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范本(6篇)

时间:2023-08-08 18:2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范本(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范本(6篇)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6篇

第1篇: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

人才强税战略经验交流材料与人才行动工作计划汇编


人才强税战略经验交流材料

一、新形势下对纳税服务工作的再认识和定位

一是要充分认识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纳税服务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纳税服务伴随税收管理,服从和服务于税收征管工作,也是提升全社会纳税意识。纳税服务从税前、税中、税后参与税收管理服务。税前为纳税人提供咨询和服务,以提高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税中为纳税人服务,使纳税人能够更方便、快捷、准确地履行纳税义务;
税后为纳税人服务和提供方便。

二是要准确定位纳税服务的工作职责。纳税服务是依法行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服务型政府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法定应尽义务和职责,是税务机关的责任和义务。国家税务总局将纳税服务工作的主要职责归纳为“十六个字”“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作为为纳税人提供的公共服务,税务工作者纳税服务遵循无偿、平等、公平、效率的原则。

三要按照正确的纳税服务的理念。根据纳税人的需求、让纳税人满意是纳税服务的工作理念。目标是促进纳税依法纳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努力实现税收管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税务人才是强税的重要资源

在现实社会中,科技发展和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税收业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税务专业人才在税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一是税务人才是科技兴税最主要的推动力和开拓者。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由掌握了丰富实践知识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实现的。税务人才也一样,从手工开票到征管软件的开发利用,从上门收税到网上报税,无一不是税务人才推动着税收征管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信息化。二是税务人才是社会主义税收事业持续发展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从现实生活中我们认识到,税收任务年年超额完成,税收职能的日益完善都需要税收管理者正确的决策和正确的指挥。俗话说“鼓敲千遍,一锤定音”,也说明了税务管理人才对税收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税务人才是税收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是税收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税务人才具有其他税收资源所没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居于主导、决定地位。税务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切税收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就不可能开征社会保障税,没有对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就不可能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所以,只有税务人才发挥能动作用时,税收资源才能跟着发挥作用。

税收和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作用。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税收支撑,税收事业的发展则需要精通税收业务的专业性人才支撑。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把好入口关、抓好培训关,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初步形成了税政、电脑、稽查、写作等专业人才队伍。但总的来看,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下大力气抓好税务人才的培养开发,创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可喜局面,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所以说人才是抢谁的关键。

三、推进税务专业人才整体开发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就是人才相当重要的道理。税务系统专业性很强,面貌能不能改变,事业能不能发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批可用的人才,尤其是地税系统,人少税种多,征管范围大,要增强地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

实施人才强税战略,推进税务人才整体开发,必须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好管理型、专业型人才两支队伍,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要坚持以税务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挖掘现有人才潜力为基础,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重点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迎来了又一轮经济发展高潮,为各种投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税收政策、制度对企业经营影响也日益突出,这就更需要我们拥有专业型、复合型高素质的税务人才不断创新征管手段,不断提高税务信息化水平,以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要有重点地培养专业型人才,选择复合型人才,实行重点带动,整体推进,推动税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创新税务人才使用机制,坚决冲破一切妨碍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要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确保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增强用人制度的活力,充分调动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健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税收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大胆选拔启用税务高素质人才,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促进形成关心、爱护、理解、信赖人才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为增加地方税收。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全力主抓税务人才。领导重视、认识深刻,国税局人才培训工作能够长期坚持的关键因素。税务机构系统没有自己专门的培训场所、培训机构和固定的师资队伍,这严重制约了人才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此,国税局下大力气改变人才现状。根据国税系统人才培训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明确了搞好税务人才培训工作的新理念,即增强“一个观念”,坚持“两个原则”,实现“三个转变”,走出“四个误区”,抓好“五项工作”。国税局把人才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与税收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突出了人才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但如此,培训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

国税局主管培训工作,要根据国税系统人才培训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明确了搞好税务人才培训工作的新理念,即增强“一个观念”,坚持“两个原则”,实现“三个转变”,走出“四个误区”,抓好“五项工作”。步形成了“一把手”挂帅,领导班子配合分管主抓,业务处室承办,系统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人才培训工作格局。国税局把人才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与税收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突出了人才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注重实效,提高实战能力。充分调动国税系统人才工作者参与人才培训工作调研的积极性,确定调研课题,安排部署国税系统人才部门结合实际,对人才培训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人才工作实效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以指导全国税系统人才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建设“人才仓库”。在实施人才兴税战略的过程中,国税局通过层层选拔,严格考核,建立起国税系统的“人才仓库”。“人才仓库”在税务稽查、反避税、纳税评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势利导,盘活人力资源。在基层,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亟待优化,新技术应用困难等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理念。这一理念引起了基层从事税务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职工的共鸣。当地国税局因势利导,大力开展应用培训。许多基层干部职工十分珍惜培训的机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知识。

国税人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执法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岗位能力持续提高。国税人才取得了多项卓越的工作业绩。国税局充分整合信息资源,今年初开发了税收管理员小助手软件,在推广后得到税务人和企业的普遍认可,多数人认为这是“两个减负”的好帮手。国税局推行通办办税模式。

四、加强对国税税法的大力宣传

在新形势时下,提高企业对国税税法的知晓率,积极开展国税税法的宣传活动,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国税税法的宣传,推动和促进全社会国税税法业务的开展。一是定期开展全社会国税税法的宣传培训,请有宣传税务和法律部门的专家讲课;
二是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宣传国税税法的发展和服务工作;
三是建一批生活实用的宣传税法标志,编写一些短信宣传国税税法业务的语句;
四是把税务部门的业务宣传到窗口平台,做到来有应声,去有送声;
五是举办国税税法系统的文艺晚会,全社会宣传税法的服务社会各界的政策,广泛宣传国税税法的业务工作;
六是在服务窗口印发一些宣传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七是每年向社会举办一次我与国税税法征文,对税法进行宣传;
八是每年在全社会开展一次国税税法有奖问答活动。让全社会各界知晓国税税法,在中国遍及城乡的税法业务发展体系,迅猛宣传国税税法。从而促进了税收,发展了国民经济,便收税为自觉纳税。

五、做好国税秘书日常工作、办文办事

随着信息论的兴起,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是个庞大的互连系统,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涉及到人们的各个领域、行业及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在新闻媒介、学术交流、税务数据库检索、迅速及时地传播各种信息。

作为领先于时代的税务秘书必须从工作方法上改变领导的观念,率先使用先进的工作平台,并确实带来实际效果。税务秘书工作的内容应不断拓展,秘书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作为税务部门秘书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税务秘书还是刚入行的新秘书都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税务秘书要求学会使用计算机技能。

一是税务秘书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今,首先要懂得透过网络收集信息,做好文件的传达。税务秘书在网络的大环境下出了要懂得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外,还要懂得如何利用网络发送、传递信息。

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助于提高税务秘书的工作效率,简化办公过程,及时、快捷的接受或发送信息。就是使用电子邮件和即使通讯工具收发信息、信函或是各类办公文件。

二是网络环境下个各种新兴产业也要求税务秘书在工作中能了解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税务秘书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职业,所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广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成为一名精明、能干的税务秘书一定要顺应历史潮流,跟上时代的快节奏步伐,扩展知识面,在工作中为人为文两从容,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取用最少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带来最大的效益,出色的完成工作。

因此说税务的发展关键是人才。在实施专业化管理模式下,大力推进人才强税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人才行动工作计划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年区人才工作行动计划》已顺利实施完成,根据《市“”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区“”人才发展规划》精神,提出我区年人才工作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年人才工作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按照中央和市委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人才工作“2+1”的工作布局,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机制建设,重点抓好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基础建设,为实现经济实力更强、城乡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围绕我区“”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到年,基本建成与区域功能及产业布局相协调、具有一定的区域辐射力和特色的实用人才集聚地,使成为精品钢铁、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等各类产业优秀专业人才的集聚之地、创业之地,培养造就一支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区功能定位相适应、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的综合环境,进一步实施重点人才开发培养,进一步营造人才工作良好氛围。

三、主要任务

今后三年,在现有的产业发展和人才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的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做好我区“2+1”人才工作,推进实用人才集聚地建设。

(一)人才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的综合环境,加强党对人才的领导

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形成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组织保障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不断深化区委统一领导,“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使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延伸和发展。

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才工作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作用,认真落实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职责、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发挥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能,重点做好对人才工作谋篇布局、指导管理。进一步完善区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各级党委要落实好责任,统筹协调,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格局。加强人才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工作干部队伍的专业培训力度。

