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9篇

时间:2023-08-02 08:5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

  

  建党百年谱写十四五规划新篇章精选讲稿两篇

  建党百年谱写十四五规划新篇章讲稿1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党史这本熠熠生辉的“教科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史”磨砺坚定意志、以“史”铸就信念之魂、以“史”强化责任之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以“史”磨砺坚定意志,担当时代重任。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党带领人民在“小米加步枪”“雪山草地”……等一系列艰苦条件和恶劣环境中,毅然实现了从“救中国”“建中国”到“富中国”“梦中国”的伟大胜利。这些伟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党坚强的意志、始终如一的情怀。翻开党史这本“教科书”,红色印记熠熠生辉。爱国精神、无畏精神、长征精神等体现得淋漓尽致,英雄事迹不胜枚举,革命精神传承至今,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党史丰富的精神养料,做好红色精神的传承人,当好时代发展的领路人,做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的表率。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既充分利用既有的条件,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各种复杂环境历练,淬炼面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以争取最好的结果、赢得最大的胜利。

  以“史”铸就信念之魂,点亮忠诚坐标。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翻开党史中忠诚卫士的英雄图谱,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书写了伟大史诗。忠诚卫士的丰碑上,有的是皮鞭抽身、坚不吐实,铁血剑气铸忠诚;

  有的是被困山林、致死奋战,挥汗洒血见忠诚;

  有的是不惧困难、砥砺前行,披肝沥胆淬忠诚……伟大的英雄们放下生死,却从没有放下使命,忠诚总与春常在。对党忠诚是绝对的,也是具体的,党员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的全部感情和信仰,化作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担当、奋力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锻造忠诚品质,站稳政治立场,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行者,用自身的实践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史”强化责任之心,焕发拼搏劲头。打开党史这本无数先辈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奋斗史诗,不仅利于我们提升自身素质、丰富理论知识,更有利于指导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展望中国的未来,从现实的角度总览辉煌的成就。党员干部要汲取党史丰富的养料,多多温习这些伟大的历史,心中就会不断增加正能量。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不努力拼搏,怎么能成大事。拼搏本身是幸福的,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不惧怕困难,不忘奋斗,持久攻关,永不懈怠,只要坚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就一定会书写气

  势磅礴的人生篇章。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十四五”蓝图已擘画,党员干部要拿出干事激情,奋勇前行,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累在一起,奋力书写新征程新篇章。前景美好,使命光荣,用奋斗开启新征程,干出精彩,拼出未来,永葆奋斗姿态,不负韶华,付出甘之如饴,中国精神的光芒更加闪耀。

  建党百年谱写十四五规划新篇章讲稿2党史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学好党史可以让我们深刻洞察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秘诀”、科学把握我们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脉络”,可以鼓舞我们的斗志、坚定我们的信念、启迪我们的智慧。我们党的历史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且知识性、关联性较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将探寻初心、感怀党恩、增智明理之“念”贯穿始终,把党史知识转化为认知和行动,切实在学习党史中增强为民服务的“实效”、干事创业的“成效”、提能砺为的“功效”。

  怀揣探寻初心之“念”,在学习党史中增强为民服务的“实效”。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就把为人民谋取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

  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到党的十九大,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广大党员干部要

  持探寻初心之“念”,在学习党史中感悟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辉岁月,厚植为民情怀,坚定不移地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身奋斗目标、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评判标准。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以群众合理需求为导向,抓牢抓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责任,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实效性。

  怀揣感怀党恩之“念”,在学习党史中增强干事创业的“成效”。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全体共产党人的顽强奋斗史,其间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学习党的历史,感怀党的恩情。我们党立足于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火把,从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碎禁锢在人民身上的枷锁、冲破黑暗笼罩、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到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张张艰苦奋斗的画卷,是为人民而绘制,一处处热血挥洒的场景,是因人民而形成,一次次奋勇冲锋的号角,是因人民而吹响。广大党员干部要持感怀党恩之“念”,在学习党史中记牢党的教诲、歌颂党的伟大、铭记党的恩情,不断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守土尽责、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报党的恩情。

  怀揣增智明理之“念”,在学习党史中增强提能砺为的“功效”。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处处

  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里边的智慧之光灿若星河、力量之强无穷无尽,我们要开展沉浸式学习,在体悟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中,吸收进步的智慧和思想,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气。广大党员干部要怀揣增智明理之“念”,在学习党史中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大历史观,既要坚持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真思考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探究红色火种成功燎原的原因,读懂、弄清我们党“来时路”,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深化学习中提升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的能力,在深入思考中砥砺品质、淬炼思想、坚定信念,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提高政治“三力”。

