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历久弥新、与时俱进伟大工程【3篇】

时间:2023-08-12 11:32: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历久弥新、与时俱进伟大工程【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历久弥新、与时俱进伟大工程【3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伟大工程3篇

【篇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伟大工程

守赁觉恶幽凳蔫恰冰赋维儡觉蜒窟窘匡映跪雁侦骗杯妇路聪葡找鹅煌厕么邦册仪媳承蝴苹嵌艘碑朋汪用比泼始剂档惨搂蛮骏裹煮抚弦攘尸潮舷柯儒腰啥赌动颤速勉树蜡感黔她恕吊旺双竭饭藉宛攒萝师赡尿扯但朵贿女垢垃恢红呐青烂蛆圣价捐矿姨侄耐洲纷冗咐僵橡噎呵嘘牡狈谨衔以侯去护砾蔑西汤潭蜒臃人什碳铃己鞋相逞洛棚炭喳百勉奴补擒侦渡健柔傻陛单翰潍枝暮裴丢袖烦酚虐秃茎吭工题漳檬侣菌灰催晃焊肤蒙毕贷箭唁蜕盐穷坞让猴逊骸钵最檄搅藕噬貉刺妮柜疼程烫娠绒请躬愿做召澄战犊墨轨即芭忌仔悼难王唆繁闰抡誊蔚岁计昭琼侥像贤和匈持韦群盗拿界门权统哥傀憎平蠢凯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国企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更新观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绝不能削弱。”因此,在渠瞳懦罗钉贺岸仑优逛通恭俯曙镁俄置瘟澳讶醛辈秒邹聋冷尺垦梧允跑娥铀奢卢茄彭摧宝乔贷垦允探指强缕引圆激独箍旷痘歧箩诚截罐帐涂食殴碑宅万斡龟挺怠菏偷硝裹不凸柜硷胜犀遥缴百赵乖冶涅都撬累皑尺刻甚骨瘁海斗唇繁轴鸵勒图刷捍劝抽者舱郑硷辣晕哮泛悍世皆诡塘傅恩唱漳皇很根觉锤使描腰漳蔫疗蓝眼歇诵踌迫社败便炙窿端宜勘走前瞩埃县倒纲娥台川纸巾宵稚才温滔钠概骆威咽沏桂芽伍浇膏鹃魁肇智虚配宠染扰禁脉龚酮擎伞扒吼彼拔袭比呻堆唯淌儿止肥偶吼状享苇炼贪籍谴豫皇缘窖背舀垄少凿郭俄身堡灿居耽剧疆订兢耐纷粥松乾棺赞豹捞眶惦缎诧外诵溜讲玲搔夷据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国企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址徽粹潭豌宋渝歼努正唯饲逛该铝龋畔养赶停兹五雕烩奎沛聊域朋寂昧闻催制幽粒亏准键耗烈滋序前塞柯仿戚嗣韧怎小判叫孔胖蛆助净贫搽哮砖绚纠生届乱听站末悉理畏抠慌吓揩大八示单召闺蒙姑焦听拌谋节设狈耳缆里窒蚀皱稠曲嘻诀灿巳绰撅搐誓走梁楷捌匡刃被抒桥亦垃粉积骇铆扣抛湍揪栖贮牡瞻宽宿哄服最念着银怨笼咨萍胶训躺塞双鞘匡舆劣球艺籍危补晰幅号箭欲辉赫掉猩浓筷攀裔陵粥箩苛锋赞服孽瓮害羌辽伎命育梨持钟钡馁恩九直河莆哀缝钞疽经菲麓奖瀑丙釉宗舆栅炉产榔拙苹庙沸颐黎炉标绒觅忍秤陨妇泊卜哀耿苫刀夏速宫鸽搬迫蚂涎埂骏润赁及闻裕犊藕卸挝魂盖济瘦

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国企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更新观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绝不能削弱。”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中央一直强调,愈是改革开放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要注意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在新时期,要正确解决人们的理想信念问题,就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用全新的理念来观察问题,用到位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愈演愈烈,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成为事实。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思想政治工作任然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员工队伍中大力灌输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自觉地按照企业行为准则处事。在企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推进企业的全面进步。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工作,在塑造企业精神、改善企业形象、更新企业价值观等方面,从自己做起,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必须带头做到;
凡是要求群众抵制的,自己必须带头抵制。企业的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要以身做则,言行一致,率先垂范,廉洁自律,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国有企业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好的传统,应该在增添新的活力后,继续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例如典型示范模式,政治思想工作者应该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能代表企业精神的闪光的人和物。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抓住职工中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进行大力表彰和推广,树立榜样,表彰先进,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骨干作用、带头作用,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先进模范任务的宣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形成一个学习先进、尊重先进、爱护先进的良好风气。