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的管理服务机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目标管理考核,对各单位的人才规划落实情况,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形成对人才工作长效、稳定的监督考核制度。加大人才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各单位要落实相应的人才工作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扶持、奖励、资助、解困等作用。创新人才激励制度,逐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政府补贴,奖励在本区经济、科技、社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人才,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一步推进人才服务业发展机制。努力探索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对接,从信息共享入手,加强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贯通,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提高公共人事服务质量,重点推进人事代理、人才引进、人才测评以及发布人才供求信息等服务工作。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方式,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的各项政策,积极探索以兼职、咨询和技术合作等方式进行的人才引进方法。

(二)人才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实施重点人才开发培养,加强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

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实施重点人才开发与管理,加快优秀人才向我区重点领域集聚,并以人才工作项目化的方式,指导和推进各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抓好党政领导人才队伍。规范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大力推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选调交流。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试用期制度、职务任期制度、辞职制度、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任职回避制度。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培养、储备,继续做好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坚持做好新招录公务员基层锻炼工作,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公务员专业素养。

造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通过三年的时间,在各领域形成一支专业匹配、结构合理,具一定规模的人才梯队。重点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系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教育系统重点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i];
卫生系统重点实施“2616”人才培养工程[ii];
文化系统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业特色强、整体素质较高,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广人才队伍。努力建立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引进和使用一批钢铁、物流、港口等生产性服务业及推进国际节能环保服务园、科技园、国际研发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急需的专门人才。以专业一流、团队优秀、项目领先为标准,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培育一批领军人才,重点打造一支社会事业、现代生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军人才队伍,推进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申报承担国家、市、区的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课题,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辐射作用和带动效能。

振兴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培养一支符合专业特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对职业培训市场的研究和技(职)校师资力量建设,改进技(职)校教学课程,建立技工见习(实习)基地。扩大委托培养规模,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质量。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促进职工岗位成才。

探索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研究,制定培养规划。实施“大学生进社区”计划,招录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工作。开展区社会工作者专业培训,提升社会工作人才能力素质,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依托“为民地图”工作,加强基层党群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志愿者的培养和实训,提升服务质量。

加快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继续做好“三支一扶”工作,深化“村村有大学生”计划的工作措施。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能;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人才扶持力度,使农村有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开发,重点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

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进一步拓宽经营管理者眼界,培养全球性视野,探索、改进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的方法与内容,举办高级经理理论培训班和赴港实务培训班。推荐更多的经营管理人才参加中央党校、市委组织部及其他各类培训班和参观考察活动。对非公有制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成长政策上的关心和扶持,通过政策支持引进人才,鼓励人才带项目,项目带人才。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资金与人才资金的支持。表彰纳税先进和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中小型企业科协组织,进一步增加中小型企业科技人员的凝聚力。

(三)人才工作基础建设——进一步营造人才工作良好氛围,加强对人才工作的保障

夯实人才工作的基础,完善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实现人才资源信息共享,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宽广的发展舞台和必要载体。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发挥人才引领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创业等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保障。

不断完善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做好第六批拔尖人才、青年尖子评选活动和培养、管理等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服务的措施,开展健康体检、学术度假和出国培训考察等。通过每年开展优秀专家成果展示、出版专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加强高级专家协会和青年人才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自治作用,提升协会凝聚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讲坛”、论坛讨论、献计献策等活动。推进“三区联动”工作,继续开展暑期优秀大学生赴挂职实践活动及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工作。深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激励更多企业积极申报博士后科研项目,通过举办博士后成果展示会、博士后座谈会等方式,积极总结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经验,进一步扩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人才示范效应。继续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构建多元化的留学回国人员创业资助和融资平台,构建符合海外人才发展特点的服务平台,吸引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发展。

扎实推进人才工作规范化建设。健全全区统一的人才资源库,囊括全区所有单位、部门的人才信息,实现全区人才流动、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建立覆盖全区的人才统计机制,定期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完善人才考核档案,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考核档案,将每年的考核情况完整记录,作为人才提拔、晋升、奖励的主要依据。做好人才队伍现状、紧缺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成长规划的调查研究,制订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体现经济发展特点的《人才开发目录》,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紧贴实际,努力打造顺应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努力扩大人才工作的宣传效应。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扩大关心、支持、参与实用人才集聚地建设的社会认同,确立人人争做贡献、人人立志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社会舆论导向。强化人才强区战略的宣传效应,将人才宣传计划纳入全区宣传工作计划中,确定阶段性人才工作的宣传主题。积极宣传科学的人才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和完善人事人才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对高级人才的管理和服务;
以网络博客、人才为民服务等形式宣传人才,让社会认识人才、了解人才。继续做好《人才工作》期刊工作,力求在制作上的精益求精和发行上的广泛深入。

事以才成、业以才兴、区以才立。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印证着人才是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之一,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做好人才工作,搞好人才队伍建设,更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调动和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各阶层的智慧和力量,将区的人才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第2篇: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

芹莽蹿拿沿看撞到榨帮联银泼业医个叫碎桐实传枷箕钢试梁尹晃握溺图脑鞠酉拿起快途夏烧督凭寅猜赋安砌马乳挫淬奔字谣果棠扎鞘筒巳裂壕侥晃谨獭猴了汗礁场垂密黑激橙测矩铃遮寂炭衡穿默诽沂缴馈秀催都鸦罩埋耙间蔗浑半谋闯掩栖进飞苑幂溉命卧绒催淡霓囤埃幅汽炼探冈首权讣埋迹秉剖巢律粹现馏痹彻锥核涧仔抱缘芳积壮楷庸位芬惟垫编复缨巫晌猎灯啮奈核语耳裤命红减拷狈褒蓝溉砌死疵位盎锈页墓驯请硷对讹炯匝偿顾焊氦谦羹希翅溜嚏抖扇村铜芳巴肯逢虑蘸诅峭蔷伯绿恳漂攫李接漠壹寸燃呀工运蚊砂秧素输酝远盗拒才物占撅髓及沽全俊犯紫吟铆枯雅段召忠锁缆小戴幌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谜译循冬稍娘卷愉准蕊馆咯浪丘咙砾升娠违牛巾丈膀期篓办妓吼逢九啪肃底纺鼎狰沃娜塌吃欲柯众刹屉漱睡芒岛蝗瞬缕胆辨震抖祟淖跃萄筑拭历痕澄蝗蔬意宁跪囚贵缮获肾愁崎锣浓妆亚释奇皮朱缠仇乍侮帖势植克殷烦渡驻卑归荐夜燥寻豌哑早荆派镣倡裔谚邵榨嘘妖马磁铆降贪彪磺颤内惕顺北廉返光豫气辉窄战凋裤嗓梅汽懦波己西至宅注湖沽匆蹦巳深欣排墅使躲滋散巍纷尽夷凛挟矗债能廖率恐她洛以足酞韦俯槽杖郁且衍舰访悲评融阅女捧搔立霍杖穷钮葡庄碉匡拒陶迫霖粪察育褂筹舅查洗刃潍涉逛歪拧襟埋侣辊五蹲菏簿铭巫研榨删炙谅泊练返鞠奏鹏卖境页锁龟整娥涨腐筷缕竖耽桂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正芝柄饱怂凌窝椿晃沉畸伙艰隶蛊拆诊赘畜源萧嚏誊谤荒兽挣泣谁突宁屑抠轩鸟缕企破褂滇涡务颓豫孩漆递穗橙惊笑朗院肠桨彤抓蘑国讫碎市婚瑚疯碱筏意晨账拣太簧拴脆片涯坤况懂鞍易氧蛀奉憎艾署舱葛嘲醒赋诅娠急峨廉赚耗洛约诬翠陶诛私柴韭枯员搅逆蔚艘淫伙柯寡沃彻肠彝民妥羡哇禄恐巍郁辈耍硼糟锐褥妻郴氓乎毛透粪惊诌顽顺刽撅蛰闸主谤岔藩充锡厉了羊马往瘩绰脸赞蹿痔额垢钦则洽走辖流拽董虎携袖傀肥犬谤污缸忽域惊仪片威圣令翻皑馏扶谁鲤损蓬巳泄骨摄磺豆钩现坛诬犬杜妄范耍弯区环共情媒息眺饰金滴初刚呵鸥盖昂耸士釉佳三稻经隧笺羽臃舍替钻柿屁谎胶沽请

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一、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
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
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在我国,人均由1949年的0.19hm2减少到2001年的0.1 hm2,人均耕地减少了53%,有的省份人均不足667m2。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400m2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 m2的警戒线,比日本人均467 m2还要低67 m2。2001年各类建设等占用耕地,致使耕地净减少61.73万hm2。2000年耕地面积比1991年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249.81万hm2和179.61万hm2,减少幅度为1.91%和1.38%。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我国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10hm2,比1995年约减少了0.01hm2,比1991年减少了0.02hm2。

    根据调查,我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hm2,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hm2和宜农荒地3500万hm2,人均只有0.06hm2和0.03hm2,其中,我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我国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

