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8篇

时间:2023-07-21 12:5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疫情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作者:于静

  朱世祥

  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34期

篇二:疫情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波及,如何应对疫情,恢复行业健康发展成为诸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宏观和行业两视角剖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疫情影响,助力经济快速发展。

  一、引言

  2019年底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爆发并迅速向全国蔓延。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短期看,疫情极大冲击了我国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但长远看,疫情为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治理及商业运转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将加速社会治理、商业运营等改革进程。疫情爆发后,已有大量专家学者从宏观经济、微观主体等层面分析其影响,本文基于宏观影响分析,剖析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疫情,助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二、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且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因此,疫情冲击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一)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宏观层面上,疫情冲击短期影响较大,已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1.需求侧,消费、投资、出口均有所下降

  一是以隔離防控方式避免疫情扩散,虽减少了人流的大规模流动和聚集,但导致餐饮、旅游等行业消费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2020年严重萎缩;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同程旅游节前发布的《2020春节黄金周居民旅游消费趋势报告》预测出游人次将达4.5亿,本应火热的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瞬间冻结。

  二是工厂复工、工人返程延迟,生产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全国除湖北外,各地复工复产快速推进,多数重点城市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已达90%以上,浙江高达99.8%。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较慢。且长达近一个月的停产停工,投资大幅下降。

  三是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国际疫情不容乐观,将对我国出口继续造成影响。数据显示: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59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下降17.2%,进口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下降4%,贸易逆差70.9亿美元,2019年同期为顺差414.5亿美元。由此可见,受疫情冲击,我国1-2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均下滑。

  2.供给端,服务业、工业增加值大幅下降

  疫情期间,限流等原因严重影响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物流、生产、销售、回款等经营活动受到干扰,企业停工减产,二产增速显著回落。

  (二)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分析

  1.餐饮行业损失较大

  为避免大规模人群聚集,1月底到2月末各类聚餐、婚丧嫁娶宴会大规模取消,餐饮行业仅提供线上售卖,几乎全部停止堂食,大量不易储存的备菜低价甩卖,更甚者直接扔掉,损失惨重。数据显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高达10050亿,2020年这一数据严重下降。

  2.旅游业全行业资金吃紧

  中国境内外游客数量“断崖式”下降,大量旅游订单取消和退款,退改率超过80%,企业现金流紧张,全行业资金链吃紧,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景点等无一幸免。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假期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按平均增长预测,2020年春节假期若不受疫情影响将接近5500亿。但目前86.8%的旅游企业暂停经营,旅游业停摆期间日均损失估算超过170亿。如携程旅游,将疫情带来所有消极因素考虑在内,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预计2020年一季度运营亏损为17.5亿到18.5亿,净营收同比下跌45%至50%。

  3.房地产业成交量大幅下降

  一是新房销售方面,1月26日,中国房地产协会号召,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疫情过后再恢复。房地产业2月销售量暴跌了9成。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后25天内,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仅成交56万平,同比下滑93%,其中,一线、二线与三线城市分别同比下滑88%、99%、96%。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成交量大幅下降,房企资金压力巨大。

  二是二手房交易方面,主要城市成交量降了6成左右。数据显示,2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18个全国主要城市的链家二手房成交量均大幅下滑,其中武汉二月整月零成交。究其原因,业主受疫情影响对房价预期较低,房源供给大幅下降,购买方推迟或取消购买现象大比例存在。

  三是房屋租赁方面,2月同比下降超过8成。数据显示,2月份18个重点城市的住房租赁总成交量环比下降幅度高达78.9%,相较于2019年2月数据降幅高达82.7%。疫情爆发导致人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口流动降低,大量租赁人员滞留原籍未返回居住地,或由于小区封闭管理禁止外人入内等原因导致市场供需均下降,导致房地产租赁市场低迷。

  4.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均受影响

  建筑行业停工,导致大量项目搁置,建筑工人受疫情影响,无法准时复工,整个行业损失巨大;金融业受疫情影响,二月住房部门贷款减少4133亿,且后续由于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不良率会大幅上升;农林牧渔行业,疫情爆发严重影响物流业正常运转,导致饲料、活禽屠宰等均受限制,生产、销售双边挤压,损失惨重。

  5.电影、交通等行业均受到较大影响

  众所周知,春节档占全年票房比例较高,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占全年总票房的9%。2020年春节档本饱受期待,预计总票房近70亿,但受疫情冲击,影片撤档、院线暂停营业,2020年春节票房惨淡,整个电影行业损失巨大。交通运输业,一是公众非必须不动、急需少动、必需自驾出行,且春运返乡规模大幅下降,周期明显拉长。二是货物运输总需求减少,防疫物资运输大幅增加。三是由于我国出口受疫情影响一定程度下降,直接影响港口生产运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虽严重影响了我国大部分行业的健康发展,但亦推动了部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如数字金融、线上购物、线上研学、闪送、手游等。

  三、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餐饮行业

  随着疫情基本控制,餐饮行业面临着供应链、人力、资金、顾客安全感等多重风险。如何更好地适应目前局面,实现餐饮业快速健康恢复值得探讨。

  一是继续完善线上业务。疫情期间免接触配送模式发展迅速,餐饮业线上业务得到居民普遍认可。目前,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但大多顾客出于安全考虑,线上需求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完善线上业务种类,创新服务方式,发挥优势,推动产业复苏。

  二是引入更多的高科技因素,加大机器人使用频率。一方面可缓解受疫情影响人员紧缺现状,另一方面亦可实现真正无接触式送餐服务,提高餐饮业配送效率。

  (二)旅游业

  为促进疫情期間旅游业逐步恢复健康发展,国家层面、金融机构、旅游企业本身均应采取一定措施。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一是政策支持方面应普惠性和多元化相结合。如国务院已出台税收优惠、文化和旅游部已出台暂退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等。在此基础上,应结合旅游企业特点,实施差异化帮扶。如暂缓旅游企业员工社保和公积金缴纳、设立政府帮扶基金等。

  二是金融结构应针对旅游行业分类管理,创新金融服务工具。如为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信贷优惠或者贴息服务、适当延长旅游企业还款期限、创新适合旅游企业由于固定资产低而抵押物不足的金融服务产品。

  三是旅游企业本身应及时调整经营,创新服务方式。疫情爆发导致境内外游客数量大幅下降,但在线业务受到的波及较小。因此,旅游企业应结合疫情发展现状,开放线下业务同时,创新线上业务方式。如充分发展数字旅游、试行线上研学、进一步开发文创产品等。同时,充分利用好时间,研发旅游新产品,利用在线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员工培训力度,练好内功。

