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三年改革15篇

时间:2022-11-15 08:30:02 来源:网友投稿

国有企业三年改革15篇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6月30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有企业三年改革15篇,供大家参考。

国有企业三年改革15篇

篇一: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6月30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一2022年)》等各项方案,这意味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正式进入倒计时,国企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

  《行动方案》全文虽然还并未对外公布,但根据相关信息,目前己经透露出几个内容:一是坚定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二是国企改革的七大内容;三是増强国有经济五个发力点。

  即“一个方向“、“七大内容”、“五个力”。

  “一个方向”

  坚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吿就曾强调指出:1.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2.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3.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4.基本完成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5.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

  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资国企的部分,突出体现了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主力军作用。这是对“全民战疫”成果的总结和提升:江宇表示,“全民战疫”的胜利,充分展示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同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证明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意义.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经济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和更高的总体效率,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自身优势,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七大内容”

  落实方案第一年,改革聚焦七个方面。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就提到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并于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对此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今年改革大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董事会应建尽建;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落实董事会职权,加快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一条,过去没有放在突出位置,实际上非常重要。

  2.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国有企业积极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3.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要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显然,从混向改转变,改是主要的。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点得清楚的。看来,战略型投资要加强。财务型投资,譬如上市公司,非国有股东的作用很难发挥。

  4.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治,引导企业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特别是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强做精主业是话中有话的,不需要做精的非主业怎么处理。其实,这一点动作是很多很大的。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是具体而实在的,今年的事情。

  5.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这件事情是关于两类公司的,给两类公司放权。央企总部仍然是改革的中枢。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仍然会进2020年两会报告,加上有效两个字,史有力气的感觉。

  6.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显然要更好推广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近年来国企改革鼓励基层创新,央企和地方国企都探索了很多好的做法,三年行动方案要提炼经验和做法,将其上升至改革的制度层面,不过这话讲了好几年了,怎样推广经

  验,似乎还没有出现好的办法,尚需要摸索。7.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

  设,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党建,是今年的口号。怎么写出高质量党建的标准,是一个努力方向。

  “五个力”

  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而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曾指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将是该方案发力的关键方向。改革的目的,是要在增强国有经济的“五个力”一一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取得突破。

  李锦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国有经济受疫情较大冲击的阶段已吿一段落,央企、国企未来在“六保”中有望发挥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应对现实背景,国家将更为重视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预计《行动方案》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要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甚至在时间发上提出具体要求。

  具体来看,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会有明确安排和部署。

  国企改革正式迈入快车道

  随着《方案》的正式通过,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系列改革举措全面提速,从中央企业到省市国企有近千家试点企业启动改革,国企各项改革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篇二: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深改委会议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突出重点,弥补不足。利与弊,促进国有经济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都将进入快速实质性推进的新阶段。

  1

  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化改革于4月27日启动,一号文件是《关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具有抗击疫情的紧迫性。《四中全会重要改革措施实施方案(2020-2021年)》具有衔接四中全会精神的意义。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2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3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篇三: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解读(仅供参考)

  01顶层设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行动方案的中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其核心目标。方案有四个核心集成:第一个集成,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有资本的担当,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要求针对性,靶向,高强度落实到未来三年行动当中去。第二个集成,是把2015年的22号文出台以来,“1+N”的改革政策系统整合,结构化梳理,拾遗补缺,变若干单项改革为综合改革、系统改革,对国资国企改革明现状,找问题,确症结,定任务,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在未来的三年行动中加快落实,促进见效,滚动推进,定点攻坚。第三个集成,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三去一降一补、新旧动能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董事会试点、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和重大改革行动推进过程中,国资国企界所探索的理论,创造的一些经验,模式,路径,综合,融合,跨界,推广更广阔,更深度的国改中去。第四个集成,是之前的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从中央企业到省市国企有近千家试点企业将会作为吃过螃蟹的改革样板进一步推动更为全面的综合改革,以期巩固改革成果,推进改革成效,引领改革信心。

  02聚焦七个关键抓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七个关键抓手,这七个抓手的改革不仅要有路线图、时间表,还要可考核、可评价、可倒逼!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落实不同于公司法公司章程范例的个性化设计,探索黄金股,AB股,同股不同表决权,同股不同分配权,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制度,推进制定各类科学的市场化目标,探索将五位一体建设任务合理的折算为市场化目标,推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三、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基于混改的企业制度重构,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积极推动深度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探索在公司章程和实际治理过程中保护国有出资人利益的相关制度安排。

  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有资本在形态布局、空间(国家战略)、产业(领域)、时间、角色与担当等方面的布局,力推战略性重组、突破性重构、大格局创构、专业化整合,引导聚焦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发挥国有企业在“六稳”、“六保”、优化结构,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科学合理探索中国在新时期的国际化,适应和引领新型全球化探索,发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功能作用。

  六、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深化、模式化、综合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探索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党建,充分发挥企业家价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03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是发挥国资系统作用,形成国资系统战斗力和牵引作用的关键。目前,全国已有27个地方出台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5个地方出台权责清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企业的边界更加清晰。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凝聚全系统之力,争取用2至3年时间,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河北、黑龙江、甘肃等地国资委在统一监管上强化负债率监测管控,推动高负债地方国企落实降杠杆任务。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

  未来国资系统的智能化监管将是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更为关注的战略性工程。在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动态实时监控,引导国资系统形成更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科学的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形成针对各类风险的发现乃至预警机制。

  04综合改革一揽子政策十月底前出具推进综合改革的一揽子政策。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就是针对这些目标,一揽子出台系列政策,不让国资委在改革上喊得响却动得少,不让国企在改革上犹犹豫豫,把政策供给到位,让国资国企清爽干脆地迈入“十四五”。

  05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项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剥离任务。由于工作遇到太多阻碍因素,导致推进难度大、进度慢。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需要出大招,出真招,一企一策,多策齐下,采取整体移交,自治运营,托管运行,企业兜

  底加市场运作,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运营管理等不同方式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早先也曾强调,今年将全面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篇四: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6月30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各项方案,这意味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正式进入倒计时,国企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

  《行动方案》全文虽然还并未对外公布,但根据相关信息,目前已经透露出了几个内容:一是坚定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二是国企改革的七大内容;三是增强国有经济五个发力点。

  即“一个方向”、“七大内容”、“五个力”。

  “一个方向”

  坚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曾强调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资国企的部分,突出体现了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主力军作用。

  这是对“全民战疫”成果的总结和提升。

  江宇表示,“全民战疫”的胜利,充分展示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同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证明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意义,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经济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和更高的总体效率,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自身优势,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七大内容”

  落实方案第一年,改革聚焦七个方面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就提到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并于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对此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今年改革大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董事会应建尽建;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落实董事会职权,加快建立各司其

