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警示教育是手段不是集合4篇

时间:2023-08-08 19:08: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警示教育是手段不是集合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度警示教育是手段不是集合4篇

警示教育是手段不是20234篇

【篇一】警示教育是手段不是2023

“不是……而是……”表示什么关系?

  “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它错判成递进关系、选择关系或转折关系。究其原因“不是……而是……”这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与递进、选择、转折三种关系之间存在着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的因素。如不细加分析,则难以辩证。

一、“不是……而是……”不同于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但……而且……”前后分句意义上有更深入、更进一层的关系,但它们在肯定否定上是一致的。正因为一致,才能比较其在意义上是否更深入、更进一层。“不是……而是……”这种复句,它前一句否定一种意思,后一句肯定另一种意思,肯定否定不一致。因此,就无法比较其在意义上是否进了一层。

学生为什么会有进一层的感觉呢?因为“不是……而是……”在客观上起到了强调后一句的作用,所以往往给人以错觉,好像后一句在意思上进了一层。

例如:

①王昭君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
昭君墓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碑。

②一个球的输赢,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声誉,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例句①否定王昭君是一个人物,肯定她是一个象征;
否定昭君墓是一座坟墓,肯定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碑。前后分句否定肯定不一致,所以不能说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例句②前后两分句都表示肯定,而“关系到祖国的荣誉”比“关系到个人的声誉”在意义上更进一层。

通过这样比较分析,“不是……而是……”与“不但……而且……”这两组关联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十分明确了。

例句①是并列关系,例句②是递进关系。

二、“不是……而是……”不同于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不是……就是……”有“两者必居其一”、“非此即彼”的意思,其结论是不确定的,两个选言肢可供选择。“不是……而是……”否定一个,肯定一个,其结论是确定的,不供我们选择。

例如:

③蜜蜂酿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④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例句③否定蜜蜂为自己酿蜜,肯定它为人类酿蜜,结论十分肯定,不供我们选择。例句④提出两种可能性,它的结论是不确定的,可供我们选择。即不是我们战胜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战胜我们,二者非此即彼,绝没有调和的余地。毛泽东同志用这个选择复句,意在告诫我们:不能对帝国主义抱有任何幻想,要坚决同它们进行斗争,因为帝国主义决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三、“不是……而是……”不同于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虽然……但是……”前后两个分句其意义上相反或者相对,不是顺着一个方面说的。“不是……而是……”前后两个分句在意义上并不相反相对,没有转化。一个否定一种意思,一个就肯定另一种意思,在句式上是肯定否定的,但在意义上则是一致的。

例如:

⑤他不是坏人,而是好人。

⑥王兵同学虽然文化课成绩较差,但体育很突出。

例句⑥后一分句在意义上转向了前一分句的反面,前一分句指出王兵同学学习上的弱点,后一分句转而赞扬他在体育上的特长与成绩。例句⑤前一分句否定他是坏人,后一分句肯定他是好人。“不是坏人”与“是好人”在意义上是一致的,并不相反相对。它在意义上没有发生转化,所以不能把它看成转折关系。这样一比较,例句⑤是并列关系,例句⑥是转折关系,就非常清楚明了。

以上对“不是……而是……”与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的区别作了简要的分析,认识还是粗浅的,愿与读者诸君共同商榷。

【篇二】警示教育是手段不是2023

警示教育要常抓不懈

方晓

【期刊名称】《中国监察》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知荣辱。”农业部党组以通报2005年处理的6起违纪违法案件为契机.通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靡政警示教育大会等形式.用发生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农业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了自觉拒腐防变和廉洁从政意识以度反腐败的信心.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总页数】2页(46-47)

【关键词】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以史为鉴;党员干部;农业系统;廉洁从政;拒腐防变;农业部

【作者】方晓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D630.9

【相关文献】

1.警示教育要常抓不懈 [J], 樊忠

2.博爱县审计局警示教育常抓不懈 [J],

3.架好“警戒线” 弹好“促廉曲”——杭州:警示教育常抓常新 [J], 李光

4.关于强化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成效的对策探析r——以神华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为例 [J], 王永

5.确保警示教育不“跑偏” [J], 盛隆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三】警示教育是手段不是2023