  (三)房地产业

  目前,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左右,而房地产投资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约20%,加之房地产消费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房地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重要性毋容置疑,稳定了房地产业就是稳定我国经济增长。为缓解疫情对房地产冲击,帮助房地产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继续贯彻落实“房住不炒”方针、将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权限下放等。

  一是因城施策,适当调整限价政策。高端项目限价原则明确,保障房地产企业正常拿地的积极性。中低端项目适当给予房地产企业定价的自主空间,稳定市场价格,防止房价出现大幅波动。

  二是金融机构应给予房地产企业一定支持,如延缓还款期限、适当给予利息优惠等,以此缓解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吃紧现状。

  三是房地产企业应创新售房模式,疫情余波下,安全感的缺失导致居民外出看房欲望较低,适时推出VR看房等模式,调动居民购买积极性,推动行业发展复苏。

  (四)金融业

  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疫情对传统业务冲击较大,但线上等新兴业务影响较小。探索线上业务创新服务、加大数字金融发展力度等成为金融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一是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模式,创新线上服务产品。如中小银行机构通过小程序、云后台等方式,开展金融产品服务,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应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提供更多地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二是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线上线下业务开展。数字金融是金融业未来新的增长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高新技术融入业务开展全过程,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通过数据库掌握企业征信情况、经营情况等,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但也促使不少行业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转向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是显露地淋漓尽致,因此,顺应发展大势,加快“新基建”建设进度,将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是未来经济发展大势所趋。

篇三:疫情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以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疫情对餐饮行业供需双方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也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很多产业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部分企业工厂相继倒闭、员工被迫失业等等,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失去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疫情带来的危害是主要方面的,但其所带来的机遇也同样不可忽视。

  1、消极影响

  1.1对众多产业的短期影响

  从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伤害非常大。比如2020年爆发疫情之初,传统服务业几乎完全停摆,酒店旅游业整体上都已经处在停业的状态,而交通餐饮业也是如此,这些行业亏损都很大,都处在被动运行的阶段。

  本来春节是我国的旅游高峰期,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疫情基本上使得当时春节期间的旅游行业无法开业。而且,春节期间也是饮食消费的集中期,而疫情使得几乎所有大型聚餐聚会都无法举行,进而给餐饮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此外,在当时的疫情之下,我国的制造业也面临巨大的困难。疫情先是降低国民的消费热度,比如疫情造成国内服装需求量减少,于是服装行业陷入困境,然后困境传递给纺织业,再传递给纺织机械等行业。

  更重要的是,疫情还显著地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进一步加剧我国许多下游企业的困难,并逐渐向中上游企业传递。比如以当时的汽车制造行业为例,由于很多汽车制造公司春节后基本上无法复工,从而持续停产,但汽车产业上游涉及到冶金、有色金属、橡胶、电子、石化、钢铁等行业,所以汽车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没有复工,整个产业链就必须积压产品停下来,共同来等待着这些未复工的产业环节,进而导致我国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1.2对众多产业的长期影响

  虽然在短期内,餐饮业会面临破产、倒闭等问题。但长期来看,餐饮、旅游、文娱这些服务业所受的长期影响不是特别大,毕竟,即便现有的企业亏损倒闭,也动摇不了服务业的根本,因为一旦疫情过去,这些行业的需求还是会重新释放,比如,想要聚餐的人还是会举行聚餐,而想要旅游的人还是会去旅游,并且这些服务行业的模式基本是成熟的,虽然一家餐馆倒闭了,但旁边一定会有新的餐馆开张。

  此外,深受疫情长期影响的应该是工业。因为工业复杂而精密的产业链条不仅仅存在于我国国内,而我国的很多企业同样是世界其它供应商的上游或下游企业。就像当时,外国企业需要正常生产,而中国停产停工,无法交付产品,时间短的话还可以维持合作,但是时间一长,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就会替代中国企业。虽然不否认有些替代是暂时的,但更多时候,比如有较高资本投入、较长合同周期的项目,类似修路架桥、通讯联调等项目,一旦替代完成后,这些业务就可能被长期替代了。

  现如今,我国供应链体系深度嵌入在全球体系中,当时受疫情影响,使得跨国企业不得不思考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他们为了规避风险,不会使产能过度集中在我国,造成我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开始松动。

  2、积极影响

  1.1互联网等线上产业得到飞速发展

  在当时新冠疫情的肆虐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展现出了其巨大威力,为各地政府部署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当时的特殊时点上,通过秉承着“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许多城市将更多的政府业务从线下办理搬到线上办理,大大地实现了便民操作;而且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为政府全面统筹区域疫情防控工作、为民众出门出行和企业返岗复工等需求提供了高效的保障;此外,线上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稳定运行,减轻了社区基层工作强度和媒介接触,降低了感染的风险,既安全又提高了效率。

  1.2加快了中国无人化的进程

  在当时的疫情之下,为了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感染,以及提高防疫效率,各类的服务机器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在体感检测、配送、送餐、消毒杀菌、手术等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替代工作人员进行作业,减少和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3、需求影响

  此外,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导致的裁员,以及因为病毒而不得不居

  家隔离,从而拿不到工资,大多数人们减少了消费。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人们不出家门,甚至也不敢网购,除了生活必需品,其它的很多消费需求被抹杀掉。

篇四:疫情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浅析大规模疫情对经济的实际影响

  【摘

  要】疫情无论何时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击,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突发性的大规模疫情,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除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还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论文针对突发的大规模疫情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突发性;大规模疫情;经济;影响

  1引言

  疾病一直是人类发展的敌人,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突发大规模疫情,指的是突发、没有准备、令人猝不及防,而且又是群发性,能够轻易传播的疾病。突发大规模疫情严重危害到公众的生命健康,对经济和政治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根据以往的大规模突发疫情实例,例如,110年前席卷东北的肺鼠疫,死亡人数高达6万,其会造成整个社会的动荡,影响日常的工作或者学习,对经济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进而改变供需层面。本文结合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探究突发大规模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

  2突发大规模疫情对经济影响的特点及途径

  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武汉发生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并迅速传播到全国,蔓延至全世界30多个国家,截至2月26日20时,全国累计确诊78195人,现存确诊45398人,疑似2491人。武汉在疫情中实施了封城,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自发在家隔离,交通和物流受限,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2.1对经济影响的特点