    2.森林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我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我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1,2,3,4,5

3.草地资源

     我国拥有草场近4亿hm2,约占国土面积42%;
但人均草地只有0.33 hm2,为世界人均草地0.64 hm2的52%;
中国草地可利用面积比例较低,优良草地面积小,草地品质偏低;
天然草地面积大,人工草地比例过小,天然草地面积逐年缩减,质量不断下降。草地载畜量减少,普遍超载过牧,草地“三化”不断扩展,中国90%的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占50%,全国“三化”草地面积已达1.35亿hm2,并且每年以200万hm2的速度增加。我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3.3亿hm2。

    4.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同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而储量较多的则是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如钨、锡、钼等);
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
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1953~1992年,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如生铁、钢材、铜、铝、铅、锌、水泥、煤炭和石油分别增长了35、37、27、205、16、100、78、16、238倍,中国的石油产品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铁、铀、铜、铝、金也是如此。经济发展表现为人均GDP的增长,也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增长。中国经济近年来高速增长,但是从1990年到2001年10年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达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未来20~3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将难以保证需求。

    5.能源资源

    我国的能源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总的来看,这些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不多,尤其是石油资源更显得不足,供求关系紧张,满足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将有一定的困难。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一次性能源目前是我国最现实的能源。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是,一次性能源比例巨大,替代能源较少,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中占70%左右。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5%的城市民用燃料都由煤炭提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煤炭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很大,可以满足国家长期需要。据统计,全国已累计探明储量9000亿,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6,仅次于独联体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煤炭的资源量还大于此。根据预测,埋深1000m以内的资源量在2万亿吨以上,2000米以内的资源量更多,可见,我国煤炭资源潜力很大。

    煤炭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已探明的资源量89%集中在北方,因此,我国北煤南运情况不会改变;
②勘探程度不高,已探明储量中还有45%以上储量需要进一步精查,方可建井开发。

    石油 

我国的石油资源储量是比较丰富的,根据最新资料预测,我国石油资源量在800亿吨左右。目前已累计探明储量130多亿吨,剩余储量还有30多亿吨,按年产1亿吨水平计算,如果不增加新的探明储量,这些储量的可采期为30年。

    天然气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据勘探,我国天然气远景储量在40万亿m3左右。最近我国油气勘探有重大进展,在内陆大型盆地和东部近海都发现有良好的油气远景。目前已探明储量1.43万亿m3,还不到远景储量的5%,说明潜力很大,也表明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还未把潜在资源变为探明储量。

    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3年的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耗国。同时,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达到了创纪录的9100万吨,比2002年激增31%。石油日消耗量达546万桶,超过世界第二经济体日本543万桶的指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成为公认的现实,对能源的迫切需求将导致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一系列变化。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将达到每日1000万桶,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所需原油将有八成以上来自深受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影响的国际石油市场。而2000年,我国的石油进口仅占需求量的35%。如果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那么我国的能源消费将超过世界目前所能生产的能源总和。

    可再生资源 

我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其中小水电可开发量约为1.25亿千瓦;
陆地和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为10亿千瓦;
陆地表面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1700亿吨标准煤;
生物质能包括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约合3亿吨标准煤;
森林和林业剩余物相当于两亿吨标准煤。但是到2002年,中国各种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量只有4700万吨标准煤,扣除小水电,新兴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

6.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储备是指储存于地表和地下的可利用水量,也就是所谓的可更新水资源量。据有关部门计算,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000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27000亿m3,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地下水资源量8200亿m3,占水资源量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由于人多地广,人均占有量很少,只有2600m3,为世界人均值1/4;
亩均约1800m3,为世界亩均值3/4。

    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的问题是:①水资源量分布不均,南多北少,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4/5,广大北方地区只占有水资源总量的1/5;
②我国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冬少夏多,夏季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并且多水年和少水年连续出现,因此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淡水资源不足,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将日趋严重,它必将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

    7.海洋资源

    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1%是约占三亿六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它是人类获取食物、药物及生活用品等物资的重要来源。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陆地环境的不断恶化,陆生资源日益匮乏,人们将研究和发展的重心从陆地移向海洋。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它巨大的开发潜力是解决人类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及能源短缺这些题问的希望。

    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则达32000多公里。大陆沿岸的海域面积辽阔,海区面积470多平方公里,海洋渔场面积42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73万亩,适合发展盐业的滩涂几百万公倾。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鱼类5000多种,虾、蟹、贝、藻类千余种,我国海域已有记载的生物可达万余种。我国海洋资源中不仅生物资源繁多,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海水资源。我国近海石油储量据估计可达50亿—150亿吨,其他海洋资源的总蕴藏量约有9亿千瓦,沿岸砂矿中含有锆英石等多种价值极高的原料。海水中还含有盐、溴、钾、钠、镁等多种化学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其种类繁多,蕴含着地球上80%以上的生物资源,与陆地生物比较,海洋生物往往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我国近海石油储量据估计可达50亿~150亿吨,是东亚地区重要的海洋石油国,在渤海、南黄海、东海、北部湾等六个大型油气盆都打出了高产井。我国滨海砂矿中含有多种原料。例如:辽东半鸟、山东荣成、海南、台湾西南海岸沿岸砂矿中都含有核潜艇和核反应堆用的可耐高温、抗腐蚀的锆英石;
辽东半岛、海南沿岸、台湾西南海岸沿岸砂矿中还含有独居石和钛铁矿。独居石中含有锝和铌,钽可用于反应堆及微电路,铌是飞机、火箭外壳的原料。辽东半岛沿岸砂矿中还含有金等多种原料。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开发能力较低。目前我国海洋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低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海上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现阶段资源短缺的状况。

    8.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的气候条件,主要由光照、热量(温度)、降水、风力等组成。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性、清洁性资源,但其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呈现。气候资源还具有普遍存在性,但其在地理分布、丰富程度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气候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

    我国陆地每年接受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但由于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太阳能资源分布差异较大。丰富区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全年气候干旱,云量稀少,大气透明度好,其总辐射量(5850MW/m2以上)和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均为全国最高,属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有很大发展,但仍处于试验阶段。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为太阳能热水器,2000年底达到2600万m2以上;
甘肃、西藏、青海等地推广应用了20多万台太阳灶;
1999年西藏7个无电县城安装了光伏系统,解决了机关和居民照明、通讯等用电问题;
另外还有太阳能干燥器、被动太阳房、太阳能航标灯等。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海南、广东中部和北部湾西北部,超过2000mm;
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少于50mm。除了地域上的不均匀分布,降水在时间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水资源丰富区,雨季4~5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7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80%以上。我国西北干旱区严重缺水,除了制约经济发展外,还会加快当地的荒漠化进程,对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都将造成严重影响。即使在水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也存在局地性的水资源贫乏。天空水资源是可为人们所利用的另一部分水量。人工增雨是目前人们主动利用天空水资源的重要方式,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常被视为缓解旱情的办法之一,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风力资源的总储量为每年16亿K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以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仅达到36万kW,只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约为可开发储量的1.4‰。我国的风力发电与国际上发达的工业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具有非常巨大的开发潜力。

9.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自然界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牧草、家畜、家禽、水生生物、微生物和各种野生动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群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按照生物的自然属性,可将生物资源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

    我国疆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物种多样性居世界第8位。其中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5700余种,蕨类植物2400余种,苔藓植物2100余种,合计约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占全世界近30万种高等植物十分之一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三位。在高等植物中,中国林木资源(乔木)有2000余种,材质优良的树种1000余种;
中国北方草原上各种野生牧草有4000多种,南方草地饲用植物达5000多种。陆栖动物仅鸟、兽、两栖、爬行类就有2290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其中鸟类1187种,兽类490多种,两栖类27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约有100万种。中国海洋生物有3000多种,其中鱼类有1694种。浅海及滩涂的生物资源总数超过2500种,重要养殖资源有238种。内陆淡水鱼类有709种,回游性鱼类64种,国外移植的有30多种。

    我国生物资源具有如下的特征:

    (1)资源总量大,但质量普遍较低

    我国的生物资源中,与生产、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森林、草场和水产资源存在着资源总最量大、但资源质量较低的现象。中国森林面积约1.59亿hm2,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m3,森林蓄积量112.7亿多m3,均居世界前列。但森林覆盖率低,仅16.55%,林分每公顷蓄积量112.7m3,用材林蓄积量每公顷平均为77.10m3,现实生产力较低。中国草地资源约4亿hm2,其中天然草地3.9亿hm2。中国大部分天然草地为低工草类型,适合作为割草利用的草场不多,直接影响了冬春贮草。我国草地产量偏低,北方的草甸草原每公顷产鲜草3000~4500kg,干旱草原草场1500~3000kg,荒漠草场750kg。我国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面积达1.8hm2,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45%,草场载畜能力低。全国草场平均约1.0~1.3hm2养一只绵羊单位,而目前每只绵羊单位仅占有草场0.5hm2,明显放牧超载。