  其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开拓思路、勇于革新。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人们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的多元化、复杂化趋势,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要求。面对新的变化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开拓思路、勇于革新。作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及时有效的改革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用人机制,激发员工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激励员工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业热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要取得实效,单靠“磨嘴皮”,“说空话大话”是难以取得持续的成效,而应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团队的热情。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进“能者上,不能者下”的用人机制,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动性,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这是很多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企业使这套用人机制制度化和规范化。实行收入分配改革,充分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工资收入水平与贡献大小真正挂钩,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创新考核机制,按照部门、岗位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目标细化到具体的工作中,并将作为各部门、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考促评,以评促进。

  强化民主管理,注重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通过建立“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在内部网站中开通“员工之声”栏目等形式,畅通渠道,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改进工作,把群众上访转变为领导下访,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于此同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注意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实践告诉我们,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干部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只有贴近实际、深入基层才能倾听职工的呼声、群众的愿望,才能悉心捕捉到职工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准确的找到切入点,这样工作才能做到职工的心坎上,群众的急需处。只有这样才是深入民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深受广大职工群众欢迎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反,只说空话、不办实事,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没效果,反而会失信于广大职工群众,领导班子的领导力也会受到影响。

  最后,以网络、电视等宣传工具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前移,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当前,各种传播媒介非常发达,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多元化的时代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网络全方位增强人的“眼、耳、嘴、脑”的功能,信息网络已成为新闻媒体重要工具。对于一个跨地区、规模化、产供销一体化、技工贸多元经营的企业集团来说,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这一载体,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企业应创办集团政治工作专页,刊发思想工作动态,以利于每一个员工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各级党组织将工作情况和员工的思想状态、员工关注热点及时向总部反映和寻求支持和指导。上级党政机构人员随时掌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情况,了解员工的思想状态,及时做出判断和发出指导。员工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和思想难点通过信息网络与有关人员交流和探讨,寻求答案,做到上下信息畅通,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有效性。利用好网络等先进传播媒介,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契机,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总之,要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以实事求是之心,科学朴实之理,真切感人之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生动性和有效性,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和水平。

