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10篇)

时间:2023-07-12 14:32: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摘

  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语文的学习既要以知识为先导,还应该以实践为主体,加以培养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在时代的要求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保障,是为学生减轻负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思考能力

  许多年前,计算机的发明是为科学计算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种电子化的计算工具。恐怕谁都没有想过,它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革命性的转变,而教师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职业会携手与它共创新式教学。当中国快速行驶在互联网高速路之时,语文教学也搭载着信息技术这辆快车飞速前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它帮助教师推开了教室的围墙,让更多的新思想、新观念步入我们的视野。它使语文教学更加灵动,更加有效,更加拓宽广度,延长深度,使教学事倍功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如何融合并且是深度融合呢?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案例谈谈。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以直观思维为主,兴趣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传统教学中,学习语文主要采用眼睛看文字,耳朵听讲解的方式学习。当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后,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改善,不光用眼睛看文字,还可以同时用眼睛看图画,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用耳朵听教师的讲解再配上音乐,使声音与乐曲相结合,虽同样是两种感官在学习,但与之前已大不相同。图画的使用更直接,音乐的使用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进行语文活动课《雅俗共赏重阳节》,我就有效地融合了信息技术。在介绍重阳节的习俗之一是插茱萸时,茱萸的图片出现在多媒体投影上,北方的孩子虽听说过茱萸但往往没有见过,当他们看到图片时理解了原来茱萸不光可以避邪,还如此红艳好看,真的可以插在头上进行装饰,难怪古人那么喜爱它;在介绍重阳糕时,各式各样的重阳糕图片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知道了重阳糕的式样不同是因各地区的不同做法儿产生的;当一个个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获得了最直接的感受,重阳节与善良、勇猛、智慧的品质及民间典故相连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当我把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文字和作者孤独一人在菊花旁独坐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并在他们朗诵的时候配音,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孤独的在异乡求仕,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理便淋漓尽致地传递给每位学生。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中国的文化,我又乘胜追击,出示了毛泽东在重阳节所做的诗词《采桑子·重阳》,并播放一幅毛泽东在战地上眺望远方的图片,讲解后再次为学生配乐朗诵。学习本课后,学生们马上理解了重阳节为什么从春秋战国一直传到现在,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不消亡的原因。因为这里面有中国的物产,有中国的美食,有中国的文化,更有中国的魂。

  恰当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视听上的共鸣和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效率有了提高,容量也在大大增加。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使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包括发现新事物,创造新作品,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创造中会有身心愉悦的体验,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是任何事物所无法替代的。这种创新的体验会让他们在学习中锲而不舍,笔耕不辍。

  在语文活动课《我爱三峡》中,我便将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深度融合在教学中。开篇介绍三峡地理位置采用沙盘模拟图,立体的三峡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又利用动图把三峡有效分割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学生通过沙盘动图明白了郦道元所写的“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怎样的画面。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又加进了曾经在游船上录制的三峡两岸视频,进一步地使学生了解到“重岩叠嶂”的含义。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带领学生跟随我的视频一起走到神女溪,让他们感受神女溪山美,水美,幺妹美,然后出示唐代刘禹锡的《巫山神女庙》: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含义后,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对神女溪的赞美。说它“碧水似罗裙,青山峭带柔。”“含羞隐群山,偶尔露俏容。”还有写山的怪石嶙峋的词句“重影叠嶂怪石峭壁”,还有描写游客惊叹神女溪之美的各种诗句“踏踏脚步声,晃晃浮船影,嘤嘤幺妹歌,阵阵绕山响”。

  当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不仅拓宽了教学时空,更创设了探究性教学的情境,打开学生思路,进行创造性思维,既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从而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灵活性,激发学生探索能力,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当我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教学优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科技带给我们的挑战。许多学生可以自行上网查找作业答案,可以订阅网上课程进行自学,等等。当科技走在教育前面的时候,教师就面临着挑战,不仅仅是知识的挑战,还有教师的权威和话语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可以把一部分的教学权灵活地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在课堂上进行部分教学,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我的做法是在上一节新课前几天进行询问,有哪位学生对新课有所了解,愿意为同学们讲解,让学生根据新课内容提前设计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提问,他们可以自己制作PPT或是动画为同学们解答,而解答的过程要求他们要有思维方式的传递。有了这些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不会停留在学习的表面,它更传递着思维和思想。当然,为了使语文教学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教师要在课下提前了解第二天