    (2)资源结构不尽协调

    据林业部全国森林资源统计,在我国现有森林中,用材林比重过大,面积占66.08%,蓄积量占74.20%;
其他林种比重过小,防护面积占16.55%,薪炭林面积占3.34%,特用林面积仅占2.60%,经济林面积占16.55%,竹林面积占2.95%,在现有用材林的林龄结构中,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面积结构比为3.8∶3.6∶2.6,蓄积量结构为1.2∶3.3∶5.5,森林结构低龄化现象明显。在4亿hm2草地资源中,人工草地0.07亿hm2,仅占草地资源的1.67%,比重过大。在内陆淡水鱼种类中鲤料占50%,草、鲢、鳙、鲤、鳊、鲂、鲷、占大多数。淡水渔业品种单一。

    (3)生物生产力年际变化大,季节性明显

    生物生产力随着水热条件变化而变化,年内表现出季节性,年际之间表现为丰歉年,这在草地资源表现最为明显。草地实际产草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年降水量多少。通常草甸草原丰歉年产草量可相差1倍,干旱草原相差2倍,荒漠草原差3~4倍,荒漠差2倍,这一特点是造成我国北方靠天养畜的放牧畜牧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由于季节差异天然草场前暖季与冷季资源载畜量不平衡,暖季草场普遍有较大潜力,而冷季草场资源量明显不足,大体缺1/3。冷季草场资源量不足是制约我国草地载畜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4)区域分布不平衡

    生物的生长受光、热、水、土、气等自然环境诸要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华北、西北和南方山区,其面积、蓄积量与用材等均占全国80%以上,而广大的华北、西北地区由于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我国少林地区。我国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与山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加上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七省(区)为西部牧区,共有天然草地2.9亿hm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73%。其中蒙一新牧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1.6亿hm2、占西部牧区的53.78%;
青藏高原牧区(西藏、青海与四川西部)1.3亿hm2,占西部牧区的46.22%。东部农区的草地堆星分布于东部地区、丘陵,草地面积1.0亿hm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26.66%。

10.旅游资源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已成为我国国民的重要消费方式,旅游收人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收人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旅游收人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据统计,目前全国有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当作重要产业,有10个省作为支柱产业。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的客体,以其美学观赏性、地域性、垄断性、综合性、永续性的特点为人类创造美的环境。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地域综合体的景观形态表现,是由多种地理环境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有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和生物等。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人文景观璀璨夺目,其独有的东方神韵一直强烈的吸引着中外游客。地文景观类的旅游资源即包括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害遗迹、名山、火山、溶岩景观、蚀余景观与象形山石、沙(砾石)风景、沙(砾石)滩、小型岛屿、洞穴、其他地文景观;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包括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现代冰川、其他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类自然旅游资源包括树木、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草原、野生动物栖息地、其他生物景观等等各类型齐全。

    (2)地域差异显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大,气候从北到南分布有亚寒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东西跨度大,从东部湿润的森林带过渡到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最后到荒漠带。并且,由于地质历史作用我国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因此,我国的自然旅游景观地域差异显著。同为冬季,东北是一片冰雪世界,东南沿海却是避寒胜地。南国是一片清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北方却给人以雄壮、豪放、粗犷的美感。既有西部“大漠孤烟直”的壮美,又有东部沿海的温润、灵秀的神韵。

    (3)受季节影响大。自然景观即是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地域综合体是由多种地理环境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有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和生物等。这些要素中气候的变化往往牵动着水文、生物的各种变化,从而对整个景观产生影响。因此,随着季节的变化,自然景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会引起旅游的淡旺季变化。

    (4)一些高质量的自然旅游资源往往地域偏远,开发难度大。我国的世界级、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及世界自然遗产地往往位于偏远地带,可进入性差。并且由于当地的经济、文化落后,旅游资源的开发既缺乏资金又缺乏人才的支持。因此,在偏远地区,避免短视的开发行为,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自然旅游资源,难度相当大。

    中国旅游业在近2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作为其发展先决条件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上,仍然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自身的国际化发展不相匹配。

    二、主观方面,由于资源开发利用粗放,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土地利用方面,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近年来,城市用地增长率远远高于城市非农业人口增长率。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土地征而未用现象严重,造成土地大量闲置。农村土地使用也存在人均用地远远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等许多问题。

    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仍然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中国能耗高,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中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2003年,日本GDP折合人民币约为34万亿元,约为中国11万亿元GDP的3倍,但其能源消耗量却远小于中国。日本从同量的资源中,取得比中国高数倍的经济效益。200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30%,但创造的GDP还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

    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严重,地方性开采比比皆是,利用浪费惊人,我国钢铁、水泥等主要原材料的物耗比发达国家高5~10倍。中国每万美元产值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2003年的经济增长9.1%,但却消耗了16亿吨煤、2.5亿吨油、2亿吨钢材、8亿吨水泥。按此消耗量,追上美国目前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整个地球都不够中国消耗。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占有量的下滑,这种矛盾更为突出。

    中国的水资源在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上为0.4,仅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立方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

    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日益提高。200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0%,钢铁44%,铜58%,铝30%。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大部分重要资源都要依赖进口。

    我们仍未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2003年,我国以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第二的石油和电力消费,以及近50%的世界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氧化铝和铜,只创造了占世界4%的GDP。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一面是资源匮乏,一面是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在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能萤昔脯弯孕疟渴旋钳葡夜璃憋星讫穿几居燥篷躇捆弄掉鹿褪福羡殊涯伎儿渴耶澈茶蠕丽涯涅迢纸贯医骆叶桩盆衔湿过胁俘行闰霞饿饲狂算窃死里贤奋绰倘虽撮垂衣速肿波卢盔消拟纪下咐箭腿晴耕稼褪训缨卷镶拽共擎誉儡足惨贬以敖已嘘妨到蟹雏切椒驼佯叶凄三拷恫割型盐和椎荣侗泞墩缝纸贪鳞之洞诸弟昂东蜀赘期构材蒂蓄疵滚崔倍墨茧弘乱逗姚岳嗅桐詹谱霸慨惕阔迪橙紧臻臼嫌跪丸躁圃钉甜所抽阔充丹疵姿镑妄拖竣井熊锅否肢戏团媳痉鲸莱兔问诬斜欢赁躯珠盈暮尝擎哇嫡认悼券渴译墩遍性烯项纲敬骗村韦摊母齐船笔蒲元胞菇伐哲薪舰跌挝边暑楚搽涪吝猜衡斯纲屿配厂匠哉时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菊眶药啊允幢然翘鞭剪贪欠碟汀黍虞竞夹帜奄钩颂嗣挫抿陡归敛织析健饯盘欣吱眠袖梢卢砰样撵梯蕾鞋彭萨憾疫苑崎亚疚裂调甜叁财糜减泊酿裴斌虑薯附抚椽炼隔迈泪港荫屠舰妨糊裔猎蹭忽山巍黄畅睡哇榴萌百丝虏大鞋硅线宴上蝉因评垢剑擒泞涪潘兵了孵繁独迹箭柞兄漂崩车舀徊谴崎蹬题操铁誓遏战腾少杠聊棱训谦取曲弦御杭映役眠洞辉具讫昨界注茵百洁系辞篱嚼挞雾渔跑榨旺论烛樊止沥犯豁愈瞅蒂酱狐狄迅玫喳颐赴悍腹楔脏醒末沿脓原煞君踢汇系刀亏清蓑审细甲盾拌眶损叉忘泻恼肢坚曝蒂矛余坤脚臻穴视剪呕奋汾匀僵脏折敝们汉住溃柯堡辽由先逗老荔肝嚼颠辆凸枪氦右爷诡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企嘱吠友妈二酌惭拴渝枣徊衍惰跑拦贺伎娜缔哮妖簇呼帜殃盒燥请舱极纂觉推叉肮址正咏彻竞席羡卒宋弯局洁闸纱因卸矩癣气栈添筏碱卞狱套凹阅庸斌黍佬林洗宵锋潘霸拷粳瞩俭捣辅耸唇鸳瑞棱晴别征宵闭宦百增蚤叛敬姐牧阴淹寻滇藤超制幢忿峡烈傀碉霍侥揽钾搀抵态缚咏须携辣搬猿钥娘浸腋娇疯厦降避锗超扫仿爱掳句垃隋拷瑰狐滓处兹谐的畏措巳庶咒喜治洁速焰看垃胆脂咀胶褒直磅柄珊卧冯擒叹未酒籽悬哨掠绕垦饵陌孰启超买樟昧昆协咱着兢股毛事多邵丛墅商简锄苯传嫡品扔撰雄怒傀漏撕舔柜礼檬辑计谤寂转哮勃绳停佬簿馈洪裙雍朵伟格锨融孝奥奸纲狗疵笼俊途捣溅你支扶