赞美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卡耐基说过,使孩子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赞美。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忽略对孩子的赞美,他们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忽视了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其实赞美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及时赞美孩子学习中的每一个小进步,会激发起孩子对自己的信心,能对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很多人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赞美和鼓励的作用不可低估,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和成功的首要环节。父母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微笑,都会让孩子感到被认可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捕捉孩子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每当孩子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父母就应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坚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月月以前是个很自信的女孩,但是现在变得很消极,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这要归因于前段时间她和妈妈的一次谈话。一天放学后,月月回到家就高兴地和妈妈说自己今天在学校里跑步得了第一名,本以为妈妈会很高兴的,但是妈妈只是淡淡地问了她一句和谁跑的。月月还是很兴奋地和妈妈说跑步时自己是跑得最快的,老师还夸奖她有跑步的天赋呢。可是妈妈好像没有听到月月说的话,而是不耐烦地问她的作业做完了吗。看到妈妈的态度,月月觉得非常失望,闷闷不乐地走到一边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了第一名,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也不夸奖她。

  父母要把孩子看做独立的人,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才会了解孩子的天性和爱好,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同,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把赞美的原则贯穿于施教的自始至终,在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享受到一种成就感和被欣赏感。

  父母赞美孩子时,要积极地肯定孩子,但也不能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问题。

  父母在赞美孩子学习中的每一个小进步时,可以适度放大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长处要小题大做地激励,对孩子的短处也要宽容对待,应该针对其错误行为就事论事,从朋友的角度,心平气和地提醒孩子,鼓励他们改正。不能在提醒孩子错误的时候否定孩子取得的成绩,更不能对孩子滥用“软体罚”。这样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从而影响他的一生。

  父母的赞美对孩子的心理具有很强的抚慰作用,是孩子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对孩子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以父母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它是孩子取得成功和进步的阶梯。

  专家给父母的建议

  建议一 让孩子学会积极地评价自己

  如果孩子的进步得不到父母的承认,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偏低;
如果孩子的自我评价太低或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较多,自信心和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父母要找出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鼓励的话语不仅仅是一般孩子需要的,再优秀的孩子也同样需要,即使是天才也需要从自己的成果中获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牛运山一直都是个不自信的孩子,有时候明明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也会胆怯地向妈妈投出求助的目光。妈妈后来知道了这是因为自己平时对孩子比较严厉,经常批评他的缺点而忽略了他的优点,慢慢形成了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偏低造成的。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夸奖牛运山,即使他做了一件很微小的事情,妈妈也会摸着他的头给予赞美的微笑,并鼓励他要相信自己。在妈妈的赞美和鼓励中,牛运山变得自信多了。

  父母要引导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父母在孩子取得成绩后的赞美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积极地评价自己,以此作为自己的推动力,如此良性循环,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建议二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父母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没有优点,这往往是以学习成绩为依据下的结论。其实孩子的聪明和才能表现在许多方面,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丁俊晖是家喻户晓的“神童”,他曾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打败了7届世界冠军得主亨得利。但是如果以普通父母的眼光来看,他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为了打台球还荒废了不少学业。

  丁俊晖的父亲是个台球爱好者,一次和朋友玩台球时,被对方做了一杆很棘手的斯诺克,父亲束手无策。站在一边不到十岁的丁俊晖却主动要求替父亲打。让父亲感到意外的是,小丁俊晖不仅解了对方所做的斯诺克,还一杆清盘,替父亲赢了对方。

  此刻父亲觉得孩子有这方面的潜能,为了培养孩子,一家人背井离乡,还倾其所有送丁俊晖去英国练球。父亲发现和放大了丁俊晖的优点,最终成就了丁俊晖的成功。

  丁俊晖的父母发现了孩子的优点,并且积极地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优点,最终取得了成功。这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建议三 对孩子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

  对孩子的赞美可以激励孩子不断地取得进步,而指责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很多父母都以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是训斥和批评,而不是赞美,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过低,忽略孩子的努力过程,一味地重视结果,只要孩子达不到要求就横加指责,这样只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孩子的学习。父母对孩子的赞美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简单的评价。

  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同时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沟通。融洽的家庭氛围,父母适时的赞美,会促使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争取更大的进步。

  建议四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

  很多孩子存在着缺乏信心、自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作为父母,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并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优势的,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提升起来。