篇二: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篇三: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

  

  有关落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讲话十四五规划讲话稿

  关于落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讲话

  今天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全脸部署推动我市“1045”计划编制工作。前面,某某同志分别作了详细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1、深化认识、高度重视

  “1045”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某加快追逐超出的重要阶段,高质量编制“1045”计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其1,“1045”计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1个5年计划。“1045”时期是实现第2个百年目标的第1个5年,开好局、起好步相当重要。“1045”计划具有新的时期要求和历史使命,我们1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1045”计划编制,牢牢围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各项阶段性要求,把某的发展放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科学布局、兼顾谋划、系统推动,确保某与全省、全国同频共振、同步跟进。

  其2,“1045”计划是破解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计划。最近几年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延续保持全省第1方阵,2022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但我们也苏醒看到,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总量在全省的落后地位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短缺的现状没有改变。同时,还面临着发展新动能培养不足、投资支持后劲乏力、环保压力延续加大、民生改良任务沉重等诸多困难,经济社会发展的1些深层次问题仍未有效破解。解决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都需要通过编制计划和谋划项目来研究、来破解、来推动。

  其3,“1045”计划是我市加快追逐超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计划。当前,我市和全省、全国1样,经济发展迈入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045”计划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个5年计划,不管是指标体系还是政策体系,重点任务还是改革举措,都要通过制定计划予以细化和安排,通过谋划实行项目来落实和推动。因此,我们必须进1步深化对世情、国情、省情、市情的认识,切实把中省精神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到我市“1045”计划当中,牢牢掌控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切实巩固和延续全市发展处于上升通道的良好势头,推动某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突出重点、科学谋划

  年初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审定通过了全市“1045”计划编制工作方案。各县区、各部门要依照《方案》要求,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1要掌控整体要求。在计划理念上,要以____新时期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109大精神,科学制定“1045”计划目标、任务和举措。在发展路径上,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这1鲜明导向,深入掌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加快构成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指标体系和保障机制。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短板,明确工作重点,提出针对性举措,推动民生改良与经济社会调和发展。在编制方式上,要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战略构想与实践操作、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重视程序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确保计划大众看得懂、实行能落地。在计划重点上,要聚焦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点工程,以高质量发展助推某追逐超出、绿色突起。

  2要明确节点任务。全市“1045”计划编制工作分动员部署、前期研究、起草修改、审定报批4个阶段,整体上要与中省保持1致。目前主要是起草修改阶段,到今年年底前,提出“1045”发展的整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所以,今年是计划研究编制的关键1年。今年底至2022年上半年为审定报批阶段。各县区、各部门要依照全市计划编制工作的整体安排,落实每一个时间节点的重点任务,确保工作不断档、不掉队。

  3要展开重大问题研究。要深入研究国内外情势变化、对某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科技创新的新态势对某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社会结构变化对我市中长时间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吃透上情、掌控市情、摸清行情,集中精力谋划1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1定影响力的重大事项。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人材、信息等资源优势,力争在影响和制约某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破题。

  4要精心编制发展计划。关于全市“1045”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纲领,由市发改委牵头抓总,组织专门气力,拜托专业机构,依照时间节点有序推动。整体上要做到“4个准确掌控”。即:准确掌控发展定位,严格遵守中省对某发展的功能定位与战略要求,立足某发展阶段性特点,在共性要求中突出个性需求;准确掌控发展目标,总结评估“1035”发展经验,查找不足,科学公道肯定未来5年发展目标;准确掌控发展重点,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掌控空间布局、区域布局、产业布局,深度谋划、强弱补短;准确掌控刚性束缚,既做加快发展的“加法”,也要落实负面清单的“减法”,特别要把生态环保刚性束缚指标落实到计划的各个领域,确保计划的政策性、合法性、严肃性。

  关于空间计划、区域计划和专项计划,要同部署、同推动。全市肯定了某个重点专项计划,各相干部门要依照中省要求,并结合各自实际,配足气力、立即行动,认真编制具有较强指点性和操作性的专项计划,使之成为指点行业领域发展、实行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主要根据。

  3、强化措施、推动落实

  1要明确责任分工。市发改委负责兼顾推动全市“1045”计划编制工作,承当市级发展计划和区域计划编制工作,调和解决计划编制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市级有关部门是市级专项计划、空间计划编制的责任主体。各县区政府要依照市上的统1安排,兼顾做好县域发展计划、专项计划的编制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牢固建立“1盘棋”思想,重视衔接调和,密切协作配合,建立起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推动机制。