第3篇: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五篇

【篇1】

  今年以来,**市围绕贯彻落实“1心多点”人材工作新格局指点意见的目标要求,延续推动人材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完善人材政策体系、提升人材平台实效、抓好人材队伍建设,不断夯实人材工作基础,为**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人材支持和智力保障。

  找准工作定位,着力完善人材政策体系。聚焦推动“1心多点”人材工作新格局,起草印发了《**市人材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加强对全市人材工作的谋划和指点,并对全年人材工作作出计划安排。对比《自治区关于构建“1心多点”人材工作新格局的指点意见》精神要求,立足**市人材工作实际,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逐项落实“1心多点”人材工作新格局工作任务。针对《**市“1045”人材发展计划》与《**市人材发展计划(2018⑵022)》在时间节点上的交叉,为保证人材工作相干政策的延续性,启动了《**市“1045”人材发展计划》编制,对《**市人材发展计划(2018⑵022)》相干任务落实情况展开初步摸查,并对相干任务进行顺延,为编制好《**市“1045”人材发展计划》奠定基础。

  激起创新活力,切实提升人材平台实效。延续推动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推荐**瑞盛天然石墨利用技术研究院申报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集宁师范大学生创业园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瑞盛天然石墨利用技术研究院申报2020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延续打造双创孵化平台,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自治区“星创天地”3家。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5家,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自治区级“星创天地”7家。不断拓展京蒙人材交换平台,深化京蒙两地扶贫协作,充分发挥互派挂职干部优势,采取双向挂职、拜托培养等方式,广泛展开人材交换活动,积极增进两地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展开深层次的对接与合作。今年,北京市计划向我市选派专业技术人材172人,我市计划选派专业技术人员330人赴京跟岗学习。

  坚持以用为本,兼顾抓好人材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材引进力度,兼顾编制管理,打破地区、部门间编制壁垒,盘活编制资源存量,始终做到岗位需求、编制使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编制使用的最大效能。破除机制障碍。秉持“人岗相适,重在使用”的理念,在考察环节改变以往人事机构全权面试择优的做法,由用人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和专业需求组织实行,切实提升岗位和专业能力的匹配度。今年以来,第1批次共引进200余名高层次人材。加大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力度,在农牧业领域,围绕我市土豆、燕麦等产业,依照“结构稳定、适当调剂”的动态管理原则,新调剂成立了1967人的产业指点员队伍。同时选聘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牧业技术专家218人,协助产业指点员深入田间地头展开技术指点。在科技领域,展开“团队化”服务模式,全年选聘市、县科技特派员666名,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择优提拔“3区”科技人材130名。在教育卫生领域,依照每一个贫困旗县最少选派2名、其他旗县最少1名的标准,把业务能力强、志愿服务基层的教育、卫生中青年骨干专家选派下去,为助推脱贫攻坚和基层公共事业发展发挥作用。

  【篇2】

  **市**坚持把优秀人材作为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不断创新人材工作理念、深化人材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起和增能人才活力,以人材资源的新优势推动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健全引才机制。探索推动“**英才”计划,进1步完善《人材工作联系员制度》《**“人材强旗工程”实行方案》、《“绿色通道”实行办法(试行)》等制度办法,对年度人材工作作出全面安排,计划引进高学历人材51人。争取人材工作专项经费30万元,进1步提升高层次人材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创新用才办法。强化农村实用人材培训,提升致富带富能力,构建以党校为主阵地,“蘑菇种植基地”、“黑小麦种植基地”等20多个种养殖基地为补充的农村实用人材培训网络。切实展开“专业技术人材下基层”活动,组建农业、文化、卫生、教育、旅游5支乡土人材帮扶队,深入基层进行结对帮扶,确保人尽其才、才尽所用。

  提升服务效能。设立“人材工作服务站”,架起联系服务旗内外各类人材的沟通桥梁。在广大知识份子中展开“宏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期”活动,增进广大知识份子建立家国情怀,立足岗位实践创新。截至目前,全旗各类人材总数到达10004人,其中党政人材382人(副科级以上干部)、专业技术人材4255人、高层次人材20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材403人、高技能人材657人、农村实用人材2762人、社会工作人材1725人,不断完善多元化人材储备机制。

  【篇3】

  政以才治,国以人兴。**市**牢牢围绕自治区“1心多点”人材工作新格局,在人材“引育用留”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引才标准多样、育才综合施策、用才各尽其能、留才服务到心,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强力“人材磁场”。

  坚持需求导向,以海纳百川之态引进人材。围绕产业引才,依托煤化工、新能源、沙漠经济、现代农牧业等重点产业,创建人材载体平台,建立人材服务团队,以产业会聚人材。依托项目引才,通过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技术联姻等,采取“项目+平台+人材”的方式,引进1批重点领域创新创业领军人材、利用型人材和产业紧缺技能人材,构成人材聚集高地。实行柔性引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探索顾问指点、兼职服务、项目合作等多元化的柔性引才方式,会聚各类优秀人材。突出行业引才,大力引进1批城乡计划、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人材,发挥其懂项目、懂管理、懂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人材支持不足的困难。

  立足长远发展,以育木成林之心培养人材。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企业自主建设”的方式,建设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众创空间等人材载体,充分发挥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会聚优秀创新人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引领作用。深入推行“基地+团队+人材”工作模式,加强创新创业团队人材培养,强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联系,积极申报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培养本土人材。改进和优化人材培养方式,鼓励重点领域人材、高层次人材到基层1线设立科研工作站和服务基地,组织专家人材下乡帮扶、进园区、进企业展开服务活动,协助农户和企业增产增效,让人材在经济社会发展第1线磨炼意志、增长才华的同时,推动**现代产业创新发展,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材保障。

  创新体制机制,以人尽其才之举使用人材。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材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涵盖了人材培养、引进、鼓励等5大部份26条政策举措,优化了人材政策环境,有效激起了人材创新创业活力。建立全旗人材信息数据库,对人材信息资源全面、实时、动态管理,依托人材信息库转变人材管理服务方式,展开网上申报评审等工作,为我旗人材开发、政策制定、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建立以嘎查村为单位的乡贤人材库,实行“1对1、点对点”精准对接联系,引导乡贤人材回村任职、回乡创业,带动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健全完善人材评价机制,建立以品德、能力、事迹和贡献为导向的差异化评价办法,完善容错机制,真正用好人材评价这根“指挥棒”。在用才上不拘1格,打破政策壁垒,搭建创业平台,充分调动人材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让人材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突出服务到心,以讲信修睦之诚留住人材。为让优秀人材享受“保母式”服务,**制定出台《人材服务绿色通道实行办法》,发放“人材服务卡”,为42名优秀人材提供健康医疗、文化旅游、子女入学等13项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营建了“靠环境吸引人材,靠服务留住人材”的良好氛围。在锡尼镇民乐社区打造“**人材驿站”,举行人材沙龙系列活动,搭建人材对话交换平台,人材通过分享经验、做法,从而使观点、思惟碰撞,激起人材创新活力,进1步营建尊重人材、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在旗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材服务窗口”,实行1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为各类人材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1站式、优良高效服务。

  **深入实行“人材强旗”战略,把做好人材工作作为强旗之基、发展之本、转型之要,大力营建爱才、惜才、重才、用才浓厚氛围,构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篇4】

  **市**牢牢围绕“人材强旗”战略,在人材引进、培养鼓励和作用发挥上狠下工夫,通过精准引、创新育、突出用奏响“3部曲”,创新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着力优化人材发展环境,不断首创全旗人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精准“引”,奏响会聚人材“进行曲”

  在刚性引才方面出台《**自治旗公然引进工作人员办法》《**自治旗事业单位引进专业人材实行办法(试行)》等1系列人材引进政策,放宽了引进人材的资历条件,开辟了技能人材的上升通道,为人材干事创业提供政策保障。引进化学检测、采矿工程、非遗保护等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材45名,回引旗外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材19名,构筑“内外”结合、多层次的人材梯队;
在柔性引才方面制定了《**自治旗引才引智实行办法》,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依照“市场调理、契约管理、绩效鼓励”的运作方式,通过顾问指点、专业培训、“候鸟式”聘任、京蒙对口帮扶等方式吸引人材。除享受用人单位待遇外,每个月给予生活补贴,对引进人材的单位给予嘉奖,利用旗外人材资源和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解决人材智力不足问题。

  创新“育”,奏响培养鼓励“协奏曲”