  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一条,过去没有放在突出位置,实际上非常重要。

  ●2.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国有企业积极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3.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要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显然,从混向改转变,改是主要的。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点得清楚的。看来,战略型投资要加强。财务型投资,譬如上市公司,非国有股东的作用很难发挥。

  ●4.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引导企业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特别是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强做精主业是话中有话的,不需要做精的非主业怎么处理。其实,这一点动作是很多很大的。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是具体而实在的,今年的事情。

  ●5.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这件事情是关于两类公司的,给两类公司放权。央企总部仍然是改革的中枢。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仍然会进2020年两会报告,加上有效两个字,更有力气的感觉。

  ●6.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显然要更好推广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近年来国企改革鼓励基层创新,央企和地方国企都探索了很多好的做法,三

  年行动方案要提炼经验和做法,将其上升至改革的制度层面不过这话讲了好几年了,怎样推广经验,似乎还没有出现好的办法,尚需要摸索。

  ●7.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党建,是今年的口号。怎么写出高质量党建的标准,是一个努力方向。

  “五个力”

  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而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亦曾指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将是该方案发力的关键方向。改革的目的,是要在增强国有经济的“五个力”——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上取得突破。

  李锦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国有经济受疫情较大冲击的阶段已告一段落,央企、国企未来在“六保”中有望发挥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应对现实背景,国家将更为重视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预计《行动方案》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要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甚至在时间表上提出具体要求。

  具体来看,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

  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会有明确安排和部署。

  国企改革正式迈入快车道

  随着《方案》的正式通过,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一系列改革举措全面提速,从中央企业到省市国企有近千家试点企业启动改革,国企各项改革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篇五: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发布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升级

  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2020年第11期

  文|桑蕾孙铭阳《黑龙江日报》记者

  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今年6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通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标志着,国企改革将在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进入新阶段,国企改革,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将由此进入升级阶段。

  1.混改激发国企活力改革成效不断显现

  自2016年以来,黑龙江全省地方国有企业完成混改已突破100户,共引进非国有资本90多亿元,促进了各类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无人驾驶、智慧公路管控(服务)平台、智慧公交系统……这些听起来科技感十足的项目,都来自一家集产品、系统研发、运营、销售、施工、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公司——黑龙江省交投千方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新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千方科技整合了交投集团的资本优势和千方集团的技术优势,给公司引进了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了决策机制改变,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获取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交通科技行业顶尖技术人才的支持,加大了与市场接轨的力度,完善了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2019年9月成立以来,当年年底即实现了营业收入1.3亿元,净利润1290万元的优异成绩。

  增员不增薪、减员不减薪。利润上涨工资总额就上涨,利润下降工资总额就下降。大唐黑龙江五常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隶属于黑龙江新产业投资集团,只有66名员工,却在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突破2000万元,员工的平均工资也达到了11.6万元。公司上下将这一成果归功于混合所有制下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传统国企的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提升,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薪酬打开,实现工资总额与企业业绩挂钩的联动机制势在必行。”公司总经理刘冰说。

  不断铺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积极影响着我省国企的发展。据省国资委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全省地方国有企业完成混改已突破100户,共引进非国有资本90多亿元,促进了各类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纵深推进混改商业类企业混改比例已超过60%

  省国资委采取分类推进方式,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辅导,印发招商引资项目册,召开省内、外推介会、对接会等方式推介混改项目,其中重点推进的商业类企业混改比例已超过60%。

  近年来,省国资委将推进出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的有效方式。为推动混改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我省陆续出台了《关于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及《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方向和重点,制定了混改任务台账,确定131户企业重点推进。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的原则,积极推进省市两级国有企业和驻省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

  一企一策,不搞拉郎配的背后,既是尊重市场经济原则,又是我省国企自有特点造成的。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张玉福说,“国有企业想吸引民营资本就得拿出好资产和真金白银,但我省国有企业从事传统行业的较多,对资本的吸引度不够,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我省经济市场化晚,国企体制机制转化较慢,一些企业从班子成员到员工的思想观念都需要转变,省国资委做了大量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企业人员对改制建立信心。”

  为此,省国资委还建立了出资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机制,主要领导每季度、主管领导每月召集例会,研究推进工作。根据出资企业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和沟通协调的基础上,以子公司混改为重点,每年选择10~20户左右出资企业子公司推进混改。张玉福说,在多年推进过程中,省国资委采取分类推进方式,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辅导,印发招商引资项目册,召开省内、外推介会、对接会等方式推介混改项目,其中重点推进的商业类企业混改比例已超过60%。

  3.混改举措密集推出,坚持做到“宜混则混、一企一策”

  我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升级阶段,要推动重点领域混改提质增效,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农业、制造业、新能源领域的商业一类国企。

  我省地方国有企业偏重于资源型、传统型产业,老企业多,包袱较重。同时,国有经济占比高,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不高,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我省国企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企混改的红利进一步释放。今年1~9月,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省国资委出资企业依然实现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15.79亿元,同比增长19.37%,增幅较上半年提高18.03个百分点,三季度营业收入较二季度环比增长40.63%。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经于今年6月30日正式通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省国资委产权管理处处长夏明禹表示:“目前,我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升级阶段,要推动重点领域混改提质增效。”对于升级阶段,他解释说,我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初期停留在引入民营资本的层面上,今后要以引入民营资本为手段,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发挥积极股东作用,让非国有投资合作方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吸引非国有资本的大胆进入。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市场化运作,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选人用人,对经理层实现聘任任期制、管理契约化和薪酬差异化。

  在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方面,夏明禹解释说,国有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商业一类为主业处于完全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第二类,商业二类国有企业以服务我省发展战略、承担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

  

篇六: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上海龙头股份有限公司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国内零售行业受疫情反复影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多,公司品牌经营与国际贸易主业面临严峻挑战。年度内,公司以“全球布局,跨国经营”战略为指引,全力以赴推动以下重点工作:

  1、以新渠道、新模式的突破推进电商业务发展公司主流电商平台流量继续下滑,各平台竞争压力加大,电商销售遭遇瓶颈。为了能尽快摆脱瓶颈,找到突破口,公司一方面在主流渠道销售中做好精细化运营,另一方面,紧跟电商时代发展脚步,自我革新,积极做好新渠道、新模式的开拓。一是重点推进抖音直播等新兴渠道的开发和布局。二是加快授权业务的推进。三是探索社会资源合作经营模式。2、以加快结构转型提升线下渠道运营质量公司各线下业务板块积极应对零售业态的形势变化,调整终端布局结构,积极优化渠道运营模式。一是1-2线存量渠道止损优化。继续通过“减、涨、换、转、关”五字方针解决低效自营门店问题,着力提升线下自营存量业务运营质量。二是3-6线新增渠道初具规模。各品牌积极加大渠道拓展力度,利用社会资金、资源实现品牌加盟业务的快速拓展。同时,