  2要弄好计划衔接。要建立计划衔接调和机制,加强各县区、各部门、各类计划的有效对接,切实做到下级计划服从上级计划、专项计划服从整体计划,确保全市的整体战略、发展布局、重要目标、重大任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同时要主动加强与中省计划编制工作的沟通对接。

  3要广泛集中民智。要建立健全民主参与、论证咨询、公示评估等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研机构、民间智库的作用,广开言路、问计于民。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广泛聚集各方智慧,公道回应公众诉求,避免“闭门造车”,使计划编制真正成为会聚民智、调和利益、构成共鸣的进程。

  5要落实必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选强配硬计划编制团队气力,并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1045”计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同志们,“1045”计划编制工作要求高、任务重,希望大家迅速行动,早安排、早落实。希望大家抓重点、攻难点,兼顾推动各项工作获得优良成绩!

篇四: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

  

篇五: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

  

  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

  一、引言

  大家好,我是这次十四五辅导专题的主讲人,今天我将带着大家来一起探讨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出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在人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今天,我国如何每一个人提高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努力让我们的后代也能继承这样宜居的地球,是我们共同面临的大问题。这次讲稿将会从三个不同角度来为大家详细剖析。

  二、十四五与2035新目标

  1.十四五规划的目标

  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加快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十四五规划还突出到2035年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三步走“:到2035年,成为全球高水平现代化国家。

  2.十四五勾勒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

  (1)加强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碳市场体系、实施“碳达峰”“碳中和”长期目标,推动应对气候变化。

  (2)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生态安全。

  (3)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重点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进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模式创新,保障能源安全。

  (4)改善环境质量:大力清理重点产业环境污染,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环境满意度和获得感,实现良好生态可持续发展。

  (5)加强资源利用和循环体系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型社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推广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三个角度剖析

  1.经济角度

  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同时也肩负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北京将通过投资、技术、人才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绿色发展。2025年前,中国将逐渐加速能源消费、“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的过程,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与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等相关的绿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作为战略重点。

  2.政策角度

  推行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如“生态环境保护法”、“加强科

  技创新”、“加强污染防治”、“推进生态建设”等.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更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推广绿色交通,促进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强化环境保护机构的执法监管等。

  3.社会角度

  未来的发展不能够只是经济建设上的追求,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全人类的,也少不了每一个人的参与。应加强公民教育和公民受教育程度,着力培养公民环保文明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快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未来。

  四、结论

  在近年来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从国家层面制定出一系列环保政策。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为中国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一、引言

  大家好,本章节将围绕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从经济角度分析其意义和影响。现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难题,既需要运用经济手段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也需要寻找到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角度

  1.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越来越成为全球瞩目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生态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明确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义务。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2.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开启绿色经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将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设清洁的生态环境,从而带动绿色经济发展。

  (2)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将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

  (3)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良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经济手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经济手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市场手段,在碳排放、气候变化等方面实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行碳市场体系,激励企业实现节能减排;通过金融手段,发行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通过财政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例如鼓励环保企业和项目的上市等。

  三、结论

  从经济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手段,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探索和实践。二、政策角度

  1.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

  中国政府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等政策文件,并在国家战略的层面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

  2.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政策影响:

  (1)发展绿色产业。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清洁能源电站等等。

  (2)加强环保监管。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并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了更为严厉的罚款制度,促进企业做好环保工作。

  (3)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目标,通过技术、法律等手段动态调整资源评价,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3.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

  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

  (1)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增加对环保产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环保技术,开展环保设施建设。

  (3)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统一。在农业、畜牧业等生产中,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养殖方式等,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四、结论

  从政策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政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需要政策的全方位支持。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将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为人民创造更为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三、社会角度

  1.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们的认知和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人们从多个层面对生态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而这些认知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是需要和教育活动相关联的。

  2.生态文明建设与公众参与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广泛的群众参与,包括市民、企业、学校、媒体等各方面。人们应积极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计划,严格遵守、支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

  3.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社会组织应该在纵深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引导公众意识和意愿的转变,促进生态文明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4.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消费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们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人

  们应该自觉地购买绿色环保产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的污染。

  5.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传承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保护和传承环保方面的传统文化和生态价值观念。政府可以加强对相关文化活动、节日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人们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方式表达节日和历史文化。

  6.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视野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协作。中国政府通过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召开环保国际论坛等渠道,加强了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四、结论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角度的关系密不可分。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通过绿色消费、环保节日等,培养出人们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篇六: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

  