  张帆平时是个很沉默的女孩,学习尽管很认真,但是学习成绩不好。可是最近一次考试中她却考到了班里的前十名。回家之后,妈妈发现今天女儿和以前不太一样,显得很高兴。细心的妈妈看见她拿出了类似于成绩单的东西,还一边傻笑。妈妈知道肯定是孩子的成绩上升了。妈妈悄悄地走过去,看了一眼,然后摸着张帆的头说:“女儿,你真棒。”张帆在妈妈那里得到了鼓励,她对妈妈说:“妈妈,我下次争取考到班里前五名。”妈妈欣慰地笑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父母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可能是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也可能是成绩提高,也可能是在特长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父母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成功教子箴言

  自信心对孩子的一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是成功的催化剂。父母赞美孩子,会让孩子积极向上,而指责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愚笨。因此,父母要学会及时赞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篇四】警示教育是手段不是2023

爱,是教育的底色
泉口小学 内容提要: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爱,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根植于爱的土壤。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平等的基础上,唤醒、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从而自信、自强地健康成长。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教育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它是一种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字:爱的教育、爱在细微处
正文:
爱,是教育的底色!就像乍暖还寒时的春天,就算刮风下雨甚至四月飞雪,温暖是她的底色。只要有爱,只要有越来越多爱学生、爱读书、爱思考的好教师努力给孩子们带来幸福,那么,中国教育的春天就不会遥远!因为每个孩子都配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用爱唤起每一位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通过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被认为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的教育》不仅能教育孩子,而且能教育那些正在教育别人的人。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并以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优秀班主任老师任小艾说:“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
李镇西老师说:“爱的教育是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教育的目的是爱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知识还是为了爱?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学识教育无可厚非,试问文盲能有多大贡献?学识低下的社会根本不能发展,这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是一种鼓励上进的价值取向,我们不可否定它,但它其中的确有功利主义的成分,如果全盘肯定,社会上到处是功成名就的呼声,那么我们的教育将是一种绝对的失败,因为它是一种爱的缺失。把爱心、善良等美德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是成功教育应该达到的方面。教育不能提升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它就偏离了教育的宗旨。爱的教育与学识教育两者都是教育的重要内涵,在偏重学识教育的今天,爱的教育显得尤为可贵!
年近八旬、经历文革之苦的李吉林老师也曾说过:“一个好教师,首先要有个‘爱’字,没有爱,做不好教师。要真爱教育,爱孩子的心,爱自己的学科。”为了“让孩子们从封闭的传统教育的捆绑中蹦跳出来”,李吉林主动要求从一年级教起。“一年级的孩子多么可爱,他们对小学生活向往已久。他们又非常弱小、单纯,需要老师的呵护……”读至此,作为一名低年级的年轻教师,我的心都要融化了:我多么希望我的孩子能遇上李吉林这样爱孩子、呵护孩子而不嫌他们烦的好教师!爱心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爱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所以只要在教育中用爱心去感化和教育孩子,孩子的未来是美好的。
教育本意就是要用爱感染人、激励人。师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室,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师生交往与情感交流的重要地方。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可以分享学习的激情,分享新发现的过程。这种“分享”,至少体现了三层含义:第一,要关切到对方的需要、感受、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第二,要享受彼此双向的平等给予,它不是单向的居高临下的施舍。如果存在着施舍关系,那么被施舍的一方在自信心和主动性上就会受到挫伤。第三,分享意味着彼此心灵的真诚相对。教师要让学生享受课堂的温暖.有时候,当我们教育者在一起探讨时,谈得较多的话题是:什么样的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教学状态才称得上完美呢?不同的课堂,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其实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指标体系。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提炼出3个关键词,那就是:真诚、深刻、丰富。

二、教育根植于爱
鲁迅先生说:“教育根植于爱。”其实,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是当好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这种爱,完完全全只包含情感,不包含任何目的。从教以来我都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好的老师,身上都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呢?哪些品德呢?经过这么多年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我心里有了这样一个答案,一颗心,一颗爱心。一颗爱学生的心。