  通过抖音/快手+拼多多等线上平台,高效推进3-6线市场的覆盖。三是稳妥推进社区旗舰店、时尚购物中心等新渠道店铺的新开与改造,提升颜值、统一运营。

  3、以新业态、新模式赋能外贸转型发展报告期,公司多项举措并举,积极推动外贸转型发展。一是推动以“三枪”为首的民族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21年,国际贸易事业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确定了出口电商业务“多品牌、多店铺、多品种、多站点、爆款运营”的发展策略,成立“品牌国际化运营部”,打破传统B端外贸OEM业务的思维定式,瞄准以亚马逊为首的跨境电商渠道,以推动出口电商业务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公司积极开拓海外供应链建设,促进自营业务发展。公司国际贸易事业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领团队远赴埃塞,克服当地爆发的内战、新冠疫情、物流不畅、人员技能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开拓非洲业务新商机。三是国际贸易事业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促进进口和内贸业务稳步发展。以“申式生活”为主题参与到第四届进博会的展示,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积极拓宽自营渠道,投资非洲埃塞俄比亚的ESSEQARO咖啡项目完成了产品包装及店铺形象的全面升级,在开拓自营业务上取得显著成效。4、以TB业务发展带动企业软实力的提高职业服业务方面,深耕职业服装校服市场,加速推进未来社区布局。

  积极将团购业务与职业服项目联动,集聚社会资源,促进TB业务发展。此外,积极推进公司软实力打造。2021年公司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项。参与国家标准制修定2项,行业标准、团体标准3项。三枪针织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利奖银奖”,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会“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三枪针织“双抗纤维功能家居服”、海螺服饰“可机洗羊毛外套式衬衫”、龙头家纺“花西子刺绣床品套件”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21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称号。龙头纺织科技“多层状结构单向导湿干爽竹纤维织物”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5、以制度完善为抓手不断加强内部风险防范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目前公司体系内全面建立健全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党委的前置审议作用。年度内公司在原有2016年版的50个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订。其中因内容重叠、业务流程变化等原因合并、终止了16个制度(包括转为一般管理制度),新增了6个制度,最终形成了现有的40个内部控制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内部审议程序、统一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行为,提高公司对各类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风险防范,保障企业规范稳健经营。

  

篇七: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来看,改革的脉络呈现出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推进特征。本文通过透视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揭示推动每一阶段改革的基本因素和根本动力,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模式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以便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把握规律,掌握主动,尽快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1978~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

  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国有企业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thldl.org.cn开始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X,出现了企业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实践效果与改革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旨在解决放权让利中暴露的问题,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解决大锅饭问题,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减少。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平等,企业内部条件也千差万别,该政策很难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标来规X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企业激励不足问题十分严重。1983~1984年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

  2.国有企业改革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

  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并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并在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化的改革试点。

  到1987年底,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同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试点可以继续实行,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3800家股份制企业,其中800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60家发行了股票,其余3000家原是集体企业。

  1988年2月国务院更加明确了企业承包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地位,规定了“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的承包原则。同时,全国人大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从而将扩权试点以来取得的改革成果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虽然承包制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承包制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99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92年后国务院就不再鼓励企业搞承包。1992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该条例根据两权分离的思路明确了企业经营权、企业自负盈亏责任、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企业和政府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仅靠企业内部转换机制,难以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3.国有企业改革与价格体制改革等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国有企业改革是与价格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的。在价格体制上,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对价格体制提出了挑战。1984年以后开始了对价格体制的改革,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放开价格为主。1987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XX国价格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现行的3种价格形式,即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并规定企业在价格管理方面享有的权利,主要是赋予企业对一部分价格的定价权。

  在流通体制上,1978年中国以计划管理的商品将近400种到1990年底已经逐渐减少为9种。同时,改变原来生产资料不能成为商品的现状,将近850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的方式转变为市场调控,生产资料正式成为商品。由于生产资料成为商品,以它的有效和方便的运转支持和支撑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

  在投融资体制上,中央进行了“拨改贷”改革、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建设项目投融资体制从拨款改为贷款,国家不再给新建企业投入资本金。在监管体制上,1988年4月,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理顺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国务院直属的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权、监督管理权、投资和收益权、处置权。

  此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发行股票的企业增多,对股票交易的需求压力相应增大。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XX(1986年)和XX(1987年)先后建立了股票柜台交易市场。其后,两地先后于1990年和1991年成立了规X的证券交易所,主要在于缓解已经发行在外,且具有相当规模的股票交易需求的压力。据中国证监会的统计,从1987年至1990年末,我国共向社会发行了可流通股47亿股,筹集资金47亿元。资本市场的建立不仅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融资渠道,还为将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奠定了基础。4.改革的推动力量

  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进,具有十分鲜明的试错特征,改革的推动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国有企业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短缺问题的客观需要。改革之初,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路线使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与国家对它的投资不相称,使国家财力吃紧,生产资料和人民生活资料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中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制结

  构与国有国有企业改革成为解决当时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缓解紧X的产品短缺问题。此外,迫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国营和集体企业职位有限,无法安置上千万的回城青年的工作,各级政府不得不鼓励自谋职业,并大批发放个体营业证。个体经济就这样在政府默许下发展壮大起来,并最终成为一种合法的所有制成分。

  资金、技术和经验的严重匮乏要求国家必须坚定地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吸引国外投资,引进改革所急需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正是在这种旨在缓解短缺问题的政策推动下,三资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初步发展,为90年代外资的大规模涌入奠定了基础。

  (2)中央指导、理论研究和地方企业实践相结合,自下而上占主导,经济短缺的现实迫切要求改革国有企业以提高产量和效益,改革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外资经济。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却是中央指导、理论研究和地方实践共同作用下推动的。在探索的初期,这种共同作用表现为以地方实践为主,自下而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对国有国有企业改革,中央政策主要是采取“试点”的大原则,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企业相关理论,先后推出了多种政策。从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的承包责任制和转换经营机制,经历的都是“政策—实践—政策改进”的过程。被实践证明不好的政策,用新政策加以取代,如用两权分离取代放权让利;被实践证明有效或尚未证明的政策继续加以推进,如股份制试点、“拨改贷”等。

  与国有企业改革密不可分的是非公经济的改革,个体和私营企业在中央的默许和“看一看”的宽容政策支持下,通过自我发展与实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地方的成功实践获得了中央的认可,进而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变革,个体和私营经济成为所有制结构的一部分。外资经济在政策的鼓励下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改革的方向