  众所周知,经济的运转和发展依靠着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以及技术进步等基本的经济要素,但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和迅速传播,导致出现大规模的疫情,虽然在短时间内疫情不会影响到生产要素的存量,但是大规模的疫情会引起人们的恐慌,社会发展停滞不前,改变人们原有的消费生产模式。这样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系统。又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与以往的感冒发烧有着很大的差异,其本身的突发性、传染性等不同特征会严重加剧社会的恐慌程度,还会有一些行业因为这次的疫情受到严重的影响。以前的SARS与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相比,可以说有很多的相似点。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还没有结束,无法做出总量的损失统计,但能够知道这种大规模疫情会对交通、旅游、零售等各个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虽然疫情导致的医疗损失和死亡等直接的损失很少,但是疫情所引发的社会恐慌却造成了一大笔损失,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当前,国家的政策是暂时性的封锁,进行政治上的严格控制,这对一系列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2对经济影响的途径

  突发的大规模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主要是针对个体的医疗卫生的一系列支出,以及因为疫情所导致的身体状况或者死亡损失,还包括其他由于个体造成的损失进行累计计算所得出的微观的经济损失。宏观层面是由微观层面所反映的,由个人的积累反映出对于行业的影响和损失。至于因为微观层面的行为模式的改变,而引起人们对于不同的产业要素的供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也与以往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因此,由小及大,能够了解到因为供需的极大变化对于行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更看重的是对于行业的影响以及上下游的关联关系,还有的是疫情影响行业宏观经济指标是否能够达成。

  3突发大规模疫情对经济的具体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途径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3.1微观层面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爆发后,微观层面上对个体工商户、民企、小微企业、农民工影响巨大。在收入支出方面,疫情使人们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增加了支出,如购买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和购买板蓝根、双黄连等常用药品,罹患肺炎的患者增加了花费在治疗上的支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外出打工就业,但目前为防控疫情,各地都减少了人员外出、流动以及聚集,农民工就业受到影响,收入减少。另外,一些从事餐饮的个体工商户在春节前准备的大量蔬菜和肉在经过几周的隔离期大部分腐烂变质,不仅没有收入还造成了损失。

  3.2宏观层面

  由微观层面所导致的行业经济损失是对宏观层面的影响。在研究经济的宏观损失时一般是将目光放在经济的GDP上,由经济的GDP变化分析疫情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损失。但GDP也只是衡量整个疫情对于经济所产生的整体上的影响,由于存在正负相抵的现象,所以并不利于对疫情所导致的宏观损失进行整体上的研究。所以,需要具体讨论疫情对于各个不同行业所带来的影响。

  4应对措施

  4.1做好复工复产工作

  首先,应及早做好复工要准备,确保一旦具备复工条件,马上复工生产经营,尽可能减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调整经济目标,合理分配资源应对挑战;再次,采用积极的经济政策,例如,新上一批项目来推动经济增长,政府给予中小企业信贷支持,适当推迟还款或降低其利率;最后,推进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发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经济业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4.2增加公共卫生投入

  经济发展最终是满足人的需要,是为了改善民生,应当把民生和经济目标有效统一起来。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尤其是公共卫生健康等领域,要加快发展,补齐短板,不断扩大民生领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4.3建立信息化疫情监测体系

  传染病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突发事件,往往涉及群众健康及利益,且具有公众关注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疫情,运用疫情监测体系,正确引导与科学处理,可为疫情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可组建媒体疫情小组,制定出疫情监测体系及规范,运用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通过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社交媒体共同开展动态化监测,向社会各界、各级领导、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全面、实时、精准的疫情信息,并预测疫情走向,提出关键对策等[1]。

  5结语

  综上所述,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让人猝不及防,使整个社会处在疫情的恐慌之中,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我国的经济体系也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急需采取积极举措促进经济增长,保障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经济日报评论员.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N].经济日报,2020-02-24(001).

篇五:疫情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专题研究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0.12.027关于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杨松摘要:针对2019年末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以及三大产业的各细分产业理论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从微观各主体角度并且依据微观经济学对其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对各行各业各微观主体和经济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依据各经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形势三大产业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6(b)-027-02总体来说,农业产品的价格会短暂上升,但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政府与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恢复正常水平。2.2疫情对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影响首先从轻工业的角度来说,主要家电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会受到打击,这属于线下实体店遭受的打击,家具行业和电子行业也是这样,尽管现在手机的线上销售已经十分火热,但是我国主流手机品牌销售渠道主要还是靠线下出售,有些国产品牌的线上销售占比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国内的oppo、vivo、华为和小米这些大品牌来说,只有小米的线上线下销售占比勉强相当,其他都是线下销售高于线上。从供给端来说,这些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都位于制造业大省,但是疫情导致节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被迫上升,而且供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并且疫情导致假期延长,后续的订单都需要额外的加班才能不违约,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都有着极大的压力,大多数轻工业工厂都面临此问题。并且许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都因疫情而受到了不利影响,尽管国家与央行已经实行了有利于企业度过疫情的措施,但是因为制造业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所以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以服装业举例来说,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遭受到了打击,因为有线上销售的手段,使得对于这些企业的冲击得到了缓解。但是口罩防护服厂商以及生产无纺布和熔喷布不会受到影响。从重工业的角度来说,首当其冲的产业就是与石油有关的产业,因为在不久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不减产,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中国与石油相关的产业,又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受到的冲击较大,不利于行业稳定。而重工业由于在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停工,导致生产不足,资金链断裂,借助国家与央行的帮助,大部分企业可以渡过难关,但其不开工对工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重工业开工是必然的趋势。而且许多需要重工业产品的企业同时也在停工,所以重工业企业也没有收入来源,同时对国外的企业有着不利影响,许多国家的相关企业不得不关停,对中国的外贸出口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重工业的收入弹性较大,所以在复工以后,很快就能扭转劣势。1研究背景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对我国各大产业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第三产业影响最大。但对其他产业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小觑。2新冠疫情对中国三大产业的影响2.1疫情对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影响首先从供给端来说,疫情在冬末春初爆发,众所周知,农业的“春耕”时间即将到来,而受到疫情的影响,一方面交通不便,农民购买原材料、生产工具的渠道相应变窄,而且许多交易场所也大多数关闭,所以农民的生产资料不足,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大多数农村采用了封村或封路的措施,一些在其他村子租用土地的农户难以进行生产活动,另外一些生产大户,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而本村的劳动力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无法开展农事活动。而在一些疫情较严重地区,一些需要由政府或有关部门提供科技等方面援助的农业活动也被迫停止。其次,从流通端来说,疫情导致许多城市封城,而且许多物流公司停止了运行,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无法运出,同时许多地方也有短缺,农民将面对较大的损失。许多地区农产品的价格涨跌明显,主要还是封路政策的结果。不过,在近期,三部委联合下达紧急通知,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最后,从消费端来说,有些地区的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虽然疫情的源头尚无定论,但是一些中药材价格必然会应时上涨,一些秋冬季成熟的农产品或者运用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本来春季是农民销售旺盛的时节,但受到疫情影响,许多采购商人减少了采购活动,而相应的物流公司也无法提供服务,运销出现严重问题,有些地区或有些种类的农产品出现了滞销。部分不理智的采购囤积行为,会导致人们的需求远大于市场的供给,价格的提高是必然。但是,也正由于当地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被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转型升级,农民的农产品有了更大的经济腹地,对农业整体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作者简介:杨松(1985-),男,彝族,云南镇雄人,经济师,学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www.cnzgsl.com