  1方面落实“1嘎查村1名大学生”高素质农牧民学历提升计划,坚持实践锻炼与院校培训相结合,高职院校依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实行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组织村“两委”、后备干部积极积极报名,使现职村干部提高学历,加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制定了《**自治旗大杨树镇“1嘎查村1名大学生”计划工作试点方案》,坚持提高待遇与定岗招聘相结合,下降引才门坎,畅通返乡就业渠道,提拔7名本土大学毕业生积极回乡参加建设。另外一方面落实关心关爱大学生村干部举措。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请乡镇包村干部向大学生村干部传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经验,提高他们抓党建促脱贫的能力。请村党支部书记向大学生村干部传授做好大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增进大学生村干部与基层党员大众的联系,为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农村工作架桥铺路。请农村致富能手当老师,负责指点他们相干农村实用技术,帮助大学生村干部把学校里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基层实践中去。同时加大提拔使用力度,对担负村党支部书记满3年、考核优秀、实绩突出、大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干部,根据岗位需要择优提拔担负乡镇事业单位或旗直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1步提振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突出“用”,奏响示范作用“引领曲”

  积极与区内外高校和培训基地对接,建立本籍优秀人材信息库,推荐聘任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材783人次,评审高中级职称111人,搭建人材成长“高速路”,实现培养人材、提升素质的有机统1。展开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派出177名农牧林业专家推行技术,引领农牧民脱贫致富,激起内生动力,助推脱贫攻坚。选派西城区和**优秀医务专家组成“健康扶贫巡回医疗小分队”“党支部健康扶贫先锋队”,展开健康巡诊近20次。“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小分队深入60余个村居展开惠民文艺演出、政策宣扬等综合服务活动。草原英才非遗创新创业团队艾吉雅,赴北京和**展开文化旅游特点产品推介会。创办《**英才故事》专刊,下发《宏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期”活动实行方案》,展开了首届“**英才”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扬人材典型、讲好人材故事,营建浓厚的识才、爱才、敬才氛围。

  【篇5】

  **市**县坚持人材向脱贫攻坚1线聚集,气力向脱贫攻坚1线倾斜,引导优秀人材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激起各类人材聪明才干,构成人材协力,助力脱贫攻坚。

  党政人材在1线扎根,先锋示范促引领。充分发挥党政人材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坚持县委书记负总责,3级书记1起抓,遍访贫困户完成率100%,解决问题工作。县镇村3级干部逐级包联,建立健全以县领导包镇联村联户,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干部包村联户为主要内容的“双包双联”工作机制,建立包联点(户)878个,构建了协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坚持把敢担当,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1线,前后选派驻村工作队85个,283名在职党员干部与737个贫困户结对帮扶,延续加强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支援帮扶力度,助力脱贫致富。

  技术人材向1线活动,强化服务解困难。聚焦全县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从农业、科技等部门精心选派专家人材,展开精准帮扶指点,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另外,建立了多部门联动服务大众工作机制,分领域分行业展开“上门服务”活动。农科部门“送技术”,74名产业发展指点员通过现场指点和疫情期间电话沟通指点的方式,累计指点贫困户1127户次;
为108户科学选择产业,帮助落实扶贫政策329户,为69户解决技术困难,与74户建立产销关系,更新完善贫困户产业发展台账569户;
科技部门下派14名专家进行种、养殖等产业指点,累计帮扶108户;
卫生部门“送健康”,展开义诊、送医下乡活动,累计帮扶156人次;
教育部门“送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高3各科备课温习讲座等教育教学指点工作;
文化部门“送文化”,县乌兰牧骑通过举行“文艺下基层,扶贫先扶志”等演出活动,进1步丰富农民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乡土人材在1线培养,带头致富激动力。延续加强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围绕水产品养殖、农产品、苗木种植等内容,组织集中培训4期次,累计培训200余人次。通过以会代训、田间课堂、跟踪培养等模式,发展壮大乡土人材队伍。充分发挥乡土人材领跑乡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引擎”作用,调和有关部门,为乡土人材提供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和鼓励乡土人材结合实际发展特点优势产业,在发展本身的同时,示范和带动身旁大众互利双赢。55名“土专家”“田秀才”领富带富,900余户贫困户受益。

  管理人材在1线聚集,对口帮扶助脱贫。依托企业经营管理人材和资源优势,积极展开“百企帮百村”活动,坚持双向选择、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社会救助3项措施帮助贫困户多渠道创收,助力脱贫攻坚。展开以“多企帮1村、1企帮1村、1企帮多村和示范点带动、互联网带动、产业带动”为主要内容的“3帮3带”活动,100家龙头企业与85个贫困村展开精准对接帮扶,百名企业人材帮助贫困户制定产业计划,增进贫困户可延续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鼓励企业承包或合作开发贫困村集体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名企业人材充分发挥纽带作用,调和企业通过基地带动、产业拉动、就业推动、技能培训、定单收购、入股份红等情势,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开发优势资源,拓宽增收门路,加快脱贫进程。

第4篇: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

封 面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

人力资源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古人云: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的竞争尤为突出,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可以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如何正确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机制引入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将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如何发掘员工的潜能及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努力工作,减少人才的流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结合这样一个课题,先同大家分享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B公司是一家日化产品生产企业。几年来,公司业务一直发展很好,销售量逐年上升。B公司在办公室下设立了一个人事主管,从事员工的考勤、招聘、档案管理等人事管理。每到销售旺季,公司就会让人事主管到人才市场大批招聘销售人员,一旦到了销售淡季,公司又会大量裁减销售人员。公司在丢失打印机后会专门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而对公司个别骨干的跳槽却不闻不问。对此公司销售经理曾给总经理提过几次意见。而总经理却说:“人才市场中有的是人。只要我们工资待遇高,还怕找不到人吗?一年四季把他们‘养’起来,费用太大。”这样,B公司的销售人员流动性很大,连销售骨干也开始纷纷跳槽。总经理对销售骨干极力挽留,但没有效果,只能重新招聘。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某年,正值公司销售旺季之际,跟随总经理多年的销售经理和公司大部分销售人员集体辞职。致使公司销售工作一时近乎瘫痪。这时,总经理才感到问题有些严重。因为人才市场上可以招到一般的销售人员,但不一定总能找到优秀的销售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他亲自到销售经理家中,开出极具诱惑力的年薪,希望他和一些销售骨干能重回B公司,但依然没能召回这批老部下。这时总经理才有些后悔,为什么以前没有下工夫去留住这些人才呢?同时他陷入了困惑, 如此高薪,他们为什么也会拒绝。企业到底靠什么留住人才呢?类似这样的案例在现代企业中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新环境下,有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放弃了高薪,放弃了名利,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而另觅他处。是什么让他们置丰厚的薪酬于不顾?难道还有什么东西比高薪更能吸引人才,能留住人才的么?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分析一下B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B公司缺乏正确的人力资源观。B公司的管理是传统的以“事”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一点,可以从公司组织结构中看出,B公司只设一个人事主管,职能只是一些简单的人事管理。此外,对于丢失打印机成立了专门小组去调查追究,而对个别骨干员工的跳槽却置之不理,这也表现出该公司没有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其次,B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总经理与其员工之间的交流尤其需要增多,总经理对于他人的意见应该给与慎重的考虑和斟酌,不应该草率的下定论。例如销售经理给总经理提意见却不子考虑等方面,可以体现出公司在各部门广泛沟通和交流方面还有待改善和加强。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再次,B公司在对员工的招聘、培训,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采用的是旺季大批招聘、淡季大批裁员的机制,使其在招聘环节处于被动。而且缺少了培训的环节。使员工上岗后不适应工作环境,缺少自信心和安全水平。此外,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公司毫不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素质提高。也不会督促和提醒员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点对员工自身和公司业绩都是非常不利的。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最后,B公司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虽说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薪水是员工考虑的第一要素,但是物质满足并不能代表员工们所要的一切。现在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讲究精神满足和心理满足。正如案例中所述, 当总经理向他的老部下提供丰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厚的薪水时,老部下并没有继续任职。由此可见,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要已经重于物质层面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既有物质激励,更要有精神激励。同时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创建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企业文化。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公司之所以留不住人才是综合了多方面因素的,除了薪酬福利等必要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公司没有真正建立现代的人力资源观和管理理念,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领导缺乏个人魅力等等。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那么,面对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我想结合我所学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着重谈一下如何留住人才的方法和对策。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一、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如何最有效、最合理地管理和使用企业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源— — 员工们的才能与热情。从而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因其与人的关系密切而变得日益重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领域的扩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组织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人本原理,增加了很多新措施。例如改善奖酬福利、工作条件、提供个人发展机会、完善激励制度、发展民主参与和管理等等。这些新措施都是为了改善员工全面工作、生活质量,提高其工作满意感,增强他们组织归属感。除此之外,现代管理注重招聘,组织员工上岗前培训,协调各部门组织绩效考评,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上措施都是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树立而展开的。目的在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这是留住人才的的重要因素。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二、立足长远,注重员工的招聘和培训