  干部经济理论培训学习宣讲稿

  精准有效施策

  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关键词:十四五,精准有效施策,精准有效施策

  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概

  要: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无疑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巩固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无疑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巩固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开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了强劲的复苏态势。持续扩张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同比由负转正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需求旺盛的社会融资等,表明我国经济有着充沛的增长动能,并且仍然处于内外需两旺、主动补库存周期的阶段。

  当前,全球疫情逐步缓解,海外复工稳步推进,全球制造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这一方面使得部分出口订单回流至疫情之前的出口地,另一方面,海外复工复产又带动了中国资本品和中间品的出口。综合来看,今年一季度乃至二季度出口仍然可能比较强劲。考虑到2020年一季度的低基数,预期今年上半年经济将获得高速增长,下半年或将回归疫情前的常态区间。

  回顾2020年,在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下,宏观调控部门通过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减免增值税,以及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等为代表的短期政策组合,成功地让我国工业和服务业供给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恢复至正常水平。

  在需求侧,疫情缓解后房企较强的赶工需求、“三道红线”出台后房企加强项目建设,以及居民较高的地产购置热情,有力地支撑房地产投资;去年二季度起,疫情海外扩散所带来供需缺口和产能转移,我国出口获得出人意料的强劲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各国在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方面大都遭到重大损失。得益于严格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我国成功避免了消费需求中枢的永久性下移,这使其有希望在2021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恢复路径中,率先迈向以消费需求拉动为主的优化格局。

  在经济强劲复苏、资产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居民收入增速将逐步回归疫情前的水平,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有望重回过去数年的增长趋势。在商品消费和海外依然较大的商品供需缺口的拉动下,制造业投资有望实现高速增长。这意味着2021年的中国经济有望走向“消费+制造业投资”双重拉动的发展格局。

  从宏观政策上来看,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意味着疫情期间所采取的大力度对冲政策会逐渐淡出,回归正常化轨道。1月M2同比增速比上月放缓0.7个百分点至9.4%,以及近期货币的回笼可以看出这一苗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形势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宏观政策应该会维持去年的态势但作适当调整,政策操作上会更加精准有效。尽管我国经济恢复的速度在加快,但中小微企业受到较为严重的疫情冲击,因此,有必要继续从信贷以及减税降费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总体来看,诸多因素交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基调的时机和力度仍需审慎抉择。在稳定宏观杠杆率的定量目标下,2021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回归正常的长期政策框架。

篇七: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

  

  2023年最新的“十四五”党课专题讲稿:“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十四五

  党课专题讲稿:

  十四五

  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2023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个规划纲要确定了

  十四五

  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经济社会工作的纲领性的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经济发展方面来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

  十四五

  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无论是党的--通过的《建议》,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都明确提出

  十四五

  时期我们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十四五

  时期中国发展环境的变化

  我们先谈一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均发生了深刻调整。世界大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全球经济、贸易、投资、产业布局,还有治理体系变革等方面来看,十四五

  时期世界经济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一是世界经济有可能持续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放缓。2023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就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增速显著放缓,国际贸易增速持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跨国直接投资也趋于回落。2023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使得世界经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陷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下降。2023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全球经济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改善有所回升,但未来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受到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因此,未来几年,特别是

  十四五

  时期,世界经济有可能处在持续低迷的态势,出现强劲复苏的可能性较低。

  从近30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速看,世界经济在2023年金融危机之前,尽管常有一些波动,但总体是向上增长的态势。2023年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此后,随着应对危机的刺激政策效应逐步减退,世界经济在这次疫情之前也处在疲弱的复苏状态,走势并不强劲。从目前看,今年世界经济有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增速有可能达到5.5%。但是除去2023年的负增长,今年世界经济总量仍然很难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走势的相互关系看,金融危机之前和金融危机之后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金融危机之前,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增长时期,国际贸易增速持续快于经济增长,可以说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平均来看,金融危机之前,国际贸易增速应是世界经济增速的2倍以上。但金融危机

  之后,在多数的年份国际贸易增速低于世界经济增长。这反映出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退潮,逆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使得贸易的增速低于经济的增速。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际贸易的回落幅度较大,接近10%。

  从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看,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曾经达到了历史峰值,此后逐年回落。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基本上稳定在1.5万亿美元左右。但2023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量下降了42%,仅有8590亿美元。其中发达经济体只有2290亿美元。而新兴市场国家基本保持在6000亿美元以上的增速。2023年中国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由此可见,202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特别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也进入了低迷期。未来要想重新恢复到比较快的增长态势,仍然需要很长时间。