  2020年6月027

篇六:疫情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吴婷婷1,2,朱昂昂1(1.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上海 201620)摘 要:本文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非典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在传染范围、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差异,分别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金融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时期以及在全球蔓延时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关键词: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产业链;逆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752,F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41-2020(05)-0003-09一、引言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迄今为止,国内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得到控制,但国外疫情的蔓延仍在继续,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这场疫情面前,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受了国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和2002-2003年非典疫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先后在国内和全球蔓延的时间主线,分别讨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范围和冲击程度。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剖析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以及主要产业的影响程度以及持续效应。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长期展望,并提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收稿日期:2020-04-21作者简介:吴婷婷,女,博士、副教授,供职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和金融发展研究所;朱昂昂,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球金融危机视角下的金融国际化与国家金融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6CGJ006)的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3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二、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典疫情从2002年1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2003年7月,总共历时约9个月。当时的世界经济关系缓和并逐渐明朗,美元开始出现贬值。在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此期间,中国工业生产的速度稳步提升,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连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总的来说,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的负面冲击相对有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周期性上行阶段,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充足。在我国经济强劲复苏阶段,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更多地表现为短期冲击,并未改变长期的增长趋势。在2003年一季度,非典疫情的冲击尚未明显,我国GDP增速高达11.1%,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中甚至出现经济过热的发展势头。在2003年二季度,非典疫情的爆发显现出对经济的直接冲击,当季GDP增速为9.1%,环比下降幅度达到2个百分点。在疫情结束之后,我国经济增长开始稳步回升,2003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当季GDP增速均达到10%的水平。短期来看,非典疫情的冲击主要表现为生产侧和需求侧的减少,出口贸易的下降,社会失业率的增加以及物价水平的攀升;长期来看,由于政府及时采取对疫情的防控措施,我国经济逐渐恢复并取得快速发展。1.供给端影响有限,主要集中在短期非典疫情爆发期间,很多实体企业停工停产,资金链中断,劳动力供给减少,导致失业人数持续增加,工业生产量出现较大波动,工业增加值增速与疫情前相比出现明显下滑。2003年3-5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9.3%、7.7%、4.3%。但随着疫情的缓解,工业生产水平逐渐得到恢复,2003年6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上升至8.3%,且全年累计同比增长为17.0%,较2002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2.需求端所受冲击较大,但很快反弹从非典疫情对三驾马车的影响来看,消费受到的冲击较大,投资和出口受到的冲击较小。第一,消费的短期下降幅度较大。由于居民外出减少,给餐饮、旅游等相关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波动幅度较大,2003年4月当月同比增速为7.7%,5月快速下降至4.3%,6月又回升至8.3%,此后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必需消费品和可选消费品两者的增速变化形势基本趋同,并且可选消费品增速的弹性更高,在疫情冲击下的增速变化幅度更大。第二,投资增速保持基本稳定。投资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2003年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30%左右。从投资结构来看,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三足鼎立,为稳定投资增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房地产投资的月度平均增速超过30%,且全年增速较上年提高约8个百分点。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也有明显增加,我国全年的总投资额仍然处于扩张状态,社会总需求不断增加。第三,出口方面波动较小。非典疫情对2002-2003年出口影响较小,中国对外出口持续保持高增长的趋势。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受疫情影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滞后冲击,PAGE4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外资使用规模出现了数月的负增长现象,但2003年年末开始转为正值。3.短期内失业率增加,但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在疫情的冲击之下,社会面临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加严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短期内,企业无法正常开工进行生产,严重时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企业为缩减财务成本必然会减少人员的雇佣。另外,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现象也会更加频繁发生,这些都会导致失业率增加。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增长,2003年物价水平出现好转,价格指数整体呈现稳定的上升态势,成功走出了2002年的通货紧缩区间。(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非典疫情对三大产业均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第一产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农业和养殖业的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短暂的下跌之后很快回升到正常水平;第二产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2003年二季度的产业增加值增速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下降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下降2个百分点,随后在2003年三季度回升至13.2%;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冲击时间更长,其中,住宿餐饮业和交运仓储在2003年二季度的增速较上季度分别下降5.4和3.6个百分点,直到2003年四季度才开始出现显著反弹。(三)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股市短期震荡下挫,长期回升2003年第一季度,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国股市整体呈上升趋势,对非典疫情的反应并不明显。到了疫情中后期,随着对经济的负面预期主导市场情绪,股市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股票价格迅速反应并大幅度下跌。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随着经济恢复,股市逐步回升,股价波动趋稳。2.债券市场收益率短期走低,长期上行疫情期间债券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疫情前期由于债券供需失衡,市场处于牛市的行情之中。进入2003年第二季度之后,新债发行频率加快,加之市场受到疫情负面情绪影响,债券收益率出现下行趋势。疫情缓解之后,整体经济开始复苏回暖,市场对国内经济持乐观态度,债券收益率开始上行。三、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的比较分析(一)疫情的传染范围新冠病毒与非典病毒相比传染性更强,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正值春运的高峰期,因此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病例数超过非典疫情。2020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国均难以幸免于难。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范围远远大于非典疫情,这也使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加复杂多变。(二)疫情发生时我国的外部环境5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非典期间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正处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市场红利期,加之世界经济处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恢复阶段,中国的出口产量大幅上升。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严峻,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的趋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方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不断扩大,中美关系也由贸易摩擦逐渐升级到地缘政治、舆论、科技等多方位的博弈。(三)疫情发生时我国所处发展阶段非典期间中国经济整体上行,同时存在着较大的人口红利。外贸需求的增加推动相关产业链的需求上升,资本市场活跃,实体企业主动增加库存产量。同时,重化工业、地产行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整体投资意愿高涨,产能周期出现向上发展的态势。当前中国经济处在增速换挡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房地产投资受融资收紧的影响处在下行通道,社会就业压力也限制消费回暖。(四)疫情发生时我国的经济结构与2003年相比,当前中国的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大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同时也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遭受的负面冲击也会被进一步放大。从需求结构看,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当前中国经济已过渡到内需消费驱动的阶段,国内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同于非典疫情的外部冲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冲击中国经济,而且由于疫情在国外的蔓延,导致全球生产体系出现停摆,生产要素的流动受阻,产业链和供应链被迫断裂,经济活动放缓,甚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形成不利的负反馈循环,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次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疫情在国内蔓延对于中国经济的第一次冲击,二是疫情在全球蔓延后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第二次冲击。(一)国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第一次冲击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供给端看,疫情在一季度对工业生产带来了剧烈冲击。在疫情早中期,中央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延长了整个春节假期,全国各地停工停产,企业复工复产比例较低。为了有效阻止疫情的大面积扩散,各地政府对主要运输路线实施封闭、禁行的政策,部分运输和物流体系陷入了停滞状态,给工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大部分企业由于推迟复工复产时间,再加上员工上岗前需要被隔离观察,因此企业面临较高的租金、贷款利息和薪资的成本支出,现金流紧张甚至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工业生产在短期内大幅度减少。从需求端看,短期内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下降幅度均在20%以上。消费方面,影视娱乐、旅游、酒店、餐饮和线下教育等行业收入明显下滑,在线医疗、网络购物和线上教育等数字PAGE6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经济新业态紧抓发展机遇,快速占据市场。投资方面,部分基建投资受疫情影响投资进度不及预期,居民短期内购物意愿下降,减少了非必需品的消费,使得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支出减少。进出口方面,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处于萎缩下行期,加之各国纷纷出台的旅行禁令减少了国际经贸往来,进出口贸易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2.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种植业基本不受疫情影响,但养殖业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部分地区存在道路拦截、交通阻断的现象,大型交易市场停止营业,流通秩序混乱。各地人员流动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一产业尤其是养殖业的正常生产,导致其收入出现明显下跌。对第二产业的影响。由于疫情导致劳动力流动受阻,物流也受到显著影响,各地面临用工荒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尤为明显。各地复工复产时间不一致、生产配套不健全、交通运输不便利等问题将影响部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由于制造业本身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产能增速大幅放缓,市场需求也减少,大部分企业的成本负担加重,增长压力更加凸显;由于房地产销售基本停止,房地产投资开发的步伐放缓,使得建筑业受到的短期冲击明显加大。在疫情的冲击下,大中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会相对较大,因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在疫情冲击之下资金链断裂风险会更大。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多数第三产业行业均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其中,交通运输行业运量下降幅度明显,从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个维度看,2020年的运输量均较上年有大幅度下滑。