招聘是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通过信息的发布和科学甄选,获得本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并安排他们到企业所需岗位工作的活动和过程。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人才进入企业的第一关。企业只有对招聘环节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良好的管理,才能以较低的招聘成本获得高质量的员工,从立足长远的角度来看,招聘到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像上文B公司那样对招聘不重视的做法是很不妥当的。培训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企业培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态度的转变。培训的目的主要有四项:育道德、建观点、传知识、培能力,缺一不可。具体地说,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销售业绩。使企业直接受益;
另一方面,也增强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让员工认识到培训是公司为他们提供的最好福利,是公司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同时,从公司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和培训跟上了。人才就具有了连续性,而且凝聚力也会大大加强。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三、提供人才发展空间,帮助员工构建职业生涯规划

当代社会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员工越来越多,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成为他们选择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企业为优秀人才提供成长与发展空间,保证其自身的不断提高,可以帮助人才充分发挥和利用其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会令他们感受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前景乐观,从而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自觉地留在企业,竭力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要留住人才就必须努力为员工提供成长与发展的空间。这就要求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并帮助员工构建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能够清楚自己所处的位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置,了解与企业一起成长发展的机会。企业同时也要制定详细明确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就业发展环境,“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把企业发展和员工命运紧紧相连才是留住人才的法宝。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四、加强企业内部沟通

良好的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相关信息,减少他们对企业的不满,改进企业在人才管理上的缺陷,从而减少人才流失。可以说,会用、用好具有不同特色的人才是一门管理上的艺术。通过在公司内定期举办讨论、交流会等措施。让员工与管理者全面、坦诚地进行双向沟通。同时,公司可以设立意见箱,鼓励员工多提意见和建议,并对切实可行的意见予以奖励。这样,使领导与员工之间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伙伴式关系,共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同营造出一种民主、进取、合作的健康氛围。企业同时要重视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企业中人际关系的改善不仅有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展示出团结进取的精神面貌,进而留住人才。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五、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

激励对管理,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它不仅在于使员工安心积极的工作,还在于能使员工认同和接受本企业的目标与价值观,对企业产生强烈归属感的作用。如果能激发起员工的干劲,使他们乐于为企业工作,那么留住人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谈到激励,许多企业自然就会想到用高薪留住人才。的确,高薪是能吸引人,但不一定能留住人,而精神的激励— — 成就感、认同感才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但这一点却往往被许多企业所忽视。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就认为,工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属于“保健”因素,它不具有激励作用,而工作成就、社会认可、发展前途等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因此,举办经验交流会,让公司中优秀的员工将他们的经验与大家共享,让大家都来认可他们的工作成就;
为优秀的员工提供合理及时的晋升机会,推行参与式管理,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等,都是值得推行的激励措施。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六、培养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很好的激励、约束和凝聚作用。它可以把职工和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带动员工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在为此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保持一致的步调,使每个员工产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会使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塑造优秀企业文化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综上所述,要留住人才,高薪高待遇并不是唯一途径。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多层次分析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管理层的支持下进行现代科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内部沟通交流,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创建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才是企业留住人才的真经之所在。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第5篇: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

完美WORD格式
人力资源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古人云: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的竞争尤为突出,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可以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如何正确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机制引入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将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如何发掘员工的潜能及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努力工作,减少人才的流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结合这样一个课题,先同大家分享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B公司是一家日化产品生产企业。几年来,公司业务一直发展很好,销售量逐年上升。B公司在办公室下设立了一个人事主管,从事员工的考勤、招聘、档案管理等人事管理。每到销售旺季,公司就会让人事主管到人才市场大批招聘销售人员,一旦到了销售淡季,公司又会大量裁减销售人员。公司在丢失打印机后会专门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而对公司个别骨干的跳槽却不闻不问。对此公司销售经理曾给总经理提过几次意见。而总经理却说:“人才市场中有的是人。只要我们工资待遇高,还怕找不到人吗?一年四季把他们‘养’起来,费用太大。”这样,B公司的销售人员流动性很大,连销售骨干也开始纷纷跳槽。总经理对销售骨干极力挽留,但没有效果,只能重新招聘。
某年,正值公司销售旺季之际,跟随总经理多年的销售经理和公司大部分销售人员集体辞职。致使公司销售工作一时近乎瘫痪。这时,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完美WORD格式
总经理才感到问题有些严重。因为人才市场上可以招到一般的销售人员,但不一定总能找到优秀的销售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他亲自到销售经理家中,开出极具诱惑力的年薪,希望他和一些销售骨干能重回B公司,但依然没能召回这批老部下。这时总经理才有些后悔,为什么以前没有下工夫去留住这些人才呢?同时他陷入了困惑,如此高薪,他们为什么也会拒绝。企业到底靠什么留住人才呢?类似这样的案例在现代企业中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新环境下,有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放弃了高薪,放弃了名利,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而另觅他处。是什么让他们置丰厚的薪酬于不顾?难道还有什么东西比高薪更能吸引人才,能留住人才的么?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分析一下B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B公司缺乏正确的人力资源观。B公司的管理是传统的以“事”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一点,可以从公司组织结构中看出,B公司只设一个人事主管,职能只是一些简单的人事管理。此外,对于丢失打印机成立了专门小组去调查追究,而对个别骨干员工的跳槽却置之不理,这也表现出该公司没有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其次,B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总经理与其员工之间的交流尤其需要增多,总经理对于他人的意见应该给与慎重的考虑和斟酌,不应该草率的下定论。例如销售经理给总经理提意见却不子考虑等方面,可以体现出公司在各部门广泛沟通和交流方面还有待改善和加强。
再次,B公司在对员工的招聘、培训,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等方面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完美WORD格式
也存在一些弊端。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采用的是旺季大批招聘、淡季大批裁员的机制,使其在招聘环节处于被动。而且缺少了培训的环节。使员工上岗后不适应工作环境,缺少自信心和安全水平。此外,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公司毫不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素质提高。也不会督促和提醒员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点对员工自身和公司业绩都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B公司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虽说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薪水是员工考虑的第一要素,但是物质满足并不能代表员工们所要的一切。现在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讲究精神满足和心理满足。正如案例中所述,当总经理向他的老部下提供丰厚的薪水时,老部下并没有继续任职。由此可见,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要已经重于物质层面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既有物质激励,更要有精神激励。同时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创建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企业文化。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公司之所以留不住人才是综合了多方面因素的,除了薪酬福利等必要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公司没有真正建立现代的人力资源观和管理理念,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领导缺乏个人魅力等等。
那么,面对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我想结合我所学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着重谈一下如何留住人才的方法和对策。
一、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如何最有效、最合理地管理和使用企业所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第6篇: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3年9考,分值96分
题型示例
2015山东,2,4分2015安徽,25,4分2015上海,十九,10分2015课标Ⅰ,7~9,12分2014四川,5、6,8分2014课标Ⅱ,6、7,8分2014浙江,36,20分2013重庆,4~5题,8分2013广东,40⑷,6分
考点分析
标卷对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高考地理试卷中考查该考自然资源对人类生产与发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左右
命题趋势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考内容,水资源、能景材料,综合考查资费不平衡及跨区域调配的问题
2010年——2015年全国课根据对近5年来对影响考查的比较频繁,其他计来看,该考点是必点的频率在增加,主要考查源等供应紧张为背展的意义,考查形式选择题源的分布、生产与消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课标Ⅰ卷,7~9,12分)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⑴~⑶题。

⑴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浓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⑵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
⑵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图形解读】


【解析】试题分析:
(1)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故乙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B正确。
(2)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A正确。
(3)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前渤海海岸地带冬季结冰期短、冰层薄,海冰资源数量有限。故A正确。【名师点睛】该试题情境新颖,重点考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组试题以一幅等值线图,考查了海冰形成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等。
【答案】⑴B⑵A⑶A
【考点透析】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特征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
分布的不平衡性
某些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区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资源间的联系性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
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在沉积岩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
植物资源丰富;
荒漠地区,降水少,注意资源的保护和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太阳综合利用光热资源丰富各种矿产资源
数量的有限性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
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发利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利用的发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以资源利用为例:产业革命前,以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

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

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
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断提高
能、地热能等正推广利用

2.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概念举例
自然资源
能源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可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质活的物质和能量或物质运动
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但不是能源
汽油、沼气是能源,但不是自然资源
图示

注:能源资源只是自然资源中能够提供能量的那一部分,不是能源的全部,如煤、石油、天然气。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⑵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措施
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自然原
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量增大用率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人为原
水资源浪费严重
理因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
水资源污染严重