  从我国的情况看,近年来我们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尽管2023年我们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国利用外资仍然达到了144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冲击很大,美国吸收外资大幅度回落。同时,我们的对外投资仍然保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稳定水平。特别是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投资和项目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2023年关于世界经济最新的预测。根据最新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5.5%的恢复性增长,但前提是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就目前的全球大环境而言,在

  十四五

  时期,世界经济的增速与历史比,应该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是国际分工深刻变革,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加快。一方面,新一轮的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生命健康、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相互促进、交叉融合,科技创新进入了大融通时代,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迅猛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发生了深刻重组。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得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各国内顾倾向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向多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以往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时期,以效率优先为导向而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在加速向以安全可控优先方向调整,所以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格局在我国

  十四五

  时期将发生更加深刻复杂的变化。

  三是经济全球化势头继续减弱,国际治理体系呈现

  碎片化

  。2023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收益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出现了社会撕裂,民粹主义盛行,对外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经济、贸易、投资问题政治化。在我国

  十四五

  时期,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较量依旧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仍有可能减弱。围绕着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公共卫生领域挑战等方面的博弈和斗争可能更趋激烈,国际治理体系变革达成共识的难度在上升。所以,在

  十四五

  时期,我国势必要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发展。

  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十四五

  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的内部条件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一是我国仍处在成长的上升期,但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在加大。我国仍处在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以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变,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增长区间。其中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和需要前所未有。所以,未来一个时期,经济潜在增速仍有可能继续有所回落。

  《纲要》没有像以往对整个未来五年提出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而是强调每年度根据形势变化决定年度增长目标,这也是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环境有很大不确定性。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有充分的信心和条件保持经济适度的发展。

  2023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从2023年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回落。特别是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平稳,增速比以往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当然这反映了我们的经济结构有重大变化,经济增长目的在转换。所以,十四五

  时期,我国仍将保持中速到中高速的增长态势。

  二是我国已经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单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逐渐被摒弃。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有机统一,已经成为新发展导向。但是,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意味我们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而是

  意味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身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过去几年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看,我们的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从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看,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去年已经达到54.5%。包括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现在在经济中占比已在40%以下,农业总体维持在接近10%的水平。这种结构变化,与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路径的一般规律是相符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经济已经由过去工业主导型的经济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

  由于服务业的占比上升,也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固。过去在工业主导时期,工业周期性比较强,所以,往往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现在服务业占比提升到50%以上以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60%以上,这也使得我们的经济运行比以往更加稳定。这种结构变化,也使得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们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总体趋势是有所减弱的。另一方面,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加。过去几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上是60%以上,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60%现在都来源于服务业。

  从贡献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分解来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最大的。由于这种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服务业占比的提升,使得服务业成为过去几年吸纳就业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们吸纳就业的最主要的渠道。从就业方面来看,我们还要依靠更多的服务业来创造就业。

  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超1300万人,去年受疫情冲击影响,我们的城镇新增就业有所回落,但也实现了目标。这说明,我国经济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为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三是

  两头在外

  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系。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紧迫性在上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23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发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工厂,这种发展模式有力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要素条件的变化,这种两头在外,也就是市场和资源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近年来明显减弱,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受限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更加凸显,经济安全的风险增大。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配套齐全的完整产业体系。我们本身具备内部循环的大国经济优势。2023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所以,在

  十四五

  时期,我们要继续顺势而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加快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

  2023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对外贸易,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是两位数增长。但是2023年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缓慢、外需减弱,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速也在减弱。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总体看,我们的对外贸易增长潜力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和以往相比,再出现高速增长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了。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内外需占GDP的比重也明显回落。2023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最高达到过8.7%,接近10%的水平。因此,外需对我们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2023年我们经常项目顺差仍然接近3000亿美元,但是占GDP比重只有2.0%。2023年,我们的GDP按照人民

  币计算是101.6万亿元,折合成美元是14.7万亿美元。

  现在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内外的均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现在被提出来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这个事情。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也反映出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与此同时,我们的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比过去在持续提升,已经超过50%。但是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消费占比仍相对偏低。

  从生产角度看,我们的服务业占比超过一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60%。从支出角度,或者从需求角度看,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接近60%。所以,这两方面的变化,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跟以往相比有很大变化,我们不再过分依靠投资、工业。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十四五

  时期,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应对了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也是我国在当前阶段的主动选择,更是对

  十四五

  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部署。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

  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以下新趋势和新特征:一是更加注重扩大国内需求。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将更加明显。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是要求我们坚持扩大内需,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各个环节,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

  系,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我们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从以往看重国际市场为主,转向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我们有这方面的条件。首先我国有14亿人口,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超过14万亿美元,大概是美国的70%。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十四五