  学生即将教学的内容,以免出现教学偏差。例如在教学《左公柳》一课时,学生课前查阅了当时清政府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还有左宗棠的资料,再把这些资料搜集、筛选、整合、总结。那么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前前后后过程就完全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一位近七十岁的老人力排众议,坚毅不屈,深谋远虑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他收复新疆的决策多么正确。我们中国至今仍有新疆这块富饶的土地,离不开这位抬棺上战场老人的坚定信念。

  当学生把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也决定了信息时代,当教师发挥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动性,发挥信息技术的灵活性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整合能力。当学生能够自行有效解决语文教学的难点时,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变成了教学的助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时代性,激发学生思考能力,深挖文本内涵

  当今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推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变革。新时代拥抱个性化语文教学,在巨大的知识量面前,语文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提供服务与保障。这就需要教育者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要贴近生活,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进行作文教学《二十年后再相聚》一课时,我便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时代性。二十年后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便利用了网上的最新视频,把未来汽车与未来世界的样子呈现在学生面前。无人驾驶的汽车使时间更充分地被利用,空间被更多途径使用,道路交通被压缩得更加合理。使他们脑洞大开的是未来世界的一切商业模式都可以在车内完成,ATM机可以向你走来,无人汽车驾驶商店可以向你走来,城市可以被重构。人类世界与AI智能完全融合。这些饱含着时代性的东西被学生所接受,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联想,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在他们所写的作文中高科技,智能化的未来产品随处可见。也许学生所写作文里的事物现在无法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但谁又能否认二十年后他们所想不能实现呢?学生写作之后我又把写得好的作品再通过实物平台投到大屏幕上,通过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快速直观地修改作文,面对面地评改又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训练,并且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快捷性。

  当我们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學的时候,定会优化语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它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历程,拓宽了知识视野,启迪了创新思维。只要我们正确使用好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定会使语文教学纵横驰骋。

  [参

  考

  文

  献]

  [1]李欣.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作文成功之路,2016(7).

  (责任编辑:张华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二: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创新的教学案例

  语的程标准指文课手段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使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拓宽了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以所教的两个教学案例来说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例1:《再见了,亲人》

  在学习这课时,我首先播放影片《英雄儿女》的片段,将学生带回到5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然后我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分手之际,他们握着朝鲜人民的手说―再见了,亲人。就要上火车了,他们拉着朝鲜人民的手说――再见了,亲人。列车就要开动了,他们挥着手说――再见了,亲人!”在学习完课文后,播放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情景的影片。我引导学生说:“列车已渐渐远去,隆隆的车轮声牵动着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心,志愿军们依恋朝鲜的山,依恋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千种依恋,万种不舍,化作一声声呼唤。”学生全体起立,齐声读课文最后三段。

  本节课通过了两段视频,生动地再现了50多年前那场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些场景,特别是在引入主题和最后升华两个阶段,恰当地使用了视频,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身临其境,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了最真切的情感教育。

  例2:《地震中的父与子》1994年4月,美国的洛杉矶经受了一场灾难,我播放一段录像,引出主题:“在这场灾难中,几万座房子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的人被埋在废墟下,灾难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在这片废墟中演绎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观看录像,学生对洛杉矶地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分析课文时,大屏幕出示插图。我介绍说:“就是这位伟大的父亲。文中如何描述他的样子?读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本节课中先后引入了视频和图片,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触动学生心灵,因为今天的绝大多数学生都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把身边人无微不至的呵护视为理所应当。因此,我想以本文为载体,将学生带人到爱的情境中去感悟爱、体验爱,激发学生心底蕴涵的真情,学会付出爱,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从以上的两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获取与建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应是两者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凑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是通过多媒体的优化组合,获取最佳的教学效益,但并不是说,现代多媒体使用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教学目标需要的媒体,并对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充分发挥媒体的特长。

篇三: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积极性作用,教师只要将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的融合,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