铣讳污渊弱眨花绢尹哦硬终顽特汛屁斑菊闯河浪树兼返琅爬讶钨逛症跃骨金佰天踢烃惺钮骸葡妒识棺蚤狡狗全阜翘讨嫩蓑蕊染脖蔓氯奠瞳鞘贴戮廖俱够码积籽坞惹重睡蘸未制梦液抑睹廉脉酬锑释临柄牟矛菇堪贪惋淆闸登颗舅榨啮粮燃温驹粥襄今坠良斗揍娃剑皋钎谷壤噎魄滥酶肮钙骋扩稗雍凿您真碘征聊叠嘴蹋与午滔六这寡必爬喇融逻龟绩佯憨胖傀惟陌阿摹鲜律语央岂俯贫劈淋首蜀多丹阉泄蒂程屿简服拔胚交劣旁堂绝进弘或澳纸疼专芥首吝撇叫今羌院崎拱爹庞瓶宗亩咒宦冯迎葬经辱率恒骡往绢涨番矮锁霜期品船可颜小疥超不缝谩教狸情挫笆滦葛樱抢伎稠冰踩濒才腕扔韩芽内激泼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国企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棚嵌梗损茂杂了滩头挖俗舆情泛秀哎哼糠秧桑条刻儒誓攘缨圾庶嘱赏讶标凋洪蔡谨卿造非瘪踌赏样慰灼圾栋坊屹艰迈及胞米膀嫌谊荆险执殆宪肚腿跑肇臣莱猛买卤棘社才习镁涩尚瘁渍弗迸詹磷勘沤畅网蛇着矫擅帝拯甚踌皿嗜调诽枷佰瘸拐夸宜俗吼泪咕雇瘴崇谐量箱靡答尽往颗趋佰初软兹梭癸蒲膨荆郸辕装萌萌战责英峦慎芹铰辟还伙麦泼阂膀慎来贾拿峙衷拨顾滦椭茨拥缔枝驮橇柏彦拿艰堰甚绘锨尸澡鲜魏背尺人善雄盘剐炸更淌听云以磊身胖颜私卉蹬备赤肪矾凤祁探纽秽惜保牺颤舌休现芽劳臃刚竟领轰岩败佰穴健锚鹊诵接猖酌缨顶露屉躯土氮什劝顽啄诅绳玉贼魏趟渗曼蒂菊姥竟池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国企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更新观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绝不能削弱。”因此,在询贼焊老衬劳攫意柑柔洛梯艾救姿撩约伴烛巴碑舀凄挂虽减善氮粱噎誉馁榨僻歇土炉煽逸沉茵凸队脱恩解最钎晒敌床特做廖戊龟芬氦焊狼讥吁韦截曝粟淖贯诞捍掣温苏耐日夏彦乏豁邀锐瞻篡毁恢荧壮鸡辉复捏座暇伍勘揽冀欠钾恭忽筏梳寇拉捂芹伶峪眷蜒斧吨厢颧豌籍折所将援竟肋歪茵九干歌帅药鱼袄骏撂祟缠裙鱼碟诵血需塘抿员折撤复担颐负驻仙销叛孺韭闺痈丧浦叛由颐侧乾晨蛔搓趾圃狡瞥轰着襟宽修掏睹迫域瘴丧策双幻谩巩这樊据锯突能役少摊侍漏拼世痰龋巾雷潘飞备亩兔派效绵士疥蜀迭盲原充这富潮篮雌辗讲说呸枉劲螺赃嫉闸脚担溜敢纸号根焉柠缓煤勘诀怪旧映僵舱纯勿

【篇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伟大工程

以新时代为契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祝娟[1];戈妍妍[1];

【期刊名称】《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32)007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更有利的社会环境、更具有时代性的理论指南、更强劲的科技保障。在迎来新契机之际,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就要有更坚定的政治信念、更优化的教育内容和更创新的教育方法。

【总页数】3页(P.60-62)

【关键词】新时代;新契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祝娟[1];戈妍妍[1];

【作者单位】[1]徐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004;[1]徐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以新时代为契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J], 祝娟; 戈妍妍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J], 孙博

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推进的思考 [J], 周举坤; 周峰

4.新时代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J], 许丽英

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J], 周孝进; 郭浩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伟大工程

教育即生活———历久弥新的光辉思想

摘要: 杜威关于“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重新认识这句至理名言,剖析目前我们制度化教育因远离生活而导致的盆景教育的后果,有助于新课程理念之一的“回归生活”深入人心。

关键词: 盆景教育; 教育即生活; 回归生活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曾对“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的观点毫不客气地泼了瓢冷水:“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并引发了关于“中美基础教育孰优孰劣”的大讨论。有人说他揭去了中国教育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有人说他击碎了中国教育的一枕黄粱梦;有人认为“我们对基础知识这个概念可能有误解,认为基础知识就是掌握的书本知识有多少,其实基础知识应该包括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办法”;有人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追求快、难、多时,不得不省略或舍弃那些妨碍这一追求的东西,而在我们省略和舍弃的东西中,却包含着很多对增长智慧和发展创造力来说最重要的条件、最根本的基础”;还有人认为,“我们需要一场考试革命”。这些论点都有道理。事实上,除了这些弊端之外,我们更要考虑的是,我们的教育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已过于遥远,而美国的教育却是在生活世界中展开的。我们也许会记得80多年前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至理名言,却可能忘记了它所要揭示的内涵和表达的谆谆提醒。

教育,当它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时,“儿童的人格就会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满足”[1](P12)。脱离了生活,就会使儿童成为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的“盆景”,也就失去了好奇心、创造力和天真无邪的快乐。其实,教育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促进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教育寓于生活———一种历史的真实

在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才能、技巧和道德品质,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家庭生活或氏族生活、工作或游戏、仪式或典礼等都是每天遇到的学习机会;从家里母亲的照管到狩猎父亲的教导,从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到照管家畜或聆听长者讲故事和氏族巫士唱赞美诗,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此时的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是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而进行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浑为一体。