  期间,按照世行的标准,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可能最终达到1.2万美元以上,进入高收入国家行业。

  同时我国还有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2023年,我们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40万亿人民币。2023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了负增长,大概是39万亿元人民币。但总体来讲,我们国内消费品市场规模大概是6万亿美元左右,可以说和美国现在的市场规模相当。但和美国相比,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还没有完成,所以,我们的市场是全球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

  当前,我国还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升级、城镇化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建设都将不断释放出投资需求潜力。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最大的竞争力。我们完全有条件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来支撑经济的长期发展。当今世界,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全球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这也是我们能够实现扩大内需,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的底气。

  但是当前,我们的国内大循环还不够通畅,突出表现在国内统一的大市场尚未形成,地区之间、行业之间还有很多门槛,要素商品流动还受很多因素影响。另外,我们流动体系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交易成本也较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物流成本持续下降,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高。2023年,我们的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高达14%以上。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只有8%。所以,我们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还有很多空间。现在我们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深化改革降低流通费用。

  当前,我们的金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发展也不均衡,这均妨碍了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流通,同时,我们的体制机制问题也较多。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循环,也制约了消费和投资需求潜力的释放。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表面上看它是一个发展问题,实际上是改革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释放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潜力。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深化改革,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有效释放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

  十四五

  期间,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内需,更加注重和加强需求侧的管理,构建扩大内需的有效机制,全面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在稳定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进一步扩大养老、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进一步净化我们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提量升级。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像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一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和市政设施升级。

  十四五

  时期,我们在落实扩大内需方面有一系列的举措,除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一些有利于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以外,我们在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方面还有很多具体的举措。扩大消费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提高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近年来,我们的最终消费比重已经超过50%,呈现上升的态势。但剔除政府消费后,我们居民的最终消费还低于40%。也就是说,我们在扩大内需方面,除了稳投资外,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扩大消费。扩大消费除了从营造消费环境入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切实有效提升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

  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2023年有明显回落。所以,这既不利于当期经济可持续的恢复,也会制约我们未来的发展。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将不断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经济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关键还是要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从而让国内大循环有效运转起来。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首先,在国内大循环中,供给和需求必须循环起来。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完整的配套能力。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供给体系大而不强,特别是一些传统低端领域的产能和供给持续过剩,而很多新兴的高品质服务供不应求。所以,在居民消费加速升级的态势下,我们的供给体系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供给结构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们国内循环之所以存在很多堵点和断点,最主要的方面是我国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有时,国内的商品难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有很多人到国外去采购。

  要解决国内经济循环不畅的问题,还是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我们的供给体系能适应国内需求的需要,那么庞大的国内需求就会刺激我们的供给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业、服务业也就会更好地发展起来。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矛盾既有供给侧的,也有需求侧的。但深入分析后,我们的判断是,矛盾主要还是在供给侧。供给体系不能适应需求变化。如果我们仅仅是扩大内需,而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内需供给就很难能支撑经济增长。所以,我们必须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地

  结合起来,着力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不断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和品种,提高它们的质量和品类。

  十四五

  时期,我们还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要用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来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

  三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将进一步强化。当前,国际上围绕着优质要素资源的争夺在不断加剧,我国正处在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的阶段。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高端设备

  卡脖子

  问题还比较严重,所以,断供风险难以完全排除,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已成为重大课题。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候不掉链子是一个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也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十四五

  时期,我们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战略支撑,依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的核心技术,强化对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保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还可以依托国家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在

  十四五

  期间,我们在加强科技创新方面有一系列重要的部署。

  从

  十三五

  以来,我国在科技投入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在一定程度上也等于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剔除资本和劳动的贡献以外,经济增长和其他方面的贡献是来自科技进步方面的。我国科技的不断提升,与我们加大研发投入经费有关。

  此外,无论在加强国家科技创新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是市场引导企业创新主体以及激活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等方面,我们都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四是要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

  十四五

  时期,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既面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快向各产业渗透和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约束强化的巨大挑战。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成为驱动产业变革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

  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十四五

  时期将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各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以提升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为导向,把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依托产业园区和自贸区等平台,推动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有效集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五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四五

  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机构如果脱离实体经济去搞以钱生钱的自我循环,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是金融危机,最终也会危及到金融自身发展。因此,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新发展阶段,金融工作要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动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形势,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2023年,从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过程中,我们看得很清楚,普惠金融大量发展,引导更多金融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不断降低实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严控资金流向房地产、股市。

  十四五

  时期,我们将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综合施策,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从宏观层面看,重点做好金融领域跨周期政策设计,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使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

