错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查找和总结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瑕疵,督促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持续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建设。一是深化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对机构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调研,提出编制划转建议意见。二是坚持充分保障诉权与遏制滥诉并重。优化


行政复议网上申请平台,强化受理环节的沟通对接、释法说理的力度,并建立甄别滥用行政复议申请权和行政诉讼起诉权机制。全市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302件,受理1087件,办结1115件,综合纠错率35.61%;
其中,市政府本级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314件,受理244件,办结252件,综合纠错率23.02%。
(三)提升行政应诉工作力度。一是强化人员能力建设。组织人员参加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培训和旁听庭审。二是优化考核监督机制。汇总、分析出庭应诉情况,按月向行政执法机关通报。全市新收应诉案件2029件,一审1554件,二审475件;
其中,市政府本级办理应诉案件146件,一审90件,二审56件。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728件,实际出庭596件,出庭应诉率81.87%。
(四)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的能动性。一是优化行政调解机制。重新整合行政调解资源,设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着力提高行政争议协调解决的比例。共调解纠纷130181件,调解成功113601件,调解成功率87.23%。

二是创新人民调解方式。创新“互联网+人民调解”模式,建立“网上调解室 ”,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信访的有机联动,并主动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行动预防化解纠纷。共调解纠纷100338件,调解成功99164件,调解成功率为98.83%。
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在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市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一是法治政府建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法治引领改革和发展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培育;
三是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和法治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四是执法乱作为、不作为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
五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法治专门队伍还需努力培养造就。对此,我们将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站好位、履好职、尽好责,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

2019年,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会议精神,以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新跨越,为我市持续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按照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各项工作要求,谋划和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培育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确保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与“最多跑一次”有效联动机制,深化乡镇(街道)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制订乡镇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持续推进“村民说事”制度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健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统筹研究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工作改革方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更加便捷。
三、持续推进科学立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的立法保障
科学编制政府立法计划,加强“最多跑一次”“一带一路”“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健全合法性审查标准化制度。
四、持续优化依法决策机制,推动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处理问题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督促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上或法治之外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严格执行决策法定程序,制定并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健全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大行政合同、会议纪要等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力度。
五、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行政执


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问题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执法公示制度,全面推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探索建立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标准化制度。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常态化、规范化建设,基本形成广泛参与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格局,强化重点执法领域开展专项执法监督。
六、树立政务信息共享、公开理念,切实实施政府数字化转型工程和政府公信力工程
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梳理需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依法将政务公开范围扩展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推广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的政务诚信建设,加大对政府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曝光力度。
七、构建形成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调解、仲裁、信访有机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全面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任务,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工作体制机制。依法落实行政应诉职责,强化败诉案件分析研判和问题整改。充分发挥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作用,努力构建形成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调解、仲裁、信访有机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
八、发挥法治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全方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加快修改或者废止已经不适应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的政


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将政府机构改革成果通过政府规章或者其他制度予以固化。推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五大领域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推荐访问:工作情况 中医药 民政 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报告五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情况的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