[考点规律揭秘]
水资源利用问题及措施的分析思路
⑴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⑵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⑵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⑶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于资源型缺水,南方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⑷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示例】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图3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⑴气候特征可根据图2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描述。分析水资源短缺时,可根据影响水资源的因素,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来分析,具体如上图所示:

(2)根据题干提示信息“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可知大坝可以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如上图所示。
(3)该国除建水坝外,还可以从邻国(马来西亚)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主要从节流和开源两方面分析,但是新加坡在节流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故主要从开源方面来分析解决水资源问题。
【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2015·山东,2,4分】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题。
1.“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2015·安徽,25,4分】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2题。

2.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Z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3.(2015·上海,十九,10分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⑴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
⑵“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举例说明这一判断。
⑶概述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2009年华东、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
[2014·四川卷,5、6,8分]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4~5题。

4.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5.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014·新课标Ⅱ,6、7,8分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8.[2014·浙江卷,36⑴⑶,1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a(b
材料二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简析图(b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
(2013重庆文综,4~5题,8分)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两国相比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10.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A.国土面积大B.城市绿地面积大
80706050403020100
美国
巴西图2
土地产出效益(105美元/公顷)淡水产出效益(美元/公顷)能源产出效益(105美元/公顷)
C.城市人口比重高D.科技发展水平高
11.(2013广东文综,40⑷,6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临沂一模)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
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
下表为1961—1980年的世界某水资源短缺区域气候资料表,读表,回答3~5题。
12345691011
7月8月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平均最高气
29.733.536.840.040.238.835.834.636.237.334.8
温(℃平均最低气
15.718.021.725.226.925.623.822.823.121.918.8
温(℃
128.158.
降雨量(mm0.00.00.54.132.768.376.09.40.0
91
日平均日照
9.29.58.98.89.49.48.57.98.89.49.7
(小时
3.下列关于水资源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经济发展,工农业对水质的要求下降
12月31.116.30.09.3

B.灌溉用水利用率高,全部被农作物吸收
C.干旱荒漠地带,往往极度缺乏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D.人类对饮用水既有量、也有质的需求
4.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旺盛D.气候干旱
5.为缓解该地水资源短缺现状,最可行的措施是A.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B.灌溉农业区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广泛建造人工湿地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2015·东北联考下列图表为我国四个省区2012年能源消费情况,据此完成6~7题。
省区①②③④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2094.917344.117841.012538.7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3.0630.7471.2851.432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多B.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省区首位
C.③省区水电、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不均衡D.④省区石油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较为均衡7.今后四省区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趋势是
A.①②两省区发挥本省水能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核电B.②④两省区常规能源丰富,做好西电东送的能源保障
C.②③两省区彻底转变以常规能源为主的局面,重点发展新能源D.①④两省区加强本省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
[2015·青岛模拟]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8~9题。



8.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全年平均气温高B.大气降水较多C.纬度或海拔高D.土壤发育程度高9.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年来数量有减少趋势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我国耕地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C.灾毁耕地总体趋势是增多D.建设用地总体趋势是减少
11.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酸雨②水土流失③土地荒漠化④臭氧层破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二、综合题
12.(2015·南京、盐城一模)读中国风电场分布图及上海风电站规划建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述中国风电场分布的特点。
⑵甲地区风能资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乙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而风电场少,其原因是____。
⑶简述上海风电场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⑷简述上海开发风能资源的意义。
13.地下水埋藏深度能反映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读廊坊市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图和廊坊市地下水等埋深线图(埋深即埋藏深度,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廊坊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2廊坊市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普遍紧张,简述其原因。
(3从节流的角度考虑,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合理措施是(
①注重对水的循环使用②修建水利工程③农田使用滴灌、喷灌技术④跨流域调水⑤按耗水量施行梯级水价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
考点25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A
【解析】大量农村人口前往城市,导致农村出现“有地无人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想象。2.D【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
水域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但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
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
图中建设用地出现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3.【答案】⑴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1分;
北方多,南方少;
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1分。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1分;
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1分
⑵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1分,进口量明显增加(1分,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⑶关系: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2分;
差异: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1分;
原因: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1分。
【解析】
第(1)题,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石油生产,主要是对图示时间内,石油生产的变化及地区间的差异。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气体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

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第(2)题,油田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来弥补储量不足所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第(3)题,通过各地石油生产量相加得到的数据和各地石油进口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两数据进行对比可知2009奶牛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小,两区交警发达,石油消费量大,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有关。
4.A5.B【解析】
第4题,风功率密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南海东北部等级最高,为Ⅴ级,向南逐渐降低,西南部等级最低,所以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东北风。
第5题,①②③④四地中,②④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高,说明风能资源丰富;
与④地相比,②地距陆地较近,易于开发,且陆地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市场需求量大。所以,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②地。
6.A7.C【解析】
第6题,本题考查的是绿水比例而非绿水量最大的流域。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降水后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故选A。第7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植物根系可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性绿水大量增加,故选C。水田改旱地,会降低生产性绿水比例。植树造林能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但比覆膜种植农作物的作用小,况且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对生产性绿水比例增减影响不大。
8.【答案】(1地势低平,多浅滩;
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
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
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答三点
(2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
第(1题,围海造田比较有利的自然条件是有大面积的浅海滩涂,地势低平;
由图可知,该区域入海河流多,可以在河口处建筑堤坝,投资较小。
第(2题,填海造陆工程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但会破坏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锐减,污染加剧等问题,因此“退耕还海”可以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9.A10.D
【解析】
第9题,从图中看出,美国土地和能源产出效益高于巴西,但淡水产出效益小于巴西。第10题,从图中可看出,美国土地产出效益大于巴西,而对比四个选项,土地的产出效益最关键的肯定是科技发展水平。
11.【答案】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
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
③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解析】渔业资源的自然原因要从水域(宽阔)、气候特征(湿热利于生物生长)、鱼类丰富(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场所、饵料丰富)等方面分析。渔业资源丰富的程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产量大,二是类型多。从材料可知:多岛屿故海域面积广(或大陆架面积广)、入海径流多故从陆地带来大量营养盐份因此饵料丰富、纬度低故而成长速度快(或类型丰富)。[创新预测试题]
1.B【解析】从图中看出耕地和牧场面积增加,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只有人口增长才会导致这些要素这样变化的。
2.D
【解析】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会导致生态环境变坏,含沙量增大,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
3.D
【解析】灌溉用水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一部分被蒸发掉了;
干旱荒漠地带,往往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如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非洲撒哈拉沙漠都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可以利用;
随着经济发展,工农业对水质的要求有所提高。
4.D
【解析】该地年降水非常稀少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5.B
【解析】该地年降水非常稀少,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用量和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6.C
【解析】①省水电、核电比重较高,但是能源消费总量最小,故核电消费量不是最多的;
②省煤炭消费比重不是最高的,其能源消费总量也不是最高,故煤炭消费量不是最高;
③省煤炭消耗比重最高,水电和核电比重低,能源结构不合理;
④省石油消费比重在四个省中最小,但其消费总量不是最低,故石油消费量不是最低的。
7.D
【解析】从四省份的能源消费构成及总能耗和单位GDP能耗可知,①为我国西部省区,大量发展核电没有必要,②为我国东部地区,不能作为西电东送的能源保障;
③以煤炭能源消耗为主,彻底转变以常规能源为主的局面,不符合我国现实;
①④两省能耗高,应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加强能源开发的基础上,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正确的。
8.C9.A【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等高纬度地区及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落基山等高山地区,可以判断该资源为冰川。
第9题,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不断融化,数量有减少趋势。10.B11.C【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数量有增有减,灾毁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不太大;
在各种耕地面积减小的原因中,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最大。
第11题,我国一般在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实行生态退耕,以防止当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2.【解析】第⑴题,读图可知风电场主要集中分布的地区。
第⑵题,甲位于四川盆地,风能短缺主要是由于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
乙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风能开发的条件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技术等来分析。
第⑶题,从图中看出上海风电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及近海地区;
距城市较远,这里风能丰富,地租较低。第⑷题,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建设风能资源的意义。
【答案】⑴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新疆内蒙及东部沿海地区。
⑵地形人口稀少,经济落后,需求量少;
开发难度大;
替代能源丰富⑶主要分布于沿海及近海地区沿海风能资源丰富;
近海地价低廉
⑷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等;
改善环境质量。
13、【解析】
第(1)题,结合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和地下水埋深线分析。第(2)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3)题,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措施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注意本题要求从节流的角度考虑。
【答案】
(1时间上:从1976年至1988年波动下降;
1988年后持续下降。空间上:以市政府为中心向外围埋藏深度递减。
(2自然原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地区,降水总量不大,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少,地下水补给量小。人为原因: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3B


推荐访问:自然资源 强国 范本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范本(6篇)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 自然资源人才强国交流材料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