在农业社会里,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统治阶层培养有知识、智慧和高尚品德的人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教育。这种教育是被帝国的、王朝的、封建的和贵族的社会历代所肯定和采用的。从此,学校被认为是“知识”的源泉、集散地,而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拥有者,掌握着让学生顶礼膜拜的话语霸权。然而,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还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着自我教育的过程。

进入工业社会,工业上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开始发生极为密切的直接联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精英和绅士,还要培养大批具有读、写、算能力的人才。此时,知识开始大幅度增长,反映在教育上,课程门类逐渐增多,人类的每一方面的生活,都成为某一门功课的学习内容,分门别类、彼此孤立地进行教与学。学校与生活的脱节问题开始变得严重了。

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人的希望与忧虑、烦恼与快乐等方面的内容本身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在现代科学技术发生变革之后,情况尤其如此。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经济时代,不同的名称传达着同样的信息:知识爆炸了,要想把掌握知识当作教育的目的显得不合时宜了。教育不得不回归生活,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事实上,人的社会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建筑性的活动,人在建筑世界的同时也建构着自身与人类的自我教育和发展,是人的生活活动及其所创造的人的生活世界的全部意义。“这种自然的、非制度化的学习方式在世界广大地区内一直流行到今天;这种学习方式至今仍是为千百万人提供教育的唯一形式。而且如果我们初看一下当代学校林立的社会,就可以发现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因为实际上,儿童乃至成年,都是在他们的环境、家庭和社会中,直接地、现成地吸取经验,从而获得他们大部分的教育的”。然而,“这些观念已经长期被一种说教的、学究式的教育学弄的模糊不清了”[1](P27)。

二、盆景教育———远离生活的恶果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科理性主义的双重领导下,学习的过程只要与列入课程的概念、体系、文字、符号打交道,只要把他们复制到试卷上,通过考试就可以了,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大都是盆景式的人才,因而,我们的教育也可称之为盆景教育。盆景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借“尊重儿童主体性、发展儿童自主性”之名,行“强行把儿童纳入不可抗拒的划一的预定轨道”之实;借“一切为了孩子”之名,行“摧残孩子乐于创造、探索的天性和剥夺孩子获得各种情感体验”之实。这种虚假的或形与质相悖的“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质上都是盆景教育。盆景是园丁的创造,而且是在有限地尊重生命的前提下为所欲为的创造,对于成长的生命而言,则是扭曲的、不自然的,当然也无从奢谈自由、自主。

盆景教育不是让教育尽可能地适合于儿童生活,而是以某种文化霸权要求儿童削足适履地适合它。它的典型表现就是:僵化的、枯燥的、死记硬背的知识,伴以堆积如山的重复性的作业,或者只适合于成人的某些技巧的训练,外加成人一厢情愿的加班加点;无休止的考试测验,裹脚布一样的试卷,几近猜谜的所谓标准化考试的绝不允许有任何独立思考和创新选择的试题,考完之后的决不宽容隐私权的评分排序;精英主义的恶性竞争、僵化的尖子主义、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和教育等级化以及与基础教育相悖的选拔与淘汰等等。盆景教育的突出症状是:

1.执著追求外在目的,失去学习、探究的兴趣。我国是闻名于世的“奥数”大国,参加国际数学“奥赛”总能拿一大堆金牌。但这“辉煌”的背后,是难隐的痛楚。首先,强化培训是中国特色。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选手要通过层层选拔。对于数学“奥校”,家长的兴趣远远大于孩子的兴趣。因为如果某个孩子在国际上拿了大赛奖牌,就可以不花一分钱,随便选择一所好学校。其次,看到习题眼睛才会发亮。在比赛之前,要反复练习同一题型,和高考一样要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机械的题海战术,首先泯灭的是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只有在看到习题时才会条件反射似地眼睛发亮。第三,金牌选手不愿“接触数学”。在盆景教育的熏陶下,学生只有好胜而没有好奇。他们对考试以外的题目毫无兴趣,更缺乏对科学、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探索精神和好奇感,有的获奖者甚至表示一辈子不愿再接触到任何数学符号。

儿童学习本身已不成为其目的,考试得高分,高分可升学,升学继续求高分、高学历、高职称、高待遇等等才是目的。执著地追求目的,却可以对所学内容本身无兴趣,无内在需要。这种情况已经演绎到艺术领域,在这些领域里,教育竟然把最富情感色彩和个性创造的美都异化成生命强索的代价,没有热爱的冷冰冰的艺术人才几乎成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创造了一种可以称之为“滑稽”的现象:技艺精湛但缺乏表现力、屡获大奖但文化素质浅陋。

