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规划】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整)

时间:2023-06-04 17:08:01 来源:网友投稿

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规划】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整),供大家参考。

【体育规划】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整)


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和《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粤府〔201611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总目标,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统筹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总体目标

2020年,我市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彰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各类人群。形成更加明晰和完善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发展格局。

(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60万人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30万人以上。篮球、足球、户外运动、跑步、游泳、广场舞等项目的锻炼人群不断增加。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

(二)城乡居民达到《国家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3%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

(三)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市、镇(区)、行政村(社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网络实现全覆盖。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每万人34名以上,上岗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四)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群众健身设施达到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城市社区形成15分钟健身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覆盖行政村。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五)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95%以上,具备开放条件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比例达到65%以上。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设施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使用率,完善安全与管理属地责任制。

三、主要任务

(一)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推动全民健身与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多项社会事业的融合发展,释放体育在促进社会和谐、倡导公正平等、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正能量,发挥体育改善民生、繁荣文化、促进消费、推动创业、提升素质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弘扬健康新理念,营造热爱、崇尚和参与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引导推广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鼓励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的社会化、市场化赛事活动举办机制。大力发展健身走(跑)、骑行、户外、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五人制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完善“全民健身日”、“体育节”等主题活动制度,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体系。积极培育网球、高尔夫、自行车、航模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竞赛体系,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支持各镇区、各单位结合地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

(三)激发和释放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深化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努力营造法制健全、政策完善、待遇公平的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积极稳妥推进体育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成为依法成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行为规范、竞争有序的社会组织。扶持项目普及程度高、社会影响大、服务能力强、作用明显的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单项体协、行业和人群体协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健身场所和体育活动中心等体育社会服务机构,完善街道、乡镇基层文化体育组织服务功能,重点培育发展城乡社区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和全民健身站(点),促进网络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四)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效能。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体育健身场地。

市政府统筹市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规划城市体育公园,合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支持社区建设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城市健身步道等,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和民间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积极探索、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支持政策。提升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健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属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体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构建“市级、副中心级、镇区级、社区级”四级体育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五)努力提升全民健身科学化服务水平。创新健身指导和健身培训方式。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设备升级换代。做好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等,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促进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提档升级,按标准配备测试设备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体质测定,实施科学健身指导。对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科学健身信息。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健全全民健身指导上岗服务机制,制定实施公益性岗位补助办法,提高上岗服务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办公场所使用及志愿人员聘用办法。积极推进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完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体育培训健康发展。

(六)实施“互联网+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掌握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维护、使用等全方位信息,促进全民健身工程升级换代。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方式,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形式,增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建立各种新型体育社会组织、新型体育健身类微小企业,通过政府购买体育互联网服务等方式推动其发展,为更多群众进行健身活动提供便捷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工作提档升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镇两级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领导,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将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推进和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加强政策协调联动,建立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政策协调联动机制,形成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落实经费投入。市镇两级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体育彩票公益金按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强化资金预算执行和监管,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76号)相关税费、价格支持、财政金融政策,鼓励和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拓宽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三)完善政策法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公民法定权益。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和办法,促进社会体育组织规范发展。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做好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供全民健身法律服务。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督导检查制度,促进全民健身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重视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中榜样人物的培育,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与综治、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计生、工会、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的人才教育培训相衔接,畅通各类人才培养渠道。加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各类体育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发展全民健身服务职业教育,加大对社会化体育健身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

(五)深化改革创新。创新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培育公共体育服务新型业态,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活力和积极性,努力形成多方共建的强大合力,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探索开展公共体育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营。

五、组织实施

(一)精心组织实施。本实施计划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教育和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施行。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确保实施计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各镇区要依照本实施计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细化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明确单位职责和分工,确保实施计划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形成包括媒体在内的多方监督机制。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和本实施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综合性评估机制,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并在2020年对《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推荐访问:中山市 全民健身 规划 【体育规划】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