  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路线指引,除了有一点改革之前的一些教训外,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发展经验,走的是一条完全陌生的道路。通过不断的试探性改革措施,寻求改革的正确方向和路径,也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改革的方向。为了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推出了放权让利,但是“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出现,使改革调整为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于是又调整为转换经营机制。

  二、1993~2003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使改革陷入发展的僵局。同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对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触与计划体制本身的改革势在必行,国有企业改革由此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1.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明确,使国有企业改革从政策调整阶段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重大突破,具有划时代得意义,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2.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种改组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择优扶强、优胜劣汰”。截至1997年底,在抓大方面,国家集中抓的1000家重点企业,确定了分类指导的方案。在放小方面,各地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搞一刀切,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把小企业直接推向市场,使一大批小企业机制得到转换,效益得到提高。XX诸城、XXXX、XX宾县、XX朔州、XXXX、XX桐柏、XXXX、XXXX等许多地区在探索搞活小企业方面先行一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一大批新型的民营企业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兼并、收购、投资控股、承包、租赁、委托经营等改革举措,将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融入国有经济运行中,盘活了大量的国有资产。特别是中共十五大肯定股份合作制和提出调整所有制结构后,各地国有中小国有企业改革的步子加快,改制企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3.国有企业解困始终是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有企业由于高负债率、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摊派严重、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陷入了发展的困境,效益逐年下滑,亏损面逐年增大的。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上半年亏损的国有企业达到43.3%,1998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全国性的亏损,国有资产的损失数额也逐年上升。1997年,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在三年内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使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

  为了给国有企业解困,中央推出了多项政策,包括兼并重组、主辅分离与债转股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结合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成立四家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部分符合条件的重点困难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改革。到2000年,最后确定了对符合条件的58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涉与债转股总金额4050亿元。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由原来的70%以上下降到50%以下,这些企业每年减少利息支出200亿元。

  此外,国务院还采取其他一些有效措施,努力解决企业冗员过多、企业办社会等问题,

  主要是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附属普通中小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负担逐步分离或独立出来,转移到地方,由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股份制和公司制试点的推进

  股份制试点在1986年就被提出了,但当时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仅针对少数有条件的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XX规X意见》、《规X意见》、《股份制试点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11个法规,引导股份制试点走向规X化。1994年,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国家经贸委、体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选择100户不同类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随后,全国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先后选定了2500多家国有企业参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本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这些试点企业在清产核资、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997年中试点企业普遍进行了公司制改造,经过一年的实施,全国2343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共有84.8%的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已初步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中,改制为股份XX的有540家,占23%,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909家,占38.8%;尚未实行公司制的国有独资企业有307家,占13.2%,其他类型企业有47家,占2%。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X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1994年,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的同时,国家经贸委在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的配套改革试点。试点的主旨为以市场为依托,在整体推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政策,通过破产、兼并探索建立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在补充企业资本金、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分离社会服务功能,分流富余人员,资产多元化等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尤其是在企业破产、兼并和职工再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务院逐步扩大了“优化资本结构”试点X围,1996年增加到58个城市,1997年扩大到111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国有企业亏损面太大,亏损额太高,无法从根本上为国有企业解困。

  5.利用与发展资本市场

  投融资体制实行“拨改贷”之后,随着国有企业经营亏损日益增加,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国有企业改革资产重组、规模扩X等的融资需求,此外,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的过度负债和财产损失需注入庞大的资金,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仅靠银行的间接融资已难以满足其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通过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是必然的出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利用资本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因为企业为了自己的股票能够上市,利用直接手段来融资,必须按照《公司法》要求,对企业进行公司制的改造,并完成上市公司的规X操作。在利用资本市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融资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让一些企业走出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截至2001年初,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从1990年的14家增加到1063家,其中包括114家境内上市外资股公司和52家境外上市公

  司,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46061.78亿元,流通市值达15492.49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到5683.88万户。

  6.国有企业改革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相结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与国家宏观经济改革结合进行的。在所有制结构上确立了非公经济的重要地位;在分配制度上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改革外贸、外汇管理体系;在社保制度改革方面,纷纷出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制度等政策,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企业富余人员、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政策给解困工作创造条件;国债补贴技改,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等。

  7.本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因国有企业改革在本阶段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改革的推动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南方谈话为改革解放了思想,指明了方向。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围绕计划与市场的争论愈演愈烈,姓“资”和姓“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因为无法跳出计划体制的框框而举步维艰。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由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名不正”而“言不顺”,发展壮大的阻力越来越大。在此关头,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谈话完全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和担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彻底解除了长期以来困扰理论界和社会各界的姓“资”和姓“社”的问题,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国有企业改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本阶段国有企业改革较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短缺问题而实行的改革有较大的区别。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推进与集体经济和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短缺现象在90年代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国有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成为国有企业改革新的客观原因,其背后隐藏的是企业制度上的问题。基于两权分离理论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只承认国有企业有经营权,而不承认企业作为法人应该有财产权,认为所有权全部属于国家经营机制转换,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可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制约,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状况不断恶化,使对企业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要求。(3)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总结的共同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理论界关于企业制度探讨不断深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此外,20世纪8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不涉与产权和计划体制本身的国有企业改革,只能是停留在经营管理层面,不能触与企业的核心,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水到渠成的选择。同时,改革实践还证明,改革不仅要注重每个具体企业的改革,更要注重全局性的调整。因此,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明确了国有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另一方面,是要处理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为主导地位,改变国有企业X围过宽、数量过多、比重过大的局面。

  三、2004年至今:国有企业改革的纵深推进

  中共十六大之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改革,是利益的调整和权力的重新分配,涉与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2002年11月,中共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国有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要求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改变部门分割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2003年3月,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成立,统一了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的权力。此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国资委成立后明确所管辖的大型国有企业要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实行产权多元化,可以上市募集资金,而且鼓励整体上市,以保持和增加企业的整体实力,许多大型企业正在剥离社会职能部分,过去一阶段是剥而不离,仍由企业自己管理,现在有的正逐步移交社会;在企业内部实行主辅分离,使各部门面向社会,成为独立经营的实体,企业同国资委分别签订责任书,对领导班子进行考核。

  2.国有企业改革以大企业、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为中心

  本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依然是以抓大放小为主,同时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建设为中心。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决定》第一次把产权制度提到如此的高度,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历史突破,进一步明确具体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3.各种所有制企业关系的处理

  这一阶段,如何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成为了理论探讨和政策制定的重点。非公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在许多领域占有绝对优势,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出现了个体、私营、外资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如非公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从以制造、建筑、运输、商贸和服务业等领域为主,已经开始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拓展。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如石油行业的民营资本问题。此外,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也迅速膨胀,外资的并购问题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非公经济遇到了重新定位和判断的问题,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正确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该政策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非公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扫除了人们对非公经济去向问题的担忧。