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客流量逐渐增多,同比增速不断回升;住宿、餐饮和旅游行业短期内遭遇重挫,但国内疫情结束后可能会迎来补偿性增长;线下零售行业受客流量减少影响较大,但新零售行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会迎来强劲的发展契机;医疗健康行业在疫情爆发期间迎来新发展,医疗服务供需有巨大的缺口,为相关企业扩大医疗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市场机会;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新用户,整个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以低成本获取大量新用户,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远程办公行业加大了在国内外的普及范围和深度,互联网巨头的大批涌入加快了企业数字化的进程,推动数字化转型;生鲜电商行业在疫情的催化下大力渗透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电商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使得民众对生鲜电商的需求量激增。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在短期会遭遇疫情的负面冲击,但中长期的态势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股票的市场估值主要受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并不会改变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债券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调整导致债券收益率短期内快速下行,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开始震荡回升,整体逐渐回归基本面。银行业短期内将改变信贷投放的方式,侧重于力度方面的调整,但加大信贷投放规模的方向在长期内不会发生改变。社会对信贷的需求将会增加,但由于疫情导致整体经济承担较大压力,加之政策性因素影响,利率在短期内将走低,这使得银行的息差收窄,部分借款者可能在短期内难以按期偿还欠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保险和资管等行业的经营环境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其线下销售活动在短期内7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的活跃度会大大降低。伴随着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以及中小企业的经营形式恶化,非银行业的资产端会面临较大的资产减值压力。疫情提高了公众对于健康的风险保护意识,寿险业务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二)疫情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冲击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已经基本结束,但在全球的传播正在大规模蔓延。对于中国而言,疫情影响主要表现为输入型病例的回流。随着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和蔓延,欧美主要经济体生产体系陷于停顿,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断裂,甚至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些因素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反馈冲击,使得中国全年经济增长作出较大幅度的向下调整。总体来讲,这个阶段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外的疫情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双重演化。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下,世界经济必然会出现严重的下滑,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全球经济陷入大衰退的风险较高。虽然国内的生产生活逐渐得到恢复,但由于国际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加之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的局面,外贸订单出现严重萎缩,短期内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2.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疫情的国际蔓延下,中国与国外的经贸关系遭到了严重冲击,对三大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产业的进出口双双下降。国内以居家消费为主,且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巨大冲击,国际农产品供求的不确定性增加,进口成本上升,从而减少我国对海外农产品的进口需求。虽然国内纾困政策效果显著,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得到及时修复,但国外不少地区由于疫情蔓延而进入紧急状态,并相继实施贸易限制条款,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大大减少。对于第二产业,部分国家和地区出于对疫情隔离的考虑减少或暂停从中国进口相关商品,这对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对于第三产业,交通、餐饮、娱乐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人员流动的限制使得国际旅游、出差和留学等活动遭受阻碍。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股市方面,疫情蔓延导致全球股市波动加剧,但由于中国股市与国外股市的相关性有限,在国外股市收益预期存在显著不确定的背景下,部分国际投资者可能重新配置资产,中国股市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债券市场方面,整体而言中国债券是违约风险较低的安全资产,国内疫情首先得到控制有助于吸引国外资金提高对中国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这有利于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外汇市场方面,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预期的影响,疫情下的避险因素使得人民币出现了短暂的升值,但从长期来看,未来人民币的走势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以及中美贸易博弈的发展态势。4.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疫情爆发导致中国产品在原材料、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环节受到一系列冲击。第一,环境冲击。由于疫情在国外迅速蔓延,大量外国企PAGE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业停工停产,导致外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交通管制也使得供应链流畅性下降。第二,供应冲击。国外受灾地区的物流枢纽受阻,导致材料运输中断,各种生产物质供应短缺。第三,需求冲击。由于担心公共场合交叉传染,购买者多采用线上方式而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这将减少许多商品的需求。第四,流程冲击。由于交通管制和各项隔离措施的实施,企业的生产调度不如平时灵活,使得生产流程可能出现断续。5.对逆全球化的影响疫情的大规模蔓延严重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各国经济的稳定性。全球供应链维系着经济全球化的整体运行,但同时也使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加大。在应对疫情危机时,部分国家不是采取密切合作的方式,反而实施了一些贸易限制令,使得逆全球化的声音有所增强。同时,疫情蔓延也迫使各国政府去独立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逆全球化的浪潮。图1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图1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的传导路径9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五、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对策建议新冠肺炎疫情在给国内消费、投资和出口带来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冲击了国内金融市场,破坏了国际供应链的整体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逆周期调节经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和推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稳定金融市场,推动产业发展,既要完善产业链,又要正确应对逆全球化浪潮,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健康增长。(一)做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目前,我国的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工作也已经从应急状态进入到常态化防控状态。但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所以必须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一是加快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的原则制定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做好专业机构防控工作的常态化,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专业机构的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觉意识。三是保证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工作常态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确保医疗机构、学校和监管场所等重点机构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扩大“应检”,鼓励“愿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老人和儿童的防护指导工作。(二)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应及时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第一,应分区、分级恢复各地的生产秩序。对于低风险地区,要从应急性防控过渡到常态化防控,及时取消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防控举措,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对于中、高风险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形势,采取差异化管理办法,安全有序地实行复工复产。第二,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政府应聚焦重点产业链,通过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特别是配套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整体效益和水平。第三,我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发展新型消费形式,探索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动能。(三)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在供给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需求端,既要有效扩大内需,又要弥补外需的不足,帮助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刺激公众消费,同时加大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启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新”一轮基建。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恢复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而刺激出口,加速贸易中心向亚洲集中,推动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PAGE1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四)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一是要加大逆周期货币政策调节力度,增加对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扶持,支持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二是支持商业银行进行多渠道融资,通过发行可转债、永续债和优先股等方式增加资本金,增强吸收损失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推动商业银行加快金融服务的创新升级,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银行既要提升线上金融服务,又要紧抓消费零售业的变革机遇,加快消费金融业务的增长。四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股市、债市、期货市场风险监测和应对能力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目前,全球的生产布局正在重新洗牌,我国应抓住这次变革机会,积极调整和进一步我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一是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高端制造业、数字贸易和人工智能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把我国产业链从中游环节向上游环节进行延伸;二是从全球布局角度出发,摆脱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走向多边市场和多边供应,保障关键性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降低因个别市场设置贸易壁垒而导致出口大幅下降的风险。(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在逆全球化思想有所抬头的现实背景下,我国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对疫情严重区域进行抗疫援助。积极宣传推广我国在抗疫中总结的经验,加强国家之间的民间交流,增进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积极恢复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全球生产体系的正常运行,用市场化的方法支持出口,降低其他国家对于我国优势产业集聚的担忧,阻止逆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白永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应对措施[J].区域经济评论,2020(2).[2]冯俏彬,韩博.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J].财政研究,2020(4).[3]梁艳芬.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20(2).[4]刘庆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当代贵州,2020(12).[5]任儒梦,金展颖.新冠疫情下国际资本市场走向探究[J].中国商论,2020(8).[6]孙久文.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J].区域经济评论,2020(2).[7]田素华,李筱妍.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对中国开放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J].上海经济研究,2020(4).[8]王宇.全球金融市场:走过三月的惊涛骇浪[J].南方金融,2020(3).[9]尹响,易鑫,胡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应对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冲击的中国方案[J].经济学家,2020(5).[10]赵红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20(2).[11]智艳,罗长远.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思考[J].学习与探索,2020(4).(编辑:李锋森)11PAGE