  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使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不再集中于课本。在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可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有的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学习的拓展……融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使学习内容更加开放,成为一股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清泉。例如,学习《雾在哪里》,教师要求学生在网上查阅有关雾的资料、图片。学生仔细阅读,丰富可感性认识。课堂上,学生观看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充分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从而积极阅读课文,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教育,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的资料,并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的时候,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美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在网络查找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相关资料,就可以加深知识内容的全面理解。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还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丰富性、多样性,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学习主动性。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融合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开放性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突破。例如,在讲解《狐狸分奶酪》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以课件小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多媒体在讲解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故事中包含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掌握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就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度

  融合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要点,抓住课堂教学的内容。

  总之,信息技术既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又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实现对语文教学环节的优化,在信培养小学信息技术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信息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相信未来的课堂会更精彩。

篇四: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6篇)

  (2)自由选择查询阅览

  记下你最感兴趣的信息,准备向同学推荐

  3、向同学推荐自己收集的信息

  同学们刚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信息,请把你最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同学们。

  四、说说今天阅读的收获

  可以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信息,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相机理解“挨挨挤挤”

  (播放课件:欣赏荷叶)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

  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

  [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反复读第19

篇五: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案例《只有一个地球》

  三立小学

  何英

  课例导语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一、分析教材特点

  《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说明文,介绍地球“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的特点,阐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明白保护地球的重大意义。

  二、分析学生学情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告等途径,对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课铺垫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本课教学充分应用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手段。

  三、教学手段和目标

  针对本课教材特点及把握的学情,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学生自主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地球的三大特点。

  2.读懂课文,了解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好处。

  3.在品词析句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萌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特点,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灾难的危害、无法移居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使信息技术广泛介入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教学我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达成教学目标。

  情境激趣法、疑问导学法、读悟结合法、资源整合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

  阶段

  猜谜语导课:同学们,一、在茫茫宇宙,有一颗星球,猜谜、她养育了亿万个生灵,无私导入地奉献着一切,谁能猜出她新课、的名字。然后播放课件:你分析瞧,她来了!自然而然地导课题、入课题。

  质疑

  二、研读探究

  第一段(探究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1.初读质疑。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找出宇航员感叹的句子,看到这个句子,你的脑学生在猜谜语的导语中随着课件的播放,自然的进入课文情境。

  学生分析课题、质疑。

  精美的地球不断地转动着,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作用

  学生找

  到句子“我

  们这个地球

  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

  易破碎了!”

  二、研读探究

  海中会出现什么疑问?然后学生自师生共同梳理,归纳为两大由选择学习探究主题:地球可爱在哪问题。

  里?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

  碎了?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

  兴趣、最想了解的一个问题

  学习。

  2.交流释疑。在学生自

  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他们

  汇报交流,学生的交流也许

  是无序的,教师引导学生的交流按顺序分段呈现。

  3.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地学生品球外形。读悟结合,谁来读读句子。

  读这一段?谁能将“晶莹、水蓝色纱衣”,读得又轻又

  柔。

  通过两

  个句子的比4.导语过渡:地球母亲较,学生很听了你们的赞美声,她谦逊容易从地说:孩子们,我虽然很美,“6300多千但我很渺小。请同学们默读米”、“一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写叶扁舟”明地球渺小的语句,并课件出白作者采用示句子比较练习:读读句子,列数字、打比比哪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比方、作比好?

  较的方法来

  说明地球的渺小。

  课件中晶莹的地球,裹着水蓝色纱衣,图文结合,学生对地球的美获得了丰富的表象。

  二、研读探究

  5.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一叶扁舟?对学生来说是一难点,随机播放课件。

  6.再次出示写地球美丽的语句,导语引读:地球母亲虽然渺小,但她还是那样和蔼可亲。

  通过播放动画课件,学生从动画演示中深切体会到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渺小。

  第二段(探究地球资源通过链

  有限,容易破碎)

  接知识积

  1.先自由读第3、4自然累,学生明

  段,然后同桌相互说说地球白了森林、为我们提供了什么资源?哪水资源是可

  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以不断再生

  的,很自然

  地理解地球

  的“无私与

  慷慨。

  2.小声读这两段,找出学生说

  最触动你心弦的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不可节制、生态灾难”,学生用沉痛

  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的语调,读

  朗读,想象:看到这两个词,出地球母亲

  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的可爱无

  面?