  4.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市场的改革同步进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与有效的金融服务。资本市场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而言非常重要。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的国际资本的流动,使民间积累了大量资本。另一方面,“拨改贷”之后,国有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窄,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理想的融资平台。此外,资本市场有利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的先天缺陷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投资、融资、定价和资源配置的功能逐渐被弱化,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对资本市场先天缺陷的改革对于国有经济改革越来越重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到2006年末,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资本市场的功能逐渐回归。资本市场的功能回归,吸引了大量沉睡已久的民间资本,强烈的投资需求必然会引来更多的优质资产和公司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取资本,实现资本的增值。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后,随着资本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资本市场将成为一个全国优质资产的吸纳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一个全国X围的资源配置平台,企业之间的大额换股并购有了可能。这对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非公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产业整合以与上市公司做优做强,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国有资本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可以在资本市场获得公允的定价,股价有条件成为新的绩效考核标准。一直以来无论是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是进行国有资产转让,最重要的参考指标都是净资产。但这一指标并不能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因此,资本市场的巨大变革,将非常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篇八: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支持国企和民企兼并重组

  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2020年第11期

  文|江聃证券时报网

  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八个方面。

  翁杰明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围绕上市加大包括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各项改革力度。

  “尽管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是这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翁杰明称,“我们会跟各类所有制不断合作当中进行股权改革,来进行多方面创新,推进企业上市。上市公司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载体,也是推进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渠道,相信经过三年的改革,代表混合所有制重要特征的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国有资本参与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目前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0家,大概占A股市场的26%,市值大概占32%。

  国资委将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向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聚焦八方面重点任务

  翁杰明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今后三年对于党中央、国务院“1+N”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的落实,是具体施工图,是有项目、有完成的时间节点,可衡量、可考核,一定要落实、一定要向社会各方有明确的交待。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翁杰明指出,下一步,国资委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落实工作:第一,抓好责任落实。要明确直接的责任体系,签订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竿子抓到底。第二,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要求,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扎扎实实做好地区和企业的落实落地。第三,推动基层创新,在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的前提下,要赋予各地方以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鼓励各个企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开辟国企改革的一片新天地。第四,要抓好督查考核,国资委建立了在线督办系统,把重点事项列入其中,同时也制定了比较明确的考核办法,实际上就是挂图作战,务求实效。

  支持国企和民企兼并重组

  9月27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市场有观点认为,这一提法将打破兼并重组和战略性整合中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界限。

  对此,翁杰明表示,国资委从来没有在国企和民企的兼并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设置界限。国资委理所当然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兼并重组,也同样支持中央企业和中央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支持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要兼并重组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能够比较好地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当然这肯定要适度,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都会做相应支持。”翁杰明说。

  下一步,国资委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力争2022年央企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达5%以上

  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科创局,并从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19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达到8190亿元,同比增长了17.5%。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研发投入效益加回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指标权重,加大科技奖励在考核当中的加分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稳步增长。力争到2022年,中央企业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5%以上。

  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的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研发平台,打造高水平的“双创”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同时要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应用,加速国有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篇九: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深改委会议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突出重点,弥补不足。利与弊,促进国有经济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都将进入快速实质性推进的新阶段。1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第十三次深化改革于4月27日启动,一号文件是《关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具有抗击疫情的紧迫性。《四中全会重要改革措施实施方案(2020-2021年)》具有衔接四中全会精神的意义。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2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3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

  1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

  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4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2

  

篇十: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深改委会议明确提出,未来三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突出重点,弥补不足。优势和劣势,促进国有经济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性推进的新阶段。1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2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3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篇十一: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三年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4.19•【字号】昆政发[2002]13号•【施行日期】2002.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股份制改革

  正文

  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三年规划》的通知

  (昆政发[2002]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三年规划》,已于2002年4月17日市政

  府第1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市经委、市政府体改办联系。

  二00二年四月十九日

  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三年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全省深化国企改革试点单位座谈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特提出如下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以退保进,以放促活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针对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突出重点,抓大放小,扶优扶强,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彻底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全面有序地退出国有资产,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基本完成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加快国有企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努力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提高,活力不断增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

  用。二、目标任务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对试点城市的总体要求,我市三年内完成国企改革任务的分阶段目标是:——2002年4月底前,完成市及14个县(市)区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改革规划方案的制定、全市深化国企改革政策性实施意见的出台,以及分县区、分部门、分行业确定改革试点企业名单,举办改革目标、任务、政策学习培训班,召开全市试点企业工作会,全面部署正式实施。试点企业要成立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认真开展资产清查,立项评估。在吃透政策精神的基础上,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理清改革思路,确定试点内容,拟定企业改革、改制试点方案,提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上报审定。——2002年5月底以前,完成试点方案论证和审批,抓紧组织实施。市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指导小组要协同主管部门深入到市确定的试点企业,就企业试点方案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协调解决,逐户加强帮助指导,检查督促工作进度。组织实施试点企业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试点工作

  的顺利进行。——2002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试点企业确定的各项任务。通过试点,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从试点企业退出,发展民营经济,推进产权多元化进程;转换职工身份、分流富余人员迈出实质性步伐;分离企业办学校、办医院取得明显进展。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嵩明、东川6个先行试点的县(市)区各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余县(市)区完成改革的前期

  工作。——2002年7月至12月底,在推广改革试点企业经验的基础上,铺开全市面上的改革。年内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户数不低于总量的30%;年底,改革试点企业进入总结验收阶段;另外70%左右的企业要做好进一

  步深化改革的准备工作。——2003年,为全面深化改革年。基本完成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退出、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转机建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安宁、嵩明、宜良、呈贡8个县(市)区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任务,改革面达100%,其余6个县区国企改革面要达到70-80%。——2004年,全面完成深化改革任务。全市国有企业改革面达到100%;实现全市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及中小企业退出的目标;一批大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的目标基本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和趋于完善;应分离企业办学校和分离改制办医院职能基本完成,企业负担得到切实减轻;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企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包袱沉重等难点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改革、改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

  高。三、基本原则——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开拓创新,摆脱陈旧观念和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改革方向,以推进二次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坚持把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培育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为重点,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集

  团),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市场导向,拓宽融资渠道,改变政府单一投资方式,强化企业自主融资意识,通过开辟资本市场、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促进国有资

  产合理流动重组等多种途径,筹集改革成本和发展资金。——坚持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区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依法理顺劳动关系,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改革发展创

  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推进企业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依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规范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

  束,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的力度、职工和企业及社会承受程度与发展速度三者的关系,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通过改革促进发展,

  实现发展,确保稳定。四、重点工作

  1、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昆明经济“十五”发展的主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继续推进大企业(集团)战略。从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高度,努力把优势产业和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