篇七:疫情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疫情对经济带来影响及对策建议

  疫情对经济带来影响及对策建议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受疫情的影响经济短期停摆,许多行业供需两端遭受严重冲击。本文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和逻辑切入,深层次探讨了疫情对国内经济的短期、长期影响,未来要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以及疫情冲击下带来的机遇,并对此提供了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影响;政策1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和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一过程取得众多瞩目的成就。很难想象在短短40多年时间,如此庞大的经济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增加近35倍,约8亿人摆脱贫困。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拥有44个大类,666个小类的全球唯一齐全的工业体系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通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化进程,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布局,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状态。第一期为经济增速的换挡期,2001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速约10.8%,20082014年降至8.8%,到2019年GDP增速已降至6.1%。处于工业化后期中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宏观杠杆率高企,使得我们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期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长期的高速增长和信贷扩张积累了许多结构性问题。如房地产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发展不协调、实体经济内部供需结构性失

  衡、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不平衡等矛盾。第三期为前期刺激政策消化

  期。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出台著名的10+4刺激计划提振经济,10万亿的信贷加4万亿财政支出,投资大多依赖工业和建筑业提供产品,进一步加剧了第二产业的产能过剩,使得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更加严重。为了强行扩大内需,投资了许多低效率甚至不过审批的项目,这些高成本、低收益的项目也将逐步退出市场。整体来看,近几年持续以基建继续逆周期调节,名义消费增速略有回升,外需持续承压,贸易摩擦和弱补库存周期的开启使得制造业投资回稳。从索罗模型来看中国过去40年经济增长的背景,大致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以大量的要素投入,并不断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来拉动经济增长。经济预测部门根据SFA模型对国内TFP测算中表示,20012013年我国TFP年均增长率为2.03%,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为22.25%,而要素投入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年均为77.75%。这表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是要素驱动型。工业化进程临近尾声,如何保持较高的TFP增速是将要面临的难题。

  2多角度考量疫情的影响2.1疫情对经济的影响2.1.1宏观层面新冠疫情爆发在2020年春节期间,居民普遍居家隔离,造成短期经济停摆,供需双落。消费方面,14月份,社会消费额106758亿元,同比累计增长-16.2%。期间餐饮、娱乐、住宿、旅游等服务业遭受重创,随后住房、汽车、家具等产业消费也受到影响。居民收入的减少对后期消费有着很大影响,疫情造成恐慌性

  情绪使得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增大,同时长期的隔离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倾向,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较低。从投资来看,疫情期间人流的严格管控使得国内投资者的资金募集能力下降,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带来的恐慌性情绪使得大部分投资者选择避险,流动性需求上升。部分投资活动也因受到阻碍而延迟。从进出口来看,海外疫情的蔓延,各个国家纷纷采取入境限制,导致出口受到严重打击。12月份,以美元计价的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速跌至-17.2%,远低于2019年0.5%的增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鉴于前期遗留的较高的宏观杠杆率、资产价格泡沫风险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新的逆周期政策空间被挤压,对政策执行层面提出了新要求。

  2.1.2中观层面疫情的隔离使得生活性服务业中餐饮、零售、电影、旅游业等受直接影响较为严重。房地产、汽车行业的销售也大幅度下滑。疫情后大规模消费反弹可能性较低,全年恢复较为乏力。相对于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受影响更大。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链较长且复杂,环环相扣,一旦受到外部冲击后会被放大。此外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疫情影响下将导致逆全球化趋势,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新构建,中长期来看价值链的转移和国际替代将会发生。在全球分工体系下,制造业供应链某些环节的断裂将造成长鞭效应,供应链需求信号向上游传递的同时波动不断放大。对于中国这种深深嵌入全球产业链体系的国家,对国内经济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2.1.3微观层面中小微企业占国家企业总数的99.7%,吸纳劳动力占80%以上,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约占GDP的60%,而此次疫情对