35岁就获评特级教师的戴曙光,对孩子和课堂永葆一颗“初恋的心”,每次上课如赴约,有莫名的甜蜜与期待。“是什么支撑我?很简单,就是喜欢,就是爱。”戴曙光讲的一个小故事很感人:“走读生的我,有一次回家的路被洪水阻隔。班主任拉我到他家里,煮了一碗米粉,我含泪吃完。就是这碗米粉,让我开始喜欢上班主任,喜欢上班主任的数学课。”他说:“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往往从喜欢老师开始,从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开始。”读至此,我又想起那句话“好老师就是学科的化身”——老师对孩子的爱,多么重要!
高尚纯洁的师爱,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有了热爱学生的思想,老师就会自觉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艰巨复杂的教育任务。爱心教育是一种享受,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更是精神世界的享受,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不断启迪。爱心教育更是老师人格魅力的不断提升,精神世界的不断升华。

三、爱在细微处
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平等的基础上,唤醒、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从而自信、自强地健康成长。我把师爱与尊重紧紧相连。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前提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次,爱是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是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最后,爱是尊重孩子的自我实现,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应是爱的最佳境界。
我的班上有一位学生叫强强,他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但是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并不努力。更让人头疼的是他在平时的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他的家庭条件在本地是非常贫困的、父母也是极老实巴交的农民,这让他的心里很自卑。越是这样,他越表现的冷漠、高傲,甚至经常顶撞老师。他毕竟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的很多思想观念来自我们成人,就他来说,父母的“成功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是他的行事准则。那么我们可以分析:在他内心深处,他是渴望成功的,只是表现形式有些极端罢了。换言之,他也想有“伟大”之举吧!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成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的首选。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知识好比是修剪移栽。”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可以造就的生命,我们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对待,即使就是荒野的树根,我们也能否把它变成如根雕一样的艺术品呢?所以教育者应该拥有一种心态,对待学生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哪怕是成绩最差的,在某些方面也可能
是金子,是可以造就的人才,教育者不能总是把眼光放到几个优生身上,而是应该运用赏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拥有成功。
差生的心理最脆弱,他们更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尊重和爱护。这种师爱往往是医治差生心灵创伤的最好良方,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金钥匙。“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这份爱,才会在转化差生的实践中转变观念,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耐心;
有了这份爱,才会在转化差生的工作中多一份细心,用博爱和宽容代替粗暴和训斥,用博识和娴技去吸引学生;
有了这份爱,才会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主动地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条件和让他们走出尴尬的台阶,才会耐心地去辅导和帮助,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四、教育应无痕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一个眼神、一次手势、一份表情、一声语调,向学生传达着各种正确的观点、情感和立场;
广大学生在这绵绵“春雨”里健康成长,也是最具成效的。
有人说,热爱是最高的禀赋。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事业。做一名拥有自我成就感、社会赞誉的好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童心,眷恋讲台,甘于寂寞。为师之道的真正含义,其实就是摒弃了功利心,满怀热爱之情,以匡世济民的情怀,去浸润一个个心灵,培育千万颗种子。
教育无痕,宛如纷纷扬扬的雪,丝丝缕缕的雨,融进了地里,滋润了禾苗,却不见其痕,不闻其声,受益的却是禾苗!教育孩子亦应如此,在融洽的氛围中,师生交流、亲子沟通,孩子心中“不设防”,教师和家长也不是“进攻”态势,最终才有可能达成共识。“润物细无声”、“身教胜言教” 的教导方式,才是刻骨铭心的。
教育需要无痕,这不仅仅是一种向往,也不仅仅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原则,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技巧。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对我启发很大,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游客自动脱下斗篷,冷风呼啸而来,使劲吹。游客反而拼命抱紧斗篷不松。太阳出来了。暖洋洋的用爱心关照游客,不一会游客“感动”的自动脱下斗篷到树荫下乘凉。这则寓言就告诉我们:用爱心来感化比教育惩戒更有效,教育的本质是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它在现实中具体渗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可见爱的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真正有个性的老师,一定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
一个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之人;
一个爱教育、爱学生的人;
一个具有教育智慧的人;
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虽然教师是一种职业,但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爱的艺术。从事教育,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去爱?因为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所谓教育,也许就是这样,爱与耐心,加上孩子能明白的方式!


推荐访问:集合 警示教育 手段 警示教育是手段不是集合4篇 警示教育是手段不是2023 警示教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