  团),着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所有制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优化产业结构。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适当收缩战线,依托现有优势企业,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组织结构调整、授权经营、股权多元化、境内外上市等形式,在现有的35个行业中,将机械、轻工、纺织、化工、建材、医药、食品行业作为市属工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巩固提高现有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培育成套设备、化工、食品等企业集团,通过股权多元化,重点解决宏华集团等20户国有控股企业的“一股独大”问题;通过嫁接改造解决云南水泥有限公司等10户国有控股企业产业提升的问题;通过技术改造解决云内动力等20户国有控股企业做大做强的问题。到“十五”末,培育上市公司3-5户,培育一批销售收入5-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市属工业经济的骨干力量。同时,加快工业布局调整步伐,完成主城区内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和调整提高。改善马街、茨坝、海口等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鼓励加工企业到

  高新区、经开区和县(市)区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的特色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实现昆明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巩固现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培育4-5家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开拓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2004年力争市属化工、森工、电气机械、烟草机械等行业产值达到50亿元,建材、印刷、成套设备制造、医药等行业产值超过30亿元,扶持发展一批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企业,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由“九五”的47%提高到52%。其他行业企业的结构调整,主要立足于自身优势,围绕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为卷烟、信息产业及医药、食品行业配套的造纸、彩印、包装行业,以医药、食品、香料为主体的生物资源深加工行业和以工艺美术品为主

  体的旅游产品行业。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方向为目标,通过嫁接改造和引进管理,推进商贸流通企

  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促进仓储超市、连锁经营、物资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的建立和完善,培育扶持一批重点骨干商贸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树立现代城市经营理念,采取市场化方式加速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将有条件市场化、社会有投资热情的公路建设、城市煤气、供水、污水处理、公路交通等城市基础行业和产业法人化、公司化,将市政公用事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养护权

  剥离于政府,交由社会法人多元投资和经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扶优扶强工作,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找准面上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三年发展规划,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政策扶持措施逐步到位,采取股权多元、嫁接改造、资产重组等措施,组建成套设备、蜂窝纸版、森工、降解塑料、公汽等企业集团;巩固发展云内、CY、三龙、烟机、宏华等大企业(集团);促成云变、电缆等企业上市;积极推进云纺、彩印等企业上市工作;做好昆百大、西南商业大厦、赫威集团国有资本退出工作。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在产品开发、开拓国内外市场、辐射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建立经济

  支柱群,使试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力争比上年增长10%以上。2、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按照“以退保进、以放促活”原则,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引导中小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合资合作、拍卖出售、托管联合、破产兼并等形式大胆探索,创造符合企业实际的改制形式或经营方式,着重从所有权上放开搞活。建立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对亏损微利的中小企业实施产权改革,促使国有资本尽快退出,实现民有民营。鼓励企业职工、国内外客商、非公经济组织、社会法人和自然人等购买国有产权,自主经营。同时适应产权变更需要,转换职工身

  份,调整劳动关系。采用灵活多样方式出售国有资产或国有股份,所得收入用于安置职工和加强社会保障。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原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用国有净资产配股、让

  渡、预留部分,明确为转换职工身份的经济补偿,股权归个人所有;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安置费,明确为员工个人股。

  建立企业股权流动机制,打破股权平均格局,促使股权向经营班子、技术人员和骨干群体集中,中层以上干部持股占职工持股的50%、经营班子持股占中层以

  上干部持股的50%、经营者持股占经营班子持股的50%。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向科技、出口型的“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为国内外大企业加工配套或与大企业集团,建立专业化协作关系。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社会化服务和融资担保的服务体系。我市国有企业中,除少数公益性企业外,其余都要全面放开搞活,逐步减持或全部退出国有资产。对未改制的国有企业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本着宜股则股、宜破则破、宜卖则卖的原则进行改革改制;对已改制企业,凡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的要进行二次产权改革;所有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都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稳妥地进行国有产权和国有职工身份“两个转换”;进一步深

  化以分配制度为重点的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3、加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确定董事会组成人员,大企业(集团)不超过13人;中型企业不超过9人;小型企业或股东在100人以下的不超过7人。经营层出任董事的不超过董事会成员的1/2。董事不得兼任监事。大企业(集团)董事会、总经理必须分设,有条件的公司可聘任独立董事。监事会组成人数按董事会2/3的比例设置,但一般不得少于3人组成,监事必须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和职工代表出任,监事会召集人列席董事会、经理层的日常会议,行使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决策、经营管理行为、财务运行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股东大会负责。

  股份合作制企业也要参照《公司法》规定,产生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4、建立退出市场机制,破产重组劣势企业

  继续加大兼并破产、资产重组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继续实施破产、债转股等政策,争取一批大中型特困企业列入国家破产计划。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长期关停,符合破产条件而未能进入计划的企业,采取政府收回国有划拨土地、社会保障部门解决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经济主管部门负责资源配置的方式,依法实施破产。对不符合产业方向、长期亏损的企业、“五小”企业和“三废”排放不能达标的企业,继续加大关停并转破的力度。推进破产企业的资产重组,盘活和发挥现有存量资产的作用,壮大优势企业。通过减持股权、资产变现、嫁接改造等多种形式,促使国有资本从非优势产业的竞争领域逐步退出。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市属150户左右已陷入困境、难以为继的国有企业依法破产、有序退出市场的问

  题。5、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完全分离、共建共管两种基本模式,加快实施我市分离企业自办中小学校的步伐,三年内完成昆明地区国有企业自办的145所中小学校剥离工作,其中,中央、省、部属企业办学校112所,占企业学校总数的77%。分离企业办学校所需经费,实行四年过渡期。分离当年,仍由企业按前三年办学经费的平均数拨付;从第二年开始,企业承担的办学经费按25%的比例逐年递减,所需经费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承担。对地处远郊、难以分离的企业自办中小学,在教学业务纳入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管理的同时,由当地政府全额返回教育附加和部分城建税。昆明地区现有中央、省、市属国有企业自办医疗机构879所,拥有病床10482张(其中5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有61所),在职职工11896人。按照《昆明市分离企业办医院职能的实施意见》抓紧做好分离改制工作,三年内基本完成拥有50张

  病床以上的企业自办医院的分离或改制。通过分离改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达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实现医疗资源的社会整合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方便职工和人民群众就医,促进分离出来的医疗机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医疗单位的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能力的目的。50张床位以下的医疗机构,可采取出让、租赁、承包等形式进行剥离。鼓励大医院成建制兼并和收购企业所办医院。分离出来的企业自办医院,按属地原则统一管理,实行三年过渡期

  的特殊政策。对分离后的医院,三年内免交所得税,专项用于医院的发展。6、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国企深化改革