  中小微企业的影响最大。受到疫情的影响,第一季度中小微企业的营业收入不及2019年的50%,超80%的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极为紧张。一方面,中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也没有足够的抵押品使得融资较为困难,长时间的经济停摆使得现金流更为紧张,受到疫情的影响,部分产业链的断裂、生产要素流通受阻,企业的原材料、物流、人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疫情的冲击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其财力雄厚又有政府支持,生产要素、市场份额向大企业、垄断企业集中,在市场上对中小微企业存在挤出效应。

  2.2疫情冲击下带来的挑战2.2.1消费不振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比重最大。受到疫情冲击,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达到6%,在大量中小微企业减薪裁员的背景下,国民收入在下滑。而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在居民得知有关于自己一生收入预期的信息下会据此改变自己的消费。截至4月,我国居民存款累计增加56704亿元,而与此相反第一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却下降19%。坚持住房不炒的政策下,房地产需求侧必然难有起色,而第二大市场汽车市场的需求在近几年也持续下滑。如何刺激消费、升级消费成为一大难题。另外,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府赤字率提升到3.6%。一方面,政府的支出会带来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居民的收入,拉动消费。另一方面,政府

  的支出增加导致税负增加通过财富负效应减少居民收入从而会挤出消费。目前我国政府的支出已临近正负效应的最优值,长期来看,依靠财政支出带动消费的空间并不大。

  2.2.2全球产业链面临挑战短期来看,跨国企业重建生产线、配套供应链、培训工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不利于尽快恢复。中国有非常完备的产业链,强大的制度体系和管理能力,短期产业链的转移替代可能性并不大。但从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冲击下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率飙升、民粹主义抬头等因素会加剧政治的不稳定,坠入逆全球化的恶性循环。如果美、日商讨的产业链回流计划实施,将深度影响全球产业链。对我国来说,加紧完善自身产业链,推进需求结构转型,是未来面临的难题。

  2.2.3宏观杠杆率高企据社科院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5.4%,居民部门杠杆率为55.8%,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1.3%,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8.3%。2020年第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为259.3%,同比增长13.9个百分点,居民、企业、政府分别贡献了9.8、1.9、2.2个百分点。中长期来看,宏观杠杆率会进一步上升。杠杆率的增加一部分原因是宽松的信贷和融资环境下各部门债务的增加,另一部分原因是GDP的下滑。在经济下行时期,高企的杠杆率容易通过投资乘数效应放大损失,结构错配的杠杆也容易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在放松信贷和融资条件刺激内需的同时,要循序渐进地纠正杠杆的错配,这就需要财政政策精准发力。

  3疫情带来的机遇

  3.1线上行业蓬勃发展新冠疫情爆发正处于2020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出门不便,大量居民宅在家消磨时间会选择线上游戏,导致需求激增。手游用户量、视频影音、在线阅读等软件用户量激增。超

  1000万家企业试用钉钉线上办公。中国移动云资讯、腾讯会议、华为WELINK等都向用户提供线上打卡、视频会议等服务。阿里健康、微信、京东健康、百度等都开通了在线问诊服务。中国大学MOOC平台、有道、好未来等都相继提供免费在线教育。各大平台疫情期间积累的新用户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带动在线产业的发展。

  3.2医疗卫生行业需求激增新冠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增强免疫力药品、抗病毒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等需求剧增,医疗健康等行业在短期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疫情结束后,人们会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更加关心,从需求层面上推动医疗的发展,为医疗相关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国家的综合医改中确立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新型生产关系,必定会为新一轮医疗生产力提升带来动力。

  3.3新基建迎来窗口期中国是数字经济大国,2016年以来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飞速上升,2018年数字经济比值达到13.16%,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25.20%,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线上需求激增,为新基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绝佳机遇。大力发展5G基建、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

  源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七大领域,可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同时迎合创新、绿色环保理念,有效带动消费升级。长期来看这些产业对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

  4政策建议4.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灵活的财政政策为了对冲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政府需要进一步发挥货币、财政政策的作用。

  货币政策进一步配合财政政策,为市场注入充分的流动性,进一步下调MLF、OMO等政策性利率以引导LPR下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设立转向贷款,向中小微企业、出口企业释放更多的流动性。最重要的是要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和贷款的用途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金融脱实向虚,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更加灵活精准的财政政策,规范推进PPP,提高私人资本的投资效率,创新投资模式,以实现稳六保六稳目标。

  4.2大力发放消费券和补贴根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蚂蚁集团的研究报告测算,按3.5倍的拉动效应,对10亿的移动用户发放5000亿元的消费券可以拉动4.25%的社会消费总额的增长。从杭州4月10日和3月27日的消费券发放效果看来,新增的社会消费额并没有衰减,可以看出短期多次频繁的发放消费券其效果并不会打折扣。通过发放消费券和补贴,改善民生并通过乘数效应拉动消费,是短期内刺激需求的一剂良方,应该大力推广。

  4.3加快推进新基建和公募REITs建设

  推动新基建是短期扩内需、长期注入新动能的有效手段,应建立一个中长期的战略规划,配套出台相关工作指引和意见,避免出现过去旧基建产能过剩的状况。加大专项债、专项贷款支持力度,丰富为新基建服务的金融产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扶持新基建企业。我国不动产存量过大,通过公募REITs的建设将存量盘活并进行有效配置,化解债务风险。另外,从长期来看REITs可以帮助解决国内不动产投资、融资的结构性问题,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投资产品。

  接下来还需要加快制定针对REITs的合理税收政策,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审批流程。对投资者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明确设立准入标准,以及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

  4.4稳就业,积累人力资本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的关键在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快落实社保减免、就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强市场监督,确保专项债、专项贷款等流向中小微企业。对农名工、毕业大学生等当前就业困难群体重点帮扶,通过适当基建、公益性岗位开发、国有企业扩招、高校扩招等方式吸纳一批就业。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催生新的岗位。另外,在职培训则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员工的经验和技能,有效避免正式教育时滞性缺陷。但在职培训投资风险大,对企业的资金基础和风险承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为员工提供在职培训。这就要求政府从资源、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另外,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作出改革后需要进行一定扩招,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为经济后续增长提供动能。

  4.5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城镇化率有60%,但离发达国家的80%还有较大差距。资本、信息、劳动力等高端要素必然要流入未来大都市圈,财政及货币政策可以短期拉动内需,提振国内经济。但从长期视角来看,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推动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有效需求。另外,户籍壁垒对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有阻碍,农名工流动性强的特点不利于通过持续在职培训、连续就业提升人力资本。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人力资本存量,释放流动人口的消费潜能。