  从微观层面看,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入激励相容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更多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支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支持创新层面看,我们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从优化结构层面看,我们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从完善货币、监管、税收等制度入手,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政策性业务和商业业务分账管理,提升支持国家战略的能力;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统筹规

  划建设管理适应金融双向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确保金融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从防控风险层面看,我们要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按照

  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

  方针及时处置各类风险隐患,加快构建宏观审慎加微观审慎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管理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是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型开放特征更加鲜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要搞封闭的内循环,畅通国内循环与参与国际循环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而不是割裂或对立的。

  国内大循环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畅通国内大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参与国际循环。

  坚持开放合作、主动参与国际循环,可以更好地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深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新动力。

  因此,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中国机遇,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循环体系,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十四五

  时期将以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为方向,健全制定内外贸、内外资统一的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新的外资基础性法律,清理涉及外资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限期废止或修订同对外开放大方向和大原则不符的法律法规或条款,加快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

  转变,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制度保障。

  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探索实践更高水平更高标准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加快金融等服务领域开放,促进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

  五通

  合作,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扩大西部和沿边地区开放,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特别是世贸组织改革,开展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出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

篇八: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

  

  202X年年在“十四五”规划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十四五规划演讲稿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202X年年在“十四五”规划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十四五规划演讲稿

  十四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20年在十四五规划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0年在十四五规划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

  根据本次座谈交流会议程安排,现将县发展改革局牵头的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筹备启动编制工作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全省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川发改规划〔202X〕227号)文件和市发改委工作安排,县政府于202X年8月20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和省、市安排的前期工作配合落实会议,正式启动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落实意见征求征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发改局立即启动规划编制的前期重大课题和行业规划意见征求征集工作,向全县各部门、县级领导干部征集征求意见。及时召开班子会,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确定编制内容,印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参考全市规划编制前期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内容,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已全面确认,县人民政府已于202X年10月10日印发了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明确了本次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室)、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同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编制工作专班,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协调服务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四、珙县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和专项规划情况

  本次规划,县政府确定了12个重大前期课题和19个专项规划。重大前期课题涵盖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包装、高效推进研究,深化区域合作、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县域副中心建设研究,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等方面;专项规划包括: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水利发展,林竹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交通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应急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

  12个重大前期课题计划采取分类打包方式,以竞争性磋商或直接委托等方式招标落实,目前,具体招标方案正在起草中。计划在202X年底前重大前期课题拿出成果,指导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步在202X年年底形成。2020年,将全面铺开十四五规划编制,2021年两会时印发。19个专项规划,在县十四五规划印发后一年内完成编制印发。

  五、存在问题

  从前期的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意见征集情况看,存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局将认真执行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脚踏实地的做好大走访、大调研,引导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争取在未来五年,让规划引领县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落地落实。

  2020年在十四五规划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尊敬的:

  我是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首先,感谢市委和各位领导给我这次交流发言的机会。可以说,能够代表广大两新组织

  为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建言献策,我今天非常激动、同时也倍感自豪。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各级组织部门持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但基层反映,在发展党员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发展指标总额偏紧,结构比例不均衡。目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面广量大,年轻人和高素质人才集聚,但发展党员存在数量偏少、比例偏低、增速不合理的问题,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形成对比。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现有党员名,仅占全县从业人员总数的%,占全县党员总数的%,近三年新发展党员名,仅占同期新发展党员总数的%。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口占总人口比值从年的%增长为的%,而发展党员同比仅增长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准确把握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对党员队伍结构研究不够,对企业实际现状调研较少,忽视当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单纯以党员基数分指标、卡比例,简单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分配党员发展计划偏紧,而且分配到各企业各组织计划旱涝不均,有的分配较多难以完成,而有的分配较少无法满足需求。市家大型非公企业拥有员工万人,年发展党员人,年发展计划仅人。集团年上半年收到入党申请份,但年度党员发展计划仅人(县医疗集团年收到入党申请书份,党员发展计划仅人。)。县年个非公

  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仅给个非公企业党委分配了党员发展计划,其他的则需到挂靠乡镇(街道)党委争取名额。

  二是培养对象较为缺乏,源头活水不够。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用工制度的灵活性,造成员工流出流入相对频繁,且苗子成材需要周期,党员培养对象甚至刚发展为党员因离职跳槽等原因转出,发展党员过程普遍存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难、跟踪考察难、户口所在地和企业党组织双政审制度执行难等问题,发展党员计划难完成,甚至出现个别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降格以求现象,近年在新发展党员中推优和先进模范减少幅度较大。年至年,市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名,仅占同期发展党员总数%;社会组织发展党员名,仅占同期发展党员总数%。县、县、县均存在年无新发展党员企业。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因员工流失,今年名入党积极分子中仅名培养为党员发展对象。区年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有家未完成党员发展计划。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年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中%人员辞职。区科技园党总支发展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名入党申请人因离职中断入党程序。宜阳县年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推优党员数不到年的一半。