  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达到100%。继续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确保2万余名下岗职工平稳出中心。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以确保三年国企改革期间,养老保险覆盖面国有企业继续保持100%、集体企业达100%、三资企业达98%、私营个体工商户达85%,失业保险参统人员由现在的66.74万人增加至70万人,医疗保险的参统覆盖面力争达到95%,企业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维持100%。继续推进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巩固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实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安宁各选择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市铺开,逐步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联网,促使劳动力资源信息全市共享,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就业服务机构要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安置失业人员,确保全市失业率控制在3.5%。加快社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社会和劳动保障工作进入社区管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劳动和

  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制定国企改制中职工身份转换给予经济补偿的有关政策,及时调处职工劳动关系,职工与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企业和有关部门要及时接续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关系,着力研究解决特困企业、特困职工群体医疗保险问题,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努力做好分流安置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改革,把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延伸到失业人员。为减轻企业职工养老统筹金费用负担,三年内逐步将全市养老金单位缴费比例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企业变现资产,所得收入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认真做好改制企业原已进中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确保人心稳定

  和社会稳定。五、方法步骤

  1、广泛宣传发动。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省第七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务虚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尽快形成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的强大声势,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市属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定,跟踪报道试点进展情况,总结推广改革的成功经验,努力在

  全市范围内营造一个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环境和氛围。2、狠抓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要对所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在对企业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找准制约改革的主要问题及突破口,做好指导意见和政策性文件的起草制定工作。在实施改革中,各县(市)区、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挂帅出征,组织精兵强将,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实施分类指导,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在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企业

  排忧解难,确保深化改革任务的如期完成。

  3、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企业是深化改革的主体,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主动承担起深化改革的重任。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改革的信心不能动摇,同时也要积极而慎重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把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切实抓好。要认真研究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和变动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和省市深化国企改革的方针政策,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关心困难企业特别是关心低收入职工的生活。努力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千

  方百计确保稳定,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4、总结完善验收。各县(市)区、市属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认真按照省市有关规定,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层层狠抓落实,以确保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要及时总结深化国企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将工作总结上报市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市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专门机构,按照三年规划的目标要求,分阶段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各企业完成任务的情况

  进行验收,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六、组织领导

  1、成立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为积极推进试点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县和企业都要成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主抓我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和协调试点单位开展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健强同志担任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章振国同志和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绍忠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试点企业也要成立相应的精干高效的领导小组和工

  作机构,认真负责地搞好本辖区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2、成立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骨干具体负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市政府刘玉坤副秘书长、市经委刘瞳主任、市体改办黄智主任为

  总协调人。黄智同时兼任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产权制度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企业破产兼并、扶优扶强、社会保障、政策方案制定等五个专

  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改革工作。3、成立县(市)区国企改革指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将抽调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市改革指导组,深入各县(市)区和企业协调、指导、帮助工作。各县(市)区和企业也要抽调得力干部组成企业改革指导小组,定时间、定任务、定奖惩,逐厂

  逐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导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入开展。4、实行领导和机关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市级领导联系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县(市)区领导联系所属企业;各主管部门领导联系本系统企业并抽调专人督促落实。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及时协调和指导,使深化改革

  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5、建立主管部门联系会议制度。试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办公室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处理有关重要问题。办公室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收集、整理、研究推进改革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协助处理日常有关业务并加强与省

  深化国企改革指导小组的联系和汇报。6、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各县(市)区、各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每月要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改革进展情况的书面报告,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同时,针对进展情况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三年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篇十二: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一个方向”

  坚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曾强调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资国企的部分,突出体现了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主力军作用。

  这是对“全民战疫”成果的总结和提升。

  江宇表示,“全民战疫”的胜利,充分展示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同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证明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意义,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经济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和更高的总体效率,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自身优势,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七大内容”

  落实方案第一年,改革聚焦七个方面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就提到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并于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对此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今年改革大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董事会应建尽建;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落实董事会职权,加快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一条,过去没有放在突出位置,实际上非常重要。

  ●2.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国有企业积极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3.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要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显然,从混向改转变,改是主要的。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点得清楚的。看来,战略型投资要加强。财务型投资,譬如上市公司,非国有股东的作用很难发挥。

  ●4.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引导企业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特别是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强做精主业是话中有话的,不需要做精的非主业怎么处理。其实,这一点动作是很多很大的。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是具体而实在的,今年的事情。

  ●5.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这件事情是关于两类公司的,给两类公司放权。央企总部仍然是改革的中枢。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仍然会进2020年两会报告,加上有效两个字,更有力气的感觉。

  ●6.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显然要更好推广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近年来国企改革鼓励基层创新,央企和地方国企都探索了很多好的做法,三年行动方案要提炼经验和做法,将其上升至改革的制度层面不过这话讲了好几年了,怎样推广经验,似乎还没有出现好的办法,尚需要摸索。

  ●7.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党建,是今年的口号。怎么写出高质量党建的标准,是一个努力方向。

  “五个力”

  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而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亦曾指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将是该方案发力的关键方向。改革的目的,是要在增强国有经济的“五个力”——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上取得突破。

  李锦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国有经济受疫情较大冲击的阶段已告一段落,央企、国企未来在“六保”中有望发挥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应对现实背景,国家将更为重视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预计《行动方案》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要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甚至在时间表上提出具体要求。

  具体来看,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

  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会有明确安排和部署。

  

篇十三: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解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文心得体会演讲稿范文下载4篇

  解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文心得体会演讲稿范文1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高度重视国有

  企业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目标要求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

  1

  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

  2

  展。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四、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我们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他们的效率,也提高他们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

  3

  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们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我们的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4

  (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我们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也就是刚才说的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我们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四)我们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篇十四: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迎来攻坚之年、收官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资国企如何确保“铃响”后交出高质量答卷?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圈定了一系列攻坚重点。

  优化布局,加快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稀土集团挂牌成立,煤炭、医疗等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天翼云、海工装备创新平台加快落地,中央企业全年共“压减”法人户数2906户,“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完成率达86.9%……有序进退之间,2021年国资布局结构调整“加速跑”,完成一系列重大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落子。此次会议提出,中央企业要把加快专业化整合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通过推动各类企业间与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加快形成一批板块清晰、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向世界一流迈进。此外,还要开展“压减”回头看专项行动,并采取更有力措施,确保“两非”剥离任务全面完成。筑起“发展”的大厦,必须夯实“安全”的地基。