  私,读出对

  破坏地球行

  为的痛恨。

  3.播放相关课件,用导

  课件播放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胡乱开采、乱砍请看”。

  滥伐、乱用化学

  品、污染大气、二、研读

  探究

  4.为了强化情感,课件

  出示信息窗《地球的一天》。

  第三段(探究地球的唯

  一性)

  1.设计辩论:有人说,你们别悲观失望!宇宙空间大得很,地球被破坏了,我们还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这种说法对吗?请同学们结合课文5至7自然段内容,分小组讨论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

  捕杀动物导致沙尘暴、水源污染、泥石流、干旱、人们患上恶性疾病,惨不忍睹的画面,悲哀的背景音乐,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感受到地球的累累伤痕。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情感朗读水到渠成。

  课件《地球的一天》的播放,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震憾了孩子们的心灵。

  学生自由辩论。

  2.播放科学家研究的相关影像。

  3.读地球之美,通过读悟结合,交流释疑,探究出地球可爱易碎、无法移居的特点,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为第三环节“升华情感”作了铺垫。

  1.师生互相交流,对地球妈妈或人类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同时播放音乐《夜曲》。

  2.激情引读最后一段:同学们,让我们铭记保护地

  三、球的责任,深情地朗读最后升华一段。

  情感

  3.师小结:让我们相互

  提醒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让我们大声地告诉全世界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4.播放保护地球的相关节日。

  学生一字一顿地读出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清晰的影像,铿锵的话语,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地球的唯一性,环保观念及对科学的探索意识也会在此时埋下火种,课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迎刃而解。

  深遽幽远学生畅的音乐情境激所欲言。

  活了学生的创

  异思维,使他们

  同桌间放飞想象,敞开面对面自由心扉,畅所欲读、互读、言。

  品读,齐读。

  一遍遍的激情朗读,醒目的节日时间,让孩子们明白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责任感。

  1.学生自主选择的展示舞台(出示文字课件)再次进行社会调查,发出环保倡议,可以画环保宣传画,可

  四、以设计环保广告,可以畅想拓展开发新领域、新能源……

  迁移

  2.在结束课时,播放歌曲《拯救地球》。

  出示歌曲课件来进一步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感情的升华!

  六、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

  地球

  保护地球

  美丽而渺小

  保护环境

  资源有限

  保护家园

  无法移居

  七、案例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我采用了让学生在预习中自学生字、个别字由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内容,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探讨、交流。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2.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习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课件播放,图文结合,学生对地球的美获得了丰富的表象。通过播放动画课件,学生从动画演示中深切体会到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渺小。录音配乐烘托气氛,悲哀的背景音乐,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感受到地球的累累伤痕。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情感朗读水到渠成。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还不够理想,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孩子家里有电脑的很少很少,所以学生的预习只能借助书本和课外书完成,如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上网搜集查询更多的资料,对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会更好。对于信息技术和本课教学的整合案例设计,我觉得发挥不够,还需改进。

  4.作为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会更好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之用到实处,恰如其分,更好的发挥出它的教学优势,从而也更好的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篇六: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案例

  -----《比尾巴》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教师,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前20分钟,学生精神状态百倍,那时的课堂真正可以说是小眼亮起来,小脸红起来,小手举起来,但一旦学生出现了视觉或听觉疲劳,那么接下来的课堂就很难再进行下去;再比如说以前为听一首乐曲一段朗读而翻来覆去倒带却总也找不到起点;学生直叫悬在黑板上的挂图看不清而只好举着环游教室;让学生在课文某段某行作出标记却总有个别孩子跟不上而高叫“老师,等等我,我还没找着!”这些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使课堂不能被更好的利用,但是如果将信息技术利用到语文教学中,那语文教学将会更生动、形象,更富有趣味性

  基于此,下面面简单谈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的运用。

  《比尾巴》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识字课文。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设计定了一个动物王国的故事,上课时利用投影仪展示动物王国的图片,提问小朋友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经过小朋友的回答之后,做游戏引出“尾巴”,动物才有尾巴,而且

  动物王国的这些

  动物今天就是来参加比尾巴的。

  复习旧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小朋友们对本课的生字已经有了认识,所以在第二课时需要加以巩固,如果板书到黑板,在让学生认读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因此利用课件,展示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供学生们复习,节省了时间,而且可以在学生们认读之后,展示出拼音,学生加以订正。

  利用多媒体展示出课文第一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同时展示出几个动物的动态图片,让学生们自己去辨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样学生们可以直观的比较出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印象深刻。