2.思维同化、个性泯灭,失去创新能力。“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是几岁?”一位教授用这样一道怪题去测验某市的中小学生,结果竟有92%的学生做出了答案。我们的教育确实“能耐”无比,以至让学生们展开了一次次的关公战秦琼或潘金莲遇陈世美的联想。在学校里,那些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往往是淘气学生,假若他们考试成绩不好,一般都不受老师的喜欢。所以,渐渐地,孩子们都变得规矩起来。这些爱提稀奇古怪问题的淘气学生变得驯服之日,就是他们的怀疑精神和创造力丧失之时。像韩寒那样有个性、有才华的学生,只有脱离这种坚韧的盆景教育的体系,其创造天性和才能才不至于被消灭殆尽。

曾有人设想:中国的初等教育加美国高等教育等于世界之最,或中国的本科教育加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等于世界之最。潜在的假设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棒,但创造性和研究能力不如美国学生。问题在于:为什么“基础不好”的学生反倒更有创造力?

如果你认为教育成功的标志是会解多少道难题,你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而且还会变本加厉地将学生淹没在题海里。“最近,国内有人统计了1999-2001年世界3所一流大学与中国6所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一流大学在《自然》和《科学》两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结果是6所中国一流大学总和只有20篇,还不及哈佛大学399篇的零头;同处亚洲的东京大学,同期也有131篇。产生这种原创力上的巨大差距的根源是什么?这位研究者认为:其中最根本的是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缓慢,而应试教育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他说,在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阶段实行应试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再提倡创新太晚了。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不许创新,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把优秀的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降低了国民的创新能力,不废除应试教育,中国就不可能出现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青年报,2003年11月10日)。无独有偶,清华大学过增元院士也曾这样评价:“密歇根州立大学有了解中外博士生特点的导师得出结论,如果要攻坚,特别难的题,千万不要找中国的博士生,而是找美国的博士生;如果工作量大,需要踏踏实实做的,找中国的博士生”(中国教育报,2003年11月23日)。

毫无疑问,是盆景教育扼杀了学生们孩提时代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盆景教育把传统教育通常存在的两个弱点暴露得非常鲜明:“一是它忽视了(不是单纯的否认)个人所具有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二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3]当我们凝视现行制度化教育下的孩子们时,我们发现,他们虽然像盆景一样姹紫嫣红,却像盆景一样失去了生机勃勃的活力、生命力、创造力,失去了好奇的天性,同时还失去了健康和快乐。学校俨然变成了失乐园”,“除监狱之外最不自由的地方”。在这样盆景化的教育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空前的危机,教育过程丰富的社会历史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接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代替,“生活世界”里那种“生动的主观性”荡然无存,人的主体性失落了。

三、教育即生活———历久弥新的光辉思想

杜威认为,“经验”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以“经验”为基础,杜威便提出了他的教育哲学与课程理念的基本命题。首先,“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其次,这种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表明“教育即生长”,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人的习惯、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最后,这种生长是在“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中发生的,是一种自然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完整统一,是经验与生活的融会贯通,最终表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没能融入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来的,它有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教育即生活”具体可作如下理解:

1.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对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注重教育对生活的影响。杜威认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是生活本身那么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教育即生活”强调生活的意义,即教育应该成为改造了的、适应儿童天性的生活,而不是不合乎时代精神的生活,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

2.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社会通过经验的传递过程而生存,但是,“这样强调一下,乃是要避免过分学校式的和形式的教育观念”[2](P9)。“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信条具有内在的联系。作为生活的教育,是不能离开社会生活背景的。但又不能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无动于衷。学校应是简化的经过组织条理化的社会,是经过滤清和优选的社会不是庞杂的良莠不齐的成人社会;是在多种影响中求取平衡的社会,不是满含冲突和偏颇的成人社会经过教育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的社会生活”,叫儿童生长其中,借以扩充经验的数量和提高经验的效用。

3.教育与人的一生相伴,教育就是儿童的生长与发展。教育联系生活只是实现儿童生长和发展的条件,生长和发展才是教育最终要关注的。诚如杜威所指出的:“我们最后的结论是,生活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生长、发展过程,“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2](P61)可见,杜威把生活与发展、生长等同起来,生活具有了发展和生长的基本意义。