  会议明确,国资国企要严防各类重大风险,特别是要聚焦债务风险、投资风险等方面,严控负债率、严把重大投资决策,坚决防止失管失控。

  激发活力,市场化机制要更务实有效国企改革,重在活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三项制度改革)是当前国企改革最需要攻坚的关键一环。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约工作大部分完成,各地各企业普遍在“干部能下”“员工能出”“收入能减”上拿出了更有力的改革举措,中长期激励政策覆盖范围和激励人数均创新高……2021年,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大范围破冰破局。“下一步要推动市场化机制各项措施全面走深走实!”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此次会议上要求相关改革必须动真碰硬、突出实效。具体来说,今年上半年要在各层级企业大力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向突出贡献者和一线苦脏险累骨干员工倾斜,不能“撒胡椒面”搞平均主义;混改要在提升质量上狠下功夫,推动混改企业在深度转换机制上产生新面貌。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要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

  资监管体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各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和地方国有企业聚焦这

  一领域发力。以董事会建设为例,通过印发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试行)、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等文件,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截至去年末,各级国有企业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层面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分别达到99.3%、94.2%。

  “下一步要把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功夫做深做细做实。”仍以董事会建设为例,不论是建强专职外部董事队伍、加强对外部董事履职的服务支撑,还是分类分批有序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核心都是要增强董事会决策能力和整体功能,提升运行质量。

  发力精准,深化分类改革国企功能界定与分类改革,是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举措,也是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逻辑起点。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深化分类改革十分关键。“各地、各企业根据企业功能、层级、所有制类型、发展阶段、行业、规模等进行了多维分类,在此基础上深化改革,有许多创造性做法,要继续坚持并深化。”要推进更多国有持股超过50%的上市公司引进积极股东持股5%以上;

  将国有股权比例低于50%,特别是低于三分之一的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重点,推动更多企业探索实施差异化管控。

  会议强调,未来改革中要注重实施个性化改革。业内认为,这意味着下一步在完成三年行动“规定动作”的同时,各地、各中央企业有望针对各自实际问题设计“自选动作”,实施一系列对企业长远发展、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的个性化改革举措。

  

篇十五: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总结近两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严峻形势,加上企业内部矛盾的日益凸现,国有企业面临着企业生存的重大挑战,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十分突出。为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增强公司竞争力,只有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本文以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就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作如下探讨。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以转换用人用工机制和分配制度为核心,以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聘用制度为重点,通过劳动合同管理与动态聘用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全员聘用制度、公开招聘和择优上岗制度,通过建立与效益、价值创造相联动、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联动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形成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与市场规律相适应的、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二、具体举措与规定1.用人用工制度(1)改革用人用工形式。灵活实行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实习等三种用人用工形式。针对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如公司引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职业管理人才;985或211院校理工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直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针对临时性、辅助性和可替代性岗位的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劳务派遣达到一定条件可择优录用为劳动合同用工;部分辅助性的操作类岗位可以实习的形式招聘在校的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生毕业后择优转为劳务派遣用工。(2)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用工机制。除中、高层管理

  岗位以外(中、高层管理岗位另行规定)其他岗位人员的补充,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各单位需要补充和增加人员时,一般不得采用商调形式,必须由人力资源部将拟补充和增加人员的岗位名称、岗位职责(操作类人员除外)、任职条件等,通过公司网站和公示牌予以公布,按照先内后外的原则,优先在公司内部招聘。招聘严格执行:报名、资格审查、初步筛选(履历审查、初步面试等)、面试、测评或考试的程序和步聚,择优决定聘用人员。

  (3)实行岗位准入制度。明确公司各类岗位人员的聘用条件,把好人员入口关。如工程技术类岗位要求全日制二本以上学历,相应专业的理工科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能熟练使用设计软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公司职能部室岗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或全日制重点本科以上学历,专业知识扎实,有三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写作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基层单位职能管理岗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专业知识扎实,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写作分析能力;技能操作类要求高职院校大专以上学历,具备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中级以上技能等级。

  (4)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员工劳动合同与聘用上岗相分离的用人用工机制。签订《劳动合同》表明与用人用工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否上岗工作,仍须与用人用工单位签订《上岗合同》。凡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试用期合格且具备应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的员工,可申请应聘到相应岗位工作。员工聘用实行逐级聘用、职数控制、聘用公开、双向选择、平等竞争、约定管理的原则。公司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与员工签订《上岗合同》,中、高层管理人员按任

  期聘任,一般员工原则上一年一聘。用人单位对聘期内员工的绩效实施年度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员工的续聘和解聘。

  (5)建立员工退出制度。一是对聘期内绩效考核结果为待提高的人员,将留岗考察或退出原岗位。二是对留岗考察不合格、不服从转岗分配或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公司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三是对劳动合同到期的绩效考核为待提高员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6)加强敏感岗位管理。建议公司将财务、营销、人事、供应、投资、工程建设、招投标等相关岗位确定为敏感岗位,逐步建立此类岗位的回避制和轮换制。实施敏感岗位人员亲属回避制度,公司该类岗位的负责人和相关核心业务人员,原则上不得聘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近亲属。建立敏感岗位轮换制度,对从事该类岗位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必要的岗位轮换,原则上负责人三年一轮换,核心业务人员一年一轮换。

  (7)建立内部人力资源统一调配制度。一是因负荷不足、有相对富余人员的单位,在其他单位有相应人员需求时,经与单位沟通和单位富余人员本人同意后,人力资源部门有权直接调配,相关单位必须积极配合;二是因公司某项重点专业工作需要,经与单位沟通和单位人员本人同意后,人力资源部门有权直接调动所需人员;三是参加公司内部的公开招聘,经单位同意参加和考、面试考核合格的人员,可直接调入需求单位。

  (8)健全全员绩效管理。建立健全以目标管理为重点,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员工的业绩档案。通过实施设定绩效目

  标,进行绩效沟通,实施绩效考核和运用绩效结果的完整绩效考核循环,实现绩效考核的闭环管理。将绩效考核与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岗位调整、薪酬分配和职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收入分配与绩效考核挂钩实现工资能增能减。重点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新进人员的绩效管理。其中,中层管理人员采用目标管理和关键业绩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绩效管理,专业管理人员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着重对其履职情况进行绩效管理,新进人员通过360度评价法进行绩效管理。

  (9)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构建不同类别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结合培训计划和不同人才的职业生涯阶段,推行按需调训和个人选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建设,使员工能在公司需要和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基础上,获得贯穿上岗、在岗、转岗、晋升等各个职业发展环节的培训。构建网络化、自主化、开放化的学习培训系统,推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和岗位达标培训制度,将培训完成情况和员工个人晋升及薪酬调整挂钩,确保实现员工收入的能增能减。

  (10)严格定岗定编定员。以岗位管理为核心优化劳动组织结构,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和组织的职能职责科学设置岗位,依据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的生产经营目标对岗位进行分析,测定岗位工作量,合理确定年度定岗定编定员方案,严格控制人员增长,不断改善人员的结构和素质。三定方案原则上由各单位负责拟定,人力资源部负责审批和控制,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三定方案配置人员。

  

推荐访问: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国有企业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