  利用和学习第一节的内容一样的方法,学习三四节。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动物王国的比尾巴比赛就有了结果,而且是学生们自己宣布的结果,学生们有成就感。精美的动画图片也可以帮助农村的孩子更好的认识没有见过的一些动物,让语文教学更加的直观。

  在学习完之后相应的给出一些仿写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补充更多的课外知识。对于学生要掌握的生字,借用课件讲出每一个字的古今变化,让学生了解字的来历,对字形字音记得更清楚,对于字义的运用把握的更牢。但是对于学生的书写,坐姿及握笔的姿势都还需要老师亲自的指导与督促。

篇七: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红网时刻张家界1月5日讯(通讯员

  田贵学

  龙玲

  屈波)近日,张家界北门小学传来喜讯,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中,在全省仅30%获奖率的激烈评比中,张家界北门小学共有8支队伍获奖,其中语文学科的《雪孩子》、数学学科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获一等奖,数学学科的《积的近似数》获二等奖,其余五个团队获三等奖。

  本届大赛由湖南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此次大赛2020年8月7日正式拉开帷幕,共有来自湖南全省各市州中小学及幼儿园20741支团队参加。大赛组委会专家对参赛团队共同研讨形成的教学设计内容和团队主讲老师完成的课堂实录、团队成员进行的听课、评课及教学反思等内容进行了严格评选。

  张家界北门小学为搞好此次比赛,从参赛方案的拟定,到数次在线的集体备课,教案的再三修改;从上课老师的精彩展示,到认真地听、评课与深入地执教反思,一点一滴无不凝聚着参赛团队的智慧。

  多年来,张家界北门小学坚持“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种好教育”“名师成就名校,名校打造名师”的师训理念,一直致力于教师成长的服务与引导。学校通过集团资源共享、二次开发、自主研发等途径建设了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视频、图片、声音、教学案例等资源,并采用内网、外网的方式构建了网络学习系统,为教

  师搭建了优良的信息技术平台,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篇八: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语文的学习和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将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人文知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引言

  信息技术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为语文课堂带来了全新的转变,也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感受到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语文教学进行全面设计,要融入创新化的设计理念,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与案例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学者些许建议。

  一、重视教学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思路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十万个为什么”进行教学思路的设计。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科普作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能够去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对探索科学世界产生浓厚兴趣。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更能引起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阅读面。小学语文教师在“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中,要重点抓好整本书阅读的三个关键内容——读前指导、读中推进、读后展示。其次,小续写语文教师在读书前,要吸引小学生的目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直接播放微视频的方法,向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能力去解答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科普作品的兴趣。此

  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采用预测的方法。让学生读诗句,猜书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读目录的时候,要猜中章节的内容,利用已知来推测未知,体验自主发现的乐趣。再次,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中“品趣”。小学语文教师通过阅读科普作品的精彩篇章,讲述有趣的故事,发现作品的内容和语言的有趣之处,巧妙地将读法渗透进去。小学语文教师要进行阶段性的交流。语文教师可以采用知识闯关抢答游戏、猜谜、角色扮演、配音等游戏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交流。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实践过程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完书以后,要鼓励学生个人和小组用创意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读书之星”活动,来评价学生整体的读书过程的多样化。小学语文教师要呈现教学信息,要不断地传输教学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语文学习资源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满足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要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趣味性和语言的生动性,能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科普作品。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来理解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要让学生互相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学语文教师要了解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内容,要注重语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语文教学理念