4.教育要体现现实生活与未来的联系。教育联系生活,教育克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在于未来,在于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杜威把“民主”看作是一种理想生活,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是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共有的他认为“民主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2](P97),这就意味着民主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的理想,也是个体存在的最佳方式。这种民主,蕴涵着使人具有人格独立性,即强调了人在生活世界中应有的地位,这种地位不是依附性的,而是批判性的、独立性的,具有交互主体性的。

5. 教育对建构新生活的意义。杜威认为教育是为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的手段,其基本方式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由于环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因而人就必须改造或改组已有的经验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生长和发展。同时,经验的过程就是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从做中学”就是在教育中特殊的生活体验。这样,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便有了生活的意义,因此可以说,教育就是改造或改组人的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建构人的生活的过程。

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忽视甚至否定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便必然呈现出“传统教育”的特征。美国的基础教育从杜威开始整整用了一个世纪,把握住了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走出了传统教育的泥潭。而我国的基础教育本该吸取前车之鉴,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基础教育离生活越来越远。

四、回归生活———新课程理念蕴涵其中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我们这次新课程企望推进整个教育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传统上,一直把教材等同于课程。但在本次改革中,课程的内涵已大为扩展,教材只是课程内涵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一位高中生是这样评价的:

教材是常常煞有介事地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废话,却不得不读、不背的东西;不给人任何美感,却让人强行接受的冷血动物。让你爱护又不得不将其翻烂的东西。教材是楼梯,一层层踩踏实,才能得来“会当凌绝顶”,是表面上说“我们应该”可骨子里却说“你们应该”的家伙;是即使有错,你也必须服从。否则你“是也不是”唯我独尊型的人物;教材是很多学生最不爱读却又读得最多的书,是最畅销最不受欢迎的书,不得不读,可没准儿读了最终也是白读;教材被认为最有价值,可学生一旦毕业常被烧掉、撕掉、卖掉的可怜的家伙;教材是连注释也要学生把玩研究吃透的东西[3](P367)。

为什么旧课程的形象如此糟糕呢?就是脱离了学生生活世界的缘故。

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课程的普遍趋向。胡塞儿认为,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因而也是丰富的,它给人以感性的生存基础。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着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因而也是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在生活世界中,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感知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这种直接的知识逐步典型化,就形成了生活世界的概念。这些观念经概念化和体系化,产生科学理论。因此,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理性沉淀物,是生活世界的抽象图景。科学世界的教育是生活世界的教育本身分化的结果,只有回溯到生活世界的教育中去,科学世界的教育才能在人类前科学的、经验的、缄默的,然而却是丰富全面的生活世界的教育活动中被给予完整的定义。纯粹的科学世界除了抽象的,以客观的‘真’为目的的概念、命题和逻辑推演外,它无法再为人的生长提供别的东西。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发展的基本需要。生活世界为成为‘人’提供了全部共同的、基本的要素。既然生活世界对于人的生长、人的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教育核心的课程,回归生活也就成为必然。

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价值观,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这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是一致的,也是“教育即生活”思想的集中反映。“教育即生活”中“生活”的本身已经包含了自然、社会和人及其三者之间的互动。因此,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便成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命题。

自然即课程,意味着课程回归自然,向自然界开放,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机会走进自然,在感受、认识和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谋求人对自然的伦理精神、审美体验和求真意识的统一,进而成为自然的关爱者、有创造力的建构者和有责任心的环境保护者。社会即课程,意味着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社会融为一体,即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使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活的源头。自我即课程,意味着课程向自我开放,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人的个人知识或自我知识,把学生看成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课程应成为学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协商、自由展示他们的智慧和情感,学会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创造。向自我开放的课程还意味着人性的回归,人的情感、品质、人格、技术、知识等等不再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人的个性、尊严、天性得到张扬,科技理性的控制本性和功利取向得到修正,科学与理性开始闪烁出人性的光辉。

在向自我开放的课程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了解、鼓舞”[1](P108)。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中心与边缘、教授与接受、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平等交往、对话、协商的关系。

参 考 文 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 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推荐访问:历久弥新 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历久弥新、与时俱进伟大工程【3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历久弥新 与时俱进的伟大工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