篇八:疫情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截止至6月12日,全球疫情累计确诊人数已经突破750万人,新增确诊人数近14万人,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在科技发达程度远不如今的过去年代,人类也曾战胜过鼠疫和霍乱两种与新冠同属甲级的流行性传染病,虽然当时也付出了不容忽视的代价,但社会的发展步伐依然整体不断前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也只是暂时的。自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以来,关于此次疫情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探讨,一直处于热议地位。

  我们回顾2003年的非典,造成深远影响的并非疫情本身,而是其产生出的连锁反应给整个经济形态所带来的改变,面对这次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究竟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国家针对疫情采取了哪些措施,该如何应对才能转危为机呢?下面我将针对这两部分进行具体分析。

  一、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一)宏观层面:冲击主要来自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

  1、从总需求来看,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都会受到冲击

  消费和投资方面的影响很容易理解。防控疫情需要避免大规模的人员聚集,导致商场等消费场所无人光顾,因此消费需求大幅的降低。投资方面:农民工返城、各单位、工厂延迟开工,生产活动无法进行,制造业、房地产、基建行业基本停滞。

  出口方面:虽然世贸组织不建议限制旅行和限制贸易,但出口必然会受较大的影响。随着国外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关闭国门,已经限制产生与人口流动,导致大量上下游企业停工,原料供给不足或供应需求减少,大量订单取消导致相关产业链的贸易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2、从总供给看,服务业与工业增加值降低,企业大面积停工减产

  受到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干扰,企业停工活着减产。特别是旅游、餐饮、娱乐、酒店等服务性产业受疫情冲击时间更久,恢复也相对较为缓慢。同时,因企业停工减产,导致第二产业增速明显回落。

  3、生活必须品供给不足,短期CPI呈现上涨趋势

  疫情导致居民生活必须品和防护用品生产不足,且物流出现中断或供给不足,同时叠加恐慌性抢购需求,物价短期上涨较为严重。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恐慌需求下降,CPI也将会逐步回落。工业品方面,由于供需的下降,PPI将仍有较大波动,企业盈利难度加大。

  (二)中观层面:传统线下服务行业冲击巨大,特殊行业与线上服务业受益

  疫情持续这段时间,对服务业的影响已经充分显现,尤其是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等行业。其中电影行业春节档近乎颗粒无收。春节档期本应该占全年票房收入的重要地位,例如: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占全年票房的9%。2020年春节曾被誉为“史上最强春节档”,饱受期待,数部大片将排期塞的满满的,大年初一票房预售就接近3个亿。然而疫情冲击之下,除夕当天,各大影片纷纷全部宣布撤档,2020年大年初一票房仅181万。餐饮行业更是损失惨重。为避免人员聚集,大量酒店、餐厅春节便被迫停止营业,直至4月底才陆续恢复营业。旅游行业彻底崩盘。春节是除“十一”和“五一”之外的重要旅游旺季。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各大景点旅游接待约4.15亿人次,收入约5139亿元。然而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各大旅行社不仅失去客源和支付定金还需要退还顾客的所有费用。

  但是机遇与危机并存,医疗医药、O+O等行业纷纷收益。医疗医药相关行业提前复工做好物资保供工

  作,居家隔离导致O+O业务迅猛发展,如绫致时装,以导购+朋友圈+微信群+小程序的方式,6天线上交易总额超过2800万元,是线下门店交易额的3倍。太平鸟公司,利用微信社群、小程序分销双管齐下,实现了销售逆袭,日均零售额超过800万、危机中往往孕育着变革的生机。各大企业纷纷开启线上直播带货的模式,云蹦迪、云旅游、云赏花、云逛博物馆……各种直播也纷纷出现。

  (三)微观层面:民企、小微企业、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企业与个人,皆在疫情影响之下。从受冲击程度来看,民企大于国企,小微企业大于大企业,农民工大于正式职工。为防范疫情扩散,全国春节假期延长3天,部分省市复工时间在此基础上再推迟1-2个月。企业正常经营被严重打乱,很多企业出现了现金流的中断,而房租、工资、利息等费用却还是需要支付,导致部分企业亏损严重。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则直接面临破产困境。员工收入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当企业效益下滑,员工的薪资、奖金将无法保障,或因为企业破产而产生大面积失业。

  二、如何转危为机:以改革的方式应对疫情

  疫情暴露了我们在社会治理、应急体系、医疗科技、小微企业融资、税费负担重等方面的所累积的问题。如果能在短期应急措施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的解决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中国经济的软硬实力,将有助于真正的使市场恢复信心。

  (一)短期措施:特殊期间的应急之法

  1、财政政策是关键

  减税降费帮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将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各行业的平稳运行。疫情期间,可对小微企业减免资金,减免应缴纳的部分税额,划拨专项贷款等方式帮助和保护企业。

  2、对重灾地区和行业进行定向降息降准

  除了提供短期贷款外,对重灾地区和行业可进行定向降息降准,稳定市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3、兼顾企业和员工利益

  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同时,延长的假期及推迟开工的期间内按一定比例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减少企业因负担过重而在复工后进行大规模裁员现象。

  (二)长期改革措施:改革深层次各种暴露的问题

  更深层次的,新冠疫情暴露出了我们在信息公开透明、舆论监督、社会治理、应急管理、医疗科技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是很好的清醒剂。经此一“疫”,让我们更加理智、客观地反思中国在软硬实力上的差距。此次疫情中暴露的体制机制问题,应以改革的方式予以解决。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应对,化危为机。

  1、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尊重新闻媒体和公众对重大公共事件的知情权。保护公民为维护社会公正和公众利益的有事实依据的爆料行为。

  2、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一是治理理念上,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二是完善治理主体,推动政府、社会和公众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等层面加强合作。三是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四是打造智慧政府。五是强化官员问责体系,同时表彰先进,实施激励约束。

  3、大力补齐医疗短板,加强应急医疗体系建设。放开市场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财政支出中医疗等民生支出占比。落实应急工作规范,加大政府对应急医疗人才、设备经费的投入与支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健全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

  4、加强逆周期调节,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加大对交运、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行业的投资,以刺

  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公共设施,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5、放开能源、电信、金融等基础领域及医疗等行业的市场准入,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市场良性竞争和资源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疫情已经发生是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因疫情而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效应也在环环相扣、不断作用中,不仅是我国、乃至全球都在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多方面挑战,世界的经济形势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这样一场全球性的灾难面前,谁也无法独善其身,“是机遇也是挑战”,唯有多方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各行各业才能重现生机。

推荐访问:疫情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疫情 微观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