  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师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课堂教学,没有引起语文学习的重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变得枯燥和乏味。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只有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更多的人文知识和基础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去辅助学生的学习,从各个方面去锻炼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此外,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利用多媒体去展开语文教学,通过有趣的教学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语文知识的学习,要明确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非常轻松。其次,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多语文知识具有复杂性,需要学生进行理解,这样知识才能更好地吸收。再次,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让学生学会理解和思考,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点知识,这样语文难点知识就变得通俗易懂。小学语文教师还要降低知识难度,让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简化,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改变,帮助语文教师整合了语文资源,为小学生提供精准化的教学服务。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要以大数据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保持好的学习心态,能够对语文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要让学生认真预习这则寓言故事,能够通过预习新知识找到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能够分析寓言故事传达的意义,这样能够起到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优化语文教学设计。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发送到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优化。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播放寓言故事的内容,让寓言故事以动画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浅层次的学习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当中,能够更加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从而知道当人犯了错误以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要知错能改,如果意识到错误还不改正,这样最后就失去了补救的机会。此外,当学生观看完视频以后,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能够通过扮演的方式深入到寓言故事的学习当中,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其中的道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更加透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要跟随教育的进步,要理解大数据教学背景的意义,借助信息化教学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让语文知识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出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还能够提升教师的语文教学效果。信息化语文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让小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获取有积极的帮助。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彻底转变以前的教学理念,要将语文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善语文课程,为小学生提供精准化的教学服务。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信息化教学背景展开信息化教学,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教学相融合,帮助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能够享受信息化教学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登华,刘红霞.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20+22.

  [2]何新宏.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学周刊,2022(33):93-95.

  [3]"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C]//.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2022:209-213.

  [4]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四),2022:361-363.

篇九: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成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由于孩子们对钱塘江大潮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对于“万马奔腾、天崩地裂”等词语不能很好地理解。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光靠老师讲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击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出示谜语:

  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学生答后出示松鼠图)

  一、猜谜、导入

  出示松果图,问:

  新课、分析课题、这是什么?

  质疑(5分钟)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

  板书课题:

  观图答:

  松果。

  投影图(形象、直观,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好的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的作用

  揭示谜底:

  松鼠。

  仔细看图,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松鼠和松果

  问:

  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么疑问吗?

  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0分钟)

  3、让学生分段朗读。

  1、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松鼠和松果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质疑。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文中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用投影显示

  生字,效果会好

  些。

  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1)小组内讨论识字的方法,记忆的方法。

  (2)全班交流汇

  (3)分段朗读。

  学生按自己的看法答。

  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增

  加直观效果。

  2、老师范读,(音乐与投影并用)

  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这篇童话的美──语言美,以及

  高高兴兴吃松果──担心以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用心

  三、感悟文意、后没有松树了──很高兴想出了一个感受小松鼠心情及表情的不断变

  化,并排列出来。

  指导朗读(25分好主意──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

  钟)

  长成了小树──对将来充满了希望。

  听读感悟后贴图画(按以下排列):

  高兴──动脑──担心──快乐。

  3、同学们,你喜欢哪个表情的小松鼠呀?那就朗读哪部分内容。

  发表看法。

  投影显示贴图使观看清楚。

  先练读,再汇报交流(要求

  (教师随时指导。)

  4、提问:小松鼠为什么要栽松果?

  态平衡。

  5、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一起朗读课文。

  6、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吧。

  读出各段相应的感情)。

  答:光吃不种以后一棵松树

  带着感情、表情和动作齐读课文。

  引深到人类也应植树造林,维护生也没有了,也就没有吃的了。

  学生读时放

  录音配乐,学生兴

  趣更高。

  五、案例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4、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还较简单,如能再花时间做成课件、动画效果会更好。由于课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发挥不够,还需改进。

篇十:信息技术2.0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羊木镇小学

  郭继琼

  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我们的教学手段更丰富、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教学效果也是日益见长。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将近9年,信息技术对我的教学工作确实帮助不小,下面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简单分享一下:

  毕业后我就考入到旺苍县的一个偏僻的乡镇教书,当时,整个学校仅有一台多媒体设备,而且由于年代已久,已无法使用,给学生上课全靠老师的一张嘴,山里的孩子,很多事物他们没有听过,更没有亲眼见过,又没有现代的信息技术,只能靠老师说,所以在认知这方面都是懵懵懂懂。后来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课堂就好比有了生命,激活了我们的课堂,点燃了老师和孩子们的热情。

  在新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里有一篇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在导入时我找了一段声音视频,让学生听、看,让学生说说观看视频后的所见所闻,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听,积极发言。这时老师就引导“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探究一下?”学生正在兴头上,而且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都很好奇大自然还有哪些声音呢?孩子们的兴趣就来了,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起书来。兴趣是最好老师,开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内容就更具吸引力。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风声、水流声、各种动物的鸣叫声的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大自然各种美妙的声音,再结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合文中的描述,更深层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通过课堂上的和课后作业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本文掌握的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信息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相信未来的课堂会更精彩。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