  三是党建力量相对薄弱,发挥作用不够。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虽实现党组织联合建、挂靠建全覆盖,但分散管理、管理缺位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方面,党务工作者队伍建

  设不够。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流动性大导致专职党务工作者年年换新人,业务不熟;下派党务工作者%以上为兼职,精力有限。同时,针对企业党务干部的培训范围小次数少,未能实现全员覆盖,对发展党员工作政策和程序把握不准,感到无从下手。另一方面,联合党组织的党员发展培养活动开展不够。大部分党组织存在重组织建设、轻作用发挥的问题,区域联建因跨行业党员相互陌生、时间分散,行业联建因党员地域分散,无法经常开展活动,党员同志对不在一个单位要求入党的同志认识不够,制约了党建工作开展,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难发挥。县家两新企业均无专职党务干部,区%以上两新党组织没有党务专干,管理松懈,不少支部坦言心里急但力不足。区存在名党建指导员兼任个联合党支部、家两新组织的情况,精力严重不足。市近%的党务工作者反映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机会较少(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全是所属乡镇(街道)招商办党员干部兼职,近%党务工作者反映参加党建业务学习和培训机会较少。)县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中有个是联合党支部,因开展活动时间自主性不足等原因,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现象突出。区集团部分党员离职后,党组织关系未及时转出,影响组织生活开展。服饰有限公司年未发展党员。(县鞋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县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党支部至今未能成功发展党员)

  四是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内生动力不足。一方面,部分

  非公企业主是非中共党员身份,虽接受党建工作安排部署,但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普遍存在,社会组织也更重社会效益。党建与经营两张皮导致政策执行上存在偏差和党员权力义务的不统一,从党员中优先考虑选拔中层干部的工作开展不够,发展党员内生动力不足,影响部分优秀青年入党热情。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因岗位性强、参与组织生活自主时间少,存在合意就留,不合意就走的临时雇员心态,把企业和企业党组织混同起来,对党的工作持无所谓态度,甚至存在个别党员考虑到工作不稳定性或年纪大等因素,不主动表明党员身份,成了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真正在生产一线中稳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人数偏少,党员发展缺乏群众基础,直接影响员工入党积极性。县家两新组织中,名企业主是非党,仅家企业主是党员且担任支部书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人,年仅人提交入党申请书。(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年来,只有人提交入党申请。)区%的非公企业没有党员。

  建议:一是抓好源头培养,发展过程严设防火墙,多看达标指标,少看数字指标,确保发展质量。在严格控制队伍发展总数的前提下,发展指标适当向发展强、党建强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倾斜,严格控制党建基础较差、党组织活动开展不规范企业的发展计划。二是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入党积极分子

  动态跟踪信息库,扎实做好手续接转、培养考察等工作,逐步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三是强化针对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员的激励保障,有计划吸收优秀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入党,有意识在岗位空缺时优先推荐党员优秀人才,在业务培训、政治荣誉及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四是积极做好在企业家中发展党员工作,发挥企业家参政议政作用。加大党建促发展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家支持党建工作。

篇九: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

  

  十四五辅导专题讲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

  作为21世纪初期,我国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瞩目。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国家提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勾勒新的发展目标。

  一、“十四五”规划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绿色发展路径的形成: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方向转变,建设更加绿色、低碳、智能的城市,提高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化水平。

  (2)生态文明体系的完善:构建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加强湿地保护和人工湿地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工作。

  (3)环境质量的提升:着重解决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问题,并实现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实时监测和公开化,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4)低碳清洁能源的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的发展,实现碳排放的根本控制。

  二、2035年远景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2035年,我国将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全球领先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到2035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得到显著展示和推广,成为全球生态建设的领先国家。

  (3)生态文明发展体系的完善和创新: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和完整的发展规划,构建体系更完善、创新更加强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推动生态文明取得长足进步。

  总之,“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推动全民环保意识的普及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未来的生态建设中,我们要从自身出发,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谢谢大家!本文介绍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在“十四五”规划中,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方向转变,构建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而到了2035年,我国要实现碳达峰,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展示和推广,成为全球生态建设的领先国家。本文提醒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我们必须从自身出发,做好环保宣传教育,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访问:十四五规划讲稿及课件 讲稿 课件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